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您了解表扬孩子的技巧吗?

发布时间:2021-03-10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您了解表扬孩子的技巧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都慢慢的习惯了用表扬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对于表扬孩子的技巧问题你了解多少呢,过多的、空泛的、夸张的或不准确的表扬,都可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负面效果。

孩子的表现:对你的表扬甚至你所有的语言无动于衷。

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可能很多:1、你的表扬可能过于空泛,让孩子觉得你根本不关心他到底做了什么。2、你的表扬千篇一律,让孩子不再感到任何刺激。总之,当“真棒”成为你的口头禅时,孩子对它就没有感觉了。

该怎么改善:首先,在表扬的时候多涉及细节。与其说“亲爱的,你画得真不错”,不如说:“瞧你画的月亮,边上还有一片云,真的很像夜晚的天空啊!”这会让孩子感觉到你真的注意了他的作品,而且,孩子能够从你的表扬中了解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其次,随时提高你的标准,更新内容,如果半年前孩子连续跳3下就得到你的掌声,那么现在他至少应该完成6个。最后,请变换不同的方式对孩子加以赞赏。让孩子激动的事情有很多,这些都可以成为你的办法。

孩子的表现:每天像个小喜鹊,“妈妈我做了这个”“妈妈我做了那个”,然后便等待着你的夸奖。

出了什么问题:你之前的表扬可能过火了,所以孩子已经对你的溢美之词产生了依赖,他做事情的目的可能完全是为了向你邀功。如果你没有像往常那样对他赞赏有加,他反而会因此失落。

该怎么改善:适当压制一下自己的热情,让表扬变得更加可贵。宝宝第一次独立走路,第一次完整背下来“鹅鹅鹅”,的确值得全家欢呼雀跃一下。但如果是那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一口气喝完一瓶水,小便前会叫妈妈,平平稳稳地从沙发着陆到地面,我们就不必兴师动众地夸奖、拥抱和亲吻了。

孩子的表现:他对于你的赞扬表现出诧异、失落或者愤怒。

出了什么问题:也许你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所以你的表扬让他感到不快。比如孩子早就学会了穿珠子,可你还显得很惊讶地“夸奖”他:“真棒呀,都能穿成一串了!”我想,孩子听了这话,要么不满地争辩一下,要么直接忿忿然离开房间。

该怎么改善: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和现有能力,以及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然后在一个相当的水准上评价孩子。记住,要让你的表扬和孩子的能力一起长大,原地踏步的表扬无异于一种变相的批评。

孩子的表现:孩子显得压力重重,甚至反感你的夸奖。

出了什么问题:你的表扬可能不止泛滥,而且夸张。这种言过其实的夸奖会成为一种压力,让孩子心情沉重。而且,如果你总是当着其他妈妈或者孩子的面过分夸奖他,也许反而让他很不愉快。别以为孩子小,他完全能够听出你的话是不是事实,而且他也有小小的面子问题。

该怎么改善:实事求是就好了。具体的、恰如其分的并且举重若轻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既感到受肯定,又明白还要努力。同时让他学到适当的内敛和含蓄也是一种美。

孩子的表现:他承受不了挫折,些许的失败或批评都让他恼羞成怒。

出了什么问题:在表扬过多的同时,你的方法也许值得商榷。回想一下,你在夸奖他的时候,是不是更多地集中在结果,而不是过程,集中在“你能够……”,而不是“你这么努力……”你的态度会引导孩子更多地关注结果,而不是态度和方式。

该怎么改善:把表扬的重点落在他的态度而不是成果上。当孩子掌握了一项新技能的时候,不要夸奖他做得如何如何好,而且鼓励他积极探索的精神或者坚持不懈的意志。比如,当孩子参加完舞蹈演出时,你可以告诉她她灿烂的微笑让所有人心情舒畅,她真的倾尽全力去完成她的舞蹈,这让妈妈非常自豪。

孩子的表现:听到你的表扬后反而变得愤怒或伤心。

出了什么问题:也许你的措辞有问题,你的一些善意的玩笑,反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比如,你明明想夸奖孩子能自己穿衣服了,但是如果你说“谁说我们乐乐不会自己穿衣服?你看穿得多好!就是裤子前后反了,哈哈哈,拉链跑到屁股上去了,哈哈哈哈……”孩子会觉得很伤自尊。

该怎么改善:请谨慎使用你的幽默感。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要给他明确的语言,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半夸奖半玩笑。你需要让他知道他到底哪些值得褒奖,你对他的表现到底有多满意。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太过纠缠于他的失误。独立完成一件事情,本身就值得肯定,那些无伤大雅的小细节你就当没看见吧。

家长在表扬孩子的前提下要及时的掌握一些关于这方面得技巧,可以避免不当的表扬对孩子一起到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将来。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您了解孩子第一次学习的过程吗?


为什么第一次接触知识的学习过程特别重要?其实核心的问题在于,第一次的学习过程对是否“学懂”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价值。在我们对孩子的观察中,有三件事情我们经常认为是同一件事情,但是正是这三件事情,让孩子的学习产生了不同的变化,那就是“学过”,“学会”和“学懂”。

我在课间的时候,经常听家长问孩子一个问题:老师上课讲的这个你以前学过吗?往往那些上课比较活跃的孩子会说“学过”,我曾经在xx地方看过。这就是“学过”的含义。学过,更多强调的是一个印象,有没有曾经见到过。而孩子对于“学过”的理解,也是“是否有印象”,这种印象,是一个“模糊匹配”的概念。比如说行程问题有若干类型,如果你问孩子“你有学过行程问题吗?”大部分孩子都会说“学过”,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孩子是在自己的脑子里匹配“行程”两个字——这也是为什么一般来说无论你问什么知识,孩子的回答往往都是“学过”。

其实我们都知道“学过”是没用的,于是就出现了“学会”的概念。由于家长都不是专业老师(即使家长是数学老师,但是不是语文老师啊……),所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学会”,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好为学会,考试成绩不好,就是没学会。这种方法简单粗暴,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判断是否学会,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考试是一个综合的考察过程,除了是否学会之外,身体状况和心情也会对考试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学会”也包括学会知识和学会考试。就像我大学上新东方,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在读不懂一篇文章的情况下可以做出阅读理解题。于是我做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提高了,这叫“学会考试”。

我们可以看到,在功利的模式下,如果家长对老师的要求是“速成”和“提高成绩”,最终一定会选择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我的观察中,这样的老师并不在少数。如何让孩子“学会”?方法是很多的。比如说,“把这句话记下来,然后背下来”。我在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一章,研究了一些简化计算的方法,我分享给其他数学老师后,许多老师觉得我给出的几个结论非常好用,上课就让学生背下来——算判别式,可以直接默写。这样做的好处特别明显,学生计算速度一下子就上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学会”了。

那什么是“学懂”,结合昨天谈到的“第一次”的话题,这也是为什么我如此关注接触知识的第一次的原因。我们先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学懂”的感觉——一种恍然大悟甚至是醍醐灌顶然后就觉得自己前面若干年都被骗了的感觉,如果用时髦的话说,就是那种“毁三观”的感觉。在这一点上,不可否认,国外的很多科普节目做的很好。我算个思维比较变态的人,我经常琢磨,这飞机在天上飞着,要是突然掉下来了怎么办……后来看了一些国外的纪录片,我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飞机在天上飞的好好的,是不会掉下来的,如果掉下来,一定是由于“升力”不够,而“升力”不够,则是因为翅膀不够大或者速度不够快。什么叫翅膀不够大?比如说倾斜太厉害,或者是机头太高或者太低,都是相当于减少了翅膀的面积;而飞机迎风面过大,则可能导致速度变慢,速度变慢升力不足,也会出现掉下来的情况。你看,我刚才的解释中没有用到什么“伯努利原理”或者“流体力学”这种话,而且我写不出任何一个物理公式,但是我可以把“飞机为什么飞的好好的会掉下来”这件事情解释明白了。

那么,学懂是否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呢?我作为一个大学非理工专业的学生,基本没学过物理,但是我相信一点——任何知识都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总是可以用一个合适的路径理解那些复杂的知识点。我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张图告诉你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什么”——这就是让人真正“学懂”的东西。我们学懂一件事情,是知道这件事情的本源、本质或者是内部逻辑,而对于一些细节,则还是需要深入学习的。所以,学懂反而不建立在必须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而建立在我们的逻辑思维是否缜密,是否能够按照事物的一般规律认识问题。

我来说一个我觉得最失败的教育,就是驾校。可以说,在驾校,没有人学懂了怎么开车。我记得我学的时候,在学移库的时候,教练直接写了几句话,什么情况下往右打满,然后到哪里停。所以一旦中间出现任何意外,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调整,而教练这个时候只是大喊“你少打半圈轮就好了啊”——我连原理都不知道,怎么能知道“少打半圈轮”。这就是典型的“学会”但是“没学懂”的案例。后来我自己琢磨,看别人各种崩溃的状态,终于领悟(我确实是自己领悟的……)了在倒车过程中方向盘和车行进路线之间的关系,于是后来就完全没有理会教练的那些“口诀”——事实上我后来也教过一些人怎么倒车,我发现只要讲清楚原理了,大家都会自己调整了。于是他们都说我应该去驾校当老师……我只能说,让学生“学懂”真的比“学会”要重要太多。“学懂”之后,大家自己的思考能力就会被释放。

在学生这里,道理也是一样的。一个学生可以“学会”,学会之后就能做题,但是到了考试就会忘记掉。和学车的道理一样,过几天就忘记了“在哪里要打轮来着”。而如果“学懂”了,即使忘记了具体的知识,也可以去想,去思考。有些同学有这样的问题:一道题,第一眼看到会,就是会;第一眼看到不会,多半就想不出来了。这也是“学会”和“学懂”的区别。很多老师提到的“孩子给家长讲题”,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证明“学懂”的方法。

表扬与批评孩子的技巧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都知道“赏识教育”,会鼓励和表扬孩子。同时,在孩子犯错误时也会批评孩子,甚至进行责罚。可是,并不是所有表扬都可以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也不是所有的批评都能制止不良行为。如何正确地表扬与批评孩子,家长们仍需掌握其中的小技巧。

孩子在家一旦出现调皮捣蛋行为或是犯了错误时,有时候只要看见父母沉默的眼神就会自动反省自己的错误。成功妈妈的建议:批评孩子时千万不要大声训斥或发怒,有时候只需沉默地看着他,他就会明白自己错了。

关于批评的技巧:

一、“低声”:孩子犯错误时如果家长大声训斥往往会给孩子惊吓,结果就是你所说的话孩子根本没听进去。如果家长用与平时说话不同的声音,即低沉有力的声音来批评孩子,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认真听你说的话,并且低沉有力的声音也可以表明家长认真的态度,让孩子意识到他所犯的错误。“低声”冷处理的批评方式比家长的大声训斥更为有效。

二、“沉默”与“暗示”:孩子做错事时都会害怕自己受批评的,这时如果家长立刻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教育那么孩子反而会觉得“果然如此”而如释重负地松一口气。相反,家长如果只是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孩子们反倒会觉得心理紧张和不安,并且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同样的,家长用“暗示”的方法来启发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乐于接受批评,也可以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更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

三、批评应当适时适度:孩子犯的错误都是由平时的一点一滴小错开始累积的,他们做了一件事后往往很快就会忘记了。因此,在孩子有不当行为出现时就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家长们的批评教育应该趁热打铁,否则就会错过纠正行为的最佳时机,那么适当的批评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批评孩子切忌“重复念叨”,适度的批评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唠叨多了反而让孩子把家长的话当作耳边风。

若民十分懂礼貌,在家会自己收拾书桌,会帮助妈妈洗碗,自理能力强,在学习上也十分自觉,这对一位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做得很好了。妈妈的成功经验是,每天都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且给出及时的表扬,这样孩子的良好行为就会日积月累,好孩子就培养成功了。

关于表扬的技巧:

一、要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有些家长比较吝啬自己的表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没有多少可表扬之处或者总是期待着孩子有些惊人的良好行为。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能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那父母们所期待的惊人成果就是由这些简单的小事累积而成。因此,父母应该慷慨地给予孩子表扬,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塑造良好行为。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更需要较多的表扬,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应该适当提高表扬的标准。

二、及时表扬。值得表扬的行为出现时,家长应该给予立即的表扬,否则孩子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表扬,那么这种表扬就无法增强孩子的良好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思维模式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相联系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三、具体表扬。家长在给予表扬时应当越具体越好,这样孩子才清楚自己为什么被表扬,这样表扬才能达到目标。例如,孩子今天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妈妈在晚饭时表扬他说:“你今天表现很好。”结果表扬大打折扣,孩子一般不会明白自己好在哪儿。假设表扬变为:“你今天按时做完了作业,妈妈很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你真棒”“你真好”只能暂时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是孩子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受到表扬,长期泛泛的表扬还容易养成孩子骄傲的习惯,听不得半点批评。

四、表扬应当注重孩子行为的过程。孩子经常会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听从老师的教导想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回家后帮家长洗碗,可是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家长若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训一顿,那么孩子再也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此时,家长应该先冷静下来,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原因,如果知道孩子的“好心”之后更应该先表扬一下孩子良好的意图,再教会孩子如何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出孩子敢于探索研究的精神,让其做出更多良好的行为。

父母与孩子沟通技巧——表扬


生活中,孩子符合父母期望的目标时,家长往往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但孩子长大,面临的困难增多,获得家长的表扬却越来越少。例如有个男孩子,上中学后,感觉功课比小学难了,每天要付出的学习时间比原来多了,在班上的名次也不再是名列前茅。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下降,妈妈开始不停地提醒“别发愣,赶快做作业”,“别看电视,赶快背单词”,“放学赶快回家,别和同学瞎玩儿”。每天,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但却必须面对妈妈的唠叨。考试失败了,妈妈愤怒了,“每天辛辛苦苦,管你吃,管你喝,你却拿这样的分数报答我,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妈妈的脾气越来越坏

,越来越爱唠叨,面对这些唠叨,孩子不知怎样和她沟通。一次,上课他给同学传纸条被老师留下通知了家长,终于积压了很久的家庭冲突爆发了。父亲打了他,甚至说一些很绝情的话,面对这一切,他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这时候的父母也不知该怎样帮助他。面对孩子,他们发现自己越来越束手无策,表现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于是他们选择了几千年沿袭下来“棍棒下面出孝子”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为孩子好”。然而,孩子的心却在被深深地伤害了。

表扬是有效沟通的捷径,但功利性的表扬却会将亲情隔离。作为家长和老师应更多地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并对他的行为、品行加以赞许,而不是看中结果。批评孩子时也要讲究方法,最好就事论事,不要全盘否定,尤其是对其人品、人格的否定。

您了解幼儿学前教育的4大陷阱吗?


记者最近走访了一些小学以及一年级新生家长,了解到,哪怕是最普通的公办小学,在二期课改后,在新生入学的家长会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识字量,拼音也要有一定的基础。家长们注重孩子的学前教育也已是趋势。但很多家长,只有孩子到了高年级,回头看,才会发现其实他们当时所做的学前教育努力,陷入了不同的陷阱。但就算是意识到了,往往也很难再有机会来纠偏,因为年轻父母大多现在都是一个孩子。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陷阱,从而可以避免在先:

1.现在,大部分妈妈给孩子选择学前班,如识字班、拼音班、英语班等等。价格昂贵不说,有时还不在家附近。花在路上及堵车的时间,累计起来,非常的惊人。且还不论很多父母全程陪同,等在教室外所耗费的时间。

2.学龄前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一对十几甚至几十个小孩的学习方式,很难确保孩子的持续集中注意力。孩子们更多的是喜欢一些老师亲和的教学方法或者有很多同龄的玩伴。至于学习效果好坏,就无从考察了。

3.授课式的学前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学习胃口,认为学习就是一种任务,从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升上小学后都起到长远的影响。

4.最关键的是,没有培养起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这一点,对大一点孩子的家长来说,都深有体会。因为随着小学,初中,高中,孩子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和其是否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及习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其实,学前教育没有对错,关键看家长采取什么方式。对于幼儿来说,寓教于乐是根本的学习方式,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而且是可以自己主动学习的。

你的孩子,你了解吗?


你的孩子,你了解吗?

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很了解儿子。现在看来,这样的自信未免盲目得可笑,尽管他还不到七岁。

今天,本来是要儿子就他昨天不礼貌的行为向我道歉的,他不肯。我便说,在你道歉之前,我不会理你的。

儿子撇撇嘴说:“不理就不理,反正你也不喜欢跟我讲话!”说着竟流下委屈的泪水。

我惊愕了:“我什么时候不喜欢跟你说话了!”我的职业就是说话,决不至于吝啬和儿子交谈。

“走路的时候,你一老跟爸爸讲话,很少陪我说话。”说到这里,泪水更奔流得厉害了。

一种愧疚汹涌而来,儿子说的是事实。有时儿子走累了,落在后面玩着画片或者吃着零食。我们意识到儿子丢了很远的时候,才会停下来催促他快点。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时候,任何解释都是狡辩。我巴巴地望着儿子,乞求他的原谅,但是他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不肯原谅我。

老公打圆场说:“那时本来是爸爸妈妈有事,你又走得慢些,况且妈妈给你讲那么多故事,又没有给爸爸讲过,我还不是不吃醋。”

可这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丝毫不能减轻儿子的委屈,孩子还不懂得换位思考。

老公又说:“也许是你太矮了,爸爸妈妈的耳朵离得近些,说话方便些。东烨,你有话可以跟我们讲,我们会听啊”狡辩里有黔驴技穷的无可奈何。

儿子依然执拗地说我不喜欢跟他说话。跟盛怒和悲伤的孩子讲理是白费力气的。我挪过身子,搂着他的肩膀,差不多是讨好地说:“你什么时候觉得妈妈不喜欢跟你讲话的?”

“很久了……”哭,大声。

我原以为,儿子是可以自得其乐的。原来还有着这样深沉的委屈,这真是我不可原谅的错误!

“我们今晚就去散步,爸爸妈妈都和你说话,我们三个手牵手好不好?”

“我不去,你们下次就不记得了。”

“我们都记着,好不好?”

“不好,现在记得,明年你又不记得了!”儿子说得那样肯定,使我的难受又加了一层。

大人以为孩子是不可理喻的,而孩子却以为大人是不值得信任的。我不知道我哪里给他留下这样的印象,尽管我还算讲信用,但是百密也难免一疏,答应了却做不到的时候一定也不会少吧。

有时候,会觉得对孩子讲信用是一柄双刃剑:不守,伤了孩子,蒙受欺骗的感觉多了,孩子会渐渐远离父母并且关上沟通的门;坚守,累了自己,追求每个承诺的兑现,意味着时间金钱还有心灵能量源源不断的输出。作为老师,我得以了解孩子的心声;作为母亲,我更能体会父母的无奈。这个命题,很重要,但谁也没有把握求证出通行的法则。

后来,我用零食来行贿,儿子才好不容易从悲伤中回过神来。

今天晚上这件事,在一般大人看来,是多么微不足道。但也正是通过这种认为,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出大人的不了解孩子。

送儿子上学时,我常常会望着他的背影注目许久再缓缓离去。我看到,他和许多其他孩子一样,慢慢地走向学校,走向他将要呆上一整天的地方,走向他将要面对竞争和挑战的地方;我希望,他的老师会像我们一样关心他的心情包容他偶尔的小脾气,他的同学能够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爱接受他无伤大雅的小缺点;但是,我知道,儿子虽然是家里耀眼的太阳,是众星捧着的月亮,但是,在集体里,在社会里,他可能连小行星都算不上一颗!

世间所有的爱,恋人、朋友、甚至师生,都是以接近为目的的,只有亲子之爱,指向远离。纵使不放心,也要放手!纵使不甘甜,也要甘愿。成功的父母之爱,要给孩子远行的力量!

而那时,我们将更不了解我们的孩子——那个脱胎于我们的身体和灵魂的小小人儿!

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吗?


对于儿童教育的目标,西方家长认为是“快乐”,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家长则认为是“成功”。由此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良好的教育应建立在对受教育者心理的准确把握之上,可是,我们真正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吗?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3岁美国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龄中国孩子多55.6%。美国孩子比中国孩爱笑,意味着美国孩子比中国孩子更快乐。一些中国专家认为,造成中国孩子微笑少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以及对孩子的高期望有关。

专家分析指出,大包大揽直接造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也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大包大揽还会使孩子的自制力低下,习惯了这种生活的孩子在独立面对问题时常会表现出不知所措或是浅尝辄止。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与教育学教授的研究表明,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和138%。

高期望和高标准的要求,往往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容易使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产生不良情绪。心理学指出,中国父母在易发怒程度上要比美国父母高出26%,在严厉程度上则要高出52.2%。父母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同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

长久的不快乐会导致抑郁症。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其中4%为临床抑郁,即需要接受临床治疗的重症抑郁。对此,专家的解释依然与家长的高期望以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关。

儿童异常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异常形为问题则包括自闭、攻击心理强、胆小、表达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等。父母消极情绪的强烈程度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问题直接呈正比关系。

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性格内向和自制力差与青少年沉迷网络有很大关系。自制力较差的孩子容易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那些注重现时享乐的孩子极易出现网络成隐的症状。而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在现实交往中遭遇门槛,他们往往求助于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建立自己的交往系统,这使他们在现实中更加封闭和孤立。美国孩子不经常使用网上聊天工具,他们表示,既然有父母和朋友,为什么还要同陌生人交谈?

在上网的问题上,中国父母缺少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反而促成了孩子沉迷于网络,之后是父母粗暴的干涉,又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而这两点又都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对此,专家建议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我空间,要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吗


导读: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儿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甚至于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离的心理障碍,经常发生剥夺童心

孩子有孩子自己独特的心理,他们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然而在绝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儿童就是小孩子,是“尚未变成大人的人”,于是高高在上地看待孩子、了解孩子,因此很多时候无法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甚至于存在着与童心世界相隔离的心理障碍,经常发生剥夺童心、童趣的事情。例如:不许弄湿鞋袜、不许玩泥沙、不许上树等,认为玩耍是浪费时光,强行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如加做家长的作业、练书法、学弹琴等,没有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然而不管家长认可与否,游戏是孩子抒发情感、认识世界的主导活动之一。也许孩子的许多言行、举止、乐趣和嗜好,在大人眼中是荒唐可笑的,难以理解的,但是在孩子心中却是美妙的,是他们的天堂和乐园。孩子通过自由游戏获得感性知识,接触世界,观察世界,开发了智力和创造力。在自由游戏中,他们渐渐明白了人怎样和自然界打交道,劳动怎样改变世界,自己应怎样接触世界。不管是做什么,如搓泥巴、挖沙子、绘画、做玩具、过家家、垒房子等,孩子的双手灵巧性受到锻炼,四肢的运动促使了大脑最富创造性区域的开发。如果认为孩子会越玩越野而横加阻拦,试图缚其手脚,那么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正确的是只在孩子玩耍入迷或出格时,教育他们注意安全和卫生,诱导他们将兴趣转移到高雅、益智的游戏上,而不应粗暴地干涉、严厉训斥甚至拳脚相加。幼儿时期,不要过多地进行抽象思维的教育,如识字、背古诗等,只能用孩子的感性认识所能接受的形式来指导孩子认识世界。通过讲童话故事,以及绘画、唱歌来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和社会,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能力,使他们能在自由游戏中冲破框框,表现新事物。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总得走进成人世界,只是我们不妨“悠”着点,当孩子还倘徉在童年世界时,家长不必急于催赶,不要拔苗助长,应让他们多享受一些童年的欢乐时光。

喜欢《您了解表扬孩子的技巧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您了解孩子第一次学习的过程吗? 为什么第一次接触知识的学习过程特别重要?其实核心的问题在于,第一次的学习过程对是否“学懂”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价值。在我们对孩子的观察中,有三件事情我们经常认为是同一件事情,但是正是这三件事情,让孩子的学...
    2021-04-29 阅读全文
  • 表扬与批评孩子的技巧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都知道“赏识教育”,会鼓励和表扬孩子。同时,在孩子犯错误时也会批评孩子,甚至进行责罚。可是,并不是所有表扬都可以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也不是所有的批评都能制止不良行为。如何正确地表...
    2021-12-06 阅读全文
  • 父母与孩子沟通技巧——表扬 生活中,孩子符合父母期望的目标时,家长往往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但孩子长大,面临的困难增多,获得家长的表扬却越来越少。例如有个男孩子,上中学后,感觉功课比小学难了,每天要付出的学习时间比原来多了,在班上的...
    2020-10-03 阅读全文
  • 您了解幼儿学前教育的4大陷阱吗? 记者最近走访了一些小学以及一年级新生家长,了解到,哪怕是最普通的公办小学,在二期课改后,在新生入学的家长会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识字量,拼音也要有一定的基础。家长们注重孩子的学前教育也已是...
    2021-02-24 阅读全文
  • 您关注乖巧的孩子吗? 在幼儿园每个班级里,有着各种个性的孩子,有特别聪明的,有特别顽皮的,还有特别乖巧的。 老师关注最多的是最聪明的和最顽皮的,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总能很好地和老师互动,顽皮的孩子也常会使得老师头痛,就是那个...
    2020-11-19 阅读全文

为什么第一次接触知识的学习过程特别重要?其实核心的问题在于,第一次的学习过程对是否“学懂”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价值。在我们对孩子的观察中,有三件事情我们经常认为是同一件事情,但是正是这三件事情,让孩子的学...

2021-04-29 阅读全文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都知道“赏识教育”,会鼓励和表扬孩子。同时,在孩子犯错误时也会批评孩子,甚至进行责罚。可是,并不是所有表扬都可以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也不是所有的批评都能制止不良行为。如何正确地表...

2021-12-06 阅读全文

生活中,孩子符合父母期望的目标时,家长往往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但孩子长大,面临的困难增多,获得家长的表扬却越来越少。例如有个男孩子,上中学后,感觉功课比小学难了,每天要付出的学习时间比原来多了,在班上的...

2020-10-03 阅读全文

记者最近走访了一些小学以及一年级新生家长,了解到,哪怕是最普通的公办小学,在二期课改后,在新生入学的家长会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识字量,拼音也要有一定的基础。家长们注重孩子的学前教育也已是...

2021-02-24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每个班级里,有着各种个性的孩子,有特别聪明的,有特别顽皮的,还有特别乖巧的。 老师关注最多的是最聪明的和最顽皮的,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总能很好地和老师互动,顽皮的孩子也常会使得老师头痛,就是那个...

2020-11-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