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自己家孩子与别的孩子打架 你会怎办?

发布时间:2021-02-01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己家孩子与别的孩子打架 你会怎办?”,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我觉的孩子之间打架很正常,但是一定不能过分谦让,否则容易养成懦弱性格。我认为要培养孩子不服输的性格和竞争意识,长大后才能适应社会竞争。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处理这个孩子之间打架的事情;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 有的人说过分谦让会养成懦弱性格, 确实也是我看到有些孩子有时候被别人抢了自己的玩具,他会一声不吭地走开了。孩子不能这样逆来顺受,过分的谦让会演变成退让,让孩子遇到打架就一味退让,会让孩子变得懦弱怕事,不利于培养他的竞争意识,这对他以后的成长不利。

还有的会教孩子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让孩子之间打架是不可能的,一旦孩子和别的孩子打起来,不管我的孩子打了别人,还是别人打了我的孩子,我会先劝孩子不要争吵,并且把他们拉开,然后肯定地告诉他小朋友是不能打架的。

一般来说,我会告诉孩子不能打架,让孩子学会谦让一些,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发生打架这种事情,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父母在孩子受到欺负时,总要挺身而出,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依赖心理,反而不会自己处理这类问题;

在这里送给当父母的几句话:

1.劝架拉开孩子 :面对孩子的打架,父母们处理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只劝架,不评理。只要把孩子拉开,不要让激烈的场面继续下去就可以了。

2.不要现场批评孩子:无论哪个孩子有理,父母都不要在现场评判打架是因为谁的错误而引起的,更不要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儿批评其中一个。

3.不必为打架而烦恼:有些父母常为自己的孩子经常打架而烦恼。其实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是正常的事,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父母的干预,很快就会过去的。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刚刚打过架的孩子很快又在一起玩,而且玩得很开心。

4.更不要因为孩子打架而导致大人之间发生打架;

大家也可以说说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去处理孩子之间打架事情,如何成功的教育好一个孩子,大人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重要;所以要不断的学习更好的教育方法;希望大家能提出更好的方法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你会问孩子什么?


你会问孩子什么?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小文,题目就是“你会问孩子什么?”感觉受益匪浅,记录下来与亲们共享。

文中说到,他的一个日本朋友来中国工作,于是把孩子也带来中国,主要是想让孩子学习中文。开始的一段时间,孩子从学校回家总是闷闷不乐,说老师、同学都不怎么和他交流,他感到很孤独。这个父亲问:“那你今天有没有帮老师或者同学做些什么事情?”孩子摇头,于是这个父亲就说:“那从明天开始,你每天帮老师或者同学做点儿什么事情,然后回家告诉我。”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从学校会回来,再也不是一副伤心落寞的样子了,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这个父亲说:“我发现,中国的父母总是喜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呀?你今天都吃什么啦?老师讲的课你有没有听懂呀?我认为这些都是废话,没用!我们会引导孩子去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具有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

这个父亲的话让我感到很挫败,因为有些话确实是我经常问孩子的,比如,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呀?老师教没教你们新儿歌呀之类的?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呀之类的。难道这些话我都不应该问吗?我们应该问孩子什么?

我仔细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些话应该问,但是我们应该换个方式来问。比如“今天在幼儿园有没有人欺负你呀?”我理解家长是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所以才问的,但是我觉得如果换成下面的说法,可能会更好些:“你今天在幼儿园和小朋友发生闹矛盾了吗?为什么闹矛盾呀?这么解决的?”因为如果直接问“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直接的印象,哦,我只要是在学校吃亏了,那么就是别人欺负我了,而不用管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不一定。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起因很多,也许起因就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不应该只看事情的结果,而是应该教会孩子如果避免冲突;如果无法避免,起了冲突,孩子应该学会解决冲突,避免将来再发生类似的事儿。我们需要教孩子一种解决矛盾的能力,而不应该只关注孩子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今天老师给你讲什么啦?你有没有听懂呀?”这些话可以问。这本身就是在教给孩子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回忆老师的讲课内容来发现自己没有听懂的地方,回家再进行复习巩固(好像比较适合已经上学的孩子哈),不是很好吗?而且鼓励孩子复述老师的讲课内容,不仅能够强化孩子的记忆,还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何乐而不为呢?不过,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就不要再继续问下去了,免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当然,我觉得那个父亲的做法很好,鼓励孩子去帮助老师、同学,为孩子培养一种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这的确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好多家长都说,现在的独生子太以自我为中心,太自以为是了,其实,孩子的这种表现和家长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都能像这个父亲这样,从小引导孩子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我想孩子们一定都会成为善良、开朗、乐于助人、具有团结合作精神的人!

孩子从学校回来,你会问孩子什么?

你会正确夸奖你的孩子吗?


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

但是,有些父母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只有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时只能生活在掌声中,十分在意别人的夸奖,挫折忍受力很低,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乱发脾气或嚎啕大哭。

【怎么样去夸奖孩子?】

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很多孩子并不是太看重物质上的奖励,他们最满意的是获得了为家人服务的成就感。

【是否将夸奖作为手段?】

奖励的方法必须要灵活,不要把奖励看作惟一能驱动孩子的方式。如果家长担心鼓励或赞美会宠坏孩子,那么就应该在奖励之后观察孩子的反应,以便随时调整。

【是否会将孩子与他人比较?】

鼓励孩子跟自己比——我是不是比上次做得更好?而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比较。

积极的态度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

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适度

1、语言适度:夸孩子要真诚。真诚的交流,可以与孩子相处得更融洽。

2、语态适度:夸孩子要表现出热情。夸孩子的热情态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断进步。

“自夸”与“他夸”的结合让孩子夸夸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让孩子夸夸别人的优点,可以克服妒忌心理,养成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品格。

适时

1、事前夸:经常采用事前夸的方法,可以使孩子养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标,并进行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

2、事中夸:用事中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事后夸:用事后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质。

夸奖结合通过经常性的表扬,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正面逐渐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对培养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将表扬和奖励结合起来,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但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必不可少。

虽然,给予孩子的物质奖励从数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正确夸奖孩子的方式

夸奖孩子看似简单,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说错话呢!

1-真心夸奖孩子孩子有时确实会有出人意料的好表现,这时候家长硬要板起脸说些“胜不骄、败不馁”的话,那也未免有点太矫情了!毕竟,孩子还是需要赞美的嘛。请注意,我们一定要真心地去夸奖孩子,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去奉承、糊弄孩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他今后有更好的表现。

2-夸奖过程而非结果赞美孩子是一门学问,除了对结果表示满意,我们更应该对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专心与毅力表示赞赏。假如没有这个努力的过程,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另外,家长也不要只是单纯地直接夸奖孩子,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孩子有多么优秀。经常对亲人和朋友表示对孩子的赞美之情,就是一个非常有技巧的方式。

3-戒除孩子的功利心当孩子因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称赞时,就会产生某种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这件事之后,他还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夸奖他。为了获得夸奖而去努力,这似乎不是一个正确的处事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较强的功利心。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日益增加,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夸奖的次数,让孩子转变态度,认识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对,这就对了,你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4-让他人来夸奖孩子除了父母以外,也可以请其他人来夸奖孩子,比如亲戚和朋友。这样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将更加充沛,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不仅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而且得到了更多人的称赞。至于夸奖的理由和角度,倒不必要求其他人和父母完全一致。如果其他人能够找到更多的理由去夸奖孩子,那效果反而会更好。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其他人的说法与观点,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好,所以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夸奖。

5-及时而适当的奖赏“口头表扬和精神鼓励固然重要,但是物质奖励也不可或缺。”很多父母都抱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的确,物质奖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奖赏就如同贿赂,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此,物质奖赏既要及时,又要适当,不要把物质奖赏作为一项惯用的、例行的方法,更不要买十分昂贵的礼物来讨孩子的欢心。

6-给孩子进步的空间在获得家长的称赞之后,孩子很希望以后能多多得到家长的夸奖。在此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表现良好,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尚未成熟,很多行为的出现都是不可预期的。说到底,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容许孩子偶尔有失常的表现。如果期望太高,反而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

夸奖孩子的禁忌

禁忌一: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禁忌二: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禁忌三: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禁忌四: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好话坏说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

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盲目比较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

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苛刻要求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以偏概全一些被评价为“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讲“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夸奖是父母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

同样的父母,面对同样的孩子,也需要不断调整教养方式,不能总是用一套僵化的套路去夸奖孩子。

教育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


据说德国人爱“管闲事”,这一点我是有亲身经历的。这是几年前,我去拜访一位住在德国汉堡的日籍朋友时发生的事情。作为对主人盛情相邀的答谢,我表演了一些小魔术。也许是因为太久不见有日本客人来吧,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欢呼雀跃地跑到院子里。这时,我无意间看了一下表,指针刚过晚上10点。

这时,朋友家的电话突然刺耳地响了起来,朋友抱着电话,再三道歉。谁知刚放下话筒,电话又响了起来,这次声音更加刺耳。朋友又连忙诚惶诚恐地向电话那边道起歉来。这时,朋友的夫人慌忙地把孩子们带回屋里。电话铃声好不容易告了一个段落,朋友满头大汗地说道:“这些是邻居们打来的抗议电话。他们这样教训了我一通:‘你们家到底让孩子几点睡觉啊?孩子最晚在8点钟就必须要睡的,你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啊?’”别人家的孩子也要管,德国人就是这么爱“管闲事”。

朋友的夫人又告诉了我她同样的经历。刚来汉堡时,她把洗完的衣服挂在公寓阳台上晒,有一个过路的德国人,不知为什么用恐怖的表情冲她大声喊叫。见夫人不懂德语,那人就用英语告诉她,不可以在阳台上晾晒衣物。说是这附近的住宅为了美观,都不在阳台上晾衣物。

讲到这里,我竟觉得德国人的爱“管闲事”反倒变得可爱起来。不光是德国,在整个欧洲,如果你没有遵守社会规则,任何人都会提醒你的。这种习惯非常普遍。在公园,要是看见孩子摘花坛上的花了,即使这孩子是首相家的公子,过路的老爷爷老奶奶也一定不会看着不管。他们一定会抓住那个孩子,不仅嘴上责备他,还要在他屁股上狠狠的来几巴掌。

欧洲人认为教育孩子应该“一视同仁”。所以对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教育时,也不会有太多的顾虑。

就这一点来说,日本人又做得如何呢?在东京的人情味儿极浓的下町一带,对别人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一样给与批评、表扬。但是,现在这已成为了个别现象。最近,对别人的孩子漠不关心的父母正在增加。

教育方针因家庭的不同而不同,但不论教育方针如何不同,自己的孩子也好,别人的孩子也罢,都要进行教育。不去批评别人的孩子,我觉得就像是放弃了自己在社会中的某种责任。

“表扬孩子” 与 “鼓励孩子” 的差别震惊你!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大家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令人震惊,“表扬”与“鼓励”的结果大相径庭!

区分好二者非常关键。

1、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一句话划出风水岭。

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2、第二轮拼图测试,结果逐渐呈现差别!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

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

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

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

”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3、测试继续进行,差别越来越大

第三次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

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

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4、令人震惊的结果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

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

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5、父母必知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输不起,未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你会善待孩子的秘密吗?


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心中那五花八门的“秘密”,是一片童话般的自由王国,是一方“非请莫入”的心灵圣地。面对孩子的“秘密”,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秘密从哪里来

0~3岁:没有秘密。

3岁之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却并不知情,“这是只属于我的东西”,于是秘密出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时的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还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

4~5岁:感受秘密。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如果问一个5岁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经告诉别人好多秘密了。”可见,他还根本没有办法保密。

学龄期:为秘密困惑。

大部分6岁的孩子会为该不该把秘密说出去而发愁。尤其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触的时候,他学会了“阳奉阴违”,由此产生了“见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独立,通过保留自己的秘密而获得独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会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内疚。

青春期:守卫秘密。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自主的意识迅速提升,孩子心灵的空间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似的,秘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他们要更广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人生,于是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隐藏属于个人的秘密。比如不少孩子开始转向记日记,在日记中倾吐自己的“秘密”。同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要为他人保守秘密,这表明他已经逐渐具备责任感。

孩子为何隐瞒秘密

孩子有了“秘密”,却总是瞒着家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且听他们道来——

暂时保密,给大人惊喜

安安(5岁,男):每次我用在故事或电视里学来的方法,故意不把“心里话”告诉爸爸妈妈。等到过一阵子才说,有时看到他们开心和惊讶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好玩。

点评:孩子的这类行为其实是为了给家长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并且想以成人的惊讶换取心理的愉悦,具有良好动机。家长应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不可烦躁恼怒。

不顾阻挠,暗地行事

娜娜(7岁,女):父母总对我说很多事情不要做,可是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喜欢做那些事情的。所以,我只好偷偷地尝试,不想让他们知道。

点评:这体现了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发现后,应以民主的态度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她一定的活动自由。

害怕批评和嘲笑

凯凯(6岁,男):放学回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断练习体操动作。因为我想顺利通过筛选,成为六一儿童节体操比赛的队员。不过,爸爸妈妈对我很没信心,所以我不想让他们知道。虽然他们很好奇我每天在搞什么名堂,但我总说:“什么都没干。”

点评:这说明孩子不愿暴露缺点,而在维护“自尊”。家长应多肯定孩子的进步,耐心帮助他,不要对孩子提过高要求,更不要讽刺挖苦他。

隐瞒过错,保护自我

肖啸(5岁,男):昨天我玩爸爸的牙刷,不小心掉到马桶里了,我不敢告诉爸爸,用水把牙刷冲了一下后放好了。哈哈,他没有发现。

点评:为了逃避惩罚,孩子通常会隐瞒一些事实。原因多是家长过分严厉。家长平时对孩子应理解、宽容,心平气和,耐心说服,教育孩子勇于认错。

性格内向,少言寡语

覃芹(8岁,女):尽管我总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时老师或父母怪我“不坦诚”。这样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说了,只好把那些话藏在心里当作我的秘密。

点评:内向的孩子往往少言寡语,似乎“心事重重”,这主要与腼腆、羞怯、被动的个性有关。家长应耐心疏导,培养其活泼开朗、乐于交往的良好性格。

我的秘密我做主

闵亮(12岁,男):我已经3天没有和妈妈说话。因为她偷看了我的日记,我很生气。虽然她说那是为我好,可是日记里面有我的秘密,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点评:父母负有监护孩子的责任,但应以尊重为前提,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并且通过科学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独立面对秘密并从容、恰当地处置。

秘密是成长的养料

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家长偷看过。有些家长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看看他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这表明很多家长包括老师并不希望孩子有秘密,而希望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实上,很多家长忽视了秘密就是孩子成长的养料。

一、秘密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对于孩子来说,秘密意味着他自我意识的成长。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应该感到高兴,这意味着孩子诞生了内心世界,他想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珍视一颗童心的成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拥有一份独自担承的内心秘密。

二、秘密是孩子内心的一种珍贵体验。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孩子越来越不满于凡事受父母控制、摆布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强大力量又令他们心生忌惮,于是秘密成为孩子作为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这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独享的体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三、秘密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和成熟。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独立,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秘密是孩子迈向独立和成熟的必经之路,而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有远见的父母与教师应当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你会艺术地批评孩子吗?


你会艺术地批评孩子吗?

1、我批评过孩子后一般会:

A.观察孩子的反应,做好善后工作

B.余怒未消,继续“找错误”再批评

C.事过境迁,抛诸脑后

2、我批评孩子时如果他顶嘴、分辨,我会:

A.暂缓批评,冷静下来考虑分析批评的方式和内容,再决定如何批评

B.大发雷霆,将其压服

C.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3、如果孩子犯的是同一类错误,我决定批评还是不批评要根据以下情况决定:

A.不论心情好坏、忙或不忙都要批评

B.根据心情好坏,工作忙闲决定批评还是不批评

C.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4、在批评孩子时,全家人的反应和态度是

A.有的批评,有的袒护

B.七嘴八舌,全家出击

C.由一人出面,大家观点一致,或有人稍做补充

5、我批评孩子所选择的场合、地点是:

A.无论场合,想骂就骂

B.在家里,当着家人的面

C.单独找个地方

6、我对孩子所犯错误的批评时间选择在:

A.当时不批评,下次再犯时算总账

B.早上发生的事,晚上批评

C.一旦发生,当即批评

7、我批评孩子的方式一般是:

A.不分青红皂白训一顿,训完了事

B.就错论错,提出希望

C.先了解情况找出问题所在,肯定好的批评错的,教给改正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8、我批评孩子的内容一般为:

A.拖泥带水,唠唠叨叨

B.就事论事,干净利落

C.上挂下连,翻旧帐

9、我批评孩子时的语气、态度是:

A.粗声粗气,咄咄逼人

B.严肃认真,语重心长

C.冷嘲热讽,尖利刻薄

10、我批评孩子的出发点是:

A.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

B.辨明是非,改正错误

C.怨恨厌恶,拿孩子出气

评分标准:

1~3题,选A1分,选B5分,选C3分;4~7题,选A5分,选B3分,选C1分;8~10题,选A3分,选B1分,选C5分。

根据自己的答案,算出总分。

39~50分,批评艺术差。您批评孩子的目的不明确,也较少考虑批评效果。改进方法:批前总代表想,批时不慌张,批后看反应。

19~38分,批评艺术尚可。您的批评技巧还能适应孩子的心理要求,但易于急躁,往往影响批评效果。

10~18分,批评艺术好。您懂得批评只是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您不轻易批评孩子,即使批评也比较注意方式和技巧。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xx最近迷上了捉迷藏,每次都玩疯了,每天玩的满头大汗的,xx爸说:你不可以玩捉迷藏,这样很危险,我一听,立马就反对了,她在附近玩捉迷藏你也不让,她在家玩你又嫌太吵,这样你还让不让她玩了???

听了我的回答,他立马跟我说:玩什么都可以,但是不可以捉迷藏,这样一个躲,一个藏,藏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要慢慢的去找,我们现在在这里又还不熟悉,你知道这里的人是怎么样的吗?现在人心太难测,我们不得不防啊,你说如果是被人抱走了,我们还以为是她躲到哪里去了,等到发现的时候就晚了。我一想也对,孩子躲着了,我们当然是不会着急的,但是如果是孩子被人抱走了我们又都以为孩子是去玩了,就会放松警惕,一旦等找不到了或者很久以后才发现,到时候就很难挽救了。说不定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可是反过来又想,其实这个世界应该不是有那么多的坏人,基本上都是善良的,如果只是因为有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就不让孩子做这个,不让孩子做那个,那孩子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跟xx爸的意见起了冲突,我觉得不能这样一味的现在孩子的玩耍和自由,而是应该教她怎么样去面对这样的事情。可是xx爸呢却不以为然,他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坏人,但是要是万一碰上了呢?你怎么办?再说,孩子的力气多小啊,这么小的孩子,如何去跟一个大人去相斗?如果大人强制性把她带走了,她能反抗的了吗?

我跟他说:你看,人家不是还有几岁的孩子被人抓走了,孩子聪明的逃出来了,还把坏人抓住了,就是人家知道怎么去面对,我们都不要小看孩子,这样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孩子永远长不大,而且,你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等她长到二三十岁的时候,她还是跟几岁大的孩子一样,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还需要爸爸妈妈去处理,你那时候还会说她小吗?还会觉得这是对她好吗?如果真为她好,就应该放手让她自己去解决所有的事情,我们只要多加留意就可以了。

xx爸说: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聪明,你看电视也经常看见这个孩子被拐走,那个家庭找了几年的孩子都没找回来,如果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到时侯后悔都来不及,你觉得xx一定就能没事吗?

我无语,说实在,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还是觉得堵不如疏,一味的限制孩子玩这方法不可取,只是有时候这个世界太让人不放心了,我们到现在还是没找到共识,xx爸看见了还是会说,我还是不会管,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呢?你们又是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呢?

孩子打架也是在学习


孩子打架也是在学习

何为儿童潜能递减规则?张锦庭解释,如果我们的孩子0岁进行早期开发教育,而且方法得当,能力开发会达到100%,如果我们用比较好的方法,在5岁开发就会递减20%,哪怕这个孩子的能力开发得更好,也会递减20%,如果到10岁来开发,又要递减20%。

0-3岁要有足够玩的时间

“0到3岁,我们的父母要让孩子原生态成长,要特别注意孩子要有足够玩的时间。”张锦庭说道。他表示,这个阶段母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主体。

“一岁半的时候孩子学习语言能力最强,建议先让他学周边要交往的语言。”张锦庭表示,这个阶段可以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开发,英语学习也可以。“香港人英语能力很强,跟他们请菲律宾女佣带孩子有很大的关系。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孩子今后的语言发展就会受到限制了。”

3-9岁三途径助成价值观

3到9岁是孩子学习规则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虽然要作为“权威”给孩子指引方向,但是也应该让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权威不是霸道,而是把规矩定好给孩子,父母更好地在规则里面守望孩子,让他在其中成长。”张锦庭说。

这个阶段孩子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个是饭桌,父母如果能够用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吃饭,那么他会听到父母对事情的判断,有基本的价值观;第二是故事,3到9岁的孩子一定要多讲故事,孩子在故事中找对错;第三就是家长要定一个比较好的规则来引导。”张锦庭说。

9-13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小孩犯错误时家长该如何教育?张锦庭认为,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打架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资源,你打我一拳我打回去,这是一种方式;假如你打我,我就告诉老师,他就利用了仲裁的原则。所以我们的教育不是教知识,而是孩子在这个事件里面,让他认识到这个事件是怎么处理的。”张锦庭举例说道。他表示,家长需要在教育孩子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育孩子和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能改进就够了,而不是作惩罚。

观点10-6岁不刻意学数学

现代的父母有两种,一种认为小孩子还很小,让他玩、睡觉,健康就行;另外一种则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小孩子学数学、英语、背唐诗。张锦庭认为这两种小孩的成长是有差异的。

“如果父母在0-3岁没有时间陪他,陪着他玩的时候不够,天天让他背书,孩子会觉得没有快乐。并且我建议0到6岁不要刻意学习数学。因为孩子在这个时候还没有逻辑思维,即使数学学得好,也不代表就是神童。”

张锦庭建议,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因为做游戏得守规则,让孩子从中学习规则,也能坦然接受失败。活动可以有多种设计,比如修理玩具,修补衣服特别有价值,如果小时候会修理玩具,缝补衣服,大的时候他会修补生活、会修补婚姻。

观点2会自理初中不掉队

很多学生一上初中性格变得很叛逆,也开始掉队了,怎么办?张锦庭提出,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他要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父母和老师的作用大大下降。因此,在五、六年级就要让孩子形成两种能力,一种是生活自理,一种是自学能力。家长不要代替学生做譬如叠被子这样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家里找到价值,找到被欣赏的地方。而对于学习,因为自学能力稍差,就会有掉队问题,这个时候有必要马上给孩子补习,但也要因人而异。

张锦庭提出,在13岁这个关键期如果发现生活还不能自理的“问题学生”,教育方式有三种:一种是转学,重新找到孩子尊敬的人;第二方面就是要强化补习;第三方面要停学一段时间,这不太被接受,但他个人认为还是应该采纳这种做法,但是要请求学校、孩子、父母的谅解,要不然就更加会把孩子推向不良儿童的边缘。

在孩子面前,莫夸别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年轻父母总是喜欢在自己的孩子面前随随便便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如果面对十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反应如何呢?

邻居一位年轻妈妈一次随随便便地说:“啊!你家小妹妹真可爱,真乖,不像我家乐乐吵吵闹闹,只会淘气,让人心烦。”在一旁的乐乐听后,瞪大了眼睛怯生生地说:“妈妈我乖。”不料妈妈却大声说:“乖什么乖,就知道淘气烦人,一边去!”过了几天,人们发现乐乐变了,天真活泼的乐乐看到妈妈回来,就躲在椅子后面不敢往前去。妈妈说:“乐乐过来亲亲妈妈!”乐乐小心翼翼地亲亲妈妈后竟然冒出一句:“妈妈我乖,你别心烦。”令所有在场的人听了都大吃一惊。

小东的爸爸请几位哥们儿来家吃饭,几杯酒下肚,几个人开始夸起谁家儿子如何如何,谁家女儿如何如何。小东的爸爸不在意地说:“我特喜欢儿子,我家小东要变成儿子,我就乐得跳楼了!”小东迅速跑到厨房,用尚不太利落的话问妈妈:“我能变成儿子吗?”妈妈说:“瞎说什么呀,不变。”小东原来睡觉很好,可妈妈不知小东为何这几天夜里总是睡不安,惊醒后好像很害怕。星期六到奶奶家,一进门没看见爸爸,小东就哭着说爸爸跳楼了,真把奶奶吓了一大跳。

待这位爸爸回来说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家人当笑话一笑了之。然而小东却很久很久都自言自语地说:“不变,不变,爸爸不跳楼。”

在孩子小小的心灵中,父母最爱自己,最疼自己,一旦他们听到父母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就可能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了,会产生很强的失落感。

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总认为他们是孩子,什么都不懂,更谈不上什么自尊心。可从上述一些例子来看,孩子们不仅能听懂,而且还在自己心灵中产生了激烈的反应。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十分珍视自我。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必须处处注意这些“小事”,否则会严重伤害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失去心理平衡。

相信《自己家孩子与别的孩子打架 你会怎办?》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面对内向孩子怎办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相同的,孩子也是如此。 首先,我们必须要尊重这种差异,其次我们应在尊重的基础上,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使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愉快地生活。 学期初,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生,她长...
    2020-09-24 阅读全文
  • 你会倾听孩子吗? 你会倾听孩子吗?开卷有益,书还没看完的时候,我经常有这感觉。因为我面对一个爱打闹,爱发脾气的孩子,一直在寻求方法,虽然自我反省,但做的远远不够。倾听孩子,让我明白了,原来孩子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
    2020-11-27 阅读全文
  • 你会问孩子什么? 你会问孩子什么?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小文,题目就是“你会问孩子什么?”感觉受益匪浅,记录下来与亲们共享。 文中说到,他的一个日本朋友来中国工作,于是把孩子也带来中国,主要是想让孩子学习中文。开始的一段时间...
    2020-10-30 阅读全文
  • 你会正确夸奖你的孩子吗? 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 但是,有些父母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只有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时只能生活在掌声中,十分在意别人的夸奖,挫折忍受力很低,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
    2021-03-31 阅读全文
  • 正视孩子打架现象 我班有个陈富荣小朋友,最近净给我惹麻烦。 一天中午,因为排队站位问题,陈富荣把同班的王田禹打哭了。我及时进行了处理,两个小朋友也都互相承认了错误。 第二天,我刚一进活动室,就有小朋友报告陈富荣打人了。...
    2020-12-21 阅读全文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相同的,孩子也是如此。 首先,我们必须要尊重这种差异,其次我们应在尊重的基础上,发挥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作用,使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愉快地生活。 学期初,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生,她长...

2020-09-24 阅读全文

你会倾听孩子吗?开卷有益,书还没看完的时候,我经常有这感觉。因为我面对一个爱打闹,爱发脾气的孩子,一直在寻求方法,虽然自我反省,但做的远远不够。倾听孩子,让我明白了,原来孩子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

2020-11-27 阅读全文

你会问孩子什么?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小文,题目就是“你会问孩子什么?”感觉受益匪浅,记录下来与亲们共享。 文中说到,他的一个日本朋友来中国工作,于是把孩子也带来中国,主要是想让孩子学习中文。开始的一段时间...

2020-10-30 阅读全文

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 但是,有些父母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只有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时只能生活在掌声中,十分在意别人的夸奖,挫折忍受力很低,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

2021-03-31 阅读全文

我班有个陈富荣小朋友,最近净给我惹麻烦。 一天中午,因为排队站位问题,陈富荣把同班的王田禹打哭了。我及时进行了处理,两个小朋友也都互相承认了错误。 第二天,我刚一进活动室,就有小朋友报告陈富荣打人了。...

2020-12-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