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发布时间:2021-01-11

教育孩子笔记。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电子产品对人类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众所周知,像手腕、颈部压力以及视力问题等。最新研究发现,孩子们盯着电子屏幕的时间远远超过美国儿科学会推荐的每天两小时,成为困扰家长的一大难题。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产品最终会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呢?

在人们的想象中,对“屏幕时间”非理性的恐惧根深蒂固,大多数育儿专家也习惯性地将电子产品描绘为“邪恶的妖精”。但是科学研究发现,玩电子设备并不意味着孩子不能参与室外活动、写作业或与家长互动。更何况,电子设备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总是坏的。孩子可以从中学到很多重要的社会技能。相反,如果一味阻止孩子玩游戏,只会让孩子认为这是成年人的特权,他们会将无限制地玩电子产品视为成年的标志之一。

“很明显,世界正在数字化,我们的孩子也是。我不认为1岁的孩子玩"愤怒的小鸟"有任何问题,童年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美国某非营利机构创始人汤姆·斯泰尔告诉《纽约每日新闻》报。

如果电子产品得到恰当的使用,它会很棒。电子产品日益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出正确的引导,教会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确保电子产品不会替代生活中其它好玩的东西。

在这里,玩偶大师提出几点中肯的建议,尽量帮妈妈们想减少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伤害。

一:保持房间合适的亮度。孩子玩电子产品的时候,尽量选择亮度适中的环境。如果是晚上在家玩,则尽量打开房间的灯光。

二.开启电子产品的亮度自动调节功能。这一点很容易,但也很重要。它能够保证屏幕亮度与环境的亮度进行合理的匹配。

三:保持恰当的距离。30cm的安全阅读距离,应该是从我们小时候就已经熟记于心了。虽然距离的远近不会直接导致近视,但过近的距离的确更容易导致视力的疲劳。

四:设定合适的时间,定期休息。与孩子一起订一个玩电子产品的周期,每次玩不能超过15分钟,到时间就应该间插一次休息。每天玩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个小时。玩的时候也要尽量有意识的多眨眼,缓解眼干和视疲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美国儿科协会谈家庭教育 :2岁以内孩子不能接触电子产品


Richard Rende博士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常年致力于人类发展和家庭教育研究。同时拥有耶鲁大学心理学学士及卫斯理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 与电子产品相伴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每天都在不可避免地接触电子产品,与电子产品相伴也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美国儿科学会针对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情况发布了新准则,并就孩子每日在屏幕前的时间也做出了新的调整:2岁以内的孩子,不能接触电子产品;2岁以上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总和从每天最多2个小时调整为,每天在屏幕前总的娱乐时间要小于1~2个小时,每次不超过15分钟。 正如美国儿科学会针对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准则中所指出的那样,电子产品就是一种工具在“主导”孩子的生活,有的学龄前的孩子,每天可能会有8个小时的时间在看屏幕。我们不能说孩子在电子屏幕前的时间都是无用的,但能肯定的是,在孩子盯着屏幕的这些时间里,有的可能会对孩子有一些好处,有的一定是在浪费时间,而且长时间地盯着屏幕,可能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如何帮助孩子控制在屏幕前的时间其实,整日手机不离手的父母,心里也清楚电子产品的魅力所在,但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必须要帮助孩子,合理地控制在电子屏幕前的时间,不可大意。

了解孩子每天和电子产品接触的时间 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现在被各种高科技产品笼罩的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各有各的原因,有的是为了用iPad学习外语,有的是为了学习手工和舞蹈。所以,我们说的合理控制在屏幕前的时间,实际上是说要调节和控制孩子用电子产品娱乐的时间,一天不能超过两个小时。除了玩电子产品,孩子其实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比如到户外运动,或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等。

不要在孩子的卧室里放置电子设备 虽然,父母给孩子的房间放置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可能是为了方便他学习等用途,但是一定得控制好时间。而且,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兴奋,从而影响孩子的睡眠。 所以,如果孩子的卧室有电脑,一定要严格建立睡前必须关闭电子产品的规则,不能因为玩电子产品而影响孩子正常的休息。总之,在电子产品无孔不入的今天,每个家庭都应该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执行性的电子产品使用计划,包括家庭成员什么时间能用电子产品,在什么地方能放电子产品,以及电子产品上的哪些内容可以玩或者可以看,父母一定得对孩子玩的内容有所把控和选择。

育儿心得:不要让电子产品来养育我们的孩子


这里所说的电子产品主要是指手机、电脑和电视,这几样算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无处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的孩子总归是会接触到的。但我还是希望在朵朵小的时候,能不接触就不接触,避免不了就尽量晚接触,尽量少接触这些机器。《幸福的种子》、《朗读手册》等很多书中都提到过电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而孩子玩手机和电脑主要是玩游戏,这对孩子伤害更大。

关于电脑游戏,我是不担心的,因为我和朵爸都不玩游戏,我俩在这方面很挫,我这种连大鱼吃小鱼都没打通关的人实在是觉得游戏太复杂,太难了。简单的嘛,也在开心网玩过偷菜、抢车位、装修房子,不过玩了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了。估计朵爸水平和我差不多,从来没见过他玩游戏,春节期间上初中的外甥在我家玩游戏时,朵爸抱着学习的心态在旁边看了会儿,不过很快就摇头闪了。(假期外甥每天完成各项作业后可以在书房玩一定时间的游戏,他在书房时朵是不会进去打扰他的。)前年公司年会,我抽到一等奖平板电脑,同事都觉得很浪费,的确如此,这电脑基本是在柜子里躺着,我是没用过,朵爸偶尔上个网,感觉很久都没看到它了。当然朵有时也会提出要看电脑,她是要看里面的照片,虽然手机里也有不少朵的照片,但很少给她看手机里的照片,手机里的照片也会导入电脑,所以她要看照片时都会提出要看电脑。关于照片,还是洗出来做成相册给孩子看更好。我们平时也会告诉她电脑是用来工作的,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的,所以她目前也不会提出玩电脑,玩手机,她没有这个概念。平时和朵一起玩的小伙伴也是不玩电脑游戏的,父母们的理念都是很一致的,在电脑游戏这方面朵是没环境,没榜样呀。上幼儿园或上小学后,肯定会通过某些途径或多或少的接触到电脑游戏,但我想我们会花时间更好的陪伴朵,和她一起做手工、看书、玩游戏,相信朵会更喜欢和爸爸妈妈玩,而不是和机器玩。

不过电视真是无法避开呀,朵爸喜欢看体育频道,上了一天班,回家看会儿喜欢的电视节目就当是放松了,这个理解也体谅。而且朵爸也不是一直看电视,也会陪朵玩,还会看书,朵经常看到爸爸看书,她还分得清哪些书是爸爸的,哪些是妈妈的。曾经也想过朵爸在客厅看,我和朵在房间里玩,可是朵不愿意,就要在客厅玩,朵爸还好会回房间看。可是当朵曾外婆来家小住的时候,我就不能让我的外婆不看电视或是回房间看电视。虽然外婆知道我不喜欢朵看电视,会说她不要看,可那段时间我还是会主动把电视打开调到电视剧频道。电视开着,朵肯定会瞄两眼的,不过因为不是动画片,所以她也不太感兴趣,对有的广告是感兴趣的。电视开着的时候,我会一直和她玩,尽量减少电视的干扰。我发现朵还有点“抗干扰”能力的,虽然电视开着,朵还会要求看书,看书的时候从头到尾都不看电视一眼。不过有个前提,电视声音要调小点。记得以前在早教中心听过一位妈妈分享美国的育儿理念,就说到她的导师家很大,客厅很宽敞却没有电视,电视都在房间里。我也真心希望客厅里不要有电视,不过在中国这个貌似不太现实,至少我们家是有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一起看春晚的习俗。朵两岁后,我发现外婆或爷爷白天一个人带朵的时候,有时会给朵看动画片,当时真的很不高兴。不过想想,父母帮我们带孩子已经很辛苦了,也是有事忙不过来时才给朵看电视的。先是把电视对幼儿的害处告诉父母,然后例举了几个动画片对孩子的危害,再告诉父母如果实在需要开电视就播到旅游频道,或是动物世界之类的片子,音乐频道也行吧,朵自己的录像也不错。父母其实比我们更疼爱孩子,了解了电视的危害,就不给朵看电视了。现在朵偶尔会提出来想看看自己在三亚、在泰晤士小镇的录像,也就是录像刚制作好那段时间会提出来看看,时间长了有得玩了她也想不起来看录像。记得朵第一次看自己0-6个月的录像时看到我们抱着她还哇哇大哭呢,以为爸爸妈妈抱着别的小孩子呢,现在知道了,是她自己小时候。其实只要我们有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孩子是不会主动要求看电视的。朵爸出差的时候,晚上我都不开电视的,和朵一起唱歌、游戏、看书、玩手工,哪有时间看电视呀。

但是现在却有很多父母把电视、电脑当成一个好保姆,觉得电视可以带给孩子很多信息,培养孩子的习惯品格,而电脑游戏则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把教养孩子的责任扔给了这些机器。在早教中心的某个讲座上听到一位妈妈自豪的和老师说“我儿子可聪明了,才两岁IPAD里的很多游戏都会玩”,接着又担忧的问老师“可是他现在上瘾了,怎么办?”年前树屋的父母沙龙讨论孩子看电视这件事时,听到一位妈妈说“X虎已经成为我女儿生活中的好朋友了,可现在就是上瘾了,每天都要看。”还有孩子更大一些的妈妈说到孩子除了上瘾,视力也受到了影响。孩子小的时候是不会自己开电视、开电脑的,是成人帮孩子打开了电视、打开了电脑,打开了如何关上呢?

很幸运年前参加了树屋的父母沙龙“孩子看电视这件事”。平时在树屋上父母课堂主要是听老师说,而父母沙龙是以大家讨论的形式,开始就让家长们讨论看电视有哪些利弊。这次参加沙龙的父母,孩子年龄差距还比较大,我们两岁多算是小的,还是四岁多,七八岁,十几岁的,有的孩子的视力已经受损了。讨论后发现朵爸还算不错的,有的爸爸是只要回家就要开着电视,连睡觉都得开着电视,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机器的声音中。

老师把大家的观点都记了下来:

利:学习的榜样、开阔视野、享受放松、模仿、教养的补充

弊:无法控制时间、影响思维、影响想像力、影响视力、瘾

我的观点是利嘛就是可以开阔眼界,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景像,例如世界各地的风景,还有动物的世界。弊嘛主要是被动接收,坐着看就行了,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想像力。

老师的总结如下:

1.电视是一种思维方式,电视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在孩子小的时候,思维方式还没成形的时候,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不给你思考的余地。

想想我们成人看电影电视剧时也是这样,特别是大片,完全被情节带着走,电影院里也没人讨论,不用思考的。

2.被动接受,信息单向输入。

电视无法和孩子交流,没有互动式的交流,长此以往,孩子不再和人交流。

3.电视给孩子能量的积压,如果没有与人交流,积压的能量总有一天需要释放的。

电影时长一般90分钟,在90分钟内超人就拯救世界了。对孩子来说,90分钟这事儿就完成了。孩子没有时空概念,无法理解现实和电视之间的遥远距离。

孩子接收到的是正能量需要释放,就会想去帮助弱者,如果能够帮助还好;如果无法帮助弱者,挫败感会很强,孩子会更弱。

所以孩子看电视时,大人要陪在孩子身边,需要以缓慢的语速和孩子交流,把孩子拉回到现实当中。

4.电视无法真正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之后我们又评论了下现在电视里经常播放的动画片,说到动画片时老师还说动画片的颜色是单纯的色块,没有渐变色,会影响孩子画画。

1.X虎

风靡国内的X虎,之所以成功是因为①满足了成人,我们希望孩子是怎样的。②满足孩子需要动一动的要求。③强劲的节奏和速度让孩子无从选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④有效果,立竿见影。(但是短期的。)

X虎采用快速重复的教学记忆方式,某些X士尼、X孚等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也是采用这种方式,他们是研究儿童生理学而不是心理学的。

行为习惯是外在加给孩子的,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行为习惯。

孩子其实在玩模仿游戏,但孩子最应该模仿的人是父母。而父母则将教养的责任交给了一个虚拟人物。

记得父母课堂上老师还提到过X虎给孩子的伤害,主要是说有些妈妈把X虎做为孩子的榜样“你看,X虎是怎样做的。你看,X虎妈妈是怎样说的。”孩子为X虎而活,没有自我。等孩子大了以后会想这么多年来我为什么要和X虎一样,为什么要学它,我到底是谁呀。

课后第二天和朋友们去公园玩,就听见第一次和我们玩的妈妈对儿子说“X虎怎么说的,你一半我一半呀”。可能妈妈们当初并没想到会这样,但看到X虎的内容,不由自主就会这样。

我们不管是X虎光盘还是书都不看的,不看X虎书是因为觉得画面没啥艺术性,好看的书太多了,好书是养眼的,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种书上。

孩子对电子产品爱不释手,家长怎么管?


曾有调查显示,“玩具类礼物你最想要什么?”44%的孩子第一反应就是“电子类产品”。而随着电子类产品的快速更新,市场上针对儿童的电子产品种类也愈趋多样。儿童电脑、学习机、点读机……正充斥着儿童早教市场,甚至,类似iPad的平板电脑也已将销售触角延伸到此领域。

那么到底为什么电子产品会在儿童消费市场上愈发走俏呢?许多家长认为,许多电子产品具有开发智力、辅助学习的教育功能,孩子能从中获取父母不能给予的知识。其次,不少家长普遍感觉到,各类电子产品似乎具有一种“魔力”,能让孩子瞬间被吸引并且安静下来,有了这位“电子保姆”的看护,父母们到也颇感轻松。还有少数家长,则是把给孩子买电子产品当作一种潮流,别人孩子有的,他的孩子也要有。

子接触电子产品,对电子产品爱不释手会对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利弊呢?

利:某些软件的内容和设计有利于开阔孩子眼界,获得现实生活中难得的知识,一些游戏设计也能让孩子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大脑开发也有益处。

弊:如果家长无法控制孩子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孩子的眼睛可能会过度疲劳,视力下降;过度沉浸于电子产品,孩子的社交空间变小,社交能力减弱。

研究发现,如今许多“00后”独生子女的父母普遍文化程度高、思想开放且经济条件优越。可是,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时间和精力却极为有限。当代城市生活,属于孩子的社交空间太过贫乏,孩子很难有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只得用电子产品来排解寂寞。虽然电子产品软件具有互动性与教学性的特点,可毕竟无法取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和人际交流方式。无论是游戏,还是教学软件,如果没有家长或老师的恰当引导,都是单向地对孩子进行信息灌输,这给低龄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考力都带来一些限制。而儿童的合作精神、勇气、同情心,则需要在真实的人际交往中逐渐培养,频繁的“人机交流”,会让孩子变得孤单、冷漠。

电子产品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使用前家长和孩子约好使用的时间,每次不超过15分钟,一天最多两次。开始孩子或许不适应这么短的使用时间,使用时间到了之后,家长可以多陪陪孩子,一起玩玩积木,或到户外玩一会,这样孩子能更容易的脱离电子产品,投入到其他有趣的活动中。

小调查:

您家里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吗?

A.沉迷

电子产品本身并无利害区分,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使用。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不应扼杀孩子的这种喜好,因为,他们喜欢必然是有理由的;其次,要耐心聆听孩子喜欢的理由,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后,再告诉他们该怎样正确地使用电子产品,以达到娱乐与学习的双重目的。

B.不沉迷

您的孩子能做到不沉迷于电子产品真的很棒!孩子在电子产品上花的时间少,就可以更多地和父母、小伙伴相处,也有了更多走进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他能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和相处,心智得到更健康地发展。

电子产品上瘾会危害儿童心理健康


电子产品是双刃剑

该协会警告说,一些孩子由于使用电子产品,正在逐渐丧失一些简单的动作技能——很多三四岁的小孩能够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却因为长时间“粘”在平板电脑上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手指。一些年龄稍大的儿童由于长期依赖电子产品而无法使用笔或在纸质试卷上答题。

协会呼吁家长们,抵制平板电脑的使用。英国公共卫生部门指出,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上网时间太久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失落和焦虑等。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咨询科副主任心理师王彦玲表示,电子产品可以给大家带来更高性价比的社交成本,丰富业余生活,但电子产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们既能愉悦身心,也可能对人构成伤害。

人格不健全的人,会因为别人玩电子产品而被动地玩,但人格成熟的人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他就不会盲从。王彦玲表示,电子依赖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本身人格方面的不足,在整个社会环境的促使之下,使得人产生了对某种电子产品的依赖。孩子并未真正成长为一个自我负责的人,因此相对于成人而言,他们更容易迷失自己。

别让电子产品成电子保姆

随着电子产品的流行,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越来越小。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的小孩两岁多就开始玩电子游戏,“那会儿,他话都还说不太清楚”。

许多年轻父母因养育孩子缺乏经验和耐心,当孩子不太听话的时候,自己不是用心去解读孩子、安抚孩子,而是把手机、平板电脑塞到孩子手中,让孩子尽情玩电子游戏。电子产品成了名符其实的“电子保姆”。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与父母的关系却越来越远了。当亲子关系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健康成长免不了会出问题。

王彦玲表示,不是说孩子不能接触电子产品,而是提醒父母,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从小就应把握好度,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人生的最初几年,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欲望非常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非常快,且形成的社会认知对孩子未来将会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父母应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让孩子广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充分满足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并学会与人相处的基本技能,而不是让孩子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人机交流上。

父母应做好表率

专家表示,孩子们花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越多,社会交往的机会就越少,社会兴趣的范围也就越窄,这实际上剥夺了孩子健全人格的成长机会,对孩子的成长留下隐患。

如果孩子已经对电子产品产生一定的依赖,家长应该“导而不堵”。不管平时工作多忙,都要尽力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在与孩子充分接触中,形成健康依恋关系;在与孩子的良性互动中,陪伴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世界,把电子游戏变成孩子的兴趣之一,而不是兴趣的全部。让孩子从小就明白玩什么、玩多长时间,从接触电子产品第一刻开始,父母就应督促孩子遵守约定。

专家建议,父母应严格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父母还应做好表率,与孩子交流时放下电子产品,吃饭不开电视,不频繁看手机,睡觉前不使用电子产品;父母应注重培养儿童更多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

哈佛博士谈孩子到底该不该打


家长教育孩子,到底该不该打?29日,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做客西安时语出惊人,“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而且应该用‘杖’打,但一定要讲究打孩子的艺术”。

为何打让孩子反思做的错事

“把你的棍子闲置不用了,就会把你的孩子宠坏了。”为了说明孩子是可以打的,王涛开场便引用了这句美国谚语。

在现场,王涛专门举了一个例子,一名成功的美籍华人企业家,教育儿子也用“杖”打,但发现儿子就是不听话。有一回他发现儿子又违反了规矩,便问儿子怎么办?结果小孩子轻描淡写地说了两个字“打呗”。这位企业家很简洁地告诉孩子,“爸爸是你的教育者,你今天做出这样的行为爸爸有责任,今天我来接受这个规矩”。然后,他将“家法”打在自己身上。结果他第一次打自己的时候,孩子冷漠的脸就消失了,第二次打的时候孩子下跪了,边哭边求爸爸打自己。此后,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彻底改变了。

打孩子的前提是不能有愤怒,愤怒会让家长失去理智,“这时应该首先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该打孩子”。王涛说,打孩子要区分两种“打”法:一种是发泄自己的愤怒,另外一种是“做规矩”。如果是为了“做规矩”就可以打,此时打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目的是让孩子反思自己做过的错事。

如何打打孩子时要用“杖”

“打孩子绝对不能用手,需要用‘杖’(我国古代的家法)。”王涛说,因为用手打太显随意,同时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可以让自己有冷静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父母想打他,而是因为他破坏了规矩,父母不得不打,特殊的工具对孩子也有一定的震慑力。

王涛说,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打孩子之前要和孩子有语言的交流,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打他。最后一点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打孩子是因为爱。很多的家长是在打过孩子之后才心疼,而在打的过程中只是觉得非常解气,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感觉是,决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时候是更加心疼。

当天,这场以“规矩与爱之情商的培养”为主题的教育讲座,共吸引了1000多名家长,也给家长和孩子们送上一份别样的六一节礼物。

【相关链接】:“中国虎妈”式教育引发热议

说“虎妈”是当下世上最知名、最富争议的妈妈并不为过,这位美国的华裔母亲、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因其严厉的逼子成才教育方式而席卷了全球知名媒体的版面。

“虎妈”热潮的背后,有着中美两国国势一扬一抑,以及美国教育颓势引发国民不满和危机感的大背景,也因为“虎妈”教育方式本身,引发了教育科学领域的重新认识和检讨。不过,“虎妈”的话题一开始就注定要跃出单纯的教育领域,成为一桩“比较文化”事件。其中,被大量讨论的是“中国式的严厉”与“美国式的宽松”对子女人生道路的影响,话题也必然引向更深入的如何理解“成功”、“幸福”这样的大问题,我们会发现,正是对这些大问题答案的不同,造成了所谓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的差别。

该不该坚持让孩子学才艺?


以前有一种旧观念:为了孩子将来能顺利考学、顺利找工作、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或者别人学了我也不能落后等等原因,逼着孩子学习艺术,结果孩子学得特别痛苦,大多数人中途放弃。

现在又见一种新问题:新一代的父母观念不同了,认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主权,如果孩子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结果又有一大部分人半途而废。

后者放弃和前者的不同在于,艺术老师常常会说:“可惜了。”

学钢琴打了昂贵水漂

3岁的男孩晨晨上幼儿园,从第一天入园就没有哭闹,因为他一见到那架发亮的钢琴就要爬上去。几天之后,才能讲清楚话的晨晨开始向妈妈要钢琴;几个月后晨晨妈熬不住给他买了4000块钱的雅马哈电子琴,可以发出和钢琴一样的音色。密密麻麻的彩色按钮开始让晨晨新奇了一阵,但没过多久,他就把电子琴扔在一边,继续闹着要钢琴。

“这是不是明显的兴趣倾向?”晨晨妈很犹豫,“孩子还太小,而且学琴太苦了;但如果他真有天赋呢?怎么办啊!”又坚持了几个月,最后以家庭会议方式决定:出资15000元买一架钢琴。而晨晨爸到最后也保持反对意见,并以不出钱作为抗议,晨晨妈只好动员外婆一起买了钢琴。

既然买了钢琴,就不能只拿来按着玩。晨晨妈请了口碑很好的幼儿钢琴教师,开始对晨晨进行系统培训。最初几个月,晨晨很快就能弹简单的曲子,玩的时候也常常嘟嘟囔囔地哼着曲子,晨晨妈很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欣慰。

但好景不长,一年以后,钢琴已经落满了灰尘。“他现在更喜欢变形金刚和孙悟空,《西游记》的全套DVD各种版本都要买,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也不厌。”晨晨妈无奈地说。

才艺练到中学渐放弃

这就是新问题的根源所在。钢琴老师告诉记者,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看到键盘乐器叮叮当当时,内心便充满了神奇和乐趣表现为随心所欲地敲打、沉浸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中,这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孩子在乐器方面有较强的天赋。

孩子在学琴中出现的半途而废现象,多是因为他发现,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开动脑筋记忆、存在难度等,跟自己敲敲打打的乐趣相差甚远,或者是发现有别的小朋友比自己弹得好———他的兴趣便会急速下降,这些都很正常。只是在这个阶段,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放弃当然容易,但也许真的就放弃了一颗好种子。

执著坚持也是教育目的

一位少年宫的小提琴老师告诉记者,学艺术没有不吃苦的,以前的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吃苦,忘记了培养兴趣;现在的家长只顾着兴趣,却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艺术名家、大家也都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当然他们坚持的一个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基本条件和兴趣,这三者缺一不可,”这位老师说,“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两年后放弃非常可惜,因为一年恰恰是一个关卡,绝大多数人是在一年内被淘汰的,可以说,坚持过一年就成功了一半。”

这些当年就是吃苦学成的艺术老师们都认为,学会什么叫执著坚持也是学习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不管以后是否从事艺术行业,这都是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相信《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美国儿科协会谈家庭教育 :2岁以内孩子不能接触电子产品 RichardRende博士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常年致力于人类发展和家庭教育研究。同时拥有耶鲁大学心理学学士及卫斯理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与电子产品相伴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每天都在不可...
    2021-02-26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不要让电子产品来养育我们的孩子 这里所说的电子产品主要是指手机、电脑和电视,这几样算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无处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的孩子总归是会接触到的。但我还是希望在朵朵小的时候,能不接触就不接触,避免不了就尽量晚接触,...
    2020-10-15 阅读全文
  • 爱护眼睛远离电子产品的演讲稿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眼睛,它是我们心灵的窗户,但是如果长期看手机电脑用眼过度的话,会造成对眼睛的一定伤害,6月6日“世界爱眼日”即将来临,我们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那么,世界爱眼日的演讲稿怎么样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护眼睛远离电子产品的演讲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22-04-23 阅读全文
  • 孩子对电子产品爱不释手,家长怎么管? 曾有调查显示,“玩具类礼物你最想要什么?”44%的孩子第一反应就是“电子类产品”。而随着电子类产品的快速更新,市场上针对儿童的电子产品种类也愈趋多样。儿童电脑、学习机、点读机……正充斥着儿童早教市场,...
    2021-02-08 阅读全文
  • 电子产品上瘾会危害儿童心理健康 电子产品是双刃剑 该协会警告说,一些孩子由于使用电子产品,正在逐渐丧失一些简单的动作技能——很多三四岁的小孩能够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却因为长时间“粘”在平板电脑上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手指。一些年龄稍大...
    2021-03-05 阅读全文

RichardRende博士使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常年致力于人类发展和家庭教育研究。同时拥有耶鲁大学心理学学士及卫斯理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与电子产品相伴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每天都在不可...

2021-02-26 阅读全文

这里所说的电子产品主要是指手机、电脑和电视,这几样算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无处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的孩子总归是会接触到的。但我还是希望在朵朵小的时候,能不接触就不接触,避免不了就尽量晚接触,...

2020-10-15 阅读全文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眼睛,它是我们心灵的窗户,但是如果长期看手机电脑用眼过度的话,会造成对眼睛的一定伤害,6月6日“世界爱眼日”即将来临,我们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那么,世界爱眼日的演讲稿怎么样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护眼睛远离电子产品的演讲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2022-04-23 阅读全文

曾有调查显示,“玩具类礼物你最想要什么?”44%的孩子第一反应就是“电子类产品”。而随着电子类产品的快速更新,市场上针对儿童的电子产品种类也愈趋多样。儿童电脑、学习机、点读机……正充斥着儿童早教市场,...

2021-02-08 阅读全文

电子产品是双刃剑 该协会警告说,一些孩子由于使用电子产品,正在逐渐丧失一些简单的动作技能——很多三四岁的小孩能够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却因为长时间“粘”在平板电脑上而不能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手指。一些年龄稍大...

2021-03-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