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五点养出懂事听话好孩子

发布时间:2021-01-18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五点养出懂事听话好孩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我们的印象里,好孩子都是要听话的,可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多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我必须这么做”,对孩子健康的心理培养会好得多。

培养懂事的好孩子,家长应该做到以下5点:

1、耐心倾听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既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勇气,也为孩子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2、真正放下身段

不要总是对孩子发号施令,命令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和辅助者,而非指挥者。

3、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良苦用心。

4、同孩子做协调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与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5、把教育融入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家长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人生的道理,某一件事带给孩子的启发和震撼就是最好的教育时刻。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用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那天我因为有事要先从婆家回来,**则和老猫次日再回,要走的时候,两三个人过来向我出主意:“叫人把**抱开,你偷偷走……”结果我非常不领情地说:“不,我要和他告别后再走。”对方非常不解:“那你怎么走得了?你儿子那么粘你,他肯定会哭啊!”我说:“没关系,就算他哭我也得和他说再见。”那几个人对望一下,满脸惊讶。

就像他们无法理解我一样,我也很难理解他们。

比如**玩沙子。在他们看来,孩子们这样玩,就要“讲”。而且现在不快点讲,“长大后成习惯了,谁也讲不听,谁讲也不怕,到时候你就知道哭了!”

老猫堂哥的大女儿,已经小学快毕业了,听说也是“不是一点点不听话”,“没有人讲得听,不敢讲,讲了就要生气。”

而堂哥的小女儿,一个三周多岁的小女孩,叫她和**一起玩,她只是有些新奇地看着**玩这玩那,却不肯参与;看到**玩任何一个玩具,她就一定要赶快拿走,于是,她也被戴上了“不听话”的帽子。

老猫的大舅妈的孙女,显得比较乖巧。我亲耳听见她的奶奶拖住试图走出去听听鞭炮响的她,说:“你要听话,不听话奶奶不要你了!”

婆婆对于我们不把**留在乡下让她带非常不满,跟老猫不服气地说:你妹妹两个儿子都是在我这里带大的,他们现在不是非常听话,又会读书?

听话与否,成为他们评价育儿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可是,我觉得这个标准实在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在那里,大家对这个标准的认识,竟然那么整齐划一。为了成为大人眼里“听话”的人,这些孩子们放弃了自我,努力地钻到那个大人为他们设置好的套子里。如果偶尔有些孩子,比如堂哥家的大女儿,对别人的否定试图抗争,就被视为“无可救药”。他们的进步是不再崇尚打孩子,但依然信奉的“该讲的要讲”。这里所谓的“讲”,其实就是指板起面孔厉声训斥。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恶习”难改很是纳闷:一直有讲啊,讲不听啊!没有人注意到了在听话背后,孩子们那缺失了的安全感,更没有人想得通什么叫尊重孩子。在他们看来,孩子就是要教育,而所谓的教育,就是“讲”甚至“打”。要及时“惩罚”。

因为人微言轻,而且也不自信,所以实在不敢对他们提什么建议,只是在心里想,要“改变”这些孩子们可能也很容易,尊重他们的需求,还给他们本该拥有的自由,就足够了。

如何养出一个厌学的孩子


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或者,换句话说,我很少有机会看到,做父母的不去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不过,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对孩子的学习干预和关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几率反而更高。

从发展的角度看,孩子生来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求。所以按理,每一个孩子都会爱上学习这件事。那为何仍然有那么多孩子厌学呢?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那些学习一直不理想的孩子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为情绪上抵触学习,而非智力上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说白了,这些孩子,多半跟“学习”的关系不好。而这,又多拜父母所赐。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正话反说,看看那些厌学的孩子,都是怎样被父母们养出来的。希望能够给父母们一些启发。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不断给孩子定下难以企及的目标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高过孩子的承受能力。为了孩子,这类家长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双休日可以不休息,为孩子辅导,陪孩子练琴、学画……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陪孩子去制定计划,给孩子一个目标本身没有问题。但若父母所提出的目标太过遥不可及,孩子总是再努力都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那孩子就只能反复体验到无力、挫败感,并渐渐失去坚持的动力和毅力。比如有的父母不管或忽略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强制要求孩子小学之前就要掌握1000个汉字;多少岁以前必须通过钢琴多少级等等,这些做法不仅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会过早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热爱度。

针对这类父母的教养方式,我们可以听听心理学家惠特尼的建议: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孩子可决定什么时候执行或终止计划。当然,父母要对孩子的计划进行约束,添加上一些条款,如每天按时回家、先做功课、学习时不得分神等。“计划本身不是一定让孩子达到某个目标,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计划,坚持到底。”惠特尼说:“如果坚持下来,孩子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让他们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达到目标,会激发出自发学习的主动性。”

父母总是看到孩子的劣势,给予孩子负面评价

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尤其在3岁以后,父母、老师以及同伴的评价,对孩子的重要性会逐步提升。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体验不到成功的孩子,也就不会再努力了。

有一位爸爸,曾带着自己厌学的儿子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咨询师和该孩子单独谈话时,孩子这样说:

我从来都没得到过大人的认可,考试差一定会挨骂。考得不好被骂,考得好一样被骂。有一次,我数学考了92分,试卷发下来后,我高兴极了,这是我最好的成绩。放学后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试卷给爸爸看,没想到他说:“光这一门考92有啥用?其它课呢,语文呢,英语呢,物理呢?就这上门考这些,你还好意思说呢!”我一下子无话可说了。

中国有句话,叫做“骄傲使人落后”。很多中国父母也以此为信念去管教孩子,他们认为,不能让孩子太骄傲,不能把孩子夸歪了,要适当去打击打击孩子。所以,当孩子表现的不错、渴望得到认可时,不少父母会像上面那个爸爸一样,克制表扬孩子,并以为这样会激励孩子继续进步。

结果恰恰相反。我们反复讲过,一个有信心、并且乐于继续尝试的孩子,全靠这两种体验:

1.这件事做成功了;

2.这件事是我做成的。

父母吝于表扬孩子的做法,则只会剥夺孩子充分体验成功以及成功带来的愉悦感,把孩子与成功之间的联系生生隔断,如此孩子只能获得低价值感,并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的自我评价。

对此类父母的教养方式,我们的建议是: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无论孩子是否爱学习爱读书,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变的,让孩子知道不管自己表现如何,但是自己作为一个人总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同时,要时刻发现、注意孩子身上的优秀之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陪读,传达给孩子的是不信任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时,会守在旁边,紧密地监督,随时纠正孩子所犯的错误,不时去提醒/打断孩子。

父母看似监督的陪伴,实际上是坐在旁边监视、监工,表达出的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学习似乎变成了父母的事,而不是孩子的。遇到叛逆一些的孩子,他们要么就跟父母磨洋工耗下去,要么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既然父母不信任孩子能够自己做好,那么孩子又怎么会信任父母说的“好好学习才是对的”呢?长期被父母“陪读”的孩子,会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他们往往无法独立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更难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快乐。所以,即使前期父母的监督下,也许孩子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但一旦离开父母监督,孩子会立即丧失一切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孩子做作业时,父母尽量不要在身边陪伴,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当然孩子学习上不懂问题时,要引导孩子学会主动请教父母,届时再予以引导就好。还是那句话,做孩子成长的守望者,只不过,有时要站的远一些。

曾有位一直为孩子写作业发愁的妈妈这样问:

我每天都因8岁儿子的学习问题犯愁,吵闹,弄的一家子鸡犬不宁,我也试了几种方法,对他好像都不起作用。每天回来只要我们不催他,他就从不主动写作业,让他写他也只是应付而已,你不在他跟前坐着,他一小时也写不下一个字,在他跟前也是好话连篇也听不进半句,最后磨磨蹭蹭的写几个,别人半小时的作业,他得两三个小时,就这还的催着,催急了还发火骂人,有时候就狠狠的揍他一顿,他就委曲求全地写一小会儿。这样的孩子可咋办呀,才刚刚开始就厌烦学习。

对于这位妈妈来说,需要立刻跟孩子划清界限,只做自己该做的,而把学习这件事,还给孩子自己。具体说来,就是避免说教、打骂、监督,因为这些方式都是“越界”,是对本属于孩子的事情过于上心的表现。不如跟孩子约定好写作业的基本规则,包括:在哪里写,提供给孩子可以专心写作业的环境;写作业的时间多久,到点了就不允许再做,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效率等。具体作业如何写,写得好不好,除非孩子开口向父母求助,不然就最好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主。

如果孩子能够遵守规则,且主动做好作业,妈妈可及时鼓励;如果孩子不主动做作业,妈妈温和坚定地执行规则,不批评不指责。因为完不成作业的孩子,自然会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或惩罚,也许还要受到来自于同学的嘲笑和鄙视,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完成作业受到的惩罚和付出的代价。

父母过分看重成绩,只关心学习成绩这一件事

有这样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

一个孩子,起初学习挺努力的,成绩也不错。五年级时,有一段时间,他特别不愿意学数学,而且成绩老是很差。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个妈妈没有一味地责备孩子,而是在想办法。

有一天,她看到报纸上有几道脑筋急转弯的题,她灵机一动,就把它剪下来,重新打印了一份。对孩子说:“儿子,你看看这几道题,能不能做出来。书上说,能做出这几道题的孩子,那都是数学天才。”儿子一看,马上来了兴趣,而且想方设法把这几道题都做了出来。妈妈特高兴,就写了四个大字“数学天才”贴到儿子的书桌前。从此,她发现孩子对学数学比以前有了兴趣,慢慢地,数学成绩就提高了。

这个小方法,虽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拿来便用,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父母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更多是责备。可惜,效果往往都不理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文化研究小组负责人米哈里提到,如果孩子从小就体会过因兴趣而忘我的滋味,就会感到快乐,并一直主动寻找这种乐趣。所以,改善孩子和“学习”的关系,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至关重要。

另,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并不是“不务正业”,反而是对促进孩子学习、增强孩子专注力的好事情。父母平时多鼓励,并且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们的“工作”之后,给予孩子鼓励:“你能这么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时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这样,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把做这件事时的注意力和心理过程,迁移到其他事情中,比如学习。

当然,除了上述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厌学,还有一点会导致孩子不爱学习,即,父母本身不爱学习,孩子多半也会效仿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要让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首先要让他知道父母很喜欢读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学习。如果父母自己平时就是喜欢玩了、成天看电视打游戏的人,耳濡目染,孩子也会习得父母身上不好的习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自己都不喜欢看书、学习,又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父母要先从改善自身做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想让孩子读书的方法是自己也拿起书。

太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不听话的才会更有出息!


中国人一直崇尚“好孩子”。在中国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无非是“成绩好”、“乖”、“听话”,孩子不必有太多自己的主意,听家长的话就行了;相反,调皮捣蛋,凡事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孩子,却不一定能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

不可否认,“成绩好”、“乖”、“听话”这样的评价标准有他的合理之处,但具备这些优点的孩子,将来真的就会出人头地、成龙成风吗?

答案却是不一定。因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一味地“听话”也是有它的弊端的,相反,不听话的孩子,有时反而会更加有“出息”。

一、一味地“听话”是一种盲从的表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都喜欢根据自己所谓的“过来人”的经验来教导孩子,让孩子走他们的“老路”,孩子也并不反抗,并照着父母说的做,这就是“盲从”。虽然父母在阅历与经验上,都比孩子要丰富得多,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也在变化,如果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性格,就强迫他去做一些他或许不喜欢做的事情,而孩子也许迫于父母的威严也不敢反抗,久而久之,他们就“被盲从”了,也就代表他们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二、一味地“听话”让孩子没了主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比父母更爱自己,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毫不吝惜地留给孩子,所以孩子们往往对父母都是敬重甚至崇拜的。当父母在某件事上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就为孩子做出决定时,孩子也许会不悦,但是他们完全信任父母,相信父母都是为自己好,也就听之任之了,这就使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也会让他们养成惰性,更习惯依赖父母。

三、一味地“听话”还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由于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就成了父母手心里的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出于安全考虑,或者因为某些条件的限制,父母会阻止孩子干一些事情,把孩子的“奇思妙想”扼杀在摇篮中;也有的父母习惯用暴力来解决此类问题,这不仅会压制孩子的创造力,也给孩子做了不良师范,更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我们不如逆向思维一下,不要以把孩子培养成“乖”孩子为标准,适当地“放养”孩子,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不仅学会听话,更要懂道理、讲道理。这时候,父母怎么改变就尤为重要了。

一、尊重孩子,不要老想着控制他/她。父母要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同一地位去对待,不要总摆出一副长辈架势,用长辈的威严去震慑他/她,而是要像《爸爸去哪儿》中的林志颖和张亮父子,把孩子当成朋友,放低姿态去了解他们,不随意替孩子决定事情,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他们想做的事。

二、允许孩子自主选择。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父母与孩子也是一样,双方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做到“亲密有间”,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适当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父母还是不放心,可以在旁引导,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兴趣爱好。

三、允许孩子有不同于父母的见解。父母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可以在某些事情上给予孩子一些建议,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能和他们愉快地沟通,然后交换想法,从而通过这种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四、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父母是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一世的,所以在给他们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生活能力。虽然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养尊处优的,但是父母绝对不能溺爱他们,要让孩子去艰苦的地方体验生活,从而让孩子学会独立,不仅能在生活上独立,也能在精神上独立,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脾气甚至欲望。

五、鼓励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常言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家长不能因为一些未知的事情就去否定孩子的现在,要鼓励他们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因为新事物的吸引力是父母无法给予的,它们的魅力也是孩子无法阻挡的,当孩子走进大千世界,他们肯定会拥有一生难忘的体验。

一言以蔽之,太听话未必好,孩子懂道理最合适。现在“听话”的孩子一抓一大把,怎样让孩子懂道理、讲道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同心协力,创造出一种新的相处方式,来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

很长时间以来,“听话”都被当成好孩子的必要条件,守规矩、顺从的孩子总是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称赞,而顶嘴、执拗的孩子往往被批评和惩罚。

其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顺从的孩子虽然成长过程会比较顺利,但容易流于平庸,而那些能跟父母顶顶嘴(特别是在逆反期)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这些可爱往往也是走向卓越和成功需要具备的品质。

1.更有主见,不盲从。不听话的孩子往往能意识到“父母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知道事情有一种以上的选择,这说明他们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这种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成为墙头草,而往往能成为意见领袖。

2.更独立,不依赖。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有“自己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个体”的意识。他们不喜欢被包办,喜欢自己动手,行动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因而不断增强。

3.更抗压,不做“玻璃娃娃”。对孩子来说,父母老师的权威性不言而喻,能够在师长面前勇于表达自我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气、更抗压、更能经受挑战。

4.更有创造力,不做复制品。多听话便少用脑,相反,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喜欢动脑子,因此更具备创新能力。

5.更会表达,不做闷罐子。有些家长抱怨孩子顶起嘴来“歪理一套一套的”,其实这些“歪理”正是孩子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思想、阐明自己的理由。用语言与外界世界多次沟通、反馈后,他们往往能语出惊人。

这四种妈妈会养出叛逆孩子


母亲是孩子生命之初最依赖、最亲密的人,也是第1任启蒙老师。对孩子来说,妈妈的"身教"往往大于"言传",她们的1举1动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大不列颠文豪查尔斯·狄更斯就曾直言: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假如妈妈们不思进取,忽略孩子或是自以为是,就很容易培养出叛逆宝宝,影响孩子1生,提醒以下4种妈妈需要注意了。

神马都不会的"无能型"妈妈。小丽最近遇到了1件棘手事,刚上幼儿园的女儿佳佳总爱问:"妈妈,您能给我扎个像妞妞1样的辫子吗?妞妞妈妈做的点心真好吃,妈妈您会吗?"……每次看到妈妈摇头,佳佳就失落地低头不说话了。小丽偶尔要求孩子做些事情,她总说:"妈妈,您都不会,我也不学。"大家常说家是"妈妈的味道"。试想,假如妈妈神马都不会做,神马都不愿学,当孩子回忆童年时,会有多少情感缺失。另外,生活中许多教导都源于家庭细节中的潜移默化,没有爸妈的身体力行,孩子也很难在成长路上有所得。因此,妈妈们不妨试着多动手,可以和孩子1起学习,好学的态度也能感染孩子。

只关心自己的"忽略型"妈妈。现代社会,多数女性不再是只需照顾好家庭的全职主妇,而是职场上的半边天。有些妈妈就错误地认为,追求自己的梦想,有独立生活空间,把孩子交给长辈,是1种理所应当的行为。殊不知,这样的妈妈不但不受孩子欢迎,还可能造成她们的情感障碍。研究认为,"忽略型"家庭的孩子,情感上更冷漠,她们不太懂得付出与情感表达,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容易出现早恋、家庭观念淡薄等问题。这类妈妈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孩子往往是自身行为举止的缩影,多与孩子互动不但能促进她们健康成长,对于自身品质的完善也十分有益。

过于严格的"苛刻型"妈妈。刚上初3的贝贝最近成绩直线下滑,老师认为很奇怪,贝贝平时学习很努力,为神马成绩总不好?打听多次后才了解到:原来每次贝贝成绩提高后,妈妈就会提出更高要求,还给她报各种辅导班、培训课程,孩子被压得喘不过气,干脆每次考试故意写错。

社会竞争压力大,许多妈妈都期待孩子出人头地,但不断加码的要求可能让孩子失去斗志,认为如何都不能让爸妈满意,久而久之导致出现"叛逆型"和"懦弱型"两样极端。有的孩子开始抉择用粗暴的方式应对爸妈的压力;有的孩子则凡事按照爸妈要求,人际交往变差。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有时需要"虎妈"给孩子立规,但妈妈们不必事事苛求完美,授之以渔才是长久之计。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而不是永远被推着走。

说个不停的"直升机型"妈妈。这种类型的妈妈被戏称为"永远盘旋在孩子的上空,随时准备降落"的直升机。为人爸妈,对孩子关心、爱护时总免不了多说几句。但假如整天对孩子吃喝拉撒睡样样操心、事事啰嗦,很容易让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叛逆心理。其实,孩子叛逆并不完全是坏事,它证明孩子逐渐长大,可以独立思考和做决定。对此爸妈不必过于慌张,避免孩子叛逆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交伙伴,从说教式转变为倾听式,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导。理解、沟通、尊重,两代人1起成长,是好妈妈的必胜法宝。

糊涂妈才能养出细心娃


兜兜是个神经大条的孩子,做作业粗心马虎可想而知。她做完作业后通常都不检查,直接就扔给我签字;若是让她独立检查,她也只不过是应付公事地扫几眼。兜兜的依赖性跟其他独生子女是一样的,她以为妈妈肯定会仔细地检查一遍,然后给她纠错,这样她糊弄完的作业交到老师手里时已近完美了。是的,每次拿到作业后我都会扫视一遍,但是出乎她意料的是,现在的我发现错误后却不告诉她,不仅如此,我还佯装没看见就签上了字。

连续两周兜兜的作业都有错误,她忿忿之余,不是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回家埋怨:“妈妈,你是怎么给我检查的?都错了你还签字,老师都说我了。”不仅如此,老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也会不点名地批评像我这样“不负责任”的家长“不给孩子检查作业就签字”的行为,我继续装作没听见。

渐渐地,兜兜发现妈妈是个无法依赖的“不靠谱的人”。做完作业后,兜兜开始有意识地在原题上检查,画对号,等作业再交到我手中的时候已经鲜有错误了。

为什么这一次我这么决绝地选择破釜沉舟、完全放手呢?作为父母,帮孩子检查家庭作业不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吗?其实放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了两年曲折的摸索,有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先给大家讲讲我曾经走过的弯路。

一年级上学期,兜兜期中考试时当场被老师抓住了。“是作弊?还是不会做?”去学校的路上我反复设想各种可能性。

老师说:“兜兜做完卷子后就开始画画,先在卷子空白处画个小人,又从口袋里掏出三块石头照着画。我问她,你检查了吗?她很迷茫地问我,老师,什么是检查?我就把她的东西全没收了……”

老师给我看批改好的卷子:有把加号看成减号的,有计算反了的;有算出数后忘记加量词的;更有甚者,最后一道填空题忘记做了,人家兜兜同学压根儿没看到!老师把兜兜的出错归因为粗心大意,但是我却从中看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误:在日常学习、作业的过程中,我是不是越俎代庖了?

兜兜上学以后,我从职场“白骨精”堕落成了“二十四孝贤妈”。为了兜兜能打牢基础有个好成绩,我耗尽心血:每周六总要坐在兜兜身边陪着她做作业,看她一皱眉头有不会的题就不厌其烦地讲解。做完作业后她倒是把书本一推上一边儿玩去了,我还在兢兢业业地为她检查作业,发现错误后再叫她回来改正……

我自以为精心的付出,却没有换来期待中的回报,既耽误了工作,又没培养好孩子。我开始反思家庭教育的尺度。

亲子关系正如在寒冬里两只相依取暖的刺猬,距离太近不仅不能取暖,反而会被对方的刺伤得鲜血淋漓;只有逐渐调整、摸索出适当的距离,才能在互相取暖的同时保护对方的安全。“刺猬效应”喻示了最恰当的亲子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基于此,我用一年的时间逐步调整了与“小刺猬”的距离。

一、告诉孩子检查的意义、步骤,才能有的放矢。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只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题,可是没有人告诉他们做完之后再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步骤。“什么是检查?”不仅仅是兜兜的疑问,也是很多孩子挨批评之后,委屈的发问。

我百度一圈,没有找到对“检查作业”这个行为的定义,于是我自己给它下了定义,然后讲解给兜兜:“检查作业”就是做完作业之后再用心查看、验算一遍或多遍,以发现问题,修正答案的过程。

“查看”的内容主要是“三性”:书写规范性、正确性、完整性,即需要查看字迹是否潦草难以辨认,有没有错别字,以及有没有遗漏的单位名称、未做的题目。

“验算”包括校验和计算两部分:“校验”分“三度”,即校验数学算式列示与题目描述的相符度,加减乘除计算先后顺序的合规度,以及作文撰写与题目要求的匹配度;“计算”就是要将题目重新计算一遍,根据前后两次的计算结果查“三心”:有没有因为粗心算错了,有没有一题多问而只回答了一问的省心,以及有没有对题意模棱两可的不放心。

内容明确了,兜兜心里就有了对“检查作业”的基本认知,她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了。可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兜兜最初开始自己检查作业的时候,是一题一查,熟练后开始尝试一段一查,最终全文复查。对孩子“检查作业”的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教会他们检查的技巧与方法,不是因为自己好逸恶劳,想要从辅导中解脱出来。即便孩子达到全文复查的阶段,也需要家长在扶上马之后再送一程,帮孩子做一次核查,有弹性地调节与“小刺猬”的距离。

二、事前立规矩:父母有原则,激发孩子能动性。

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两个孩子,父母的代办多,孩子的独立实践少,思考判断与责任承担能力被削弱,做事丢三落四、毛毛躁躁在所难免。孩子总会想“就这样凑合着吧,还有妈妈检查呢”,但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预习、复习、做作业、检查作业、整理书包……他完全能够并且应该独当一面。

孩子不会做作业、检查作业,父母可以逐渐启发引导,切忌包办。“担心孩子做不好受到批评”、“看不下去孩子磨磨蹭蹭的慢动作”都不应该成为父母代理的理由。事前立好规矩,还需要事中有原则地贯彻执行,这两者都是对孩子自理能力、独立意识、良好习惯的培养和锻炼。

三、保持心理距离:父母冷静理智,孩子独立认真。

经历过期中考试的风波后,兜兜在做作业的时候,我不再紧张兮兮地盯着她陪读,而是在不远处看自己的专业书,或者抱着笔记本写文稿。当兜兜习惯性地遇到难题就放弃思考、蹙起眉头等答案的时候,我冷静地告诉她:“你自己先想想,等妈妈忙完之后要是你还没有想通,我再给你讲。”

这样的决定使我和兜兜在初期经历了一段不太愉快的时光。当遇见难题时,她干脆拿出零食吃着、玩着,一副事不关己的状态,开始消极、被动地等待支援。

我并不急于告诉她这道题的解法,而是引导她从课本上寻找类似的例题,让她自己根据例题联想。兜兜思维比较发散,经常想出来两条完全相反的思路,只有在这种时候我才会出现,帮她理清两个思路应该具备的前提条件,让她自己再做一轮筛选反思,倒推回去验证。经过前思后推这两番辩证思考,孩子不仅深刻理解了这一知识点,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检查。

四、有错误不批评,但是犯错误有条件。

孩子的知识结构没有搭建成型,思维定势也不明显,考试、做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所以父母只需要就事论事地给孩子讲解,帮助孩子分析、查找原因,没必要批评、指责。不批评并不是纵容错误的滋生蔓延,我对兜兜的规定是:同样的错误不允许犯三次。第一次我和兜兜一起查找问题,如果她不会,我可以讲解给她听,多少遍都可以,直到她学会为止;如果第二次再出现这个问题,可能是兜兜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还不牢固,或者仍旧似懂非懂,我会找类似的题目给她练习,让她学会变通;但如果第三次再出错,就只能是兜兜的责任了,她必须承担这个后果,接受惩罚。

事先做好沟通、立好规矩,一切就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两年的时间,兜兜没有因为遭受批评而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亦没有因为依赖父母而缺乏自律的能力。相反,兜兜可以自觉地学习、预习、复习,并且还将这种习惯逐渐延伸至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主动弹琴、自愿洗衣服……我也因为“刺猬法则”穿透性的模式受益匪浅——我有了更多写文稿的时间,有了更多学习和工作的精力。

试一下,适当地拉开距离,糊涂妈才能养出细心娃!

让宝宝听话懂事的八大秘诀


让宝宝听话懂事的八大秘诀

想让孩子学会听话、懂事,但这个过程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需要我们做到未雨绸缪、坚持不懈,并随时都保持头脑冷静。下面我们为你介绍八种秘诀,它可以帮助你运用爱心和耐心,将那个惹事生非总是不听话的小孩从这样的麻烦角色中转换过来。

秘诀一:

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秘诀二:

和孩子密切相处。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秘诀三:

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秘诀四:

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秘诀五:

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秘诀六:

回答孩子的问话。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秘诀七:

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秘诀八: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孩子。

“强大型”的爸妈,小心养出“白眼狼”


今天,给父母们分享一则教育方面的故事,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启发。

这段时间身体不好,住院治疗了一段。

手术那天,我一直很想见到女儿,我相信她也一定很担心我。家人了解我的心思,下了学就把女儿带到了病房。

手术结束六七个小时了,正是麻药劲过去最疼的时候,但是看到女儿心情一下好多了。女儿扑到我的床前,问我:“妈妈,你怎么了?”

“手术了,不过很快就好了!”我回答她。

女儿在我床边待了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和我说想在网上买个东西,因为平时见不到我,现在她想用下我的手机。我迟疑了一下,还是给她了,然后她就在淘宝上开始挑她的东西,中间护士进来两次,女儿只是抬头笑了一下,就又开始“逛街”了。一直等到他们要走了,她才又到我床边,和我腻了一会儿!

当时我也没觉得什么,可是女儿走了之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生病的是她,我来看她,我会是什么样?

我相信我一定是啥都不管不顾的,一眼都不能离开她的,问这问那的,这就是妈妈。我这次生病,一直是我妈妈陪在床前,每次我稍微动一下,妈妈都会立刻跑过来,问我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夜里我疼痛难忍,妈妈更是几乎不睡地陪着我。

母亲就是这样,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而反过来,孩子是否能像妈妈爱她那样爱妈妈呢?

这次女儿来探视之后,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女儿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她从来到这个世界,大家就都把她当宝贝,几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

有一次,弟弟和我说,姐姐和姥爷生气,会发很大的脾气。我当时还很诧异,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我女儿是比较温和的,怎么会大发脾气。后来我悄悄观察,发现孩子其实很聪明的,她很清楚家里谁好欺负,然后就捡软柿子捏。

这些现象再加上我生病时,女儿在医院的表现,我就下定决心,要扳扳她的毛病,一个孩子可以学习成绩不拔尖,但是一定要成为一个温和有爱的人。

生病那几天,本来是不想让孩子总到医院的,但是因为我心里的小九九,我让孩子每天下课就到医院来,然后我会刻意地给孩子示弱,告诉她妈妈经历了什么,做出好疼的样子。我本来真不是这个性格,一般疼痛都可以自己忍,但是为了教育女儿,想让她感同身受。

我发现,孩子其实都很善良,之前都是我们这些家长太强大了,啥都可以自己来,孩子可不就退化了。当我一示弱,我女儿立刻就强大了,她开始张罗着给我准备饭莱,我要下床她会主动来扶我,我躺在那里的时候,她会一动不动地看着我。

抓住这个时机,我赶紧提要求:“妈妈现在身体不好了,姥姥姥爷就得有很多精力来照顾我,你就得自己照顾自己了,你看可以吗?”

女儿用力地点点头。

我给女儿约法三章:

第一,自己的事情从现在开始一定自己做,比如盛饭、倒水、收拾写字台、给自己准备第二天上学的所有东西。因为这些本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家长已经帮你做了八年,现在要交班了啊!

第二,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年纪大了,现在家里最年轻的就是你,所以我们要把重担交给你,以后每周六是大扫除时间,你要学会收拾家,当小管家!

第三,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后,要多关心家人,比如吃饭之前,要先看家长吃了没有,家里有人感冒了,要努力照顾他们!

女儿听得很认真,而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共同坚持了。

我知道在我们家里,其实真不用她做什么活儿,妈妈把家里收拾得很好,但是我坚持从现在开始培养女儿的责任心,不能最后养出一只“小白眼狼”。

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五年前我采访一位公交司机,男孩子已经30多岁了,从小妈妈娇惯,上了班以后觉得钱不够花,开始刷信用卡,一开始就是小借,后来窟窿越来越大,欠银行将近50万,还不加利息。老妈妈70岁了,每月1000元的工资开了就立刻给孩子还账,到了我们节目还在为儿子辩护,当时真是让人心酸。

还有一个北京女孩,也是从小家里娇惯,谈男朋友之后,想要面子,竟然把爸妈的房子抵押了,拿钱挥霍。事情出了之后,父母都没有严厉批评她,还觉得她小不懂事,那年这个女孩已经27岁。

孩子完全是可塑的,当家长往后退一步,我发现女儿进步很大,不但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更多的是去关心家人了。我这几天一直在反思,之前为什么没有这样要求她,她都8岁了,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我再不觉悟,没准将来就是一只小“白眼狼”。

现实中多少父母努力一生为孩子付出了一切,而最后的回报却极其有限,甚至换来的是伤心失望。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孩子,有时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好在,亡羊补牢,永不为晚。

家园共育《五点养出懂事听话好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乖,听妈妈(爸爸、叔叔、阿姨、老师等等)的话!” 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甚至讲过这样的话吧?而且不仅是讲,更有身体力行的,以此作为奖惩标准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听话”就好吗?就够了吗?该听谁的话...
    2020-12-31 阅读全文
  •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那天我因为有事要先从婆家回来,**则和老猫次日再回,要走的时候,两三个人过来向我出主意:“叫人把**抱开,你偷偷走……”结果我非常不领情地说:“不,我要和他告别后再走。”对方非常...
    2020-12-03 阅读全文
  • 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案例背景: 我园开展为期一周听评课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热情极高的孩子们时,多位老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草草收尾。活动后多名老师反应在班级常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经验,希望开展相关教研活动,...
    2021-11-04 阅读全文
  • 父母夸奖孩子听话懂事的鼓励语句 你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男孩,课堂上能认真听讲。...
    2022-03-15 阅读全文
  • 如何养出一个厌学的孩子 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或者,换句话说,我很少有机会看到,做父母的不去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不过,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对孩子的学习干预和关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几率反而更高...
    2021-11-12 阅读全文

乖,听妈妈(爸爸、叔叔、阿姨、老师等等)的话!” 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甚至讲过这样的话吧?而且不仅是讲,更有身体力行的,以此作为奖惩标准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听话”就好吗?就够了吗?该听谁的话...

2020-12-31 阅读全文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那天我因为有事要先从婆家回来,**则和老猫次日再回,要走的时候,两三个人过来向我出主意:“叫人把**抱开,你偷偷走……”结果我非常不领情地说:“不,我要和他告别后再走。”对方非常...

2020-12-03 阅读全文

案例背景: 我园开展为期一周听评课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热情极高的孩子们时,多位老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草草收尾。活动后多名老师反应在班级常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经验,希望开展相关教研活动,...

2021-11-04 阅读全文

你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男孩,课堂上能认真听讲。...

2022-03-15 阅读全文

我见过太多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或者,换句话说,我很少有机会看到,做父母的不去为孩子的学习抱怨、发愁。不过,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对孩子的学习干预和关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几率反而更高...

2021-1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