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孩子的脚步
发布时间:2021-02-18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跟上孩子的脚步从小班开始到现在,孩子们一路成长,我也在陪伴他们的道路上逐渐成长,从最初的混混沌沌到如今的清晰明朗,孩子们给予我的远比我给予他们的要多出许多。
成长中的孩子,充满了变数,每天的工作看似相同,却又存在许多的新鲜感,孩子们是世间最难琢磨的精灵,面孔不同,所出身的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甚至是同一张面孔下所隐藏的心思又会不同,做幼儿老师是最需要灵活变化的了,因为,所面对着的是一颗颗成分相似的种子,它丰富而稚嫩,挑战着老师的理论和实践。
跟上孩子的脚步,不可以太快,会越过孩子;也不可以太慢
,会跟不上孩子,错失他所经历过的风景;调整步幅和节奏,不断地去顺应孩子,才可以喝他们并肩前行。
不仅仅老师要跟上孩子的脚步,家长也应该这样做,亲子关系才会更亲密,不会产生疏离,不要抱怨孩子走的太慢,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待孩子的成长,是需要足够的定性和耐性的,何不与孩子大手拉小手,肩并肩一起看沿途风景,品苦辣酸甜?养孩子岂不是更加精彩!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放开孩子的手脚
每天中午吃完午饭的时候,就是我们班纪律最乱的时候,到了这个时间,老师一边忙着刷碗,一边忙着打扫卫生,同时又要看好孩子,保证他们的安全。还要顾虑那些吃饭比较慢的孩子。
今天中午大部分孩子都吃完午饭了,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没有吃完午饭,我还要看着他们吃完饭。吃完饭的孩子觉得自己没事干了就在那里闹腾,这让我烦心透了,我一边催着没吃完饭的孩子赶紧吃饭,让吃饱饭的孩子把板凳搬到桌子上,准备站队出去散步。孩子们一听到我这个口令纷纷都跑到前面站队去了,也不把板凳搬上去。这时候,我就叫我们班的小王钦诏把板凳一个一个搬到桌子上。我说:“王钦诏,你把那些在地上的小板凳都帮老师把它们搬到桌子上吧,可以吗?”王钦诏听了却很高兴,有一个孩子帮他的忙,他却急着说:“老师说让我搬的,没有叫你帮我,你干嘛搬呀?”我看了心里挺高兴的,孩子们也学会帮忙了,也会自己揽活了,更学会讨好老师了。这下我可找到一个小帮手了。
就像王钦诏一样,如果没有我从忙碌中抽他为我帮忙,我还不知道他这么厉害,这么会帮忙呢。平时在家里,家长应该放开手让自己自由发挥,自己能干的事情绝不能帮他们大包大揽,让他们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里也一样,老师适当让孩子做一些他们自己能力之内的事情,放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大展拳脚,渐渐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对以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的。
教育随笔:春天的脚步
教育随笔:春天的脚步
做完早操几个孩子争相恐后的围了过来,大蒙说:“老师,这几天放学后,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找到春天了。”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答应带他们一起在幼儿园里看一看。我们一起来到操场旁的小路上,妮妮说:“老师,那里有一棵桃树,我们快去吧!童童说:“桃花是粉色的,先开花后长叶。”小雨说:“桃花有好多花瓣,我都数不清。”浩浩说:“我们家小区里也有,桃花有白色、粉红、红色好几种颜色,明天我画一幅画送给老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这时元宝指着小亭子说:“大家看,那边有玉兰树,我们去看看吧。”
走到一颗玉兰树下,孩子们望着高高的玉兰树,树上已长出了许多花苞,元宝说:“幼儿园里还有好几棵玉兰树。”孩子们转动着头在找,“大家一起数数吧!”我说。他们边找边数,没过一会一群男孩子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说,全都数了,幼儿园一共有十一颗玉兰树,那边有一棵玉兰树上的花都开了,你们快去看看吧!大家都跟着他们来到树下。“快看看树牌上写的什么?元宝你认识的字最多快给大家读一读。”浩浩说元宝他一板一眼认真的读着,遇到不会的字也能很自如的念出字的偏旁或部首,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刚读完,浩浩说:“我知道了,其它地方的玉兰树被楼房挡住了,这里阳光最充足,所以花开的早。”一阵风吹过来,玉兰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说真香啊!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感受他们纯真的爱,也深深地体会到,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视孩子的进步
当孩子偶尔有一天早早起床,跟你一起锻炼身体的时候;当孩子第一次把心爱的食品留给你,与你分享的时候;当孩子学着收拾屋子,把东西摆得井然有序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呢?是高兴、赞扬,还是漠然置之?家长、老师,你们是否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最需要表扬?只是取得光彩夺目、显而易见的成绩的时候吗?我想告诉你,孩子那些萌芽状态的优点,最需要你去扶持、去肯定、去赞美!萌芽状态的优点,往往引不起人们注意,甚至连孩子们自己也只是无意识的。这些优点可以生长、发育,可以开花结果。但这些优点也像小苗儿一样,很难经得住风吹雨打,如果得不到阳光和雨露,就很可能枯萎。细心的老师,请留心你周围的孩子们吧,孩子们的心灵是最单纯、也是最执著的。不是吗?小超小朋友经常迟到,有时还旷课,那天下着雨她到园了,我表扬了她,她眼里闪着光,仰起的小脸笑成了花。就是这种力量,使她不再迟到了。浩明的脸总是脏乎乎的,有一天浩明的脸洗得特别干净,我表扬了他,他居然养成了每天洗脸的好习惯……当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当孩子取得了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请不要吝啬,真诚的赞美他们吧!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使他们终生受益。
盘点孩子的进步
转眼间这个学期即将结束了,很高兴看到了很多孩子在成长、在进步,让我平实的心中有了些小激动。先说这学期新来的孩子天天吧,他虽然还是不能融入班级一日活动中,但是却也和别人有了目光的交流,老师敲小铃的时候,能跟大家一起拍手了。这是我们看到的他的小进步,也许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我们习惯于寂寞的小天使来说已算不易了。再来说班里的晶晶、佳怡、郑燕,她们总能给老师送来很多甜甜的感觉,她们的小耳朵永远是那么的灵,老师说什么总能牢牢记住,还会主动跟老师说:“老师,我帮你吧!”她们像班里的姐姐一样,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让我们的班级充满浓浓的友爱之意。还要来说说班里的泡泡、跳跳、涛涛、添添,这几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他们总能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从他们小嘴巴里说出来的答案常常让老师都觉得佩服不已。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挑食的孩子没有了,吃饭的速度快了,饭量也增大了。爱哭的宁宁不再随便哭泣了,爱睡懒觉的萌萌起得早了,不再迟到了,有点糊涂的骐骐也懂事了,会回答问题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心中才感安慰,这一年没有白白浪费了珍贵的光阴。
孩子跟我较劲
“不跟你玩了!”这句出自一位小朋友之口的气话,给我上了一节深刻而生动的教育课。
一天,一初兴奋地告诉我,他学会跳绳,并骄傲地问我:“徐老师,你会跳吗?”“我当然会了!”“那咱俩一起来比赛!”于是,在活动区里,我俩“厮杀”起来,许多孩子看到后,都好奇地围拢过来,很想看一看到底谁胜谁负。
第一回合,我轻而易举地赢了。
第二回合,我以教师地姿态指点了他几招,并且声明不许耍赖皮,最后还是我赢了。
在一旁观看地孩子们一齐拍手夸赞:“徐老师太榜了!”“徐老师真聪明!”听到这些夸赞的话,我竟有些飘飘然了,“一初,咱们再来一场。
”一初甩下绳,看了我一眼,头也不回地走了。
“玩得好好的怎么走了。
”我走上前去拉住他说:“接着玩吧!”他使劲地甩掉我的手:“不跟你玩了!”我一愣,一股失落感涌上心头,这是怎么了?
音乐响起,该组织其他活动了,孩子们迅速地收拾着活动地材料,然后上厕所、喝水......我两眼不时瞟一眼正在喝水地一出初,每当要与他目光相接时,他马上转移视线,看也不看我。
看起来小家伙真是生我的气了!
午睡时,我坐在桌边反省自己的行为,我究竟什么地方做错了呢?活动区跳绳的一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蓦地,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怎么那么糊涂,光顾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竟丝毫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与自尊!怪不得小家伙不跟我玩了呢。
如果一除是一个胆小而内向的孩子,他不用“我不跟你玩了”来表示不满,我还能发现自己工作张的疏忽吗?也许孩子刚刚建立起的一点儿自信因为我的一时高兴而被“扼杀”了。
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会幼儿某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幼儿树立自信,使他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学会某种知识技能的幼儿来讲,来自老师的鼓励与肯定显得更为重要了。
而我恰恰忽略了一初刚学会新本领急于表现,想得到老师表扬的心理,光顾自己高兴却伤害了他。
我本应当抓住这次机会,给幼儿创造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请一初当“小老师”,把自己所学的本领交给其他小朋友,这样既能增进他对跳绳的学习兴趣,增强他的自信心,又能以点带面,激发更多孩子学习的兴趣,而我却偏偏失去这次机会。
由此我越发体会到走入幼儿的世界去是多么的重要!它不应仅仅是挂在嘴上的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更需要老师实实在在地从孩子地角度考虑问题,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放在首位。
要看到孩子的进步
星星班的孩子们上中班已经两个月了,很多妈妈都很关心“我家孩子最近怎么样啊?”“能跟的上吗?”“拍球会拍了吗?”“吃饭还要老师喂吗?”“中午还是不睡觉吗?”其实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牵着来到世上的小天使小精灵,他们可爱、善良。作为大人要看得到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这学期旸旸中午不再像原来那样一个中午不睡觉了,而是安静的上床和伙伴们一起入睡。调皮的雅雅也文静了许多,知道和小朋友相处要谦让。果果每天中午能自己把饭菜都吃光。岳岳每天早晨来也不会眼泪汪汪,而是开心的和老师打招呼。很多小朋友在拍球上都有了零的突破,并且有很不错的成绩。其实孩子每天都在进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他们的进步。孩子的每一项成功都不是一下就能行的,而每天进步一点点。也许昨天拍球只能拍一两下,可是今天就能拍五六个。也许昨天画画还不敢下笔,今天就能大胆的下笔。成功是慢慢积累的,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每天对他说一句:宝宝,你今天真棒!
步入轨道的孩子们
小朋友开始步入轨道了,不像开学时那么“疯”了,插班生刘奕邵、郑天宇他们都有进步了,郑天宇一星期有四天提前走,每次都要柳老师上来叫,柳老师虽是保健老师可是自己没保健好,身体挺差的,爬上来都只喘。
昨天柳老师跟他说:“你下次自己3:50下去,问你们老师时间到了,就走。
”嗨,小东西居然记得了。
昨天下午看人家上围棋的老师来喊人了,他就赶紧问:“老师,时间到啦?”今天呢看人家打乒乓的回来了,也知道时间接近了,又过来问:“老师,3:50到没到?”今天郑宝宝作业全对,还拿了三颗星,郑妈妈如果看到此帖该高兴了吧!刘奕邵呢也转变了,作业也是三颗星,完了之后问:“我们看书是在哪里?”因为不打乒乓的作业先做,完了后拿书到外面去看了。
刘宝宝大概是能观察出在外面看书的都是不打乒乓的,所以加问一句。
搁开学他保证是拿了书就飞奔出去了。
只有一个李心妍“照疯依旧”,小朋友举报她喊胡佩嘉“老胡”,把胡宝宝气死了。
胡宝宝说:“她还喊陈柯羽老陈,喊陈羽珊也是老陈。
”我笑了,对李宝宝说:“你喊人家老啊老的,人家要是愿意你就喊,人家不愿意你别喊哦。
你是老李不?”她扑哧笑了,我说她“疯”吧,下午作业好几个“叉叉”,按理她是会做的。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所以,在芭学园,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
有个三岁的孩子叫小壮。有一天,班里老师来找我反映问题,说小壮不参加晨圈活动,集体活动时在人群中乱钻乱爬,自由工作(我们将游戏称之为“工作”)时满教室晃悠,吃饭拿餐具时也不能排队等待,总把队伍搅得一片混乱。第二天,我来到小壮的班里,满屋的孩子都在忙碌,的确唯独小壮在转悠,虽然他在转悠的同时也会看别人工作,但入园快一年,只看、不动手玩的状态着实有点让人着急。不过,这类孩子现在并不算太罕见。
老师过来跟我说,小壮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比较晚,等他来到班里,别的孩子已经玩上了,兼之小壮没有习得跟同伴交往的技能,所以老是进不了同伴群体。如果有老师引导着,他能参与工作,可老师一离开,他就放弃。老师们担心这样下去,他会更失去同伴交往的需求,只会依赖成人跟他一起玩。我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主班老师说:“我们每天只引领他一会儿,把其他孩子吸引到他的工作中,我们就离开。同时,当他在群体中发生不当行为时,和他一起讨论建构交往原则,再让他妈妈尽量早点送来园里试试。”听完老师的话,我认为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幼儿园的那几年中,老师无非就是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坎、那个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老师们告诉我,小壮最近好多了,能够参与其他孩子的工作——虽然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跟同伴合作,但至少有了参与的意思。我一听马上赶到教室,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
我去时,教室中的孩子都已经各自进入自己的工作世界。小壮到综合区拿了件东西,又跑到娃娃家,弯腰在那里用手搅动着玩具。可娃娃家的其他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景中,没人发现他在做什么。小壮跟娃娃家的孩子说着什么,一看没有人接他的茬,又拿上别的东西跑过去,扔在那些孩子面前。有个女孩一把把他拿来的东西扯开,继续忙自己的。
看到这些,我被小壮感动了。他在创造自己的方式奋力融人人群,虽然失败,但脸上是成功的表情。入园这么久,我还不曾看到他脸上带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愉快神情,也没看到他这样目标明确地在做事。孩子的状况既然好转,说明老师们的方案是有效的。而老师们再说起小壮,脸上也是带着明媚的笑容。从此,小壮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叫小浩,每次洗手的时候都在安静地玩水,而且持续好久。老师观察后发现,小浩其实在用手感受水和肥皂抹在手上产生的滑溜溜的感觉,不是只为了玩水而玩水。正巧赶上夏天的雨后,老师找了个时间,给他穿上防水衣,带他来到院子里的水坑前。小浩先蹲在水坑旁看了看,接着走进去踩水,然后开始玩水坑里的烂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泥巴,引导他感受干湿泥巴的不同手感。最后,等老师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小浩的脸上满是安静、满足的神情。
还有个孩子叫小文。每天早上来园后,都要非常认真地扫一会儿院子。我们从来没有阻止他,也没有过度地表扬,因为不想让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事,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所以,当看到扫完院子的他站在院子里,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老师只是由衷地在一旁感叹:“哇,我看到院子里变得好干净、好舒服啊!”小文会说:“是我扫的。”老师会答:“谢谢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动。在芭学园,老师们用心灵去感受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