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

发布时间:2020-11-24

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中午休息没什么事儿,看xx幼儿园课上给孩子们拍的照片,看到了这张,就下了,如果不是在幼儿园,估计xx奶奶跟xx爸都不太放心她做此类运动,他们会更细心的照料着孩子,担心孩子有什么意外,却也限制了孩子控索需求。从

这是xx在幼儿园自己吃饭的图片,很明显没有老师喂她,她的班主任也明确跟我讲,xx在班上算是自理能力比较好的孩子,xx奶奶不止一次让我跟老师表达,xx平时很少自己吃饭,让老师能多喂些,我只是答应了,但跟老师沟通的是:正常对待孩子,不用过于照顾,能让她自己来做的老师尽可能的不要代做。由于之前跟老师的沟通不错,老师对我的一些理念也明白,xx在幼儿园吃饭、穿衣脱衣等方面都是自己来做的,实在做不来的老师才会帮忙。

再说说在家吃饭的情况吧,每天吃饭时,我跟xx爸弄好饭要吃了,xx还在玩儿不愿意坐到饭桌前,xx爸有时就被激怒发脾气,xx便是一声不吭的坐到桌前,仍不自己吃,便开始要求我来喂她,我更多的会让她自己吃,爸爸吃完饭气吭吭的去上网,不能再看她吃饭,再看着仍会跟着发火,这是同一个孩子呀,在幼儿园跟家里却有如此的不同!最近便跟xx爸沟通,她如果真不愿意吃就算了,饿于不饿是她自己知道,吃饭也是她自己的事情,干嘛弄得跟家庭战争似的,看不惯你吃完先离开。昨晚,xx在我们将要吃完饭时坐到饭桌前,xx爸吃完饭按约好的离开,xx让我喂,我没同意,她便自己端起碗吃起来,间或自己再夹点菜,不到十分钟吃完去跟爸爸要表扬了,虽然自己吃会吃菜少一点,就像饿一顿饿不坏是一样的道理。

晚上睡觉是别一个经常让xx爸头痛的事情,从小没有给xx养成早点睡觉的习惯,她基本每天晚上都到十点多才能睡着,早上在xx爸的千呼万唤中醒来,讲完故事要关灯,她便拉着我们不让关或是关了灯她来回扭着睡不着,便会找不同的理由,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尿尿的折腾,有时坐到小马桶上却不尿,我们实在困的时候那个气呀,这不昨晚,将近十一点了,关灯后小铛妮儿揉着眼睛不想睡觉,头躺到我肚子上脚放到xx爸脖里上,换作平时,xx爸会跟她玩儿,但睡前加上xx爸已睡着,看xx如此,xx爸估计是没忍住就大声说了xx几句,我也不好说啥,xx便抱着我用手揉着眼睛,我能感觉到她很难过无声的哭呢,拿纸帮她擦擦了眼泪,安慰了人家,小姑娘慢慢睡着了。

今天一大早起床,拉着xx爸没让他做饭,说一起聊xx,跟xx爸沟通他被惹火了说的急话恨话对xx不好,xx爸说,孩子有错了还不能让说几句?我还从来不打孩子呢!看人家理由多吧,孩子真的有错吗?不就是吃饭时间不想吃饭,睡觉时间不想睡觉想再玩儿一会,大人有时也一样,正在看电视剧或是打游戏,该睡觉或吃饭时也会延误一会儿,大人的做法就不算错,孩子如此做便是错了,不过是孩子的不按时吃饭和睡觉给大人惹了麻烦,便成了大人眼中的错误了。我们可以在吃饭前提醒xx要吃饭了,到我们吃完后如果她还不来就收走不让吃了,做几次她自己饿了会长记性的,这个坚持不用跟她发脾气,只要让她觉得她当时不吃饿了也没饭吃就行,饿一顿又饿不坏,睡觉到点就关灯她不睡就让躺着,不跟她说话,让她慢慢来养成习惯吧,越是关注越会焦虑,也越是觉得问题很严重,静下来想想,其实真不是什么大事儿。刚聊完一看点儿,又到呼唤xx起床的时间了,这点儿天天赶的,这还是今天早上我不用赶着去单位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用爱的名义培养孩子


育儿心得:用爱的名义培养孩子

其实,我不算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我的孩子成绩平平,各方面表现很是一般。看着周边的同事、朋友的孩子一个个成绩优秀无比,听着周边谁谁家的孩子又考起了新巴中、一、三、八中……,谁谁家的孩子又考起了铜中、一中……,谁谁家的孩子又上了清华、北大……我忧虑丛丛。其实自打我家孩子读一年级开始,我就紧张着,可以说比孩子还紧张,当然我的紧张仅仅是孩子的学习,紧张他考试能不能拿高分,紧张孩子能不能考取重点学校……。我也一直探索着、学习着教育孩子的方法,或者是我太过于急功近利,也或者是我要求过于太高,孩子的表现始终不如我意。

作为母亲的我,如同所有的家长一样,在生活上,我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不求回报的付出着我全部的爱。我任劳任怨,大包大揽,耐心、周到的照顾着孩子的起居,唯恐自己有半点疏漏而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我本以为只要对孩子倾注我所有的爱,孩子就可以健康地成长,虽然感到孩子的脾气渐涨、依赖性强,但想想现在这个社会,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谁家不是把自己家的孩子当国宝一样的宠着,自己的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也是理所当然。不知感恩,也担心着这样下去不行,可一颗疼爱孩子的心却让我不忍心去责备他。

前不久,朋友送了我一本书,这本书是犹太妈妈沙拉写的《特别狠心特别爱》。一天陪儿子写作业,我有心无心的翻看着这本书,刚看了几页,感觉挺好,继续看下去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教育中的困惑,……我开始反思,我险些酿成大错,从没想过过度的爱会害孩子,爱而不知教更是耽误孩子,突然意思到自己就是那个在爱的名义下,送给孩子最可怕礼物的妈妈。

我意识到,我己走进了一个爱的误区,爱而不知教,以“爱”的名义无原则的宽容和耐心渐涨了他的脾气。我想我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要以孩子终生受益为目标。我爱我的孩子,但我更希望我的爱有价值、有意义和有作为。

首先我要改变事事大包大揽的习惯,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孩子了解他是家庭中的一员,对家人也应该负有责任,督促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改掉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其次我要做一名学习型家长,注重爱与教相结合,加强安全知识,文明礼仪等教育,相信他的能力,退居二线,关注他,支持他,启发孩子去思考,去实践,使他能经得起风吹雨打,能勇敢面对生活的无常。

最后,我要把爱深藏,默默地在一旁守候,注重跟孩子之间的思想与感情交流,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只做好孩子的军师,负责参谋、观察、提醒,有意识地“创造”一些环境,磨练孩子的意志和智商。

当然现在网络上有着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方法、案例等等,随便百度一下,关于教育孩子的、关于孩子出现什么问题该怎么办提问的……看一天也看不完。其实写起来容易,读起来也能理解,想想道理也很简单,但真正把那些方式方法都按部就班的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所见的起效却很微乎其微。为什么?因为我们父母不一样,我们的孩子自然也会有差异,教育方式以及方法也还必须因人而宜。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为什么财富不可以代代相传?我想或者是教育问题。我们在教育上己经落后,我们的包办式的爱,为了孩子好好读书宁愿当他们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我们以“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的理念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生存的竞争力,只空有了分数和学历。

最后我想说:我相信,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我知道,知易行难,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但是我有信心和孩子一起努力,拿起“教”的引导棒,还孩子自由空间,用爱的名义创造“条件”“环境”来培养孩子,让他独立、让他学习、让他体验。

复旦教授钱文忠说: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是在毁孩子!


下文是钱文忠教授在“第三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章很有深度,如果耐心读完,你一定会对家庭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正文:

各位尊敬的校长、老师,非常高兴来到本次论坛。本来,我的演讲题目是俞敏洪校长规定的,但是,听了四中校长和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发言之后,我想临时改改。我打算以一个学生、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看法。

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国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

我们在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中国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我不相信所有问题都有解决办法。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有一个奇怪的心态,就是不怕有问题,只要找到办法,问题总能解决。我要告诉大家,这是谎言,有些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得了癌症,如果早期发现还可以治疗,如果发现了却不去治疗,或者用更坏的办法去对待,或者说纵容它发展,到了癌症晚期再去治疗,还有用吗?没有用。我想,中国教育可能就是这个情况。今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教育的问题,我们也给出了很多理由,也有很多理论,也在做很多努力。但是请大家扪心自问,你们相信中国的教育还有救吗?恐怕很难说。我个人不相信。为什么?我们的脑海里有太多似是而非的想法。中国正面临着很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面临过的问题。

比如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请别忘记了,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别忘了,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主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亚种了。我们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座的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

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

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刚才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说,家长无论在任何情况都下不要看孩子的日记。我不敢苟同。为什么不让看?我从小的日记父母就看,也没把我看傻了。

听说前段时间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内容是“赋予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要赋予?何况什么时候剥夺过?没有剥夺要重新赋予吗?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时候,我的老师惩戒过我,但我们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现在对孩子一味表扬,那惩戒呢?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我看是“接了个鬼”。我是在欧洲留学的,我们常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

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如果说过去的教育都不对,那俞敏洪校长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徐小平、王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不是过去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吗?我们是随地吐痰了还是耍流氓了,我们什么都没干,挺好。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不要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

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美国也不公平,中国也不公平。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条公平线就是高考了。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一个孩子连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还说素质很高,谁会相信?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所谓的专家的话。

我现在提倡恢复全国高考,而且是裸考,不要加分。王强是内蒙古高考的第二名,我是那年高考的上海第二名,我们都是这么考到北大的。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改,高考是指挥棒啊!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矛盾我们必须自己心里清楚。有人问我:“钱老师,您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您觉得推广《三字经》、《弟子规》的最大难处在哪里?”我一般的说法是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进入学校。其实这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按照出席今天论坛的名校的标准培养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你把按照《弟子规》那样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放到社会上看看,很可能就吃亏!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谁能否认?我们要讲传统优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于此。

我自己也在教书,跟学生有接触,我想告诉大家,对于中国的教育,我们要有一种极度的忧患意识,而且应该是在接近绝望基础上考虑的,可能就是没治的。很多人问我,“钱老师,你的孩子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听真话还是假话?如果是真话,我就把他送出去,没有办法,没有选择。”我儿子在华东师大附中,那是我的母校,上海的名校,当然很好。但是社会环境跟我们那个时候不再一样了。所以我想,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俞校长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中国30年的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社会发展的奇迹,是谁干出来的?邓小平老人家、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他们都是了不起的领袖,但领袖之外也得有人干活吧。

在中国历史上,无意识造成的真正精英是“老三届”。这一批人在文革前完成了初高中教育,文革前的初中高中教育水平恐怕不比今天一般的本科教育低,这批人由于历史原因被分散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1978年,一切回到了原点。这批人是中国人的精英,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真正的精英,懂知识、受得了委屈、懂担当。现在,这批人要退休了。而现在,孩子进一步,社会让一步;孩子进一步,老师让一步;孩子进一步,家长让一步。这样的教育怎么行?更何况,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学理论思考。

我父亲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儿子教育孙子。有一次,我教训孩子,我父亲在旁边就有些不愉快。我儿子说:“爸爸,你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说:“因为你错了。”他说:“错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跟我说话。”我说:“《三字经》没读过?”他说:“你不就是想说‘养不教,父之过’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前两天不还讲《弟子规》的吗?《弟子规》里说‘守孝悌,次谨信’你都不让你老爸高兴,凭什么我让我老爸高兴?”这件事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今天已经全然崩塌,我们正面临着根本的冲突。作为家长,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儿子的老师看他不成器,揍他两下,罚站一会儿,这是应该的。教育部就应该定出这样的规则,对学生要有惩戒。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

如果校长惩戒确实犯了错的我的孩子,甚至揍他几下,我会感谢老师。我相信,大多数老师是有大爱的。我希望老师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还得拿着大棒。新东方创造了不起的教育界奇迹,我是觉得这个论坛要发出一点真实的声音,要告诉这个社会,教育不是这样。再不要简单地这么说了,快乐教育、快乐学习、成功教育,都成功还了得?

我觉得,教育是最真实的事情,不应该去揣摩家长、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对孩子让步。所以,到今天我对中国教育还是四个字——“我不相信”。

我现在只希望孩子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孩子考不考国内的大学我无所谓,我只希望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好好过完这样一辈子。更何况,人类到底有多少年谁都不知道。霍金说还有200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会跟我的孙子说不要生孩子了。这是一句笑话吗?

我们现在要让孩子尽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们把未来的选择权放开给他,因为我们对孩子负不起责任。不像我们小时候,生活很困难、社会不发达、经济也不发达,但是我们的父母还能对我们负责任。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羡慕我父母,他们敢骂孩子、揍孩子,但是我们依然爱他们。今天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哪怕是一个眼神,没准明天就能把长辈杀了。

我讲《弟子规》讲到“守孝悌”时,叫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内的“不孝、杀父”的反面例子,然后打印出来,以备我选用作反面例子。不一会儿,助手告诉我:打印纸没有了。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也许这个想法很突兀,应该想办法如何让孩子学习更成功,但我内心“不相信”,所以我选择把我的真实想法跟各位校长、老师汇报。如果我们再不把一些虚幻的东西弄清楚,我们是要完蛋的。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恐怕未必应该全然简单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简单地认为,教育就应该跟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是应该跟社会“对着唱的”。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还是教育在教育社会?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社会。现在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这样教育的本体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不存在了。我们这个民族原来给教育赋予那么高的地位和价值,在今天都已经被打乱了。

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只有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大概在那时候还能考虑让我的孙子留在国内受教育。这是我的真心话,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校长首先把我当成一个学生,其次把我当成一个家长,最后把我当一个晚辈老师,给予批评教育。我刚才讲的没有一句假话,全是真话。当然,季羡林先生教过我“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不要以爱的名义残害孩子的童年


最好的兴趣培养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玩乐中完成的,许多不合格的兴趣班不但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反而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

最近一位朋友愁眉苦脸地念叨:这两天,5岁的女儿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揉着惺忪的睡眼可怜巴巴地哀求,“爸爸,今天能不能不去舞蹈班呀?我想和小朋友去科技馆”。无独有偶,另一位朋友也感叹:每天早上催好几遍,儿子才很不情愿地去上幼小衔接班。虽然大人也感觉孩子比自己还累,有些于心不忍,但一想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是狠狠心坚持送孩子去“上班”。

事实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看似“充足”的理由早已受到众多教育专家的驳斥。很多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现象,如有的孩子因为对所谓的“兴趣班”不感兴趣而装病逃学,有的孩子因为不愿练钢琴而自残手指……一再警示家长:不要再以爱的名义摧残孩子纯真而宝贵的童年了。

学龄前儿童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但很多孩子却不堪忍受学习的重负,被迫学会了欺骗和伪装。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忽视了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或拔苗助长,或强行灌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并不一定适合他们的重担。岂不知孩子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如此心急只会适得其反。此外,有些家长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童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跨越、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童年亦然。许多大人在回忆自己美好童年的同时,经常苛责年幼的孩子完成超越年龄阶段的事情,让幼小的心灵“往事不堪回首”。这其实是一种具有分裂性质的双重价值标准,往往会造成孩子童年价值和美好童年记忆的缺失,为日后生活缺乏幸福感埋下隐患。

我们不反对适合孩子个性特征和成长规律的兴趣培养,也不反对自然而然融学习于日常生活和游戏玩乐之中,但前提是要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尊重童年本身具有的独特价值。只有真正做到尊重儿童,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快乐成长。

以爱来施教,让孩子懂得感恩(家庭教育篇三)


对幼儿来说,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应给孩子充足的爱,让孩子得到爱的满足,体验被爱的乐趣,只有心里充满了爱,她才会去同情别人,关心别人,同时要以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随时随地的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学会施爱!以下是我在教育我家孩子时的一点方法与经验:

我觉得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和孩子做知心朋友,充分取得她的信任。在我家,除了上班,我坚持做到自己带孩子,这样的话对她的脾性完全能掌握。正所谓因才施教嘛。自从我家杨杨上幼儿园以来。每天回家我都要主动问一下她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有时问到她反感的事就不问,先问她感兴趣的事。从一开始的我在问,她在答,到现在有时我还没问,她就主动对我说:“老师今天表杨我了;谁今天不乖,哭了;谁的尿尿在裤子上了”等等。我相信有付出会有所回报。

其次锻炼孩子,能做的事自己做。就拿我家杨杨洗脸,刷牙来说吧,就在上幼儿园没几天,有一天晚上准备刷牙了,她突然对我说:“妈妈,妹妹自己刷,老师这样教的。”她还有模有样地“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等她刷完衣服上弄得都湿掉了。但我想人本来就是从不会到会,从失败到成功的。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学习。现在,她还自己擦脸,洗完脚都是自己擦。(虽然孩子擦完了,大人还要再擦一遍)但是为了孩子,我也不厌其烦。自从上学以来,在幼儿园老师和阿姨的教育下,杨杨也变得懂事多了,这次在学校自理能力比赛中得到了“能干宝宝”称号。

在平时的的生活中,我都是刻意地在她家面前做一些事情。如上下班主动打招呼;在家时打扫卫生时,也要求她拿块餐巾纸,要她把玩具,电子琴上灰尘擦一下;帮忙洗菜时,给她一点残叶,让她一边玩,一边学洗菜等等。虽然每件事不是做是尽善尽美,但我会一如既往坚持下去。要学会分享,懂得感恩。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喝喜酒,带回家好多喜糖,回家路过隔壁阿婆家,她早就跑过去,拿出糖“阿婆,糖给你吃”阿婆开心的说“哦,妹妹乖来,谢谢啊”“不用谢”说完一蹦一跳地回到我身边“妈妈,妹妹给阿婆吃糖了。”我会心地笑了“嗯,乖囡囡。”这时我才想起几天前,阿婆给了她一个萍果,小家伙还记得呢,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有时候,看见小区的小朋友,还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大家吃,看见熟人也主动打招呼。别人的一句“乖囡囡”她比谁都笑的开心。

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只是平常生活中的琐事

,也已经体现了孩子的一颗爱心。孩子还小,要学习地方还很多,可塑性也很大。在怎样教育好孩子上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但我相信,杨杨在第一幼儿园这个充满爱的摇篮里,在幼儿园老师和阿姨的培育和关怀下,一定会成为“金子”,一定会开出爱的花朵。

育儿常识——以孩子的名义,幼儿园写给家长20个教育建议!


你真的知道怎样的教育能够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吗?

幼儿园写给家长的20个建议,值得每位教育者细心品读。

1、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并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 我哭闹不休其实只是在试探你。

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大多数时候,对于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心里都是有数的。有时候无理取闹是为了试探父母的底线。父母如果妥协,孩子就会得寸进尺。拒绝与约束,是爱的内涵之一。

2、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父母对孩子和对其他人一样态度公正,孩子知道自己做了好事会得到表扬,犯了错要受批评,规矩立在那里,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心里就会有安全感。

3、 别给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和培养。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孩子的好习惯要靠父母从小培养。

4、别让我觉得自己比实际的我还渺小,它只会让我假装一副超出我实际年龄的傻样。

别小看了孩子,孩子没有被世俗污染的心灵有着大人难以企及的纯真和智慧。

5、可能的话,尽量不要在人前指出纠正我的错误,我会感到很没面子,进而和你作对,你私下的提醒,效果会更好。

小孩子也有自尊心,“当面教子背后说妻”并不全对,教子也要顾及孩子的脸面。

6、别让我觉得犯了错就是特别大的事情,它会让我觉得生活太无趣。

我们大人也是不断地在犯错,我们很容易就找理由原谅了自己,也应该做到原谅孩子,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成长,不要对孩子犯的错上纲上线地去批评。

7、当我说“我恨你”的时候别往心里去。我恨的绝对不是你,我恨得是你加在我身上的那些压力。

气头上的话不要记恨,关键是不要让事情发展到让孩子口不择言的程度。

8、别过度保护我,怕我无法接受某些“后果”。很多时候,我需要经由痛苦的经历来学习。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孩子,一辈子难有自己的主张。让孩子逐渐独立于父母才是父母的职责所在。

9、别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时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而已。

孩子本能地会用装病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有的老婆也会用这种办法引起老公的注意)。出现这种情形,要检讨自己是不是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10、别对我唠叨不休,否则我会装聋作哑。

想要孩子听话,大人要会说话。唠唠叨叨就属于不会说话。

11、别在匆忙中对我允诺。请记住,当你不能信守诺言时,我会难过,也会看轻你以后的许诺。

言而有信,这是让孩子听父母教导的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大多数的父母都做不到,所以大多数的孩子都不听话。

12. 我现在还不能把事情解释的很清楚,虽然有时候我看起来挺聪明的。

对于孩子而言明白一件事是容易的,但要解释清楚却是一件较为费劲的事儿。

13、别太指望我的诚实,我很容易因为害怕而撒谎。

不要把学龄前孩子的谎言看得太严重,找到他撒谎的原因,解决根本问题。

14、请别在管教原则上前后不连贯、不持续。这样会让我疑惑,进而失去对你的信任。

孩子的记性好着呢, 父母一时兴起对孩子朝令夕改,就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不再相信父母的种子。

15、当我问你问题的时候,请别敷衍我或者拒绝我。否则我终将会停止对你发问,而转向它处寻求答案。

这是和孩子建立沟通渠道的起点,千万别破坏了它。如果孩子问的问题自己不懂,要诚实地告诉孩子你也不知道,你会去查书找到答案,然后再告诉他。

16、我害怕的时候,不要觉得我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试着去了解,便会发现我当时有多恐怖。

孩子的恐惧是实实在在的,很多成年人也会害怕一些在别人看来很可笑的东西。要认可孩子的感觉,尽可能去化解他的恐惧感,并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会保护他。

17、别对我讲或暗示你永远都正确、无懈可击。当我发现你并非如此的时候,对我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

好父母并不是完人,而是懂得怎么去爱孩子的人。

18、别认为向我道歉是没有尊严的事。一个诚实的道歉,会让我和你更接近,更尊重你,感觉更温暖。

肯向孩子道歉的父母会一定能和孩子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19、别忘记我最爱亲自尝试,而不是被你告知结果。

放手让孩子去亲身体验吧,自己发现真相才会激起孩子探索世界的热情。

20、别忘了我很快就会长大,对你来说和我一起成长是很不容易的事儿,但请你尝试一下吧。

养育孩子的过程,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作为家长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跟上孩子的脚步,才能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

何必为孩子制造阅读限制?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随着学习和认知不断提高的,因此,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做父母的应该配合学校,科学地、适当地为孩子安排一些课外读物。

但是,有些家长却在孩子的阅读上设立很多限制。

有一位周先生带着儿子冰冰到朋友家玩。朋友的儿子上一年级,书桌上摆着一套根据年级分十册编撰的科学丛书。序言“指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适合阅读丛书的一二册;二年级孩子则可阅读三四册;等上了三年级,才能阅读五六册,依此类推。

只是,快七岁的已能独立阅读的冰冰对于“指示”熟视无睹,在读完这套书的一二册后,就“义无返顾”地翻开了三四册……且读得津津有味。

做教师的奶奶初次见冰冰捧着周先生给他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王子复仇记》等看时,不无“担忧”地问周先生:“大人的书这么小的孩子能看懂吗?”还未等周先生答话,在一旁看书的冰冰头也不抬地答道:“能看懂!”为了验证孙子看书的“成果”,在冰冰读完后,奶奶便根据书中的内容对冰冰进行提问。令奶奶吃惊的是,小说中错综复杂的人物、情节,冰冰居然分析得头头是道!

倘若不是真的完全“读不懂”,那么,身为家长,何必要在孩子充满兴致开始读一本书之前,就为他的阅读范畴设限呢?正因为每个孩子的个性、兴趣、天赋、阅读水平、心中所抱持的理想,以及当前自己的阅读需求等诸多因素都不尽相同,因此,即使孩子的面前摆放着同一本书,但每个孩子所看到、读到这本书的感觉和想法也会有所不同。

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为孩子制造出种种关于“阅读类别”的横向限制,以及“阅读顺序”的纵向限制呢?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xx最近迷上了捉迷藏,每次都玩疯了,每天玩的满头大汗的,xx爸说:你不可以玩捉迷藏,这样很危险,我一听,立马就反对了,她在附近玩捉迷藏你也不让,她在家玩你又嫌太吵,这样你还让不让她玩了???

听了我的回答,他立马跟我说:玩什么都可以,但是不可以捉迷藏,这样一个躲,一个藏,藏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要慢慢的去找,我们现在在这里又还不熟悉,你知道这里的人是怎么样的吗?现在人心太难测,我们不得不防啊,你说如果是被人抱走了,我们还以为是她躲到哪里去了,等到发现的时候就晚了。我一想也对,孩子躲着了,我们当然是不会着急的,但是如果是孩子被人抱走了我们又都以为孩子是去玩了,就会放松警惕,一旦等找不到了或者很久以后才发现,到时候就很难挽救了。说不定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可是反过来又想,其实这个世界应该不是有那么多的坏人,基本上都是善良的,如果只是因为有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就不让孩子做这个,不让孩子做那个,那孩子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跟xx爸的意见起了冲突,我觉得不能这样一味的现在孩子的玩耍和自由,而是应该教她怎么样去面对这样的事情。可是xx爸呢却不以为然,他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坏人,但是要是万一碰上了呢?你怎么办?再说,孩子的力气多小啊,这么小的孩子,如何去跟一个大人去相斗?如果大人强制性把她带走了,她能反抗的了吗?

我跟他说:你看,人家不是还有几岁的孩子被人抓走了,孩子聪明的逃出来了,还把坏人抓住了,就是人家知道怎么去面对,我们都不要小看孩子,这样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孩子永远长不大,而且,你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等她长到二三十岁的时候,她还是跟几岁大的孩子一样,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还需要爸爸妈妈去处理,你那时候还会说她小吗?还会觉得这是对她好吗?如果真为她好,就应该放手让她自己去解决所有的事情,我们只要多加留意就可以了。

xx爸说: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聪明,你看电视也经常看见这个孩子被拐走,那个家庭找了几年的孩子都没找回来,如果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到时侯后悔都来不及,你觉得xx一定就能没事吗?

我无语,说实在,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还是觉得堵不如疏,一味的限制孩子玩这方法不可取,只是有时候这个世界太让人不放心了,我们到现在还是没找到共识,xx爸看见了还是会说,我还是不会管,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呢?你们又是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呢?

你在用大人的思想限制孩子吗?


最近在家长课堂上和一位妈妈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她关于自己孩子琦琦的教育有一些小烦恼。琦琦是个七岁的小男孩,活泼好动,总是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和兴趣。前几天琦琦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外面吃饭,看到邻桌有一道菜式很新鲜,想要去看看。妈妈觉得孩子这样特别没礼貌,而且显得没有见过世面,很丢面子,便立刻制止了琦琦。但是孩子旺盛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还时不时地瞟向那边,甚至想趁去洗手间的机会溜过去看看。爸爸发现后强行把他抱回来,严厉地呵斥了他。结果这两天琦琦一直表现得很顺从,但没精打采的,也不大像以前那样主动和人打招呼聊天了。妈妈觉得非常苦恼,类似的情况不是第一次了,孩子看起来是越来越乖了,可这对孩子的发展会不会有影响?这样的教育和限制到底应不应该?

一、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许多家长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考虑孩子的想法,可孩子本身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孩子的性格、思维、能力等方面虽然或多或少受到家庭的影响,但并不可能和家长完全一致。只简单地从大人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内心,这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感觉到家长和自己的隔阂,很容易感到委屈和困惑,情感受到伤害。就像琦琦的爸爸妈妈自己觉得去看别人餐桌上的菜这件事很不合适,感到丢脸、不好意思,便拒绝和阻止了琦琦的要求,但并未从琦琦的角度考虑过。对琦琦来说,那道菜很新奇很有趣,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发生类似的情况并不奇怪。爸爸妈妈在发现琦琦的反应后,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感受制止他,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邻桌请求是否可以看看,根据对方的回应来决定,既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又不失礼貌。

二、过度干涉限制孩子能力发展

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还不完全,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和潜能,如果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度参与和干涉,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扼杀孩子本有的天性。例如上述琦琦发生的这件事,如果父母处理得当,不但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锻炼了孩子的言语沟通和社交能力。但琦琦父母当时的反应,伤害了琦琦对外界的兴趣,让他感到挫败、失落和委屈,若不及时处理好他的情绪,会造成他的心理淤积,甚至影响到今后的能力发展。另外,有的家长虽然不刻意干涉孩子的行为或拒绝孩子的要求,却对孩子过度保护、宠溺和代替,造成孩子强烈的依赖性,使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发展不足,进而影响到其它能力的成长。

家长都对孩子的成长充满关注,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注意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能力发展来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不作过多干涉,才能让家长和孩子间的沟通不再充满隔阂,让孩子的能力在自由、理解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当你不用大人的思想限制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能做好。

不要用我们的“有限”限制孩子的“无限”(一)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爱因斯坦。

其实孩子从2~3岁开始,想象力就已开始萌发了。伴随着成长,孩子可能有时候会说出天马行空之语,如之前有一个小女孩说:"老师你的头上有好多蚂蚁。"令人揪心的是,当时孩子妈妈并没有去关注孩子的想象,反而把孩子揪过来教导说,"那是头发,怎么能说是蚂蚁"云云。调查经常说,我国孩子计算能力如何如何好,反过来想象力如何如何弱,不论教育制度,那我们能为孩子做到什么?

想象力来源于生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离不开生活中的大量的感觉(看、听、触摸、嗅闻、尝味道等)、新事物的接触以及自身的尝试。经常看到外国的宝宝们吃饭吃了一身,画画毫无章法等等,但恰恰这些自身的尝试、经历为想象力沉淀了内容。

在生活中如何引导启发想象力:

1、积累生活中常见的想象材料

说到书本,每天看的书,能浮现在脑海里--表象级别的想象。

说到牛顿,不仅能想到一个看书的人,还有天上掉下来的苹果--联想级别的想象。

但如果没见过书本、不知道牛顿,甚至是没见过苹果的孩子怎么联想、如何想象?

让孩子多接触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常见事物。

2、接触日常生活中少见的新鲜事物

异域文化的建筑、习惯,虽然生活中不常见,但是对孩子的想象力发展很重要。

让孩子知道世界的广阔、文化的多样,或许他、她讲不出来,但思视野开阔了,想象力才不容易被拘束。

3、利用提问对孩子的想象加以引导

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凭空而去。当孩子画出一个奇怪的图形、说出奇怪的一句话的时候,一定要问问--为什么。

为什么这么画?为什么这么说?

针对这些问题,孩子就要思考、讲述,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表达能力,一方面加强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或许孩子下次画的就更像,或者更带有奇怪方面的特点(笑)。

4、不随意给孩子的想象力下定义

或许孩子的想象不着边际,不符合我们口中的"常识、知识"。

最有特点的就是经典的问题:《雪化了以后是__》?

这个问题有答案么?如果是水,那是物理知识;如果是小草,那是冬天雪下的草地;如果是春天,那是时间的跨度;如果是生命,那是对生命抽象的感悟。想象都是如此,没有切实的对错,因此不要用我们"有限"的知识限制了孩子"无限"的想象。

思维馆数学思维课程设计师,小学奥数尖子生,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数学实验班佼佼者,北科大学数学系资深“数学达人”。

家园共育《以爱的名义来限制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用爱的名义培养孩子 育儿心得:用爱的名义培养孩子 其实,我不算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我的孩子成绩平平,各方面表现很是一般。看着周边的同事、朋友的孩子一个个成绩优秀无比,听着周边谁谁家的孩子又考起了新巴中、一、三、八中……,谁...
    2020-05-22 阅读全文
  • 复旦教授钱文忠说: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是在毁孩子! 下文是钱文忠教授在“第三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章很有深度,如果耐心读完,你一定会对家庭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正文: 各位尊敬的校长、老师,非常高...
    2021-01-07 阅读全文
  • 以艺术的名义玩玩“花样” 在目前最火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中,最大的亮点在导师组的庾澄庆身上的一个“玩”字上——“这是一个能够好好玩音乐的过程。”作为幼教工作者,在教学中我找到了“好声音”与“经典艺术作品”的相同路径一“玩...
    2019-12-16 阅读全文
  • 不要以爱的名义残害孩子的童年 最好的兴趣培养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玩乐中完成的,许多不合格的兴趣班不但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反而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 最近一位朋友愁眉苦脸地念叨:这两天,5岁的女儿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
    2021-04-04 阅读全文
  • 以爱来施教,让孩子懂得感恩(家庭教育篇三) 对幼儿来说,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应给孩子充足的爱,让孩子得到爱的满足,体验被爱的乐趣,只有心里充满了爱,她才会去同情别人,关心别人,同时要以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随时随地的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
    2020-11-03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用爱的名义培养孩子 其实,我不算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我的孩子成绩平平,各方面表现很是一般。看着周边的同事、朋友的孩子一个个成绩优秀无比,听着周边谁谁家的孩子又考起了新巴中、一、三、八中……,谁...

2020-05-22 阅读全文

下文是钱文忠教授在“第三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题目是《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文章很有深度,如果耐心读完,你一定会对家庭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正文: 各位尊敬的校长、老师,非常高...

2021-01-07 阅读全文

在目前最火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中,最大的亮点在导师组的庾澄庆身上的一个“玩”字上——“这是一个能够好好玩音乐的过程。”作为幼教工作者,在教学中我找到了“好声音”与“经典艺术作品”的相同路径一“玩...

2019-12-16 阅读全文

最好的兴趣培养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玩乐中完成的,许多不合格的兴趣班不但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反而会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 最近一位朋友愁眉苦脸地念叨:这两天,5岁的女儿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

2021-04-04 阅读全文

对幼儿来说,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应给孩子充足的爱,让孩子得到爱的满足,体验被爱的乐趣,只有心里充满了爱,她才会去同情别人,关心别人,同时要以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随时随地的对他们进行爱的教育,...

2020-11-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