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的成长需要拼爹吗?

发布时间:2020-12-26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的成长需要拼爹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期中考试后第三天,儿9岁,三年级,他告之我说,“明天,要开家长会,老师说,必须要带一支笔。”

其实不是家长会,没有往常的通告、总结、家长代表讲话。确切的说,这是一场考试,面对家长的考试,或者是一次调查。

题目简单,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第一题是这样的:“你家有藏书吗?有多少册?

“有多少?不太清楚了?”我摸了摸脑袋。

已经有好几年没逛过书店,也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这些年来,房子倒是宽敞明亮了些,但曾经梦想的书房,却最终泡了汤。家里那些书籍,是刚工作那阵子买的,现在,被遗忘在角落里,满是尘埃。

“随便填个数字罢,现在,谁还正儿八经地坐在书房里看书啊,要想了解信息,电脑、手机里到处都是。”我在心里滴沽着。

没想到紧接着的第二题竟然是:“哪些书是你读完的?你还记得主要内容吗?你和孩子讨论过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吗?”

我的汗一下子掉了下来。

这些年来,我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工作和孩子的培养上,没心思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也没有和孩子聊过多少书中的故事。

第三道题:“你陪孩子去过哪些地方,你和孩子一起照过像吗,?”

第四道题:“每周有几天,你能和孩子共进晚餐?能和孩子欢乐时光?”

第五道题:“你能说出孩子的几个同学?你知道孩子最喜欢和最讨厌?”

第六道题:你埋怨过父母吗?你有不讲原由的责骂过孩子吗?你消极面对工作中的加班吗?

……YJs21.coM

我努力回忆着,这九年间,和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味着,这些年来和儿子互动的频率,我已然汗流浃背。

其实,题目都是和孩子互动的的小细节,我也留意了一下身边的家长,但很多家长,还是被难住了,或者说是被震住了。在这些简单的试题面前,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中所担负的角色定位,都一一呈现出来了。

交卷后,班主任走上了进台,一脸的意味深长:

“与其说,这是一次考试,不如说是一次问卷、一项调查。其核心是:在孩子的成长中,作为孩子父母的我们,会带给孩子一些怎样积极向的的情绪,或者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若是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孩子也会拿起书本来,你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孩子也会适时站起来,把位子让给老奶奶,你若坚持每天对你的爸妈送上一杯茶,有一天,孩子也会给你递上一杯温暖身心的茶。”

“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拼爹妈”的时代,但这个“拼”,拼的是,我们是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父母,是不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拼的是,我们有没有为他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是不是和他建立了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拼的是,我们为他打下了怎样的基础,为他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所以,我的结论是:作为家长的我们,给你的孩子树立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将深层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我的话完了,感谢你们今天能参与这次活动,但愿你们有启发,在孩子的教肓方面,在自己人生的旅程之中。”

最后,班主任,面对我们,深深鞠了一躬。掌声如潮的响起来。

听到这儿,我终于意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到位。换句话说,自己很多时候只在意孩子的成长,而忽视了作为父母自身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这次考试,真的一下子考进入了我的灵魂深处,让我更明白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责任,幸运的是,这明白还不是太晚。

是的,我们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对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成长过程的标尺和榜样,就是他人生路上永远亮着的那盏灯。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正能量,我们牵着的他的小手往哪个方向走,那很可能就是他的未来,他的明天。

所以,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别让我们的孩子,从我们这里没有得到任何可“拼”的资本。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长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结的果实。

好奇: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兴趣: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

童年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也许童年只结束于一次偶然降临的钢琴考试,而缘起是全社会的艺术教育潮;也许童年只结束于一段上了街找不到玩伴的落寞,而缘起是太多的独生子女都留在家里玩电脑,街心花园也没了孩子的喧闹;也许童年只是结束于进了一所名牌小学,而缘起是优质教育也教会孩子早早地懂得胜出的必要……

有多少种力量在无情地掠夺着孩子们的童年,而且还是以种种十分高尚的名义!在“一切为了孩子”的托词之下,追求着成人自己所需要的虚荣,甚至还是依照一些家长的自我补偿心理在精心“设计”着孩子遥不可及的“未来”!

在我们成人世界里,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像鲁迅先生那样,为曾经撕毁过弟弟的一只风筝而深深地忏悔?“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鲁迅先生笔下的挖何首乌、采桑葚……的童年生活,在今天的孩子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不给孩子们以地球,却去教他们地理;不教他们语言,却去教他们语法。他们渴望的是叙事诗,供给他们的却是编年的史实和日期……最可悲的是,在这些孩子中,有许多人早已习惯了这种了无生机的童年生活,并渐渐地认同了这是必须付出的“成长的代价”。

教育理论家周贝隆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足够的闲暇、玩耍,不但是青少年享有美好童年和青春的天赋权利,也是现代教育的特点。”惟有七彩的金色的童年,每一个成年人都有推卸不了的一份责任,那就是——放牧孩子的心灵,把童年还给孩子。

让孩子完整的成长,而非完美。

孩子考试分数高了,家长就喜上眉梢,认为孩子学习下功夫了,进一步推论孩子懂事了,在学校各方面表现肯定差不到哪里去,于是,各种奖励接踵而来。反之,若分数下降了,家长就觉得孩子“不争气”、“没出息”,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得出成绩都不高,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肯定也表现不好。家长的这种做法,让孩子觉得,高分数、高名次能带来老师的喜欢、同学的佩服、家长的自豪;低分数、低名次则只会让老师不重视、同学看不起、回家受惩罚。如此一来,孩子为分数而学习、以名次为目的竞争求胜,也就理所当然了。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平凡并不等于平庸。很多人对平凡不屑,整天就想着成功,成功教育,成功宣传,铺天盖地,仿佛人生只有成功才有意义。”比起一个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能否考上好学校,学校更关心的是多少学生能考上,政府关心的是哪所学校考得好。”

什么是完整的成长?家长、学校没时间知道,也似乎没必要知道,因为只要考了高分就说明是优秀的、成功的。至于孩子是否能够完整地成长,没有人关心,甚至连孩子自己也不会在意。就这样,孩子完整成长的权利被活生生剥夺。一把椅子缺一条腿不完整,我们的身体缺少一个部位也不完整,教育和学习只有一个动机也是不完整的。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小升初家长伤不起 何时才能不拼爹


小升初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战?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需要提前三年。这比高考更让人匪夷所思吧。可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在的这个城市,小升初择校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我的孩子今年五年级,从三年级开始,便投入了一系列的升学准备中。

拼爹,且不说爹有没有能力拼,即便拼了,在众多爹中,我们也是最普通的一员。对此,先生非常的懊恼,面对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背着书包进出各种补习班的时候,他就对自己“少年不努力”的行为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三年级时开家长会,老师有意无意的说了一句:“现在家长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全优对于孩子小升初有多大的帮助。”我记在了心里。后来找人打听了一下,小升初名校几乎一致的自主招生要求:小学四至六年级语数外全优。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孩子成绩算是不错,但数学有点儿弱,偶尔会拿个良回来。加之奥数虽然一直备受非议,但是确实择校的不二法宝,我们当机立断,当时就给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同时也学上了奥数。

每次看孩子背着书包从学校出门就赶场一样的往辅导班里赶的时候,周末想出去玩一次还得看课程安排的时候,心里也会难受。我们私下总是在说:“这一个小升初,把一家人累的团团转,高考无非就一年吧,这下好了,折腾整三年!人力投入不好计算,这两年下来的培训费用、接送孩子的油费,都是一大笔开销。”

小升初的问题总是年年被提及,每个关于小升初的新闻我总是一个不落的去看,一会儿说整顿择校,一会儿说取消证书……可是实际情况还是好学校打破头,大家拿着各种证书去敲门,孩子越来越累。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先生跟我说:现在这样挺好,咱孩子好歹还准备了两年,这要突然变了政策,咱不白准备了么?

也对,好在孩子这两年也算争气,数学成绩上去了不少,奥数考试也有比较好的表现,继续努力吧,这条路我们算是走过了一大半儿了,继续加油!

孩子需要家庭教师吗


孩子需要家庭教师吗

过去,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那是少数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的“专利”,平民百姓连想都不敢想。

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家庭教师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件新鲜事。

社会上任何的一个新“行当”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必定是应运而生。家庭教师的出现也不例外。

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作为消费资料,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一般分为“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三部分,满足人们由低到高的需要。手里有了钱,不都花在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永远满足不了的物质享受的欲望上;而是用在了发展家庭成员,特别是发展子女的智力和体力上,这不能说明家长的消费观念是积极的。

家长在经济收入有限的条件下,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这是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在形形色色的家庭教育“方案”的广告面前,不选择忽悠人的“捷径”,而选择聘请家庭教师扎扎实实地发展子女的智力和体力,这表明家长是务实的。

但是,在聘请家庭教师问题上,也的确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诸如,究竟哪些孩子可以请家庭教师?请什么样的家庭教师?请家庭教师到底是为了什么?家庭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家庭教师如何辅导孩子,效果才更好?等等。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免得花钱做错事,给孩子帮倒忙。

二、有那么多孩子需要请家庭教师吗?

过去,有钱人家给子女聘请家庭教师的相当普遍。原因一是学校教育不太发达,满足不了有钱人家培养子女的需要;二是有的认为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怕学不得知识;三是由于教育普及,学生成分复杂,怕自己的子弟入学受到“不良”影响。

因此,把教师请到家里,负责在学校所应学的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种训练。像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爱因斯坦、德国的康德、黑格尔等著名学者,都曾做过有钱人家的家庭教师。

今天聘请家庭教师的社会背景与过去大不相同。都是给在校读书的孩子聘请,还有没有必要?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现在,给子女聘请家庭教师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比如教孩子学钢琴、小提琴、电子琴、书法、绘画等;

二是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已是名列前茅,为了使孩子好上加好,更“拨尖”,能脱颖而出,而请家庭教师给孩子“开小灶”。

三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平平或跟不上班,请家庭教师给孩子补补课,加加工,免得孩子掉队。

第一种情况比较特殊,一般家长不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必须请专业人员指导。第二种情况,就没有必要,无需多此一举。当然,在升学前的一段时间内,请家庭教师“精加工”,还是可以的。

比较复杂的是第三种情况。孩子的功课尽管不大好,但也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应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如果学习态度不好,贪玩,不求上进,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聘请。因为有家庭教师做“后盾”,给“兜着”,孩子容易滋长依赖情绪,在学校连上课都不认真听讲了。

假如是因为基础不好,思维迟钝,上课时听不懂,课后补补课,或“笨鸟先飞”,进行课前辅导,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是有必要的。

到底是给孩子请,还是不请,不能完全由家长做主。最好先跟孩子学校的老师商量,因为老师最了解孩子的情况,是有发言权的。还要跟孩子本人商量,看孩子乐意不乐意。如果孩子不同意,不接纳,你就是把“上帝”给迎到家里来,也没有用处。

三、请什么样的家庭教师好?

唐朝文学家韩愈说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自古以来,中国家长为子女选择家庭教师非常慎重。今天,请家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承包”子女的全部教育工作,但也不能草率从事。

作为家庭教师至少应当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道德品质要好;二是要有学问;三是要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四是要有正确的教养态度。

简言之,就是说家长选择家庭教师的标准是“四有”:有德、有才、有方、有耐心。社会上具备这“四有”的人倒有的是,但不见得都是家长们选择的对象。

当前可供家长们选择的,主要有两部分人:一是在校的大学生,二是在职或退休的教师。这两种身份的家庭教师各有长短。

在校的大学生,精力比较旺盛,知识结构比较新,和孩子年龄接近,容易相互沟通;但教育方法少,教学能力比较差,缺乏实践经验。

而在职或退休的教师,时间和精力虽然有限,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熟悉教学过程,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征,熟悉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对于孩子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毛病也了如指掌。请在职或退休教师做家庭教师辅导,可以做到有系统性、针对性,方式方法对头,实践证明效果一般比较好。

因此,最理想的家庭教师是退休教师。如果实在请不到退休教师,请在校大学生也不是不可以。但最好让他们先向学校任课教师了解一下孩子学习的障碍在什么地方,并在任课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可以弥补大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足。

四、家庭教师怎样辅导效果更好?

除假期以外,家庭教师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不能辅导次数太多、时间过长,避免给孩子增加过重的负担。

孩子学习成绩不佳,除极少数是因为脑子有缺陷,绝大多数是因为不会学习。

请家庭教师,目的应当是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孩子“学会独立学习”。

换句话说,请家庭教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快“摆脱”家庭教师。如果孩子越来越“离不开”家庭教师这个“拐棍”,一旦离开就寸步难行,最好辞退。不然的话,就会越教越蠢。

在国外,家长为了避免被动,聘请家庭教师往往采取“试用期制”。事先商定好试用期,能按期达到目的,可以正式聘用;不能胜任者,试用期满辞退。

有的家庭教师只会“堵窟窿”,哪里不会就辅导哪里。孩子终究还是没有知识整体的概念,不会系统地思索,照样不会学习。也有的只是能把作业现成的答案告诉孩子,等于是一个帮孩子做作业的助手。这样辅导,与其有,不如无。

称职的家庭教师,应当首先了解孩子功课不好的真正原因所在,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毛病,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哪个环节上有缺陷。就像有经验的医生那样,先有一个“诊断”。然后针对实际,进行系统地辅导,使孩子在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总体把握上有个明显的提高。

家庭教师必须首先对孩子所学习的教材,做深入系统的研究,掌握整体结构、编写思路,有什么特点等等。仓促上阵,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五、如何与家庭教师相处?

对家庭教师来说,孩子的家长是主人。主人对客人当然应当尊重,尊师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家长要信任、尊重、支持老师,放手让老师去大胆管教,严格要求。要维护老师的威信,不能任意干预老师的教育管理,不要过分挑剔。

清朝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上时,给其舍弟郑墨的家书中,曾这样说过:

“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笑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处最是受病,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子弟之不逮。如必不可以,少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这是很值得今天家长们效法的。

家庭教师在教育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家长应该主动配合,予以解决。对老师教育和管理孩子中的问题,家长可以提出,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

家庭教师要尽可能保持相对稳定,不要频繁地更换。要是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会影响辅导效果。因故要辞退家庭教师,家长要提前打招呼。同样,家庭教师主动辞职,也要提前告知家长。

现在,家庭教师一般是被请到家里辅导。我建议,有条件的,最好是让孩子到家庭教师家里去“请教”。请到家里去,孩子觉得家庭教师是完全“属于”他的,会不大珍惜机会和时间,或产生不尊重教师的思想。

而到教师家里去“求学”,孩子肯定是另外的心态,崇敬之心油然而生,珍惜老师的每一句话,珍惜在教师身边的每一分钟。就像“程门立雪”故事说的杨时和游酢那样,虔诚地恭恭敬敬地求学,效果能不好吗?

六、三思而后“请”,能不请就不请。

有的城市统计,为中小学生聘请家庭教师的达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比例更大。这是不正常的。

实际上,真正需要聘请家庭教师的绝没有这么多。其中不少是随波逐流,盲目行事。

其实,功课不大好的学生,依靠家庭教师并不是“上策”。最好还是通过和孩子在读学校的老师密切配合,加强教育、督促、检查,在老师的具体指导和同学的互相帮助下来解决。

家长可以打听一下,中小学生中的“学习尖子”,有哪个是靠家庭教师帮助而“拨尖”的?高考“状元”中又有哪个是靠家庭教师“吃小灶”而荣获“金榜第一名”的呢?

聘请家庭教师是“没办法的办法”,应该说是是“无可奈何”的事,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件“幸事”。对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件光彩的、值得炫耀的事。

有的家长看到别人给孩子聘请了家庭教师,觉得自己不给孩子请,有点儿对不住孩子。这实际上是企图用花钱“买”学习成绩,是以金钱的投入推卸自己的责任。必须坚信,绝大多数孩子是不需要家庭教师的。

据了解,在聘请家庭教师的问题上,许多家长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家长热衷,孩子并不热心。本来孩子的课业负担就已经够重的了,回到家里还要接受家庭教师的辅导。

孩子将面临的局面是:学校教师“尾追”,家庭教师“堵截”,孩子何时喘息?怎么会产生学习兴趣和乐趣?

因此,建议家长要慎而又慎,三思而后“请”。能不请,最好还是不请。

4岁以前的孩子需要阅读吗?


在网上看到太多太多妈妈们的担心,因为孩子不能安静坐下来看书,或是对好书不感兴趣,或是只爱撕书不爱读,就担心孩子今后会不喜欢读书。

我觉得,妈妈们是不是把“阅读”的形式,看得太重要了?现在我们总是习惯把成人词汇用于孩子,一说到“早期阅读”,我脑海中呈现出的场景就是,一个小大人儿,安安静静地坐着,认认真真地看书。

其实,“阅读”对小孩子而言,他最需要的,不是阅读本身,而是听故事。

我们小的时候,虽然没有这么多精美的图画书可看,但是,我们可以从老人们那里听到很多很多非常有趣的古老传说和神话故事,那是我们童年中最美好的事情。荷马寓言里面说:“我们是讲故事的生命。”

遗憾的是,现在真正会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自己就不会,如果手头没有书,让我给孩子讲故事,那一定会让我很痛苦。忙碌一天下班回家,满脑子浆糊,到了该哄好好同学上床睡觉的时候,抓过图画书,照着就讲,很多书自己都没看过,仗着认识字,张口就念。

我曾经看过吴蓓老师示范华德福幼儿园是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场景。老师要先把故事提前看熟、背下来,完全转化成内在的东西,然后,面对面地讲给孩子。华德福教育反对让老师看着书讲故事,说如果老师面对的是书,不是孩子,会缺少和孩子在心灵上的沟通。

但是我想,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能对我们这些父母要求太高了,至少我自己就做不到,我肚子里面没有故事,每天背N个故事也做不到。所以,那些优秀的图画书,还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让象我这样的懒妈,虽然心中无故事,也能会给孩子讲故事。只是,我们需要注重,更多地和孩子沟通、更多地启发想象。

我认为,4岁以前,对于孩子而言,更多意义上——

书,是个玩具,书里面有好玩的图画、或是有趣的插件,书和其他玩具一样,能给他带来快乐;

书,也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亲密沟通的纽带,亲子阅读是一种享受,是温馨快乐的甜蜜时光。

自然而然地,孩子就会认为,书是一个美好的东西。

4岁半以后,孩子会进入阅读敏感期,那时,他也逐渐具备对抽象事物的认识,才会发现,书是知识的源泉,书能带给他另一个世界。也许到那个时候,他就会真正爱上书了。

交大朋友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很多父母都会发现,孩子都喜欢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儿,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都是哥哥姐姐的“小尾巴”。这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他们要从大孩子或者大人的身上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认识更加广阔的世界。但3岁之前还只是跟随、旁观、模仿,一般到了4岁以后,才会乐于跟大人交朋友。

交一个好朋友,对孩子来说,意义重大。宝宝和大朋友交往,除了交际能力,智商情商也有大幅度提高!那么,宝宝如何交好“大朋友”呢?

怎样交个大朋友?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大人交往,只是不同的年龄,交往的目的和方式会有所区别。

A、3岁前——

*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

教孩子见人打招呼,学习礼貌用语;能够根据人的年龄、衣着、装饰等因素准确称呼;能对包括幼儿园老师、邻居在内的长辈表示尊敬;能微笑待人并用温和的口吻对人说话等。

*给孩子提供与大人接触的机会

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参加各种聚会,邀请亲朋来家做客或去别人家做客,让孩子在不同的社交场所接触到他形形色色的大朋友。

也不要忽视了父母的“榜样”作用,通常那些热情好客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也非常擅长交际,交友广泛。

*培养孩子“察言观色”

邻居家的乐乐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当她看到爸爸妈妈脸色不好或喊累的时候,就会很乖巧地自己玩儿,这种时候绝不给大人制造麻烦。

“察言观色”并非是个贬意词,它更是一种能力。善于“察言观色”是学习体谅他人的前提,教孩子如何从脸部表情、动作上来体察他人的心情,尤其要鼓励孩子具有同情心,这样会使孩子更受人欢迎。

B、3岁后——

*帮助孩子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会主动认错或向对方说“对不起”,同时也能原谅别人;如果亲人生病,能主动表示关切;当大人不在家时,能恰当地接听大人的电话;学会与人商量的初步技巧。

*教孩子如何自我介绍

我有个朋友,给她的女儿做了个小小的名片。女儿叫小雪,名片就用雪花做装饰,看起来很有女孩子味儿,很可爱。上面有小雪的大名、小名,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电话,特长爱好等。小雪每每见到新认识的人,不论大人孩子,都会递上自己的名片。我看见上面写着“特长:轮滑”,就跟她聊起轮滑,并且告诉她,我不敢玩这项运动,因为我怕摔跤,小雪立刻就跟我有话可说了,我们成了好朋友。

教会孩子主动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是打开交往的一条捷径。孩子最好会说出自己大名是什么,小名是什么,上哪个幼儿园,有哪些爱好,最喜欢吃的食物,最喜欢的动物,最喜欢的人等等。当然,做不做名片就因人而异了。

*鼓励孩子独立处理人际关系

孩子与谁交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的朋友关系会维持多久,这些是父母很乐于了解和预想的,总是要问这问那,越问越是得不到答案。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纠纷、冲突,父母也常常是出面帮助解决,这样就会出现漫画里的场景——两个孩子继续游戏,父母在一旁打作一团。

人际关系是最复杂的关系,在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处理他自己的人际问题,才会使他的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提升,结交更多、更广的朋友。

成为孩子的大朋友

交往不可能是单方面的行为,我们鼓励孩子与大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朋友,在这个过程中,大人的作用不容忽视。

*尊重与爱

耐心倾听孩子的话,把孩子的快乐看成是自己的快乐,使孩子们乐意把心里话说出来。当孩子委屈、为难、痛苦的时候,亲切地询问、积极的帮助,胜过焦虑与责难。

*理解

大人在孩子面前不一定非要强做出一副无所不能的形象,大人也可以向孩子诉苦,对着孩子落泪,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让孩子懂得理解他人,包容他人。

结交大朋友的安全预警

*不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主动交往,除非这个陌生人是在安全范围内出现的,比如朋友家里的其他客人、幼儿园小朋友的亲戚等。而且当这些陌生人与孩子接触的时候,应密切关注。

*告诉孩子,不要搭理那些主动跟他说话、给他食物或要带他去哪里玩儿的陌生人。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体有些部位是除了父母、长辈或幼儿园老师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碰的,即使是认识的人。

缓解逆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张大生说,表面上看,孩子很极端,很逆反,实质是家长长期以来高高在上过分专断,不尊重孩子造成了恶果。

张大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逆反的形成:首先,中国传统历来讲究“孝顺”,这是大家广泛认同的标准,让孩子从小规规矩矩听话,孩子稍有不从、不敬便会受到批评,被冠之上“逆反”的帽子。其次,养儿防老,儿女成龙成凤自己脸上有光的老观念在中国还有市场,因此,一些家长的功利心很重,希望孩子完全按自己为他设计的路线成长,甚至把自己的未来押在孩子身上,过度施压导致孩子出现非正常逆反。同时,家长被自己的两种心态掌控着:一、你是我生养的,所以,你要听我的话,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甚至像我一样去思想。二、你还小不懂事,不知道人情冷暖,不知道社会竞争的残酷;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爱你,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另外,相对于欧美一些国家的孩子,中国的孩子没有经济自主权。国外的孩子可以通过假期为邻居提供修剪草坪、送报等方式积攒零花钱,去买他喜欢的东西,而中国的孩子只能依赖家长。家长不同意,就没办法。中国孩子课业压力大,接触社会少,在父母面前是弱势群体,解决与家长意见不一的能力有限,几乎没有逆反的资本。因此,张大生认为,逆反的根出自家长、学校、社会,不要动辄拿“逆反”说事儿,推卸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逆反”是成长的需要

加强沟通能缓解逆反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也是他们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哈师大教育系刘爱书博士认为,孩子逆反的过程是自我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不逆反的孩子是没有长大和心智不成熟的孩子。逆反是孩子摆脱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思维判断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只有通过逆反,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完整、充实、有竞争意识和创造力的优秀的人。压制逆反,就是对孩子的自我认识的否定,必然会引发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面对孩子的长大、独立,刘爱书博士认为,作为家长要预先学习孩子成长各个阶段的特点,学会放手、信任、尊重孩子,加强沟通,让“逆反期”平安度过。当明白逆反不是对父母辛苦养育的否定和漠视,不是对父母权威的威胁,父母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冲突自然会减少,甚至会鼓励孩子逆反。当家长在适当的范围内鼓励孩子逆反,孩子不仅得到了成长应有的空间,而且会变得合作乖巧,亲子关系自然会得到缓解。

你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吗?


怎样使孩子幸福我总以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给她买许多玩具就会使她幸福,可有一次与女儿的谈话,却使我得以反省。我对女儿说,看你多幸福,有那么多的人送给你这么多的礼物。可她说,妈妈,我一点儿也不幸福,因为你不跟我玩。这句话震撼了我的心灵。是的,要使孩子感到幸福,决不是仅仅给她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而更要与她在精神上有很好的沟通,而在一起游戏,就是与孩子进行精神交流的最好的渠道。难怪科学研究证明,最有威信的,就是那些每天能挤出一些时间和孩子玩的父母。

把电视遥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对于工作繁忙,疲于奔命的父母来说,把电视遥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一件最省心的事。可是有一件事,却使我意识到电视遥控器塞在孩子的手里是多么不负责任的事情。有一天,女儿的老师告诉我,因为一个男孩不愿意跟我女儿玩,她就学着武打片的人物,“哈哈”地对那个男孩拔拳扬威,使那个男孩不知所措,大声哭起来。回家后,我就问女儿,你知道打人是不好的吗?她回答说,好人也要打人的呀,武打片里的英雄都打人的。孩子太小,她确实不能明辨是非。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图省心,而让自己的孩子被那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引入歧途。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著名人物之一,社会心理学家班图拉在他的一系列的研究中,揭示了儿童的模仿行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儿童的模仿对象,不仅是身边的成人,还有那些电影和电视等。有时,电影和电视中的主人公,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超过儿童身边的活生生的人。所以,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父母,我们就必须把电视遥控器好好捏在自己的手里。

每天抱一抱、亲一亲孩子在东方文化中,孩子一旦进入3岁以后的幼儿期,父母就很少去抱一抱、亲一亲他们了。然而,和孩子的肌肤接触,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增进亲子间的亲情,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的“抚摸治疗”协会,已证明了抚摸,对那些低体重儿和在母体中受到过惊吓的新生儿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每天定时定量的抚摸,使那些低体重儿很快增加了体重,受到过惊吓的新生儿情绪很快得到安定。那么,到了幼儿期,是不是孩子就不再渴望与父母之间有肌肤的接触呢?女儿的行为告诉我,他们依然渴望父母的抱一抱、亲一亲。有一次,女儿的画被刊登在他们幼儿园的园报上,女儿兴奋地把她的作品给我看。我就问她:你需要妈妈给你什么奖励呢?她就指着自己的额头,说:“Kiss!”我就轻轻地吻了她的前额,可她并不满足,要我吻她50下。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妈妈去抱她,就是对她的最高奖赏。

为人父母,也是人生学习的另一开端,这与其他的学习不同。其他的学习都是在掌握专业知识后,再获得证书,持证上岗。而我们,是在没有获得任何证书的情况下,就被戴上了父母的桂冠而行使做父母的权利。因此,“怎样做父母”的问题当常萦绕心头。在干中学,而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的成长需要拼爹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这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最终到底在拼什么 前两天,一篇《富人孩子和穷人孩子,差的真不仅仅是钱》刷爆朋友圈,作者仿佛一再强调物质条件对个人成长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起来有些沉重,但却是真实的。 有一对失业已久的...
    2021-08-17 阅读全文
  • 孩子的成长需要风雨,需要挫折 近期听闻一位13岁的初中女生因为一点矛盾和委屈就想不开跳楼自杀的消息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为孩子这么不珍惜生命而感到痛惜。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经不起一点批...
    2021-02-05 阅读全文
  • 孩子需要完整的成长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
    2021-01-25 阅读全文
  • 小升初家长伤不起 何时才能不拼爹 小升初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战?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需要提前三年。这比高考更让人匪夷所思吧。可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在的这个城市,小升初择校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我的孩子...
    2021-03-01 阅读全文
  • 孩子需要家庭教师吗 孩子需要家庭教师吗 过去,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那是少数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的“专利”,平民百姓连想都不敢想。 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家庭教师...
    2020-11-18 阅读全文

前两天,一篇《富人孩子和穷人孩子,差的真不仅仅是钱》刷爆朋友圈,作者仿佛一再强调物质条件对个人成长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起来有些沉重,但却是真实的。 有一对失业已久的...

2021-08-17 阅读全文

近期听闻一位13岁的初中女生因为一点矛盾和委屈就想不开跳楼自杀的消息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为孩子这么不珍惜生命而感到痛惜。一个花季少女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经不起一点批...

2021-02-05 阅读全文

“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核心。 天真:儿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两个季节所...

2021-01-25 阅读全文

小升初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备战?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升学考试需要提前三年。这比高考更让人匪夷所思吧。可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我在的这个城市,小升初择校大战打得轰轰烈烈。我的孩子...

2021-03-01 阅读全文

孩子需要家庭教师吗 过去,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那是少数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的“专利”,平民百姓连想都不敢想。 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家庭教师...

2020-11-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