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保持孩子的野性,教育到底有多难

发布时间:2020-11-25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保持孩子的野性,教育到底有多难》,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保持孩子的野性,教育到底有多难都在说中国的教育缺少一种野性教育,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以法官自居,以听话不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一个主要标准。片面强调孩子要怎么怎么做,全然不考虑自己的话到底是不是该听,孩子犯了错总是要去惩罚一番,感觉不惩罚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的错误。

平时白天上班都是由**奶在照顾**,这几天清明放假重任则落到我的身上,一直以来我都在**奶那里吹着风,教育孩子要保护她的野性,**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都说淘气的孩子才聪明,她想玩什么都尽量别去阻止她,给她一个善于发现和探索的空间。

原来理论对于每个妈妈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行动起来却是如此地艰难。我只是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放假这几天正好店里的朋友有事不能来,我就把她带到店里玩,她很喜欢一个人跑到玻璃门前跪下来,可能是对那么大一个透明物体很好奇,先是用小手去抚摸,不过瘾又去用舌头去舔,看着她对玻璃的那一份柔情我都有些陶醉,可是她这几天得的痢疾就是脏东西进入口中而引起的,就走过去把她抱起来不让她去舔,毕竟路边车来车往灰尘太大了。但是她却执意要去,我指着玻璃问她:“**你说玻璃巴巴(脏的意思)不?”她不加细索的说“巴巴”,“巴巴你为什么还要去吃呢”?

其实才1岁多的孩子她怎么会知道那么多,她只是看着玻璃透明好玩,透过玻璃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去舔玻璃就是去舔所有她喜欢的事物,像行人,汽车,树等。我却执意要告诉她那是错误的,在阻止她了多次之后,我实在是忍无可忍的打了她的屁股。她的小嘴一撇伤心的要哭。我赶紧让**爸过来抱着她出去玩了。

一直以来我都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爸爸妈妈都忙于一亩三分地,而又没有爷爷奶奶,在农村那广阔的田野里,自己可以没有束缚拼命的玩,玩累了就躺在地上睡觉,饿了抓一把野草就可以充饥,自己小时也没有经常生病。哪有现在孩子受得这么多束缚,不能做这,不能做那,这不干净,那不卫生。想给**一个没有束缚的快乐的童年,在行动上,生活中,给她足够的自由,保持孩子自身的一份野性,但是却又感觉她是一个麻烦的制造者,不停的去斥责她的不对,斥责会慢慢的禁锢了孩子的思想。

爱心小贴士:

对于孩子的教育: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顺从、听话,允许孩子持看不同的看法。

让孩子有权决定自己的事,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

不要动辄责备孩子,使他畏首畏尾。

孩子犯错时教育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助2、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达你的期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知识:在孩子面前遵守规则,到底有多重要?


育儿知识:在孩子面前遵守规则,到底有多重要?

这几天连着下雨,路上总是格外拥堵。小区前有一个大的红绿灯路口,等红灯的一分钟里,总有几个人影,管它红灯绿灯,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仿佛无人之境。

前几天上班路过这个路口,遇到一位妈妈带着女儿停下来等待红绿灯。

看着几个匆忙、横冲直撞的行人,女儿疑惑地问:“妈妈,他们都过去了,我们怎么不过啊!"

妈妈牵着孩子,耐心地回答:“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行为,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无论你多着急,过马路时,要看着红绿灯,知道吗?”

孩子很认真的点点头。

我被妈妈的话深深感动。父母对规则的敬畏,并用行动去践行,这应该是最好的榜样了吧。

这也让我想起曾经的一起悲剧。

前两年,南京一名妈妈拉着孩子闯红灯,视而不见疾驰的汽车,继续往前冲,结果被车撞飞,母女都住进了医院,自食苦果。

规则就是这样,遵守它平安无事,一旦不遵守,说不定哪天意外就来了。

在我们身边,遵守规矩是很难的一件事。好好排队、好好过马路,看似很简单,但总是会有一部分大人,心怀侥幸,漠视规则。

即使有了孩子之后,做了父母,亦是如此。

事实是,虽然一次又一次的不守规矩,获得了便利,但被孩子看在眼里,就成了最坏的影响。

影响一:孩子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前天去楼下小卖部买水,排队付款时,遇到一小孩直接插队到柜台结账,旁边有个年轻人说:“小朋友,这么多人都在排队,你是不是也要排队呀!”

谁知孩子不服气地说:“我妈妈让我插队来买的!”

正好孩子妈妈在店门口,一脸不屑:“孩子饿了不能先买一下吗!”说完拉着孩子气鼓鼓地走了。

年轻人无奈地说:“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懂规矩,而是守规矩的大人太少,孩子会轻视规则,大多数是因为父母对规则的漠视。

美国黑人作家鲍德温曾经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在不守规矩的熊孩子背后,往往都是无视规则的熊家长。

影响二:给孩子很大的心理伤害

很多孩子,比父母要懂事得多。

长沙某公交车上,一位妈妈让孩子吊在公交车吊环上锻炼。被司机制止后,妈妈暴跳如雷,一边催着孩子继续练,一边对司机口出狂言:

关你p事!

天天都这么吊,就你有意见!

你有病啊!

司机出于安全考虑,靠边停车后,妈妈打起了投诉电话。

在这个视频里,我看到那个孩子,坐在位置上,身体微微颤抖着,捂住耳朵,十分抗拒。

他懂基本的是非对错,可对那个用一己蛮力破坏规则的妈妈无可奈何。

这件事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无法估量。

有个学生看到这条新闻时对我讲起小时候的故事:

“我小学六年级跟着爷爷一起坐车去探亲,但是爷爷为了省钱,只买一张票,检票阿姨说我超过1.2米,死活不让进,爷爷怎么都不肯再买一张,最后吵了起来。爷爷拼命把我往里面推,阿姨则拉扯着我衣服,我害怕得大哭。”

“看到这个捂着耳朵的孩子,我好像看到了我自己。”

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不惜破坏规则的父母,孩子内心不仅迷茫,还有痛苦和羞耻。

影响三:教给孩子狭小的格局

同样是逃票。

去年在北京,一家四口在进地铁站时,居然只刷了一张卡,其中一个孩子在成功出站后,边跑边笑得很开心。

看到这家人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费尽心机,莫名感到忧心。

因为一点好处破坏规则,占到小便宜得意洋洋,这种目光短浅的表现,带给孩子的是狭小的眼界,最后成为孩子自我价值观的一部分。

作家路金波说过:“千万不要给你的孩子只塑造一个世俗的、眼下的、渺小的世界。要从小给他看星空、海洋、恐龙、神话、圣贤。这样,等他长大的时候,他就有足够的胸怀容忍各种无趣的生活。”

贪小便宜才会吃大亏。

我们后台常常收到留言: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感?

其实想要养出一个有规矩的孩子,重要的是父母对待规则的态度。父母在孩子面前守规则,便给了孩子最好的榜样。

可能你会问,这世界上不讲规则的人多了去,而且过得光鲜亮丽,既然他们能这样,我为什么还要教孩子守规矩、讲规则呢?这不吃亏了吗?

知乎上有个答案说得很好:

如果你要过一条小河,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漂在水面上很宽的木板,速度快但是随时会翻;另一个是离你一公里处的一座坚固的石头桥。

你会怎么选呢?

守规则,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路。

尹建莉:让孩子爱上阅读到底有多重要?


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价值观会更完善,他的境界会更美好;同时他会有自己独立见解,很少会陷入盲从和愚蠢。他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现在人们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阅读到底有多重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大致可以这样描述: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的智商更高,可以让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更健康,可以修复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创伤——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

阅读使人成长。

人和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的差异,就像人在身高长相方面先天会有些差异一样。但智力发展的空间比身体相貌塑造的空间要大得多,所以外表的差异通过均衡的膳食、科学的运动甚至整容等手段,只能获得较小程度的改善;而智力发展,则会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是什么,就是阅读!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

其原理说来主要是两条。

第一,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而获得良好语言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就是阅读。

第二,学习新知识依赖已有的知识背景。任何阅读都可拓宽一个人的知识,背景知识越丰富的人,越容易吸纳新知识。

一个人思维基本功好、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当然智力就出众。几乎所有的教育心理学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观察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他的阅读量一定是呈正相关。这一点,只要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人,或了解一下古今中外那些“聪明”的人,如那些大科学家、大思想家,就可得到验证。

想要优秀,光有聪明肯定不够,还应该有健康的思维方式。

健康的思维方式是保障一个人幸福和成功的根本,它是心胸、眼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这些东西从哪里来?也不是老天爷偏心眼给一部分人的,是人们后天学来的。从他人身上学习固然是一个渠道,但这个渠道太窄太不可靠。那么最可靠的学习途径在哪里?

我们无法返回二千五百年前去听苏格拉底或孔子讲学,但我们却可以成为他们的弟子;不能指望身边就有一个海伦·凯勒,但我们却可以分享她的精神和信念;不可能亲耳聆听曹雪芹给我们讲写作、讲人生,但我们却可以从他那里学习到高超的写作技巧及对人生的洞察力……阅读,可以超越时空,把最优秀的人和思想带到我们面前。它让我们突破身体的局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畅享古往今来的贤哲们的智慧,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让我们看得更长远,想得更深入。

阅读,是储智,也是借力。它超越年龄、种族、性别,超越平常生活。阅读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出身是贫是富,无论你身居乡野还是都市,都可以籍此获得丰富的精神财富。

阅读还有很好的心理修复功能。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带着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长大的,区别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父母和老师可能无意中会伤害我们,生活和命运有可能对我们不公。一个从小建立了阅读兴趣的人,凭借自己良好的思考能力,会有更好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成全能力。阅读,就像射进生命旅程中的一束阳光,划破重重迷雾,让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让我们有力量战胜这些伤害,而不让它困扰我们一生。

心理的成熟和进步还有赖于一个人的自我反思。智力不足,智慧不饱满的人,很难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阅读就是储智,阅读就是借力,阅读就是阅世,阅读就是阅人。一个不阅读的人是愚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悲哀的。

任何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着真善美的情怀,其核心价值观也一定是正面的。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价值观会更完善,他的境界会更美好;同时他会有自己独立见解,很少会陷入盲从和愚蠢。他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育儿心得:从小让孩子体验成功到底有多重要?


八岁的小儿子已经是个游泳健将了,回顾他学游泳的“坎坷”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孩子学习一项技能时需要成功的体验。正是这种成功的体验,让孩子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从“放弃”到入门

小儿子从小就怕水,记得他几个月大时,我们也“赶时髦”地在家里给他“游泳”。每次我们满头大汗地准备好婴儿游泳池时,他毫不留情地游上几分钟就哇哇大哭。几次下来,我们就缴械投降,放弃了在家游泳的念头。转眼到了四岁,根据哥哥(大儿子)的经验,孩子早学游泳虽然泳姿不甚标准,但是水性极佳。于是,我兴冲冲地带着小儿子去上游泳课。育儿

可是他一点不配合,游泳课上白费功夫,不但没学会游泳,情绪也非常不好。我也只好搁置了这一计划。感觉好,才能学得好。当孩子情绪糟糕的时候,也是需要我们暂停的时候。游泳馆里还有温泉池,桑拿房,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能尽情地享受水中的乐趣。正是这段经历,让小儿子不再惧怕水了。

两年前的夏天,北京异常炎热,游泳是最好的运动。小儿子已经六岁多了,身高也到了一米三,虽然他很不情愿,我还是把他带到了游泳班。教练要求的很严格,泳池不时传出孩子的哭声,一贯散漫的小儿子很不适应。我连忙和教练沟通,请他多多鼓励孩子。还特意准备了小零食,下课时,让教练拿出来作为奖励给孩子们。就这样,15天的课程结束,小儿子还是没有学会蛙泳。不过,他常常把收、翻、蹬、夹的口诀挂在嘴上,我鼓励他在家里当小教练,教我动作。我没有责备他,“为何没学会?”而是又报了一期,决心奉陪到底。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儿子终于学会了蛙泳,而且动作标准、有力。这时,我大大地赞赏他,“你是如何学会游泳的呢?”他说不知道,我连忙帮他总结,“是不是每天都坚持去上课,认真听教练讲解并练习就学会了呢?”他点头。就这样,儿子终于能像一条小鱼一样在水中游来游去。

我又一鼓作气给小儿子报了学习仰泳的提高班,他每天都惦记着去游泳,游泳已经成为他最喜欢的事儿了。从抗拒到爱上游泳,我觉得原因是孩子体验到了成功。当孩子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是成功的体验还是挫败的体验对孩子来说事关重大。孩子从小就需要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的感觉会让他在未来更相信自己。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巩固学习的知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健全的人。此后,我们周末经常去游泳。第二年暑假,小儿子又学会了自由泳,并考取了深水证,是个不折不扣的游泳好手!

结语

体育技能和音乐技能学习都需要孩子付出时间和努力,父母正确的引导能让孩子在学习过程更积极,更有效。作为父母,要细心地帮助孩子克服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的学习节奏,并从内心深处相信孩子。只要这样,才能更享受做父母的乐趣。

育儿观念:过早让孩子表演到底有何危害?


导读:唯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为这样一种人或是那样一种人,一个人的野心、梦想、偶像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这里面唯一忽视的就是孩子这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卑的父母才会以孩子的表演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父母为何喜欢让孩子表演?过早让孩子表演的心理危害是什么?还有究竟多大的孩子适合单独表演?这都是需要我们父母面对的问题。

熟悉的场景

每逢儿童节朋友圈里总会晒许多孩子的节目表演,单人的、双人、多人的,各种汇报演出和才艺秀,学校和父母都非常热衷于这样的表演,领导喜欢看、学校需要这样的品牌展示、家长更是炫耀的资本,同时大家也肯定看到了许多孩子表演时出洋相的视频和画面,日常生活中:“来,给叔叔阿姨们背首诗、弹段琴!”

父母让孩子表演背古诗、唱歌、弹琴等才艺秀,极大的满足了父母的成就感和虚荣心,却很少关注表演的主角——孩子,孩子的内心感受是什么?表演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也许一次不完美的表演带给孩子一生创伤。父母为何喜欢让孩子表演?过早让孩子表演的心理危害是什么?还有究竟多大的孩子适合单独表演?这都是需要我们父母面对的问题。

首先父母为何乐此不疲的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其实不光是父母喜欢让小孩表演,我们成人何偿不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每天上演一出出炫耀和表演的人生戏码。

进化心理学上有个人类之间地位竞争的炫耀假说,这是由人类学家霍克斯提出来的:女人们都喜欢和展现他们与众不同能力的男人为伴:炫耀他们的肌肉、他们的守猎技术、他们打到的猎物、他们的歌声。这意味着女人们能得到更多的食物和更好的安全及照顾。同样男人们都喜欢和炫耀她们健美体型和善良品质的女人为伴,这意味着男人能等到更好生殖快乐及繁衍更多的后代。炫耀和表演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生存质量。所以远古到现在人类,从小孩到老人,从男人到女人都在炫耀表演着自己的衣着、学识、才艺为的就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包括吸引更多异性的资源),让人生更有价值和成就。

同样现在巨大的社会生存竞争,逼迫年轻的父母必须培养孩子更多的才能,父母相信这些技能一定会帮助到孩子将来的人生,父母有两个善良的信念:一是孩子越早会一些别人不会的东西,孩子将来的成就更大,如伤仲永的故事。二是孩子会的技能越多(包括表演技能)将来人生的收获越多,所以我们要上更多兴趣班。

这些表演带给父母的好处就是:一、我是个优秀的父母,你看正是我的优秀才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孩子;二、体现一个爱孩子的伟大父母形象,爱你才舍得如此的投资你。但事实上,唯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为这样一种人或是那样一种人,一个人的野心、梦想、偶像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这里面唯一忽视的就是孩子这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卑的父母才会以孩子的表演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大人又为何如此喜欢看表演呢?曾经有位有名的心理咨询师,一天来了位来访者,说他非常的焦虑,非常的不快乐,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咨询师就对他说,听说剧院里有位喜剧大师,每个人观看他的节目都能快乐很久,你也可以去试试。那位来访者说,我就是你们所说的那位喜剧大师。

看别人表演有三大好处:满足参与归属感,剧中总能有让自已参与角色,满足正义感、满足成就感;总有不如自己的人在表演中出现。观看孩子的表演除了惊叹孩子们的才艺外,更多的是孩子们表演中纯真的洋相总是能让大人开怀大笑。所以朋友圈中孩子们出丑的照片和视频总是络绎不绝。

根据儿童人格发展理论,让孩子表演会对孩子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不信任与焦虑

我曾经有个来访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他从小就被父母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被逼着各种表演,那种害怕、委屈、不情愿的心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特别有一次随父母参加一次大型婚礼,父母突然抱着他上台,让他唱一首歌,他当时毫无准备,很不情愿,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面子,要是不答应就会被骂不懂事儿,那种害怕的心情到现在想起来手都会抖、心跳也会加快,关键是他觉得是父母出卖了他,以后他再也不愿意随父母出席别的活动,也就是他不信任他的父母了,同样成年后也不太信任别人,担心随时会被信任的人出卖。

在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要培养对父母的基本信任感,如果信任感没办法建立,孩子就会产生持久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及焦虑。健康的人格需要信任的基础,这样才会进入下个发展阶段。否则不管年龄多大都无法信任自己和别人。

自我怀疑

一个非常有名的主持人,他讲述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他经常被父母和学校鼓励到台上演讲,他对自己的演讲能力也非常有信心,在一次全市关于一个政治主题的汇报演讲比赛中,市领导、校长、老师、父母、甚至亲戚都在台下,他上台居然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忘了,后来居然紧张得尿了裤子自己都不知道,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演讲能力的人,甚至自我怀疑就是一个完全无用的人,让父母和学校都丢了脸,孩子还无法把行为和自我这个人区别开来,别说孩子,就是许多大人也做不到。自我怀疑的孩子需要将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重新自我肯定重建自我。

内疚和羞愧

还是上面那名主持人,由于那次是全市的政治主题的汇报演讲,由于他的发挥表演失常,学校没有获得任何的名次,领导还被批评了,父母也觉得脸上无光,他就特别的内疚,觉得对不起学校和父母,所以到现在还觉得对不住学校和老师,所以学校同学毕业聚会他都不愿意参加,无法面对当年的老师。内疚和羞愧会深深的伤害一个人的自尊,从能量等级上羞愧是最低的。小时候许多人就被逼经常“表演”,如果不从,父母就厉声训斥,“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啦,不出趟啦”。

虽然那时候自己小,对大人的这种心理还不明白,但真心觉得委屈和难过。在咨询中不止一次遇到来访者因为当众表演或展示失败了,受到老师父母的指责而深深的羞愧,这种羞愧感一直伴随着他们的人生,有着极低的自我价值感。

竞争与自卑

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参加了一项重大的表演比赛,比赛获得了第二名,但她一点不高兴反而觉得非常的自卑,她觉得第二名就是自己的能力不如人。有表演就会有评判,就会有竞争,第一名只有一个,第二名以后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没有别人优秀。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童年的自卑是人迈向悲观的一生的开始“。一旦学识和才能被作为成功与控制的手段而加以崇拜,那么世上便会有无情的竞争、对立和永无止息的争斗。

人生如戏

孩子最早的表演从五个月会笑的时候就开始了,孩子知道我要得到父母很的照顾,就得讨他们的开心,他们开心了我就能很好的活下去了。父母妈为体现孩子的优秀和能干,不断的让孩子进行各种表演,表演模仿大人的说话和动作,表演电视里人物的形象,表演得好,大人就夸奖表扬,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正强化。慢慢的孩子就离自我越来越远,父母需要什么我就表演什么,因为那样会得到父母的奖赏强化。

特别是经常上台表演的孩子,显得特别的懂事,特别的成人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能区分哪个是舞台,哪个是生活了。这些孩子让人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缺少了那份质朴和真实,因为他们太完美了,永远要展示最完美的一面,他们自己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哪个才是自己的需求,哪个是父母的需求。人生总是要表演,多做点准备,晚点上台又何妨,面具一戴就无法取下了。

父母该如何做?

心理学研究表明,九岁前的孩子不适合单独表演,大家可以观察九岁前单独表演孩子的身体语言,再怎么流利大方,都掩饰不住肢体和眼神的焦虑。欣喜的是一些真正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理念,如华德福教育都不会让孩子过早的单独表演,也不会进行才艺汇报演出。即使真的需要表演尽量避免单独让九岁前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实在不行可以群体表演。

所有的才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和有趣,孩子的才艺也不例外,父母可以更好的告诉孩子的是:用分享取代表演。我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才能,在自我享受的同时,我也可以与别人分享我的快乐和才能。表演以取悦他人为出发点,在意的是别人的掌声,焦虑再所难免,分享以自我为中心,得失成败笑骂由人。

学识和才能虽然能帮助我们赢得别人尊重,却不能解决内心的压力和冲突,由于缺少对自我和生命整体的了解,才能却变成了自我毁灭的手段。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应该唤醒一个孩子的自我认识的能力,而非满足于自我虚荣的表演,毕竟孩子不是为了实现父母意志的工具。

我们父母有时把对孩子的爱等同于责任,用为孩子好的名义去任意控制、塑造另一个生命,希望通过孩子的成就来满足自已未曾实现的欲望和梦想。培养孩子的成功就是培养如何竞争甚至是斗争,终将会被社会所斗争,因为是人总会有破绽,既然我们未曾成功过,又怎么忍心让孩子继续加入这场苦战。

到底有没有天才?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它不是一种能按照任何法则来学习的才能。天才这个字可以推测是genius(拉丁文)引申而来的,是一个特异的,在一个人诞生时赋予他守护和指导的神灵。”

康德认为,绘画、音乐、诗歌等艺术跟科学不同。“一切科技是人们能学会的,在研究与思索的道路上按照法规可以达到的,但人不能巧妙地学会做好诗。在科学里面最伟大的发明家和最辛勤的追随者、学徒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获得美术天赋的人和他们却有种类上的区别。”

英国艺术史家约翰·伯格说,毕加索就是一个天才。他在会说话之前就会描画。10岁时,他就能画石膏像素描,画得像任何地方的美术老师一样好。

《纽约客》专职作家格拉德威尔则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他总结出了一个10000小时定律。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好像大脑需要这么长时间,以吸收达到精通需要知道的东西。

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上世纪90年代初在柏林音乐学院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大约都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比如比尔·盖茨,他在西雅图上初中和高中时,由于得到了9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幸运的机会而得以累积了他的10000个小时:早在1968年,上八年级的时候,他就读的私立中学购置了一台最早的一批可以直接连接到大型计算机上的电脑终端机。小时候他家挨着华盛顿大学,在那里他可以接触到一台更高级的计算机。到盖茨大学二年级从哈佛大学辍学去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0000个小时。

莫扎特6岁就开始作曲。但是心理学家麦克尔·豪说,按照成熟的作曲家的标准,莫扎特小时候的作品并不突出。他小时候的作品可能是他父亲记下来并作了改进的。莫扎特童年的很多作品都只是对别的作曲家的作品的重组。他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到那时他刚好已经写了10年。

“天分不是唯一重要的,更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智商超过120,你就跟智商达170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一样大。”克里斯托弗·迈克尔·兰根的智商高达195(爱因斯坦是150),但他只能在密苏里乡下的一个马场工作。他为什么没有成为火箭科学家或脑外科医生?因为他成长的环境:一生中没有人帮他开发他的天分,他只能依靠自己。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


又是一年七月到,迎来了暑假,大班的孩子们即将要成为小学生了。在暑假期间,许多父母选择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的培训班。那么,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1)幼儿园大班教学的时间大致上还是安排20分钟作为一个单元,而小学就要40分钟,这对于小孩的专注力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

2)大班的学习生活,更偏向于“动”,通常都在各种活动中度过,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比较大。然而到了小学,每个人都有桌椅,除了体育课等一些活动课程,上课时间多数是要安静地坐着,更偏向于“静”。

3)大班的教室里往往还配套有生活设施,如喝水区,洗手池,小厕所,午睡区等,生活上如有个别不能自理的情况,有阿姨可以协助。到了小学,教室里只有学习相关的设施,生活设施相对配套没那么多,因此对小孩的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4)学习内容方面,幼儿园的学习相对都比较形象,主要是增强幼儿的认知水平。而小学的开始,就需要有一些抽象的学习,比如拼音,看图说话,算术的学习,需要大脑进行一定的富有想象力的抽象思维,不可能每个知识点都是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

5)在书写方面,幼儿园通常没有太高的要求,课后作业也通常是孩子口述家长书写。到了小学,拼音,汉字,算术,都是要靠自己书写,并且将有一定量的作业要完成,对手掌正在发育过程中的幼儿也是一个挑战。

可以对照以上几点,如果家里的孩子有3点以上存在一定的衔接差距,不妨考虑适当参加“幼小衔接”培训班,帮助大班的孩子完成向小学生的转变。当然,如果家里的孩子自律性已经比较强,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了,可以考虑在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即可,向孩子说明未来的小学生活可能存在的一些挑战,鼓励孩子开启全新的小学生活。

给孩子立规矩,“温和而坚定”有多难


与孩子相处有些耳熟能详的字眼:温和而坚定,爱和自由,给孩子立规矩、立界限。我常思索,如何才能做到?在和孩子的相处中,要坚持规矩并不那么容易,要温和而坚定地坚持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孩子有一招杀手锏:哭!耍无赖!我就遇到过,她打着滚儿地哭,呼天抢地。决定让她哭,她会跑过来紧抓着你不放,严重时甚至出现一些暴力行为,抓、打、撕扯衣服、头发等,这当下想要积极地“暂停”、给彼此一个空间平息,真是想也别想,若还要求自己做到温和而坚定,怕是非得忍出内伤不可!我受伤过很多次,也伤害过我的宝贝很多次。每次伤害结束,我会深刻的反思与自责:哎,又失败了!哎,我到底该如何坚持?在她紧紧缠着我、抓着我的衣服、大哭大闹、甚至说伤害妈妈的话时,我该如何保持那份温柔?我......我做不到!万分幸运的是,孩子从来不记仇,情绪风暴过后,她还是认为她的妈妈是好妈妈!上周有一天晚上,给女儿讲完故事,已经十点多钟了,正准备关灯睡觉,女儿提出要玩个游戏再睡。我直觉说:不行!今天很晚了!又不是周末,明天还要上学,不能玩!你知道的,我们只能周末玩游戏的啊!女儿很不能接受:哼,我要玩游戏!以前内伤的经历告诉我,又来了!她又倔上了!脑中迅速搜集各种紧急应对方案:如果我坚持不同意,她肯定会像以前那样,若软磨硬泡未果,就会开始大哭大闹,这样,我的坚持将是两败俱伤:她将带着伤心入眠,梦中也会伤心和抱怨;而我,将再次内伤!No,我不想!可如果我不坚持,允许她玩,我担心什么呢?我担心今天太晚了,明天要上学,睡眠不足;我担心规矩就被打破了,以后时不时这个点提要玩游戏怎么办?所以,我也不能轻易同意。还有没有别的方案呢?女儿睡前玩游戏,我为什么不同意呢?我开始自我的探索,我想知道,我到底在反对什么?事实上,女儿玩游戏这件事没什么不对的,只是我觉得时间太晚了,希望她早点睡,明天还要去上学。女儿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玩游戏呢?并不是她没有玩过的新游戏,或许她有点兴奋,想再玩一会,现在还不想睡觉。我该怎么办呢?看着女儿气嘟嘟倔在那儿的样子,好吧!我怕内伤,看来今天不退一步是不行了。不过,我也得尊重自己的感受,温和而坚定,温和而坚定,我不断告诫自己。我跟女儿说:好,今天我们玩一下游戏。但是,因为已经十点多钟,很晚了,你明天还要上学,只能玩两分钟。而且,我不想玩,请阿姨陪你玩,我帮你计时。同时,从今以后,我们只有两种情况下可以玩游戏:平时,如果你9点以前就上床准备睡觉的话,或者是周末的时间,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女儿听着,没表态。她总是听进去大人说什么,但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是否回应。她和阿姨玩游戏,我来计时并提醒时间。我注意到女儿有意识地玩的很快,时间还没到,她就迫不及待的问我:时间到了吗?这个晚上,女儿带着愉悦的心情入睡!在那一刻,我好感恩自己能清醒地给予女儿妥协!好感恩女儿能够清醒地给予妈妈妥协!我收到了女儿在满足自己需求时对于妈妈的理解和接纳,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感恩!就在昨天晚上,又是讲完故事准备关灯睡觉的时候,女儿突然问我:妈妈,可以玩游戏吗?我想玩。我的第一反映当然是不行,可是我没说出口,顿了一下我问她:哦,你觉得呢?她说:嗯......不行,因为已经过了9点了!我说:哦,这样啊。女儿没有再多说什么,开始做“睡前的准备”。我温柔的给她晚安吻,向她传达我对她浓浓的爱,同时也感受着她纯真无邪、幸福喜悦的能量的滋养!事后我想,是啊,若是我自己提出一个需求或渴望,对方立刻不容质疑地拒绝,我的心情该是如何?肯定Down到谷底,沮丧极了。当我知道不可能却还提出这种要求时,我背后的渴望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一份倾听、理解和尊重,这就够了。为什么女儿提出要求时我会那么想要说不呢?或许,那一刻我错误的偏见认为女儿那么小还不会自我管理。噢,万般柔情涌上心头,自我的反思让我越来越看见女儿!或许,当女儿提出需求时,我可以先不急着拒绝,相信她,听听她怎么想,再与她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共同探索一个方案。赠与孩子倾听、理解与尊重,孩子回馈给我超乎想象。以开放的心面对一切,温和而坚定也顺理成章了!

喜欢《保持孩子的野性,教育到底有多难》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见过世面,对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1 西班牙旅行的时候,碰到一对中国父子。父亲因为到欧洲出差,带着孩子一路游历欧洲城市,在巴塞罗那,然后又去巴黎。 他的父亲研究生毕业之后,赴国外工作,若干年后回国内的一个大型企业工作。你可以感受到他身...
    2021-01-12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在孩子面前遵守规则,到底有多重要? 育儿知识:在孩子面前遵守规则,到底有多重要? 这几天连着下雨,路上总是格外拥堵。小区前有一个大的红绿灯路口,等红灯的一分钟里,总有几个人影,管它红灯绿灯,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仿佛无人之境。 前几天上班...
    2020-08-06 阅读全文
  • 尹建莉:让孩子爱上阅读到底有多重要? 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价值观会更完善,他的境界会更美好;同时他会有自己独立见解,很少会陷入盲从和愚蠢。他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
    2021-01-2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从小让孩子体验成功到底有多重要? 八岁的小儿子已经是个游泳健将了,回顾他学游泳的“坎坷”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孩子学习一项技能时需要成功的体验。正是这种成功的体验,让孩子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从“放弃”到入门 小儿子从小就怕水,记得他几...
    2020-07-21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过早让孩子表演到底有何危害? 导读:唯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为这样一种人或是那样一种人,一个人的野心、梦想、偶像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这里面唯一忽视的就是孩子这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卑的父...
    2020-07-27 阅读全文

1 西班牙旅行的时候,碰到一对中国父子。父亲因为到欧洲出差,带着孩子一路游历欧洲城市,在巴塞罗那,然后又去巴黎。 他的父亲研究生毕业之后,赴国外工作,若干年后回国内的一个大型企业工作。你可以感受到他身...

2021-01-12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在孩子面前遵守规则,到底有多重要? 这几天连着下雨,路上总是格外拥堵。小区前有一个大的红绿灯路口,等红灯的一分钟里,总有几个人影,管它红灯绿灯,穿梭在车水马龙之中,仿佛无人之境。 前几天上班...

2020-08-06 阅读全文

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价值观会更完善,他的境界会更美好;同时他会有自己独立见解,很少会陷入盲从和愚蠢。他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

2021-01-27 阅读全文

八岁的小儿子已经是个游泳健将了,回顾他学游泳的“坎坷”经历,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孩子学习一项技能时需要成功的体验。正是这种成功的体验,让孩子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从“放弃”到入门 小儿子从小就怕水,记得他几...

2020-07-21 阅读全文

导读:唯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为这样一种人或是那样一种人,一个人的野心、梦想、偶像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这里面唯一忽视的就是孩子这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卑的父...

2020-07-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