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花儿喝水
发布时间:2020-12-28 喝水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喝水教案 幼儿园教案喝水周一刚到校,我照例先给花儿浇水。浇完水后,幼儿们陆续入园了,我站在门口迎接他们。孩子们跟我打完招呼后,有的扭头看一看种植区里的花草,有的围上去看一眼。第一节主题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分组喝水。浩轩端着水来到我身边说:“老师,你能听到我喝水的声音吗?”说完咕咚咕咚的喝起来。还有几个小朋友也学着喝起来。我急忙制止:“小朋友们,喝水的时候要慢一些,喝到嘴里的水不能太多,要慢点儿咽,不要呛到。”这时,浩轩说:“老师,我听见花儿就是这样喝水的。”“是的,是的,我还看见它冒泡泡呢。”洋洋迫不及待的说。“老师,我也看到了。”“我也看到泡泡了。”“我还听见咕噜声了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孩子们都围了上来,叽叽喳喳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给孩子们解释说:“孩子们,你们看到的泡泡是盆里的泥土在喝水,水渗进泥土的缝隙里,有时就会冒泡泡,冒泡泡的时候就会有咕噜声。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表现很棒。老师给你们鼓掌。”孩子们瞪着天真无邪的眼睛,似懂非懂。这时,浩轩说话了:“就是花儿在喝水。我喝水的时候是咕咚咕咚的,花儿是咕噜咕噜的,就是这样的,肯定是这样的。”一部分孩子随声附和着,跟着浩轩散开了,另一部分懵懵懂懂的继续喝水,还有一小部分仍然围在我的身边不停的说:“老师,是这样的吧。”我思考着是给孩子们解释清楚,还是冷处理,先放一放。最后,我决定不再解释,因为,我相信,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这些现象他们会明白的。
但我觉得,有些事情和现象要向孩子们解释清楚,但有些可以放一放,因为要精心呵护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幼儿能保持学习和探究的热情,这也是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小花,要多喝水
教育随笔:小花,要多喝水
最近这些天,天气都比较干燥,秋天来了,大家都在讨论着秋天。我也发现孩子们的变化了,小嘴巴都干干的,有的都起皮了,还有的起火泡了。每天家长对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老师,麻烦老师多提醒我的孩子喝水,我们怎么说他都不听,他的嘴巴太干了,嗓子都红了。”是啊!我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每次活动后,我都会不停的提醒孩子们要多喝水,喝好水再出去玩,可是无论我怎么提醒,有的孩子还是不听话,趁我不注意就跑了,有的孩子就接一口水,喝了就跑……
为了让孩子们能多喝水,我特意在班级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多喝水的重要性。孩子们说的都非常好,都知道多喝水对身体好。
户外活动时,请孩子们喝水,阿姨跑来生气的说:“好多孩子都接水喝了,可是很多孩子都只喝一点,大半杯水都倒倒水池里区了。”我听了,非常生气,刚才喝他们说的那些话时一点作用没有起,都说的好好的,却都没有做。怎么办呢?每天让阿姨这样盯着,也不是办法啊!
我突然想起前些天,芳芳小朋友带来的一盆花,阿姨说都快死了。我把花拿到教室,把全班小朋友集中在一起,让孩子们看看这盆花,怎么了?孩子们都说:“土太干了,缺水,老师快给它多喝点水吧,要不就要渴死了。”有的细心的小朋友已经端来了一杯水,给小花喝了,有的小朋友心疼的说:“小花,你别死啊!我们以后会天天给你浇水的,让你喝的饱饱的。”
在小朋友的照料下,没过几天小花就精神了。我把小花拿来给大家一起欣赏,说:“看,大家每天给小花喝水,所以小花才得救了,小花让我帮它谢谢你们。可是,小花说,它现在很担心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你们只顾着给小花喝水,都忘记给自己喝水了,有的小朋友干的嘴巴都起泡起皮了,小花希望小朋友也和它一样能天天喝足水,身体长得棒棒的,像小花一样精神美丽。小朋友们,你们能做到吗?”大家异口同声回答:“一定可以做到。”户外活动时,不时的看到孩子们接着一大杯水,大口大口的喝着。我和阿姨看了,都高兴的笑了。
生活中,这样的“小事”会遇到很多,我们一味的和孩子们说道理,他们往往很难立刻接受,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理解,给他们机会,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去理解一些道理,这样他们会更容易接受,而且印象深刻。
喝水—真难
奕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有一点,就是不爱喝水。为了她这一点,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但是,还是不行。一次组织喝水时,看着奕霖又端着杯子在发呆,我故意说:“孩子们,今天我看一看谁把杯子里的水都喝光了,老师就奖励她一个喜洋洋的小粘贴。记得哦!是全喝完才能得到的!”孩子们一听,特别高兴,一会儿就把一杯水喝完了,走到我跟前要奖励,这时我偷偷的看奕霖,只见她呆呆的看着领奖励的孩子在欢呼雀跃,我随机提高了嗓门说:“全喝完水的小朋友才有奖励哦。。。。。。”!听到我的话,奕霖转过头看着我,看得出她已经有点着急了,我走到她跟前悄悄的对她说:“奕霖,你如果喝完这一杯水,老师奖励你两个粘贴,这可是咱俩的秘密呀!别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奕霖点点头看了看杯子里的水,好象有点心动了!过了一会儿,我又偷偷的向她使了个眼神,她也会意的笑了笑。不一会儿,奕霖就把水喝完了。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从小班开始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单单是说教,给予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引导,因材施教,总会有一种办法,渐渐的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
喝水感想
天气慢慢地热起来了,早上送孩子来园时有几位家长会说:“老师,让宝宝多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
更何况现在天气热了,我们也增加了让孩子和水的次数了。
由于家长这么一提醒,我就悄悄地观察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对喝水的兴趣孩子们都挺高的,但我发现有的孩子每次喝水只倒一点点,两三口就喝完了,有的孩子虽然倒了大半杯,可是只喝了没几口就把水倒掉了,当然也有几位孩子喝得比较好。
基本上孩子们都喜欢倒水,但喝水却被他们忽略了。
这时,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做得还不够,虽然根据天气及幼儿的身体情况适当的增加孩子喝水的次数,但是每次孩子真正喝了多少水却被我忽略了,我感谢家长的提醒,于是,我再次与孩子一起念“喝水”的儿歌,再次强调“喝多少,倒多少,全部喝完不浪费。
”每次喝水时尽量提醒孩子全部喝完,还请能力强的孩子做小老师,督促孩子们将倒水全部喝完。
我还利用旁边自然角的植物,每次孩子喝水时,请孩子让植物也喝点水,来提高幼儿喝水的兴趣。
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好了很多。
大多数幼儿都能喝多少倒多少,不爱喝水的孩子也慢慢地喜欢喝水了。
虽然我们平时的工作已经作得很细了,但肯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发现问题后仔细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越来越好。
小班学习故事:喝水
开学至今,孩子们已经上了5天学了,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动手做了。今天从户外活动滑滑梯回来,孩子们嚷嚷着要喝水,于是就一组一组请他们去喝。只见孩子们打开茶柜门,找到自己的茶杯去接水喝,拿得快的有的蹲在水龙头前按下按钮一下子就接到了水去旁边喝,有的弯腰等在旁边,有的挤在后面,还有的不管别人的茶杯在接水,只管把自己的茶杯放上去,两只茶杯叠在一起;也有小朋友不会按下按钮,左右旋转来旋转去就是不会往下按,教了他,第二次又不会了。看着一幅乱糟糟的场景,制作喝茶标记,建立喝茶常规是不容之后了。
放学后,我们剪了简单的绿色即时贴,从门口一直贴到水龙头前的地板上,中间还有转弯,这样可以延长等待线,多几个孩子同时排队;在旁边还贴了蓝色的喝水区标志,小朋友喝水时可以站在蓝线上,避免了以前让小朋友拿着茶杯长距离走到自己小椅子上再喝,中间会撒掉、撞翻等问题。
规则做好了,现在需要引导孩子们学习这个喝水的常规。我们一组一组带着孩子们认识标记线,再实践操作,本想这样一来喝水的问题肯定就解决了,简直是一劳永逸。但事实让我认识到小班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常规意识真的是比较弱,因为还是有好多孩子不能站在绿线上等待接水,到蓝线上安静喝茶,有的时候还是会挤在一起,甚至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多次学习按按钮还没学会,可见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是存在的,老师需要耐心教导。
在《指南》中,学会排队等待是小班孩子需要学习的重要的行为习惯之一,也是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方法。可见对小班孩子来说排队等待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是需要学习的。现在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里一般都是孩子最大,哪里有等待的机会可以学习,所以家庭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也是造成孩子们抢夺不排队的原因之一,因此老师不但要制定各种规则,还要引导孩子们学会使用这种规则,更需要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共同引导宝宝养成健康有礼貌的好习惯。
从制作喝水规则到现在又过了8、9天时间,每天我们都在不断重复引导孩子们喝水时要排队的规则,努力终归是有结果的,现在大部分孩子能注意到绿线、蓝线,即使一时忘记,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能马上站好,喝水变得有秩序起来,孩子们在等待中还能互相说说话,交流也变得有秩序起来。有的还是不会接水的孩子需要老师不断提醒示范,因为如果任其接水会接个半天,影响后面孩子,时间一长又会引起其他安全问题,我们也在空余时间单独教这几个孩子如何接水,现在终于会接了。
小班孩子刚入园一切都要从新开始,要有很多规则要学、要有很多问题需要老师引导,作为小班老师要放一百个耐心、一百个细心。就像喝水这么一件简直是太简单的事情,对小班孩子来说也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如何在喝水这件事情里让孩子们学规则、学礼仪、学动手能力,还有其他一些能力是需要老师不断探索的。
我是怎样培养孩子喝水的
我们教师带早班时,家长们常常说的一句话:“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
由于家长的提醒,我经常悄悄地观察孩子们喝水的情况:有的孩子只喝一口水润润嗓子;有的孩子喝两三口水;有的孩子能喝半杯水;有的孩子能喝一杯水;还有的孩子接了满满一杯水,却只喝了一两口。
为了让孩子们喝足量的水,我搅进了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先是让孩子们互相监督,外加老师的督促,效果不太理想;然后,我又自编了两个小故事“嗓子里的小虫子被冲跑了”和“我的尿不黄了”,使孩子们真正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效果不错。通过故事,使孩子们知道自己该喝多少水,喝水少了会造成身体哪些部位不舒服等生活小常识。我经常采用故事法来教育幼儿,使幼儿知道喝水的重要性,果然效果不错,也很少听到小朋友的妈妈告诉老师提醒他的孩子多喝水。可是曾凡娇的妈妈告诉我:天气凉了,她的孩子不能喝凉水。妈妈告诉孩子,孩子不听,却反驳妈妈说:“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能喝凉水,我不能喝。”妈妈气得没办法,只好找到老师,请老师帮忙。该幼儿是一个很好面子的孩子,她不乐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小秘密。为了不伤害到该幼儿的心理健康,我又编了一个小故事“虫子和凉水”,让全班小朋友明白喝凉水不有利于身体健康,喝温水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并且让幼儿感知突然的冷热刺激会给身体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来帮助幼儿漫漫地理解喝水的学问。
孩子喝水的问题,看起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但是孩子喝水的问题却牵动着许多家长们的心。我们在一日活动中,经常提醒孩子们去喝水,有的孩子能够喝足量的水,而有的孩子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滋润一下嗓子就算喝水了,没能够达到喝水的目的。
培养孩子喝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去反思、实践才能够找到最好的办法。
喝水的故事
今天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在大沙池进行玩沙游戏,可能是今天天气热的缘故,玩了一会儿孩子们的额头上就浸出了汗珠,我赶紧把孩子们的外套脱了下来,可刚刚过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孩子们都说渴了要回去喝水,我也有点口干舌燥,于是抱着一大堆孩子们脱下的衣服带着孩子们急冲冲地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在我的要求下洗完了手,都迫不及待地取水杯喝水。我也马上拿上茶杯,来到保暖桶旁准备倒开水喝,看到孩子们都有序地排着队伍喝水,我便走上前倒了点开水,急忙喝了起来。“老师,你怎么不排队就倒开水喝呀?”我刚把水杯举到嘴边,就听到了晏柏林的问话,我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你不是告诉我们,人多时候要排队,不能抢先吗?”是啊,平时,我时常教育孩子们:喝水、洗手人多时候要排队,不争不抢,一个挨一个。然而,今天我自己却违反了。我赶紧对小朋友们说:“对不起,老师做错了,老师也排队喝水”我立刻走到队伍最后,排队饮水。
由此,我深深感到:哪怕是点点滴滴小事,作为老师,也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言行谨慎,以良好的形象实实在在为幼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让孩子多喝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喝水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重视,共同配合。所以在幼儿园针对孩子的喝水的问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加以干扰,由于气候不同,幼儿的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不一样,虽然平时,在规定的时间让孩子喝水,但也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需求。幼儿天性又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来什么都会忘了,所以在幼儿活动中、游戏中要提醒幼儿随渴随喝
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多喝水、喝好水随渴随喝的同时,必须教育幼儿在喝水的时候不能玩水,以免洒了在桌面上、地板上,要一口口地喝,不能急,不能说笑,避免呛着,,如果人多的时候,要求幼儿排好队,不能推让,学会互相谦让。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形成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幼儿园是不够的,所以还得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家长在幼儿园里叫孩子喝水的时候,没有让孩子自己去拿杯子开水,而是家长一手包办,于是我走过去对孩子说:“我们现在是中班小朋友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要自己做,是吗?”然后孩子接过杯子自己喝。因此和家长互相沟通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大帮助。
由幼儿喝水引起的思考
随着季节变换,天气逐渐转凉。为预防幼儿感冒,我经常提醒孩子们多喝开水。
可是,有好几次,一些家长来送孩子时特意提醒我:“请给我的孩子多喝点水。”对此,我感到十分纳闷,因为我每天都给孩子安排专门喝水时间,其它时间也不限制孩子喝水。按理说,幼儿喝水不算少了,但为什么家长却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喝水少呢?
有一天,汪东雪小朋友有点咳嗽,我让她去喝水。只见她拿自己的杯子,很快就接了水。我拿过她的杯子,看她接了多少水,发现杯中水还不组杯子的五分之一。我问她:“你每次都接这么点水吗?”她点点头。我马上让所有孩子过来,让他们都接一杯水,发现几乎每个孩子接的水都只有杯子的五分之一。我这才恍然大悟,由于幼儿贪玩,有时我也提醒孩子要节约用水,不要接得太多,所以每次接水都只接一点儿,几口就喝完了,这样,一天的饮水量远远不能满足身体吸收和消耗的需要。于是,我拿了一个杯子,接了半杯水,告诉他们要像老师这样,每次要接这么多水,而且要喝完。孩子们都高高兴兴跟着我学,每人都喝了一半杯水。我问:“你们喝足了吗?”孩子们大声地说:“喝足了。”
从那以后,每次孩子们喝水的时候,我都在旁边看着,并提醒孩子要接多少水,并要求孩子们喝完,确保孩子喝足水,促进孩子身体健康。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家长反映孩子喝水少了。
通过这件事,我想:经常听听孩子家长的反面意见或建议,比光听家长的赞美声,更有利于我们改进幼儿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