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孩子 要让爸爸当主角

发布时间:2020-12-28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教育孩子 要让爸爸当主角”,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德育处副主任曹培松指出: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

现状:80%的父亲没时间与孩子交往

曹培松在讲座中说道,中国爸爸把孩子的养育大都推到了妈妈身上,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选择了母亲,28.7%表示“父母均担”,仅有13.0%表示是父亲。

有媒体一项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曹培松说。

究因:家里为何会出现“小大人”?

“每天早上,中国很多家庭上演着这样的一幕:孩子不愿起床,妈妈作战般催促孩子,爸爸熟视无睹,一个家庭的情况就呈现出来: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以及无力成长的孩子”,曹培松分析说,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内心孤独的妈妈不自觉地将更多焦虑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当家庭不那么需要自己时,爸爸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

“不少家庭存在以教育孩子的矛盾来掩盖夫妻矛盾的问题,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父母或者夫妻间存在矛盾。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夫妻间情感生活,出现问题后无法良性地交流和解决,往往导致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

“孩子被母爱过度包围,和爸爸过度疏离,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也承担了一部分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而家庭对孩子的娇惯,让丈夫更觉得没有自己的位置,更觉得心灰意冷。最终,成为一个怪圈。父亲的淡出已经不是孤立、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爸爸对孩子真正的影响,其实体现更多的是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说,如果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不够好,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公平的,“我觉得这点是挺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没有考虑到父亲对母亲情感和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因为健康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可喜的是,80后父母最大的特点是不把孩子推出去,他们认为‘我有能力教育好子女’”。

问题: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容易早恋

曹培松谈到,父亲对孩子的独有影响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格发育。跑、跳、钻、投、抛、攀、翻滚等活动,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提高抵抗力,而运动显然是爸爸们的强项,孩子和爸爸一起游戏,才会更有活力,玩得更“疯”;二、智力发展。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孩子更聪明,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三、良好的个性发展。孩子如果只接受女性方式的教养,缺乏男性方式的陪伴,易养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特点,尤其是男孩,更需要从父亲那里学习坚韧、大胆、果断、豁达、豪爽、独立等具有阳刚之气的品质;四、性别意识。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孩子适当而灵活地理解两性角色,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容易早恋,并且早恋的对象往往是叼着烟卷的“小混混儿”。

5个做法会提升父亲的影响力

忙碌的父亲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呢?曹培松给出五条建议:

一。多给妻子一些关爱和支持。没有好的夫妻关系,不可能有完善的亲子关系。

二。给孩子做好榜样。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孩子一生:父亲是男孩模仿的对象,是女孩依赖的港湾。

三。陪孩子运动。哈佛的研究发现,婴儿从5个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不一样。当爸爸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爸爸的伟力,因为爸爸把他举得高,让他四肢伸展,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教练。

四。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研究者建议家庭教育的责任分工:婴幼儿阶段以母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以父亲为主。因为孩子上中学以后,母亲的影响力开始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开始上升。中学时代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期,父亲的优势可能大于母亲。WWw.yJS21.coM

五。即使出差,也要把孩子记在心里,不管走到哪里,都与孩子保持联络。推荐爸爸们读读边玉芳写的《读懂孩子》和日本作者木下睛弘写的《让孩子从心底爱上学习的方法》。

父亲平时也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

著名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西安远东一中副校长刘鹏指出,父亲还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研究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父亲,那么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容易与人相处。

刘鹏与爸爸们分享的建议是:1.每天至少拿出10~20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即使不能按时回家时,也要打个电话和孩子说上几句话。父亲还应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孩子的记忆深处贮存着父亲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不仅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为自身的心智发育汲取养分。2.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父亲平时也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3.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有压抑不良情绪的感受,当他们持续处于不良情境刺激时,不良情绪也会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并还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以至疾病,因而父亲要同母亲一起努力去了解、体会、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觉得孤独无助。4.耐心是好爸爸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个性化教育案例:博士生辞职当“全职爸爸”


“现代私塾”理念一:在游戏中学知识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袁鸿林的家时,他刚刚带女儿小逸从海盐著名的园林“绮园”回来,正在吃午饭。从今年7月起,袁鸿林几乎每天都会带女儿去绮园逛一个上午,一边玩,一边给女儿上课。“绮园风景优美,到处都是绿色,这么好的环境下,孩子一边玩一边学,学习的兴趣也特别高!”袁鸿林解释说。

袁鸿林称之为“现代私塾”的培训教室显得有点乱,随处可见各类幼儿书籍和碟片,内容有英语、日语、古汉语等,角落的小书桌上还摊着纸笔砚墨,墙上贴着小逸平时写的字、画的画,桌子底下还竖着一块围棋棋枰。记者发现,在采访的两个多小时内,小逸先后读过英语、日语、汉语拼音、写过毛笔字,最后还拿起小提琴拉。每样东西“玩”的时间都不长,但却都有板有眼。袁鸿林说,他就是这样让女儿慢慢“玩”出学习兴趣来的。

“现代私塾”理念二:多种语言一起教

5岁的小逸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与父亲之间时不时就冒出几句“I’mcoming”、“Ok,noprob-lem”这样的日常对话。袁鸿林说,女儿的语言能力比较强,在10个月大时就能说一些话了。由于他自己英语比较精通,因此他在小逸两岁时,便有意识地教女儿说英语。“最开始我也不教她什么ABC,我只是买来英文歌曲的磁带,反复地放给她听,然后慢慢地教她唱。小孩子很喜欢唱歌,平时几乎曲不离口。学会一首后我又教她下一首,等两个月后她的英文歌模仿得有些基础了,我才慢慢带她入门。”

有很多教育专家不赞同孩子太早接触外语,对此袁鸿林却有自己的想法:“孩子就好像是一台计算机,母语是贮在内存里的,而后期学的外语好比是存在硬盘里,内存的调用速度要比硬盘速度快得多,因此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将第二外语和母语共同放进‘内存’,那将来对外语的应用有很大好处。”

袁鸿林认为,3-8岁的孩子在听力、语言模仿能力、思维兼容性都处于最佳阶段。另外由于语言是高级思维的载体,这一年龄段学习外语,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是思维能力的提高。现在,小逸已能阅读《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课文,差不多相当于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另外,袁鸿林已开始着手教她日语的日常对话。记者发现,袁鸿林在教女儿记忆日语单词时,经常随机问她同一意思的英文单词是什么,小逸几乎不用想便答了上来。“在几种语言间随时转换,让孩子习惯用外语的思维思考问题。”再过一段时间,袁鸿林考虑要教女儿第三门外语:法语。

“现代私塾”理念三:懂心理再教孩子

除了外语,袁鸿林还带领女儿广泛涉猎书画、音乐、古汉语等领域。这外人看来似乎有些“填鸭式”的教育,在这对父女间却进行得特别顺利。

翻开他为女儿制定的每天学习和活动安排表:英语两小时,日语、汉语、小提琴、绘画、各科知识(含算术、讲故事)各半小时,文化娱乐(含看电视、碟片)一个半小时,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3小时。为了弥补自身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袁鸿林还准备过段时间教女儿上网,在网上学习各名校名师的课程。“我不强迫她去做什么,而是慢慢引导她这方面的兴趣。”袁鸿林的诀窍很简单。

袁鸿林最初带女儿接触书画时,给她买来一大叠宣纸和笔墨,然而他并没有要求女儿每天练多少个字、画多少幅画,而是任着性子让女儿涂鸦。在女儿涂鸦的同时,袁鸿林则在一旁写字、画画,并拿出齐白石等名家的画作给女儿看。慢慢地,等小逸在对艺术有了一定的感觉时,袁鸿林才开始给女儿讲述一些书画技巧。“这段过程差不多有一年。”袁鸿林说。现在,小逸即使有时画上了瘾

爸爸慎当“甩手掌柜”


新学期开始,连日来,各小学及幼儿园陆续召开家长会,记者走访发现,家长会倒像是妈妈聚会,爸爸的身影很少,从教多年的李老师提醒,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爸爸别当“甩手掌柜”。

男家长不足一成

某小学二年级的一教室里坐满了前来开家长会的家长们,记者看了一下,来的几乎全是妈妈,只有3位是男士。妈妈们或低声细语讨论孩子的学习,或向老师讨教教育方法,其中的爸爸们则略显拘谨地端坐着。据了解,这一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班级的家长会上,爸爸的人数不超过家长总数的十分之一,越是低年级,来的爸爸就越少。

刘先生是第一次来给儿子开家长会,因为妻子实在抽不出时间,他不得不来。进教室后,他一看一屋子的妈妈,还真有些不自在,便趴在桌子上看孩子假期做的手抄报,没跟其他人交流。刘先生认为,爸爸参加家长会不如妈妈有优势,一来男士不喜欢聊天,不像妈妈们什么都可以聊;二来老师大多是女士,他们也就不爱主动上前搭话,除非孩子问题很严重。

教育多由妈妈负责

某幼儿园的马老师告诉记者,幼儿园平时的家长活动很少见到爸爸们的身影,来的也基本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她觉得其中有爸爸工作较忙的原因。但作为老师,马老师很欢迎爸爸们来参加家长会,也希望能与爸爸们交流孩子们的问题。她觉得,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的一些思想和行为处事方法有一定的优势,能教给孩子新的思维和方法。

爸爸别当“甩手掌柜”

对于家长会上爸爸的淡出,锡林南路小学从教多年的李老师认为,小学或幼儿园教师多为女性,如果爸爸很少和孩子相处沟通,就会让孩子在性别角色化的关键期失去榜样,甚至造成一些男孩性格女性化。她呼吁爸爸们多和孩子接触,多关注孩子的教育,因为男性的理性思维、探索能力较强,爸爸与孩子亲密,对培养孩子的发现、研究、探索能力等都会有很大帮助。

必看:新好爸爸7标准 当爸爸的你达到了几条?


好爸爸标准一、和谐的婚姻关系—爱妈妈

家庭教育的基础一定是稳定美满的家庭生活,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爸爸和妈妈相处互相融洽和谐了,整个家庭氛围自然就好,孩子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幸福感自然会增强。如果父母经常争吵,孩子肯定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好爸爸的标准第一条自然是爸爸尊重并疼爱妈妈啦!

好爸爸标准二、每天十五分钟的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常陪着他一起运动,玩耍的爸爸,要比照片中的爸爸生动许多。无论工作多忙,多累,每天抽出十五分钟来陪伴自己的孩子,你会收获他最纯真的爱。爸爸的陪伴,对于每个孩子都至关重要。

好爸爸标准三、爱运动

运动的基因是可以遗传的,你爱睡懒觉,你的孩子一定不会早起。好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爱运动的爸爸乐观积极,在生活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好爸爸标准四、说到做到

不少父亲嘴上答应孩子的事情,一转身就选择性遗忘。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言而有信的人,那么首先自己答应孩子的事情就要做到。答应了周末带孩子去动物园,那么就努力办到,不然就不要轻易许下诺言。

好爸爸标准五、放下手机

如今,手机俨然成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但是,和孩子在一起时,请无论如何要放下手机,陪孩子不是坐在孩子身边,但眼睛却死盯着手机屏幕。放下手机,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吧,你会发现,孩子的笑脸远比手机来得精彩。

好爸爸标准六、不在孩子面前抽烟

吸烟有害健康,这个常识大家都懂,但是不少父亲依旧把家当成了吸烟室,让家人变成“二手烟”的受害者。如果你不想看到孩子学你抽烟的样子,那么就不要再孩子面前抽烟,还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好爸爸标准七、尊重孩子

只有尊重孩子,你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你们之间才可能有愉快的沟通。因为孩子希望被重视(你自己也一样),得到尊重和信任的孩子会展现出更多的潜能。因为孩子会依照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他人和世界,不被尊重的孩子往往很难学会尊重他人。

总结为如下五点

一是尊重孩子的头脑。即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愿,尊重他们的选择。父母对孩子的设想总难免与孩子的愿望和兴趣发生冲突,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能逼迫孩子遵照大人的决定去做,只要孩子的选择对其生理心理的发展不会带来害处,就应该给孩子这个权利。或者,父母觉得自己的决定更好,那也要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要说服不要压服。

二是尊重孩子的双手。不要给孩子太多禁令,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要尽可能让孩子多做事,尊重孩子做事的权利,即使孩子做事总是做错。

三是尊重孩子的嘴巴。尊重孩子的提问,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加以重视,或者与孩子共同讨论,或者启发孩子独立思考,或者与孩子共同寻找答案。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务以及家庭生活的其他事情自由发表意见,并与父母商量解决。尊重孩子的“胡说八道”和“信口胡说”,那里面往往埋藏着可贵的想像力。

四是尊重孩子的空间。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从家庭和学校的“两点一线”中解脱出来。

五是尊重孩子的时间。让孩子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尊重孩子休息、玩耍、游戏、梦想的时间与权利。

孩子的教育不能没有爸爸


现实的家庭生活中,相当大比例的妈妈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调查发现,从5岁孩子到初二的孩子,除了家务劳动外,妈妈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爸爸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爸爸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

爸爸和妈妈要分清各自的教育角色,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双方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改变旧有教导方式

现实的家庭生活中,相当大比例的妈妈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调查发现,从5岁孩子到初二的孩子,除了家务劳动外,妈妈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爸爸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爸爸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相对要少。

甚至有的家庭在角色分工上,妈妈会自动将爸爸当作管教时的威吓对象,最常听到的就是,“你再不乖,爸爸回来会处罚你啊!”长久下来,孩子对爸爸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不太敢亲近爸爸,把爸爸定位为处罚自己的人,父子间无法形成太过亲密的关系。专家建议,不要一味承袭旧有的教导方式,父亲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

家庭内外事务要平衡

济南大成育婴师培训机构的马老师建议,新爸爸和新妈妈一样,学习育儿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要把爸爸们排除在外。很多妈妈们从一开始,给孩子换尿布的速度就很快,给他洗澡时也很有条不紊,但这并不是你自己的事情。爸爸们也需要找到这些技巧,因为一个人照顾新生儿,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马老师认为,在双薪家庭的趋势下,谁来作为主要照顾者不再是关键因素,照顾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投入照顾的父母要能在家庭内外事务上取舍、平衡,以达到育儿照顾最佳状态。如果部分留守在家照顾的爸爸或妈妈,对自己的角色存在抱怨与不平,情绪波动影响照顾品质,孩子也容易对父母当时所扮演的角色产生混淆。

父亲是孩子走向社会的一座桥

金宝贝早教中心的指导师KELLY建议,从大多数的家庭生活来看,一方面爸爸们要在家里、家外创造一个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环境,给妈妈一个安心育儿的心情。家庭中男女分工协作,如果女性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过多地考虑外在的经济原因,就会失去自己正常的心态。

另一方面,孩子越小妈妈的作用越大,孩子长大到五六岁的时候,爸爸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妈妈更多地代表自然、生理、心理,爸爸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世界,他懂得社会上的竞争规则与价值标准。对社会的分工、变化,男性的感受要深一点,孩子多通过爸爸的肩头走向社会。因此,爸爸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孩子越来越大,对外界的认识要把握得越来越准确,只有父母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KELLY提醒,父母分工合作的时候,要注意统一意见,不要有分歧,别给孩子任何不确定的答案,这会增加孩子的迷惘。

KELLY还建议,父母要注重孩子的社交,制造他们与其他孩子接触互动的机会,对于没有兄妹的独生子女,高质量的早教中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早教中心,父母通过参与为孩子特别设计的适龄活动,不仅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让父母更加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点,有利于他们课外的潜能开发。

安全教育:当孩子遇到“骗子”时


今天看到一触目惊心的场面,“骗子”跑到幼儿园来了!

在《钱江晚报》上看到这一则报道,真是不得不让我们所有的家长提高警惕。等到“骗子”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伤害时,一切就太晚了。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是从小开始培养。

现在随着孩子生活质量的上升,生活安全环境却变得有些复杂。孩子在平日里想吃到的东西父母都是有求必应,甚至变着法给宝宝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生活乐趣也不仅仅只是些小玩具陪伴了,香港迪斯尼乐园也早已是很多家长给孩子实现了的梦想。那么究竟是什么会使孩子仅仅为了一根“棒棒糖”,为了“肯德基”,为了“玩具”就轻易的偏离了安全的防线。当然,我们不排除孩子的思想是单纯的甚至是空白的,没有辨别复杂好坏的能力。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是不是还有哪里出现了问题?

在整个记者假扮“行骗”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对各种各样欺骗的手段做出的不同的反映:有轻易跟着就走了的;有稍微犹豫也跟着走了的;当然也有“死不认账”的;还有的小朋友挺身而出解救上当受骗的。同样都是孩子,为什么在面对危险的状况时,做出的反应却相差甚远呢?

现象一:“阿姨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哦。看,这个‘皮卡丘’会变身的呢。”

“你们都想要吗,那阿姨带你们去买好不好啊?”--“好!”

现象二:“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小乐。”小家伙没有任何考虑报出了自己的名字。“哎呀,阿姨找你好久了呢,你爸爸说家里出了点事情,让阿姨先接你回家,好不好?”小乐几乎连想都没想,“好。”前后不到一分钟。

现象三:“我是你们老师的朋友。我有很多好吃的棒棒糖,你们要吃吗?”记者拿出一根棒棒糖,一下子围上来好几个小朋友,小家伙们看着棒棒糖的眼睛是发亮的,可是谁也没有伸手拿。“想吃吗?阿姨带你们去买好不?”“不要,妈妈说吃糖牙齿会坏掉的”“不能出去,老师会说的。”说完又自顾自滚轮胎去了。这次的“诱骗”,以失败告终。

现象四:“报出妈妈电话,才能跟你走”

在诸如此类现象中,家长到底在平日里跟孩子如何沟通的我们不得而知。孩子是单纯的,但是他的单纯绝对是愿意相信家人的。那么就应该在生活里反复地跟宝宝强调如何对付“陌生”的关心?糖固然是甜的、汉堡包固然是美味的、玩具固然是有诱惑力的。但孩子最愿意相信的还是亲人。所以在平时我们注重的不单单是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其中同样是包括了安全防范意识!

特别提醒各位家长:把您能想到的,和您想不到的可能会被使用的行骗手段,都必须重视起来,对孩子给与恰到好处的提醒方式。在安全问题上,一定要做到“六亲不认”!

幼儿教育:最重要是把孩子当孩子


导读:我国幼儿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孩子当孩子。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观点,就是人生的各个时期,它自身就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幼儿时期,它本身是有价值的,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为长大成人做准备。

有人向我提问: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这当然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而且可能重要的环节不止一个。针对中国的情况,我强调两点:

一是爱,对孩子的爱,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生长的最重要的一点,从小就要让他得到真正的爱,当然这个爱应该是有品位的,有格调的,有质量的,不是那种溺爱,不是仅仅在物质上满足他,而是你真正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父母要舍得花精力在孩子身上。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确实是很爱的,很小的时候就为他们准备将来物质的基础,真的,只要有小孩,父母赚钱都是为了孩子的,我觉得光有这一点是不够的,有时候甚至没有这一点也没关系,这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让他们从小得到你的关爱,你花时间去陪他们,关注他们的智力的生长,情感的发展,要花心血,与其花很多时间为他们赚钱,还不如把那个时间拨一部分出来,陪着孩子。因为现在我发现很多家长是不陪孩子的,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就把孩子交给保姆了,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可怜的。

二是自由,孩子要有一个比较自由的环境。你说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呢?一上幼儿园就哭,畏惧幼儿园的孩子很多,我觉得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在幼儿园里不自由。像西方的一些幼儿园,孩子在那里,给你一个范围,你爱玩什么就玩什么,但是中国的幼儿园,基本上都是集体活动,一起玩同样的游戏,一起吃饭,一起睡午觉。孩子是最难以忍受没有个人自由的生活的,他是好动的,而且他不断地有新的念头,但是这些东西在幼儿园是不允许的,他怎么会喜欢幼儿园呢。所以,在中国来说,特别重要的是真的给他一个自由的环境。

我觉得,我国幼儿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孩子当孩子,对孩子的教育里面,最重要的原则,即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孩子当孩子”。其实这个是很多大教育家的共同观点,就是人生的各个时期,它自身就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幼儿时期,它本身是有价值的,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为长大成人做准备,这是最错误的。现在我们中国的幼儿教育是完完全全抹杀了孩子时期本身的价值,完完全全把幼儿时期看作了为将来做准备,而且按照这个目标去规划幼儿期的教育,让他们学很多东西,所谓的“不要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时期开始,要找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所谓好的小学就是最后能够进入重点中学的小学,完全是为了将来能考上大学,从幼儿时期就做准备了,而考上大学又是为了就业,就是为了将来的完全没有把握的一种前途,把孩子现在的全部时间都用在这上面,我觉得这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的话,一个是要改变现在的教育制度,尤其是单一的高考决定终身这样的制度,这样一个客观的逼迫在那里,很多家长就只能朝这个方向走。但是另一方面,家长自己要清醒,不要做这个体制的合谋者,你的最大任务是保护孩子的童年,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觉得这是家长最重要的使命。从政府方面,应该考虑很多公民提出的一个建议,就是应该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里。现在确实是,幼儿教育对家长们来说,是一个不堪承受的负担,应该说是整个教育里面最昂贵的教育,包括比较好的公立幼儿园,包括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因为现在幼儿园的编制从公立的来说,根本是供不应求,很多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到民办幼儿园,但是民办幼儿园收费非常高。幼儿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实在太重要了。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都要自己负担的话,很多家长送不起,实际上幼儿教育这块可能就是缺失的,或者说实际上是没有幼儿园资质的幼儿园,就是临时凑起来的幼儿园,里面的老师其实是完全没有当老师资格的,等于是你把孩子放到那里就是了,根本谈不上教育,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我觉得或者是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或者是国家出钱办很多价格比较低廉的、公正、公道的幼儿园,来解决这样的一个困难。

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尝试!


妈妈对孩子的保护,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便已开始。根据调查发现,有9.5%的妈妈整天抱着婴儿不放。或许我们可以说,妈妈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从哄抱婴儿开始的。 三岁的小宝,个性非常顽皮。每次和小朋友玩不是抢玩具,就是插手管同伴的闲事,所以妈妈一刻也不容许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小宝想要做点什么,妈妈立刻飞奔而来。“要好好一起玩!”、“会不会痛?”一碰到问题,妈妈总以最快的速度帮小宝解决。 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缘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自己解决难题的机会实在太少了。妈妈事必躬亲,随着孩子的成长就会演变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造就出缺乏“生活能力”的孩子———换言之,出现一群没有“动力”的孩子。 为了避免这类困境,从小就必须让孩子尝试各种事物。散步回到家里,让他自己把脱下来的鞋放好;即使吃得到处都是,也要让他自己吃饭;脱下衣服,自己放入洗衣篮内;早上起床,自己洗脸、刷牙;吃点心时,一定坐着吃。 从幼年时期,便把这些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让他习以为常。一旦孩子长大,妈妈的唠叨会一下子减少许多。如果妈妈认为“孩子还太小,这样子太勉强啦……”什么事都抢着做,到头来,孩子会根深蒂固地认为:这些全都是妈妈该为我做的事。 孩子刚开始尝试时,通常笨手笨脚的,也可能犯错和失败。没关系,让孩子自己来,一旦孩子自己完成了,不妨给他赞美。这是教养孩子的第一步。

小雨爸爸分享教育孩子经验(二)


上次说了我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看法和我认为家长在上学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方面,这回主要说的是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我过去一直认为学龄前的孩子在学习上是先被动再主动;先是跟家长、老师学,然后知道怎样学了才会自学;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家长、老师培养出来的;孩子必须懂得了原理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让孩子掌握技能的最好的方式是教他……后来我发现这些都是错误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对任何不了解的事情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模仿力很强,他们也不怕失败。其实1岁左右的孩子自学能力就已经很强了。没有任何家长会教孩子人体的各个器官怎样运动才能发出“爸”、“妈”这两个音,我们只是在孩子面前不停地重复着这两个音,是孩子自己一遍一遍试着,经过了无数次失败,终于掌握了发音。你能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吗?你能说他的学习能力不强吗?你能说孩子怕吃苦吗?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发育程度参差不齐,同样的环境有的孩子就是学得快,有的孩子就是学得慢,这不意味着学得慢的孩子在这方面就是有问题。爱因斯坦两岁才会说话,但在语言表达上既流利又清晰,不比别人差。所以家长要有信心和耐心。如果这时候你很焦虑,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其实一直到小学,甚至中学都会有这个问题。我女儿5岁多的时候,第一次背英语单词,3个单词半个小时没背下来。小升初的时候英语成绩也一般。但后来英语成绩一下子上来了,每次分班的时候英语都是在A1班。如果家长太焦虑了,会给孩子一个负面的心理暗示,反而没信心了。)

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特点是喜欢模仿,而不是正式的教学。所以这时候身教远远大于言教。尽量不要对他讲应该怎样做,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那样的话大多数你会感到是对牛弹琴。想让他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让他模仿你,有时效果会更好。如果家长表现得做这个很有意思,孩子们也会主动凑过来。千万不要用教大孩子的方式教学龄前的孩子。

在孩子10岁之前,家长往往是孩子眼里的“明星”,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不要指望孩子只模仿、学习你身上好的习惯,能自觉抵制不好的习惯。事实上往往相反,因为大多数“不好”的行为、习惯是比较安逸的、享受的。所以在孩子上学之前家长应该逐渐创造出学习的环境,比如家长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增加读书的时间……。己不所欲,勿施于人!想让孩子上学后,回家能安心地学习,家长在孩子上学前就要做到有时间看看书,学习学习,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

我过去还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把学习和生活分开。事实上,像克服困难的勇气,抓紧时间的习惯等等都是想通的。不可能有一个孩子在生活上一点条理都没有而学习上却能井井有条。所以说不要忽视孩子在生活中的“坏毛病”,这些都会带到学习中。另外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在生活中解决。比如当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有意将游戏时间一点点延长。比如我和孩子玩拼图,先是十几块,然后是几十块,上百块。

最后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要有耐心,不要指望他一天就养成好的习惯,能力一天就锻炼出来了。需要一个过程,中间还会有反复。(比如关注一件事情的时间,也许是第一天10分钟,第二天12分钟,第三天却只有8分钟了。)但只要趋势是好的就行。但同时如果有不好的习惯一定要引导孩子纠正,坏习惯持续的时间越短,越容易纠正。如果这时候放纵,上学以后再纠正的话,代价会很大。

下回我们聊聊如何利用好课外班来锻炼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和家长适应小学生活。

相关话题:

小雨爸爸分享教育孩子经验(一)

家园共育《教育孩子 要让爸爸当主角》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让孩子当周评的“主角” 每周五下午,我们都会有一个周评活动,就是表扬这一周内表现好的小朋友,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单方面来说,来表扬这些棒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对于老师的这种表扬方式,缺乏了积极性和耐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的积极性增加...
    2021-05-14 阅读全文
  • 我不要当爸爸了 娃娃家游戏一向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但今天游戏进行了没多久,政霖忽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当爸爸了!”我蹲下来问:“为什么呀?”他指着点心店说:“我要到点心店里去卖点心。 ”原来,政霖看见点心店里的...
    2020-11-23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把孩子当朋友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闭上眼睛,孩子们调皮、可爱的形象就在我脑海中浮现,他们激励我更加勤奋地工作。和他们在一起,总能让我忘记工作的辛劳和繁琐,让我想用一颗不泯的童心,进入孩子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关注,惊奇他...
    2021-05-0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当孩子摔倒以后 教育随笔:当孩子摔倒以后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随着老师的一声出去玩啦,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往外奔。 在教室上拿玩具的我发现小朋友都在看着什么,我刚想出去,唐柏涵着急地走进来:“陈老师,快看哪!张哲文摔倒了...
    2021-04-26 阅读全文
  • 个性化教育案例:博士生辞职当“全职爸爸” “现代私塾”理念一:在游戏中学知识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袁鸿林的家时,他刚刚带女儿小逸从海盐著名的园林“绮园”回来,正在吃午饭。从今年7月起,袁鸿林几乎每天都会带女儿去绮园逛一个上午,一边玩,一边给女儿上...
    2020-07-28 阅读全文

每周五下午,我们都会有一个周评活动,就是表扬这一周内表现好的小朋友,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单方面来说,来表扬这些棒的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对于老师的这种表扬方式,缺乏了积极性和耐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的积极性增加...

2021-05-14 阅读全文

娃娃家游戏一向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但今天游戏进行了没多久,政霖忽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当爸爸了!”我蹲下来问:“为什么呀?”他指着点心店说:“我要到点心店里去卖点心。 ”原来,政霖看见点心店里的...

2020-11-23 阅读全文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闭上眼睛,孩子们调皮、可爱的形象就在我脑海中浮现,他们激励我更加勤奋地工作。和他们在一起,总能让我忘记工作的辛劳和繁琐,让我想用一颗不泯的童心,进入孩子的世界,关注他们的关注,惊奇他...

2021-05-07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当孩子摔倒以后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随着老师的一声出去玩啦,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往外奔。 在教室上拿玩具的我发现小朋友都在看着什么,我刚想出去,唐柏涵着急地走进来:“陈老师,快看哪!张哲文摔倒了...

2021-04-26 阅读全文

“现代私塾”理念一:在游戏中学知识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袁鸿林的家时,他刚刚带女儿小逸从海盐著名的园林“绮园”回来,正在吃午饭。从今年7月起,袁鸿林几乎每天都会带女儿去绮园逛一个上午,一边玩,一边给女儿上...

2020-07-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