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教案《狗熊分饼》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26 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活动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在为狗熊分饼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朋友的快乐。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熟悉故事《两只笨狗熊》以及常见的几何图形。

材料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若干,剪刀、水彩笔、操作练习纸人手一份,展示架,PPT(演示文稿)6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因为不会公平地分饼,那个饼差点被狐狸大婶吃完,所以他们想学会公平分饼的方法。你们看,大黑和小黑来了。(出示PPTl。)

师:你们能帮帮大黑和小黑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黑和小黑带来了哪些不同形状的“饼”?(出示PPT2。)

二、学习二等分

(一)学习分圆形的“饼”。

1.请个别幼儿帮小熊把圆饼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师:谁愿意来帮助大黑和小黑将这个圆饼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份?(个别幼儿操作,教师不加任何提示。)

2.集体验证幼儿的分法是否正确。(引导幼儿发现可采用重叠的方法验证。)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分的。你们觉得他的分法正确吗?为什么?谁有不同意见?你是怎么分的?

3.教师小结。

师:原来把一个圆饼对折可分成相等的两份,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就是二等分。等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原来的比分出来的一份要大。(出示PPT3。)

(二)学习分正方形、长方形的“饼”。

1.引出任务。

师:大黑和小黑学会了圆形“饼”的分法,可还是不会分其他形状的“饼”。我们再来教教他们,好吗?

师:这里有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的“饼”,请小朋友找一块“饼”分一分,要想办法分成一样大小。可多想几种分法,分好后用笔和纸记录一下。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将“饼”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是否能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分“饼”。)

2.交流、讨论。

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饼”,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得是不是一样大?还有谁也是分××形状的“饼”的?你用了什么方法?(先交流正方形“饼”的分法[出示PPT4],后交流长方形“饼”的分法[出示PPT5]。)

教师小结。

师:要知道正方形的“饼”、长方形的“饼”分成两份后是不是一样大,可以通过边对边、角对角、上下左右对称、重叠等方法进行比较。

三、找出二等分的礼物

1.交代任务。

师:大黑和小黑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习了二等分的方法。下面是一张大黑和小黑带来的礼物单,大黑和小黑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把二等分的礼物找出来。(出示PPT6。)

2.幼儿在人手一份的操作练习纸上找出二等分的礼物。

3.集体交流、验证。

师:你找到哪几种二等分的礼物?为什么你认为这些礼物是二等分的呢?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点击PPT6上的每件礼物,如果是二等分的,电脑会把礼物自动圈起来,并发出好听的声音;如果不是二等分的则不会圈起来,而且会发出爆炸声。)

四、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会了大黑和小黑二等分的本领,高兴不高兴?你们的本领真大!其实除了这些图形,还有许多其他的图形,如三角形、梯形等也可以二等分,甚至还可以四等分、八等分呢。我把材料放在区角中,你们可以继续动脑筋试一试。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帮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以故事引发幼儿用二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分饼。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图形二等分,并发现、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是找出二等分的礼物,巩固幼儿对二等分的认识。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兴趣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我认为该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近生活。2.形式灵活。3.材料新颖。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辨认礼物单上二等分的“实物”,结果幼儿往往顾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状而忽略大小,还有的关注不到图案的细微差别。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儿暴露的问题蕴含着教育价值,它是引导幼儿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确实,幼儿只有在反复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才能逐步积累数学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幼儿百科:狗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2篇《狗熊分饼》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对不同形状的食物或图形进行二等分。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从中培养比较和判断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

观察知道二等分的特点

尝试各种二等分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知道对称的知识

(材料准备)圆饼干、长方形饼干和各种图形。每人一份图图圈圈

【教学过程】

一,故事:《狗熊分饼》(解决重点)

1,老师讲故事,理解什么叫公平分饼

2,提问:故事中的狗熊要怎样分饼干?什么叫公平?

小结:小熊要公平分饼干,就是要将一块饼干分成两半一样大小的部分,这个就二等分。

二,观察、判断、操作二等分(解决难点)

1,请幼儿在桌上挑选图形饼干进行操作二等分

3,分别请幼儿上来介绍自己二等分的方法(引导讲述各种分法)

小结:通过操作我们发现有的图形有各种等分方法。等分后的图形大小完全一样大,能完全重叠。

3,比较等分后的部分和原来的部分的大小?

小结:二等分后的东西比原来的东西少、小。这说明如果等分的次数越多,被分出的部分就越小、越少。

三,巩固提高,观察各种图形

1,观察各种图形,找二等分方法(引导用目测的方法)

2,讨论各种图形的等分方法?

小结:刚才我们运用了目测的方法进行等分,能等分的东西都是能找到对称的中线的。在生活中许多地方就是要用到目测去等分的。所以目测准确也是一种本领。

四,幼儿操作涂涂圈圈(老师巡回指导)

教案(二)

【设计意图】

将数学回归生活,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情境中产生的矛盾,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平时特别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但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而找教师帮忙。为帮助幼儿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结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设计了“狗熊分饼”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教”狗熊学本领的游戏方式来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二等分。

【活动目标】

1.尝试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二等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在为狗熊分饼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动物朋友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熟悉故事《两只笨狗熊》以及常见的几何图形。

材料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若干,剪刀、水彩笔、操作练习纸人手一份,展示架,PPT(演示文稿)6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大黑和小黑因为不会公平地分饼,那个饼差点被狐狸大婶吃完,所以他们想学会公平分饼的方法。你们看,大黑和小黑来了。(出示PPTl。)

师:你们能帮帮大黑和小黑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大黑和小黑带来了哪些不同形状的“饼”?(出示PPT2。)

二、学习二等分

(一)学习分圆形的“饼”。

1.请个别幼儿帮小熊把圆饼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师:谁愿意来帮助大黑和小黑将这个圆饼分成大小一样的两份?(个别幼儿操作,教师不加任何提示。)

2.集体验证幼儿的分法是否正确。(引导幼儿发现可采用重叠的方法验证。)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分的。你们觉得他的分法正确吗?为什么?谁有不同意见?你是怎么分的?

3.教师小结。

师:原来把一个圆饼对折可分成相等的两份,形状一样、大小也一样就是二等分。等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原来的比分出来的一份要大。(出示PPT3。)

(二)学习分正方形、长方形的“饼”。

1.引出任务。

师:大黑和小黑学会了圆形“饼”的分法,可还是不会分其他形状的“饼”。我们再来教教他们,好吗?

师:这里有一些正方形、长方形的“饼”,请小朋友找一块“饼”分一分,要想办法分成一样大小。可多想几种分法,分好后用笔和纸记录一下。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将“饼”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是否能用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分“饼”。)

2.交流、讨论。

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饼”,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得是不是一样大?还有谁也是分××形状的“饼”的?你用了什么方法?(先交流正方形“饼”的分法[出示PPT4],后交流长方形“饼”的分法[出示PPT5]。)

教师小结。

师:要知道正方形的“饼”、长方形的“饼”分成两份后是不是一样大,可以通过边对边、角对角、上下左右对称、重叠等方法进行比较。

三、找出二等分的礼物

1.交代任务。

师:大黑和小黑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习了二等分的方法。下面是一张大黑和小黑带来的礼物单,大黑和小黑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把二等分的礼物找出来。(出示PPT6。)

2.幼儿在人手一份的操作练习纸上找出二等分的礼物。

3.集体交流、验证。

师:你找到哪几种二等分的礼物?为什么你认为这些礼物是二等分的呢?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点击PPT6上的每件礼物,如果是二等分的,电脑会把礼物自动圈起来,并发出好听的声音;如果不是二等分的则不会圈起来,而且会发出爆炸声。)

四、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教会了大黑和小黑二等分的本领,高兴不高兴?你们的本领真大!其实除了这些图形,还有许多其他的图形,如三角形、梯形等也可以二等分,甚至还可以四等分、八等分呢。我把材料放在区角中,你们可以继续动脑筋试一试。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帮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以故事引发幼儿用二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分饼。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图形二等分,并发现、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是找出二等分的礼物,巩固幼儿对二等分的认识。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兴趣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我认为该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近生活。2.形式灵活。3.材料新颖。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学习,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辨认礼物单上二等分的“实物”,结果幼儿往往顾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状而忽略大小,还有的关注不到图案的细微差别。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儿暴露的问题蕴含着教育价值,它是引导幼儿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确实,幼儿只有在反复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才能逐步积累数学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幼儿百科:在初等几何中,二等分是指对几何图形进行对称等价的分割,这里既有线,也有面。为了实现二等分,进行面积分割多对应的图形,以轴对称图形为主。

幼儿园大班教案《两只笨狗熊》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两只笨狗熊》”。让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故事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通过故事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光盘、圆形纸板画成的"饼"一个。

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拿出"饼",用直观法激发幼儿兴趣,问"小朋友们都谁想尝尝这个饼呀?"幼儿一定会争先恐后的举手想尝尝,教师把"饼"拿回,可是这个饼是大黑和小黑的,小朋友们知道大黑和小黑吗?那就和鞠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出事故事挂图,并播放故事光盘。

3、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法,和幼儿共同回忆故事内容。

(1)大黑河小黑是谁呀?

(2)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大黑和小黑都是怎么说的?

(3)后来谁帮他俩分了饼?用什么办法帮他们分的饼呀?最后怎么样?

(4)为什么狐狸没有分到,却吃的最多?大黑河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5)如果你们是大黑河小黑,你们会怎么做?请幼儿讨论。

教师归纳主题:

大黑和小黑不懂得相互谦让才会上当受骗。

教学反思

《两只笨狗熊》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儿的儿童故事,通过故事可以让幼儿懂得遇到问题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总是依赖别人,养成与同伴互相谦让的好习惯。

开展活动时,第一个环节让幼儿听故事录音,让他们对故事有初步了解。接着第二个环节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请幼儿们说了大黑.小黑和狐狸说的话,大部分都可以掌握,在第三个环节讨论后,幼儿们积极发言,但时间不够,不能让幼儿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表演熟悉故事内容,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但不能让全班幼儿参加,导致有些幼儿失望。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争取做的更好。

幼儿百科:狗熊是熊的一种,黑瞎子、月牙熊、狗熊。哺乳动物。身体肥大,会游泳,能爬树。是食肉目熊科的哺乳动物。体型比棕熊稍小,身体粗壮。

幼儿园大班教案《熊大婶的饼干店》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认识并理解“=”、“>”、“<”,学习用“=”、“>”、“<”表示两组数量关系。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熊大婶的饼干店》背景图一张、各种口味的饼干图片若干、“=”、“>”、“<”图片、各种动物图片、数字卡片、幼儿操作材料(三个层次)、《找朋友》、《饼干歌》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熊大婶”的图片,以“熊大婶”的口吻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的饼干店开张了,欢迎你们光临品尝!”

二、通过比较不同口味饼干的数量多少,认识并理解“=”、“>”、“<”。

(出示各种口味的饼干,每两种一组,让幼儿数出数量并用数字表示,进行多少的比较。)

1.认识等于号,理解其表示的意义。

·提问:“草莓味的饼干有多少?(3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香蕉味的饼干有多少(3块)?用数字几表示(3)?”

·教师出示等于号,让幼儿认识,并理解其意义。

2.认识大于号,理解其表示的意义。(方法同上)

3.认识小于号,理解其表示的意义。(方法同上)

三、通过比较每组小动物的数量关系,巩固对“=”、“>”、“<”的认识,理解其意义。

幼儿比较各种动物的数量,并用“=”、“>”、“<”来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四、幼儿分组操作,练习使用“=”、“>”、“<”来表示两组数量关系。

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分成三组操作:

A组:在每规则排列的每两组物品或数字间用相应的符号表示他们的数量关系。

B组:在点卡或不规则排列的每两组物品间用符号表示他们的数量关系。

C组:一组物品和中间的符号的另一边添物品。如3<?

五:游戏:找朋友,进一步理解“=”、“>”、“<”。

六:品尝饼干,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内容枯燥、抽象,不太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我利用“熊大婶开饼干店”这一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每个环节层层递进,过渡自然,由浅入深,同时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和饼干加以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并学习用它们来表示两组物品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具体,幼儿非常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用生动的语言和身体动作让幼儿来感知认识“=”、“>”、“<”,更加形象,印象深刻。想操作时,能考虑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进行分层次的操作和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活动过程中目标和内容的容量较大,活动时间有点长,幼儿初次认识,有的幼儿对于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还不够,有混淆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认识。

幼儿百科:“大于”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当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大时使用大于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饼干》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进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简单规律并能初步运用于生活中。

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视频一段、一体机。

2、圆形若干、记录纸、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导入活动

“上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来将圆形饼干分成了2份和4份,今天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做客,可是只有1块饼干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

二、幼儿操作,进一步了解二等分、四等分。

1、一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幼儿讲述,教师操作课件)

问:谁来告诉大家1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师幼小结:可以先把一块饼干四等分后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拿到的就一样多了

2、两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

“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们从盘子里拿出两块饼干,分给操作板上的小朋友,看谁分得快。”

问:

(1)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2)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呢?(讨论不同分法)

师幼小结:我们可以把每块饼干二等分或四等分后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

三、自由探索将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方法,并进行记录

“3块饼干,要怎么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才会一样多呢?”

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以实物投影仪展示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讨论出平均分的方法

师幼小结:3块饼干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可以用两块饼干进行二等分,一块饼干四等分的方法,也可以用每一块都四等分的方法来分。

四、探索口香糖的分法

1、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饼干吃完了,我这还有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要怎么分呢?”

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演示PPT

2、5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现在有几个口香糖,口香糖比小朋友多,这又要怎么分?”

师幼小结:口香糖比小朋友多,我们可以先一个一个分,再把剩下来的进行等分。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试试5个口香糖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请你们回家去想一想。”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二等分、四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四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幼儿百科:饼干的词源是“烤过两次的面包”,是从法语的bis(再来一次)和cuit(烤)中由来的。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来的,可作为旅行、航海、登山时的储存食品,在战争时期用于军人们的备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适用的。

相关推荐

【教学目标】 1、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对不同形状的食物或图形进行二等分。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从中培养比较和判断能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

2020-11-17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两只笨狗熊》”。让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故事学习和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3、通...

2020-06-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认识并理解“=”、“>”、“”、“”、“”、“”、“”、“”、“)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020-11-18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进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简单规律并能初步运用于生活中。 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

2020-11-30 阅读全文

大班教案《煎饼》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健康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高科技文化,通过参与、尝试,让幼儿了解煎饼是怎样制成的全过程,教育幼儿珍惜粮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煎饼》含反...

2021-0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