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超常儿童培养也应遵循教育规律

发布时间:2021-02-2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笔记。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超常儿童培养也应遵循教育规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开展“超常班”探索实验需要相应的条件和机制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规范和限定。

5月3日,北京育才小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超常班”幼升小初试如期举行,考试在1天时间内共安排5场,参加考试的孩子超过两千人,这些孩子来自北京市各区县及全国各地,场面异常热闹。看似一次平常的选拔考试,却折射出家长的复杂心态,同时也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超常儿童”培养问题的思考。

今天的家长对于“超常班”表现出如此高的热情,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期待较高,认为孩子很聪明、很优秀,他们把这样的选拔考试视作对孩子的一次科学诊断;另一方面由于“超常班”享有特殊的升学通道对家长有较大吸引力,通过考试的孩子可直接进入他们心目中的优质小学,将来还可免去小升初的压力,直接升入初中部。在眼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幼升小、小升初的“择校”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的情形下,选择“超常班”也不失为一条捷径。当然还应当承认,确有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考入“超常班”,赢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和空间,让孩子更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不管出于何种考虑,家长对“超常班”表现出极大热情完全可以理解,家长的做法也无须过多指责,况且绝大部分家长不过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对结果并没有过高预期。但那些一心想把孩子当作“超常儿童”来进行培养的家长,倒是确实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对“超常班”不可抱有过高预期。根据心理学对儿童智力的研究结果发现,大约只有3%的儿童,其智力水平远高于同龄人,可见“超常儿童”只是儿童中极少的一部分。即便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超常儿童”,究竟是选择“常规培养”还是“特殊培养”,也仍然需要仔细斟酌。那些独立设置的“超常班”,虽然可以缩短“超常儿童”的修业年限,但由于速度快、课程深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样非常突出,甚至可能影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现实生活中因为望子成龙心切最终适得其反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对于家长而言,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真正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出发,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事实上,社会上对于“超常儿童”培养一直存在不同认识和看法,有人认为“超常儿童”培养至关重要,也有人则认为,仅仅限于对几个高智商孩子进行集中培养,没有多大意义。依笔者之见,对小学举办的“超常班”不可预期过高,即便是作为一种小范围探索实验,也需要把握好以下环节:其一,学校对“超常儿童”进行单独培养,需要构建科学培养方式。针对“超常儿童”的课程调整,不应只是加快学习的速度和加深程度,而是要对课程的整体结构做出改变,涉及到具体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评估和师资等多个方面。同时在培养“超常儿童”时,除了注重培养和发展其智力和学业能力,还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对环境与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促使其身心获得全面发展,要尽力避免“超常儿童”学业突出、心智落后的状况出现。

其二,学校对“超常儿童”进行单独培养,需要完善进入退出机制。其中包括了科学的选拔认定办法、灵活的退出机制等。针对这些“超常儿童”,学校通常会采取一些特殊的培养方式和手段,甚至在学制上做出调整,教学与管理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循环系统。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是否能够通过一种过渡与衔接机制,使其顺利回归常态培养非常重要。否则非但不能使孩子成才,相反有可能对孩子成长带来损害。

其三,学校对“超常儿童”进行单独培养,需要合理调配学校资源并维护教育公平。今天的中小学校毕竟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场所,不可因为过分关注个别“超常儿童”而忽视了绝大多数孩子。对“超常儿童”进行特殊培养,需要有专门的课程设计、教材设计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汇聚学校一批高水平教师投入“超常班”,难免会对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造成影响,学校在“超常班”的探索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此特别加以防范。据媒体报道,此次“超常班”招生没有户籍限制。然而,做为一所公办校,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应遵循“就近入学”原则,首先满足片区内学生的入学需求,不能因开展超常教育实验损害教育公平。

此外,由于开展“超常班”探索实验需要相应的条件和机制做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规范和限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早期教育: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也需要培养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也需要培养,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般当宝宝长到3个月大左右,才开始渐渐地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但如果此时期就勉强宝宝适应大人们的生活节奏,这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有的宝宝往往很大了也不能区分,甚至发生昼夜颠倒。总之,当宝宝3个月大时,如果想要明确哺乳时间间隔,明确宝宝的睡眠时间,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这样对宝宝今后的生活也是有好处的,可以试着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

每天早晨按时叫醒宝宝。这样在起床后,让宝宝感受早晨的阳光。帮助宝宝认识"早晨"。家长们可以在白天尽量安排活泼一些的游戏,夜晚则尽量安排安静些的游戏。您还可以试着让生活有趣味一些,例如进行早晨的"仪式",如洗脸、换衣服等。关键要养成习惯。

一天结束后,晚饭和辅食尽量要在晚上7点半之前完毕,洗澡最迟要在睡觉的1个小时之前进行。夜晚睡觉时关闭不必要的电器,使寝室保持黑暗安静。利用如换睡衣、刷牙、讲故事、聊天等常规活动让宝宝有了晚上的意识。养成睡觉前的这些习惯,帮助宝宝认识"夜晚".一般而言,都是妈妈陪伴宝宝睡觉的,但是我们认为,最好有爸爸妈妈陪伴宝宝睡觉,有利于减少宝宝对睡觉的恐惧。

每天安排2小时左右的午睡。然而,午睡时间的长短是因人而异的,妈妈们最好一边观察是否对夜晚的睡眠有影响,一边来调整适合自己宝宝的午睡时间。如果孩子不想午睡,尽量让她做些安静的事,比如看书、画画,这也是休息的一种形式。最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将夜晚睡眠的时间与早晨起床的时间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入睡时间略微错后,则起床时间也可以略微后延。

一般来说,在宝宝3岁之前,如果能一直保持一定的生活规律,这就将成为他的基本生活规律,幼儿期节奏混乱的生活状况也就将得到控制和减少。相反,如果不从小就帮助宝宝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长大些后即使再想调整也为时已晚了。因此,希望家长们一定按照我们所说的几点去做,逐渐培养宝宝的生活规律。

总结: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生活工作的规律性是很重要的,对于小宝宝来说也是如此的。在宝宝小的时候由于对白天黑夜还没有一个认识,因此随时都可能要吃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也会逐渐对黑夜和白天有一个认识,此时家长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形成白天活动晚上睡觉的好习惯。逐渐培养出新生儿良好的生活规律!

儿童教育要尊重成长规律


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儿童的教育问题都会引起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这些年,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儿童教育领域有了一些可喜的新变化,为学龄儿童减负的实际行动就是有目共睹的重要成果之一:书包的重量有所减轻,家庭作业有所减小,五花八门的考试有所压缩,各种补课行为和课外活动的频度也有所降低。

可惜好景不长,儿童减负工作还在渐进中,另一种比书包过重、作业过多、活动过频的压力来势汹汹,让刚透了口气的学龄儿童重新陷入负担过重的“水深火热”之中。

出人意料的是,这种来势汹汹的压力,恰恰来自当初为儿童减负喊得最凶的家长们。一到周末,家长们忙着把孩子往乐器、书画、舞蹈、英语、演讲、作文、礼仪培训班上送。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同时读二到三个培训班,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那些明星赶场子一样参加培训的孩子,顶着残月出去,披着星光回来,一脸的疲惫,看着都心疼,不知这些孩子的家长作何感想。

笔者并非全盘否定各类课外培训班,而是家长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见,在不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下,选择适合孩子的某项课外培训,对孩子的成长才有积极的意义。

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儿童教育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质量,怎么重视都不过分。但现实中,很多好的教育政策、教学措施、优教案例,却难落实、难推行、难发挥积极有效的影响力。

造成以上窘境的原因较多,有主观的、有客观、有家庭的、有学校的、有社会的,在此不予罗列。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大多数家长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功利心太重,不尊重儿童作为人生特定阶段的成长规律。

中国式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愿,已在不知不觉间,把孩子当成了实现自我期望的工具和载体,甚至把自己没能实现的人生目标,一股脑儿全压在孩子身上。

殊不知,正是在这种望子女成龙成凤的思想主导下,各种操之过急、矫枉过正、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的教育手段竞相出台,孩子们非但没能受益,反而尽遭其罪。

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叛逆情绪、有了孤僻性格、有了攀比享乐的扭曲价值观、有了唯我独尊的“小皇帝”“小公主”意识……

每个人都要经历儿童阶段,我们也曾为父母的主观武断而无奈和伤感过,没想到等自己做了父母,却好了伤疤忘了痛,不愿意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设身处地想一想。

淘气贪玩是儿童的天性,不能必欲除之而后快,应该顺其自然加以引导,让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兴趣爱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而不是自以为是地横加干预或严加管束。就像一棵树,只要没病虫害,树杆也端正,适当给点水和阳光,它自然会成材;就像一朵美丽的花,你一直守在它身边,总感觉盛开的速度太慢、盛开的方式太丑,给足了时间和空间,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过犹不及,对儿童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童年和少年是生命的春天,青年是生命的夏天,中年是生命的秋天,老年是生命的冬天,这是必须遵从的生命成长规律。

家长们少一些自作聪明的主张和自以为是的武断,在孩子们的内心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无拘无束中感知生命和世界,让他们逐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快乐成长,孩子们的未来一定会比我们主观设计的更加完美。

遵循“四个一”做好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四个一”

家庭是儿童最初和经常的生活环境,是儿童最重要成长摇篮。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首先从与父母的交往开始,而且与父母交往的频率最高,他们学习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家长。由于各种原因.特殊儿童较正常儿童更需要父母的主动帮助和教育。然而.由于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缺乏与教育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家庭教育受到极大限制,给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大障碍。为此,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

01.

>>>给孩子一份真正的关爱 <<<

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没有爱就没有世界,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享受到真正的爱。很多智残儿童家长总感到有这样的孩子会为自己丢脸。再怎么关心他们也没什么出息,对孩子表现为冷漠、歧视、不闻不问。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你家的烦恼与别人家有点不同,关键在于怎样调整心态,从容应战,依旧乐观地生活。当然,这是不容易的,但很重要!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和谐与欢乐.如果家长能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情接受这个现实,认真地计划和安排好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同龄孩子去比,而是欣喜于自己的孩子的点滴进步。那么一切也许并不可怕。

但家长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一蹴而就,无论如何,都无法使那生来就没有发育全的人脑恢复所有的功能,孩子和正常人之间总有差异爱.像火种,能点燃孩子心灵的希望;爱,像雨露,滋润着久旱的禾苗、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因此。家长要梳理好自己的情绪,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对孩子,要学会宽容期待,多一些爱心,以理解的心去接近他们,以期盼的眼光鼓励他们,使孩子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调动。从而使孩子在动作、认知、情感控制及生活自理等方面有较大的改善.为以后的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02.

>>>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

有人说,孩子的行为往往是父母的影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妈妈,身后可能会跟着一个顺手牵羊的孩子,一个经常言不由衷的父亲,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说话有时也闪烁其辞。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子女模仿的对象。由于特殊儿童的辨别是非能力差,所以家长更要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心理学家认为,在和睦融洽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大多比较活泼开朗,有良好的个性,反之,孩子发生心理缺陷的机率会大大提高。其实,培养孩子关心、帮助别人的品质并不难,只是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开始。例如,妈妈蹲着择莱,爸爸就可以引导孩子去送小板凳;奶奶生病卧床,给递水送药;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手中的报纸或其他较小的东西掉在地上,帮助拾起等等。

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需要父母耐心地等待和帮助,不能放弃对孩子的主动引导,而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言行始终是孩子最生动的教材,法

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得好;“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

03.

>>>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的特殊儿童家长认为,反正孩子做也做不好,倒不如自己做爽快。凡事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从而在孩子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父母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帮助的地方。长此以往,就造成孩子的无能和对家长永远的依赖。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论表明,人的智慧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智慧,但个体之间会有差异,其差异不仅表现在每个人的智慧的组合内容上,而且还表现在智慧的水平及其显现的时间等方面。家庭可以说是最为个性化的学校,完全有条件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舞台,使孩子学到的知识有机会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应用知识的广阔天地。首先,父母要抓住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如炒菜做饭时,运用学习到的加减法(如取几个土豆,拿几个鸡蛋)及有关食品、植物的知识能帮你做出适量的、搭配合理的饭菜;孩子会认数字了,让他帮助看看今天是几号、星期几。其次,父母要加强对孩子实践的指导。指导不是代替,而是诚恳地给他指出如何做更好,而且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最后,要注意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去加以引导、启发,以促使孩子从被动的实践转为主动的需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说:“孩子们的玩,就是学习,也是一种教育方式。”游戏对孩子的情感、智慧、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是很有益的活动。就拿够一个球来说吧,他首先要判断球滚到哪里去了,再弯下身子去寻找。看到球以后,还要目测球的距离,想一下怎样才能够到它,用什么工具够更合适等等,这是一个多么好的玩和动手、动脑相结合的机会啊。另外.家长不要怕孩子被欺负,让孩子走出去玩,与同龄人玩。因为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家长陪着玩能培养出来的,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学习并发挥这些才能。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习交往,并体验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情绪感受。怪不得有人说:“会玩的人是有福的。”

04.

>>>给孩子一个成功的信心<<<

家庭是孩子的加油站,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有克服了困难后取得成功的体验。如孩子在做手工时、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技巧没有掌握而气馁,这就需要成人在更细致指导的同时,鼓励孩子坚持做下去,当孩子看到成功时,一定要对孩子强调:“看,只要小明一努力.做得还是挺棒的!”“看,丽丽的手不怕累,终于夹起花生豆了。”对于孩子努力过程的强化,可以让孩于少一点退缩和畏惧.多一点勇敢和自信。同时.家长应善于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较;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并及时用不同的形式加以肯定和表扬。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希望得到家长和他人的认可,这样的承认和赞许对他们的进步是十分重耍的。奖励方法使用得当可以促进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与巩固。奖励可以是精神的或物质的。但首先必须了解孩子希望得到什么,孩子感兴趣的是什么。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吻,一个微笑,一个动作.就是孩子想得到的一份最珍贵的奖品,物质奖励要量少次数多,并伴随言语指导,不要过分强调物质这一外在动力,应注意儿童内在动机的培养、奖励最好是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在事先许诺,从而增加儿童良好行为形成的自信。

当孩子受到了鼓励,他们能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结果,自信心加强了,积极性提高了,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时家长再给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他们就能乐意接受了,而且勇于尝试以获得新的成功。

总之,家长始终要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每一个过失,用一种期待的心态去等待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的每一点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家庭生活是一项十分繁琐、细小、平凡而又负责任的工作。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就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增长知识,特别是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知识,使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同时也要为孩子积极优化家庭环境,创设良好的家庭气氛,排除各种干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弥补特殊儿童的不足。

国外所提倡的超常教育


古希腊的柏拉图倡导胎教,并重视幼儿教育。生于1568年的意大利思想家托马斯也倡导过胎教,他并提议儿童“2至3岁游玩(健体增智),并学认字母”。

而法国的爱尔维修却提出“教育万能说”,强调天才非天生的,而是教育的结果。

有目的从事超常教育个例实践的人是19世纪初德国牧师威特,他通过对自已先天有大脑缺陷的儿子的超常教育,使小威特9岁上大学、14岁获博士、16岁当教授。

曾在23岁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后又在该校任20年校长的科南特(1893~1978)非常重视天才教育,他主张应从早发现天才并保证其获得优越的教育。

目前,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研究天才或超常教育的组织和机构。

美国1972年成立了“天才教育局”,各州及著名大学也都有类似机构,并拨专款用于这项开支。且许多中小学及大学都设有天才班,以适合个性化教育的国策。

1974年,英国成立了“天才儿童国家协会”,并在全国设立了34个分会。日、韩、法、德、澳、印等都有相应的组织与学校。许多国家和地区还立法保护这一事业。

20岁大学毕业就任副校长的教育家霍林沃思曾出任纽约教委办的异常儿童学校负责人,她在《强智儿童》等书里强调“须十分珍惜强智儿童的智力资源”。她的书被广泛引用,她个人也成为全美教育界领袖。

1993年美国教育部曾发布过一份报告,宣布由于忽视了尖子学生的教育,美国正在形成“悄悄的危机”。看来,国家越发达越重视天才教育。

儿童幼儿期具有超常潜能的特征


一般而言,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能发现宝宝的超常潜能,以让自己的宝宝早日成材。但事实上,具有超常潜能的宝宝毕竟是少数,而宝宝超常潜能被发现更是难上加上。那么,如何早日发现幼儿的超常潜能呢?一线的幼儿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当您的孩子具备以下特征时,可能意味着宝宝在某一方面有超常潜能:

1、对某一事物特别着迷。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宝宝对音乐或舞蹈等某一方面事物特别着迷时,也许,你的宝宝的大脑中就有这方面的超常潜力!

2、在某方面的学习特别捧。当你的宝宝对于某方面的学习特别捧,如在语言学习等方面特别捧,那么,也许他具有很强的语言学习能力,以后可能是在语言专家呢!

3、特别爱打破沙锅问到底。当宝宝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时,家长千万不要厌烦,这是宝宝对未知事物有浓厚兴趣的具体表现。历史上的天才经历告诉我们,很多杰出人物在年幼时特别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有很强烈的求知欲望,特别喜欢动手操作。当年幼的宝宝喜欢特别将家里的玩具或其他物件拆下组装时,那说明他的动手能力特别强,思维能力也很强,这说明宝宝在理工科方面发展也许很有前途。

4、特别有表现欲望。当宝宝有表演欲望时,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坏毛病,这是宝宝领导潜力的一种体现,也许,宝宝将来是一位富有激情的领导者或演讲艺术家。

5、模仿能力特别强。当宝宝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模仿能力时,家长们要注意了,你的孩子也许有很强的表演能力,将来说不准就是一名表演艺术家!

6、上述幼儿超常潜能的发现与判断方法,仅是好育园网站上众多幼教专家整理出的部分心得,这些心得未必有非常准确,但值得家长们注意与借鉴。

男孩教育需遵循哪些原则?


·男孩往往随性而动,学校必须教会男孩三思而后行;对于女孩,则要打消她们的行动顾虑,鼓励她们冒险。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少讲解,多辅助,不要过分依赖于家庭作业,而是让学生在学校里多学习。

·作文是男孩的弱项,让男孩在动笔之前先“动口”,对所写的内容谈个够,他们的写作量和文字流畅性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家或在学校都可行。

·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男性成人与女性成人的性别角色不能失衡。

·男孩通常把内心感受转化为身体动作,因此当他们遇到情绪问题时,让他们从事喜欢的运动是帮助他们排遣情绪的好办法。

·男孩与母亲保持紧密关系非常重要,不必担心母亲的过多呵护会使男孩软弱或女性化。

·男孩,特别是初中的男孩必须在学校里有个“家”,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或场地,否则他们对学校没有归属感,于是就不守纪律,破坏公物,乱写乱画。

·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应该为男生提供作文的模板,作文的要求应该非常明确。

·应该为男孩和女孩开设有关性别意识建立,以及有关青春期问题的课程。

·暴力或攻击性强的男孩通常在小时候缺乏拥抱,教师与家长应该重视与男孩的非语言交流,如拍肩、握手等身体接触。

·教室里的灯光不能过于强烈,尽量不用荧光灯。柔和的光线能让男孩和女孩更加安心,更易于倾谈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方面遇到的问题。

·如果男孩带着情绪来到家长和教师跟前,我们必须允许他们表达他们的感受,而不是急着为他们解决问题。如果拒绝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会出现关系破裂,冲突升级。

·随着男孩年龄的增长,赋予他们的责任也该相应增大。责任的缺失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冷漠,心怀敌意而难以管理。

·男孩在学校应该有发言权,有了发言权,他们才会真心投入。学生委员会应该致力于扩大他们的权力,为学生代言。

·男孩需要与大自然接触,做男人们做的事情:打猎、钓鱼、捕蟹、宿营等,这些活动会给他们带来自信心,并帮助他们理解大自然的力量和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学校操场和运动场应该保证安全,学生在所有课间都能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要防范欺凌现象的发生。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不放过任何让男孩反思的机会。教室里的海报、学校的标志、各种仪式、讨论会、辩论赛都是很好的形式。

·不放过任何让男孩接触动物的机会,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动物能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学校必须重视艺术,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让男孩参加戏剧与音乐活动,这有助于他们平衡自己的生活,为自己的情感提供一个宣泄的渠道。很多男孩误认为艺术是软弱和女性化的表现,因而埋没了自己的艺术才华。让艺术成为必修课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

·家长和教师绝对不能羞辱男孩。“你怎么能这样”应该变成“究竟发生了什么”。一旦男孩对羞辱做出反应,他就不再与成人对话,使得关系恶化。

·成人不能仅仅盯住男孩的怒气,而是要给他们说出内心真实感受的机会。

·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要特别留意学校里的孤独者,这些孩子通常遭到了同辈群体的孤立,感觉自己孤身一人,如果得不到帮助,他们自杀或施暴的危险性很高。应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校是被接受的。

·成人应该对未来抱以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男孩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媒体和成人间的谈话充斥着负面的消息,使得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忧心忡忡,不愿长大。

·从男孩很小的时候就要避免他缺席家庭聚会。在亲戚朋友面前,男孩不如女孩那样有很多语言交流,这使得他们在上学之初语言能力远远落后于女孩,直到高中才赶上。

·必须教给男孩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自身感受与情感的重要方法。男孩的写作通常都是关于信息和知识的,必须拓展他们的写作内容,像女孩那样在写作中交流自己的情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成人——特别是男性在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充分利用视听材料、光盘和多媒体技术。

·课堂活动应该分解为时间跨度小但任务强度高的小时段。

·课堂一开始就要生气勃勃,以吸引住男孩的兴趣。

·在男孩回答问题的时候,应鼓励他们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扩展自己的答案。

·课堂上,男孩回答问题之前应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

·教学时间的分配应该清楚明了,教学任务应该量化,以便使男孩学会在一个既定的时间框架内工作,改掉浪费时间的习惯。

·应该在课堂上给男孩更多的挑战。挑战有助于激发男孩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

·在男女生混合的学校里可以尝试单性别教学,以促进男孩对一些女性占优的学科的学习。

·对于家庭作业,一定要设定一个时间限制,以帮助他们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校园欺凌必须受到学校管理者的公开处理并得到杜绝,以便让男孩和女孩在自己的学校里获得安全感。

·必须大量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与任务的时间,教师要少讲。

·必须杜绝为了家庭作业而布置家庭作业的现象,特别是对家庭环境不利于安静学习的男孩来说,不当的家庭作业会带来双重伤害。

·为帮助男孩阅读,小学和初中的所有课堂都必须花一定时间(至少15%)在阅读上。可以使用多种阅读方式。阅读的家庭作业应以让男孩从所读内容中寻找信息为主。

·对于那些需要改进自己行为表现的男孩,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应有一个平缓的坡度,如果一下子要求太高,很可能令男孩退缩,没有任何进步。

·男孩的学习受教师的影响很大。他们往往只为他们喜欢和尊敬的教师学习。教师的职业发展培训必须重视与男孩有效交往的途径。

·必须让更多的男性做教师,男孩需要男性榜样。

·学校需要审视自己的纪律管理方式,处理不良行为要尽量利用行为的自然后果,而不是惩罚。

家庭教育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一个孩子将来有多大成就,关键在于他的创新能力如何。江泽min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眼下,教育界的有关之士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正越来越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其实,作为家长,也应该重视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生活面最广。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呢?具体可从这样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校有校风,班有班民,家应该有家风。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家庭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和谐的。不管家庭成员是多少

,也不管地位及年龄差距有多大,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应该是自由自在的,而不应该是压抑的、紧张的,甚至是恐怖的。就目前而言,孩子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恰当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老子说了算,一切都听家长的,孩子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包括孩子对自己的事的决策权;另一种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是太阳,是小皇帝,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是围着孩子转,孩子怎么说家长就怎么办。这两种家风都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宽松愉悦、有事大家商量,共同想办法,谁的主意好就听谁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极开动脑筋,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经常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很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新鲜事物。是农村的,可带孩子去城市,让他们认识城市的建筑。交通等设施;住在城市的,可带孩子去农村走走,让他们认识认识农作物、家畜家禽以及欣赏田园风光,了解花鸟草虫的生存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

三、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性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不会玩的孩子不可能是聪明的孩子。家长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积极鼓励,就是要创造条件,必要时,也可能一道参与玩耍。探索性玩耍,就是要鼓励孩子玩出新的花样,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玩法。在对孩子的玩耍方面,要纠正三种不正确的做法:一是为了安全,不让孩子玩,安全当然是重要的,但不能杞人忧天或因噎废食,而且安全也有个程度问题。二是怕孩子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玩,有些家长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有的全身名牌,生怕因玩耍而弄脏衣服,卫生确实需要讲究,但不能影响必要的玩耍。三是怕损坏物品和玩具,有些家长虽然给孩子买来了各种玩具,但不让孩子自由地玩,有些家长不准孩子摸或摆弄物品,动辄以“要弄坏的”相威吓,教育孩子爱护东西是对的,但不能要求过严。总之,孩子不能不玩,因为不但可以增加智慧,还可以直接培养动手能力。

四、正确对待孩子各种各样的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作为家长,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出现以下三种错误态度:一是强行压制提问。如“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没看到,我正忙着?”“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

儿童早期教育应掌握三个重点


目前许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对儿童的早期教育,那么,真正的早教该如何入手?

身体方面。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0-6岁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良好性格方面。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别小看这些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绚丽的花。

智力开发。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家长给孩子实施了早教,针对一些家长在孩子早教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在此也给大家一些建议:

1.养护和教育分不开:孩子的早期的教育和养护、保健是分不开的。孩子最初的发展能力是最快的,对他的一生影响重要,机会决不要错过。在养护时,与宝宝进行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就可以促进宝宝语言和情感的发展。早教不是教孩子知识和技能,而是引导宝宝感知、认识的过程,宝宝爬、站、走都是一种教育。

2.包办、放任都不可取:包办孩子应该学,应该做的事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看孩子在游戏中表现不佳,有时家长会为了自己的面子,三下五除二帮孩子弄好。这点阳光宝贝的专家们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孩子自己探索成功是最高兴的,孩子探索时,反复的过程是必须的。意识到包办不好,于是年轻的现代父母又走了另一个极端:放任。任孩子自由发展,把孩子往玩具中一扔了事。1岁左右,正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如果不管理孩子,孩子很有可能养成有头无尾,不认真做事的坏习惯。

3.给孩子思考的机会:现在有很多父母有时在孩子的教育上会急于求成。拿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举个例子:自己的孩子的东西被其他孩子抢了,第一位母亲对孩子说,他抢你的,你也抢他的;第二位母亲让孩子要大度点;而第三位母亲让孩子自己想该怎么做。阳光宝贝专家分析:“第一位的母亲的做法不太可取,如果所有的母亲都这样教育孩子,将来孩子将生活在什么样的人际环境之中;第二位的母亲没有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还是第三位的母亲做法比较可取,给了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爸爸应注重孩子的特质培养


爸爸应注重孩子的特质培养

诸如勇敢、诸如坚强、诸如理智、诸如达观……在妈妈给了孩子善良、敏感、细腻、温柔之后,这些特质,孩子们通常可以在和爸爸的交流和相处中学到,所以,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对孩子这些特质的培养是毋庸置疑的。

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反之,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却越来越脆弱,家长们开始忧虑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其实孩子的心理问题应该从小抓起,在中国的家庭里母亲一直担任着6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养育责任,而在幼儿园和小学,甚至初中的教师队伍也以女性为主。女性天生的敏感与脆弱有时会给孩子的心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爸爸们来尽力弥补了。培养孩子性格中阳刚的部分,是爸爸们光荣的职责。

一、培养孩子快乐起来的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生来就有各种不同的气质,但这并不说明孩子天生就有乐观与悲观之分。快乐,其实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

女人通常都比男人敏感,而敏感则容易受伤,另一方面女人还容易钻牛角尖,喜欢与人攀比,这些都是她们不如男人知足快乐的原因。所以在孩子快乐能力的培养方面父亲的责任比母亲更重大。

也许有人觉得对孩子而言知不足才能有所进取,可在有些时候太多的不满足便会让快乐来得不那么简单。父亲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有哪些不如别人的地方,更应该让他能轻松地找到自己强过他人之处;父亲要培养孩子在逆境中快乐起来的能力,能从内心深处把失败与挫折视为人生的一种财富,而不仅仅停留于认识的表层;父亲应该尽力克服自己与家人的虚荣心,让孩子沿着正常的轨道生活,因为在现代社会,一个有归属感的人比较容易觉得快乐……

二、有针对性的压力训练

不要太过心疼孩子,特别是对那些生性比较胆小、怯懦的孩子,父亲有必要给予他一定的压力。

比如有的孩子在儿童乐园里根本就没有敢玩的东西,他不敢玩滑梯、不敢骑小车、不敢坐飞机,常常只是拉着大人的手默默地坐在旁边看别的孩子玩,脸上倒也满是幸福的模样。这种时候母亲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她甚至知足地告诉自己“胆小也不纯粹是件坏事,至少这种孩子比较容易管教,不会闯祸。”

可父亲就千万不能这样了,在这种时候他就要扮演“恶人”的角色,一点点用利诱、用威逼、用各种手段迫使孩子挑战自己的心理极限。当然,爸爸们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这样一来孩子不容易反感,二来他可以从容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来抵消恐惧的心理。

三、始终用科学的观点给孩子解释事物

在童话里小老虎可能会和小白兔做好朋友,小花猫也可以与老鼠一起快乐地玩耍,天上打雷下雨则是雷公雷母在吵架,……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又被告知一切都不是这样。别说小宝宝了,有时连妈妈都会觉得迷惑,“为什么要把童话编成这个样子啊,搞得我都分不清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还有些时候妈妈为了管教方便,平白地拿出大灰狼、大老虎来恐吓孩子,或是说什么“不听说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于是孩子自然而然地对黑暗、对动物、甚至对警察生出了没来由地恐惧,而这种恐惧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种时候又要当爸爸的出马了。也许,爸爸、妈妈可以来个约法三章,妈妈负责讲故事,爸爸则应该一直以科学的观点来诠释一切,并且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这个才是事实。科学,是战胜心理障碍最好的法宝。

四、不让情绪化影响孩子

女性因为生理周期及心理特征的影响,情绪经常会大起大落,波动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她对孩子的管理尺度也会有很大的弹性。心情好的时候宝宝把房子拆了也没关系;而心情不好时,孩子玩水弄湿了地板都变得忍无可忍。相对而言男性就比较理智客观,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尤其是处理孩子与母亲矛盾上,父亲应该持公正的态度,力争做到不偏不倚。

除了尽量不让孩子受到成人情绪变化的影响之外,父亲还要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不让情绪过多地影响自己的行为与心情。比如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冷处理,无论他痛哭流泪还是摔打玩具,都置之不理,并阻止家里其它人去哄、去劝;比如在孩子情绪失控时给他一定的个人空间,让孩子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等等,都是不错的办法。

五、适当时候让孩子明白童话与现实的区别

宝宝的天性中有着太过善良的成份,有的孩子甚至听不得故事中带有任何血腥色彩,哪怕是剧情需要猎人打只野兔也不成。妈妈们也许觉得善良也不是什么坏事,便顺从孩子的意见尽挑些情节简单,故事美丽动人的东西讲,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不通世事。长大以后接触到现实的生活便无所适从。

父亲在这种时候应该明白一点:让孩子永远生活在童话中是不可能的,与其让世界来向他展示残酷的一面,不如由自己来一点点地告知。有意识地培养他看看《动物世界》来了解一下小动物们真实的生存环境,讲故事时不要刻意回避那些经典却有悲剧色彩的童话。你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是童话,而就算童话也并不完全都是妈妈口中那么宁静美好。

六、教会孩子一些协调人际关系的应变手段

在网上有个妈妈写了一则日记,她有对双胞胎宝宝,因为是小孩子,免不了互相打闹争吵,抢夺玩具更是家常便饭。在发生抢东西时她总是帮着那个原来的“物主”夺回玩具,并告知那个抢夺者“玩具要哥俩分享,要有先来后到,他先拿到的就应该让他先玩”。然而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也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干预而得到缓解,常常是她刚刚处理完走开,后脚就又听见了被抢者的痛哭声以及胜利者的欢笑声。后来父亲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的处理方法与母亲不同,他也教育孩子们“玩具要互相分享”,但是分享的概念在父亲嘴中变成了“学着大家一起玩”,之后他会教孩子们一件玩具两个人玩的方法。渐渐的,家里的争吵声少了,妈妈惊异地发现两个孩子和平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多,齐心协力做一件事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最后妈妈在日记里感慨“看来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父亲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啊!”

家园共育《超常儿童培养也应遵循教育规律》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早期教育: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也需要培养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也需要培养,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般当宝宝长到3个月大左右,才开始渐渐地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但如果此时期就勉强宝宝适应大人们的...
    2020-12-10 阅读全文
  • 老子遵循自然规律的名言锦集 铺开历史画卷,有许多引人注目的人物,对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子的名言值得我们都来读一读,通过阅读名言,我们可以学习其中的道理和经验,让我们获得启迪。有哪些让我们受益终身的老子的的名言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帮大家整理了老子遵循自然规律的名言”,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9-29 阅读全文
  • 儿童教育要尊重成长规律 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儿童的教育问题都会引起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这些年,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儿童教育领域有了一些可喜的新变化,为学龄儿童减负的实际行动就是有目共睹的重要成果之一...
    2021-04-03 阅读全文
  • 遵循“四个一”做好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四个一” 家庭是儿童最初和经常的生活环境,是儿童最重要成长摇篮。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首先从与父母的交往开始,而且与父母交往的频率最高,他们学习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家长。由于各种原因.特...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国外所提倡的超常教育 古希腊的柏拉图倡导胎教,并重视幼儿教育。生于1568年的意大利思想家托马斯也倡导过胎教,他并提议儿童“2至3岁游玩(健体增智),并学认字母”。 而法国的爱尔维修却提出“教育万能说”,强调天才非天生的,...
    2021-04-23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新生儿的生活规律也需要培养,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般当宝宝长到3个月大左右,才开始渐渐地能够区分白天和黑夜。但如果此时期就勉强宝宝适应大人们的...

2020-12-10 阅读全文

铺开历史画卷,有许多引人注目的人物,对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子的名言值得我们都来读一读,通过阅读名言,我们可以学习其中的道理和经验,让我们获得启迪。有哪些让我们受益终身的老子的的名言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帮大家整理了老子遵循自然规律的名言”,敬请阅读,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9-29 阅读全文

每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儿童的教育问题都会引起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 最近这些年,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儿童教育领域有了一些可喜的新变化,为学龄儿童减负的实际行动就是有目共睹的重要成果之一...

2021-04-03 阅读全文

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四个一” 家庭是儿童最初和经常的生活环境,是儿童最重要成长摇篮。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首先从与父母的交往开始,而且与父母交往的频率最高,他们学习的第一个老师就是家长。由于各种原因.特...

2020-09-30 阅读全文

古希腊的柏拉图倡导胎教,并重视幼儿教育。生于1568年的意大利思想家托马斯也倡导过胎教,他并提议儿童“2至3岁游玩(健体增智),并学认字母”。 而法国的爱尔维修却提出“教育万能说”,强调天才非天生的,...

2021-04-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