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犯错后推卸责任并说谎的孩子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01-18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博博,小伙子长得很帅,也很聪明,嘴巴也比较甜。但就是自制力较差,经常犯错误,这还不打紧,关键是犯错误后经常推卸责任,把错误归结到别人的身上。像有一次他跟别的小朋友玩耍时,把同伴给打了,当我问他为什么打架时,他却告诉我说是别人先打的他,很明显,他说谎了。还有一次从别人书包里拿了东西,被我看到了,愣说这个东西是他自己的,是从自己家里拿来装到书包里的,可东西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其他小朋友的名字。

对于孩子不肯承认错误还推卸责任的这种行为,在跟家长沟通后,决定采取严加制止的方法。又有一次他跟其他人发生矛盾时,我在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直截了当的指出了他的错误,并严肃的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没有当中揭发,批评,而是单独跟孩子谈话,为的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尊心,虽然要教育,但也要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我先指出了他的错误行为,给他讲解了说谎的危害,讲明老师要给他一次机会,不会惩罚他,更不会告诉别人,但是下不为例。并且给他一个鼓励,相信他以后一定不会再犯。

这以后,博博小朋友爱推卸责任的的这种行为真的有了好转,现在更是没有这种事情发生了。这说明老师的鼓励给了孩子很大的鼓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WWw.wei508.cOm 实用文书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孩子任性怎么办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控能力较差,情绪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那怎样引导任性的孩子,使他们朝健康的方向发展呢?

一、要严、爱适度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同样也是老师心中的“宝贝”,在真诚的爱护和关心孩子的同时,也要严格的坚持说服教育,不能随意顺着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使他们知道做的对的,大家会支持他,相反,则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使孩子慢慢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二、以多种方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在对荣玉的教育中,老师告诉孩子,得“第一”的渠道有很多,例如:在幼儿园里帮助老师和小朋友打扫卫生、整理玩具、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团结协作等等,都是“第一”的表现,都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并不是以不合理要求排在“第一”,大家就会认可。

三、“冷”“热”处理要恰当

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要重视孩子此时个性上发展的特点,“冷”“热”处理要恰当,对其不合理要求不能迁就,一时难以说服,可采取“冷处理”,使孩子明白无理取闹所得到的收效是不大的。

四、家园协同教育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重视幼儿的在园教育,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恰当,要求不一致,会使其有机可乘,从而形成孩子在园很听话,而在家仍是“小霸王”的现象。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都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孩子太任性怎么办


一、不迁就

在孩子任性、吵闹的时候,不要劈头盖脸地严厉批评,更不能打、骂,可以因势利导,正面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如果孩子不听继续哭闹,家长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哭闹行为是无效的。

等孩子冷静下来,家长再严厉地指出他任性不对,讲清道理。

无论孩子如何耍赖,家长一定不能心软,对孩子无礼的要求绝不迁就。

二、管教一致

在孩子任性时,家庭各成员教育孩子的观点应保持一致。

一方批评孩子时,其他家庭成员不要出面袒护、干涉。

如果大人之间遇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一定要避开孩子去商量。

三、规矩在先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孩子任性行为的规律,可以“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孩子任性的发作。

总结出你认为重要的规矩,定好孩子破坏这些规矩要承担的后果,然后告诉孩子。

如果孩子按照规矩做了,家长要及时表扬并适当奖励;一旦孩子违反了规矩,就要让孩子承担任性的后果。

四、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情绪和行为容易失控,失控的怒火会影响你管教孩子的效果。

因此,当孩子任性时,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孩子受到尊重,才会愿意按照你对他的要求去做。

五、善用“激将法”

上小学的孩子好胜心和自尊心都比较强,最不喜欢别人说他不行。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孩子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故意采用激将法,促使他在好胜的心理状态下克制自己的任性行为。

矫正孩子的任性,需要家长认认真真下一番功夫,从矫正自己入手,耐心、细心的引导孩子。

相信经过家长长时间的努力,一定能取得好效果的。

教育随笔:孩子做错了事后怎么办?


孩子处在成长过程中,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孩子做错了事,家长该怎么对待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做错了事,一般都具有恐惧和后悔的心理。这种恐惧感主要是担心由于犯错误所引起的对自己的不利后果。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一点上,就是家长对他的错误将如何处置。如果这种心理状态得到强化,就会妨碍孩子对错误的认识。因此,家长首先要防止加重孩子的恐惧感,应该像对待生病的孩子那样热情关心、鼓励孩子有信心和勇气改正错误,并严肃认真地指出其错误的性质、危害,使孩子从父母的盲行中感觉到父母的信任和对错误的重视。这样就抓住了孩子后悔的心理,促使他进一步加深对错误的认识,产生痛恨自己错误行为的感情,使纠正错误有了内动力。

其次,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引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找危害,帮助孩子提高对错误的认识,分清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使他改有方向,改有决心,改有信心。

再次,要鼓励孩子说实话,自己提出补救的办法。当孩子做了错事后,家长应鼓励孩子说实话,如实汇报事情的经过。孩子讲了实话后,家长应及时予以肯定,切不可利用孩子提供的材料去讽刺与挖苦。只有冷静地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才会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在采取补救的办法时,最好让孩子自己提出。

最后,孩子做错了事,家长还要诚挚地分析和承认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应当承担的贵任。如果家长闭口不谈自己的过失,年龄稍大已初步具有评判标准的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一种不信任和厌恶的情绪,那样,就会削弱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长怎样批评犯错的孩子


许多家长都为不知怎样管教孩子而苦恼,言重了怕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说又怕孩子成长成个小霸王,那么,家长这种苦恼该如何解决呢?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

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

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

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一、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

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二、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

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

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

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

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三、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我们的批评一定要针对具体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记洗手,我们应该告诉他,我们每个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对的,而不要扩大到其它事情上。

而当孩子的错误举动涉及人际关系时,最理想的方式是用两个步骤去“完成”一次批评——先把自己对于孩子某个行为的感受直接告诉他,然后,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只是这次做错了。

说说孩子的责任心


提及孩子,大家都有着这样的看法。

羡慕他们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每个人都想回到小时候那快乐的幸福时光。

因为在这个年龄,不用为过多的事情担负责任,有着父母的呵护,一切的一切都用不着担心。

小小的孩子怎会有责任心呢?其实不然,在几次的观察中发现,小小的孩子也有很强的责任感,有大大的责任心。

视线一:刚开学, 顾 老师给全班的孩子安排了一个值日生表,呼吁全班幼儿一起参与管理班级。

表上分工明确,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任务。

在给孩子们介绍完《值日生表》和《值日生须知》后,从他们跃跃欲试的小脸上,看出每个孩子都想争做最棒的值日生。

表格贴出的第二天清早,小茹第一个来到幼儿园。

“ 陈 老师,我今天是值日生,你能帮我看看要做些什么吗?”看着这个精气神十足的女孩儿,心中不禁佩服,小小年纪责任心还挺强的嘛!“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再次教会她如何看《值日生表》后,小茹挂上胸牌,乐呵呵地拿着抹布擦起了桌子。

自从安排了值日生后,在与家长交流时经常会从他们嘴里听到,最近孩子们睡觉之前都会提醒爸爸妈妈早点喊他们起床,早上穿衣的速度也变快了。

因为要做值日生,需要早一点进园。

视线二:前一阵子,大班组织幼儿步行去公园游玩。

阳阳是班里能力较弱的孩子,于是我决定让他跟我一起走。

这时, 顾 老师却想出了个法子。

她让走在最后的小铭和阳阳拉手一起走,并提醒小铭一定要拉好阳阳,照顾好阳阳不要走散。

我有些不放心,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怎么能够保护好一个跟他同龄的伙伴嘛? 顾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让他试试吧!说不定能行!”一路上,我不时地停下步子看看他们,每次都能看到小铭紧紧地拉着阳阳。

不论是过马路时速度要快些,那只小手始终都没有松开过。

后来在公园上厕所的时候,我们检查还有没有小朋友落在厕所时,发现小铭正推着阳阳从厕所走出来。

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是有责任心的。

责任心是需要从小建立和培养的,它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和保护,诱导与激发。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像学数数、学画画、背儿歌那样立竿见影,而应循序渐进,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

就如视线一中,给幼儿分配任务,给孩子赋予一种责任,希望孩子在劳动中形成责任心,锻炼孩子们承担义务和责任的能力。

视线二中,如果以我这种“护小鸡”的方式,孩子就失去了一次独立负责的机会,也只会永远依赖在我们的羽翼下。

让孩子们在关心同伴,帮助同伴时体会什么才是责任,这不比我们的一些空口说教要强好几倍吗?现在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这一代的长辈,喜欢对孩子实行“包办代替”。

那我们为何不选择松松手,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整理书包,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柜,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养成责任意识。

放一放手,给孩子创造独立负责的机会,松一松绳,让孩子飞得更高。

小孩说谎并不说明他很坏


一次下午吃完点心,准备打扫卫生时,赵老师发现在垃圾桶里放着一块完完整整的只吃了一口的点心。为这事,我们俩个在孩子之间展开了调查。其实,我们俩个都知道是谁仍的,因为我们在餐桌子时都看见了谁吃谁没吃了。但是我们没有直接点名,而是采取调查询问的的方式,目的是想让这个孩子自己站起来,勇于承认错误。经过一遍遍的询问,每个孩子还是斩钉截铁的说不是自己。我们又让孩子看着我们的眼睛说一遍不是自己,这时那名幼儿眼神里已有些恍惚,但嘴里还说不是自己。然后,我又说:“请小朋友把小手背到后面去,我和赵老师要检查每个小朋友的小手,如果是你丢的,你的小手上就会写着“说谎”这俩个字,而这两个字只有我和赵老师才能看得到,你们是不能看到的。在检查小手前,请那名小朋友主动站起来承认错误,我和万老师还有小朋友都会原谅你的,如果你不站出来,而且被我和赵老师检查出来的话,今天晚上天上的白胡子老爷爷就会把你悄悄带走,你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说到这里,还是没有小朋友站出来,而我看得出那名小朋友一直在观察着自己的小手,生怕会写着“说谎”那两个字。见没有站出来的,我们就按照计划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把手背到后面然后检查小手,检查一遍后,那名小朋友还是没有站出来,不过看他已经是按耐不住了。这时我和小朋友说:“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哪个小朋友,既然他不站出来,那么今晚就让老爷爷把他带走吧”。话音刚落,那名小朋友眼含泪花的站了起来说:“老师,我错了”。对于这件事情,事后我觉得我们处理的方式有些仓促,而且有些不符合教育的规律,那名小朋友最后能主动站出来,并不是我们教育的结果,而是恐吓的结果,如果不是恐吓,可能那名小朋友还是不会站出来。对于孩子说谎,网上有篇文章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值得我深思。作为老师家长,都应该看看。小孩说谎,并不说明他很坏!首先一、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撒谎”?简单说,就是不说真话。但不说真话是不是就一定是坏事呢?显然不是。对坏人撒谎是好事,否则,坏人问孩子什么,孩子就老老实实答什么,就成了坏事。所以,必要的时候,还要让孩子学会撒谎,相信家长们也是这么做的。但对好人撒谎就不行了,就是坏事。二、分析一下原因。孩子撒谎、不说真话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源于一个“怕”字。怕什么?怕挨骂,怕挨打,怕别人不理他,怕自己受伤害。也就是说,孩子撒谎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老师家长要给予理解。另外,孩子之所以撒谎不说真话,也是来源于他做错事了,并认识到自己做错了,应该说,撒谎的孩子已经有了是非观念,从这点上来说,孩子撒谎更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说真话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一个“想”字。想什么?想得到好处,得到好东西,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这种想法应该给予理解,尤其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因为这是人之常情。老师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这个想法。当然,为了得到这些而撒谎是不对的。三、采取一些措施。办法有三个:一是和颜悦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做错事了,撒谎了,千万不要打骂孩子,也不要不理孩子。打骂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变得胆怯,活变得残忍;不理孩子则会让他变得孤僻、自卑。总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更重要的是,孩子就会学会撒谎——因为他不想挨打挨骂不被理睬。二是关怀备至。不要忽略孩子的需求,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但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不等于就无条件的满足他的这些需求,合理的、应该的可以满足,但也是不是没有节制,最好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来获得。否则,容易娇惯孩子。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则要学会拒绝,但一定要说明道理。至于精神需求,我想老师家长肯定是愿意无偿奉献的,这也是应该的。但注意一点,应该主动给予,因为孩子多数情况下,对这种需求不善于表达。三是严慈相济。孩子撒谎有了错,老师家长不打骂不等于不批评。批评有两个过程:1、讲明道理。给孩子说明撒谎的害处,做错事的坏处,用通俗易懂的话,用简单的故事,用生动的案例,必要时可以夸张、做实验等。2、科学惩处。惩处的最好办法是取消孩子的某项权利,比如玩耍的权利,得到某种东西的权利,但不是吃饭、睡觉等基本生活的权利。而且,这中取消是有时间限制的,是适可而止的。这样惩处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知道:因为撒谎而失去的好处远远大于靠撒谎得来的好处。也就是让孩子体验到:得不偿失。这样一来,孩子还会撒谎吗?

犯错之后......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在活动室里忙着收拾卫生,儿子像是出笼的小鸟,满大院子撒了欢地跑着,与大哥哥欢快地玩耍。

过了一会儿,从外面气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见我就声音低低地说道,“妈妈我把玩具小轮胎上的小轱辘不小心弄下来了”停了一会儿又说道,“妈妈,园长老师看见了,要我…..跟你说一说。”我一听,这才明白过来,马上领着他去看了一下。果然有一个小轱辘掉了下来,旁边几个轮胎凌乱地摆放着,“你是怎么弄的?你的力气可真够大呀!”我生气地说道。“我不小心磕到小沟里去了,使劲儿一拽就把轱辘碰下来了。”儿子长大了,已经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和描述事情了。可是,这毕竟是做错了事呀,我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一定得让他意识到。想到这里,就严肃地说到,“你看你没有爱护玩具,破坏了玩具,这个小轮子还能不能玩了?”“不能玩了”儿子意识到了错误,“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故意问道,儿子骚骚脑袋,哼哼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说出什么来。我接着说道,“玩完了玩具要放好,你看自己做到了吗?”儿子一听,赶快把他们收拾好。

回家之后,我把这件事情跟他爸爸说了一下,又接着对儿子说道,“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有错就改,并且做错了事情是要负责任的,这个玩具是公共设施,我们都要爱护它,不能随意地破坏”儿子点点头,我故意朝他爸爸使个眼色,爸爸说话了“你现在还小,不能修好这个玩具,这样吧,明天我去看看能不能维修一下,记住做错了事是要负责任的。”直到这时,儿子才如释重负了。

其实,在儿子的成长中,犯过许多错误,但是,破坏公共设施,这还是第一次,随着孩子慢慢大了,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会有许多磕磕绊绊。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孩子勇敢、诚实、知错能改、拥有良好责任心和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不要因为忙忽略了孩子,让我们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吧!

幼师随笔:孩子犯错,不能光顾着指责


幼师随笔:孩子犯错,不能光顾着指责

小朋友们都爱玩儿玩具,会有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一点也不奇怪,特别是在幼儿园里,孩子很多,玩具也很多,但是一件玩具并不是只有一个小朋友会喜欢,发生争执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这天早上,我让小朋友们一起玩儿积木,他们刚玩了一会儿积木,俊俊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熙熙抢我的积木!”我来到熙熙面前,问道:“熙熙,你抢积木了吗?”熙熙不吭声。我重复了一遍,熙熙低低地说:“我还给他了。”“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不能。

矛盾化解了,孩子也知道了要怎么做,我刚想走开,但想想看,又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要求熙熙看着我的眼睛,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轮子。”熙熙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不错的一辆小汽车,就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一定会得到一个轮子!”熙熙放下手中的积木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高兴地点点头,来到俊俊面前说:“我的小汽车缺一个轮子,你能借给我用用吗?”俊俊看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集体讲评时,我利用刚才发生的事情,我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分析事情,想办法解决问题。浩浩说:“不能抢玩具。”荀荀说:“应该大家一起玩。”我说:“发生了抢玩具的事情该怎么办呢?”源源说:“把积木还给别人。”王怡辰说:“不能拿很多玩具。”接着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两位小朋友,一位小朋友一开始抢玩具是不对的,但他能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值得大家学习;另一个小朋友能主动寻求帮助,后来还乐于助人,更值得大家学习。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裁判员是不够的,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教会孩子正确交往,当问题出现后要学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幼儿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你说呢?

再来说一件事吧,唔,还是来说说熙熙的事情吧,每次户外活动的时候,熙熙总是一个人躲在墙角边自个玩,没人和他一起玩。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直在想办法如何来帮助他学习交往。于是我找来一个能力和他相仿的孩子,我手把手地教他们一起玩:我说:“来,我们一起来玩皮球,你滚给他,他滚给你。”尝试了一下,还不错,玩起来了,而且玩得很开心。但是玩的时间不长。第二天,我又鼓励他们一起玩:“来,我们一起来玩沙包,你仍给他,他仍给你。”一来一回,又玩起来了。第三天,我还鼓励他们一起玩:让他们一起滚圈,一起玩开车游戏……一天又一天,熙熙有了自己的玩伴,也越来越会玩了,不再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独自玩了,语言交流也多了,情绪也开心了。相信从最简单的交往入手,一定能帮助像熙熙这样的小朋友能学会交往。

相关推荐

  • 孩子害怕犯错怎么办? 班上总是有妈妈问我:"小鹿老师,我们家宝贝总是没自信,特别害怕犯错,错了就不愿意再做,怎么回事?" 首先,爸爸妈妈必须认同这一点:宝贝犯错是很正常的,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不妨想想,从小我...
    2021-02-26 阅读全文
  • 孩子说谎怎么办? 有关说谎,我们第一反应都是反感、拒绝。因为说谎的人,我们会觉得他人品有问题,不真诚。对于听谎话的人,受到欺骗也是一种伤害。而且说一个谎话,需要用10个假话来圆。说谎,在百度词条中的解释是“故意说假话”...
    2020-12-19 阅读全文
  • 孩子说谎怎么办 孩子说谎怎么办 最近,一些家长反映孩子经常说谎。这样的现象在大班幼儿中比较明显。比如,幼儿带了各种文具或者图书回来,有些孩子觉得漂亮,就想办法拥有,被别人发现,会找理由推脱。孩子说谎,家长生气,但孩子...
    2020-11-26 阅读全文
  • 孩子说谎家长怎么办? 国内一家心理研究所用了三年时间,在全国7省13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50%的孩子从3岁开始撒谎,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越来越高,到9岁,说过谎的孩子上升到70%。来自美国的一份调查则更惊人:全美有三分之二的...
    2021-04-05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孩子说谎怎么办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孩子说谎的时候,其实孩子自己在犯错之后,打算给父母说,他们自己内心也在进行一次选择。是选择说谎还是坦白,针对这些父母的处理手法应该有自己的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当我们遇到...
    2020-07-24 阅读全文

班上总是有妈妈问我:"小鹿老师,我们家宝贝总是没自信,特别害怕犯错,错了就不愿意再做,怎么回事?" 首先,爸爸妈妈必须认同这一点:宝贝犯错是很正常的,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不妨想想,从小我...

2021-02-26 阅读全文

有关说谎,我们第一反应都是反感、拒绝。因为说谎的人,我们会觉得他人品有问题,不真诚。对于听谎话的人,受到欺骗也是一种伤害。而且说一个谎话,需要用10个假话来圆。说谎,在百度词条中的解释是“故意说假话”...

2020-12-19 阅读全文

孩子说谎怎么办 最近,一些家长反映孩子经常说谎。这样的现象在大班幼儿中比较明显。比如,幼儿带了各种文具或者图书回来,有些孩子觉得漂亮,就想办法拥有,被别人发现,会找理由推脱。孩子说谎,家长生气,但孩子...

2020-11-26 阅读全文

国内一家心理研究所用了三年时间,在全国7省13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50%的孩子从3岁开始撒谎,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越来越高,到9岁,说过谎的孩子上升到70%。来自美国的一份调查则更惊人:全美有三分之二的...

2021-04-05 阅读全文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孩子说谎的时候,其实孩子自己在犯错之后,打算给父母说,他们自己内心也在进行一次选择。是选择说谎还是坦白,针对这些父母的处理手法应该有自己的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当我们遇到...

2020-07-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