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笔记 把问题留给孩子
发布时间:2021-01-18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那天我们正在进行民间游戏活动《炒黄豆》,《炒黄豆》有一定的技巧性与难度,游戏性很强,但活动量也比较小,很适合小班幼儿。小朋友们都高兴的找到了伙伴,开始了游戏。
杜莹算是我们班比较特别的一个孩子了,平时的她,脸上一直是笑嘻嘻的,而在她感兴趣的活动中却是一脸的专注。虽然聪明可爱,但又调皮的像男孩子一样,经常有小朋友告她的状。因此,有一些幼儿就不太喜欢跟她一起玩。在活动中,其他小朋友都找到朋友了,可是她和许书豪却在哪里争吵。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马上跑来告诉了我。其实,我早就看到了他们,但是我想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矛盾。
有时候两个小朋友吵起来了,在成人的眼中,一般都会认为是两个孩子在打架,也会及时地去劝阻他们停止相互之间的争斗。这样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其实,只要你耐心的仔细看下去,就不难发现,这些吵闹有时候也是孩子的一种游戏方式。
我把两位小朋友叫到了我这里,向他们问明了事情的经过,原来是许书豪觉得自己很高,杜莹比较短,他们两个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会不能翻转,而杜莹觉得是可以玩的。其实很简单,只要试一试就知道能不能翻转了,为了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孩子们重新再开始游戏,让小朋友可以交换朋友来炒黄豆,这样不但提高了幼儿游戏的乐趣,还帮杜莹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育孩子是门学问,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争吵打斗,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即使孩子吵打得不可开交,大人也不要盲目干涉,而要先让孩子平静下来,再让他们各自讲出自己的理由,作为老师不能简单地批评了事,应该在保护双方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合理引导,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把问题留给孩子
老师带小朋友到西区玩大型玩具,大家都显得很开心。当老师说完要求后,小朋友开始跑向自己想要玩的玩具,张洛豪和王长昊早早的占去了三个秋千中的一个,玩了起来。班上有许多小朋友都喜欢荡秋千,过了一会儿,张洛豪的旁边就等了两个小朋友,而且两人是同时跑过来的。张洛豪会让给谁玩呢?我好奇起来。张洛豪看到有小朋友在等,就对她们说:“你们两个石头剪刀布吧!”张晓溪和李俊莹用石头剪刀布决出了胜负。张洛豪从秋千上下来跟赢了的张晓溪轻轻说:“你玩的时间短一点,就玩两分钟吧,然后让李俊莹玩一会。”晓溪点点头去玩了。洛豪又过去安慰俊莹:“她就玩两分钟,玩好了你玩。”李俊莹也开心的点点头说:“好的。”这下张洛豪才放心的去玩别的玩具了。当大家都想玩同一样玩具时,问题出现了。张洛豪是处理这个问题的中心人物。首先他让两人以石头剪刀布这样一种比较公平的方法确定谁先玩。不仅如此,他还很有责任心,要求赢的小朋友玩适当的时间,又去照顾输了小朋友的情绪,安慰小朋友,当一切安排好了才离开。在这个过程中,谢张洛豪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他不仅提出了解决矛盾的方法,还能关心他人情绪,周到细致的安排一切。最终把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在游戏生活中,幼儿间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或摩擦,很多时候幼儿依赖教师来解决这种问题。那么幼儿能不能同伴间相互协调来自主地解决这种问题呢?今天的事例证明:能的。老师没有插手其中,幼儿完全以一种自主的形式把出现的问题解决了。看来在平时出现这种事情的时候,教师和家长可以把问题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
教育笔记:《多给孩子决绝问题的空间》
教育笔记:《多给孩子决绝问题的空间》
周二上午,又到了孩子们玩区角游戏的时间了。我通过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前的交流讨论,分配了孩子们进入各个区角活动。但是,在角色区“娃娃家”的区角里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娃娃家”,他们不停地争吵着:“我要当妈妈,我好久没当妈妈了!”“不行!我也要当妈妈,我比你大!”原来是宥熙和心怡小朋友在争着当妈妈。只见宥熙小朋友一手抓着围裙,一手紧握着锅,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这时,我并没有上前制止,我想要看看她们自己如何解决问题的。于是,我站在不远处悄悄地观察着她们。不一会当妈妈的心怡走到宥熙跟前,她想了想说:“我们俩个人一人当一会吧?”这时宥熙也想出了办法:“要不今天你先当妈妈,下一次我再来当妈妈,好不好?”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
因此,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当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
已想不起在何时何处看到的那首小诗,只记得当初读了之后带给我很大的触动,于是便把它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每每读来均有不一样的感受,每每读后都会对自己的职业作一次新的审视定位。愿与幼儿教师们一起来体会、回味、思考和感悟,与大家一起共勉。
《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
接孩子的时候,老师总是很忙,让人不好意思多站多问!
问孩子的情况时,老师总是说:“今天表现很好啊……”
孩子,你在幼儿园真的快乐吗?
接你的时候,我真怕看到你欣喜若狂的表情,
还有你带着哭腔的“妈妈来接我了”!
难道,等待接你回家,
是你一天中最大的期盼和快乐?
我的孩子,
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
不奢望她像我一样地爱你,
但希望你像恋我一般的恋她。
幼儿园,
当我把孩子交给你,
你能让他把这里当作另一个天地,另一个家吗?
因为,
爱或不爱,
孩子的感受最真实,
孩子的回报绝不会虚假。
这首小诗说出了一位刚入幼儿园的孩子母亲的心声!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无限的牵挂,对幼儿园教师真情的期盼!作为同样经历过幼儿园生活的孩子母亲,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中这位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体会一位母亲对孩子魂牵梦绕的牵挂,理解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担忧和期盼。是啊,每年的开学季,当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拥抱每一位孩子的时候,总能看到幼儿园里进进出出的家长们,带着犹豫不决的神情,迈着迟迟不肯离去的脚步,她们是多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疼爱,得到老师的呵护,让孩子在幼儿园里过得快快乐乐呀!其实这样的要求、这样的想法并不苛刻,实在是人之常情,很正常啊!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从这首小诗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会牵动每一位母亲的心,我就会时时提醒自己和老师们,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我们就接过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承载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就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了。尽管孩子会让我们或惊喜万分,或哭笑不得,或麻烦不断;会让我们手脚忙碌口舌干,让我们疲惫得迈不开脚步,让我们困扰得心烦意乱。但我相信:当孩子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相遇时,我们就能分享着孩子的成长,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老师们,大家一起努力吧!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我们的宝贝,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平等、和睦、温馨的成长环境中获得自在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我们的爱心去宽慰急切的家长。
教育随笔:把游戏还给孩子
每天迎着清晨的阳光,站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看着孩子们脸上的微笑,体会他们快乐的心情,是我最欣慰的时刻……
一天早晨,睿睿妈妈特别激动地对我说:“我儿子自从上了大班,每天早晨特别愿意上幼儿园,即使生病了也要来幼儿园,他说在家没意思”。
作为老师,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充分说明了孩子对幼儿园的依恋,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其实我知道他为什么喜欢上幼儿园,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都会带领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有智力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孩子每天都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所以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每一天都很快乐。有时在路上看到背着沉甸甸大书包上学的孩子,看着他们的背影,我感到很心疼……
游戏才是孩子成长真正需要的。孩子在游戏中钻、爬、跑、跳,孩子的身体获得了足够的活动,促进了身体发育;孩子在游戏中要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动脑思考,促进了孩子语言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动脑思考能力的提高;孩子在游戏中要与学着与小朋友和谐相处,促进了孩子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和礼貌行为的养成;孩子在游戏中要处理与小朋友的纠纷、矛盾,促进了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小朋友的鼓励,这就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游戏中的磕磕碰碰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成长资源,这些磕磕碰碰让孩子们懂得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把游戏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
把问题交给孩子自己解决
大班的孩子比较好动,打闹的现象也相继变得严重。
区域游戏时,孩子们都拿者自己喜欢的玩具在玩,只听见“哇”的一声,原来是宸宸小朋友看到祎杰用积木搭了一把宝剑也想要,伸手就抢。
于是两人就发生了争吵。
我过去想要制止,但是宸宸越发的急噪,说自己没有这个积木,一定要,就在教室里大声哭闹。
当时我就把他带到一边小声对他说话,尽量让他先平静下来。
于是我们召开“紧急谈话”,对于这两个小朋友的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我们再想解决的方法,让这两个小朋友能和好如出。
有的小朋友说好朋友是要相亲相爱,不能争来争去,有的小朋友说要像“奥特曼”一样消灭怪兽,我想这个方法不错,于是我们就通过“奥特曼,碰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做?”展开讨论。
最后两人总算雨过天晴了,并且合作拼搭了一把大宝剑。
幼儿入园后,同伴交往成为幼儿社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争执或打架现象。
如何处理幼儿的打架行为呢?教师调解的问话要指向双方幼儿,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加深彼此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明白了打架是不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
最后,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体谅,并且启发他们用合作的方法“建造一把的大宝剑”,继续游戏。
教师要关注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意在引导幼儿掌握合适的表达情感、解决冲突的方式,所以,我就利用了孩子们熟悉的、身边的“奥特曼”作为切入口,引导幼儿想正义、助人的方向发展,我仅利用了孩子们自己的资源,引导他们自己协商解决了问题。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给了孩子们一个解决问题、共同探讨的机会。
从中孩子们知道遇到此类事件后应该如何解决,有了类似经验,并学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
从矛盾的发生──矛盾的提出──商讨方法──解决问题。
即孩子的自我发展、自我学习及同伴间相互学习的过程。
我认为如此解决问题比一般的说教好的多,更实际。
教育随笔:把快乐还给孩子
教育随笔:把快乐还给孩子
橙橙小朋友昨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脚后跟被自行车夹到里。她妈妈再三叮嘱近段时间不要让他参加户外活动,为此,我对他格外关注。
今天户外活动时,我照例带领孩子们到室外进行律动和体育游戏,恩熙跑过来说;“老师,橙橙来上学了。”我看到橙橙,未加思索地对他说:“橙橙,你脚不好就不用了,坐在那花园边上看小朋友做游戏吧。”听了我的话,刚才还兴高采烈的他忽然脸色阴沉了下来,慢吞吞地转过身子,往花园那边走去……
橙橙的瞬间变化让我猛然醒悟;离开集体,他并不快乐!我迅速改变了想法:“橙橙,等一下!老师还要请你帮忙。今天的游戏请你当红绿灯,好吗?”我说。橙橙爽快地答应了。“红绿灯”是这个游戏运动量最小的一个角色,在游戏的过程中,虽然橙橙站在原地,但他扮演得很投入,看得出他很快乐。我决定,次后无论做什么游戏,都要跟橙橙安排一个合适的游戏角色,即使没有合适的,也要为他创造一个合适的角色。
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孩子的感受,在不经意剥夺孩子的快乐。如果我今天忽略了橙橙的变化,就不可能了解橙橙的感受,橙橙也就不可能享受到集体游戏的快乐。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变化,深刻体会孩子的感受,真正理解、尊重孩子,还他们快乐!
教育随笔:把机会还给孩子
午餐时间到了,王老师把菜拿到教室,说今天我们吃虾,我和王老师一起分好了饭菜,这时王老师开始帮小朋友剥虾皮,我问她为什么要剥,那么多虾等老师都剥完饭菜都凉了。她说孩子们不会剥,我马上制止了王老师的做法,告诉她,把机会为什么不让小朋友自己试一下。
每次吃下的时候,有好多的小朋友都会说:“老师我不会剥”,我说现在老师教你,请你拿起虾,先把虾头摘掉,再把虾腿摘下来,最后把虾身上的衣服脱下来,现在就可以吃了,孩子们都忙着自己剥虾。
后来我将这件事情讲给家长听,家长的反应就是我家的孩子肯定不会剥,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感触,现在的小朋友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包办,孩子的动手机会少之又少,有些家长是怕孩子做不好,干脆就自己包办,孩子在家就是衣开伸手,饭来张口。
其实世界上没有那个人做事情是一次就可以做好的,你不让孩子尝试去做的话,怎么知道孩子做得好不好,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需要老师和家长去培养,而做家长的应该创造机会给孩子去锻炼,千万别剥夺了孩子的动手机会,只有把机会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育随笔:把主动还给孩子
对于语言活动,特别是故事活动,我们一般的常态套路是老师讲述然后帮助幼儿分段分析故事情节,最后整理再讲述一次故事。在本次活动中我在目标中增加通过猜测的方法预知故事内容,想着这种新的套路是不是能带来幼儿不一样的感觉,活动导入其实便开始了猜测,猜一猜谁会来报名考试,每个幼儿都各抒己见,有的说“啄木鸟”、“蜂鸟”、“鸵鸟”、“猫头鹰”,也有很多幼儿猜中了“麻雀”,通过老师的引导幼儿慢慢猜中了“大雁”、“鸭子”等。此时幼儿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到了最高点,他们急切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就把故事讲了个大概。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孩子们那亮闪闪的眼睛和争先恐后地发言,还有一些小小的争执。接下来,我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一遍,中间还请幼儿配合表演一下,再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一堂活动就这样顺利地结束了。
优势:
1.把自主还给了孩子。活动中我没有象预先设计的那样,分段欣赏故事,再看图片讲述,而是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自己猜测讲述故事的情节内容。
2.认可幼儿的多角度讲述,让其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问题的引导。
不足:孩子们在活动体验了自主的快乐,获得了成功感,但孩子体验过这样的活动后再开展其他基本套路的语言活动时会觉得枯燥无趣,所以教师还是在教案设计的时候多花心思,认真备课,认真审议什么活动适合幼儿,能促进他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