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们该怎样正确的教导孩子?

发布时间:2021-01-07

我们的幼儿园活动方案。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我们该怎样正确的教导孩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其实,育己即是育儿。

试想,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突然停车或闯入了对向的车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轻则造成交通塞车,空耗时间、精力,重则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界限,履行自己的责任,才是我们安全、顺畅行驶的保证。开车如此,育儿、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通常会出现以下两种自我身份错误定位的情况:

为人父母后,你的身份定位正确吗?

一、越位

即父母对自己不该负的责任进行越界干涉

诸如孩子不吃饭时,我们总是追着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一旁陪着写;孩子间发生点小纠纷,我们就急着出面找对方去算账,等等。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体是孩子自己的,吃饭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个灵魂固有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种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总是追着喂,所以孩子可以不准时吃饭。因为我们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单独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失位

即父母自己该履行的教育责任没有履行

常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抱怨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带出了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反省过,教养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观念和方式去带我们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就该心怀感激了,怎么还能抱怨他们或要求他们改变?其实,隔代教育是个伪问题,本质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内心还没有长大,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的失位在先,才导致了老人的越位。

三、定位

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应该有清晰的定位

我们做父母的没守住自己的界限,给孩子创造了犯错的环境和机会,却去怪两三岁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吗?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诉这些狼,你们不能吃羊,谁吃谁不是好狼。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可以随手触及糖的环境吗?难道不是我们习惯了把孩子托管给电视、电脑,而很少亲自陪伴、交流,导致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或电子游戏的吗?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们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这一职责。

四、榜样

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作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们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孩子会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其实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比起说教,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不伤和气,也更能起到作用:假如父母乐观而幽默,那么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会太消沉;假如父母真诚待人,那么孩子也容易有好人缘。这些都是说教做不到,而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做到的。yJS21.com

通常还有一些父母,会因为自己两三岁的孩子碰触了家中的玻璃杯、电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进而用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理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可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尝试,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素。假如为了保护孩子,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学后,我们常常又会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做事缺乏主动性。

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尝试和体验,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失位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生活环境。

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走向快乐、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我们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1、别害怕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

2、一开始别太在乎孩子成绩,要关心他是否喜欢学校。

3、除了赞美,要有惩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棍棒教育。

4、让他坚持一样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都好。

5、从小学开始,一定要分点家务给他做。

6、爱他,也要一样爱他的爸爸(妈妈),永远。他会记住的,学会爱他的爱人和孩子。

7、别上奥数,那里最擅长用培养天才的口号折腾普通人。

8、也许你有很多梦想没有机会实现,别让孩子代替你实现,那是你的梦想,不是孩子的梦想。

9、请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10、为他培养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不论是高雅还是通俗,不论是大众还是小众,音乐,美术,文学,写作,集邮,手工,这些都很好,但请不要仅仅为了考级或升学去学。

11、试试和孩子一起看课外读物。好书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良师益友。

12、耐心陪孩子玩游戏,即使你认为他的游戏内容很无聊。

13、当他耍赖时,绝不妥协。

14、每月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次两小时以上。

15、小孩子之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16、孩子越大, 我们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点,请一直用他刚出生时候的眼光去欣赏他。

17、下棋,游泳,骑自行车,打升级,K歌,这些普通人都爱玩的项目可以早点教会他。

18、除了成长中教给他诚信,善良,孝顺,尊重,原则等基础的东西外,也要包容并认同他个性,专属的特质,毕竟他是唯一的。

19、灵魂要自由,思考要独立,活得要真实。

该怎么正确的教育孩子


也许您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哭泣,那是因为他只有六岁;如果一个四岁的孩子总是无法在汽车座椅里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四岁。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表现得更成熟听话一些,但事情是:孩子们总要经历那些固执,淘气,自我中心,多动等行为的年岁,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孩子们这些“不乖”的行为总是令他们恼火。可是,当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所表达的只是空洞的责备,而忽略了孩子会这样做的原因。当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时,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们建议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忍不住要责备他的时候,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与孩子交流。

2、“别跑,会摔跤的。”

这样当然是好心,作为家长,总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还是想说,诸如此类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遭遇挫折,知道吗,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孩子肯定会摔跤的。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信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这样你强调的是鞋带,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当家长的警告一次次地没有变成现实(小心,果汁会洒出来的!你会把杯子打碎的!),孩子也就慢慢对家长的建议表现出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这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3、“我只是逗你玩儿。”

不要在外人面前揭宝宝的短。

或许认为,跟孩子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还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可是想过没有,当家长对孩子这样说:“如果你再不认真听妈妈说的话,下回我就用胶水把你的耳朵粘起来。”想过吗,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会这么做。作为父母,责任是爱并且帮助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是侮辱的话来让自己表现得那么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话不是认真的,最好别说。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呢?”

诸如此类的比较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让孩子感觉像个二等公民,同时还可能导致孩子们之间的仇视和斗争。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样总能得到红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样有礼貌,用这种比较的办法绝不可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记住,越是跟孩子说他不如别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够好。所以,比较明智的办法是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这样的问题,你当然知道答案。所以,这种带着一点点嘲讽口气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指责。如果家长真的想因为孩子没有做到家长的要求而指责他,倒不如明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都跟你说过三次了。但我再告诉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即便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呢?

家长最好经常说这五句话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可以对孩子和他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五分钟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也不会被孩子看作是个“坏警察”——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是他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家长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做什么让家长生气的事——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就可以这样说。说得就好像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然后请孩子帮家长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家长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家长满意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家长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孩子出了问题,最好不责怪他,因为问题的出现总能从家长那里找到理由。孩子怎样,跟家长的语言极其相关。应该慎重表达我们对孩子的语言,期待培养好的孩子,要从家长的言行做起。

怎样正确的教育孩子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什么样?

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无论是怎样的父母,“榜样”也好、“教练”也好,“保姆”也罢,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对父亲来说,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更为重要。妈妈的性格与脾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妈妈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妈妈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做事容易诸多不成。所以,控制情绪是做现代妈妈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1

妈妈要学的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在看到自己孩子优缺点的时候,做母亲的都不要立即就反应出来。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孩子需要空间去自己成长,母亲随意而过多的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母亲的反应。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急躁又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可能就是这个“虚”没做好。做不到不露声色、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无法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母亲情绪的包容,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对抗性强,亲子关系难以顺畅。

2

妈妈要学的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

妈妈要学的第三个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母亲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你会发现,越柔和的母亲,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则往往难以胜任真正引导和带动孩子的重担。

每位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家长的心态应该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我们需要特别解读以下两个字:一是心,二是情。教育需要有情有礼,这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家长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给他穿、给他洗(已经足够大的孩子)。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们讲一些东西的时候,家长再把道理点出来。一定是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才会主动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干扰源。也就是说,孩子内在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才是最可怕的事。家长必须拥有情绪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你先不要急躁,先平静下来,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无法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状态,你读任何教育理念都是无效的。因为不能内化和沉淀,你就无法拥有实施教育的资本,无法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己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事实上,“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内视,《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

今天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是不同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孩子们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请记住,作为一名母亲,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这是您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该怎样面对孩子的依赖


现在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家庭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孩子在两岁半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什么都不会”了——不好好穿衣服,非要妈妈给穿;不好好吃饭,非要妈妈喂,不想自己走路,非要妈妈抱……总之,并不是不会,而是“不想做”,总想依赖成人。往常一用就灵的“夸奖激励法”也不管用了,孩子不断地撒娇或撒泼,让妈妈们大伤脑筋。

面对这一情况,家长的处理方式尤为重要,但大部分家长却并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依赖行为,引导其真正自立。

【经常妥协,延缓其“自立”】

在孩子哭闹撒娇后,家长要么直接代劳,要么先“冷处理”,却禁不住孩子的哭闹,僵持一会儿后,还是代劳了。虽然过程不同,但最终都向孩子妥协了。而这种妥协背后的想法往往是“长大就好了”、“只有这一次哦”。家长总是寄希望于未来,可等“下一次”真的来临时,依然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这种妥协会让孩子觉得“周围的人都会宠着我,我可以不用自己做事情”,甚至会认为“这并不是我自己的事,别人能为我处理好一切”。可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呢?一旦走出家庭,谁还能这样无条件地为他付出呢?那当孩子突然间认识到这个“残酷的真相”时,他要怎么办呢?

【物质奖励,诱导其“自立”】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小到“如果你自己吃饭,我就给你买一个玩具”,大到“你这次考第一名,我就给你买个平板电脑。”表面上看,孩子自己吃饭了,自己走路了,努力学习了,还考了第一名,自强自立。但这其实是家长在自欺欺人,因为他并不认为那是为自己做的,而是为了玩具或平板电脑而与父母做的“交换”。试想,一旦到了社会上,对于有些必须做但并没有明显回报的事情,孩子自然是能推脱就推脱,能不负责任就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严厉态度,逼迫其“自立”】

这类爸妈通常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给孩子人为设立严酷的环境,用精神压迫的方式逼迫其自立,用“扔下去学飞”的方法来“锻炼孩子”。我们经常听到这类父母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能有什么大出息?”“没有人会帮助你,我也不会帮助你,谁都不要指望。”我们特别愿意相信这类家长是爱孩子的,因为他们在这么做的同时,内心也备受煎熬。但这种“爱”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孩子在家长面前没有自尊、自信、安全感,当她发现自己的世界并不仅仅只有家庭时,自然会在其他地方寻找这些。因此,这样的孩子“青春期逆反”会格外猛烈。小时候老老实实听话的优等生,到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甚至逃学、离家出走,往往都是这样造成的。不仅如此,“自卑”和“不安”还将成为困扰孩子一生的“隐疾”,严重影响其成年后的生活。

延期、诱导、逼迫,这样都不能让孩子真正地自立。

而这三种做法都有同一个根源: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成长,逐渐自立。其实,孩子远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得多,也脆弱得多——他可以自己做好多好多事情,但也需要感受到好多好多的爱。这时,就需要父母的态度:

这是你的事情,我不能帮你做,但我相信你能做好。我愿意陪着你慢慢做,等着你一点点长大。

自立是一种态度,它来源于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身边的事物,相信能对自己负责;对于力不能及的事情,可以求助于他人,但并不依赖。而如果家长都不相信他可以自立,或者非得逼迫着才能自立起来,那他的自信又从哪来呢?

所以,当孩子不想自己吃饭、不想自己穿鞋子、不想自己走路时,你不妨给孩子讲《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精灵保姆》的故事——

“喂我吃饭吧,保姆阿姨。没有小魔棒,您也可以像妈妈那样用勺子喂我呀!”歪歪兔坐在餐椅上说。

“很抱歉,亲爱的歪歪兔!精灵保姆不会喂饭,但她保证会耐心地等你吃完。”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当孩子撒娇依赖时,家长需要在表明态度之余,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来等待他慢慢完成。成年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快到忘记了怎样去耐心等待。但孩子并不是这样,他可能会用整个口腔来感受一粒米,也可能观察一块西兰花好几分钟。但如果能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一起享受吃饭的过程,享受一顿饭的每一个细节,虽然可能付出好几倍的时间,但还能收获好几倍的快乐呢!

“穿鞋子你总会帮我吧,保姆阿姨?像妈妈那样弯下腰帮我系鞋带,我一定会好喜欢你!”歪歪兔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说。

“很抱歉,亲爱的歪歪兔!我相信你会把鞋带系成两只漂亮的小蝴蝶。”精灵保姆依旧笑眯眯地说。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除了耐心等待,你还需要给孩子尊重和信任。在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自己做事,是因为觉得自己做不好。这时候,你不给他信任,还有谁能给他信任呢?蹲下来,给他一个柔和而坚定地眼神,告诉他“你能行”、“你很棒”。有了这些,孩子或许会大大超乎你的期待。

“抱我去公园吧,保姆阿姨。我愿意把我的果冻分给你。”歪歪兔说。

“很抱歉,亲爱的歪歪兔!如果你想跟我比比谁走得快一点,我倒愿意。”精灵保姆还是笑眯眯地说。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与生硬的拒绝相比,愉快的游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喜欢有趣的事,愉快的游戏往往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或好胜心,使他暂时忘掉依赖,不知不觉中完成事情,克服困难。等游戏结束,再回头看看——原来这件事这么简单呀!

“嘿,歪歪兔,你希望我像你妈妈那样,用最甜美的声音,给你讲个晚安故事吗?还有,我能为你种下一个美梦呢!”精灵保姆伸出手,将歪歪兔搂在了怀里。

“当然!”歪歪兔答应着,在床头坐好,准备听故事了!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当然,别忘了在孩子内心需要抚慰时,给他一个暖暖的拥抱。也别忘了,在睡前给他讲好听的故事。妈妈甜美的声音对孩子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有了妈妈的抚慰和陪伴,再大的困难孩子宝宝也有勇气去面对,而这勇气的来源,就是来自母亲的最强大、最温暖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置疑,但如何去爱,确实是个值得用一生来学习的课程。和无原则的付出与要求相比,孩子更需要尊重和陪伴,这才是爱的正确形式。当孩子带着满满的爱和自信走出家庭时,就能真正独立地站立在天地之间,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了。或许,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如果想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就请关注【做最好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哦!本辑图书拥有十个主题、十个画风优美、想象丰富、内容暖心的小故事,帮助孩子学会自信与乐观、勇敢与坚持、自立与合作、尊重与宽容,学会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在6岁前养成良好性格与健全人格,奠定幸福人生。

做最好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全10册)

1.如果你要跟兔子交朋友——学会尊重

2.兔子小姐的微笑——学会宽容

3.乘着风筝去旅行——学会勇敢

4.扫帚怎样才会飞——学会坚持

5.只有一种颜色的城市——学会乐观

6.与众不同的兔子——学会自信

7.精灵保姆——学会自立

8.慢吞吞的小乌龟——学会合作

9.雪人的风筝——学会时间管理

10.等待蜗牛的故事——学会自我控制

家长该怎样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了解孩子,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想要干什么,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只有了解了、懂得了孩子的性格、兴趣、等。在以后才能很好的教育他们。

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个很重要,当孩子们还没有什么判断力的时候,家长的每一言每一行对他们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日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孩子们往好的、有利的方面带。

小孩子的本性就是玩,你如果不让他们玩、一味的只是克制他们,这样做是很不理想的,家长应该教育他们,让他们合适的安排好玩的时间。例如:你可以让孩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后,再去玩,这样做孩子们会很高兴的,切记要给孩子自由。

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其实学习很深奥的理论这时间段还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对即将学习的事物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了。让孩子产生兴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来,急是行不通的。

在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不要责骂、更不能动手打,要想办法同他们沟通,告诉她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沟通时要放低姿态,要让自己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同他们沟通,这样在交流时就不会有代沟了。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独立生活的能力都相当重要的。从小就养成的好习惯对将来的生活是有相当大的帮助。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做的一些小事情上,要多加鼓励他们,家长的鼓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动力,会让他们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父母怎样正确爱孩子


父母怎样正确爱孩子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可商榷。现在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真爱孩子的人,一定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以此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具体怎么做,要有三点,其一,舍得花时间和孩子游戏、闲谈、共度时光,让孩子经常享受到活生生的亲情。

其二,尽力抵制应试教育体制的危害,保护孩子天性和智力的健康成长。

其三,注意培育孩子人生智慧和独立精神,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一个现成的未来,而是使孩子将来既能自己去争取幸福,又能承受人生必有的苦难。

既然爱,就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孩子现在快乐,二是让孩子未来幸福。在今天,做到这两点的关键是抵御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给孩子提供一个得以尽可能健康生长的小环境。

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这就是要把孩子看做一个灵魂,亦即一个有自己独立的人格的个体。而且,在孩子很幼小的时候就应该这样,我们无法划出一个界限,说一个人的人格是从几岁开始形成的,实际上这个过程伴随着心智的觉醒早就开始了,在一两岁时已初露端倪。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而如果没有教养,爱就是去了风格,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任何一个孩子都绝不会因为被爱得太多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越好。当然,我说的“爱”似乎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之类。

但是,不管怎么界定,基本的内涵不容怀疑,就是一种倾注全部感情的关心、爱护、鼓励、欣赏、理解和尊重。只要是这样,就怎么爱也不过分,怎么爱也不会把孩子宠坏。没有孩子的时候,生活多么艰苦,都可以忍。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做父母的总想为孩子争取好一些的生活条件。一个人无论怎么清高,在这一点上都不能免俗,我认为也是最可理解的。中国人总是教育孩子做“乖”孩子,称赞孩子时也多用这个“乖”字。

“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乖顺,就是温良、听话,其二是乖巧,就是伶俐、机敏,把这两个含义统一起来就比较全面了。不过,这两个含义也可以从坏的方面理解,比如乖顺是循规蹈矩,乖巧是察言观色,二者的结合就令人讨厌了。

仔细分析起来,孩子真正可爱的和值得鼓励的“乖”,其实把包含了三个因素。

一是通情,就是善解人意,关心和体察他人的感受,这是同情心,是善良。

二是达理,就是讲道理,懂道理这是理解力是智慧。

三是在通情达理的基础上,能够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求,这是自制力,是节制。

所以“乖”应该是善良、聪慧、节制这三种积极品质的综合表现。倘若抽取这些品质,只要求孩子盲目的听话,训练出来的就不是通情达理的乖孩子,而是逆来顺受的呆孩子,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坏孩子了。

亲子之爱是爱的课堂,不但对孩子是如此,对父母也是如此。孩子不只是夫妻的肉体之爱的产物,更是彼此的心灵之爱的载体,通过爱孩子,这种爱才不是飘着空中,而是落在了地上,获得了稳固的基础。

请注意,对孩子的爱是实现男女之间超越于肉体的爱的前提和必由之路。我对此也深信不疑,一个重要的理由是,正是通过爱孩子,我们才领悟到了爱的无私之本质,从而真正学会了爱。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在时光中了。

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孩子长大后,把一份他的孩提时代的完整记录交到他的手上,他会多么欣喜啊。这是真正的物价之宝,天下父母能够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比这更贵重的了。

做家长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家长相当可怜,一面是孩子的主子、上司,另一面是孩子的奴仆、下属,始终找不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做孩子的朋友不易,让孩子也肯把自己当朋友更难。多少孩子有了心事,首先要瞒的人是父母,有了知心话,最不想说的也是父母。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

在干旱的沙漠里中,孩子的智性花朵过早的枯萎了。在沉寂的闷屋中,孩子的灵性笑声过早的暗哑了,如果一个孩子天赋正常却不会幽默,责任一定在大人。现在有一些父亲或母亲以自己的孩子为题材写书,写的是他们很特别的育儿经历。他们有宏大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

从零岁开始,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天才,终于送到了哈佛或牛津。对于孩子的未来,不作具体的规划,只做抽象的定向,就是要让他成为一个心身健康、心智优秀的人。给孩子规定或者哪怕只是暗示将来具体的职业路径,是一种误导。应该只关心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够快乐、健康、自由地生长。只要做到了这一点,他将来做什么,到时候他自己会做出最好的决定,相信比我们现在能做的好一百倍。最后,愿我们的亲情历尽岁月的磨难始终纯粹。愿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蚀永远简单。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犯错后我们该怎样处理?


一、

没有完美的父母,但是有更好的父母。因为育儿的确是世界上最难的一项工作育儿。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在育儿路上一项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有影响的工作任务之一。所有的孩子在可信赖,有安全感,有爱,有尊重,有关怀,积极互动的环境下都会健康茁壮成长。

建立在信任,理解,支持和关爱的基础上的亲子关系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积极合作,有动力并增强他们在学校的积极表现。很多有关问题儿童的调查显示,表现不好的孩子往往与父母老 师缺乏快乐健康积极的亲子或师生关系。

最近在和国内一位好友,一个8岁男孩子的妈妈的聊天中得知她和她先生这两年因为孩子在学校的‘所谓不良表现’焦虑万分。我有点诧异,因为前两年我在国内呆的时间比较多,与孩子数次的接触中清楚地看到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有灵气,有爱心(妈妈是个非常慈爱的人),并且在艺术画作上非常有天赋的孩子。(客观原因也是遗传基因好,爸爸是个优秀的艺术家,平时很积极的培养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看着他的画让我感觉特别轻松,特别美好,从他画面的故事构造,透着孩子的良善和非凡的想象,天真烂漫和纯真的爱。选择的色彩更是五彩斑斓又很协调,我特别喜欢他用的色彩。加上男孩子长得又是帅呆了的那种,让我更加喜欢他。

当好友告诉我他们每次接到学校或其他家长所谓的投诉后的处理方式:大发雷霆,责骂说教,甚至还打孩子时,我惊讶万分。虽然曾经数次的接触中我隐约能感受到父母的教育相对严厉和权威。可我还是难以置信,万万没有想到朋友这么慈爱的妈妈也打孩子。

为此她仍然很忧虑,隔着太平洋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无助,无力与深深的焦虑。得知他们这样对待孩子后,我也很忧虑了。感受到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理解孩子的无助、孤独(被所有人排斥)害怕和恐惧的心里。我迫切地想帮帮孩子,于是我请求好友让我和孩子视频聊聊,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妈妈支开了,这是我和孩子单独的聊天,孩子非常放松,坦诚地告诉了我很多发生的事情,以及他的感受。

二、

从和朋友及孩子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或许不一定就完全相信投诉者,但听到后一样不够冷静,很恼火,觉得孩子很糟糕,不懂事,老给他们找麻烦,让他们丢脸,让他们为难,然后觉得必须对孩子严加管教,不然老师和别的家长会怎么看他们!在几个事件的处理上我感觉他们缺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并且接受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只要是个正常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免不了有冒失或做错事的时候。

别人要小题大做我们没有办法,外部环境我们可能改变不了,可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做法。动不动就小题大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却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怎样帮助孩子,让孩子在没有担心害怕的情况下放心地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表示理解孩子在当时的处境下造成的结果是帮助孩子成长或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的关键。(注意:表示理解并不是认同孩子的做法)就算我们是成年人也常犯错啊!如果有人数落你,即使你的内心比孩子可能强大的多你也一样会很难受啊。何况孩子那么稚嫩的心灵怎会不受伤呢?

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应该是最了解的。孩子会是如你听到然后你想的那样糟吗?试想一下你自己的童年时期吧!对于父母在你所谓被投诉或做错事的时候有对你大发雷霆吗?有打骂和羞辱吗?如有的话,想想你当时的心情?你有没有觉得很委屈,很孤独,或觉得自己很糟糕,很没用?父母曾经对你的管教方式你喜欢吗?有用吗?对帮助你成长,建立自信心有积极正面的作用吗?闭上眼睛好好想想吧!你是不是在用你父母的方式同样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很多心理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威胁,打骂,羞辱,惩罚,贿赂和娇纵都属于负面的看似立竿见影的管教方式,其实严重地在摧毁孩子的自信,对帮助孩子成长并减少不当行为上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而且往往适得其反,可能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遇到问题不敢告诉你或者说谎等等,这些做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伤害及深,而且这种伤害有时还看不见,短时间更无法察觉。特别是在帮助孩子建立长远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社会担当没有效果。长远有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但要让所有长效方法有效的前提是必须与孩子建立积极亲密的亲子关系。而且对父母要求既要学习,也要练习,还得明白可能不会像严厉权威的管教一样立竿见影看似那么明显。如果父母真心想成为更好的爸爸,妈妈,不妨多学习,多尝试正面积极的管教方式。并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对比一下,看看自己做到了几条?

三、

1,心理学家Dr. Haim Ginott建议家长:请对待你的孩子像对待你最好的朋友或最尊重的客人一样。你的朋友或客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与别人发生了什么摩擦,不管他的对错。你首先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事件表示理解的同时安慰他,让他感觉好一点。为什么轮到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你就不能用同样的方式而是用充满压力的方式去对待并想解决问题呢?用积极正面的方式方法和对他在当时情形下的不当表现表示理解的态度,去帮助他改善他的错误会让孩子知道他可以依靠你的帮助而不是让他害怕说出事件的真实情况后接下来的是你的打骂或不停让他愧疚的责骂或羞辱。

2, 支持你的孩子。让他知道不管他是对或是错的一方,你都在他身旁和他站在一起,或安慰他,或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在事件中的责任,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成长,提升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接到投诉或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先冷静,并且耐心,积极没有批判的倾听孩子的诉说,相互尊重地交谈。在家里,无任何打扰的情况下,除父母外无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坐下来好好真诚地交流,期间偶尔加些让孩子放松的身体语言如抚摸、拥抱。与孩子保持面对面的同一高度,无论说了什么都不指责,不辩护,不说教。这样的做法父母在示范遇到问题或做错事情后,我们可以通过冷静地思考、分析、探讨在下一次类似的事情发生时能更好地应对或改进做法,积极解决问题。对于父母在聆听的过程中要警惕,不要一不小心过于冲动,然后无意识地用自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不当方式对自己的孩子。你的认同感会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宽容,他会觉得任何时候父母都是安全可信赖的。而且他会更加积极地改变自己。

4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不当行为就冷落或不理孩子。你应该成为孩子最安全 的港湾,一个会帮助他,教导他成长的可信赖的伙伴。因 此,引导孩子积 极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5,对于孩子犯错后所要承担的后果最好要与事件相关,且要适合他的年龄(比 方孩子不小心倒了牛奶,只要他擦拭干净就好了),记住孩子还在成长。

6,当父母在孩子太年幼的时候没有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或与孩子长期分 开,你必须努力花足够的时间去陪伴补偿孩子,让孩子充分了解信任你,喜 欢并能轻松地与你玩耍。

7,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在一起,在身边(没有手机,电脑,电视机),有质量 陪伴。不要没完没了地给孩子当老师。可以给孩子读本他喜欢的书,讲故 事,玩玩具,孩子最想要的是和父母在一起,有父母的陪伴。

8,成为孩子最好的喝彩者。让他感受到他是被尊重的,被欣赏的,被重视的。你的喝彩,支持和肯定会鼓励他茁壮成长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心,自我肯定,积极阳光的人。

9,让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务,即可培养孩子的技能,也是非常积极的互动。这个要从小培养,刚开始给最简单孩子又有兴趣的事让孩子做,无论做的好不好都要肯定(比如:你好用心地.......你好认真地.......不要空洞地赞美:宝贝,好棒啊!)不批评,不纠正。

10,给孩子的拥抱越多越好,常和孩子说“我爱你XX”。(最简单最有影响的育儿方法之一)无论你有多忙,几秒钟拥抱的时间肯定会有的。有时候,一个拥抱会是最有效的方法,能让孩子停止不当行为。下次在你感觉疲惫不堪时或你的孩子在大喊大叫时试试和孩子拥抱一下吧! 早上出门和下班回来记得一定要和孩子热情地拥抱,晚上更要多多拥抱,特别是睡觉前拥抱时间长一点。这会让父母,孩子都感觉很特别,很美好,孩子也会睡得更香甜。医学研究证明:拥抱可立即降低人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向大脑发送“平静”信息。拥抱不仅仅是一种鼓励,一种安慰,同时也会给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缓解一些压力,减少内心的恐惧,也是心理保健的方法。美国An Emory大学的一项动物实验发现,触摸和缓解压力之间存在重要关联,特别是在生命的早期,人类也是如此。儿时多拥抱可以使孩子进入成年之后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

以上10条你觉得自己做的怎么样?如果做到70分的话,恭喜你!你在给孩子树立最有影响的榜样作用!有这样的父母家庭肯定很幸福,孩子一定很快乐。做的不够好的可以加以改进,让我们一起努力多学习,多尝试,多练习,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爸爸,妈妈!(把以上10条打印出来,偶尔看看有不可预知的积极作用,它能时刻帮助和提醒自己成为更好的爸爸,妈妈的做法。)

家园共育《我们该怎样正确的教导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我们的幼儿园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我们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 1、别害怕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 2、一开始别太在乎孩子成绩,要关心他是否喜欢学校。 3、除了赞美,要有惩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棍棒教育。 4、让他坚持一样体育运动,羽毛球...
    2020-09-30 阅读全文
  • 该怎么正确的教育孩子 也许您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因...
    2021-07-12 阅读全文
  • 怎样正确的教育孩子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什么样? 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无论是怎样的父母,“榜样”也好、“教练”也好,“保姆”也罢,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对父...
    2021-07-07 阅读全文
  • 该怎样面对孩子的依赖 现在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家庭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孩子在两岁半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什么都不会”了——不好好穿衣服,非要妈妈给穿;不好好吃饭,非要妈妈喂,不想自己走路...
    2021-08-16 阅读全文
  • 家长该怎样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了解孩子,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想要干什么,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只有了解了、懂得了孩子的性格、兴趣、等。在以后才能很好的教育他们。 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个很重要,当孩子们...
    2020-12-14 阅读全文

1、别害怕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 2、一开始别太在乎孩子成绩,要关心他是否喜欢学校。 3、除了赞美,要有惩罚,不过惩罚教育不等于简单的棍棒教育。 4、让他坚持一样体育运动,羽毛球...

2020-09-30 阅读全文

也许您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因...

2021-07-12 阅读全文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什么样? 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无论是怎样的父母,“榜样”也好、“教练”也好,“保姆”也罢,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对父...

2021-07-07 阅读全文

现在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家庭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孩子在两岁半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什么都不会”了——不好好穿衣服,非要妈妈给穿;不好好吃饭,非要妈妈喂,不想自己走路...

2021-08-16 阅读全文

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了解孩子,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想要干什么,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只有了解了、懂得了孩子的性格、兴趣、等。在以后才能很好的教育他们。 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个很重要,当孩子们...

2020-12-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