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新朋友了
发布时间:2020-11-27 幼儿园说课稿我长大了 幼儿园说课稿我换牙了 幼儿园说课稿猜猜我有多爱你壮壮长得白白胖胖的,很招人喜欢,但就是不太合群。平时少言寡语,一般不同别的小朋友讲话,偶尔与别人讲话也是慢声细语,是我们班上的一只“小孤雁”。
每天早上来园和奶奶分手时,壮壮总是大哭一场,再三叮嘱奶奶早点来接他。户外游戏的时候,他总是远远的站在一边,看着别的小朋友做游戏。有时候干脆躲在活动室里默默地坐着,又是别的孩子要拉他一起玩,他却害怕似的远远地躲开。时间久了,小朋友就很少和他说话、做游戏、一起玩了。
开始我以为是壮壮刚到幼儿园对环境不熟悉,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可是几个月过去了,他不但没有融入群体,反而变得更加孤僻了。
我通过早上入园接待孩子时了解到,原来壮壮小时候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在家里从来不跟小朋友玩。儿子这样,她也很着急。为解决壮壮的问题,我同壮壮的父母一起设计了一个转化方案:一是爸爸妈妈多陪陪他,让孩子有安全感。而是让妈妈多带他到班里小朋友家去玩。在幼儿园里,我主动安排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跟他一块学习做游戏。渐渐地壮壮的小朋友由一个扩大到两个、三个……慢慢的就融入到集体中去了。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我的“树朋友”变化了
今天,孩子们在散步的时候,轩轩突然说到:“老师,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我的‘树朋友’了,我好想去看看它有没有变化。”其他小朋友听见轩轩的话,也都附和着:“我想见我的‘树朋友’。”我心想:孩子们居然时刻记得自己的‘树朋友’,并且这么喜欢观察它们,就让他们去看看吧!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既然你们想念自己的‘树朋友’那就去看看它们吧!但是,你们一会要告诉老师,你们的‘树朋友’跟之前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如树的整体模样、叶子的颜色、叶片的多少等等。”孩子们答应后,兴奋地跑去找自己的“树朋友”了。
过了一会,宸宸跑过来,兴奋地说:“我的‘树朋友’枝干上的叶子都掉光了,像‘秃子’一样。”说完捂着嘴,呵呵地笑了起来。这时,轩轩又跑了过来,说:“老师,我的‘树朋友’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它的叶子还是绿色的,只是掉了几片叶子。”一会甜甜又笑着对我说:“老师,我的树上只剩很少的叶子啦。”……
孩子们对观察的兴趣逐渐增强,观察能力也逐渐提高。老师在鼓励孩子观察的同时,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观察。
我错了,我下次不欺负小朋友了
自由活动时分,孩子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高兴地围坐在一起游戏。突然,钺钺大声地叫嚷起来:“老师,洋洋用玩具甩到我眼睛了!”我循声望去,只见钺钺使劲的用手揉着眼睛,右眼被揉得红红的。又是洋洋!他这个欺负人的小毛病怎么就改不了了呢?我很生气,冲到洋洋面前,把他的玩具给拿了过来。原来,机器人上面吊着一根又长又破的皮筋。“这根皮筋吊着做什么呀?是用来甩人的吗?”不容他解释什么,我拿起剪刀“喀嚓”一下剪掉了这根皮筋。周围的小朋友都愣愣地看着我,知道老师在为洋洋的行为发脾气呢。洋洋“哇——”地哭了起来:这是妈妈给我买得新玩具。
从午餐到午睡,洋洋有些抵触的情绪。我也没在意,想想他老是招惹同伴、欺负同伴,这次要让他吸取一下教训。一直到下午,洋洋还是绷着个脸。我生疑了:照他的性格,他可是哭得快,忘得也快啊?于是,我把洋洋叫到身边,轻声地问:“洋洋,今天的事你知道错了吗?”没想到洋洋却辩解到:“你把我玩具上的皮筋剪掉,我妈妈会生气的。”我一震,原来他一直在为剪掉皮筋的事耿耿于怀呢!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简单甚至于粗暴:“是啊,我怎么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可是他心爱的玩具!不管他用玩具甩人是无意还是故意的,作为老师,也不能去损坏孩子的玩具啊!”想到这,我鼓起了勇气,对洋洋说:“洋洋,你用玩具甩到钺钺眼睛的时候,老师又急又生气,一气之下就剪了皮筋,你很心疼的,是吗?现在老师向你道歉,可是你也应该想想,你用玩具甩别人,好吗?”洋洋听了我的话,心里的疙瘩一下解开了,难为情地说:“老师,我错了,我下次不欺负小朋友了。”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孩子间发生的摩擦和问题。如何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处理好问题,这就要体现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教育策略,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去思考、回应的。
我们班小朋友慢慢对折纸有了兴趣
最近这段时间,小朋友都在学习折小鱼,折双三角形,折双正方形等等。小朋友刚开始拿到纸头都是很盲目的乱折。就算是对折也是非常不整齐的。在折的时候小朋友还不知道对折的意思。通过手把手的教,一遍一遍的演示。我们班小朋友慢慢对折纸有了兴趣。
第一次过关折小鱼的经历还是在眼前的,现在每个小朋友都能折好一条小鱼拿上来开开心心的给我看了。记得那天教小朋友折小鱼,她们总是心不在焉,不感兴趣。于是我说了,需要小朋友过关才能回家。折会了的小朋友可以回家,不会折的小朋友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留在幼儿园,学会了才能回去。但是小朋友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他们认为爸爸妈妈来接了肯定会让他们回去的。
于是,我与班级叶老师一起合作。让小朋友能有任务意识,知道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每天都有不同的任务。我们先请小朋友会折的自己来过关,然后不会折的来找老师教。有部分小朋友来过关,来问我们怎么教了。几个态度随意的小朋友还在聊天讲话。时间过的很快,当家长们来接时,他们很兴奋的准备走。我们老师就向家长说了这件事情,家长们也表示非常理解,不能让孩子养成坏习惯都很配合。当看到家长们进来询问自己怎么不好好折纸,会不会折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紧张了。他们拉着家长的手准备走,而家长却要他们留下来学会了再走。这时几个小家伙开始掉眼泪了。他们有的说不会折,有的拿着纸头叫家长折。
所幸通过家长们的配合孩子们对这件事情都引起了重视。在之后的折纸活动中,他们都学的很认真,不会了就会跑上来问怎么折。我想有时候不能一味的放任孩子,需要加强规矩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有这个意识。这样家长们也能引起重视,同时也更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情况。
2020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新学期新的开始,面对每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并不是很熟悉,但对于嘉欣来说我再熟悉不过了,扎着两个羊角辫,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原是我们亲子班的一位成员。初次见到嘉欣,她胆怯的躲在奶奶的身后,无论我怎样想亲近她,她都不予理睬。在亲子班相处以后我发现她是一个较内向且倔强的孩子。从她奶奶哪儿了解到,爸爸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妈妈由于工作时间长,也不常在家,嘉欣主要接触的人也只有奶奶和爷爷,所以导致嘉欣很怕生,不爱接近生人。
自从嘉欣上了小班以后,她的奶奶总是跟我说:“嘉欣在家总说喜欢你”,听了这句话我心中一震,从表面上看她好像不是很亲近我,原来她的心中是这么喜欢我。让我觉得我应该更加的去关爱她。于是,平时我就主动接近她和她说说话,时时关心她。有一次,吃过中午饭小朋友准备去睡觉,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搞卫生,擦桌子、扫地,正当快要扫完的时候,嘉欣手里拿着簸箕站在了我的面前说道:“老师给你”。我抬头一看是嘉欣,我拉着她的手笑着对她说:“谢谢你!”,这时,我觉得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这件事情让我觉到,对待像嘉欣这样性格的孩子,我们要更加的关爱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这样才能和他们做朋友。
教育随笔:我没有好朋友
一早上升旗仪式还没有开始,站在队伍后面的几个小朋友开始争吵起来,xx小朋友哭着向我诉苦:“老师,他们都不愿意和我做好朋友,也不愿意和我站在一起。”说着自己更伤心地哭了。周围的小朋友也都起哄说:“对,我们不愿意和他做好朋友。”升旗仪式眼看就要开始了,我安抚着xx说:“老师知道你很难过,我们先把升旗仪式结束再回到教室和大家讨论你的事情。”他点点头。
回到教室大家都坐好后,我把刚才的事情讲给全班小朋友听,请他们来“评评理”。我想孩子们会帮着xx小朋友一起批评另外的几位孩子,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把矛头全都指向了xx,一位小女孩说:“我也不想和xx做好朋友。”接着大家都说一样的话,我纳闷了:“为什么呢?”一个小男孩说:“上次xx非要和我抢椅子,所以我不想和他在一起玩。”另一个小男孩接着说:“有一次xx站队的时候非要挤我,我也不想和他做好朋友。”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类似的原因一个接一个。再看看xx小朋友他渐渐把自己的头低下来,我转过身问xx:“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他小声地说:“因为我总是欺负他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xx小朋友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总事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争抢物品等等。
2.因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形成唯我独尊心的性格。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这些不良行为。
小朋友长大了
大八班蒋晨莉,大班的小朋友了,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老师对小朋友的生活方面和学习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与目标。当然我作为一名保育教师,也要紧跟老师的步伐,与老师目标一致的帮助孩子们在生活方面有所提高。
本学期开始,孩子们的午饭时间加入了用筷子吃饭。刚开始我还担心小朋友不会使用筷子,会把米饭都扒到桌子上,夹菜也会比较麻烦。我与老师说了我的担心之处。老师说,她们与家长也有过沟通,部分孩子在家里就是用筷子吃饭的,部分小朋友也在慢慢的学习。于是第一次孩子们使用的筷子的情况比我想的要好很多。我还特意晚了一点去吃午饭,看看孩子们使用筷子的情况。我发现个别孩子的握筷方法不对,一个一个帮助他们去纠正,有的握的太低了,我也去告诉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握筷子。在纠正孩子的握筷子方法时,我也与班级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反馈给家长孩子们在园握筷子的情况,让孩子们能更快的用正确的方法学会握筷子。
第二件事情让我感觉我们孩子长大的事情是孩子们比中班的时候更加独立,许多事情他们都会主动做,积极做。这学期做早操时需要用到软梯子,每天的收放梯子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在练习时孩子们都会自己为自己的一组拿梯子,同时也会主动收梯子。在收梯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做事细致多了,不像中班的时候有叠放不整齐,虎头蛇尾的情况。现在孩子们都每天轮流拿梯子下楼摆放好,再收梯子装好拿上来,我只要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就可以了。
看到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觉得孩子们真的每天都有有所成长,都会进步。当然我的适当放手和正确指导将更加重要。
我有点生气了
前天在放学之前,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只有马云祺小朋友在小椅子上不时扭动身体,转动着小椅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于是我边讲故事,边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后仍无济于事。我便走过去轻声但严肃地提醒他说:“坐好了祺祺,不然李老师和小椅子都要生气了。”虽然我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坐在祺祺左边的彤彤听见了,只听她小声嘀咕着:“老师有点生气了。”彤彤的话让我的心弦猛然一颤。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把“我有点生气了”当作了自己的口头禅,时不时地就要说一次。彤彤的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犯错时我不再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而是简单地用“我有点生气了”这句话来制作孩子的行为?也许是因为我表露出“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时,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我居然下意识地把“生气”当成了维持教室次序的法宝!现在想来,这种方法虽然能立收实效,但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后遗症”。孩子不是因为觉得我有道理,而是慑于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与气势。且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我是一个“无能”的教师,因为我只会“生气”。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以理服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呢?我试想换一种方式,如对孩子说:“祺祺快坐好吧,巧虎不是说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变弯了么?”也许这样一样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在一次早饭后的活动时间,我拉过祺祺和彤彤,诚恳地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的提醒,老师下次再也不会‘生气’了!”
教育随笔: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新学期新的开始,面对每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并不是很熟悉,但对于嘉欣来说我再熟悉不过了,扎着两个羊角辫,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原是我们亲子班的一位成员。初次见到嘉欣,她胆怯的躲在奶奶的身后,无论我怎样想亲近她,她都不予理睬。在亲子班相处以后我发现她是一个较内向且倔强的孩子。从她奶奶哪儿了解到,爸爸在外地工作不常回家,妈妈由于工作时间长,也不常在家,嘉欣主要接触的人也只有奶奶和爷爷,所以导致嘉欣很怕生,不爱接近生人。
自从嘉欣上了小班以后,她的奶奶总是跟我说:“嘉欣在家总说喜欢你”,听了这句话我心中一震,从表面上看她好像不是很亲近我,原来她的心中是这么喜欢我。让我觉得我应该更加的去关爱她。于是,平时我就主动接近她和她说说话,时时关心她。有一次,吃过中午饭小朋友准备去睡觉,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搞卫生,擦桌子、扫地,正当快要扫完的时候,嘉欣手里拿着簸箕站在了我的面前说道:“老师给你”。我抬头一看是嘉欣,我拉着她的手笑着对她说:“谢谢你!”,这时,我觉得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
这件事情让我觉到,对待像嘉欣这样性格的孩子,我们要更加的关爱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这样才能和他们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