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宝宝一般几个月开始学说话?
发布时间:2020-12-21 宝宝班教育笔记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 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整理了关于宝宝一般几个月开始学说话?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每个做家长的都知道语言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每个宝宝成长中最重要的,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宝宝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奠基石,究竟宝宝多大开始学说话?又怎样能够让幼儿顺利学说话呢?通常是父母一直在关心的事情,也是年轻父母最困惑的事情,不知道应该在宝宝多大的时候引导宝宝学说话,下面,我们给家长来做一些这方面的介绍,看看孩子一般几个月开始学说话,又怎样能够让幼儿顺利学说话。
专家表示,小宝宝一般到了12个月岁左右就开始牙牙学语,会说几个简单的词句,有时候还能叫爸爸妈妈,有时候还能模仿家长的语言,如果到了两三岁还不会开口说话,医学上就称为言语发育迟缓,言语迟缓的原因很多,通常影响孩子说话有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家庭原因。(读书笔记吧 DsBj1.CoM)
从生理上讲,如果孩子的听力本身有问题或发音器官不正常,会导致无法正常发音,比如,孩子若出现舌系带过短、唇裂、腭裂等异常,就会出现发声气流走向失常和发声协调困难,影响发音;如果孩子有听力障碍,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
如果孩子得了孤独症,或者是智力低下,也可能不会说话,不过,大多数孩子不肯说话是由家庭环境造成的,有些父母经常把孩子不会说的话挂在嘴边,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听,就不愿开口了,也有极少数家长,强迫孩子说话或把孩子发音不准当笑料,不经意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于是变得不肯开口,另外,孩子出生后一直听着方言长大,孩子周围的成人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孩子学普通话可能会有发音不准的现象。
说话是宝宝必须学会的基本能力之一,怎样能够让宝宝顺顺利利学说话呢?从家长的角度看,有些方面应该值得家长注意的,首先,父母对宝宝的要求不要反应太快,比如宝宝指着水杯,家长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杯递给他,这样使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杯,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干什么,就算仅仅说一个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其次,不要经常用儿语和宝宝说话,简单地说就是不说不完整的话,例如,喝水说成喝水水。长期用这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会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时间。
不要老是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刚学会说话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成人可能会觉得好玩,可爱,在不经意间重复错误的发音,父母不要学孩子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会逐渐正确,别让宝宝置身于语言复杂的环境当中,有些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语言的小宝宝产生困惑,其结果是导致宝宝说话晚。
因此在半岁-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家人应着重教他正确的语言,最好都说普通话,避免语言环境过于混乱。 总结:以上我们向家长介绍了一些有关宝宝学说话的时间和家长应该注意的事情,想必家长都有所了解了,每个宝宝的说话的时间不一定是一样的,因为宝宝的体质不同,所以说话的时间也不会相同,只要宝宝在1岁左右有语言表达的意识,能够听懂家长的语言,能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一般宝宝们是不会有很大的问题的,只要家长们按以上我们介绍的这些去做,相信不久宝宝就可以从刚开始简单的单词到词汇连成简短的句子,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一个月宝宝早教方法
现在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孩子早教也很重要,整理了一些1个月宝宝早教方法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从本月开始,是你和宝宝度过的所有的美好游戏时间的开始。对宝宝来说,游戏是生活的重心,特别是婴儿期间的游戏,与身心发育有着密切的关联。和婴儿互动时要密切留意他/她。当宝宝的眼光转开、扭动身体、变得焦躁、踢腿、打哈欠或似乎不高兴时,你就能够判断地出来他已经玩够了。
亲子游戏:
1、妈妈教给小宝宝:这个游戏引导宝宝模仿发出1-2个元音,如a、o等。
2、翻跟头
儿歌推荐:
《小娃娃》、《小宝宝》、《点点窝窝》、《洗澡》、《喝牛奶》、《吃豆豆》、《外婆桥》、《我是好宝宝》、《学走路》。
绘本推荐:
1、《动物园》:
朝上翻,碗变熊猫藏里边;往下翻,风筝变鹰笼中关;小朋友,打开书本翻一翻,动物园里喜连连!
2、《农场》:
绚烂的色彩,美妙的画面,独特的折页上翻下翻的有趣形式,让孩子在乐趣中逐渐懂得农场的常识。看似简单的形式蕴含了作者独特的创意,苹果一翻变成了天使,座椅一翻变成了狮子,吸引孩子主动去翻阅,在连连的翻阅中获得重重的惊喜,也打下了认知的基础,有助于开发孩子天才的大脑和创意。
爸爸学堂:
宝宝哭闹不停,爸爸怎么办?在宝宝哭的时候,爸爸不要再试图摇晃到他不哭,或者笨手笨脚地反复问:“怎么了?怎么了?”他是真的不会回答你,只会让你摇得越哭越厉害。另外,摇晃宝宝是很危险的,可能导致很多严重后果,例如大脑发育迟缓、痉挛甚至瘫痪、死亡。
宝宝的个别差异和个性,不仅表现在游戏上,而且由于婴儿的发育速度相当快,不同的阶段会呈现出惊人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月龄,在游戏方面的表现也各不相同,除了发育上的而差异之外,个性的迥异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有的婴儿生来好动、有的却很安静,做父母的无需对此感到奇怪,而应理解宝宝生来就具有各自的个性。注意不要急于改变、过于勉强宝宝。
早期教育:帮助宝宝走路的几个小妙招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帮助宝宝走路的几个小妙招,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孩子学会走路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是很多孩子学习走路真的费了老大的劲了,接下来就跟大家说说帮助孩子学习走路的十条建议。
1、要学会爬行
爬行能够让孩子的腿部肌肉得到锻炼,对孩子学习走路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所以,最好是经常性让孩子在地板或硬的垫子爬行,可以在孩子前面放一些玩具来引诱孩子爬过去。
2、多让孩子练习
千万不要一直把宝宝困在一个地方,最好是能够让宝宝多多只有活动一下,让宝宝自己四处走走,探索一下这个世界。爸爸妈妈要把杂物清理干净,防止宝宝出现意外情况。
3.尝试下仰卧起坐
要是想让宝宝的肌肉得到锻炼,最好是能够和宝宝一起做一些仰卧起坐运动。
宝宝仰卧,妈妈可以配合着宝宝做以下的动作:坐起——站立——坐下——躺下,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就可以了。不过,妈妈要知道的还是,在拉着宝宝的手的时候不要太过于用力,不然可能会造成宝宝脱臼。
4、让孩子学会站起来
宝宝一开始的时候会因为害怕,所以会不想要放手站起来,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一些需要两只手拿的玩具,这样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放开手,然后站起来。爸爸妈妈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边,吸引宝宝转过身来。
5、蹬蹬腿脚
双手托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能够在空中做蹬腿弹跳动作,这样对宝宝的腿部有好处。
6、用玩具来吸引孩子
站起来才能够走路,所以可以把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在沙发上,这样能够鼓励孩子慢慢站起来拿玩具,或者爸爸妈妈可以手拿着玩具,这样能够鼓励孩子攀爬。
7、给孩子补充足够的影响
多给宝宝吃含钙食物,确保宝宝的骨骼发育良好。
8、扶走训练
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扶着东西走路,比方说让孩子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等等,爸爸妈妈子啊一旁做好保护就可以了,也可以拉着宝宝的胳膊,让宝宝慢慢往前走。接着慢慢放手,让宝宝能够自己走路,也可以在边上喊一二一,让孩子充满兴趣。
另外,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不要牵拉或提起宝宝的前臂让他行走,不然宝宝可能会出现脱臼的情况。
9、多鼓励孩子
宝宝学走路时,肯定会遇到摔倒的情况。爸爸妈妈不要太紧张了,这样反而会让宝宝不敢去学走路。所以,当宝宝摔倒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多多安抚和鼓励,这样才能够让宝宝有安全感。
10、在孩子前方引导
在宝宝会扶着东西走路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蹲在宝宝的前方,鼓励宝宝走路,一步两步,让宝宝坚持走下去。
孩子学会走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慢慢锻炼宝宝。
宝宝的早期阅读从分享开始
写给爸爸妈妈的话:在信息时代,需要成长的不仅仅是儿童,与孩子一同成长,是我们这一代父母最大的乐趣。每天和孩子进行20分钟的“分享阅读”,孩子将受益终生;对于想培养一个书香宝贝的您来说,也能好梦成真。
早期阅读从分享开始
婴幼儿生来就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态度常常在父母还没注意到时就不知不觉开始了。
婴儿期所萌发的阅读意识和出现的阅读行为说明,阅读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自发需要。有研究表明,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宝宝入学后会出现学习适应困难,例如,不会用拇指和食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不爱读书,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速度很慢;阅读理解能力很差。这些都证明了早期阅读经验的获得对人的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因此,在幼儿期,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宝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激发宝宝的阅读动机,是需要父母重视的。
分享阅读——亲子共读新概念
在西方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Holdaway以实践经验为出发点,对家庭中亲子阅读行为进行改进移植,发展形成了一种用于引导学龄前幼儿从事阅读乃至写作的有效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也叫大书阅读,是指父母和宝宝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分享阅读能够极大底激发宝宝的阅读兴趣,提高宝宝的阅读能力。
早期教育打开宝宝学习之窗
对待呱呱坠地的宝宝和咿呀学语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从小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早期教育打开宝宝学习之窗
美国的一项教育研究表明,0~3岁是儿童大脑神经元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3岁时宝宝的脑体积相当于成人脑体积的80%。宝宝学习的“机会之窗”,稍纵即逝,因此早期教育备受年轻妈妈们的重视。
日前,记者来到一家早教中心,亲自感受到了针对0~3岁孩子智力培养的特色。这里的教室以黄绿为主色调,在宝宝乐园里可以玩秋千、滑梯、波波球等,宝宝们可以在互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和胆量。该中心的董经理介绍说,早教中心的特色是通过适合各月龄孩子的教具,提高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
据了解,该中心的课程由北师大专家团结合中国0~3岁宝宝特点,借鉴美国PAT最新科研成果以及美国妙事多音乐等理论,根据宝宝不同发展阶段而设计。按月龄分为探索、启蒙、科学、音乐等课程。
早教老师向记者介绍,早教方法很多,比如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儿歌、童谣、游戏和音乐融入课程内容,宝宝在3岁之前就可以学习民族文化。
幼儿美语开启孩子多元智能
当3岁以后,家长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的难度,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通过语言和内心对外界产生基本认识。所以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这个时期学习英语将为日后奠定绝对良好的基础,每一个英文字母、每一个字符都是一幅画面。
记者在多家少儿外语培训机构看到,这里的教程和老师都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大脑中建立起字母与发音的直觉音感,看到任何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就会立即直觉反应出应该如何发音;反之,听到任何发音,也会立即拼读出或拼写出单词。
在某幼儿美语课堂上,老师将所要学习的内容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贯串起来,老师就像一位导演,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有时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让孩子们“演英语”,通过短剧、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动觉智能和语言智能;每次课上,老师都会采用分组竞赛和激励机制,培养孩子们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发展孩子的人际智能;老师还经常让孩子扮演“小老师”,让他们进行互评,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早期教育:一周宝宝怎么样早教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一周宝宝怎么样早教,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出生一周应该怎么早教是很多家长都想了解和知道的问题,同时也是很困惑的问题,家长应该知道从宝宝出生开始,宝宝就有了感知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宝宝一出生宝宝们就开始在做一些微小的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摇头,有时候一个小的肢体动作都是宝宝们无声的语言,只是我们家长不了解而已,那么,究竟对一周宝宝应该怎么样进行早教呢?以下是我们介绍给家长们的一些早教经验供家长们参考:
1、呀呀儿语
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小脸,但不妨给他一点机会,让他也能和你交谈。很快,他就会捕捉到与你交流的节奏,不时地插入几句自己的“言语”
2、母乳喂养
尽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宝宝。妈妈在哺乳的同时,给宝宝哼唱儿歌,轻声细语地与他交谈,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这样可以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
3、照镜子
有实验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大人简单的面部表情,让宝宝对着镜子看自己,起初,他会觉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会非常愿意冲着“他”摆手和微笑
4、眼神的交流
当可爱的宝宝睁开双眼时,你一定要把握住这短暂的第一时刻,用温柔地延伸凝视她。要知道,婴儿早期就能认清别人的脸,每次当他看着你的时候,都在加深对你的记忆。
5、共同歌唱
尽量多学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编歌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给宝宝唱歌,还可以让宝宝听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乐的熏陶下,有助于孩子数学的学习,在睡觉关灯之前大声地说:“睡觉喽”妈妈要关灯了,也可以让宝宝慢慢地领悟因果关系。
6、换尿布时间到
利用这一时间让宝宝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一边说,一边做,让宝宝的小脑袋瓜与你的言行同步,用不同质地的布料轻轻地抚摸宝宝的面颊、双脚或小肚肚,也会让他体验不一样的感觉,让他有个触觉体验
以上介绍的这些家长对自己宝宝的早教应该有所了解,每个宝宝对感知的认识都有所不同,只要做家长的做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宝宝的每一个变化,这样,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每一个不同的动作进行不同交流,有时候家长还需要多对宝宝做肌肤的接触,让宝宝感知家长对他的爱抚,更好的增进母子关系,在让宝宝听音乐的同时可以给宝宝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这样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对宝宝的智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从0开始得到很好的智力开发,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细致的去观察自己宝宝的每一个变化,对一周宝宝的早教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抓住宝宝的每一个动作去给宝宝做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时家长可以试着和宝宝们对话,一周的宝宝是有听觉的,只是对家长的语言以动作表达而已,只要家长抓住时机对一周宝宝尽心尽力的引导,我们相信宝宝一定会对家长的付出有所回报的。
教育从宝宝降生的那一刻开始
教育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开始
——与罗耀先谈早期教育
●从婴儿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
●早期教育不等于开发智力
●有益的玩即是学,有趣的学即是玩
●学和玩要遵循一个共同的法则:让孩子放松,让孩子快乐
●生活即是课堂,在生活的课堂上开扩视野,增加感觉
罗耀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教育专家,从事早期教育研究20多年。目前他是中国未来研究会教育分会执委,武汉大学智力开发中心实验部主任,北京创点教育发展研究所学术总监,零岁方案专家组成员。
罗耀先不仅潜心研究教育,并在培养儿子的过程中,成功实施了早期教育。4岁时他把儿子送入小学,8岁送入初中,1998年,14岁的儿子罗晓峰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他在教子过程中施用的玩中学的方法让家长甚感兴趣。不久前,趁他在杭州作早教报告会的间隙,笔者作为一个记者也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与他进行了一段对话,以期寻找教子秘方。
记者:3岁识得2000多个汉字,4岁领了小学课本回家自学,14岁考上大学,你却坚称你儿子既非神童,也没有特异功能,只是早期教育的结果?
罗耀先:多数家长不太懂早期教育,不施行早期教育,才使得晓峰这样的少年大学生不同凡响。其实,从早期教育入手,培养一批少年大学生并不难。
记者:事实上近年来,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孩子上学之前,他们让孩子认字,学算术,可是这些孩子上学后,却不见得比别的孩子聪明。
罗耀先: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我指的早期教育是婴儿降生第一次拥入妈妈怀中就开始了。
俄国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婴儿降生第三天开始教育,就迟了两天。早期教育越早开始越好。第二,早期教育不等于开发智力,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注重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性格培养、非智力品质培养等等。
记者:刚生下来的孩子能教什幺?他(她)懂吗?
罗耀先:信息,用各种信息刺激孩子的感觉细胞。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每分钟大脑会分裂25万个细胞,这时候不断地用各种丰富而适宜的信息进行刺激,可以使这些细胞膨胀。科学研究的智力曲线表明,0至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大脑接受了充分而适当的外界刺激,其智力水平将发展到相当高度。
晓峰的婴儿时期是在母亲的儿歌声和娓娓动听的故事中长大,我则喜欢用自行车驮着他,四处转悠,指引他去感觉楼房的高低、色彩的明暗、道路的平陡……
记者:晓峰随你讲学去全国各地,或在家下围棋,踢足球,学计算机,打太极拳,他的学习真是快乐。让家长和孩子最感兴趣的,在玩上花了这幺多时间,如何打下读大学的基础?
罗耀先:踢足球,下围棋就不是学习?我不这幺认为。对于孩子来说,有益的玩即是学,有趣的学即是玩,学习和玩要遵循一个共同法则--让孩子放松,让孩子快乐。
事实上语言、文字、数学是晓峰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自从他认字开始他已具备了自学能力。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小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活动项目须及时改换,譬如看书久了,我就和他一起去踢足球,踢完球下围棋。一段时间学习紧张了,就带他出去旅游。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如此让他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
记者:你几次提到了带儿子出去,这是不是也是你早期教育的手段之一?
罗耀先:这是生活教育法则。早期教育有7项必需遵循的基本法则,如及早教育法则,先入为主法则,放松法则,奖赏法则,全面发展法则,快乐法则。
儿子2岁8个月时,就随我出了一趟40多天的远门,漫长的旅程给了他无穷的新奇感受,其注意力和观察力也得到了极大的训练。此后,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带儿子出去,至今晓峰已到过全国20多个省市,见过世面的儿子视野相当开扩。当然对于极大多数父母来说,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未必能做到,但是生活处处就是孩子的课堂,只要父母有心。
记者: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很想了解的是早期教育的方法,譬如怎样让孩子认字?
罗耀先:确实,现在的早期教育有许多方法不当,譬如识字卡片上,既有图,又有汉字,还有拼音和英语,对0-3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合适的,因为图片会成为识字的拐杖,孩子眼睛摄入的是图而不是字。在教育过程中,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让0-3岁的孩子识字,目的是让他们尽早进入阅读。即使孩子只认识2个字,也要不失时机的变成短句,像我走、我要等等。
早期教育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有关键期,比如2至3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4岁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期。了解了早期教育内在规律和基本法则,对于家长来说,在实施过程中的耐心和持之以恒是不可缺或的。
需要指出的是,早期教育有其科学性,其教育方法或可借鉴但切忌照搬,因为每个孩子的资质和特点各不相同。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要有颗平常心,教育不能太功利,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