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告诉孩子凡事不要自我设限

发布时间:2020-11-27

教育孩子笔记。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告诉孩子凡事不要自我设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告诉孩子凡事不要自我设限xx每次冲完凉都让我把浴巾从晾衣架上取下放在床边,开始我也认为是举手之劳的事,没过多的在意。可就在前天xx在我前面去冲凉,等我收拾好去冲凉时忘了提前把浴巾取下,隔着门听到xx一直在盆里玩,没有打算要起来的意思。于是我问他:“xx冲凉十五分钟,时间已经过了哦!你怎么还在玩水呢?”xx回道:“你没有帮我拿浴巾呀!我怎么擦干身子呢?”我听了心想,看来孩子是依赖我把巾浴拿下放在床边了,一次不拿就干脆在盆里玩。今晚必须把这种惯列打破。于是我对xx说:“你自己可以去拿呀!”xx听了忙应道:“那么高,我拿不到。”我说:“你得尝试,不能就这样设限了自己,高是没错,但你可以想办法呀!”xx听了不耐烦地说:“你叫我怎么拿嘛!我等你出来再说。”我说那妈妈跟你讲个故事听听,听后你再决定要不要自己去拿。听到我要讲故事,xx来兴趣了,连声应道:“好,好。”

我想起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关于跳蚤的故事,于是就借花献佛,开始搬弄了。

我说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再重复几遍,结果还是一样。接下来实验者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玻璃杯里,不过这次是在玻璃杯上加了一个盖,这时跳蚤再跳时“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跳蚤十分困惑,但是它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它一次次被撞,这时跳蚤开始变聪明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的高度。再过一阵子,发现这只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杯盖了,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的跳动。

一天后,实验者把杯盖轻轻的拿掉,但跳蚤还是在原来的这个高度继续地跳。三天以后,跳蚤还在那里跳,没越过玻璃杯。一周后,跳蚤仍无法跳出这个玻璃杯。

这时我问xx,你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跳蚤在没有盖杯盖时可以轻易的跳出这个玻璃杯?可到后面取掉杯盖了,它就跳不出了呢?xx很聪明马上回道:“因为他怕再次被杯盖撞痛,慢慢地就跳不高了。”我说是的,它没有再试去尝试,所以设限了自己,实际若想让这只跳蚤再次跳出这个玻璃杯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拿一根小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拿打火机在杯底加热,当跳蚤热得受不了时,它就会“嘣”的一下,跳出来。xx听了:“哦!原来当它遇到生命危险时,它还是会跳出去的是吧!”我说:“是的,你现想想,若今晚妈妈不在家,你会一直坐在盆里玩,不出来吗?会不会想办法自己去取浴巾?”我话说完,没听到xx回应,但听到他从盆里走了出去。

等我冲好出来时,看到xx已经把浴巾拿下在擦自己的身子。看到我,xx高兴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是怎样把浴巾取下来的吗?”我故作惊讶地说:“是哦,是怎样取下来的呢?真想知道。”xx忙说:“我拿晾衣棍,本来这样也不够高,可我脚踩到阳台的瓶栏上,这样就够高了。”我忙表扬xx会想办法。并对他说:“以后不管什么事,都要尝试后再说行与不行,不要一下就设限了自己。实际上有许多事,你都行的,只要努力尝试你才会发现。”xx听了,是懂非懂地说:“哦!我明白了。”我心想不管孩子是不是真的明白了,但这件事至少会让孩子知道,只要想办法尝试,自己是完全可以拿到浴巾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做凡事都和孩子商量的父母


父母凡事和孩子商量,孩子就会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形成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协商能够让人感觉到受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人类就会产生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

孩子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欢与孩子协商,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父母交流,反之,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封闭自我。

学会与孩子商量,在子女的教育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我们不应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你去!或者在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你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已经决定了!

父母学会与孩子共同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无谓的争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与人共事。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与人相处,分歧是不可免的。

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子女在喜好和兴趣,甚至交友诸方面看法都会与父母有分歧。这时父母对子女的一些喜爱与兴趣绝不能简单地禁止。而应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与子女商量,以求得共识或找出正确解决的途径。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说过,用“建议”,而不下“命令”,不但能维持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乐于改正错误,并与你合作。

葛均是一个喜欢与孩子协商的父亲,对此,他非常自豪,他曾经这样写道:女儿小的时候,爱趴着我的肩膀走路,后来长大了,习惯搭着我的肩膀走路。她有时叫我爸爸,有时不经意便直呼其名,父母们如朋友般的亲密令观者很是羡慕。

女儿好像从没撒过谎。因为她不必撒谎,在家里可以无话不谈,就是说得不好,也不会受到指责。我习惯和女儿商量她的事以及家里的大小事。我们经常坐在一起聊天,而且我们的观点竟是惊人的接近,很少有相左的时候。

“商量”这个词,在父子、父女之间的使用率一般应是不高的,而我们却是将其当作准则。面对任何事情,我不端父亲的架子,她不使独生女的性子,商量的格局便形成了,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约定俗成。比如她看中了一个玩具,我觉得不妥,便和她商量可不可以不要,强压她可不服,糊弄缺乏诚信,商量是最佳途径,她一般能接受,欢天喜地放弃初衷。

她参加工作后上班不方便,和我商量要买辆车并希望我出三分之二的钱,我愉快地掏着腰包。我父亲以前对我说:你去干什么。如今我对女儿说:你能不能帮我干什么。

女儿似乎没有瞒着我的内心秘密。她念高中的时候,有男孩子给她递求爱条子的事却愿意对我讲。正因为有这样宽松的环境,我的一些观点便可以渗透到她的判断中,她才不至于在个人情感生活中出现大的波折。

我家里的所有抽屉都没有锁,女儿可以翻着任何东西,可以随便拿到钱。她很小就尽知家底,我也不对她保密。信任是家庭宽松环境的重要因素。

我内心的不快也愿意向女儿透露,我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乐于征求她的意见,她还小的时候我便将诸如选择购房这样重大的事情和她商量。

喜欢与孩子协商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渐渐养成了民主协商的习惯,都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运用协商来促进亲子关系呢?

1)多商量些,少命令些

父母不管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比如,提醒孩子做作业时,你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该做作业了,做完作业就可以看会儿电视。”而不要说:“赶紧去做作业!”或“还不去做作业呀?”

请孩子帮忙做一件事情时,比如洗菜,你可以说:“你能帮我把菜洗一下吗?”而不要说:“快来帮我洗菜!”或“赶紧把菜洗了!”

商量的语气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会认为你尊重他,关心他的感受,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和信任,促进亲子沟通。

2)凡事都要学会商量

不管什么事情,尤其是涉及孩子的事情,父母都不要自作主张,要学会与孩子协商,取得孩子的同意和认同。

喜欢与孩子协商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渐渐养成了民主协商的习惯,都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3)以协商的口吻处理亲子冲突

当亲子关系出现冲突时,父母总是不愿意自己的父母权威受到挑战,希望以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使孩子改变主意。实际上,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恶化亲子关系。

明智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使用协商的口吻,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尊重,体验到人格的平等,这样,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见时就比较顺利。

冲突产生时,每个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严,不希望被他人压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与孩子进行协商来处理问题,孩子才会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4)孩子的事情一定要与孩子协商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父母不可替孩子包办,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过协商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孩子,让孩子权衡利弊后再作出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会出现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孩子们都希望父母能够尊重自己的意见,毕竟,许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实现。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严来压制孩子,孩子即使口头上同意了,内心也无法产生努力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已经感觉简直就是受罪,怎么还可能与父母和睦共处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父母的意见只能通过建议或者协商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帮助孩子全面地认识问题。

5)和孩子约法三章

对于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协商后制定规则,并约法三章,使孩子遵守。不过,父母千万不可自作主张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这样的规则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约束意义。

与孩子约法三章,仅仅是因为孩子缺乏自制力,规则是帮助孩子约束自己的,而不是惩罚孩子的,父母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规则一定要孩子内心认可的,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协商后再制定规则,避免产生亲子冲突。

总之,父母凡事与孩子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无谓的争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与人共事。

育儿心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育儿心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很多妈妈一起交流对孩子学习语文经验,总结出几点要求是:

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

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

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种最有效途径。

告诉孩子提防陌生人


让孩子提防陌生人

告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注意识别坏人,不要轻易相信接近自己的人,不要随便将外人领到自己家中,更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社会越来越复杂,人生越来越艰辛,孩子也面临许多不可预料的得杂局面。父母和老师可以为孩子创设尽量安会舒适的生活环境,却不能一生都围在孩子的身边。离开父母和家庭,孩子能不能很好地独立生活,能不能识别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这是每一位负责任的父母必须考虑的问题。孩子自我保护的训练必须从小时候开始,学会拒绝和提防陌生人是孩子自我的最重要的一步。

1、告诉孩子不要轻信别人

孩子的单纯和幼稚往往是某些人利用的工具,如“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同事”等,这样一说,孩子就容易把对爸爸妈妈的那种信任转移到陌生人身上,轻易地听从别人的话。告诉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边,遇见自称爸爸妈妈同事或朋友的人,只要父母不在身边,告诉他们自己不认识他们,然后离开,不要再理他们,也不要听他们的解释。因为,孩子的思维永远比不上成人的思维水平。

2、告诉孩子拒绝陌生人的礼物

孩子多数对诱人的食物、漂亮的玩具和其他新奇的事物,如新鲜的游戏项目等感兴趣,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就会被诱惑。让孩子明白,无论多么诱人的东西,只要不是自己的,不经过爸爸妈妈同意,就不能接受;让孩子明白,陌生人不会无缘无故地送给自己东西,自己也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有时对孩子来说,拒绝诱惑是很艰难的。家长平时应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尽量多地让孩子接受周围事物,见得多了,孩子也就不再大惊小怪了,再加上爸爸妈妈的嘱托,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在一定程度上拒绝诱惑。如果孩子尚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那就教会孩子简单而坚决地说“不,我不要”!

3、告诉孩子拒绝陌生人的请求

为了取得孩子的信任,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往往想尽办法让孩子上钩。往往有人向孩子“求救”,等孩子相信自己后再进一步行动。要告诉孩子,有陌生人请求帮助的时候,让他们去找大人、去找警察。这不是禁止助人为乐的行为,不是推卸责任,而是为孩子自身安全再提供一层保障。

我们也倡导互助友爱、互相信任的人际环境,然而,孩子尚不具备分辩能力,不能做足够的自我防卫,一旦有任何危险,孩子是必然的爱害者,要想平安地生活和成长,就要拒绝一切伤害。学会怀疑、学会拒绝,对孩子来说是必要的。孩子幼小的身体和心灵经受不住大的挫伤和打击。在孩子上学之前,请确保不让孩子离开成人的视线,并逐步向孩子灌输以上思想,教孩子说“不,我不要”,“不,我不想”,“不,我不跟你去”。这是孩子成功地进行自我的第一步。教子小故事

懂得保护自我的小女孩

一天中午,在学校门口附近吃完午饭后,燕子和几个小伙伴在附近玩。

突然过来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推着一车辆半旧的自行车,直接走到燕子近前,笑着说:“小朋友,我是你妈妈的好朋友,让我来接你,这是你妈妈让我给你带的零食。”

说完,男子举起手里装零食的塑料袋,让燕子到对面的胡同去。

燕子早上没听妈妈说起有朋友来接自己,而且妈妈平时也告诫自己: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

燕子动了动脑筋,说:“我不认识你,你知道我妈妈叫什么名字吗?我叫什么名字吗?”男从没接话茬,只是说:“我认识你妈妈,等到胡同你就知道了。”

孩子被欺负,应该告诉孩子还击吗?


孩子被欺负,应该告诉孩子还击吗?

张女士苦恼的问我:“我是不是该带宝宝去学柔道,然后教宝宝回打过去,还是教他继续回避呢?”张女士说:“我们家从小开始,我爸爸就教我们不要与其他人打架,要与同学朋友谨慎相处,我从小到大就没有跟人吵过架,可是看见我宝宝这样,心里就觉得难受,可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

今天小编就借此与大家共同来讨论下这个话题,当宝宝挨打时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去正确教导他们。

张女士她的一位朋友也曾给她提出了如下的建议,她很困惑该不该听从她朋友的建议:

一、告诉自己孩子不要跟喜欢打人的孩子一起玩。

小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很多朋友。

二、如果别的孩子老无故打自己孩子,我觉得不能光教她回避,而要教她反击。

小编:小编觉得这样做的话宝宝心智会逐渐变坏,甚至可能会出现欺负其他小朋友的情况发生。

三、告诉打人孩子的家长,他的孩子喜欢无故打人,让他们注意到平时要对自己孩子加强教育。

小编:行为不可取,这样会让其他孩子受到家长的痛骂,这样做可能导致对其他小朋友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

我想,很多妈妈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也有类似的困惑。我也是孩子妈,当我的孩子受到攻击的时候,我一样会觉得很心疼。不过我还是要对前面提到的这位朋友的做法提出一些异议。

首先,孩子们之间的打斗跟我们成人之间的打斗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他们之间的打斗更多的带有游戏的成分,就是在打斗的过程中,他们慢慢学会与周围小朋友之间该如何交往,对孩子来说,他们也还没有建立起吃亏不吃亏的概念,所谓吃亏不吃亏是我们大人的想法。所以他们刚刚打过了,眼泪一抹,又可以搂抱在一起亲密无间。他们之间的打斗其实跟自然界其他小动物,比如小老虎、小狮子之间的打斗是有相通之处的。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没有必要把孩子们之间的打斗看的过于严重。

其次,对于一个才刚刚2岁的孩子来说,我是不主张教他打回去的,因为教他打回去,你传递给他的是一个错误的社会交往方式,他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也会变成一个富于攻击性的儿童,那么他面临的问题就会更多,比如,他可能会交到比较少的朋友,甚至导致周围的孩子都对他敬而远之,对他的成长实际上是不利的。另外,不教他打回去,并不是鼓励他成为一个软弱的人,软弱与强硬与否并不由拳头的冲击力来决定。况且,将来他长大后,真正需要打回去的时候并不多,多的是用他的脑子去思考,去想办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战胜对手,更多的需要脑子而不是拳脚。

遇到别的孩子打自己的孩子,告诉别人的家长当然可以,但是我觉得更好的办法就是教会孩子规避,另外就是直接跟打人的孩子说你不希望他打人,你的态度会让他意识到,一旦他打了你的孩子,他就会面临一种压力。同时,在告诉他不能打你孩子的同时,还要告诉他正确的跟你家孩子玩的方式。比如,鼓励他跟你的孩子成为朋友。有的时候,孩子之所以打人,并不是为了打人而打人,而是为了获得他人的注意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手段,如果他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他人的注意,他就会放弃这种行为。

最后还有一点,孩子也没必要一定就不跟打人的孩子玩,只是跟他们一起玩的时候家长要在一边给予关注,防止他们之间出现严重的冲突就是了。孩子们将来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改变他所处的环境。况且,不管是什么样的经历对他的成长其实都是有利的,这样,一旦他将来长大后发现他周围的世界原来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他会更加难以接受。让他接受现实,同时也要教给他适应现实的方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不是非要以武力相抗衡,以暴制暴并不是解决事情的关键,具体还是需要以实际出发,尽量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教导,将孩子带入一个不那么友善的生活圈里。

家庭教育误区之阅读设限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随着学习和认知不断提高的,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做父母的应该配合学校,科学地、适当地为孩子安排一些课外读物。但是,有些家长却在孩子的阅读上设立很多限制。

有一位周先生带着儿子冰冰到朋友家玩。朋友的儿子上一年级,书桌上摆着一套根据年级分十册编撰的科学丛书。序言“指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适合阅读丛书的一二册;二年级孩子则可阅读三四册;等上了三年级,才能阅读五六册,依此类推。

只是,快七岁的已能独立阅读的冰冰对于“指示”熟视无睹,在读完这套书的一二册后,就“义无返顾”地翻开了三四册……且读得津津有味。

做教师的奶奶初次见冰冰捧着周先生给他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王子复仇记》等看时,不无“担忧”地问周先生:“大人的书这么小的孩子能看懂吗?”还未等周先生答话,在一旁看书的冰冰头也不抬地答道:“能看懂!”为了验证孙子看书的“成果”,在冰冰读完后,奶奶便根据书中的内容对冰冰进行提问。令奶奶吃惊的是,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冰冰居然分析得头头是道!

倘若不是真的完全“读不懂”,那么,身为家长,何必要在孩子充满兴致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就为他的阅读范畴设限呢?正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兴趣、天赋、阅读水平、心中所抱持的理想,以及当前自己的阅读需求等诸多因素都不尽相同,因此,即使孩子的面前摆放着同一本书,但每个孩子所看到、读到这本书的感觉和想法也会有所不同。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孩子制造出种种关于“阅读类别”的横向限制,以及“阅读顺序”的纵向限制呢?

利用小盆栽来教导孩子凡事都得有个“度”


利用小盆栽来教导孩子凡事都得有个“度”在阳台晾衣服时,看到儿子打理的几盆小植物昨日还生机勃勃,今日却都垂头丧气并黄了叶。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等我回房间取衣架时,才发现,放在衣架旁饮料瓶里的植物肥料,只剩下一点点了。再回到阳台仔细看了看小盆栽,终于明白了。儿子给小植物施的肥料过多,都把它们烧伤了。

我把儿子叫到跟前,让他看看小植物们都怎么了?儿子看了看惊奇地说:“呀!怎么都快死了呢?”我问他:“你是不是给它们施肥料了?”儿子有点弄不明白了,说:“没错,并且之前也经常施呀,也没见这样。”那你这次给小植物施的量跟之前一样吗?当儿子听到我问到份量时,忙说:“之前我是施得少点,看它们越长越大,这次我就想若施多点,那它们起不是长得更快了。”问题就出在你这次施得过多的原因。儿子听了不明白地问:“为什么呢?”我想跟儿子说得太深奥他也不懂,于是问他,一个人若生病了,吃了药有效果,那若把几天的药都吃了,那病会不会马上就好呢?儿子马上回道:“不会,反会中毒。“对了,儿子真聪明,那你给植物施肥料,也是同样的道理。哦!原来是这样呀!儿子算是明白了。

我跟儿子聊,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也像给小盆栽施肥一样,得把握好一个度。儿子好奇地说:“妈妈,你说说看”。那妈妈问你,你平时在和小朋友玩耍时,该把握好什么呀?儿子立马回道:“不能用力推打,否则小朋友会生气”。我故意提高声音鼓励道:“对了,儿子说的一点没错,这个力度就要把握好,否就会伤到他人,是不是?

我又问,那小朋友吃糖,若吃多了会怎么样呀?儿子笑而不语。我接过问题回道:“糖是甜的,若吃过量,就会伤牙。”儿子听了立马露出他的牙问我:“妈妈你看我的牙没坏,就是因为我吃的糖少对吧!”是的,儿子吃糖,这个度把握的很好。

与儿子聊后,他说要吃橙子,开始他拿出两个,后又放回去一个,并还对我说:“妈妈,橙子也不能吃多,吃多了酸牙,所以现每天只吃一个,我得把好这个度。”我给儿子竖起大拇指说:“儿子就是聪明,一点就通。儿子得到了表扬来劲了,说:”妈妈,现在我明白了,不管什么事,都得有个度,不然......不然....妈妈该怎么说呀?”不然就会事得其反。我帮儿子补充完后,母子俩就哈哈大笑起来

不要冤枉孩子


布莱克(1757-1827年):英国诗人、版画家。

一天,布莱克从幼儿园回家,路过一座公园时,竟站在一棵松树旁边看呆了。这棵松树,又高又大,沐浴在夕阳的余辉里,炫射出奇特的颤动的光华。浓密的枝叶的缝隙中间,有无数道光束向地下倾泻,呈现出一片迷离的、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情景,简直让小布莱克目荡神迷。他热切地注视着大树,内心充满了难以言状的激动。

他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美妙的梦幻:许多丽质仙女,身穿彩服,生着翅膀,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嬉笑游戏。他又惊又喜,一口气跑回家去,把自己看到的奇妙情景,上气不接下气地讲给父亲听,拉着父亲快到公园去看。

父亲半信半疑,和儿子匆匆向公园跑去。邻居的孩子和大人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也好奇地跟着去看。众人来到公园,松树林里静悄悄的,夜幕正缓缓下垂,灰色的雾霭开始升腾,微风摇曳着细小的树枝,别的什么也没有。人们瞪着眼睛,不解地问:

“仙女在哪儿哪?”

父亲当时也非常生气,打了布莱克两下,骂道:

“你这说谎的孩子!”

过了几天,小布莱克在家里独自玩耍,忽然大声叫起来:

“爸爸,妈妈!快来呀!快把门关上!”

“孩子,怎么回事?”

“快把窗户关上!我看见一位美丽的仙女从天上降下来,进到屋里了。别让她飞了!”

“在哪儿?在哪儿?”

父亲赶快跑进屋,迅速关上窗子,在屋子里四处寻找。找来找去,除了小布莱克以外,什么仙女也没有。父亲光火了,又将儿子打了一顿。

母亲不像父亲那样粗暴。她问儿子:

“哪里有什么仙女?你怎么又说谎呢?这是不好的。”

此后,细心的母亲对儿子的一举一动格外注意起来。她想:这孩子总是说看见了一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说起来还认认真真,不像是有意骗人的样子,恐怕是他想象力特别丰富吧?看来,不能随便用“说谎”来冤枉孩子。

从那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母亲就护卫着他,为他辩解,认真听取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任凭他骑上想象的“骏马”驰骋。

经历了几番痛打和别人的讥笑,布莱克除了跟母亲述说自己的“奇遇”外,再也不大喊大叫了。他坐在屋子里,专心致志地作诗、绘画,把一幅幅自己“看到”的美丽图景留在诗作和图画中。母亲看了非常高兴,鼓励他坚持下去,多写多画。

后来,布莱克终于成为英国著名的进步诗人和画家。在诗歌创作中,他打破了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束缚,以清新的民歌体和奔放的无韵体,抒写理想和生活,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关注孩子,不要关住孩子


关注孩子,不要关住孩子注,由水由主,水到渠成,自主自立。关注,即是关心,也是一种注视,让孩子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能够自主去创造,去完成,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恰意的生活。

住,由人由主,因有人的束缚而不能自主。关住,一种束缚式的关心,这样的关心,牢牢地捆住了孩子的心性的发展,孩子是被成长的。

被父母关注的孩子,他们是有安全感的,是温暖的,有创造性的,自主的,是有责任感的,是个对社会有利好行为的,是有完善性格的人。

被父母关住的孩子,他们往往是脆弱的,对人是比较冷淡的,依赖性较强的,社会功能有所缺失的,性格较孤僻或暴燥的,性格不太完善的人。

孩子从小就做着不愿意做的事情,一切都是父母要求的,并美其名曰:一切为了孩子。其实这些父母根本就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他们只是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去帮助他们实现他们未曾实现的愿望。这样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从小就背负父母这样大的愿望,要成为父母所希望的人,却忘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要给予孩子更多,更好的”,很多父母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孩子成了一部机器,一部实现父母愿望的机器,他们不断地给这台机器添加更好的“硬件”,让这台机器能更快速地运转起来,可是结果往往是以这台机器的报废而告终。虽然这台机器有了最好的硬件,但这些可能都不适合,反而成为好看的累赘。

关注孩子,是要用心,而不是用力。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发展,能够找到适合孩子自己的轨道,让孩子像一股清流一样,自主地流淌,最后流进大海,去做属于自己的那一滴水,发挥自己的力量,创造出自己的美妙的人生。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告诉孩子凡事不要自我设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做凡事都和孩子商量的父母 父母凡事和孩子商量,孩子就会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形成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协商能够让人感觉到受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
    2021-11-19 阅读全文
  • 爱孩子,就要告诉孩子 爱孩子就要告诉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单纯的,一张张纯真的善良的笑脸同每日的朝阳一同升起温暖着每个人。也只有孩子最能体会最真挚的情感,幼小的心灵也最容易受到忽视、伤害。 一丹小朋友是我班后来的小朋友,一个聪...
    2020-09-22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育儿心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
    2020-08-25 阅读全文
  • 好心告诉别人不要插队的提示语锦集五十句 举全市之力,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还有哪些这方面的句子可供分享呢?因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从网上收集整理了“好心告诉别人不要插队的提示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09-05 阅读全文
  • 告诉孩子,你行的! 又到早餐时间了,今天吃得是面条。刚吃了一会儿,有些小朋友已经吃完一碗了,要添第二碗了。看到孩子们一个一个过来盛面条。我想:每次吃饭盛饭盛面条的工作都是老师帮助完成的,有时帮他们盛得多了,有些孩子就会吃...
    2020-08-22 阅读全文

父母凡事和孩子商量,孩子就会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形成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协商能够让人感觉到受尊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的需要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无法获得满足...

2021-11-19 阅读全文

爱孩子就要告诉孩子!每个孩子都是单纯的,一张张纯真的善良的笑脸同每日的朝阳一同升起温暖着每个人。也只有孩子最能体会最真挚的情感,幼小的心灵也最容易受到忽视、伤害。 一丹小朋友是我班后来的小朋友,一个聪...

2020-09-22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

2020-08-25 阅读全文

举全市之力,深入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还有哪些这方面的句子可供分享呢?因此,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从网上收集整理了“好心告诉别人不要插队的提示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09-05 阅读全文

又到早餐时间了,今天吃得是面条。刚吃了一会儿,有些小朋友已经吃完一碗了,要添第二碗了。看到孩子们一个一个过来盛面条。我想:每次吃饭盛饭盛面条的工作都是老师帮助完成的,有时帮他们盛得多了,有些孩子就会吃...

2020-08-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