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爸爸去哪儿》,父母如何处理孩子与小动物的分离焦虑

发布时间:2021-02-26

幼儿园教案小动物。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爸爸去哪儿》,父母如何处理孩子与小动物的分离焦虑》,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终于拉开帷幕,不同的宝贝儿,不同的爸比,一样的旅行,一样的亲情。这一季的“爸爸”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和槽点呢?

伴随着6位萌娃帅爸的出现,《爸爸去哪儿2》还多了一只可爱的小狗乖乖。和很多孩子一样,多多超级喜欢乖乖,为乖乖牵肠挂肚,她与乖乖相处中的一颦一笑,都令人动容。wWW.Yjs21.COM

第一集获赠乖乖,多多惊喜不已;4天以后,要和乖乖分手时,她站在风中撇嘴哭泣的样子,让人心疼;第三集意外与乖乖重逢,多多再次喜不自禁;然而在得知乖乖生病以后,她又担心得吃不下饭,直到医生说乖乖没有事情了,她才放心下来。

再就是第三集多多与贝儿因为抢夺乖乖产生隔阂,各自向大人救助,这些情节,都让人印象深刻。

专家说:多多与小狗的情感,爸爸需多上心

牟娟

早期从事问题儿童学业及心理困扰辅导,最近14年里一直从事学龄前儿童心智发展成长的个案跟踪咨询,尤其擅长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性格培养。

◆黄磊自制小狗屋非常有爱心,但其实多多也可以参与进来

从黄磊自制小狗屋的片段可以看出,他非常有爱心,而且手很巧,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小狗屋,这给了多多一个非常好的示范——爱小狗,就要给小狗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一点非常棒!

不过,在制作小狗屋的时候黄磊有些疏忽,忘记了让多多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小狗屋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方式等,其实这也是蛮好的一个生活实践的机会了,这能帮助多多学习从目标设定到分解、收集材料、创意设计、加工制作、协同合作、挫折和成功体验等等。同时,在和爸爸一起参与的过程中,如果得到爸爸的肯定和支持,可以很好地增强多多的创造性、自信心等。

◆与小狗分离让多多很受伤,爸爸的现场处理不是很得当

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如果与小狗在一起生活,通常会建立起很深的情感,孩子不会将小狗当成宠物,她们会很认真地对待它们,把小狗当做可以悲伤与共的朋友,而不是养着好玩。所以一旦面临与小狗分离,这对与小狗有很深情感的孩子来讲,很容易造成心理伤害。

片中多多与小狗的分离,我们看得见多多的情绪情感变化,爸爸黄磊现场的处理就不是很得当。在遇到与小狗道别的事件时,爸爸并没有关注到多多与小狗分离前的情感变化,没有更进一步表示理解和体谅,没有及时疏导多多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且让多多与小狗有一个特殊友好的告别方式。而是简单地给多多做了解释,可以看到,即使爸爸做了解释,多多也并没有放松接纳,心理仍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小狗生病令多多极度焦虑,周围的成人竟然没有丝毫觉察

在小狗生病期间,多多内心对失而复得的小狗的担忧焦虑并没有及时被爸爸发现,尤其是听说小狗如果不得到及时医治可能会死掉,多多内心的担忧转变为害怕再次的失去,以及可能面临的真正的永远失去,这一份令多多震惊并极度害怕的情绪感受爸爸和周围其他成人竟然没有丝毫觉察,也没有及时的安慰和陪伴她。

我们看到多多处理这种紧张焦虑情绪的方法是独自一人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默默地承受巨大的内心冲击,甚至连饭都吃不下。换了成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份什么样的紧张和焦虑能让我们需要独自一人默默地承受,并且茶饭不思呢?

所以,孩子和小动物之间的感情,有时是很细腻也很深刻的。作为父母,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孩子处理好和小动物之间的分离情绪,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分离焦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


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在家庭治疗中,经常出现问题的是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的缠结。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是有界线的,不管是父亲与孩子,还是母亲与孩子,这种关系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要保持这种界线的清晰,则是看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亲密,是否站在同一阵线上的。一旦父母的关系出现破裂,孩子就会趁虚而入,成为“爸爸”或“妈妈”的孩子。

当孩子只成为“爸爸”或“妈妈”的孩子时,他就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如不上学,偷东西,离不开家,甚至出现自伤或自杀的情况。这种孩子是最“忠心”于家庭的孩子,却又是给父母带来“难题”的的孩子。这时,父母便焦急的想改变孩子的这种“错误”的行为,越想去解决,问题就越严重。

这样的孩子是最爱父母的,当他们看到父母因为他的事情一起来责怪或教育他时,他觉得这是父母是最“恩爱”的时候,因为父母可以有一个共同的方向,而不是分开的。

父母要同心。

在教育孩子的策略上,父母要保持一致。切莫一个当红脸,一个当白脸,这时孩子很容易就会疏远红脸的,而靠近白脸的。因为他觉得白脸的需要他的力量去扶持,渐渐地,孩子就会跨过界线,卡在这三角关系中,去做出“错误”的行为。只有父母的方法是一致的,才能从根本上去改正孩子的错误。

别一门心思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的另一半。

忠心于家庭的孩子,最希望看到的是父母的恩爱,只有父母是恩爱的,他们才会过着自己的生活。记得有一句话:和你一起生活到老的,不是你的孩子,是你的爱人。当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可以敏锐的觉察到,并不惜牺牲自己,让父母重新回到一起。这些孩子,用毁掉自己来成全父母。只要父母能意识到这点,从改善你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孩子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别把你的爱人推向孩子,从而毁掉孩子。

夫妻争吵时,最好能避开孩子。

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开始于夫妻之间的争吵。对于父母之间的争吵,孩子会做“好人”,总是站在他认为较弱势的那一方,去做帮手,一起抵抗另一方。孩子是不能抵抗父母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成为“病人”,以此来作为抵抗父母的本钱。如果孩子是你的帮手,你就要注意了,孩子会因你而毁掉自己。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受保护的空间去成长,父母就应该多点和睦,家庭才能和谐。

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孩子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了。

父母应如何预防分离焦虑


秋高气爽的九月就要来临,很多宝宝迎来了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不过因为好多宝宝都是第一次入园,不免会出现紧张的状态,家长一定要在宝宝入园前做好准备,预防他们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很多新人父母缺乏类似经验,那就让我们来听听伊顿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说吧。

一、提前适应作息时间

伊顿的老师提醒我们: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宝宝提前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他们可以提前去幼儿园向老师咨询宝宝们在幼儿园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作息时间这一点。如果宝宝在家里和学校的日常起居都遵从同样的规律,更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熟悉感,不会因突然转变环境而焦虑不安。比如早上6:30起床,午休时间安排在12:00-14:00之间,晚上9:00睡觉等等。除此之外,父母也应适当调整宝宝的运动量,因为到了幼儿园以后会有更多的集体活动,运动量会加大,为了避免宝宝的不适应,父母应该提前做准备。

二、培养宝宝的独立和生活自理能力

宝宝进入幼儿园后将有长达一天的时间见不到父母,如果不提前培养宝宝独处的能力,宝宝容易产生焦虑的症状。伊顿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们,在家里,父母应该放手让宝宝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帮父母扫地、擦桌子等。玩游戏时尽量让他自己玩一些不需要他人参与的游戏,比如堆积木等等。当宝宝专注于自己的活动时,父母不要打搅他,而是应该让他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在宝宝入园前两个月内,一定要让宝宝他们养成自己穿衣服、吃饭、睡觉等习惯。

三、给予宝宝正面积极的引导

伊顿的老师提醒家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面对与宝宝的分别时,父母首先不能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不然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宝宝从而加重他们的分离焦虑。父母可以带宝宝提前去感受一下与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情形,比如说带宝宝去一些幼儿活动中心等。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既可以玩一些有意义的游戏也可以学到一些本领,让宝宝知道即使离开了父母,自己也可以处于一个很安全的环境,并且玩得很开心。此外,父母还应多注意宝宝和老师的交流,在宝宝放学后,父母不用着急把宝宝宝宝带回家,可以和老师多多沟通交流,在一段友好的沟通中可以让宝宝感受到父母和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这样宝宝会更容易接受并信任老师。

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老老实实坐在他的餐椅上。同时,我听奶奶指挥:“你喂饭,我喂菜!”。奶奶在左边喂一口菜,妈妈在右边喂一口饭。威威夹在中间,嘴巴紧紧闭着,一会头扭到左边,一会头扭到右边,避开送到的嘴边的任何东西!一顿饭下来,他吃进嘴里的屈指可数。奶奶和妈妈也很累!而且,在威威没有吃完之前,我几乎吃不到一点东西。一顿饭喂下来,我常常累得一口都不想吃。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顿饭都会发生。一到吃饭时间,我的心就会紧张的像上紧了发条,不停在揣测:这顿饭威威会不会顺利张口啊?今天能吃几口啊?看到他吃了几口,就会稍微放松点。要是孩子一口不吃,我的心情就会拧巴成一团,但却毫无办法。

我曾决心改变这样的状况,买来了十几本“宝宝食谱”,还有教导“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之类的书。用过各种温柔的办法,结果他还是不吃!

我也用过惩罚—“你不吃就是你不饿,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吃完,就收走!”结果到了晚上,威威饿的哇哇大哭,我不给他吃东西,他哭了一个小时,居然累到睡着了!那一刻,我又心疼又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个后妈。

这种痛苦和纠结,促使我到处寻找方法,最终,走进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

原来吃饭是痛苦

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个父母帮助父母环节,那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我演威威,Elly和另一个学员演“威威奶奶”和“威威妈妈”(也就是我)。当“我”被两个大人夹在中间,完全动弹不得,一边伸过来一只手,被逼迫着吃饭、吃菜,“我”的感觉坏极了!紧张、压抑、痛苦、无力。“我”的本能反应,就是紧紧闭着嘴巴,扭着头,一口都不想吃!

天哪!角色扮演让我一下子理解了我的孩子,原来对威威来说,每次吃饭都是这么痛苦的一件事儿!大人的紧张和压抑完完全全传导给了孩子!

吃饭本来应该是一件轻松、幸福、开心的事儿,吃饭本来应该是享受美食,享受和全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氛围。但由于大人的紧张和焦虑,孩子完全感受不到吃饭的乐趣,孩子又如何爱上吃饭呢?

享受吃饭

我的第一步尝试,是放松自己的心态。

在饭桌上,我不再盯着威威到底吃了几口饭,几口菜,而是把权利交给他,告诉他:“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你想吃什么菜,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夹给你。”当然,这并不容易。一开始的时候,我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会衡量——“这顿饭他吃了多少口,到底吃没吃饱?”但我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我需要的不是一步到位,而是Babystep,一次进步一点点。

同时,我也学会了照顾好自己。以前,我都是先照顾孩子吃饭,他不吃完,我几乎吃不上饭,常常把自己累得半死,喂完他,我就不想吃了。现在,我会让他吃他的,我吃我的,他需要我帮助,我就帮助,他不需要,我就照顾好自己。这样他也轻松,我也轻松。

中国人非常讲究吃饭,饭桌常常是一家人交流与增进感情的场所,温馨、和谐。但现在大部分家庭,孩子成了一家人的中心,孩子感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增添了很多的压力。我跟老公改变了做法,吃饭时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成年人之间更多的情感交流。当吃饭的氛围发生了变化,散发出轻松、快乐的能量,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被吸引过来了——没有人会拒绝家庭的温暖气氛!

当我们开始真正享受吃饭,不仅仅是享受美食,还有吃饭时的愉快心情,孩子也会学会享受吃饭这件事儿!

自己吃VS老人喂

二岁八个月的时候,威威在老家住了四个月的时间。我辞掉工作去奶奶家接威威时,发现他又不会自己吃饭了,吃饭都是奶奶喂。

我纠结要不要像奶奶那样喂饭。奶奶也觉得不高兴—妈妈一来,威威就不好好吃饭了—眼看着宝贝孙子原本胖乎乎的小脸儿,一天天消瘦下去,奶奶无比心疼。

而且,原本威威不抗拒奶奶喂饭,但妈妈来了,威威很清楚妈妈的做饭和想法,跟奶奶完全相反,他也感到了困惑、不安和不知所措!反而引发了更糟糕的状况——威威开始抗拒奶奶喂饭,怎么哄都不肯吃,同时也不自己吃!

这时的我,已经是个正面管教家长讲师,我开始意识到我和奶奶的不同:我的想法——“孩子应该自己吃,他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想吃,所以不用喂,饿了自然就吃了。”奶奶的想法——“孩子自己吃,会吃不饱,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吃多少,所以必须得喂他,还得把碗里所有的饭都吃完了才不会饿着。”我俩不同的想法,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同时也导致了冲突。

我开始思考,我的想法真的是100%正确的么?奶奶的想法真的是100%错误的么?当然不是!从奶奶的角度想,她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Belief!每个人的Belief都是主观的,没有对错。

那奶奶又是基于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因为爱,因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爱和关心!

想到这一层,我释然了,被奶奶喂饭真的是那么天大的不可接受的一件事儿么?奶奶想喂当然可以喂,这是她爱的方式,她不会、也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方式。

那我该做什么?我需要跟威威好好谈谈。

于是,我找了个时间,问威威:“奶奶喂你吃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威威说:“开心!”

我吃了一惊!我以为孩子不喜欢被喂饭,完全没有想到他的感觉是“开心”?!

“为什么?”我脱口而出。

“因为奶奶很爱我。”

我们总是急于改变老一辈跟我们不同的做法,担心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但孩子真的会受那么大的影响么?孩子先感受到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爱,不会伤害孩子!真正让孩子困惑、甚至不知所措的,是当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致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的不谅解,不尊重,这才对孩子有弊无利。

老一辈的爱,我现在看到了。

我停止了对奶奶不同做法的干涉,从心里感激她对威威的爱和照顾。也清楚了自己的定位,现在在奶奶家,以奶奶的做法为主导,这并不会对我的孩子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

很快,威威不再抗拒奶奶喂饭,这种吃饭战争,也消失了。

重新开始习惯更好

回到深圳,威威开始还是带着老家的习惯,希望我喂他,不喂就不吃。我并不着急纠正他,而是选择相信:他可以慢慢学会照顾好自己。

每次吃饭,我都确保给他提供足够丰富的菜品,这是当妈的责任。但我并不强迫他吃多少,而是告诉他:“威威,吃饭是你自己的事儿,妈妈相信你可以照顾好你自己,所有的菜你都可以吃,如果你觉得自己吃饱了,就可以不吃,妈妈会让你离开饭桌。”

一开始,威威会自己戳吧几口,然后,还是习惯性的让我喂。没问题,他需要我喂的时候,我会喂他,不批评、不指责、也不说教。只要他说:“妈妈,我吃饱啦。”不管他吃了多少,有没有吃完全部的饭,我都按照我的承诺,让他离开饭桌,也不提醒“你不吃饭会饿哦,饿了就没吃的了哦!”

开始的几天,他小心翼翼的测试我,有时随便吃了几口,就说自己吃饱了,然后就下去玩了,发现我真的不教训他,也不强迫他。过了一会儿,又说自己饿了。

我也很淡然,饿了就吃,我提供饭,也提供一些面包、水果之类的,他真的饿了可以吃的东西。

“吃饭的时候没吃饱,饭后就不能给任何东西”这是很多育儿书上提供的方法,但我没有使用。我不用“不能吃饭”来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感受自己的身体,身体是有自己的规律的。

这个方法,从表面难以察觉,因为它是“不说、不做”的方法。让这个方法有效的,也是最关键的,是我的新态度——平和、坚定、自然、轻松的态度,“带着爱放手”的态度。

在平和、坚定、自然、轻松的态度下,我的具体做法很简单。每顿饭提供足够的菜和饭,我的责任是“提供”。吃和不吃,是孩子的权力。我不再催他吃饭,也不强迫他吃饭。开饭后,准备好孩子的碗筷,跟大人一起吃。他吃他的,我吃我的,我会跟爸爸聊天,他也会参与其中,每顿饭的氛围轻松愉快,每个人都享受这样的家庭时光。只要他说吃饱了,就可以不吃,我不会问他“你是真的吃饱么?”也不会计较他到底吃了多少,有可能他中午吃的多,晚上吃的少,也有可能昨天吃的多,今天吃的少。他的身体会告诉他,自己应该吃多少。

同时,所有的劳动,我们都共同参与,威威会跟我一起买菜,做饭时帮我淘米或者洗菜,开饭前帮忙把碗筷摆好,自己爬到餐椅上去,吃完饭帮忙擦桌子和洗碗……他不再是一个需要别人围着他转的“中心”,而真正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可以做出自己积极贡献的一份子!

回到深圳三个星期的时间,威威不仅不需要我喂了,还可以自己用筷子吃完一大碗面条,有时一顿饭吃的比我还多!以前挑食,所有的青菜剁的再碎,他都会一点一星的挑出来,扔在桌子上不吃,现在可以大口大口吃整棵的上海青,几乎什么菜都吃。两岁八个月上小班,老师第一天就告诉我,威威是小班的小朋友吃饭最好的那个,不仅吃的最快,而且从来都不剩饭,吃完饭还能喝完一碗汤,老师从来都没有因为威威吃饭而发过愁。

我把威威自己拿着筷子吃面条的画面拍成了视频,给爷爷奶奶发了过去,爷爷奶奶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当看到威威每顿饭都自己大口大口的很享受的吃饭,爷爷奶奶发自内心的笑了,“很放心,很开心,再没有比自己孙子大口吃饭更开心的事了!”

这个过程漫长又艰辛,但是很值得。我看得到,因为我的改变,威威不再为别人吃饭,而是发展出了自律:知道吃饭是自己的事儿,不依赖他人;更能在这么小的年纪,理解了:独立、照顾好自己。他不为了别人而吃饭—这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状的行为呢?

孩子告状幼儿园场景

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刚刚结束了数学课准备上美术课,花花小朋友和小杰坐在一排画画,两个小朋友决定共用水彩笔,花花在用小杰的橙色笔画彩虹,此时小杰的也想用橙色笔,于是两个小朋友产生了争执,花花哭了起来,幼儿园老师赶忙过去问发生了什么,小朋友小杰说到“老师,花花偷拿了我的水彩笔,还抄了明明的数学作业!”

孩子告状家庭实例

家有两个小公主,相差3岁,妹妹一天天的长大了,但却特别爱跟我讲姐姐的“坏话”,“妈妈,姐姐吃了我的蛋糕。”“妈妈,姐姐刚刚打我”“姐姐今天没有按时上学”,没,面对这一现象我应该如何处理呢?

孩子为什么爱告状

原因一:心理学上的“正常现象”

福建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林贤浩指出“爱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致消失。幼儿时期的告状是孩子逐渐开始与人交往,开始沟通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原因二:吸引注意力

小孩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注意。二胎时代,当新宝宝出生,大一点的宝宝可能会因为家长精力有限而被冷落。当孩子在学校被发现爱告状的时候,二胎家庭的妈妈们尤其要注意下了,您是否足够尽力关注大宝宝呢?

原因三:孩子们纯真世界的体现

孩子的世界就是那样的纯净。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不太会像成人一样去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他们告状也并不想要去伤害谁,而是想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想要去解决问题而已。

原因四:逃避责罚

有的家庭家教很严,当孩子做错事后会受到家长的责备。每当孩子受到责备时都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自尊心受挫的内心反应。孩子有时候希望通过先人一步“告状”的方法来逃避家长的责罚。

如何处理孩子爱告状的现象?

一、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

家长要用言语、故事、动画片、漫画人物的方式,用积极正面的形象培养孩子诚实、勇敢、敢作敢当等可贵的品质。教会孩子如何与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偶遇争执时,他们会本能的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当孩子正确处理问题之后,家长得知有感到安慰并要鼓励表扬孩子的做法。

二、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

大城市节奏快、工作繁忙、很多年轻爸妈把孩子交给上一代父母养育。孩子很多时候没有得到爸妈的陪伴和注意。二胎时代,也存在父母精力有限,宝宝情绪被忽略的情况。爸爸妈妈要尽量的协调好大胎和二胎的时间,协调好工作和照料孩子的时间。另外,也要尽可能的老人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给予足够的关注股。

三、搞清状况,耐心对待

当告状的现象发生之后,家长即使面对争执也要保持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全面、细致的调查事情发生的原因。并且用不偏不倚的去判断、解决矛盾和冲突。不能用“你好烦”“不要告状”等类话来敷衍孩子。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我们班的家铭小朋友十分地可爱,是从拖班升上来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小的原因吧,每一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上一顿,因此妈妈也十分头痛,总是跟老师说:“我家宝宝怎样总是要哭,小班也是一样。”其实家铭只是养成了一个习惯,当他明白妈妈要送他来幼儿园时,他就明白会很长时光看不见妈妈,就会以哭来宣泄自我的情绪,当我和他说:“家铭别哭了,呆会我打电话给妈妈,叫妈妈早点来宝宝,妈妈就会很早来接宝宝的。”这时他又会停止哭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升入大班的宝宝自理潜力稍弱,总是期望身边有大人,要是你一但离开,宝宝又会哭起来。应对这种状况,我们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家长们也不需为此事担心宝宝身体之类的,因为宝宝哭其实也是个锻炼的过程、宣泄的过程,也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把这种溺爱,宠爱转化成理智的爱,客观的爱,爱的太狭小,不但使家长身心交瘁,也剥夺了孩子自身发展的空间,家长要摆正自我的心态,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正确的,我们必须要给予满足,但如果是无理的,就要制止。、

应对一些胆小、爱哭幼儿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冷处理:应对幼儿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家长要坚持不一样意或不理会,让幼儿放任的哭,待幼儿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2、条件对换法:如果孩子哭闹不止的话,能够先答应她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求他答应你一个条件并告诉他如果她的事没做到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成人所要求的必须要是孩子能够办到的,比如下次你见到某某小朋友要打招呼等,以次来进行交换,另外我们答应她的事也必须要做到,这样才有信服力,以此来改善孩子任性脾气大的特点。、

3、分散注意法:这点很重要也很有用,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可用分散法来引导孩子,例如她平时爱听故事爱做的一些事,都能够此刻用上来打消她刚才不合理的想法以及做法。

4、鼓励法:鼓励和表扬永远是培养一株小苗最优质的沃土,在鼓励和赏识的气氛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您会越来越贴心,当你们的心近了,孩子则更愿意与你交流,你的想法,她会更愿意采纳,孩子也会变得更温和,当她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时,当她不再随便哭闹时,当她很勇敢的和别人打招呼时,你都能够说“孩子,你真棒,妈妈很喜欢你此刻的样貌”相信孩子们会高兴的重复做这些事情,明白行为定型为止。

相信有了以上几个方法,我们必须能改变一些孩子爱哭爱闹的问题,主要还需透过老师和家长,我们大人的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爱是关键,也让宝宝们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育儿心得:孩子犯错如何处理?


育儿心得:孩子犯错如何处理?

在屋里扫地,小帅在客厅‘啊’了一声,我走过去看到餐桌上都是奶,小帅见到我过去,急忙说:“爸爸,对不起!”

我摸了一下他的头说:“没事!”接着拿起几张抽纸边递给他边说:“把它擦干净。”小帅接过纸,开始忙活起来,几张纸用完,自己又去拿纸来擦。

这不是小帅第一次把饮料洒出来,之前我们是吼他,结果发现他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每次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做事情也畏首畏尾。我反思了一下,这样指责他犯的错是不行的。接着我们决定换一种方式去对待他犯的错。就是让他自己去承受犯错所带来的后果,并解决。比方说当小帅玩具倒一地的时候,我们就让他把玩具收起来。当子琦(10岁)把小帅弄哭了,我们不责怪她,也不和她讲所谓的大道理,就一句话:把弟弟哄好。很多家长遇到孩子打坏物品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或者其它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弥补。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便会指责甚至谩骂孩子,目地是让孩子不再犯错,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不仅会使孩子产生胆怯心里,而且他们很可能由此产生怨恨,做出更加叛逆的行为。话说回来,我们成年人就能保证不犯错吗?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犯了错怎么解决、怎么去弥补。

当然这种方法不能完全保证孩子不会再犯类似的错,但是他不会过于害怕,也会为他自己犯的错承担结果,并想办法解决。让孩子自己去承受犯错带来的结果的同时,不仅避免了与孩子产生矛盾,同时培养了孩子勇敢、担当、思考等优秀特点及能力。

育儿心得:父母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育儿心得:父母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过年期间,孩子们都会收到很多红包,这些是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同时也是培养孩子金钱观、建立孩子理财决策能力的机会!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下零用钱计划制定指南,指导家长帮助孩子使用包括压岁钱在内的零用钱,让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金钱意识。

当孩子长到五六岁时,如果能认识钱币的不同面值,也知道需要一定数量的钱才能买到想要的东西,零用钱计划就可以开始了。

除了让孩子了解金钱的用处,还得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理财常识,并帮孩子养成使他受益终生的储蓄习惯。

在制定计划之前,家长们先了解一下五个重要的零用钱原则

原则一:给孩子一个许诺

在开始实施零用钱制度之前,向孩子保证在每周的某一天会给他零用钱。家长可以按照孩子的年龄,每周给他年龄数一半的钱。每周确定一天作为发零花钱的日子,并且一定要遵守诺言。

原则二:让孩子向你做一个保证

在孩子拿到零用钱之前,要保证两件事情:第一,必须把零用钱的一部分攒起来;第二,剩余的钱作应急之用,也可以用来娱乐——但是用完后不能要更多的钱。

原则三:持之以恒,坚定不移

零用钱计划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孩子们会像盼望领工资一样。如果孩子拿到钱后立刻就花掉了,不要再另外给他。

原则四:别把零用钱与家务或成绩搅在一起

父母给孩子零用钱是因为他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根据经验,以及许多心理学家和顾问的建议,零用钱不应该与孩子的个人成绩,例如考试得到一个A,或者干家务等行为联系在一起。给孩子零用钱的目的非常纯粹,只是为了教给他一些有用的理财常识。

原则五:在零用钱合同中规定储蓄的内容

孩子们应该在年幼时就培养存钱的习惯。教孩子存钱的最佳时机就是第一次给零用钱时。作者建议让孩子从每周的零用钱中拿出25%存起来,每个月把攒出的钱存到银行或者放到储蓄罐里。

当熟记这五个原则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起草这个计划了:

钱数和日期

第一步,当然是确定零用钱的数目和发放日期。前面已经提到,最好给孩子相当于他年龄数一半的钱或者是与年龄数相同的钱。当然,我们得从实际出发,零用钱数目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

这里有两个小秘诀:

一是,最好以硬币的形式给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这能使他们更清楚手里有多少钱,还可以训练运算能力。

二是,建议在每个星期天或者星期一发放零用钱,如果在周五,钱很可能在周末就会被全花掉。

明确告诉孩子每笔零用钱的储蓄比例

首先,如果要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你得先明确,孩子得储存多少零用钱——你不能指望孩子一分钱都不花,储蓄比例的建议是25%,但是你也可以要求他存的更多或者更少些。

财务顾问通常建议成人至少拿出工资的10%作为储蓄。如果一开始就会孩子提出一个较高要求,等他们长大后就会觉得10%的目标很容易达到。

购买存钱罐和钱包

带孩子出去买一个钱包和一个不用击碎就可以打开的储钱罐。储钱罐用来存钱,钱包用来装平时的零花钱。送给孩子这两样东西,可以让他们理解存储和花销这两个概念。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10岁了,可以开一个银行账户代替储钱罐。

零用钱合同

在给孩子零用钱之前,坐下来和他一起设计一个简单的合同。在合同中,你同意在每周给他一定数量的零用钱,而他同意做以下事情:

把零用钱的25%攒起来;

每个月末把当月攒出的钱存到银行;

头三个月不可以到银行提取存款;

遵守这些约定可以使孩子锻炼良好的理财能力,学会确立目标,培养遵守诺言的品质。制定零用钱合同的过程非常有趣,孩子们可以借这个机会提出很多关于金钱的问题。

零用钱跟踪记录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都更好地坚持零用钱计划,作者建议,家长们得做一个零用钱发放的书面记录。比如当你某一天忘记,或者碰巧钱包里没有零钱,可能会拖延几天后发给孩子。几天过去了,可能你根本就忘了到底有没有给过孩子零花钱。保留一份书面记录就可以清楚地搞清这一点。

最后一点:拒绝诱惑

这也许很难,但是当孩子找到你,求你多给点钱,千万不能心软。你必须让孩子明白这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钱不会无偿地、无限地从银行存款机中源源流出。这也说明了,前面提到的零用钱合同有多么重要——它能帮你省去不少和孩子“谈判”的唇舌。

家园共育《《爸爸去哪儿》,父母如何处理孩子与小动物的分离焦虑》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案小动物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 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在家庭治疗中,经常出现问题的是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的缠结。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是有界线的,不管是父亲与孩子,还是母亲与孩子,这种关系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要保持这种界...
    2020-10-19 阅读全文
  • 父母应如何预防分离焦虑 秋高气爽的九月就要来临,很多宝宝迎来了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不过因为好多宝宝都是第一次入园,不免会出现紧张的状态,家长一定要在宝宝入园前做好准备,预防他们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很多新人父母缺乏类似经验,那就...
    2021-05-26 阅读全文
  • 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
    2020-11-12 阅读全文
  • 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
    2020-12-28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我们班的家铭小朋友十分地可爱,是从拖班升上来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小的原因吧,每一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上一顿,因此妈妈也十分头痛,总是跟老师说:“我家宝宝怎样总是要哭,小班也是一...
    2020-09-22 阅读全文

如何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在家庭治疗中,经常出现问题的是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的缠结。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是有界线的,不管是父亲与孩子,还是母亲与孩子,这种关系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要保持这种界...

2020-10-19 阅读全文

秋高气爽的九月就要来临,很多宝宝迎来了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不过因为好多宝宝都是第一次入园,不免会出现紧张的状态,家长一定要在宝宝入园前做好准备,预防他们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很多新人父母缺乏类似经验,那就...

2021-05-26 阅读全文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

2020-11-12 阅读全文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

2020-12-28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我们班的家铭小朋友十分地可爱,是从拖班升上来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小的原因吧,每一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上一顿,因此妈妈也十分头痛,总是跟老师说:“我家宝宝怎样总是要哭,小班也是一...

2020-09-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