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万万没想到:孩子“自律”的根源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1-01-27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万万没想到:孩子“自律”的根源在这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经常会有家长问:孩子缺乏自律性怎么办?但是,你知道孩子到底为什么缺乏这些吗?

一、子不教谁之过

孩子缺少自律,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常受到严厉的责骂或体罚。可是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因为它本身就违背了自律的原则。没有自律原则做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之会成为反面教材。有些父母经常告诉孩子:“照我的话去做,但不要学我。”他们的行为缺乏长辈起码的自制力、尊严和理性,比如酗酒、邋遢、大打出手、偷奸耍滑甚至背信弃义。这些父母的生活毫无自律,却强迫孩子有条不紊地生活,结果可想而知。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父母的关爱至关重要。即便家庭环境充满混乱、生活贫困,只要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的自律的孩子。相反,即使父母身为医生、律师、企业经理或者慈善家,生活方式相当严谨,但是如果缺少爱和温情,他们培养出的子女照样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不懂自律。

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如果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花时间去欣赏它、照料它。比如一位小伙子终于买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新车,他一定把大把的时间花在车上面:擦、洗、美容、修、整理内饰……

对于子女的爱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他、陪伴他。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

在孩子明显需要培养自律能力的时候,我们不是挑起担子,而是不耐烦地说道:“我没精力管你,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到头来,但孩子犯下错误逼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们头上。我们不愿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也不考虑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适合。如果父母习惯用严格的体罚教训孩子,这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二、“自律”的起点

聪明的父母决不会这么做。问题发生之前,他们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他们会用恰当的敦促、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他们学习自律。他们会认真观察孩子的举止,从孩子吃饭、做功课、撒谎、逃避责任等行为中,及时发现问题;他们也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紧、什么时候放松、什么时候该表扬、什么时候该批评,就能及时纠正孩子的问题,使问题消失于无形。

可以断言,父母的爱,决定这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家庭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家长,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当孩子面临痛苦抉择时,他们会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历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能领受到父母的这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出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他们提醒自己:“既然爸爸妈妈愿意陪着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见得那么可怕,而且也未必是太坏的事。我也应该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痛苦。”——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大,孩子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有的父母为了掩饰家庭教育上的失败,会不停的告诉孩子自己是多么爱他,多么重视他,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孩子不会被谎言长期蒙蔽,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如果父母一再出尔反尔,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即便他们不即刻表现出什么,但却会把父母的教导和许诺看得一文不值。更为糟糕的是,他们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生活方式。

那些沐浴着父母之爱而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他们也会偶尔赌气、抱怨父母,但是内心深处却清楚父母深爱着自己。父母的珍爱让他们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将自尊自爱作为人生的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三、“自律”的基础wWw.Yjs21.COM

“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像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它直接来源于父母的爱。“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信必须从小培养,成年以后再弥补只能是事倍功半。如果孩子从幼年起就能享受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根基坚固的自信也会然他们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是自暴自弃。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

我们刚才说到了“推迟满足感”,那我们就以时间为例。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有价值,就会认为自己的时间也很有价值,因此有价值的时间也必须善加利用。那位拖延时间的财务专家,就是忽略了自己的时间的价值。童年时,她曾有过不幸的遭遇:亲生父母本来有能力照顾她,但是每逢学校放假,他们会花钱将她送到养父母家中,她从小就体验到了寄人篱下的感觉。她觉得父母不重视她,不愿意照顾她,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长大以后,虽然自己聪明能干,但是自我评价却低的可怜。因为自我评价很低,所以她不懂得重视自己的时间。一旦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之后,她自然就意识到了自己时间的宝贵,必须合理有序地进行安排。

所有的孩子都害怕任何形式的遗弃。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恐惧心理有敏锐的直觉,他们向孩子做出保证:“我们是最爱你的,永远不会丢弃你不管。”“爸爸妈妈当然会回来,我们会永远陪在你身边。”如果除了这些口头保证,还有实际行动配合,那么,待孩子到了青春期,潜在的恐惧就会消失。他们不会只贪图一时安逸,牺牲掉长期的幸福,而是甘愿以某种方式推迟暂时的满足感。他们知道只要耐心等待,他们的需求最终都会实现,就像父母做出的保证一样。

如果父母的做法相反,动不动就用“遗弃”来威胁和管束孩子:“照我说的话做!否则我就不再爱你!”——这意味着抛弃和死亡。这使孩子对未来充满恐惧,他们觉得世界是不安全的,甚至把世界看成地狱,这种恐惧会一直保留到成年以后。他们宁可透支将来的快乐和满足,也不愿意推迟满足感。在他们眼里,未来太遥远、太渺茫、太不可靠,所以,及时将来比现在好很多倍,他们也不愿意去等待,只愿意得过且过。

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对安全感产生信任,不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果这份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不过其过程必然更为艰辛,通常要经过一生的鏖战,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给宝宝穿鞋这件事,科学的解释在这里!


给宝宝穿鞋这件事,科学的解释在这里!

上个周末,我和朋友们一起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玩耍。那天阳光普照,天气极好,孩子们玩儿了一会就开始出汗,有些孩子脱掉了帽子和外套,最后索性连鞋子和袜子也脱了,赤脚走在地上。

“天啊!你在干嘛!”一位母亲尖叫道:“都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能脱鞋!不能脱鞋!你怎么就……”这位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孩子已经泪眼汪汪了。

我知道一些父母不允许孩子赤脚外出的原因是害怕孩子的脚受伤,但事实上,除非孩子身处一个到处都是碎玻璃的城市,否则受伤的可能性很低,尤其是在家和幼儿园里,只要孩子小心,就能避开扎脚的物体。

育儿大师凯文·吉里曾表示,在鞋子被创造出来之前,人类的脚其实更健康。

穿鞋实际上对儿童的足部发育并不好,鞋子会限制儿童的足部生长,削弱足部运动神经的敏感度,从而使孩子在运动中更容易受到伤害。

儿科专家卡西·弗莱格博士曾经在他的文章中讨论过婴儿学步和神经系统发育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婴儿赤脚可以提高其感知能力,让婴儿通过脚部的触觉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同时这也是在鼓励孩子去独立探索,让孩子拥有自主意识。

最后,赤脚是一种放松状态,能够带给家庭成员带来更多的欢乐。想想你和孩子一同漫步在沙滩上的惬意,想想一家人赤脚接触夏日清晨草坪的清爽,还有和孩子一起赤脚踢球时的喜悦……

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些赤脚时光吧,这是值得的!

为什么老二会比老大精?原因在这里!


现在生二胎的越来越多了,娇娇妈也经常看到群里妈妈们讨论二娃的事情。其中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老二普遍比老大精、早熟。

为什么老二会比老大精?这次小长假去了趟表姐家,终于知道根源

早就听说表姐家的老二比老大机灵,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才两岁多的弟弟就喜欢“欺负”哥哥,抢哥哥的玩具,抢哥哥的零食,吃饭时,弟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哥哥却老老实实地坐在餐桌前,一副“斯文”模样,要等着妈妈给他往碗里夹菜,有时还要喂几口才跟得上大家的进度。

出去玩的时候,弟弟在草地上狂奔、打滚,哥哥只喜欢拉着表姐的手,在一旁观望。

我很奇怪,便问表姐,你这养老二的画风和养老大完全不一样啊!

表姐说,其实养过一个孩子,就不觉得第二个会怎么样了。

真所谓是,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

当初养老大的时候,我买了很多育儿书给自己,怎么搭辅食,怎么开发智力,怎么应对他的各种敏感期,各种早教卡买了一大堆,自己都快成半个心理专家了。

但是生了老二,基本都是放养状态,水放在他可以拿到的地方,渴了就自己去喝,扔一堆玩具,让他自己随便玩,也不像以前扶着老大那样让他练习走路,感觉老二自己爬着爬着就会走了。

更没有刻意地教过老二认字、数数,让他跟着哥哥混日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说话。

但是,特别让人惊讶的是,老二的各种软技能比老大还强。

比如,老大三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不喂他他都不好好吃饭,而老二一岁多就可以自己剥鸡蛋了。

老大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只会哭着来找妈妈,而老二似乎什么事情都能自己摆平,抢起哥哥的玩具“毫不怯场”。

哥哥和弟弟在一起时,常常不是哥哥保护弟弟,而是弟弟来照顾哥哥,弟弟甚至帮哥哥穿鞋,每次哥哥闹情绪,弟弟反过来给哥哥擦眼泪。

哥哥以前见了生人,会拼命往妈妈背后躲,而弟弟却会用不太清楚的口齿大方地和邻居打招呼

总之,不论是独立程度还是智商情商,弟弟都好像比哥哥更胜一筹。

除了老二和老大的差别,困妈还发现,表姐的状态也和以前不大一样,以前她全职在家带老大,整天围着孩子转,自己不修边幅,不接触社会,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

而现在,虽然多了一个孩子,却感觉她容光焕发,轻松愉悦,完全不是以前那副苦大仇深的尊容了。

表姐说,生了老二才知道,带孩子完全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兮兮,更没有必要放弃自我,投入全部的精力。

而且,孩子越娇贵、越精养,后续的麻烦就越多。

比如老大因为小时候吃蔬菜时,表姐总是用辅食剪帮他剪碎,现在他遇到稍硬一点的东西自己都吃不下去,而老二完全不会有此担心,因为他现在就可以自己啃黄瓜和桃子了。

我恍然大悟,怪不得大家都说老二比老大精,也许正是因为被成“猪”来养,所以他们才在放养的过程中自然get了诸多技能,自己去探索、去受挫、去成长,不但长成了一个小机灵鬼,也让父母特别省心。

其实,养孩子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我们却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投放了太多的精力,各种殚精竭虑、各种谨小慎微,不但苦了自己,也扼杀了很多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

以前有人跟我说,特别担心教育不好孩子,怕他走弯路,怕他三观不正,怕他以后不能幸福。她问我,需要看些什么书,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为人父母,当然需要不断地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首先活出鲜活的自己,精彩的自己。

正所谓,富养孩子前先富养你自己,你快乐孩子自然阳光,你三观正,孩子自然不走弯路,你的家庭气氛融洽,孩子自然幸福快乐。

我常常看到很多家长对孩子格外严格,不论从饮食起居还是教育学习,都事必躬亲、严加把控,孩子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家长困扰多多。

而我对困困一直属于粗养,看到她各种技能都还达标,每天没心没肺笑得很开心,觉得自己是幸运地收获了一个省心的孩子。

现在看来,也许正是因为我不太“惯着”她,不太控制她,她才如此独立,而且具有幸福感。

所以,生命本来就自成宇宙,我们做家长都希望孩子好,但是其实我们真的不需要额外做什么,只需要顺其自然就好!

进入名初,肠子都悔青了,没想到会出现这种事


同事的娃儿从名初转学了,转到了对口。原因是因为压力太大,娃儿有些不正常。

你会说哪个学校没有压力?是不是孩子自己太脆弱了?实际上小孩本来特别活泼开朗,成绩也黑好。但是到了初中之后,发现到处都是优秀的孩子,都在努力的学习。无形的压力就压在了孩子的心上。其次就是作业,作业多得,反正晚上10点钟能做完就算最快的速度.听说娃初中作业还不算是特别多的。我朋友的孩子12点了都还在做作业.

我问了下那个娃,他说他感觉人都要被榨干了的感觉,整个人都抽空了.娃说他做梦都在做作业,你说到什么地步了?

哪有时间来休息玩耍,像机器一样。睡到半夜被惊醒了,然后起床去检查一下今天的作业是否做完了,确定了做完了又躺下睡,到这个程度。

到了周末觉都不敢多睡,说我睡觉的时间别人都在学习,就超过我了,不行。

娃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内,很难做到跟自己比.基本上要不就是彻底放弃,要不就是想弹簧一样,不断地挤压自己。到头来娃身心都不健康了,不晓得这个书读下来的实际意义在哪儿。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之后,决定转学。

小升初的时候一门心思的觉得孩子应该上好的学校受好的教育。却不考虑以孩子性格到底适不适合在强大的压力下生活。现在的娃儿普遍抗打击能力都很差,所以中学生自杀的事件越来越多。现在这个社会竞争都如此血腥了,在学校还要承受这种冷竞争,整不好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宁愿他快乐的生活。

奉劝各位家长,不是只有名初才是好学校。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水平就在什么地方,不要强求。你又不能管娃一辈子,择校就和买鞋一样,好看为次,舒适才是关键。

小班宝宝不适应,常规差,培养方案在这里!


小班入园不适应怎么办?小班幼儿常规差怎么办?别担心,新生入园问题很普遍,关键在于幼儿园老师要有耐心,要讲究方法,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并逐渐培养日常常规。

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园教师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1、标记——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将认识标记安排在幼儿与家长共同来园熟悉环境的时候。老师事先将每位幼儿的标记制成卡片,由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标记图案佩戴胸前。标记成为幼儿来园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非常喜欢。

2、床位、座位自选:入园幼儿可随意选择小椅子,和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坐在一起。对于睡觉床位的选择则尊重家长和小朋友的意愿,将相识幼儿的床铺安排在一起。教师还根据不同幼儿的睡眠习惯,允许幼儿和自己喜欢的物品、玩具一同入睡。

3、小食品的安慰: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量不能多,以免影响正餐),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等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如搬椅子的姿势一定要两边手,听到哪种音乐就坐在哪种线条上。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三、专注力的培养

方法一:每日请5名幼儿上前捂住眼睛,其他幼儿发出不同声音,请幼儿猜猜是谁。

方法二:听音数数

方法三:教师用最轻的声音点名,要求点到名的干什么,没点到名的干什么。

 四. 巧用指令,规范幼儿的基本行为

指令对于幼儿来说好学易懂,教师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运用指令来规范幼儿的行为,幼儿接受也很快。所以刚开学,根据幼儿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自己编了一套关于规范幼儿行为习惯的指令:关于坐姿:手放平,脚摆正;关于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先举手,老师叫再张口;关于站姿:关于集中注意力:小眼睛,看老师;关于站姿:手摸裤线身站直,挺胸抬头,目视前方;关于摆放椅子:小椅子,靠桌子,小椅子,转过来……,这些指令操作性强,对起来朗朗上口。但是,幼儿对于指令有疲劳期,刚开始觉得新鲜,做着有趣,声音响亮,但一段时间下来,有些幼儿熟视无睹,闻而不听,怎样才能让指令深入幼儿的内心,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呢?首先教会使用,教师边说边做,示范规范的动作。接着训练,并选出做得好的小朋友到前面做给大家看,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其次经常使用,幼儿的遗忘周期特别短,所以教给幼儿的东西要及时复现,加深印象。

结语:

此外,教师在幼儿常规培养时也可经常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做,懂得遵守每条常规的道理。例如:用木偶表演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一日生活的常规,让孩子多次练习,他们就会做了。良好常规的建立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

从来就没有粗心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我想很多家长在自己上学的时候一定也做过很多粗心的事情,但是请大家仔细想想,这个所谓的“粗心”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难道我们不可以把它排除掉吗?小编在此认为,一个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只有在孩子基础阶段种上好的种子才可以慢慢发芽,最后长出好的果实。下面我们快来看一看怎样教育小豆包们,避免他们也养成粗心的毛病吧!

粗心是结果,不是原因,把孩子应该会的题目做错归结于粗心,这会掩盖很多真相,让孩子轻易原谅自己。考试从来没有粗心这回事,那么所谓“粗心”,做错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粗心往往是和满分对照而言的,看似每个知识点都掌握了,却很难在考试中得到满分,便会被归咎于粗心。然而,做了对比之后,在题量逐渐增大,得到满分的概率对比,所谓粗心,就成了错觉而已。如图:

当200道题的时候,正确率90%的同学得满分的概率近于零。另一个事实是关于实力和最佳发挥的。很多时候我们把最佳发挥当作实力,低于此的被归咎于“粗心”。实际上一个孩子的成绩曲线大体符合正态分布。

这两张图表破除了关于粗心的幻觉。难题都会做,简单题错,那不是不会,就是粗心。粗心是态度问题,态度端正了就不粗心了——把问题归咎于态度,就成了一笔糊涂账。

事实上,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可以用错题率来量化的。错题率越低,表明知识点掌握程度越高,相应的,在考试中获得满分的几率也越高。因此,态度不是原因,“粗心”不可能因态度的转变而解决。唯一解决“粗心”的方法,是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令单题正确率接近100%。

一个颇有争议的说法:“中小学的知识难度可以忽略,正确率基本等于熟练度。”所谓知识难度可以忽略,意思是凭借正常人的智商在理论上都可以达到100%的正确率,考不好只能归咎于“懒”了。正确率基本等于熟练度,说明了题海战术确实是有效果的。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不过,无差别的题海战术虽然是有效果的,但并不是有效率的。怎么提高效率,要从错题入手。眼中不能只有错误,而要追溯思考过程。大部分的错误都不是偶发的,往往成批出现同类错误。根源往往是简单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或者干脆是错误的理解。

追溯思考,是要求孩子做题写解题过程。这也是中小学衔接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有时候即便是对的题,在思路上也是模糊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看似同样的题,有的时候能做对,有的时候就做不对。并不是“粗心”导致,而是他的掌握程度不够。

也可以让孩子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解决方法

训练方法:从生活中,而不仅是学习上,进行训练。

【1】注意力的训练方法有读书、下棋、学习乐器等等。

【2】分析力的训练方法是“随口问”,养成随时问为什么的习惯,养成思考的习惯。

【3】执行力的培养在于执行。永远不认可口头上的“会”,必须见到正确率才算结束。

总结

粗心问题的本质,是熟练度不高在成绩上带来的客观反映,粗心的数量和频率反映出的是客观的知识的熟练度,时间越长,越准确,解决粗心问题,要从训练单题正确率入手。

家长为什么要支持幼儿家园共育工作?答案在这里


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孩子终于回到幼儿园生活,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结果反而变得更加忙碌,幼儿园的亲子作业、家长会、开放日、运动会等活动都在邀请着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在幼儿园阶段,家长花费大量精力来配合老师的工作真的有必要吗?

作为家长,我从不觉得配合老师的工作是浪费时间,相反,孩子在园内的活动、老师布置的任务,我都尽力去参与,因为配合老师的工作,其实就是支持孩子的家园共育。为什么说支持家园共育工作非常重要?小编给你说答案。

1、家园共育能更全面了解孩子

孩子上幼儿园后,邀请家长来园参与亲子活动,看到孩子在活动中忙前忙后,去帮助别人,去积极地参与,去跟小朋友合作表演节目,表现得很有独立性和主动性。

家长这才发现,其实家长对孩子了解的并不全面,总是自以为对孩子很了解,但实质上,了解的只是在家庭环境中的他罢了。所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配合老师的工作,能够从集体环境中观察到孩子的另一面,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2、家园共育能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

孩子最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爱,我们总觉得自己给予孩子很多爱了,但实质上,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并没有很多。工作的繁重,生活的艰辛,让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仅仅是物质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缺失了关爱和陪伴,缺席了孩子的成长和童年,这种遗憾,是再多物质财富也换不来的。而老师布置的亲子任务,却恰恰能帮助我们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让我们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去陪孩子完成一件事。能去共同做好一场游戏,去一起努力完成一件作品,去开心的击掌庆祝,去让孩子感受到真真切切的陪伴和关爱。

3、家园共育能建立好的亲子关系

老师布置了一项亲子作业,要自己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一项手工:水果娃娃。商量好制作计划后,孩子非常积极的拉着爸爸和妈妈做手工。手工做好了,孩子一脸骄傲的说:我明天要跟老师说,这是我和爸妈一起做的!老师布置亲子任务,是想拉近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建立更健康的亲子关系,而绝不是没事难为家长。

所以,不要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满怀“怨气”,或者从不搭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孩子不开心,家长乱敷衍,浪费了时间,也伤害了感情。

4、家园共育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老师是跟孩子在一天里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也是最能发现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人。 当老师提出对孩子发展的建议时,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不仅对孩子有利,而且在无形中也肯定了老师的建议,老师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更加对孩子上心。

而如果不配合老师的工作,或只是敷衍老师,那么孩子的缺点没有改善不说,作为老师也会感到为难,甚至觉得无计可施,那么最后受伤的也只有孩子。

为什么我要支持家园共育工作?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自家孩子。在教育方面,我们家长的任务更为艰巨,所以更应积极配合家园共育工作,来共同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

导致孩子夜里哭闹的12大根源


宝在出生的头3个月,因食量少、餐数多、睡眠周期短等,使宝宝具有睡眠时间短、频繁小睡的特点,很少连续睡眠超过4个小时,白天、夜间没有太大区别。3~6个月开始,宝宝睡眠进入稳定期,夜间可以连续睡眠5个小时以上,中间醒来1~2次。可是也有的宝宝晚上睡觉总是哭吵,闹得年轻父母们疲惫不堪。到底有哪些原因会让宝宝哭闹不止呢?

长牙期的疼痛

提醒您要注意的是,宝宝从5个月开始长牙,到2岁半长全,宝宝会有因为长牙带来的不适而哭吵。注意观察宝宝的脸颊、下巴,如果有明显的口水红疹、牙龈肿大、触痛及轻微发烧等,就要考虑是否有长牙疼痛困扰着宝宝。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缓解宝宝的不适。待宝宝牙齿长出后,睡眠会自然好转。

憋尿而哭吵

有的宝宝,尤其是男宝宝,因憋了尿,膀胱饱满的刺激使宝宝感到不适,于是宝宝就会表现为睡觉不踏实、来回翻身、伴哭吵。解尿后,宝宝就会继续安静地睡觉。不要在宝宝临睡前半小时给宝宝进乳、水太多,否则,入眠后半小时~2小时之间,宝宝会解尿3~4次。如果您掌握了宝宝解尿的时间规律,也可以主动在一定时间,提前给宝宝换尿布或把尿,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宝宝因排尿引起的哭吵。

小宝宝的鼻塞

有经验的妈妈会发现,小宝宝常会出现吃奶时的鼻塞,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贝,或是不幸感冒了的宝宝。宝宝鼻腔中有很大的鼻痂,会使鼻腔阻塞,迫使宝宝用嘴呼吸。这样,干燥的空气刺激咽部,造成咳嗽等不适,就会引起宝宝突然大哭。要学会用清水滴注或用器具清理鼻腔,软化鼻痂,清除鼻腔中的阻塞物后,宝宝才能顺利地吸吮,继续安然入眠。

注意夜间温度 室内温度最好不要超过24℃,太热或太冷,或穿的、盖的过多,使宝宝在睡眠中烦躁或把被子蹬掉,继而感觉寒冷,也会导致宝宝出现哭吵。

空气中的刺激物 卧室中的刺激物,可能使宝宝的呼吸道发生过敏、阻塞,因而发生哭吵。刺激物可来源于香烟味、痱子粉、驱蚊花露水、油漆等。

噪音 当宝宝处于浅睡眠阶段,或者处于从深睡眠进入浅睡眠的过程中,凡是突然的、音量大的、不熟悉的声音,均可以惊醒宝宝,引起大哭大闹。

感冒

患感冒的宝宝半夜容易醒来哭吵。因为感冒可造成宝宝的呼吸道阻塞及全身的不适,应对症处理,尽快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这时多给宝宝喝热水,喝新鲜果汁,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减轻鼻堵的药物。侧卧的睡眠方式,更适合感冒的宝宝。

发热

宝宝在发烧时,会不断哭闹。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解热的方法或解热剂,给宝宝尽早的解热,进行降温护理,以免引起高热惊厥。

患有肠道疾病

在炎热的夏、秋季节,经常会因吃引起宝宝过敏或腹部不适的食物,宝宝就会在夜间焦躁不安,甚至哭闹。此时要注意宝宝的腹部会不会有胀气,包块,拒按,大便的情况。如果有父母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突然的母子分离

由于妈妈或看护人的突然离别、更换,造成宝宝情感上的不安全感、焦虑情绪,就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半夜啼哭,且在白天很黏人。对于这种宝宝,监护人需多拍拍、抱抱,亲切地小声说话安抚宝宝,使宝宝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父母、照顾者的情绪变化

如果是与宝宝接触最亲密的人,尤其是妈妈,情绪不稳定,比如生气、沮丧、失眠、紧张和焦虑等,往往也容易“传染”给宝宝;如果有家庭关系变故、人员之间冲突或者搬家等情况,都会使孩子处于情绪紧张状态,因而哭吵。希望所有看护宝宝的人,爱护宝宝,不要把不良的情绪变化“接种”给还不懂事的小宝宝,影响宝宝一生的心理发育。

过分的活动

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抑制功能较弱。所以如果白天受到过强的刺激或晚上睡前有过过于激烈的活动,都会使宝宝在睡眠时,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引发在睡眠中的突然哭闹,似做噩梦一般。所以,注意在睡前不要让宝宝让活动过多,使大脑兴奋性过高,以保证宝宝有一个好的睡眠。

婴儿晚上睡不安的原因很多,往往与睡眠条件不好引起不适或身体有病有关,也有可能是缺钙的表现。其他原因如饥饿、被子盖得太多、尿布湿了或尿裤太紧等;幼儿睡眠不好也可与睡前过度兴奋或紧张、日常生活的变化,如出门、睡不定时、搬新屋有新的保姆和陌生人来有关;我曾经见过由于老的保姆走了引起婴儿晚上睡眠不安者。白天睡的太多也可影响晚上的睡眠。

此外小儿的内在因素对睡眠也有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宝宝生物时钟日夜规律的调整,要倚赖宝宝生理成熟度的配合。

儿童天生的气质,倾向过度敏感、无规律、反应强度高或低反应。不但要花长时间来建立自己生理时钟的规律性,也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解除了引起睡眠不好的因素后,有时每隔2~3小时还会出现轻度哭闹或烦躁不安时可采取轻拍或抚摸孩子,可使宝宝重新入睡。不要马上又抱又哄,或给他喂奶和喝水,这样会养成孩子夜间经常醒来的不良习惯。某些神经类型的正常小儿晚上睡眠很差,但只要吃、发育增长没问题就不必太担心。

此外,应安排个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室温适宜、空气清新、被褥厚薄合适、灯光可暗些;培育良好的睡觉习惯,睡前不过于兴奋或做大运动量的运动,不宜训斥孩子。每天晚上到9点就关灯,大家都睡觉或到另外的房间去活动,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睡。婴儿最好侧睡,尤其是吃饱后应向右侧睡,俯卧易压住口鼻影响呼吸,仰卧会因吐奶引起呛咳。并逐渐让这成为一个习惯,不轻易破坏这种习惯。晚上不要逗她玩,喂饱后就让她自已入睡,哭也不要管,几天后自然会形成习惯。

孩子健康的根源在快乐的情绪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健康的根源不是山珍海味,不是豪宅锦衣,而是快乐的情绪。

作为父母,我们一般会把健康的标准定位在孩子吃得好睡得好,有个棒棒的身体,而往往怱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其实,人的情绪状态和人体的生理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可直接影响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比如人在激动、紧张时,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以及胃肠道活动受到抑制等现象。恐惧时,会出现呼吸暂时中断,脸色发白,出冷汗。悲伤时,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都会减少,从而引起食欲减退。由此,可以看出健康不仅仅是吃出来的,更需要愉悦的心灵来支持。生活中,家长不妨多观察,多询问下孩子:你快乐吗?

快乐性格如何培养?

1、让孩子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

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热情与活力,以及他们的“发呆”,当他们调皮的时候,就允许他们尽情地玩耍吧。当他们“发呆”的时候,让他们“享受孤独”,不要去打扰他们。

2、让孩子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

孩子也需要他人对其价值的肯定。因此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创设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当他们在帮助别人后得到了赞美时,让他们大大方方地接受表扬与赞美。让他们享受得到赞美的快乐。从小就让孩子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是培养阳光孩子的重要举措。

3、不要吝啬你的笑容,尽情地笑吧。

有许多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笑出声来,并不会失去你的尊严。把看到的,听到的,自己参与的好玩与好笑的事说出来,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吧。

4、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吧,让他感到父母对他的爱。

我和育儿专家懒妈友童在一起,好几次都目睹了这样的情景:懒妈拥抱着女儿好好,用眼睛望着她,对好好同学说:“亲爱的,妈妈是很爱你的,但是妈妈因为现在要和赵阿姨说一件重要的事,所以,你能够不打搅我和赵阿姨说话吗?”“那好吧。”好好就会很乖地自己看书或玩自己的东西了。虽然那段时间好好需要自己单独打发时间,但她的内心是温暖的,她知道,妈妈很爱她,只是让她不要去打搅而已。

5、不要做一个苛求完美的父母。

“最完美的是天使,但如果是天使,那就请到天堂去吧,为什么还要在人间呢?”(我看一个伟人的书时,这句话让我印象极深刻。)

过多的不满和批评,只会伤到孩子的自尊,让他失去自信。抱怨的时候,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孩子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继续。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永远比他把玩具放在哪里要重要得多。

莫扎特、歌德、莫泊桑等在他们童年时代,都曾一度因为情绪忧郁而让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后来,他们的父母在医生的建议下,想出了让孩子情绪快乐的办法,使他们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

下面的几句哲人名言,让我们一起共勉:

快乐能让儿童的智慧成倍增长!

表扬能让平凡的孩子成为天才,批评能让天才变成白痴!

父母心中有多少宽厚与爱,孩子就能得到多少快乐!

刻薄的父母是培养不出快乐的孩子的!

喜欢《万万没想到:孩子“自律”的根源在这里!》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让“爱”在这里延伸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让“爱”在这里延伸》,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新“纲领”指出要造就幼儿“掩护动植物,体贴四周情况”,于是,我们实验将孩子对身边熟习的人的“爱”的体验,迁徙到动植物方面。天然角中...
    2021-08-20 阅读全文
  • 我没想到我会输 在听指令拿玩具的游戏活动中,安安输了。他哭的很伤心,小朋友们都在安慰他:“你别哭了。”“下次再玩,你就会赢了。”可他还是不停的哭。 我走过去,先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把他拥抱在怀里。他非常委屈的扎在我的...
    2020-01-09 阅读全文
  • 小面包原来在这里 这天下午,午点是面包和苹果。 每位幼儿一个苹果和两包面包。 家豪小朋友只吃了一包面包,当他要吃第二包面包时,篮子里却一包面包也没了。 咦?面包怎么少了一包? 于是我问:“小朋友,谁多拿了一包小面包?...
    2020-11-06 阅读全文
  • 睡前故事:妈妈在这里 清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菊花镇就开始热鬧起来。这时,一个陌生的孩子出现在菊花镇上。孩子摇摇晃晃地走着,他对每一个过往的人微笑着。“妈妈!”孩子在墙角处见到一只黑猫,抱起黑猫高兴地喊。“妈妈!”孩...
    2022-02-17 阅读全文
  • 妈妈在这里的幼儿故事 1、妈妈在这里的幼儿故事 清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菊花镇就开始热鬧起来。 这时,一个陌生的孩子出现在菊花镇上。 孩子摇摇晃晃地走着,他对每一个过往的人微笑着。 “妈妈!”孩子在墙角处见到一只黑猫...
    2020-08-07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让“爱”在这里延伸》,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新“纲领”指出要造就幼儿“掩护动植物,体贴四周情况”,于是,我们实验将孩子对身边熟习的人的“爱”的体验,迁徙到动植物方面。天然角中...

2021-08-20 阅读全文

在听指令拿玩具的游戏活动中,安安输了。他哭的很伤心,小朋友们都在安慰他:“你别哭了。”“下次再玩,你就会赢了。”可他还是不停的哭。 我走过去,先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把他拥抱在怀里。他非常委屈的扎在我的...

2020-01-09 阅读全文

这天下午,午点是面包和苹果。 每位幼儿一个苹果和两包面包。 家豪小朋友只吃了一包面包,当他要吃第二包面包时,篮子里却一包面包也没了。 咦?面包怎么少了一包? 于是我问:“小朋友,谁多拿了一包小面包?...

2020-11-06 阅读全文

清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菊花镇就开始热鬧起来。这时,一个陌生的孩子出现在菊花镇上。孩子摇摇晃晃地走着,他对每一个过往的人微笑着。“妈妈!”孩子在墙角处见到一只黑猫,抱起黑猫高兴地喊。“妈妈!”孩...

2022-02-17 阅读全文

1、妈妈在这里的幼儿故事 清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菊花镇就开始热鬧起来。 这时,一个陌生的孩子出现在菊花镇上。 孩子摇摇晃晃地走着,他对每一个过往的人微笑着。 “妈妈!”孩子在墙角处见到一只黑猫...

2020-08-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