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娃娃家的开心一天
发布时间:2021-01-23 幼儿园开学一天的活动方案 一天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 开学第一天幼儿园工作总结每每到了区域活动时间,也是我班孩子进入了又一个快乐时段,他们总是盼望着这一刻,最好一直玩区域活动。常时不时地问我:“徐老师,今天玩区角活动吗?”今天恰巧是区域活动时间,在孩子们的自主选择下老师组织孩子们进入了各区域,娃娃家的人数由幼儿们自己选择,自己分配。我问:“谁做娃娃的妈妈”汤雨婷小朋友高举小手,我就让她扮演了这角色。接着我又说:“娃娃妈妈,谁是娃娃的爸爸,由你来选。”娃娃妈妈选了涛涛小朋友做爸爸。接着他们几个陆续选出了娃娃的爷爷、奶奶等角色,选择好角色后,孩子们就进入了活动中了,爸爸把活动材料拿出来,像模像样地开始制作午餐了,由于空间的有限,娃娃家的小桌子旁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人,怎么办呢?于是我进行了干预的策略,我说:“爸爸在烧午饭,妈妈在抱娃娃,那奶奶你再到菜市场去买几个菜吧”。说着,我递给奶奶一个小竹篮,接着我又提议无所事事的爷爷手拿绳圈,把它当作方向盘,开动小车子送奶奶上街,任务到位后,各自扮演的角色顿时忙碌起来,做所需做的事来。一会儿,奶奶回来了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给娃娃买了手机(一个带绳的玩具手机)”我说:“娃娃肯定喜欢的。”又过了一会儿,奶奶对我说:“我给妈妈买了电脑”我一看原来是一个废弃的旧鼠标,我说:“这个奶奶真大方,娃娃妈妈肯定会很高兴的”,又过了一会儿,她又给我看给娃娃买的螃蟹墨镜,我也肯定了她的举动,奶奶高兴的回家了,妈妈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操作鼠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对我说:“老师,你看我的娃娃会走路了”一边说一边操纵手里的娃娃把它放在地上,扶着娃娃学走路,我肯定了她,表扬了,她的劲就更高了,看到爸爸做了这么多的菜,我走过去,说:“娃娃走了这么多的路,肯定饿了,我们给娃娃喂饭吧!”妈妈、奶奶立刻忙碌起来,奶奶还说:“这个娃娃吃了白白碗。”我说:“真乖”。爸爸连忙说:“我还给娃娃做了很多好吃的,有蟹、有肉等”我连忙说:“今天爸爸真能干,一个人做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一起谢谢他”妈妈、奶奶感谢了他。一会儿,妈妈又说:“老师,你看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就说:“你的宝宝真乖,”奶奶插话说:“这个也睡着了。”我忙又说:“哟,妈妈,你生了两个宝宝。”妈妈接着说:“我生了三个,这个也是。”一边说一遍指给我看,只见两大一小的娃娃躺在床上。我不禁笑了起来。
娃娃睡好觉了,爷爷又开着小汽车载全家人到表演区看演出去了,这一天娃娃家很热闹,大家都很开心。
小班的孩子的角色表演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如扮演娃娃的妈妈在活动中十分尽职,做到了妈妈的样,那是因为她妈妈最近给她新添了了个小弟弟,所以会产生妈妈生三个孩子的情境,扮奶奶的陆陆是由于平常一直是有爷爷、奶奶照看的,所以对奶奶的角色诠释的非常棒,会给娃娃买这些时尚又符合实际生活情节的物品,扮孩子爷爷的洋洋小朋友,因为他爸爸有汽车,所以他对司机的角色也扮演的非常成功,就连娃娃的爸爸涛涛也说:“爸爸是开摩托车的,”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爸爸的确是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上下班的。孩子们在这玩的过程中得到满足和情感的体验,教师适时的指导与介入让孩子的游戏得以继续下去,并在新的学习情境下得到发展,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交往能力的提升,因此适度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小娃娃变成一个胖娃娃
“小娃娃变成一个胖娃娃。”在儿歌的引领下,孩子们正兴高采烈地捏着一个“胖娃娃”。
“老师,你看看。”耳边传来明明稚嫩的叫唤声,我跑过去一看,立刻傻眼了。只见凹凸不平的大块橡皮泥中间挖了一条深深的沟。我不禁脱口而出:“这是什么?”明明仰起小脸,得意洋洋地说:“这是一个坑。”我不禁怒火上来了,冷冷地说:“大家都在捏胖娃娃,你为什么捏一个坑?”明明神秘地说:“小娃娃如果不好好吃饭,没力气,就会跨不过这坑,会掉进去的。”显然孩子的思维没有跟随着教师,行动也有违于活动的预设。怎样转化孩子的情感,让他的行为融于同伴之间呢?
看着孩子快乐的小脸,此刻他还在为他的杰作而得意洋洋呢!如果采用比较生硬的口气,断然地否定幼儿的行为,那么势必会打击幼儿的操作热情。孩子在不情不愿中,勉强按教师的要求捏橡皮泥,孩子不会体验到手工活动给人带来的快乐。
于是,我又为明明拿来了一盒橡皮泥,对他说:“你让你的娃娃吃得胖胖的,看它还会不会掉进坑里。”明明说:“好!我的娃娃是最棒的!”说完,他开始了新的手工制作活动。
有时,面对孩子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行为,轻轻一句鼓励的话,远胜于严肃的训斥。
娃娃家里的小温馨
在娃娃家里活动的小朋友最多体验的就是当爸爸,当妈妈,当宝宝的角色。今天朱朱小朋友满脸笑容的跑进了娃娃家。他对我说:“老师,我今天要当爸爸。”我说:“好的,那你要当一个好爸爸哦!”就这样馨悦小朋友进娃娃家当了妈妈。许晨小朋友进娃娃家后说要当阿姨。看来今天没有小朋友愿意当宝宝的角色。三个人在娃娃家的活动开始了。
当我再次走过去看时,只见她们每个小朋友都抱着一个娃娃。她们说这是她们的宝宝。我看到朱朱很细心的拍着怀里的娃娃,还对着她说:“宝宝,你要乖哦,乖乖睡觉了哦!”只见朱朱拍了一会后,来到摇篮旁边,然后一只手翻开被子一边把娃娃轻轻的放进去。最后朱朱又给娃娃盖上被子。还不忘给宝宝脖子两边的被子往下压一压。好细心的朱朱啊,虽然是个男孩子,但是照顾宝宝非常细心而且有耐心。放下宝宝后看着她还摇了一会摇篮,最后自己觉得满意了,觉得娃娃是真的睡着了才走开。走开前朱朱说:“宝宝乖乖睡觉,爸爸给你去做饭哦!”于是朱朱开始剥豆子,放到碗里,认真的做起了饭菜。
通过娃娃家,小朋友很好的扮演了各种角色。同时在每个角色中宝贝们都能去感受体会各种角色的不一样。孩子们还会把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转移过来照顾娃娃们,能感受到爸爸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
娃娃家游戏小记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的角色进行游戏。突然,只听见孩子们在大声讲话,而且走路的人速度都很快,大家都显得比较兴奋。娃娃家里龚铭依和何王裕晨在烧饭,照顾宝宝。只听见妈妈龚铭依很大声地说:“宝宝肚子饿了,菜烧好了没有啊!”“等一下!马上好了!”爸爸何王裕晨大声回答道。然后龚铭依就抱着宝宝,哄着宝宝。娃娃家里乒乒乓乓的关厨门声,喊声......“奶奶”钱语荌买了菜回来,说:“我买了鱼,我来烧给宝宝吃。”龚铭依就大声说:“不要不要!宝宝不喜欢吃的!”
孩子们十分喜欢角色游戏,在今天的游戏中显得十分兴奋,而且孩子一旦兴奋就容易显得张扬,声音的音量就不容易控制。这种情况对于孩子们自己来说这也可以说是正常的
,但是从今天的游戏情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游戏情况所折现出的孩子们语言习惯是不好的,而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日形成的。《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指出: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小班目标: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在今天的游戏中,孩子们显现出来的礼貌以及文明的语言习惯是缺乏的。
中班娃娃家游戏
玩角色游戏的时间到了。王弈妙和张晓婷来到小医院当起了小医生,这时娃娃家的爸爸赵一铖来了。张晓婷问:“你怎么了呀?”赵一铖便用手捧住嘴巴,咳嗽了起来。王弈妙说:“你咳嗽了,先量个体温吧."于是她拿出一个体温计让赵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王拿出体温计一看,说:”你发烧了,得住院。“赵听了便问:"那我要住几天呢?”张回答:“得住很久。"赵问:”两天够吗?“张说:”至少要100天。”听完赵就啊了一声,并说:“那我不住了。”说完就要转身走了。王和张急忙拉住他,张说:“那就住三天好了。”这样,赵一铖就留了下来。王找出一只小针,说:"现在你该打针了。“她边打便问,这样痛吗?赵一铖摇摇头,于是她便把针筒更往下用力了点。她继续问“那这样呢?”见赵一铖还说不痛,她便换了个更大的针管打针。
打完了针,张晓婷摸摸赵一铖的头,说:“不行,你还在发烧,得吊盐水了”,于是她拿出吊盐水的瓶子,但是把针头放在了胳肢窝里。吊了会盐水,两位医生说:“现在你已经好了,可以回家了。”
评价:
张晓婷和王奕妙两位小医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她们能用一定的方法去判断病人的病情以及确定后续如何治疗,比如通过量体温知道病人发烧了、摸摸额头还在发烧则需要吊盐水,这些事情都能比较清楚地传达给病人。张晓婷回答病人需要住院的天数时有点夸张,她说需要住一百天,后来当病人不满要住那么多天时,她便妥协说只要三天,是不合理的。她对吊盐水并不熟悉,把针头放在咯吱窝里而不是手上。王奕妙再给病人打针时有点淘气,当听到病人不痛时她居然加重了力气还换了大针头,说明她还没有明确医生应该为病人减轻痛苦的道理。
调整:
在讲评时应进一步丰富幼儿对住院天数的经验,和他们一起讨论像发烧一般需要住院几天、那哪些病需要住久一些呢?并且提醒他们住院天数由医生决定,不能随意改变。还需和幼儿讨论的是给病人打针的注意事项,明确打针要轻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可爱的娃娃(小班)
昨天下午上阅读课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大图书《我的作品》。通过阅读大图书,幼儿学会了小娃娃的制作方法。一个纸盘,一把剪刀,一本旧杂志,一些毛线,一个固体胶。用纸盘做娃娃的脸,毛线做成娃娃的头发,用剪刀剪下杂志上黑色的部分做娃娃的眼睛,红色部分剪成嘴巴,最后用固体胶把这些粘到纸盘上,一个漂亮的娃娃就做好了。幼儿阅读了大图书后对做娃娃很感兴趣,我就请幼儿回家也尝试着做一做。
没想到今天就有三个小朋友带来了和父母一起制作的娃娃,让我欣喜的是他们利用了家里有的废旧材料制作出了不同造型的娃娃。丁丁小朋友用泡沫板制作了一个聪明的一休。嘟嘟小朋友用正方形的硬板纸做为娃娃的脸
,用红色的广告纸剪成一丝一丝的作为娃娃的头发,再用废纸剪出娃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一个不一样的娃娃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怡怡小朋友做的娃娃真漂亮。她的想法真巧妙,用一个一次性的杯子做娃娃的身体,涂上漂亮的颜色,就变成了一件美丽的裙子。用另一个纸杯底部剪下来做娃娃的头,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多余的用来做娃娃的手和脚,还用一些花边做成娃娃的头发,做出来的娃娃造型非常的优美。
只要我们大胆想象,一些废旧的材料在我们孩子和父母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手工作品。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收集,一起动手制作吧!
“娃娃家”帮小班幼儿迈出交往第一步
如今的小班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渐渐地使孩子养成“娇宠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惯,因此都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不强,遇到事情常常会不知所措。比如说:大哭大闹、抢别人的东西、打人等等。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重要的教育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使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从中得到了快乐与满足,而且是幼儿最佳的肢体、语言、智力、人际关系互动锻炼方法。,根据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为他们创设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角色游戏“娃娃家”,他们可以在娃娃家中无拘无束尽情地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游戏。游戏开展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独自在游戏;有的幼儿三三两两地在游戏;有的幼儿会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一些成人的动作,如:烧饭、切菜、抱娃娃;有的幼儿却只会抢别人的东西。如:有一次,何徐渊和张文博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何徐渊哭了,我走上前问“,何徐渊你怎么啦?”、“他抢我的煤气灶。”何徐渊指着张文博说。“张文博你为什么要和她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不要抢东西的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因此,虽然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他们之间出现同一件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及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经常提醒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同时请游戏开展得不太顺利的“家庭”去参观、参与那些比较成功的“家庭”。让他们互相学习如何到别人家里去做客(先敲门问家里有没有人);如何热情地招待客人,应该做些什么事,说些什么话(让客人进来、请坐、给客人泡茶);谁来扮演爸爸,谁来扮演妈妈,在家里的分工是怎样的,应该做些什么事……幼儿有了明确的任务和职责,有了互相模仿积极肢体语言的对象,幼儿会更加主动自主地去参与,幼儿间争抢的行为慢慢少了,分享和交往行为逐渐提高了。
小班娃娃家杂记 2020教育笔记
这是孩子们第二次玩娃娃家,大多数孩子还不知道可以怎么玩,他们无所事事,走来走去。陈慕柏比较内向,虽然不知道干什么,但是只是在娃娃家内走来走去,可是张俊磊比较调皮,他不知道该干什么,就跑到别的区域里面去了。经过第一次的游戏,曹慧妍知道了娃娃家要照顾娃娃,所以她就一直抱着小娃娃,可是她不知道可以跟娃娃说说话、拍拍她、喂她吃东西,所以就一个劲地去换娃娃抱,从中寻找乐趣。贺佳欣是一个比较活泼、聪明的小姑娘,老师有提到过娃娃家可以做饭,所以,她将所有的蔬菜、瓜果都搬了来,并且拿了一把刀子在哪里切,弄的满桌满地都是,她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这只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区域活动,他们并不清楚娃娃家内可以玩什么,可以怎么玩。老师的讲解毕竟是片面的,而且语言的讲解不够形象,很多孩子根本听不懂。
我的教育建议:
1.带领孩子们参观中班哥哥、姐姐玩娃娃家的情形。
2.引导幼儿了解娃娃家中的主要角色,知道女孩子当妈妈,男孩子当爸爸。
3.分块讲解如何照顾娃娃、如何做饭。
4.每次重点指导一点内容,如怎么抱娃娃,怎么跟娃娃说话。
5.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娃娃家,进行角色引领。
娃娃家小厨房的点滴生活
娃娃家是一个比较具有角色性的活动区域,我们的班宝宝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区域。今天在娃娃家是周施含、公彦翔他们几个。周施含一进到区域就和旁边的男孩子说:“我是女孩子,我要当妈妈,你是男孩子,你来当爸爸好了,说着就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刀然后在坐在小椅子上摆弄着厨房的餐具,一会儿切菜,一会儿又跑到水果篮里找水果,忙得不急乐乎。过了一会,她还是没有要做菜的意思,只是一个劲地将菜,水果拿来切开来放在一边,似乎是在享受切菜的过程。这时周施含已经切了蔬菜茄子、水果梨、苹果、橘子,又要去拨花生,我问“今天有什么好吃的菜啊?”周施含看看我说:“我也不知道做什么菜。”“那你切的这么多的菜不是浪费了吗?你可以想一想做哪些好吃的
,想好了再去切。”周施含点点头,终于开始放下刀子准备做菜了,她拿着铲子有模有样的炒起菜来,并将炒好的菜放进盆里。
周施含还是比较会投入到角色中去的,知道自己是女孩子可以当妈妈,男孩子可以当爸爸。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担心幼儿不会角色分配,过多的去帮助幼儿分配角色,其实角色分配不一定要老师的介入,老师可以先看看这些幼儿是怎么扮演自己的,等到幼儿不会时在介入他们,活动中这个孩子性格还是比较活泼的,整个活动也进行的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