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当男孩的妈需要“嗲”一点

发布时间:2021-01-07

幼儿园当老师游戏。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当男孩的妈需要“嗲”一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曾经有人说,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妈妈,你脚下的路将很长很长。作为一名男孩的妈妈,你是否也会时常面对孩子的天性不知所措呢?看看以下这些建议吧。

1、男孩子就是要野一点——游戏玩耍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这是冰心老人的话,对我影响很大。儿子刚会走路时,我就把他送到家住农村的外婆家里。夏天,儿子在沙子堆里捉虫子,在树下捉蚂蚁,赤着脚在田埂上跑,整天脏得像个泥猴子,被蚊子咬得浑身是包,满身的痱子,但他快乐得像小鸟一样。

儿子最喜欢的游戏是捡石子,走到哪儿都要捡几块。每回帮他洗衣服,都会发现不是口袋被小石子磨出了洞洞,就是裤子的膝盖处磨出了窟窿。于是我在小商品市场批发了一大袋小动物贴布,专门用来补他的衣服。每回儿子和我说,妈妈,小熊又逃走了。我就知道他的口袋破了。

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没有这样的环境支持和机会让我们的男孩子体验玩得脏兮兮、乱糟糟。而这样的玩才是顺应孩子天性的,给孩子心灵的滋养才长久。儿子上高中时,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他没有喘息的时间,不过他说“好在我还有一个自主的童年,让我总算还有美好的回忆。”真是让人又欣慰又心酸。

2、男孩子就是要舍得使用——生活教育

敢于“使用”男孩,“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爱的误区。有的父母把儿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儿子为自己做点什么。其实,妈妈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家务不仅仅是女孩的专利,而收纳整理往往也是最能培养一个男孩自理和逻辑思维的,在收纳上,通常儿子能做到的,就是把所有的东西放到箱子或盒子。然而,这样的收纳法,其实会有东西找不到、容易变乱及不易维持的问题。所以,在要求儿子动手收纳之前,我一般先做好空间规划的工作。一款专业性的儿童收纳柜至关重要,选用专业性的儿童收纳柜,培养收纳习惯事半功倍。家长们可以依衣物种类在每个抽屉贴上裤子、上衣等名称,方便儿子找衣物。我也会经常和儿子说:“有你,就是不一样。”儿子也会十分得意,也会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家庭当中的重要性。

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为他人付出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3、男孩子就是要责任心重一点——品格教育

儿子懂事后,我和孩子爸爸达成共识,要开启责任感教育。上中班时,我们送给儿子和他堂姐每人一本动物书,儿子当宝贝似的每天捧在手里。一天,姐姐在看她的动物书,发现恐龙那一页不见了,就去问弟弟。儿子紧张地捂着自己的书,说:“不知道,你的恐龙自己走了吧。”姐姐说:“你让我看看你的书吧。”“不给,你看自己的书。”我发现是儿子把姐姐书里的恐龙撕下来,放到自己的书里了。我问儿子:“该怎么办?”儿子说:“和姐姐说对不起,把恐龙还给她。”我摇摇头:“不行,除了道歉,妈妈觉得你应该把你的书赔给姐姐,你损坏了别人的东西,自己只好看坏书啦。”儿子一脸的委屈,眼泪汪汪地和姐姐交换了书。现在他的书柜里,还放着那本修补过的动物书。

承担错误,是要承担事情的后果,如果仅仅只是道歉,孩子体会不到他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4、补充一句:当男孩的妈,要“嗲”一点

我让儿子从小做我的小跟班。我逛街时,儿子帮我拎包包,尽管有时把我的包包在地上拖着、拉着。每次一起回家,总让儿子去开门;有好吃的,我总是和儿子抢着吃,挑好的吃,因为“妈妈是女孩子,需要男孩子照顾。”渐渐地,儿子的口头禅是“要我帮你做什么?”俨然成了姐姐、妈妈、奶奶的“护花使者”。只有让男孩子眼里、心里装着别人,才能真正成为男子汉,结婚后会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严厉


育儿观念: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严厉

读尹建莉的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虽没有读完,但已不能忘记那朴实却引人深思的字句。去年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凭着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读完,作为一个不是母亲的年轻幼儿教师觉得很多做法太好了,但案例毕竟有限,反复看可实践可操作的也是很有限的。教育孩子的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是所有问题都有标准做法就好了,大家可以借鉴前人的做法和思想去教育孩子,可是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思想,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有些方法觉得很好,但是操作起来不见效果。育儿是一种理念,只要大的方向对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不用问别人你该怎么做,该如何去做?你和你的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也最了解她,你了解他在你面前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你最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所以看到现在带给我自己最宝贵的经验是:做好自己,尊重孩子,爱他如他所是。

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如说是自省的过程。读完本书第二章中一篇“严厉教育是危险教育”,文章中的种种理念,直击现实生活中的“反教育”行为,反思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叹息——人们将那么多错误的做法,都累加在孩子那幼小而稚嫩的心灵上。时光不能倒流,有很多时候,可能不是发生对孩子身体上的伤害,而是你的一些无意的言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都不可挽回的。

尹老师提出所谓的“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学生做的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学生,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书中说到:经常被苛责的学生,学会了苛刻,经常被打骂的学生,学会了仇恨;经常被批评的学生,很容易变得自卑;经常被限制的学生,会越来越刻板固执。书中举了很多的实例向大家阐述,其中提到一位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四十岁的中年单身女士,就是因为父母的严厉教育,警告的方法不管用就采取打骂的方式解决导致她断送了一生的美好生活,原本可以完美绽放的生命就此残缺了,这悲惨实例后面我们又能看到些什么呢?

有些家长在生活当中遇到孩子犯错误或者做一些成人无法理解的事就开始着急,为孩子好的心是每个家长都具备的,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不知道如何去正确的教育孩子,只知道着急着采取警告的方法,见不出效果一生气一发怒就容易打骂孩子,从心理上将所有的错都推到孩子的身上,却没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的做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学习,需要爱,你越严厉,他就越退缩,慢慢地离你越来越远。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成长需要不断的鼓励而不是一直严厉的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教师不但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应该放下心中的棍棒,并且是必须要做到的基本。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时刻告诉自己:耐心的对待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严厉。

“拯救男孩”从妈 妈做起


“拯救男孩”从妈妈做起读过了《拯救男孩》这篇文章后,我感觉自己茅塞顿开,不再认为**是个淘气顽皮的孩子,相反,觉得**越来越乖。

我也明白了,男孩的天性是什么。

引用小巫老师博文里的一段话:

“男性是一个空间的动物,他需要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实践,来发展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相对于时刻有人陪伴的生活,男孩子更需要独立的私人空间。相对于“安静”“读书”“写字”这些女孩子比较适合的学习方式,男孩子更擅长在自由的空间里奔跑,经由身体的感受丰富大脑的认知,他们需要身体的冲撞,强烈的运动,启动大脑灵活运转的开关。他们通过冲撞,通过奔跑,通过快速变化的景观,活跃大脑的思维,认知身边的世界。现在状况时,独立的空间被养育着,父母、老人完全侵占了,生活的经历也被压缩到极其狭窄的范围里,在这样的环境中,男性的优势处于被抑制和弱化的状态,他们逐渐失去了个性成长的空间。”

我承认,**很顽皮,很不老实,总是不闲着,总是不停的在动。我甚至都怀疑过,**是不是有点多动症啊。现在总算是明白了,是自己不够了解自己的儿子。身为男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动、顽皮,这是他们的天性,我之前总是试图要改变他,现在想想,我为什么要改变他的天性,那不是成了逆天而为了吗?为什么要说自己的孩子顽皮,为什么要说他不听话。不要总是找孩子的原因,试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他们活动的机会,足够他们活动的场所。既然要选择接纳孩子,就要承认这个好动的事实,就要陪他一起动起来。如果说,一个男孩子,从小就像一个小姑娘那样的听话,那我们是不是会更担心。谁也不愿意,把一个男子汉培养出娘娘腔吧。

说了这么多,总结只有一句话,我要陪**一起动起来。

屡屡思绪,以前教育**的时候确实忽略了这点,我也说过“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类的话语,现在想想,其实并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提出的要求太多太高,孩子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标准,不听话是相对而言,如果我们换一种理解方式,是不是孩子都会变成听话的呢?

男孩子本来就好动,再加上他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就构造出了一个“顽皮小子”,如果我们把“顽皮”看成是这个小子的优点,那是不是就是另一回事了呢?

还有点一最关键,就是家长的耐心,在“拯救”男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因为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转变这个观念,事实上,“顽皮”这个概念在我们的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顽皮”是男孩子的天性。切记!切记!

**喜欢在屋子里跑,一圈一圈的,之前,我总是怕他磕着碰着,不让他乱跑。但是现在,在保护**安全的情况下,我和他一起跑,一起玩捉迷藏。我藏在屋子里的某个角落,他找不到我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我不清楚,为什么找不到妈妈还笑得这么开心。但是只要他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我就满足了。

对于教师加班的一点看法


教师加班是指在我国法定的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以外,教师仍在工作单位持续工作。2001年底,笔者就加班的有关问题,对天津市各类型幼儿园的教师共196人(国办幼儿园教师占75%)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8.l%的教师经常加班。加班的时限和人数比例是:平均每天加班0.5小时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9.2%,平均每天加班1~1.5小时者占总数的36.2%,平均每天加班1.5~2小时以上者占总数的2.6%。

教师加班是比较被动的行为。在8小时以外,教师为什么几乎天天加班呢?该项调查说明,幼儿园的工作安排普遍存在任务重、时间紧的现状,8小时以内做不完,不得不加班。调查和访谈显示,加班的客观原因,首先是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做准备,其次是为幼儿园内部的检查评估做准备,第三是为弥补日常工作的不足,第四是为照看幼儿。一些教师加班的主观原因是为了获得园长的肯定和赏识。不少园长认为加班是觉悟高的表现,不少教师认为给园长留下好印象有利于日后的岗位聘任和职称晋升。

教师加班时间多用于硬件建设。各项任务占用加班时间的比例,按照顺序由多到少排列如下:布置环境、做卫生、开会、备课、制作玩教具、写评估材料等。由此可见,教师的加班时间主要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即硬件建设。针对目前幼儿园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硬件硬、软件软的现状,幼儿园更应当注重软件的建设,即办园水平的提高。要努力练好“内功”,提高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然而练“内功”只靠拼时间、拼体力是难以奏效的。

教师加班的效果不容乐观。多数教师对加班的效果不能做出肯定回答。调查表明,认为效果不好者占总人数的24%,认为效果一般者占总人数的60.2%,认为效果较好者占总人数的15%。

教师对经常加班持否定态度。教师们认为加班有很多不利因素。认为加班不利于休息与健康者占总人数的100%,认为加班不利于学习和进修者占总人数的88.8%,认为加班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者占总人数的87.8%,认为加班不利于照料家人者占总人数的84.7%,认为加班不利于休闲者占总人数的67.9%,认为加班容易使日常工作懈怠者占总人数的37.8%。经常让教师加班是搞疲劳战术,还容易侵犯教师的某些权利,如休息、学习等。

加班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教师的工作和劳动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全面育人靠的是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然而,加班大都是进行集体劳动,容易使教师产生从众的心理和行为。久而久之,教师的个性消蚀在其中,是得不偿失的。

笔者并非一味地不赞成教师加班。如果是为了在假期照看和教育幼儿,减轻幼儿家长的工作负担,教师轮流承担少量的加班是必要的,这也是实现幼儿园工作的双重任务之必需。但是事先要做出安排,确保工作质量。

针对现状,笔者就如何解决教师加班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切实实行5天工作制。应要求并激励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批评并及时纠正拖沓的工作作风。其次,要逐步调整并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给教师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第三,要尽量减少来自各方面的检查和评估。要沉下心,扎扎实实地练好“内功”,有效地提高办园水平。要适当安排抽查工作,多一些长远打算,少一些短期行为。第四,要切实安排好教师的休息时间。要使她们有时间读书和思考,能够发挥出更高的积极性,以利于创造性地开拓工作的新局面。最后,要加强法制观念。安排加班,必须符合教师自愿的原则,并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累计加班时间用于休假,不能马虎。

有一种“病症”当妈的都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需要规矩去为他的行为划定安全的范围,规矩,体现在平日大大小小的事情中。“立规距”仿佛对所有家长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魔力,每一对父母都乐此不疲。而孩子天生对规矩有着对立情绪,孩子的叛逆便是“僵化规矩”下的产物……立规矩非常需要把握分寸和技巧。如何平衡规则与情理,如何不僵化规则,如何能照顾孩子的感受都至关重要。【案例】清晨, 6岁的林林在桌前细嚼慢咽地吃着早餐。妈妈在一旁着急了:“林林,抓紧时间扒拉两口饭,我要迟到了。再不快点,你妈妈就被开除了,知道吗?”林林如同没听见一般,貌似根本不在乎妈妈是不是会被开除,依旧我行我素地慢吞吞地“品尝”那碗粥。“你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就能给我添乱子……”妈妈叹气道。晚上下班后,爸爸一回家,妈妈就向爸爸告状。爸爸也加入了妈妈的行列,他斥责林林说:“一点都不懂事,你妈妈工作这么忙,都不知道快一点,早知这样,不如不生你!”分析以上案例,小编来跟家长们聊一聊给孩子立规矩到须注意什么……

1、 别给孩子乱贴标签

“你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就能给我添乱子……”这话会使林林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 孩子是有想法的,他有可能会想,既然我一直就这样,那我也就只能这样了,改不掉的。

2、请给孩子制定明确的标准

妈妈只是告诉林林,“我要迟到了,你要快点!”怎么快法?几分钟?她并没有传达出来,没有给林林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以告诉孩子,“再给你5分钟,5分钟之后妈妈就收碗了。”

3、给予适当后果,而非吓唬孩子

妈妈告诉林林,“我要被开除了。”然而她每天都这么说,开除这件事却并没有发生,这样就等于说了谎,孩子更不把她的话当真。甚至孩子还巴不得她待在家里陪伴自己呢,孩子的价值观跟大人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有时你觉得很严重的事情他可能一点也不在乎。

4、惩罚要及时

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了晚上,他很可能早就忘了。惩罚要及时,才能让孩子理解并记住。

5、对孩子惩罚要切实可行

爸爸的话对林林是个不切实际的“威胁”,这个威胁对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早知道不生你!”难道你能把孩子塞回妈妈肚子里去吗?这只会让孩子感受到被遗弃的感觉。

6、自己能解决的事不要扩散

孩子早上吃饭慢这件小事,妈妈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能够自己解决,成为自己和孩子间的小秘密,有助于孩子改正。她把这件事告诉岩岩的爸爸,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会想,我妈妈也就这么回事,能把我怎么样?她什么都得靠爸爸。

7、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简单具体,不能笼统

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深刻,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强,树立十分复杂艰难的规矩,非但不能够让他遵守,反而会让他糊涂。比如“把床铺好”“地面无垃圾”“衣服都放在衣柜里”等,而不是笼统的“把房间收拾好”。

8、耐心与和蔼

实在复杂或者讲不明白的道理,应该和蔼地告诉孩子:“这是这里的规定”或者“所有的人都要遵守的”。9、换一种孩子喜欢的方式,讲道理。

你可以把道理融进一个小故事里讲给孩子听,也可以融进一个小游戏里陪孩子一起玩,让孩子轻松的接受,为了孩子,请开动脑筋吧!

以上这些“病症”当妈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些, 但并不是无药可救!若想做到真正让孩子从生动的生活事件中学习规矩,仍需要大部分家长不断的反思与努力……

育儿观念:请给孩子一点空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


育儿观念:请给孩子一点空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

背景:

我们家和现在大多数的家庭一样,孩子是由老人一手带大的,吃饭、睡觉、穿衣等基本都由奶奶包办,甚至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也顺着奶奶的想法。奶奶总是为孩子准备好一切,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吃饭吃的慢,看不下去就喂他。衣服不会穿,就帮他穿。孩子的锻炼机会和独立意识在无形中被剥夺了。

爸爸妈妈平时忙于工作,只有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陪孩子写字、做算数、讲故事,玩游戏等,但在孩子的生活习惯上,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会跟奶奶沟通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上幼儿园后,在幼儿园老师的帮助指导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家的孩子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案例一:吃饭慢

在家时常会听到“小宝,这个营养好,吃这个”、“小宝,这个比较好吃,那个不好吃,这个多吃点,那个少吃点”。吃饭时,也时常会听到奶奶的催促声,让孩子快点吃。一旦吃饭吃的慢了,奶奶就会喂他,特别是冬天,怕饭菜会凉掉,奶奶先把孩子喂好,然后自己再吃。

分析与对策: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先生对这一问题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东西?主要原因是喜欢催逼孩子吃饭的父母不少”。在家奶奶怕孩子吃不好,吃不多就长不大,拼命的给孩子喂。

发现问题后,我们家长进行了沟通和反思,决定用奖罚并用的方法,一是坚持让孩子自己吃饭,绝不再喂。二是规定孩子在半小时内吃完。孩子比较喜欢玩游戏,半小时内吃完就让他在周末玩半小时的游戏作为奖励,吃不完“面壁思过”10分钟。三是积极的鼓励。只要他在规定时间内吃完,全家就会好好的表扬他,并送给他小星星。

案例二:独立性较差

生活起居,完全由奶奶包办。起床,奶奶会帮孩子穿衣服,而孩子就躺在床上看电视,连辅助穿衣的动作都没有。刷牙时,奶奶帮着刷。洗脸时,一边孩子专注的看电视、玩玩具,一边奶奶帮着擦;奶奶去哪里,孩子也要去哪里,对奶奶的依赖性非常强。

分析与对策:

主要原因是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太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替他做好。恰恰是这种想法扼杀了孩子独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是孩子能做的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做,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逼着孩子自己做。并且在孩子面前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思想,让他懂得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收拾玩具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二是让孩子学着做家务。有时周末孩子会与我们一起做家务,让他明白他是家庭的重要成员,所以应该负起责任。孩子也会乐此不疲的帮忙,完成后他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三是自我时间的管理。晚上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很宝贵,所以要求小宝在白天自己安排做一些小算数、写字等。

案例三:胆子比较小

在外面碰到不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他都会躲在爸爸妈妈的背后,不肯礼貌的叫人,有的叔叔阿姨想抱他一下他就哭。还有一些可供小孩玩乐的场所,他也不肯去体验。甚至还害怕小狗。但在家里却是生龙活虎,典型的“在家像条龙,在外像条蛇”。

分析与对策:

孩子在外面,奶奶总会担心这个不要碰,那个不能玩,太过小心的呵护,生硬地阻止孩子的行动,而孩子却得不到锻炼机会,导致他对外界事物感到陌生和恐惧,很多事物不敢接触,小时候接触的人也不多,缺乏自信。对于小动物也是,总是让他离得远远的。

通过生活中多方面的锻炼,让他胆子变大。一是平时多带着他到外面去玩,多接触外面的人,让他不再畏惧陌生人。我们还为他报了一个画画的兴趣班,让他多与其他的孩子和老师接触交流,同时提高他画画的水平。二是时常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希望能在适当的时候多给予他表现的机会。一有做的好的,就及时给予肯。三是领养小动物。不能让他从小对小狗有恐惧心理,所以我们考虑给他养了一条狗,其实他内心是喜欢的。

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能力都很强,请家长们不要剥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也不要剥夺他们的独立能力,要适当的放手。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就叫成长。适当的引导、肯定与赞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一点空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

为童年的自由留出一点空间


辛巴知道,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他要去幼儿园报名。

早上,家里做了安排,由妈妈带着辛巴先去一家幼儿园报名,而奶奶去另一家幼儿园排队。他们以为去得已经够早了,可是到了现场,发现人山人海,“和世博会没什么两样。”有的爷爷奶奶一大早就带着凳子来排队了。

终于轮到辛巴可以和老师面对面时,妈妈被要求在一边填写资料,而同时对辛巴的面试也开始了。桌子上有一些颜色不同的珠子和一根绳子,“老师说一种颜色你穿一种珠子好不好?”辛巴不怕这个,在家里妈妈让他练过了。“这个是什么动物?”第二项内容开始,老师指着卡片上的动物一一问道,是斑马、大象、松鼠等不常见的动物。“你会表演什么节目?”辛巴想了想,唱了一首歌。

那一天,辛巴赶了四个这样的场子,妈妈说今年报名的小朋友多,一定要多报几所幼儿园,以做好各种保险措施。辛巴不懂这个,他只知道那一天他很累,回去的时候,看到小区里其他赶完场子回来的小朋友,大家相视苦笑,大人们或许不知道,他们在互相传递“累死了”的无奈信息。

这一天是5月16日的上海,某几个区幼儿园报名的那一天。

这是我前不久了解到的信息,四五月间是上海各区幼儿园报名的时间,满城尽是拖携着孩子前去报名面试的父母,今年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自2007年的金猪宝宝,生育高峰。父母的焦虑和压力可想而知。

一位母亲对我说:我已经在论坛上看小学的面试情况了,非常难。我准备马上对孩子进行一些培训,包括英语、逻辑思维、才艺等。去小学面试要准备简历,如果有英语星级考试的等级证书、才艺培训的证明那就比较好,要进好的小学,一定得这样。现在人那么多,将来谁知道呢。我会给她讲道理,要生存下去,必须得学,孩子如果不努力,不学习就会落后。

在《学飞的盟盟》一书的序言里,朱天心说:我这一代做父母的,无不尽其所能尽所有资源投资孩子们的教育养成,但这投资项目其实挺单调乏味的,无非英语、乐器、才艺,入学后再加补习班、学校考试科目……很快的,那些和女儿盟盟一起自小一块儿玩、从出生我看着一道成长的十个小孩二十个样(不是吗,熟悉小孩的岂会不知他们天使魔鬼绝不止一个面相),变成十个小孩一种样子,一种想法,一种人生目标……叫人分不出。

我觉得可惜极了。她说。

作为作家的朱天心观察她的女儿盟盟,描写她一个个生活的细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盟盟能描述一只屎壳螂虫如何制造搬运一球屎团,也能分辨出两只海马的不同……她是一个有趣生动的孩子,不是那种“十个孩子一种样子,叫人分不出”的孩子。

朱天心当然也受过质疑,有人善意地提醒:“孩子人生只有一次,你们有权利用来遂行己意对抗主流社会吗?”她回答说:正是,正因为它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来,才那么值得珍惜、不想草草敷衍随俗度过,我们不过帮它在这生存竞争密不透风中卡出一点空间,由它自在长成它原有的样子。

说得真好。

这样也就不会有两个小男生肩搭着肩走进幼儿园面试区的时候说:“我们要好好表现哦。”这种压力下的懂事不免让人心疼。(选自《学飞的盟盟》/朱天心著)

给孩子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案例:小敏是一所幼儿园的老师,在给小朋友讲完故事后,照例提问了问题。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小敏让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平平来回答问题,可是他站起来后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其他的孩子说:“老师,让我说吧!让我说吧!”小敏看着平平,他小声地说:“老师,让我再想想!”“老师,让他想好了再说吧,我已经想好了。”贝贝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说,其他小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回答问题。小敏安慰孩子们:“老师保证你们都会有机会说的,让我们再等一等平平吧!”小敏用眼睛鼓励平平大胆说,平平终于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小敏和孩子们一起用力鼓掌。

这种生活中的小细节,我们时常会遇到。但是真正能做到像这位老师一样,尊重孩子的这一句“让我再想想”,尊重孩子思考的权利,不知道能有多少家长做得到。很多老师和家长没有耐性陪着孩子一起探索生活,往往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殊不知,这样没有耐性的行为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它会在无意中剥夺了一个儿童探究的权利,会扼杀了他成功的欲望,会熄灭了他创新的火花。

学习应该是儿童的自主行为,自主探究是儿童的权利,教师和家长都无权剥夺。“让我再想想!”这是一个求知者对成功的渴望,是一种执着的个性,是燃烧着的创新的火焰。儿童们渴望成功,渴望以自己智慧去发现、去创造。成功,哪怕是一丁点儿,也将会成为他们自豪的资本,自信的源泉,激起他们无休止的创新欲望。

逛某早教论坛的一点感悟


小女刚半岁,偶然获得此论坛,断断续续浏览量几天,惊喜该论坛内容齐全,可谓五花八门。关于早教逐渐有了一些思路,但是也有了一些感悟和想法,现在简单说一下,还请各位指教。

1.早教与其说是教育孩子还不如说是教育父母,父母先充电是必须的,教育不可以靠别人,尤其是老师,现在的老师是一份工作而已。

2.早教前父母必须心中明确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如果父母没有主见和思想就容易人云亦云,给孩子一个没有体现的教育,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网上关于教育的方法和林很多,但是大多不可复制,尤其是国内出的理论和方法,大多是忽悠人的。

3.网络上资料很多,有的帖子一下子就列出了几十本父母必读的书籍,还有上百本孩子的读物,其实绝大多数是没有必要的。最多随便翻阅一下即可,父母必须从中筛选一下,按照自己的想法筛选,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体系。

4.个人认为早期还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爱好为主,尤其是艺术感,而知识是次要的,尤其是一些无所谓的识字/数数和背诵诗词,只要孩子智力正常,长大后不用教都会了,何苦在培养性格和兴趣的时候,教那些无聊的东西呢,每个时期都要做该做的事情,不能让孩子到大学里去学习婴儿时期的道理吧。

5.给孩子多听音乐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故事就不能依靠电子设备了,故事最好由父母来讲,刚开始可能不会讲,慢慢就好了。等孩子识字了,要自己去读故事,尽量少听故事,尤其不能交流的单向讲故事。

6.一些儿童读物,有必要使用大陆外的。国外图书港澳台翻译的要好点,早期翻译的要好点。

7.教育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农民养牛也是在小牛犊大了之后才调教的,有时候要把孩子当个小动物。

8.国学经典要读,但没必要太早;英语也要学,但要在会讲普通话之后,而且中语感不重单词。

9.教育孩子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和等待,守得云开自然会见月明。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当男孩的妈需要“嗲”一点》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当老师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触摸多一点,拥抱多一点 午睡时,幼儿进厕所大小便,出来提裤子确实让我们很忙很累,我们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习提,甚至一个人一个人地帮忙,经过一次一次地练习,有很多孩子都能自己提起来,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天还是冷,穿得多了提...
    2020-08-12 阅读全文
  • 快一点故事 1、快一点的故事 一只蜜蜂不紧不慢的再天空中飞着,其它的小伙伴对蜜蜂说:“你应该飞的再快一点。” 蜜蜂摇着头说:“嘿~!着什么急,我前些天发现了一朵大花,上面有很多的花粉。” 到了晌午,蜜蜂有一些困了...
    2021-04-02 阅读全文
  • 宝贝,勇敢一点! 晨间体锻的时候,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走过了平衡木,轮到歆歆了,他先是在平衡木前站了一会,有点怕,不敢走上去。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催促,他就用手先撑住平衡木,然后爬上去,他试图要站起来,可是摇摇晃晃的,不敢...
    2020-11-3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严厉 育儿观念: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严厉 读尹建莉的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虽没有读完,但已不能忘记那朴实却引人深思的字句。去年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凭着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读完,作...
    2020-10-13 阅读全文
  • 给孩子一点的空间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给孩子一点的空间”!今天放学晚接的时候,我们班大部分的家长都非常准时的来接自己的孩子。 只有倪天宇和黄立洲两位小朋友还没有接走,他们俩就在教室里安...
    2020-07-06 阅读全文

午睡时,幼儿进厕所大小便,出来提裤子确实让我们很忙很累,我们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习提,甚至一个人一个人地帮忙,经过一次一次地练习,有很多孩子都能自己提起来,这让我们很欣慰。但是天还是冷,穿得多了提...

2020-08-12 阅读全文

1、快一点的故事 一只蜜蜂不紧不慢的再天空中飞着,其它的小伙伴对蜜蜂说:“你应该飞的再快一点。” 蜜蜂摇着头说:“嘿~!着什么急,我前些天发现了一朵大花,上面有很多的花粉。” 到了晌午,蜜蜂有一些困了...

2021-04-02 阅读全文

晨间体锻的时候,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走过了平衡木,轮到歆歆了,他先是在平衡木前站了一会,有点怕,不敢走上去。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催促,他就用手先撑住平衡木,然后爬上去,他试图要站起来,可是摇摇晃晃的,不敢...

2020-11-3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严厉 读尹建莉的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让我久久沉浸在书中,虽没有读完,但已不能忘记那朴实却引人深思的字句。去年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凭着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读完,作...

2020-10-13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给孩子一点的空间”!今天放学晚接的时候,我们班大部分的家长都非常准时的来接自己的孩子。 只有倪天宇和黄立洲两位小朋友还没有接走,他们俩就在教室里安...

2020-07-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