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随笔:今天也要自己写
发布时间:2021-03-10 中班教育随笔笔记 中班教育笔记随笔 幼儿园中班教育随笔 骏骏是我们上次转到其他班去的,这次又重新或到了我们班。跟原先的情况差不多,他还是那副样子,怕羞、胆小又不爱动手。每次画画了,做计算操作题的时候,他总是那着笔不动手的,不管老师催了多少次,他还是依然不动。这是多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可是今天的表现却使我对他的看法有所改变。今天他的奶奶因为有事来到幼儿园,我向她反映了骏骏的这一表现。奶奶当即表示在家里使会写的,虽然写得不是很好,但是真的会写的。我当然相信奶奶地话。
同时也反思可能使平时我认为它不太会写,就让能干的小朋友帮助他,使它产生了依赖性吧。所以今天我得改变策略。我对她说:“骏骏,奶奶说你在家里会写的,那么今天也要自己写。”他看了看我,有看了看奶奶,开始动手写了起来。我没有一个进的催促他,当我巡回一周回来时,我发现骏骏在本子上已经写好了数字。这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当即表扬了他,发现他不会写年月日,YjS21.cOM
在结束的小活动中,我表扬了骏骏,看得出来他今天非常的高兴。我决定发五角星给他,发现在红花栏里没有他的照片,在我提醒他带照片的时候,我也对其它小朋友带照片的情况进行了排查,当我自言自语地说:“某某的照片有没有?”时,在一旁的骏骏居然以快于我的速度找到了我说地那个人的照片,这使我很吃惊,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行为表现。我有试了几次,发现她都在认真地帮我找寻。当然找完了我感谢了他。显然他对自己今天的表现也很满意,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心情很好,听得也特别认真。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幼儿教师随笔:我要自己学
明天,就要组织孩子进行美工制作活动——美丽的蝴蝶,我翻了下教案,看了看活动过程,在想如何启发幼儿说出蝴蝶翅膀的外形像三角形,怎样引导幼儿将方形纸对角撕出两个三角形,然后摆出蝴蝶的样子进行粘帖……
合上教案本,一个念头突然在我脑海里浮现“为什么我总是想着如何让幼儿按我的意愿去做,为什么不充分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呢?”可马上我又否定了自己,“不可能,我不教,孩子们怎么会做呢!”就在我矛盾之时,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又促使我,“试一试,也许孩子能行!”
第二天,在组织活动时,我为幼儿精心布置了一个美丽的蝴蝶世界,如自然角中飞动的蝴蝶,认知区中各种各样的蝴蝶标本、美工区中漂亮的蝴蝶风筝等等。先让孩子们自由地、充分地观察、讨论、交流,随后,我拿出制作材料,引导幼儿想像“用什么办法把这些好看的彩纸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他们运用以往的经验,有的说:“我把它撕成蝴蝶的样子”、有的说:“我把纸对折成三角形,放在一起就成了蝴蝶”,还有的说:“先撕出蝴蝶的身体、翅膀,再画上触角……”我对孩子们不同的想法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你们的想法很棒,下面就按自己想的去做吧!”在我的鼓励、支持下,孩子们都积极地动手做起来。在近20分钟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特别的专注力,这是我以往曾经费尽心思、想尽各种方法都难以达到的效果,现在却顺其自然地达到了,而且,我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孩子在做完以后,不是跟以前那样完成任务似的,直接交给教师说:“老师,我做完了”。现在,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蝴蝶到处向同伴展示、介绍,神态、眼神和话语中流露出的竟然是那么的自信和自豪!
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表达思维的手法也非常大胆,而且他们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也常常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对于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他们也会采取各自不同的方法。因此,在展示交流的时候,我常常让孩子们自己来介绍和展示各自不同的想法,这就为他们的个性展露和发展搭建了舞台。
活动中,我们力图追求一种“我要自己学”的学习氛围,不仅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和技能,更让他们从中得到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孩子们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已不再依赖教师提供的现成的材料,而且通过与成人交往、看书、参观、上网等不同途径来得到信息,在遇到困难时也不再是轻易放弃或动不动就问老师,而是通过相互的帮助合作,出主意、想办法来解决。这使我认识到孩子们的学习应该是他们自发的和自觉的行为,他们是具备这种自我学习的潜能的。
此时,我思绪万千。如果采取的是“我教孩子学”的方法,我将永远无法发现也无法相信孩子内在的潜能,永远无法看到孩子们那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的眼神。一念之差,我将失去多少了解孩子的机会,但我又十分庆幸,正是这一念之差,让我深刻领会到“孩子是活动的主体,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这一教育理念的真正含义。只有当“问题”真正成为幼儿们自己的问题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在一种绵延不绝的问题情境中,他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牵引、支持、帮助幼儿,让他们在“问题”中遨游,在“问题”情境中发展成长。
老师们,请大胆地把你信任而支持的目光投给孩子吧,你将获得一份惊异的收获!
中班随笔:老师也有错
帅帅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平时话中经常露出自己的“母语”。老师特别照顾他,对他的一言一行也特别关注,但也曾经伤害过他。在一次自我介绍活动中,他说,“我叫王坏
教育随笔:体育活动也需要自信心
孩子们在平时对钻、跳、投掷、平衡等体育动作比较经常接触,这些也都是孩子们喜欢的体育项目,但是“匍匐爬行”这个动作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却很少接触,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今天把这个活动内容作为本次体育活动的重难点,让幼儿练习匍匐爬行的动作。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小朋友学习:队列——热身——师示范动作要领——幼儿练习匍匐爬行——结合游戏巩固匍匐爬行的技能——放松运动。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对在软垫上学习动作很是兴奋,都比较积极地想要亲自尝试匍匐前进的方法,虽然孩子们的兴趣那么的浓厚,可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做的动作效果不太好,有的小朋友同手同脚,有的小朋友腹部没有贴着软垫,看到孩子们这样的动作后,我再次将孩子们组织到一起,再一次进行动作讲解示范,在这一次的示范后,孩子们的动作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孩子们总是不能很好地遵守规则,在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如果整个活动将形式改成以孩子喜欢的解放军来引入,让孩子们模仿自己崇敬的解放军匍匐前进的动作,这样孩子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本活动将继续第二课时,把“解放军”设计到活动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掌握“匍匐爬行”这个动作技能。
另外这学期我班幼儿冯心怡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起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后来我尝试以下方法: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我经常对她说:“错了也没关系,再试一试另一种方法。”“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真棒!”等具体明确的鼓励语言。在老师的鼓励下冯心怡能大胆地站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了。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己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冯心怡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
幼教随笔:老师,我们要自己玩
教师处理不慎,那些渴望公平的孩子就会感到失落,所以说幼儿教师是幼儿依恋和信任的人,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孩子心中渴望什么,做孩子的知心人。
一、老师,我们要自己玩
我班有几个孩子特别爱打闹,每天晨间活动时,总爱争夺和乱丢玩具,还欺负弱小的小朋友,干扰其他伙伴活动。我花了许多心思,却始终没能改变这一现象。
有一天活动时,我走到正在大闹的孙令财和高剑朝面前说:“你们为什么不好好玩呢?”他们抢着说:“我们要自己玩。天天玩这些玩具,一点没意思。”我又问:“那你们想怎样玩?”他们看了看我,说:“我们要自己玩!”“我们要玩警察抓小偷!我们要玩骑大马!”他们争先恐后抢着回答。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让他们自由结伴活动同时强调注意安全。只见孙令财、高剑朝、宋永福、孙文峰等几位小朋友腿下挟上木棍,手里举起马鞭在沙地里奔跑。少杰、云飞等几位小朋友在玩“警察抓小偷”。他们平日里玩时,总发生争吵,向老师打小报告,可今天却配合默契,玩得有滋有味,并且把其他小朋友也吸引过来。看着他们高兴的劲儿这时我才领悟到:他们要做小主人,玩真正自己的游戏。
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不能忽视孩子的想法,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应坚持民主、平等,要理解、信任、尊重幼儿,赋予幼儿主人翁思想。不要让孩子的活动受到制约。
二、争抢中孩子心中渴望什么
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听到宋雅欣小朋友大声说:“你们别争了,再争我就告诉老师。”于是,我赶紧走过去问个究竟。柴禹小朋友哭着说:“老师,这个球是我拿的,文锋又过来抢。”我严肃地说:“球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玩,但球是柴禹先拿的,你说应该怎么解决?那里还有很多球,你为什么不去拿另一个呢?如果你和小朋友争枪,无论谁都不会喜欢你的。”听到老师的批评,他不服气地走了。其他小朋友都高兴的望着我。
虽然这件事情过去了,但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出孩子们喜悦之情。在一日活动中,幼儿之间大欺小、强欺弱的事经常发生,如果
教师处理不慎,那些渴望公平的孩子就会感到失落,所以说幼儿教师是幼儿依恋和信任的人,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孩子心中渴望什么,做孩子的知心人。
教育随笔《“捣蛋王”也需要爱》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澄澄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白净的皮肤,可爱的脸蛋,看着都着实招人喜欢,而他就是我最头疼的“捣蛋王”,小手就没有闲的时候,特别是在游戏的时候,总是与小朋友发生纠纷,告状的屡见不鲜,在我的一些观察中,澄澄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每次在玩区域活动时,他都表现积极,愿意参与游戏,也希望老师会关注他,喜欢他。从我关注他后,我发现澄澄与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对,所以经常事与愿违,所以告状的也就见怪不怪了。如:在玩区域活动时,在区域里随意走动,随意拿或抢玩具,“老师,你看澄澄,跑我们这里抢走了我的玩具”“老师,他挤我们”“老师他打我”“老师……”。每当发生这种事情,我都有意识地,悄声提醒他,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鼓励他与小朋友们搞好团结,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要学会分享玩具,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们商量,不能硬抢,大家一起玩才快乐,在主题教学活动时,让他有表现的机会,因为他聪明好动,上课喜欢回答问题,我就多给予表扬,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气色,慢慢的他合群了,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调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耐心,也许一个眼神或一个提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应,让爱走进幼儿的心田,让世界弥漫爱的芬芳。
教育随笔:老师也要排队啊
小班开学已有2个多月了,小朋友一直在学习自己排队接水喝,这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可是那条队总也排不好,孩子们总是你争我强,你推我挤,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总要去“加塞”,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最前面的孩子被挤得摇来晃去,结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队又乱了。这样的情况在别的活动中也屡屡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让我头痛。户外活动后我也口渴了想喝点水,忽然我的脑子里灵光一闪,于是我端着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队伍的尾巴上。孩子们看见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成成问:“老师你干什么呀?”我说:“排队喝水呀?”他皱着眉头不解的说:“老师喝水也排队呀?”我回答:“对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队,老师喝水也要排队!这样才是好孩子呀!咱们一起比赛看谁排队排的好,好吗?”成成马上说:“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兴的异口同声赞成,那几个小调皮也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看到这我不觉的笑了。回到活动室坐好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孩子们都积极的想办法,有的说,不推不挤;有的说,谁排的好就给小贴画;还有的说,老师当小警察,监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纳了小朋友的意见,但不是老师当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轮流当小警察,不但监督小朋友的排队情况,也监督老师的排队。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警察,因为是孩子们自己想的办法,所以大家也都很听小警察的话,我们的排队乱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了维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乐。当然,在日常排队,户外活动中,排队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观。以后,我还要明确的要求,反复的强化,相信会得到更佳的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对幼儿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民主与集中要相结合,不能死守。教师更应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亲身活动和情感体验来接受教育,也使幼儿能相对独立的解决力所能及的小问题,从而最终真正理解行为规范的要求。
教育随笔:“捣蛋王”也需要爱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轩轩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白净的皮肤,可爱的脸蛋,看着都着实招人喜欢,而他就是我最头疼的“捣蛋王”,小手就没有闲的时候,特别是在游戏的时候,总是与小朋友发生纠纷,告状的屡见不鲜,在我观察中,晨晨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每次在玩区域活动时,他都表现积极,愿意参与游戏,也希望老师会关注他,喜欢他。从我关注他后,我发现轩轩与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对,所以经常事与愿违,所以告状的也就见怪不怪了,如:在玩区域活动时,在区域里随意走动,随意拿或抢玩具,“老师,你看轩轩,跑我们这里抢东西”“老师,他挤我们”“老师……”。
每当发生这种事情,我都有意识地,悄声提醒他,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鼓励他与小朋友们搞好团结,要学会分享玩具,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们商量,不能硬抢,大家一起玩才快乐,在主题教学活动时,让他有表现的机会,因为他聪明好动,上课喜欢回答问题,我就多给予表扬,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气色,慢慢的他和群了,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调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耐心,也许一个眼神或一个提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应,让爱走进幼儿的心田,让世界弥漫爱的芬芳。
教育随笔:男孩也需要梳头
我们班女孩子比较多,长头发的女孩子尤其多,有时午睡起床以后女孩子的辫子都散了,我便会为班里的这些女孩子梳梳头,但每当我给女孩子梳头的时候,总会有男孩子跑过来摸摸自己的头,笑一笑,有的男孩子还说:“老师,给我也梳梳头”。而我总是说:“你的头发太短了,又不乱,不需要梳啦。”
有一天,张小宝的妈妈对我说:“张小宝的头发长了,可他怎么也不肯剪头发,真气人。”我把张小宝叫到跟前,轻声问他:”张小宝你为什么不喜欢理发呀?”他低着头,害羞地说:“我也想让你给我梳梳头。”
听了孩子的话,我才明白男孩子为什么常常摸自己的头?为什么会故意弄乱自己的头发?原来是男孩子把梳头当作老师的爱抚。长期以来,梳头仿佛只是女孩子的专利。为什么我们把这种爱抚,只是给女孩子而不能给男孩子呢?
从那之后,每次午睡起床后我不仅给女孩子梳头,也给男孩子梳头。即使男孩子是光头,我也会梳上一二下,让他们也感受到老师的爱抚。于是像张小宝这样原来有不想去理发的男孩子,现在也愿意去剪常头发了,看着孩子们仰着小脸笑眯眯地让我为他们梳发,我心里非常高兴,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