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美国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把兴趣和能力玩出来

发布时间:2021-02-26

素质教育读书笔记。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把兴趣和能力玩出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内近几年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但是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官方媒体的说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但如果去维基百科上查看,你会找到的是:“素质教育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

美 国好像没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也并没有“素质教育”这个科目。和这个概念相近的,一个是美国学校会教导学生“成为一个好公民”。这并不是一门科目,只 是一个付诸实行的概念。在美国的幼稚园里,“社会(Social Study)”这门科目里,通常会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好公民,让他们了解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群体中扮演好公民的角色。

另 外,美国大多数学校,都会在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宗旨上强调,他们教学的主旨是帮助学生成为“世界的好公民”。每个学校倚赖他们自己的校规来塑造学生成为他们 希望的“好公民”。请注意“世界”这两个字,在“现在地球是平的”的概念下,国内的好公民已经不够用了,孩子未来的竞争者可能是地球任何角落的人,所以要 训练孩子有国际观要从小做起。

1林林总总的课外活动

另外美国有个相对的名词叫做“Extra Curricular”, 也就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学科以外的活动”。 包括运动类的,艺术类的,音乐类的,科技类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通 常在美国,每个学校在学校正课结束后,会开一些课外活动的科目,学生可以自由地选修,有的是不要钱的,有的是额外要交钱的。比如说,有些学校的跳舞、网 球、足球是免费的,跆拳道是要另外交钱的。 学生也可以自己在课余之暇,自己在家里学习某一个自己有兴趣的科目,如钢琴、小提琴等,或参加校外的活动或课程。以上两者都称为课外活动。

到 了高中,美国的学校都有各种社团(club),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选择加入一个或多个社团。如果学校没有自己要的社团,可以自己创建一个。学 校通常的做法是如果学生想要创建某个社团,必需要两、三个赞助者。这个赞助者通常是教职员。通常老师们对于学生创建俱乐部都是鼓励的,所以找到赞助者不 难。除非这个学生的兴趣太冷门,没有多少人有兴趣。

美 国高中的社团和大学差不多,名目繁多,有专门研究机器人的(Robotics),有专门研究法律、科学的,有照相社、新闻社,也有围棋、西洋棋等等棋类活 动,还有有爵士乐、弦乐团等等,现在有些学校开始有一个热门的社团,它研究“如何创建公司”。大多数社团除了在自己学校里活动,很多也参加校外或者国内比 赛。所以学生除了学校的功课,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课外活动里。

2从课外活动中“玩”出兴趣和能力

课外活动其实对于孩子个性和兴趣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孩子创造能力、兴趣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培育很多都是在课外活动中“玩”出来的。但是最好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外活动,而不是父母逼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做课外活动。

大 家现在都知道,许多私立大学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挺重视学生做过那些课外活动,参加过那些社团,得过那些奖项。所以有些父母会促使孩子学习音乐或运动,更会 积极参与孩子科学、电脑或者数学方面的社团,希望学生拿到奖项。所以造成目前学钢琴的孩子太多,于是学钢琴基本上很难在申请大学上加分,除非这个学生的程 度特别好,能在美国国内或国际大型演奏会里拿到奖项。

在美国,美国家庭的父母最不逼孩子,所以如果孩子参加什么课外活动,一定是他们自己有兴趣。亚洲父母不用说,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最喜欢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被逼迫学了几年乐器,进入大学之后,乐器就束之高阁,再也没有碰过。

就 是因为美国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可以自由的参加社团,涉猎了很多自己有兴趣的方面,所以虽然很多大学并不要求学生在大一就决定选修科目,但是多数的学生已经对 于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很有概念了。所以美国生长大的孩子通常会顺着自己的兴趣选修科系。我有好几个朋友的孩子都进入了艺术学校就读。

在美国学音乐、学艺术未来的工作市场如何呢?美国的音乐、艺术学校,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在大学里的音乐、艺术系,一种是专门的音乐、艺术学校。大学里的音乐、艺术系,有偏重理论的,也有实物性较强的。而专门的音乐、艺术学校则是非常专业。

国 内的家长千万不要用“专科”的眼光来看待这种艺术、音乐学校,这种专门的学校非常难进,也非常难出来,如著名的朱莉雅音乐学院(Juilliard School of Music )和南加州的艺术中心(Art Center)。这些学校的学生往往还没毕业,就被公司或者机构订走了,完全不担心毕业找不到事情。

尤其自从苹果公司的前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引领“科技”和“艺术”结合,科技不再是纯粹科技,和音乐、艺术都有极大的关联。而最近苹果公司又雇了引领时尚潮流的Burberry公司总裁,相信以后衣服、饰物时尚也会和科技结合,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3热门行业变得快,让孩子顺着本性发展

总之,过去家长认为什么科系应该让孩子去念,什么科系不应该让孩子发展,或许这些观念已经过时了,过去几年风行读生物的现在也不是那么好找事。当家长发现这些素质教育的培育不止帮助大学申请,还会是热门的行业,又会一窝风的要孩子跟进。

所谓“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孩子的发展更全面性,生活的更好。如果我们家长借着这个名目干涉孩子的兴趣,往功利的方向发展就失去本来的初衷了。

我总觉得我们做家长的其实很骄傲,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但是我们有什么能力,能够预先看到当孩子长成的时候,什么是最热门的行业?因此还不如顺着孩子的本性和他们真正的兴趣,让他们自然地发展。

通常孩子对于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事,一定会全力以赴,而我们做家长的不如乐观其成,乐得轻松。我们可以客观的让他们看清处他们面前的选项和他们自己的个性,然后记得要训练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生活中的数学玩出来


我们一直在说,数学从生活来,运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习来的东西孩子理解更加通透。

好多爸爸妈妈有疑问:生活中的数学怎么来?计算班上的家长曾向我们诉苦:"我们在散步时也常会引导生活中的问题,比如问她这有几块砖,那有几块?一共有几块?孩子总说,'你别考我啦,我不想算数!'孩子没兴趣我们也没辙!"

兴趣,对于孩子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最从生活中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呢?

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数学?传统数学除了算还是算,最多再加几个图形求面积周长。作为传统教育下成长的小青年,对如此数学我们几乎是叫苦不迭。数学,除了数,还有几何,逻辑。单纯地从数说,有数概念和数运算,几何里还包含空间,逻辑里有逻辑关系和逻辑推理。

然后,数学是要"玩"出来的。干巴巴地问孩子计算,孩子当然不喜欢了。不妨采用亲子比赛的方式生活进行,这样既有趣味,还能很好激发孩子的竞争心。上周末去长城,偶然看到爸爸妈妈一起跟孩子玩猜城墙的游戏。"咱们从这个烽火台到那个烽火台猜猜有多少个城墙?差的最多的就淘汰啦!"可别小看这个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估算可是个大学问,实际的数数可以帮孩子打通数理关系,而"差的最多"无疑就是差数关系的最直接表现啦!

最后,建议家长根据生活情境自然去拓展知识,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的情境可太多了。比如我们在墙纸的花纹里可以给孩子拓展单双数,逻辑里的周期推理;可以在折纸里认识图形、渗透对折对称、旋转对称、平移对称;可以在过斑马线的时候习得平行和垂直;可以在超市购物的时候知晓金钱的兑换……

总之,要想打开孩子在生活中的智慧之门,爸爸妈妈首先得明白数学不仅仅是算算算,以亲子游戏比赛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有参与感,另外建议根据生活情境自然拓展,用空杯的心态和好奇的眼光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

美国对幼儿进行的素质教育


美国,不仅在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其教育发展也令世界刮目相看。美国对幼儿进行的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小中见大的素质教育。

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包括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他们不是把幼儿的体育运动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把它看成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运动的种类很多,有些运动注重培养孩子的耐力,比如游泳;有些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敢和主动,比如冰球;有些是要培养孩子的竞争和谦让,比如跆拳道;有些是要培养孩子的团体精神,比如足球……美国家长重视孩子的健康,认为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决定一切的基础。他们在孩子体育运动上的开支很大,并支持孩子从事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运动。一般来讲,美国小孩子都会喜欢几种不同的运动。很多家长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每天下班后,家长就成了孩子的司机,到家还要充当“陪练”。那些体育运动的目的,是每个教练必讲和必教的东西,孩子学着体育,也学到了体育精神,不仅体格强健,而且意志也变得坚强。美国家长对幼儿从小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教育,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还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心理素质。

启发式的创新教育

美国的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做各种创造性游戏,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做各种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拼装各式各样的玩具模型,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小孩子具有好动的天性,比如在墙壁上乱画,拿剪子或刀子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这在我们国家,大人大多会坚决制止。而在美国,父母们看到的是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事后他们会耐心地教给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有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女孩告诉她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小女孩说是薇拉小姐教的。结果这位妈妈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能会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孩子认识了英文字母之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伊迪丝的妈妈认为幼儿园这种做法损伤了小孩子幻想的翅膀,而法庭也最终因为伊迪丝妈妈有力的说法而判幼儿园败诉。

美国家长也时时处处为孩子优良品质的养成做典范。凡是有停车牌的路口,不论有没有车,美国人都会遵守路规停下来,看过左右街口以后才重新起步。在没有红绿灯或者停车牌的路口,四面车辆一定都会停行,按照先来后到和右手车先行的路规,依次过路口,极少有人不守规矩,乱闯抢先。孩子每天看到大人这样开车,自然也就守同样的规矩了。

美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关键词:

导读:幼儿的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多少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我

幼儿的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

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

多少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我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实并不“全面”。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某重点中学接手重点班的语文课,班主任给我介绍了一位每年都被评为“三好生”的女同学,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这女生特要强,即使考了99分,也要为丢掉的那一分懊恼、哭泣。我当时立即就联想到自家的孩子不争气,考上八十多分就心满意足,于是以该女生为榜样,把自家的孩子狠狠训了一顿。语文课上,果然感受到这女生的厉害,你要求到什么高度,她都要攀上这高峰。人人都说是“清华”、“北大”的苗子了。谁知那一年高考中的理科数学试题特别难,从考场上下来,那女生简直哭得唤不起斗志,班主任连哄带劝,好不容易才送上考场继续考试。就在那时,老师们就强烈地意识到我们的学生在关键时刻“差一点什么”(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心理承受力)。当然,这不是学生的过错。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但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过渡,似乎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桥梁。到底该怎样做?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美国的素质教育。

美国的素质教育是从幼儿抓起的。一般认为幼儿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在这一系列素质中,美国人尤其重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如果把幼儿比喻成一棵树,那么心理素质的几要素:情感、意志、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就仿佛是这棵树的根系。假若一棵树的根系不顽强、不健全,不能和谐地在“社会”沃土中滋生旺长,这棵树就很难顶天立地,成为栋梁。

自尊和自信,又被美国人视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也就是根系中扎得最深的主干。因此,美国人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是从培养其自尊和自信心开始的。他们不是靠说教,抽象地教孩子要自信、自爱、自强,而是把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既作为营养大餐,又作为独具特色的小零食,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

美国人碰了面,遇到家长带着孩子,一般是先与孩子打招呼,而且,特别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不但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还常常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觉。如果孩子画兔子画成了老鼠,便夸他有想像力,让他享受成功,而不是失败、沮丧。如果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食物或玩具给孩子,家长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想要或想吃时呵斥他,而是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力、自主的权力。孩子如果做错了事,家长也不会横加训斥,只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做出引导和说明。或者在另一个场合,孩子在同样的境况中又表现良好时,加以表扬、鼓励。美国人更反对人前教子。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斥责自己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会被人看做是没教养,是父母的“犯罪”。因为这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中国的奶奶、姥姥们到美国带孩子,常常感到不适应。比如:我的大外孙玩着一个别人刚送的新鲜玩具,小外孙也想要。当姥姥的往往是袒护小的,随口就命令:“牛牛,让弟弟先玩一会儿。”牛牛如果不肯,姥姥就正色教育他:“你是当哥哥的,要让弟弟!”如果他还在兴头上仍然不肯,姥姥就难免强制执行。其实,即使你不“强制执行”,从开头就犯了错误。家长不能命令孩子让步,让他做不情愿做的事。这是对儿童的不尊重。那么两个外孙发生争执时怎么办呢?女儿教给我,每逢这时,你就给他们定个“规则”,比如数数。规定数到二十下,这玩具的主人就得换一换。孩子的着眼点转移到(One、Two……)遵守规则上,也就不存在“强权”剥夺他权利的意味了。

相反,表扬和鼓励的话却常常得挂在嘴边。只要孩子表现出优点和长处,家长就以积极的、正面的赞赏肯定他的行为。像“真棒”、“真聪明”、“真能干”、“真漂亮”这类话,就是孩子们的家常小菜了。他们认为,孩子在享受成功中会增强进取心,取得更大的成功。

美国的家长们这样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的独立观念:他们认为孩子从出生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而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无论父母、老师都没有特权去随意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作为“人”,就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会朝着目标中的“更优秀”发展。而这时,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自我评价。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其次,美国人还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自立意识和自主性。也就是遇到难题自己思考、自己判断并力求自己解决的行为方式。有一则发生在我外孙所在的幼儿园的故事,让人很受触动。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滑梯时,小男孩挤了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就恼恼地嘟了嘴。这时,老师并没有像“裁判”一样评判谁是谁非,也不说“玩时要当心,谁也别碰了谁!”而是和蔼地问那小男孩:“你知不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呢?”小男孩沮丧地说:“因为我挤了她的手。”老师就笑着说:“噢,原来是这样。那么,你试试用个什么好办法,让她愉快起来。”那男孩想了想,就走到那小女孩面前,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原谅我吧。”那小女孩不吭声,但脸色好多了。老师便蹲下来,问那女孩:“你感觉好些了么?”小女孩提出自己的要求,说:“我觉得用凉水洗洗手会好些。”老师就赶紧表示赞成,启发那小男孩陪小女孩去洗手间洗手。一会儿,两个孩子就手牵着手从洗手间出来了。小男孩高兴地报告老师:“她感觉好多了。”于是,两个小朋友和好如初。这件小事之所以引起我的触动,是因为我曾当过12年中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也曾经历了学生中的诸多摩擦,但多数情况下是充当了“裁判”的角色,评判谁是谁非,而没有想到这正是培养他们自己解决纠纷的实践机会。

还有一则故事是发生在美国家庭中的。有一家四个男孩,发生了争执,老大、老三、老四似乎真理在握,他们唇枪舌剑面向老二。老二明知势单力薄,但毫不示弱,愤激到唾沫飞溅、比手跺脚。这时,那父亲就上前把两手搭成个“T”字,意思是“Time-out(暂停)”。他鼓励并诱导四个孩子来看他做一个实验。他首先点燃了酒精灯,然后把一个盛了冷水的玻璃器皿放在灯上,让孩子们观察那水是怎样地滚沸。当水中有了动静,开始出现上升的水泡时,爸爸就对孩子们说,你们刚才的情形与这烧水相似,如果你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就要冷静,尽量不用激烈的言辞,因为那等于升火加温。现在,你们双方都已经接近沸点,就同这开水一样咕嘟嘟地蒸腾,怎能听得进对方的观点呢?最好的办法是出去玩一会儿,把这件事晾一晾,彼此都冷静下来再说。尽管那父亲没有介入他们的话题,也没有评判谁是谁非,几天之后,兄弟们的意见还是趋于一致,他们化干戈为玉帛了。

美国家长、学校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放权给孩子,有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意识的发展。这是孩子走出家门面向社会的必备能力,即个体社会化的必由之路。这种自立、自主的早期教育,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赖,对我国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尤其重要。

另外,良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还包括平等竞争的意识、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别以为中国学生从小考到大,就具备了平等竞争的意识。这种能力的培养,远非那么简单。本文开篇提及的那位“三好生”,除了不会享受成功,心理上太患得患失外,恰恰是在于她没有“平等竞争的意识”,不能理智地正视挫折。事实上,她感觉数学题难,别人会更难,因为考题对大家来说是平等的;而她的功夫却比同学们扎实得多。她虽然也去了重点大学,但她的心态要是放松些、平和些,结果会更好。

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普遍认为,对待挫折的良好心态是从童年时不断受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在美国,一种旨在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正逐渐兴起。比如家长支持并鼓励孩子参加“棒球赛”、“小铁人三项赛”等活动,激发他们与强者抗衡的勇气和信心。即使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拿不到名次,他们认为胆略和顽强并不总来源于胜利,“心态决定一切”。培养孩子自强不息的意识和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最重要的,锻炼孩子在困境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是最重要的。

笔者在匹兹堡时,经常看到公共运动场的篮球架下、旱冰场里孩子们自发的比赛。他们尽管年龄大小不齐、技术水准差异也很大,但都态度积极、遵守规则,互相表现得很宽容和配合。一次,打半场篮球中出现了三对二的格局,那两个孩子尽管非常努力,可总也难以扭转比分落后的局面。我因中学时在校篮球队练过球,一时技痒,就提议加入他们的行列。五个孩子很友好地接纳了我。那两个小孩积极为我助攻,使我的三步上篮连连得手,一下使他们反败为胜,两个小队友便不停地跑过来与我击掌,以示鼓励。起初,我还担心对方那三位小朋友不高兴,提出异议,因为孩子们比赛(后来才知道他们年龄最大的十二岁,小的才八岁),大人加入本身就不公平,又且人家都是男孩子,我一个外乡女人加入也不伦不类。所以玩了几个回合,我就要退出。不料,是对方三个孩子不愿让我走。他们那意思是他们把比分再扳回来,才同意我离开。他们像旋风般拼命地跑,又拦又堵,嘴里还念念有词,说:“怎么突然来了个女乔丹呢!”结果我这边一位九岁的叫皮特的小队友认真地说:“什么女乔丹,是我们合作成功!”孩子们在运动场上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能不叫人在心底折服??后来渐渐知道那小皮特父母离异,他是跟着单身父亲生活。可从他的举动上一点儿也看不出这种变故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

当然,这些活动还能培养孩子宽和容众的协作精神,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美国的幼儿心理教育中,人际交往的能力也被列入重中之重。因为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需要众人通过协作来完成,儿童从小就习惯了与他人态度平和地相处、协调地配合,长大才不会产生心理障碍。但这种交往不是无原则的迁就,也不是屈从。在美国家庭中,家长们经常倾听孩子的建议,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但不能胡来,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要负一定责任。笔者在洛杉矶时,曾听一位从杭州去探亲的老奶奶讲了这样一段经历,很为那小孙女的应变能力吃惊。有一次,她与在美国的孙女发生了争执,因为是刚从中国去的,奶奶不适应美国的教育方式,孙女不适应奶奶的强硬语气,孙女就哭了起来。这老奶奶一见孙女哭就慌了,本来是劝慰她,但越急,说话的调门儿就越高。邻居听到后,以为是老奶奶体罚幼女,就打电话报了警(在美国打骂孩子是违法的)。一会儿,警笛声大作,警察来敲门。老奶奶一开门,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警察的来由。结果那小孙女反倒不哭了,立即便明白了事态的严重。警察问:“你奶奶打你了?”小女孩摇摇头,说:“奶奶没有打我。”警察又问:“那么,她骂你了?”小女孩又摇摇头,说:“她很爱我,不舍得骂。”警察看一看懵懵怔怔的老太太,接着问:“那你为什么要哭呢?”小女孩说:“我很烦,可奶奶总想让我好起来。”警察还不放弃,继续追问:“你为什么烦呢?”小女孩反问道:“我烦需要理由么?”警察耸耸肩,只好说“对不起,打扰了”,自讨没趣地离开。这老奶奶每讲起这故事,就夸耀说:如果孩子说奶奶与她争吵,或者说对她不好,警察就会带走孩子,甚至通过法律剥夺家长的监护权。“瞧我孙女多聪明。”这件事后,老奶奶以为遇上了天才,对孙女爱护有加。关键时刻,这孩子态度从容,懂得负责任,不仅知道自己的立场应站到哪一方,而且能随机应变,反守为攻,让见多识广的警察也无言以对。从这一件小事上,也可以看出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处变不惊的心态和强大的社会应变能力。

从细微处看美国素质教育


美国,不仅在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其教育发展也令世界刮目相看。美国对幼儿进行的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小中见大的素质教育。

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

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包括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他们不是把幼儿的体育运动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身体运动,而是把它看成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运动的种类很多,有些运动注重培养孩子的耐力,比如游泳;有些注重培养孩子的勇敢和主动,比如冰球;有些是要培养孩子的竞争和谦让,比如跆拳道;有些是要培养孩子的团体精神,比如足球……美国家长重视孩子的健康,认为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决定一切的基础。他们在孩子体育运动上的开支很大,并支持孩子从事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运动。一般来讲,美国小孩子都会喜欢几种不同的运动。很多家长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每天下班后,家长就成了孩子的司机,到家还要充当“陪练”。那些体育运动的目的,是每个教练必讲和必教的东西,孩子学着体育,也学到了体育精神,不仅体格强健,而且意志也变得坚强。美国家长对幼儿从小进行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教育,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还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心理素质。

启发式的创新教育

美国的家庭教育从小重视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鼓励孩子有独立的想法,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科技馆去做各种创造性游戏,开发孩子的想象力。父母很重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孩子做各种组装玩具,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拼装各式各样的玩具模型,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小孩子具有好动的天性,比如在墙壁上乱画,拿剪子或刀子在书本、衣服等物品上乱剪,这在我们国家,大人大多会坚决制止。而在美国,父母们看到的是孩子学会了某种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东西被孩子损坏了。事后他们会耐心地教给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识。

有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女孩告诉她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小女孩说是薇拉小姐教的。结果这位妈妈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能会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孩子认识了英文字母之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想象的能力。她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伊迪丝的妈妈认为幼儿园这种做法损伤了小孩子幻想的翅膀,而法庭也最终因为伊迪丝妈妈有力的说法而判幼儿园败诉。

美国家长也时时处处为孩子优良品质的养成做典范。凡是有停车牌的路口,不论有没有车,美国人都会遵守路规停下来,看过左右街口以后才重新起步。在没有红绿灯或者停车牌的路口,四面车辆一定都会停行,按照先来后到和右手车先行的路规,依次过路口,极少有人不守规矩,乱闯抢先。孩子每天看到大人这样开车,自然也就守同样的规矩了。

孩子创造力如何培养?“过家家”里玩出来


假装游戏学前3~6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玩“过家家”,比如:我假装是医生,你假装是病人,我来给你看病等。这些“过家家”在心理学上叫做“假装游戏”。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发展,才能够玩假装游戏。

“过家家”玩出创造力

4岁的杨杨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这会儿,他右手拿着一把勺子,左手拿着妈妈的真丝围巾,爬在客厅的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向左、向左。”接着,右手中的勺子把转向了左边:“前面是什么?地图、地图!”他把左手中的围巾铺在面前,小小的手指认真地在“地图”上指来划去,仿佛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研究作战计划。突然,杨杨拿起围巾盖在头上:“下雨了,撑伞!”……妈妈看到了,说:“我的宝贝啊,爬在地上会把衣服弄脏,还会着凉的。

哎呀,我的围巾,你不要给我扯坏啊!哪有开坦克爬着开的,哪有坦克的方向盘是和勺子一样的……”杨杨解释说:“我正在开坦克,我右手拿着的是坦克的方向盘,我需要地图看明白前面是什么山。可是突然下雨了……”心理学家如是说:在“过家家”中,孩子可以不按照常理来“出牌”,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杨杨把勺子看作坦克的方向盘,这种突破传统、标新立异恰恰是创造力的核心所在!如果说未来坦克的方向盘会变成和一把勺子一样,也未尝不可能啊!心理学家邓斯克认为,小孩子在游戏中的“假装”会大大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

杨杨假装自己在开坦克,可坦克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在杨杨的头脑中有一个象征的坦克存在;他面前的山以及下雨都是同样的道理,都是杨杨想象出来的,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知道,创造力不只与智力发展水平有关。智力发展水平相同的人,创造力不一定相同。创造力,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乐于探索的精神。孩子这种看来有点“自说自画”的游戏,为他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

●智慧妈妈宝典——宝宝玩游戏,培养创造力

·对孩子任何不合常理的假装游戏,都不要泼冷水,你认为不合理的,你的宝宝却认为那是完全合理的,因为他是在创造!

·试着去和你的宝宝沟通,了解他怎么会把一个普通的东西想成他心目中的那个东西,用心去听听你的“伟大的创造家”的想法!

·鼓励宝宝,顺着宝宝的思维,询问他除了他目前想到的还会想到什么?越多越好!记住,你的宝贝的回答永远不会错!

·和你的宝宝一起玩他的游戏吧,在游戏中,你只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宝宝才是导演和主演,你要按照宝宝的要求来游戏,说不定你的创造力也会被激发啊!不信你试试!

●送您一个游戏:

道具:小凳子一个,坐垫一个,毛巾一条。人物:宝宝和妈妈。场地:空间较大、适宜活动的房间,如客厅。

步骤:

1、妈妈先给宝宝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森林里开大会。森林大王威威是一只和蔼的老虎;老鼠唧唧是老虎大王的士兵,唧唧是一个懒惰并且贪吃的家伙。大会是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召开的,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有巧克力、香蕉、桃子、肉饼等。光看着这些美味的食物,唧唧的口水就流了下来。这个会议先由老虎大王威威发言,它说……

2、然后,妈妈和宝宝使用预先准备好的道具,一起来表演:假装妈妈是老鼠,宝宝是老虎。

3、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掌握在宝宝的手中。妈妈要“遵守”前面“智慧妈妈宝典”中的原则,适时提醒宝宝使用道具!

4、游戏结束后,问宝宝:“你为什么要那样使用小凳子、坐垫和毛巾?”妈妈帮宝宝完整说出他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表扬,不要用你的价值观来评价好坏!

●设计游戏秘笈:

1、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道具,让宝宝在游戏中使用,创造是往往在平常中找到的不平常!

2、妈妈通过讲故事引导宝宝进入游戏氛围,但故事不要讲完,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用假装游戏演完后面的故事!

3、可以让宝宝先讲故事,然后妈妈引导他使用道具演完故事!

特别提醒:宝宝的创造性,正是在表演未讲完的故事和不寻常地使用日常物品中发展起来、体现出来的!

●心理小词典:假装游戏学前3~6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玩“过家家”,比如:我假装是医生,你假装是病人,我来给你看病等。这些“过家家”在心理学上叫做“假装游戏”。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发展,才能够玩假装游戏。3岁左右,宝宝的思维从感知运动阶段过渡到象征思维阶段。也就是说,以前宝宝面前的香蕉就只是香蕉;现在,宝宝可以把手里拿着的一样东西,看成是他心里想着的那样东西,比如,他把香蕉想成是条船。这时的宝宝喜欢把各种小动物和物品当作人来看待,并和它们交谈;宝宝还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各种活动。

于是,大量的“假装游戏”出现了。到五六岁时,孩子的“假装游戏”发展到顶峰。在宝宝玩游戏时,爸爸妈妈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宝宝具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观察宝宝的“假装游戏”,我们可以探究宝宝许多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比如,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同伴关系、道德感发展、情感发展等。而科学地引导宝宝玩游戏,又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这些心理能力。

育儿心得:提倡素质教育


育儿心得:提倡素质教育

孩子会说话,会走路了,父母便会想到早期教育的问题,现在多才多艺的孩子很多,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的培养.送孩子学琴,学画画,学英语等。但对孩子的教养方面,即(生活习惯,道德素质)等却不是十分关注.我认为,成才必先成人,对人有礼貌,爱劳动,守纪律,孝敬父母等优良品质在幼年时就。

要注重培养,这些性格往往影响人的一生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教育孩子,首先要对孩子提出尽可能高的要求,对孩子要表现出尽可能出自内心的尊重。"孩子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从小培养固然重要。但生活习惯的教养也绝不能忽视,且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记得奚奚3岁左右跟我们出来时,对我们的手机特别感兴趣,只要电话铃一响,他就会寻找铃声靠近它并且摆弄它.当时的奚奚还只是不怎么会讲普通话的孩子,既听不懂电话里的声音,自己又不会讲普通话,只会一个劲地扣打手机,长期下来,手机被奚奚扣破了一两个,我们两个大人看着他也只能无奈,赚钱还不是为了他?扣坏几个手机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孩子开心.针对孩子喜欢玩手机,打电话这一现象,我就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因为打电话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除了教会孩子使用电话外,文明用语的传授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细节决不能忽视。会通过电话与人交流是人的教养的重要一环。当奚奚懂事并能简单讲普通话时,我就开始教他怎样拨号,听声,问话,并经常与他一起模拟打电话,传授电话用语,如:“您好,找哪位?请等一下。您好,请问〤〤在家吗?对不起,您打错了。”我们在打电话时,也及时地让奚奚一起参与讲几句话。久而久之,孩子通过玩手机,打电话,既掌握了打电话的技能技巧,也学会了文明用语。大家都夸奚奚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居多,家长对孩子都特别宠爱,样样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使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锻炼。疏忽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奚奚在三岁半左右时,我们就让他自己学穿衣裤,鞋袜。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绝不依赖父母,在一些自我服务的工作中,千方百计地促使孩子表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细节,而这又恰恰决定了孩子今后的独立精神的发展,我们家长不能低估孩子完成某件事的可能性。我们平时工作较忙,我们在家时,随时鼓励奚奚与我们一起参加家务劳动,如打扫房间、浇花、摆桌子准备吃饭等,共同参加家庭的劳动。在培养奚奚独立性的同时,也让奚奚在实践中了解到家里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家庭成员的行动要服从共同的利益,自己所做的事不仅为自己,也是为别人。我们发现,奚奚在我们的培养鼓励中已逐渐产生了对亲人和其他人的关心体贴的观念。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这样,不仅对其身心健康有利,而且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注重生活中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我们每位家长都应该做到的。

喜欢《美国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把兴趣和能力玩出来》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素质教育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玩出来的神童 动物的脚步 适合年龄:2岁左右 目的:培养宝宝协调能力 play: 1、准备几张宝宝熟悉的动物图片。 2、给宝宝看动物图片,每看一张,就说说动物叫什么,怎么走,用夸张动作给宝宝示范动物走路的样子,也让...
    2019-12-16 阅读全文
  • 聪明是玩出来的 游戏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时间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的学到许知识,...
    2020-12-14 阅读全文
  • 生活中的数学玩出来 我们一直在说,数学从生活来,运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习来的东西孩子理解更加通透。 好多爸爸妈妈有疑问:生活中的数学怎么来?计算班上的家长曾向我们诉苦:"我们在散步时也常会引导生活中的问题,比如...
    2021-03-15 阅读全文
  • 美国对幼儿进行的素质教育 美国,不仅在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其教育发展也令世界刮目相看。美国对幼儿进行的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小中见大的素质教育。 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
    2021-04-24 阅读全文
  • 美国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 关键词: 导读:幼儿的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
    2021-12-31 阅读全文

动物的脚步 适合年龄:2岁左右 目的:培养宝宝协调能力 play: 1、准备几张宝宝熟悉的动物图片。 2、给宝宝看动物图片,每看一张,就说说动物叫什么,怎么走,用夸张动作给宝宝示范动物走路的样子,也让...

2019-12-16 阅读全文

游戏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时间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的学到许知识,...

2020-12-14 阅读全文

我们一直在说,数学从生活来,运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习来的东西孩子理解更加通透。 好多爸爸妈妈有疑问:生活中的数学怎么来?计算班上的家长曾向我们诉苦:"我们在散步时也常会引导生活中的问题,比如...

2021-03-15 阅读全文

美国,不仅在综合国力、科学技术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其教育发展也令世界刮目相看。美国对幼儿进行的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之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小中见大的素质教育。 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

2021-04-24 阅读全文

关键词: 导读:幼儿的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美国人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是优秀儿童,值得别人尊重,他就...

2021-12-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