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做个智慧的家长 ,合理规划孩子人生!

发布时间:2021-01-18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合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

前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我为什么送外孙女去国外读书”,里面提到很多国外教育非常重视对于学生人格培养的塑造。

龙先生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以哪怕国内有人说他崇洋媚外,也一定要送孩子到国外最好的大学里读书。

我认为他这样做是理性清醒的选择,确实中国的大学教育跟国外比差距明显。

中国大学的物质硬件层面投入已经慢慢接近甚至超过国外一流大学,但是文化底蕴不足。

当时在复旦读研的时候,历史老师问我们那两幢高楼像什么,我说像两支大蜡烛供着一顶官帽,我心中神圣的复旦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红墙绿瓦,学子徜徉的复旦了。

现在变成了喧闹的市场,没有了以前的宁静致远。

家长:做什么一窝蜂的都去,那肯定是得不偿失,如果都是很有思想很有选择性的去做,就会淘出金子淘出未来。

我:问题是大家都等不及去思考,先行动起来,最后适得其反,越努力越糟糕。

很多家长自己在工作上找不到乐趣和动力,想想是为什么?

不就是对工作没兴趣,没有值得追求的职业目标嘛。

如果真有一个自己很喜欢很擅长的工作,那还不是乐在其中,还用得着旁人去督促吗?难道孩子的学习状态跟大人的工作状态不是一回事吗?

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现在给学生太大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即使原来有兴趣,时间一长学生也会反感甚至逆反。

中国现在的教育问题很大,特别是小学生和初中生,太难和太多的学习内容真的是在不断打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我:恰恰相反,我们学生的学业压力不算太大,论学业压力中国学生能跟日本和韩国比吗?差太远了。

我这个观点肯定很多家长要反对,但是我说的是事实,中国学生的课业压力不算大,连印度都比不上。

所以,我的结论是中国学生的课业压力只是看上去大而已。

人家印度小孩三岁上学,印度理工大学在美国的优秀毕业生要比清华北大的找工作容易地多。

至于中国学生为什么课业压力只是看上去大,根源就出在家长身上。

老师:每个人都需要有自我理想(egoideal),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自我理想,工作、学习、关系、兴趣、爱好、娱乐、关系等都是自我理想。

如果没有自我理想,人会感觉虚空。

如果定的自我理想实现不了,会进入到抑郁状态。

如果不能随着年龄的变化而转变自我理想,也会感觉空虚和抑郁焦虑。

孩子也需要找到自己的自我理想,并实现之。

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了解目前的自我理想,实现自我理想。

咨询师的工作目标之一也是帮助来访者找到与之能力、年龄对应的自我理想。

制定学业规划很重要,具体实施更重要。

时间很宝贵,不可逆。少走弯路,不走错路,要家长老师社会一起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过有意义的人生

家长:这是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路,首先也需要我们家长的自我成长。

家长自我成长非常重要,是基石。

我:做学业规划就是要少走弯路,不浪费时间金钱,而且孩子是自己定的目标,积极性就很高,这样还用的着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做作业嘛。

我早说了,我们学生的课业压力真不大,我们学校之前晚托班大部分是在七点半到八点完成功课的,有的做得快的学生七点半之前就完成了,我们又不能太早放学生回家,只能再让学生做半小时的课外作业。

说心里话,孩子没有学校目标,他能有什么学习动力和乐趣?

如果不提前告诉孩子一个方向,孩子学得也累,家长管得更累。

这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更糟的是耽误孩子前程。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6.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8.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9.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10.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智慧的家长懂得给足孩子“面子”


现在好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糗事当作好玩儿的事情来讲。比如孩子说什么童言趣语或者小大人一样的话了;比如孩子做了很么好玩的事情了等等,事无巨细但凡是家长觉得可以分享的,都会在亲人朋友间娓娓道来,而听到的人也都会随之哈哈大笑,被孩子的一举一动天真灿漫的模样所感染。

当然,把孩子的趣事分享,是一件让所有人都开心的事情,但是如果分享的事情是孩子的糗事或者孩子世界的秘密,家长还是要认真的去想一想。尤其是在孩子半大不大的年龄,听得懂大人说话却又对成人世界的幽默似是而非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所以,家长往往会很困惑,为什么孩子会莫名的发脾气或者赌气,为什么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或者难以管理。

所有的事情出现结果一定是有原因或者触因的,当孩子出现莫名其妙的不配合时,家长一定要找准关键点,很多时候,都是发生了一些大人认为无所谓而孩子却非常放在心上的事情。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在人前给足孩子“面子”,而不是认为孩子就是孩子,能懂什么的无所谓态度。

在孩子的同学面前,少说一些孩子的不足,少做一些相互间的对比;

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少说一些孩子的丑事,少渲染孩子在家中的负面信息;

在孩子的师长面前,少强调些孩子的缺点,要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正面评价孩子;

学会给足孩子“面子”,不是说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做好不同的应对方案,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作为家长的底线,然后,孩子会一次一次的企图碰触或突破底线,家长需要做到的是,坚守自己的承诺,努力让自己的言行一致。

比如,孩子为了要新玩具遭到拒绝后,在商场大哭大闹,甚至躺倒在地上不起来。很多家长要么发飙,要么妥协。其实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他之前通过这种模式达到过自己的目的,或者他观察过别的小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那么家长在发飙或者妥协之前,先想一想之前有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发现孩子是还能够听进去家长说些什么,并且还会用小眼神时不时的看看周围的“观众”,那么其实就是孩子在企图碰触或者突破家长的底线。这个时候家长要坚定但温柔的表达自己的意图,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但是要把原因讲的清清楚楚,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自己不能得到这个新玩具。家长的声音不要过大,情绪不要过激,也可以适当的拥抱着孩子或者与孩子平视来讲话。

如果孩子听得进去并作出了自己的调整,就及时的表扬他,鼓励他,甚至可以给予一些他意料之外的小小物质奖励。

如果孩子没有听见去并继续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就需要家长快速判断一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要么采取直接将孩子抱走,动作不可过急,配合适当的语速;要么搂着孩子,静静的在他身边等他平静下来。

最极端的方式是家长要离开任由孩子独自去表演,即便如此,也要在离开的同时告诉孩子,你会在哪里等他。千万不要脱口而出“你哭吧,闹吧,我不要你了!”

如果是在路上偶遇别人家孩子如此的“表演”,要在走过之后轻轻的和孩子互动分析,这个如此苦恼的小朋友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如此这般解决问题?同时要告诉孩子,如果你是这个正在哭闹的孩子的家长,你也绝不会同意让孩子如愿以偿。因为孩子用错了沟通的方法。这样做可以防范于未然。

学会给足孩子“面子”,因为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无法判断出家长的一些善意谦虚。尤其是一些家长在一起,很多时候大家似乎都很谦虚的说自己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好等等,然后过多的夸赞别人家的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眼巴巴的小眼神。这时候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举止。其实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抗议,“你说不好,那好吧,我就不好给你看看。”

学会给足孩子“面子”,孩子会在家长的认可和夸奖中越来越积极主动,因为他得到了自己精神上心灵上的满足,所以他也想要反馈给家长更好的自己!

智慧父母仅教孩子8个道理


智慧父母仅教孩子8个道理

孩子需要父母教给的道理和知识太多太多,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聪明的父母会教给孩子一些必需的道理,来帮孩子能够开心融入这个社会。那么聪明父母只教孩子哪8个道理呢?

大道理1:公平——游戏时遵守规则

棘手的难题:

你和5岁的儿子正在玩那种撒色子看谁最先到达终点的游戏,可是他却不按点数走,为了自己能赢,他把自己的小人一下子就放在了终点。虽然你的初衷也是让他赢,但是你并不想对他的作弊行为加以肯定。

简单的教导:

不要用“作弊”、“耍赖”这些词指责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玩游戏时应该公平、公正,并且给他指出他应该到达的位置。道理可以这样来讲:

“这样走不合理,对其他人不公平。和我玩的时候我可以让你这么走,但是当你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你这样走他们会很生气,因为你没有遵守游戏规则。”

或者对他说:“你想想,如果没有人按规则来玩游戏,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家长如何面对孩子教育的问题>>

大道理2:感激——谢谢别人的好意

棘手的难题:

你邀请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朋友给你4岁的儿子带来了一件礼物。他打开看了一眼,然后就把礼物扔在了一边,也没说“谢谢”转身就去玩了。

智慧父母教孩子的8个道理

简单的教导:

期望四五岁的孩子懂得感激还为时过早,你的朋友很可能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不必小题大做,简单讲明道理就可以了。告诉他:

“你先到这儿来,我有话和你说。阿姨送给你一件礼物,你却忘记对她说声‘谢谢’了。”

如果你愿意先让他去玩,过后再讲道理也行。可以在睡觉前再提起这个话题:“在我们家里,无论谁收到了礼物都应该说声‘谢谢’。”如果你的儿子告诉你他不喜欢这件礼物,那么你就应该告诉他:“阿姨原以为你会喜欢的,所以才送给你这件礼物。而且,即便我们不喜欢别人送的礼物,也该说声‘谢谢’,因为我们要谢谢别人心里还惦记着我们。”

大道理3:助人——在需要时帮助别人

棘手的难题:

晚饭过后,你让6岁的儿子帮你收碗筷。他说累了,拒绝帮你做家务。

简单的教导:

首先,要求你的孩子先坐在椅子上别动,然后告诉他:

“家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为这个家出一份力,使家里更干净、更整洁。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也能够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了。如果你不想收拾桌子,那么我就列出一个清单,写下你能做的那些家务活,然后由你自己来选择你愿意做哪个。”

或者对他说:“帮助别人能够使别人生活得更轻松。你还记得我帮你收拾好玩具的时候你的感受吗?肯定和你自己收玩具的感受不一样。现在,你能帮帮我吗?”

大道理4:谅解——原谅他人的过失

棘手的难题:

你5岁的女儿辛辛苦苦地搭好了一座大房子,没想到被她2岁的表弟一不小心碰倒了。面对小表弟双眼含泪的道歉,你的女儿坚决不原谅他,还大声抱怨道:“太晚了!”

简单的教导:

允许你的女儿在原谅别人之前,先发泄一下心中的怨气,然后再开始给她讲明道理。

“你很伤心和气愤,我不会为这而责备你。我知道你搭好这个房子很辛苦,很不容易,但这是一个意外。你表弟还小,他还不能像你一样那么小心翼翼做事情。”如果你的女儿仍然认为表弟是故意把她的杰作碰倒的,那么你就让她回忆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无意之中把事情弄糟了,比如把牛奶倒在了桌子上。

但是,如果她的表弟确实是故意碰倒她搭的房子的,那该怎么办呢?最好用自己的经历来向孩子说明谅解他人的好处:“我记得,当我接受别人道歉的时候,我的感觉也很不错。你愿意尝试一下吗?你可以说服自己原谅你的表弟,看看你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

大道理5:诚实--把真话告诉大家

棘手的难题:

你在孩子的裤兜里发现了一个新玩具,但你知道这不是他的。

你6岁的儿子辩解说这是他自己找到的。你很怀疑,但没有深究。然后你就接到了儿子朋友妈妈的电话,她委婉地询问你的孩子昨天在他家玩的时候是不是误拿了一个玩具回家。

简单的教导: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清楚地知道拿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所以,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我刚接到某某妈妈的电话。她说她家有一个玩具不见了,听起来好像是你没有说一声就拿走了这个玩具。你是怎么想的?现在是你和我说实话的时候了。”

如果你的孩子仍然一口否定,那么你就该严厉一些了:“偷东西是会伤害别人的。小朋友一定不高兴。你可能感觉也不好,因为你知道这个玩具不属于你自己。而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还说谎隐瞒,这就更糟糕了。”最后,坚持让孩子把玩具尽快还回去。

大道理6:尊重--对别人心存敬意

棘手的难题:

周末你送5岁的女儿去上语言课。偶然间看到上课的时候,女儿手里拿着溜溜球在不停地玩,全然不理会老师的存在。

明智的教导:

下课后,你应该把她带到一边,告诉她你的决定:以后不允许周末上课再带玩具。然后想办法使孩子对“尊重”这一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可以这样对她说:

“关注别人是表明你尊重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你能用其他方法让你的老师知道你是尊重他的吗?”

如果你的女儿很快就明白她的错误了,那么,为了加深她的理解你可以对她说:“我很高兴你明白了这样做是不对的,现在你也知道了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人,这太好了。”

大道理7:友善--友好对待周围的人

明智的教导:

这种行为常常会对他人造成伤害,所以你必须直接介入,但不要使自己的孩子陷入尴尬的境地。你可以走近这些孩子,告诉她们你无意中听到了她们的谈话,然后向她们提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

“告诉你们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们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或者直接问她们:“如果你们班里有人在背后谈论你的时候说的都是坏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大道理8:慷慨--乐于同他人分享

明智的教导:

3岁的孩子还不善于与他人分享呢,尤其是糖果,就更不愿意给别人了。

所以,你需要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明慷慨的好处:“你知道吗?当我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到最后我的感觉其实不好。但是,在我和别人分享了以后,我的感觉就很好,因为我知道是我使别人变得很高兴了。

或者直接降低标准索要糖果:“为什么不把你的糖果分给我们一起吃呢?如果你不愿意把那块巧克力糖给我,那就给我一块其他的,怎么样?”

以上8个大道理基本上涵盖了所有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学会这些道理的孩子才会是受人欢迎的孩子。

家园共育:家长惩罚孩子的几大智慧


惩罚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只有拥有了惩罚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将受到严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品质。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孩子的良性转化,因此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他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3.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做出具体的改错行为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将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相关推荐

  • 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
    2021-12-30 阅读全文
  • 智慧的家长懂得给足孩子“面子” 现在好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糗事当作好玩儿的事情来讲。比如孩子说什么童言趣语或者小大人一样的话了;比如孩子做了很么好玩的事情了等等,事无巨细但凡是家长觉得可以分享的,都会在亲人朋友间娓娓道来,而听到的人也...
    2021-03-19 阅读全文
  • 做个智慧型的老师 今天看来一篇文章,名为《拥有教育智慧》,文中的许多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文中谈到:技能型老师的优势正在渐渐消失,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幼儿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也反映了幼儿教育在价值取向上的重大转...
    2020-12-23 阅读全文
  • 智慧父母仅教孩子8个道理 智慧父母仅教孩子8个道理 孩子需要父母教给的道理和知识太多太多,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聪明的父母会教给孩子一些必需的道理,来帮孩子能够开心融入这个社会。那么聪明父母只教孩子哪...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家长惩罚孩子的几大智慧 惩罚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只有拥有了惩罚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
    2020-07-08 阅读全文

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

2021-12-30 阅读全文

现在好多家长喜欢把孩子的糗事当作好玩儿的事情来讲。比如孩子说什么童言趣语或者小大人一样的话了;比如孩子做了很么好玩的事情了等等,事无巨细但凡是家长觉得可以分享的,都会在亲人朋友间娓娓道来,而听到的人也...

2021-03-19 阅读全文

今天看来一篇文章,名为《拥有教育智慧》,文中的许多观点,引起了我的思考。文中谈到:技能型老师的优势正在渐渐消失,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幼儿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也反映了幼儿教育在价值取向上的重大转...

2020-12-23 阅读全文

智慧父母仅教孩子8个道理 孩子需要父母教给的道理和知识太多太多,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大。聪明的父母会教给孩子一些必需的道理,来帮孩子能够开心融入这个社会。那么聪明父母只教孩子哪...

2020-09-30 阅读全文

惩罚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只有拥有了惩罚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

2020-07-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