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人生别无选择,你只能努力的奔跑!

发布时间:2021-01-07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孩子,人生别无选择,你只能努力的奔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一句话说:不要当趴在窗户上的苍蝇——只有光明没有前途!有的同学可能想,我现在还很小,这叫前途无量。我想说,因为你年轻,所以你还有光明,但不能保证你有前途。如果你做不到我以下这三句话,你只有光明,没有前途,说白了叫前途不“亮”。

01、不要以为小,就不想努力跑

吃饭要靠自己的嘴,走路要靠自己的腿!任何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能依赖别人。你要学会自立,你的荣耀要靠自己去争取,你的成功要靠自己创造。任何人要想实现辉煌,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一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滴自己的血,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都不是好汉!”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爸很有钱,我为什么要努力学习?我要告诉你,你现在可以花他们的钱,因为你未成年,这是他们的义务;你上了大学可以花他们的钱,因为你刚成年。这是他们的宽容;你毕业之后花他们的钱,这是你的耻辱。

你大了,就应当回报父母恩。你却学习不努力,导致没能力。结果,你只会要,而不会给。我就要“恭喜”你,经过多年的“努力”,你具备了和乞丐一样的能力和厚脸皮。

02、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钱袋,而是脑袋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成功的人不一定是读书好的人。我想问你,你到北京旅游是坐高铁好还是骑自行车好?当然是坐高铁好呀。知识就如同高铁,有了这样的工具,你实现成功就更快捷而且更舒心。

更重要的是,你人生的选择余地就大,要是你坐高铁坐腻了,你也可以骑上自行车领略风景,累了,你再坐高铁不迟,这就是潇洒,因为你有“知识高铁”这个工具。

当今世界是知识时代,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其中有一条: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Academic certificate is dollar.

美国2007年的一个调查表明,18岁或以上的成年人,持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平均年收入为79946元,而沒有完成高中教育的人,年收入仅19915元。虽然说学历并不等于个人工作能力,但学历高的人学习能力强的可能性就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学习力恰恰是未来社会竞争的核心能力。你也不得不承认,受过高等教育及学历较高的人,接受新知识快,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也明显较强。

其实一句话,就是知识越多,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大概率事件。你要想买质量好的笔,你一定要选择去大商场去买,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大,你绝对不会想到到小商店去买,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小。

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是脑袋而不是钱袋。有好的脑袋,钱就会追着你来;没有好的脑袋,再多的钱,也会丢掉。趁着年轻,抓紧给脑袋充电这才是正道。

03、学习上吃苦,一辈子受补

迈克尔?乔丹输掉了上百场比赛才成为“空中飞人”;罗琳写《哈利?波特》修改了十二次才最终出版;周杰伦忍受着强直性脊柱炎所带来的呼吸困难、脊椎疼痛,却依旧笑容灿烂;许嵩默默地承受着谣言与愚弄,却依旧坚持自己心爱的歌曲之梦。

请同学们记住,没有人能替你去实现自己的梦,苦你只有自己去尝,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你的人生终究是你的“单人旅途”。

在学校读书不仅读的是书,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吃苦的习惯和能力,如果你连高考的苦都不怕,人生就没有苦能难得倒你了,这就叫“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犹太人在孩子还是婴儿时,会往书上抹上蜂蜜,让孩子去舔。这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刻苦能够感受到甜,随着你读的书越多,你会觉得其实原先觉得苦的书,会越来越“甜”,随之人生也会变成“甜”的,这就是学习带给你的可喜变化。

不要以为小,就不想努力跑。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钱袋,而是脑袋,学习上吃苦,一辈子受补。

所以,家长们在培养小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告诉他们,美好的人生除了奔跑别无选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你这样夸孩子,他就不会再努力!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多夸孩子,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理念当然没错,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夸什么、怎么夸其实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如果运用不得法,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一、孩子不能这样夸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动不动就夸孩子“真聪明、真漂亮、真帅!”

不能夸孩子漂亮是因为漂亮是先天遗传,而非孩子后天努力的结果。如果一定要说,要感谢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自己。与“漂亮”这个词具有类似特点的当然还有一些,比如“帅”,比如“聪明”等。这些先天的优势,不应该成为孩子值得炫耀的资本和技能,因为它很有可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养成骄傲自大虚荣浮躁的不良习惯,以为单靠外表、靠小聪明就可以获得回报,从而承受不了挫折与失败,导致抗压性也就是逆境商数(AQ)降低。事实上,心理学上有个研究,颜值高也就是漂亮、帅的人通常更容易占到便宜,因为人们往往更乐意与这类人打交道,甚至很多人会觉得颜值高的人更聪明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拥有这些所谓“先天优势”的人更容易沾沾自喜而忽略应有的努力与付出。所以,如果你从小就这样夸孩子,岂不是更害惨了孩子?

二、孩子应该这样夸不能夸孩子的先天优势,那夸什么呢?

夸后天就对啦!你可以夸孩子自身的努力,夸他通过努力所得到的进步,夸他通过努力所修炼出来的内在的美好特质,比如善良、诚实、有礼貌、懂得分享等。总之,“努力”,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可贵品质。到底应该怎么夸?给大家5点建议。

1、夸行为而非结果

表扬孩子过程中好的行为,而不是事情的结果。这种表扬最有助于孩子恰当地评价自己,正确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增强能力和自信。比如孩子考了100分,你就可以表扬孩子:“你这个学期学习很努力,进步很大,你自己从中获得了自信,爸爸妈妈也很为你高兴。”而不是“你考了100分,爸爸妈妈很高兴!”“学习很努力”是行为,为什么不提“100分”这个结果呢?因为不建议大家在孩子面前过于强调分数,让孩子把重点放在努力学习的过程和行为上就好,

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经常会“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就自己去刷碗,结果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如果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以后也许就不敢尝试了。要看到孩子“努力自己动手刷碗”的行为是好的,是值得表扬的,所以你完全可以冷静地先夸奖他:“你想自己做事,这个很好,妈妈很高兴。”当然,在肯定孩子的行为后,你还可以再加上一句“厨房地滑,碗也很滑,下次要小心点哦!”这样一来,孩子的心情自然就放松了,以后不仅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

2、夸具体而非泛泛或夸张

不要总是泛泛地对孩子说“很好、你真棒、你真乖!”之类,这会导致孩子听了后没什么感觉,也找不到继续努力的方向,因为他不知道你到底夸的是他哪里。也不能用太过夸张的程度词汇如“你最棒!你最牛!”之类,这容易导致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盲目自信甚至自大自满。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比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你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如果你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下次孩子就会更用心做好这件事。

表扬孩子的常用句式有两种,一种是以“我”开头,强调家长的满意与欣赏,比如:“我很高兴,因为你自己修好了玩具。”一种是以“你”开头,强调孩子的努力与进步,比如“你真棒!因为你按时上床睡觉了。”

3、当众夸比私下夸效果更好

咱们中国人向来含蓄内敛,就连外人夸自己孩子时,也总是不好意思接受,必定要找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来回应,以示谦虚,更别说当众去表扬自己的孩子了。殊不知,“表扬可当众,批评最好单独”,当众夸奖能让孩子感觉更有面子更受重视,因而激励效果也更好。你不妨想想自己被当众表扬时的那股欢喜劲,自然就会“己所欲,施与孩子”了。

具体来说,当众夸有2种方式,一是夸孩子真实存在的优点和行为,一是夸孩子暂时不具备但你希望他拥有的优点和行为。后者虽然是句“谎言”,但“善意的谎言”所饱含的信任与期待的力量,往往会具备“点石成金”的神奇魔力哦!

4、语言+非语言效果更棒

表扬孩子时,不要光用语言,要记得多配合你的非语言表达,让表扬的效果翻倍哦!比如,距离孩子近一些,身体前倾,温柔含笑地看着孩子的眼睛。直接的注视能表示你的郑重其事,让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意义很重大。而近距离和身体前倾、微笑,都能够更好地感染到孩子,让他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与欣赏。如果你能再有一些亲昵的肢体接触动作,比如拥抱、摸摸脑袋、拍拍肩膀、摸摸脸蛋甚至亲吻等,都能强化表扬的效果。因为孩子除了感受到你的表扬,还能感受到更多被你的珍爱,从而强化内在的安全感。

5、控制好夸奖的频率和程度表扬再好,也需要合理控制。一味地每次必表扬、表扬必“高调”,让孩子只生活在赞美声中,很容易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爱慕虚荣,不表扬就不努力,批评就更听不进去了。

三、到底该如何把握尺度呢?

其实,表扬孩子的进步,一定要确立一个目标,一开始,当孩子的行为向这个目标前进时,即使进步很小,你都要马上提出表扬。接下来,孩子这种行为越来越多之后,你就要逐步提高对行为的要求,降低表扬的程度,同时减少表扬的次数、拉长表扬的间隔时间。最后,当目标完全达到,孩子新的行为习惯完全建立起来,稍许的表扬就足以使这种行为得到维持,你只要间歇性地偶尔给予表扬就可以了。这样,你才真正帮助孩子完成了从他律到自律、从外驱到内驱,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

掌握未来:四大法则协助孩子做好人生选择


最近有一条劲爆的新闻:北大的优秀学子柳智宇,已经被MIT以全奖录取,却最终选择了出家龙泉寺。与此相似的,还有多年前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学子卖猪肉这一事,诸如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究竟是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孩子自身存在问题?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应不应该走这条路?

理性地分析,我们无法对这些孩子加以指责。如果他们拥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去证明他们这样做完全出于自己内心的意愿并且经过了理性的思考,那么这条道路,不管在世人看起来怎样,它对于孩子个人来说都是一条成功的道路。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去的家长们希望自己孩子未来能有一份好工作,组建一个好家庭,获得一个较高的社会地位,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多的家长表示,不管孩子成功与否,他们最终的目标是孩子能够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中收获幸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选择,家长们要怎样做才成为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协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与选择,找到幸福之路呢?

1. 保证孩子完全拥有选择权。

课业繁重,竞争激烈,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焦虑,家长们更是如此。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不自觉地走入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正如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齐大辉教授在新东方国际高中(北京)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中提到的一样,现在的孩子们很少拥有机会完全由自己作决定,往往扮演着“被决定”的角色。家长们按照自己的想法,依傍着自己多年的经验阅历为孩子铺好一条看似平坦的大道,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对孩子的反抗置若罔闻,最后造成两败俱伤的惨剧。

逼迫孩子作出违背自身意愿的选择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心理情绪造成了伤害。选择使孩子们主动了解社会,学会多方面思考,进行深度的考察,同时在对自身环境的了解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也就是让孩子丧失了一个重要的成长机会。因此家长们应该学会“让权”,把选择的权力完整地还给孩子,让孩子作自己的主人,才有可能获得孩子想要的生活。

2. 紧跟时代,更新价值观。

时代在改变。过去的经历给家长们累积的经验不计其数,但社会不是停滞的,哪些经验是可以保留并仍然适用于当下社会的呢?家长们应该对此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充分利用你身边的资源——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资源,并且与你的朋友们保持密切的联络,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朋友,看看他们对这个社会有怎样的认识,他们所追求的是什么。通过这些交流,家长们能更容易理解孩子们的想法,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更客观理智的认识。

3. 参与孩子的生活。

单纯地做一名倾听者当然是不够的。家长们还应该充分地参与其中,最好的状况是,能以参与孩子的活动为乐。这一点对于拥有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们尤其重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个性逐步完善,有了自己相对固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叛逆是这一时期的普遍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们相比起其他阶段的来说,更不愿意对家长倾诉。原因在于家长们并不能理解他们的世界。因此,家长们若能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孩子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例如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共同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孩子们会对父母产生更强烈的信任感与沟通欲望。

4. 在倾听中发掘孩子的个性。

孩子非常需要被倾听。多数的孩子都渴望与家长交流。但是孩子们总是敏感而脆弱,父母不经意的拒绝就会给他们留下阴影。新东方国际高中(北京)的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宋少卫老师讲到,大多数的孩子都愿意表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家长们的耐心倾听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鼓励,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倾听使父母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并及时作出反馈,抓住最佳时机对萌芽中的问题进行适度的引导。

家长们不仅要当一个优秀的交流伙伴,更要学会去做一名敏锐的“寻宝人”。孩子们对自己的认识尚需完善,有时他们不仅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更意识不到自己所具有的独特气质与优势。社会人才辈出,孩子们身边围绕了一群又一群出类拔萃的人,自信心的不断受挫使他们更容易被悲观情绪所影响而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发掘个性,发挥特长,这将对孩子的人生选择产生重大影响。

你总是催孩子努力读书,却忘记了自我成长


各位家长们,你们是否总在催促孩子读书,却忘了自身的成长?又是什么原因让你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总处在焦虑的位置上呢?下面,我们快来看一看原因吧!

1、我们为什么对教育这么焦虑?

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父母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家长,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

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2、“四十岁死,八十岁埋”?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四十岁左右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3、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父母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4、孩子的教养,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

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你未来的样子,藏在现在的努力里


1

你有没有想像过自己未来的样子,有没有很期待自己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你满心希望未来早点来。可是后来,有人真的实现了当初的目标,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有的人依旧在碌碌无为地混日子。

我们曾以为未来藏在时间里,其实未来是藏在你现在的努力里。

去年年底,我终于实现了出书的梦想。两年前,我还觉得这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如今,当我的文章真的印成铅字呈现在我面前,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从小到大,我都有一个文学梦。我每天幻想着要是等到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出一本书,就是极好的。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开始每天利用零碎时间,读书、写作。

在坚持了一年左右,我的文字陆续以豆腐块的面积,出现在杂志报刊上,后来居然有了好几家出版社找我出书。于是,我在看似全凭运气、实则费劲努力的过程中,提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曾经的我以为,自己梦想成真,是许愿的年纪到了。这就跟我们曾相信三十就能立、四十就能不惑是一样的道理。但如今的我才慢慢领悟到,其实不是我到了那个年纪就自然而然拥有了想要的一切,而是因为我在每一个当下都结结实实地努力,才让梦想能够生根发芽,结出饱满的果实。

2

或许,我们都曾给自己立下过类似这样的军令状:我一定要在三个月内瘦下来,我一定要在半年内通过考试,我一定要在今年找到心仪的工作……

可是,三个月后,你体重依旧;半年后,你的驾照还是没考过;年底了,你还是待在原来的单位。

你曾以为失败的原因是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太短,你还没完全准备好。其实,每一个当下不努力的你,未来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和犒赏。

我有个朋友,去年初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她要利用一年的时间好好努力,争取提高业绩,升职加薪。可是每当她一上班,不是刷微博就是聊微信,或者照照镜子浇浇花。一想起年初的梦想,她总是自我安慰还有一大把时间。结果,去年,她的业绩依旧是全公司最差的。

而我还有个同事,她立志要成为excel表格的高手。于是,每天她都利用下班前的10分钟学习一个公式,久而久之,她真的熟能生巧,成了公司最牛的“表姐”。

她们都曾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实现自己的小愿望。可是真到了收获的季节,有的人满载而归,有的人空手而回。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别,不过是有人总把希望寄托在渺茫的明天,而另一些人却把努力付诸在每一个勤勤恳恳的当下。

3

我有个朋友,去年通过了高级会计师的考试,很多人都很羡慕她。毕竟拥有这样的资历,无论到哪家公司都是抢手的香饽饽。

很多人得知消息后,都觉得自己也要像她一样,也要熬5年,然后通过所有科目。可是,很多人的梦想真的只是想想而已,他们只是憧憬着考过后该是有多么快乐和兴奋,却丝毫没有在每一天好好去努力。

但也有一些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把焦点放在如何过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渡过每一个难关上,然后日复一日地不断往前走,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是的,我们总是喜欢寄希望于未来,于明天,甚至于下一次,可是我们常常忘了,所有美好的未来,都是由今天可见的努力拼接而成的。

生活一直都很公平,如果今天的你是懒散的、拖延的、懈怠的,那么你的未来就可能是黑暗的、艰难的、没有光亮的。只有你积极努力地过好了每一个现在,你的未来才可能是五彩缤纷的。

4

很多人都很害怕未来的自己依旧是老样子,但又很期望自己能有所改变。

我们曾以为,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上天注定的。其实,你人生的后半段究竟活成了什么样子,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依旧是你自己。你可以是自己的贵人,也可以是自己的累赘,就看你究竟是努力还是不努力。

有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真的成为了单位的中流砥柱,家里的顶梁柱,生活中的人生赢家。而有的人,依然将就凑合地混着日子。

一位我很喜欢的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我想,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担心,自己的未来是一路坦途,还是荆棘满地;我们总是焦虑,自己的前途是顺遂还是不如意;我们总是纠结,自己的后半生是稳定安逸还是辛苦流浪。

其实,这一切的答案都藏在你现在的状态里,就看你自己如何选择。

引导孩子做适合的选择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不断地更新,家长给孩子的自主选择也越来越多,然而,给予孩子的选择一定恰当,过多的选择对孩子的成长并非是件好事。

例如,吃早点,问孩子:“宝宝,早饭想吃什么?”一下子问这个问题,孩子很难回答,甚至是无从回答。选择的范围太广了,孩子的回答也会漫天飞舞,想了半天,告诉你要吃肯德基,而这个答案可能离你的预料很远。若是这样问孩子:“宝宝,早饭想喝粥还是喝牛奶?”这样的问题,孩子容易回答,而家长也更容易做到。几次这样的对答之后,您再问孩子:“宝宝,早饭想吃什么?”相信孩子的回答不会再是肯德基。同样的问题,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此时也就变成了适合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无形当中您已经给了孩子适合的选择。

一到超市,家长可能会很头疼,孩子总是这也要那也要。若是给孩子一定的选择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但这种选择一定要恰当。例如:“宝宝,今天妈妈给你两块钱,你想买什么自己挑,但是超过两块钱妈妈就不帮你付了。好吗?”通常这样的选择孩子会很容易接受。这样做,孩子乐意、父母也省心,同时也给了孩子很多的锻炼。而您对孩子的要求也可以在无形当中逐渐提高。如:付帐。前两次您可以陪在孩子身边让他付帐,之后您就可以尝试先等在出口让孩子独立付帐。孩子购物时遇到的困难,您可以装傻,一开始可以陪同孩子去询问他人,逐渐地您就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独自去询问工作人员或其他购物者。给了孩子类似合适的选择,某些场合的购物,甚至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去讨价还价。

若是两个孩子在一起给予这样类似的选择就更好了。一个人两块钱,两个人就是四块钱,如何分配计算这四块钱;买来的东西如何分享。这些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是最缺乏的经验。

长此以往,给予孩子适合的选择,孩子的很多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提高。

教孩子选择适合的朋友


朋友不论是在成长的道路上,还是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都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的因素,作为家长,怎样帮孩子找到合适的朋友呢?要如何帮助家长把好这一关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内容来了解一下。

1.就近找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

5岁以前

到哪里找:

观察邻居的孩子,如果妈妈面貌可亲,孩子通常也不错。

这个朋友的作用:

这第一个伴儿可以教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对于这种玩伴,只要年龄相仿,你不需要硬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只给两个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己玩就可以了,即使互相不搭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一定能熟悉起来;给他们立个简单的规矩,比如不准打架,要一起分享玩具;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因为小孩子一玩起来就没有时间观念了。

2.找异性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

快5岁

到哪里找:

去孩子们一起游戏的地方,如小公园、兴趣班等。

这个朋友的作用:

会让他们今后更尊敬异性,更容易与异性有感情上的交流。

男孩和女孩要成为好朋友并不简单,你需要帮个小忙:两三岁时,男孩和女孩没什么区别,但到了4岁,他们开始倾向于与同性朋友在一起,这时,要想办法增加孩子与异性朋友的相处机会;强调异性朋友带来的正面影响,因为会与异性相处的孩子思路想法更开阔;注意自己发出的暗示,孩子对家长的语言和身体暗示都很敏感,像“男孩子就是野”或者“女孩子应该穿花衣服”这类话最好不说;不要硬按自己的喜好给他们安排朋友,不要给学龄前的孩子“配对”,这会让孩子觉得交这个朋友很不舒服。

3.爱好运动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

从3岁开始

到哪里找:

操场、游泳班,甚至只是在你门前玩球的,在路上跑步的孩子。

这个朋友的作用:

可以避免孩子总窝在家里看电视。

邀请这个爱运动的孩子与家人一起散步或骑自行车,他旺盛的精力会感染每一个人;别把体育活动这件事描述得天花乱坠,因为孩子对大人说的特别好的东西都有些逆反心理;即使他的朋友精通各种运动,也别指望你的孩子同样变得如此,只要他能坚持运动,多出出汗,就是成功;要适时介入他们的关系,确认孩子们在做有益的运动,让他们懂得对朋友吹牛是会伤感情的。

4.年龄稍大一点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

从孩子会走路到上学之前

到哪里找:

在孩子的姑表亲戚中找,如表哥、表姐等。

这个朋友的作用:

他不仅会成为孩子的行为榜样,还可以帮你监督孩子的行为。幼儿教育

先确定这个年龄稍大的孩子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带来好的影响,然后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大朋友”有什么优点,为他在生活细节上树立榜样;不同年龄的孩子兴趣上会有差别,做家长的要帮孩子们找到可以一起玩的游戏。

5.他自己选择的朋友早教网

什么年龄最好:

4岁以后

到哪里找:

用不着你帮忙。

这个朋友的作用:

这是他向独立迈进的一大步。

从现在开始,孩子将会结交的新朋友有些你喜欢,有些不一定,别为这个焦虑,这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去认识孩子新朋友的父母,与他们交流,一起规范孩子们的不当行为,比如他们看暴力电视时要及时制止。让他们呆在一起的时间不要太长,尽量在公共场合见面,这样也方便双方家长交流。如果孩子对你的干涉感到不快,那么要让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处理不同意见,去面对朋友之间的冲突,甚至去亲手结束一段友情,都是他必须学习的功课。如果孩子和朋友的关系日益亲近,应当鼓励。早期教育

从两三岁起,孩子就开始考虑如何与朋友交往了。如果他能从觉得“我们在一起很好玩”,发展到思考“为什么我就是喜欢这个人”,就说明他已经开始享受大人们可以享受的美好友情了。

我来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努力!


努力,勤奋,刻苦,坚毅,这是任何一个中学生都不陌生的词,常见于每年的高三百日誓师等各种仪式上。然而,在我这么多年的观察看来,大多数中学生其实都未必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努力。

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也常常这样教育我的学生:千万不要自己感动自己。大多人看似的努力,不过是愚蠢导致的。什么熬夜看书到天亮,连续几天只睡几小时,多久没放假了,如果这些东西也值得夸耀,那么富士康流水线上任何一个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难免天生有自怜的情绪,唯有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价值在哪里。说真的,我没见过哪个矿工努力挖煤就当上煤老板的。

上次有个学生问我,努力是否就可以进清华北大?

我说,努力确实可以上清北。

但这个努力绝不是天天熬夜刷题的努力。

在我看来,只会题海战术证明不了你有多努力。恰恰相反,它只能暴露你的懒惰——不肯认真思考来寻找最适合自己、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麻木地走上千万人踏过的老路,甚至希望能借此感动自己和他人,获得一个“他都这么努力了,只是运气/出身/天赋差一点而已”的评价。

想上清北,这种努力是不够的。

无论是拼命克服困意熬夜苦读,还是顶着寒风早起上学,这些肉体上的努力是不够的。

你必须时刻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去向他人请教,去翘掉你已经掌握的课来总结错题,抛弃做过几十遍的题目并把时间拿来做更难的题……

这些更需要努力,需要你努力维持头脑的高速运转,努力面对两小时做一张卷却拿到不及格的痛苦,努力放下面子去向同学请教很“弱智”的问题,努力去质疑老师布置任务的合理性……

你要战胜自己的懒惰、虚荣、矫情,用一切办法,拼命地弥补自己的弱点,而不是抱着练习册狂刷来营造一种“我已经很努力”的错觉。

这才是真正需要的努力,要记得方向远比路程重要。

喜欢《孩子,人生别无选择,你只能努力的奔跑!》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次孩子们入园时,总有讲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凑在一起,讲着在家看过的电视,自己新买的衣服,爸爸妈妈答应过他们的事情…… 每次活动前的点名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无论你怎么喊让他们安静...
    2020-07-29 阅读全文
  • 你这样夸孩子,他就不会再努力!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多夸孩子,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理念当然没错,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夸什么、怎么夸其实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如果运用不得法,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一、孩子不能这样夸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动...
    2021-01-04 阅读全文
  • 掌握未来:四大法则协助孩子做好人生选择 最近有一条劲爆的新闻:北大的优秀学子柳智宇,已经被MIT以全奖录取,却最终选择了出家龙泉寺。与此相似的,还有多年前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学子卖猪肉这一事,诸如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
    2021-09-10 阅读全文
  • 奔跑的小花的故事 1、奔跑的小花的故事 小花点点的心底,有一个小小的梦。 那就是,可以像那些可爱的男孩女孩一样,在草地上随意奔跑。 可它只是一朵小花,注定只能扎根在土里。 一天,一只一直生活在它不远处的一只小田鼠走了过...
    2020-11-17 阅读全文
  •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每天的餐前活动是看vcd的时间,每位孩子也都盼望着这一刻。 这天中午餐前活动时间到了,原本照以前的规矩是由我说了算,我放哪盘就看哪盘。 可是在孩子们抬椅子坐后面的时候,我听见有两个孩子在争论着什么。 ...
    2020-11-23 阅读全文

每次孩子们入园时,总有讲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凑在一起,讲着在家看过的电视,自己新买的衣服,爸爸妈妈答应过他们的事情…… 每次活动前的点名是我最头疼的事情,无论你怎么喊让他们安静...

2020-07-29 阅读全文

很多家长都知道要多夸孩子,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理念当然没错,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夸什么、怎么夸其实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如果运用不得法,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一、孩子不能这样夸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动...

2021-01-04 阅读全文

最近有一条劲爆的新闻:北大的优秀学子柳智宇,已经被MIT以全奖录取,却最终选择了出家龙泉寺。与此相似的,还有多年前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北大学子卖猪肉这一事,诸如此类的事件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讨论:...

2021-09-10 阅读全文

1、奔跑的小花的故事 小花点点的心底,有一个小小的梦。 那就是,可以像那些可爱的男孩女孩一样,在草地上随意奔跑。 可它只是一朵小花,注定只能扎根在土里。 一天,一只一直生活在它不远处的一只小田鼠走了过...

2020-11-17 阅读全文

每天的餐前活动是看vcd的时间,每位孩子也都盼望着这一刻。 这天中午餐前活动时间到了,原本照以前的规矩是由我说了算,我放哪盘就看哪盘。 可是在孩子们抬椅子坐后面的时候,我听见有两个孩子在争论着什么。 ...

2020-11-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