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发布时间:2020-11-14 幼儿园心理说课稿 幼儿园教师引导语 幼儿心理教育笔记 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但对孩子们来讲,要做到这些是多么不容易,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有时表现得非常无助,而幼儿期又是幼儿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而这时老师应多注意幼儿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于孩子正确的引导。
桥桥是个奇怪的孩子,在家中他能说会道,在幼儿园他胆小、害羞,金口难开。
桥桥的妈妈来园接他时常开玩笑说:“我们桥桥在幼儿园是个小哑巴。
”在这种心理的暗示下,使得桥桥开口更为艰难。
在我们的引导下,妈妈来接时已改口说:“我们桥桥的声音真好听,在家我们桥桥的小嘴巴很会讲。
”一次次的鼓励、帮助下,桥桥已能主动向老师问好了。
只是每次请他上台表演节目时,总见他欲言又止,露出求助的眼神,一脸尴尬。
为了使他能彻底战胜自我,我们经常组织小朋友上台表演节目,并有意鼓励桥桥上台,开始时老师请其他小朋友与她一起表演节目,慢慢过渡到老师适当帮助,再到单独表演。
现在的桥桥活泼开朗很多,有时还会主动与老师搭话。
这一年桥桥是转折较大的一年。
安棋是班内年龄较小的幼儿,调皮的她每次遇到困难,总哭丧着脸求助老师,嘴里还会不停地说:“老师我不会,帮帮我”对于自信不足、依赖性强的她,我一般不直接帮她解决问题,而是让她了解,其实事情并不难,安抚她紧张、惧怕的消极情绪,然后鼓励她自己试一试,及时给予赞赏,使她对自己逐渐充满信心。
以往,我总感到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比较困难。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虚幻不可捉摸的东西,而是十分实在的可以随时随地实现的。
在幼儿园我们应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理解孩子的感受,调节好孩子的心理状态,给予孩子适当的心理引导,这样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才会有更大的意义。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尊重幼儿并正确引导幼儿
游戏时间到了,孩子们很快选择好自己活动的区角,开始在区域游戏活动。
宇轩选择的是建构区,可是刚刚和同伴搭建了一会儿,他就又跑到了图书角。
我走过去问:“宇轩,你怎么刚玩一会儿就换地方呢?”我想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图书。
“宇轩说。
”好孩子做事应该有始有终。
”在我的劝说下,宇轩极不情愿地走回了建构区,但他还不时不时地回头看看我。
是强调培养孩子做事的坚持性,还是更尊重孩子的意愿呢?看着宇轩那渴求的目光,我思索了一下,说:“宇轩,我们一起搭个‘图书馆,让图书有个家吧。
”宇轩一听兴趣来了,连忙约了两个同伴高兴地搭建起来。
在搭建过程中,我和他交流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内容,并对他的讲述表示赞赏。
就这样,在宇轩和同伴的合作下,“图书馆”建好了,我高兴地请他去“图书馆”看书,使宇轩很自然的从建构区过渡到阅读活动中,也实现他想看书的愿望。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在游戏及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如果这些影响和要求适合他们的特点,就可以转为幼儿自己的愿望和动机。
因此既要培养坚持性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需要教师合理而自然地引导。
老师的正确引导
最近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我无意间发现有孩子把玩具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可能是我没有带过小班,这让我大吃一惊,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对此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们,他们说以前小班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因为小班年龄的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有意识的把它据为己有,需要老师正确的去引导他们。
一天,我又看到昊翔小朋友把一辆小车玩具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我没有直接过去拿出来,而是等孩子们都玩完了,我在收玩具的时候故意大声说:“哎呀,那个粉红色的小车怎么不见了呢?小朋友有谁见到它吗?”孩子们都摇头。我接着说:“小朋友们晚上都要回到自己的家,我们的玩具也是一样的,它到了晚上也要回到自己的家里,如果它找不到自己的家,它就会伤心难过的。小朋友们希望它难过吗?”孩子们纷纷说:“不希望”。听到这里,昊翔小朋友慢慢的从口袋里拿出了玩具过来交给了我。我没有去责怪他,而是说:“原来它到你那里去了,谢谢你帮它找到了家。你真棒。”我看到他的小脸一下露出了笑容,从此我再没有看到谁把玩具装进自己的口袋了。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只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是最好的孩子。
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有的宝宝是个好奇宝宝,整天问东问西,可是有的宝宝却不是,那么,家长怎样扩展孩子好奇心呢?
您是一位会扩展宝宝好奇心的家长吗?
当孩子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的时候,您认为:
A.很正常,小孩子都这样,告诉他是什么。
B.很高兴,宝宝会问问题说明他很聪明,告诉他是什么及相关的信息(用途、材质等)。
C.表现出和孩子一样的兴趣,并和他一起探索、操作。然后再一起讨论是什么。
分析
A.您是一位不善于启发孩子好奇心的家长。尽管您的做法可以让孩子知道他感兴趣的事物是什么,但这并不能激发孩子对更多的事物感兴趣。在您的教育过程中,您没有起到主导的地位,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您现在最需要的是学会欣赏宝宝的好奇心,鼓励宝宝多提问题,引导宝宝去关注一些事物。
B.您基本能启发孩子的好奇心。您非常会利用宝宝的兴趣去引导孩子学习,这样的教育方法让您的宝宝认识了很多东西,您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家长。您还需要注意的是——学会启发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意识。“好奇心并不等于好思考”,您直接“灌输”给了孩子许多信息,孩子的学习过程变成了“记忆”过程、“接受”过程,而让他失去了主动探索欲望。
C.您是一位非常会启发孩子好奇心的家长。最难得的是,您让孩子感受到了对新事物感兴趣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您的行为会极大地鼓励孩子参与到发现新问题、观察新事物的过程中来。和孩子的共同探索过程,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新的概念,感受新事物,而不单纯只是记住新事物的名称。
相关理论
好奇心是孩子产生认知、发生游戏活动的动机,如果没有好奇心,孩子是没有兴趣集中于任何事物并深入探索和思考的。孩子产生好奇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的孩子只是想知道“这是什么?”有的孩子会疑惑“为什么会这样?”这些好奇为孩子产生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奠定了基础,是思考和探索产生的原始驱动力。
孩子的好奇心特别容易激发,事物鲜亮的外表、特殊的造型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变化的现象和未经历过的体验也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很多家长以为要扩展孩子的好奇心就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其实未必,一个孩子曾经接触过的事物也同样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重要的是如何创设“新环境”、“新的游戏方式”让孩子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同时还应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孩子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方面产生好奇,而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事物外表的好奇阶段。
正确引导孩子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今天我就不从大的方面去讲述好事与坏事了。我只想根据眼前的几个小世界表现一个好事的积极性和一件坏事的消极性。
我是一名刚刚上岗的幼儿老师,通过这几个月教学,我发现了几个小问题。有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小问题不注意可能会酿成大错误。比如说”动作的小失误,错误“,比如,有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调皮的宝宝在自己的为上调皮捣蛋,交头接耳,开小差。这时候”恨铁不成钢“的老师出现了,他会用手中的粉笔投掷到那些不乖的小朋友身上。可是虽然看似是件小事。但是在一旁的小朋友们可能会”偷偷学艺“,也可能会利用的别的地方去。例如,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时,有不和心意或者不顺心的时候,会随手拿起一件东西乱扔出去,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还有一种是言语上的失误,比如,面对一些大点的小朋友在做题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会精力不集中或者粗心大意,做题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正确率也可能会比较低。有些心急的老师可能会脱口而出”你真笨,你怎么这么笨啊“。虽说是短短的几个字,也可能会影响的小朋友的心理,打消他们做事情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也可能会被旁边的小朋友们借鉴,从而会随口拿出此话嘲笑别人,久而久之养成好高骛远,目中无人的习惯。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除了授业解惑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心态和模范也很重要。很多时候,老师们有口无心的一些举动也可能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有时候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可能会阻碍小朋友们的健康心理。所以,有时候请各位老师,在教育好小朋友们教育教学的时候,也能用一些积极向上的态度开导教育小朋友。
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看电视
现在的儿童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看电视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孩子的重要生活内容。电视的确给孩子带来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乐趣,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同时,看电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如: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孩子动脑动手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太久、内容不恰当,反而会导致孩子养成被动思维的习性,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但是,不让孩子看电视显然是不现实的,正确引导孩子收看电视,使电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首先,合理控制孩子的电视收看时间。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要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及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
二.定期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一项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和孩子经常在一起看电视可以大大减少电视暴力镜头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如奥特曼之类的电视就属于有暴力镜头的电视)
三.要留意孩子看电视的表情,看看孩子有没有害怕、崇拜、兴奋或生气的迹象。一旦感到孩子对电视内容的反应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就需要立即与孩子讨论,把电视对孩子的不良心理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看电视和交流讨论活动相结合,利用敏感性的电视节目主题,引导孩子讨论提高理解能力,帮助孩子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教师最好陪着并作适当讲解,看完之后让孩子重复一遍看到的内容,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节目结束后,和孩子展开一场观后讨论,更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同伴和师生交流及情感的有效途径。
五.当孩子沉迷于电视不肯放时,绝对不是用口头禁止、威胁甚至粗暴地关上电视不让孩子看就能把这个习性给扭转过来,通常要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终止孩子对电视的坚持性,并以“提高兴趣”的策略让孩子多接触其他活动,当孩子感受到还有比看电视更有趣的事务时,才有可能将专注于电视的眼光移开。如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如读书、游戏、美术、唱歌等。这是使孩子不粘在电视机前的好方法。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节罗姆·辛格认为:汽车也有它们危险的一面。但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会针对这一点教会孩子怎样过马路和怎样系好安全带,同样细致的责任心也应该用到电视问题上去。所以,愿广大的教师、家长都能意识到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的重要性,学会和掌握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看电视的方法,从而来扬看电视之长、避看电视之短,使电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确引导“好动的孩子”
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快累死我了,一点儿也坐不住,玩具仍得满地都是,你跟在他后面收拾不清,他还动不动就发脾气,真烦人。一般说来,大多数幼儿在一定时期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频繁、目的性不专一、不易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脾气,对此,家长不应抱怨,而要施加一些积极的心理影响,对孩子进行心理矫正,帮助孩子尽快改掉这些毛病,否则,一旦养成习惯,进入学龄期,就会与学习产生矛盾,加重学业负担。孩子不能持久地做一种游戏,常是家长随他的注意力转移而迁就的结果。如果他不能对某一件事持续注意一段时间,半途而废,家长就坚决地孤立他,则会使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受欢迎的,从心理会慢慢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正确的指向。比如,家长正陪孩子搭积木,刚玩一会儿,孩子又要去骑车子。此时家长千万不可答应他,为他搬车,如果这样,他骑不了几圈,一定又要干别的去了。家长应表现出对玩积木仍有浓厚的兴趣,提出一些新想法来吸引孩子,对骑车的事像没听到一样。假如孩子非去不可,也要强令他收拾好积木才可转入其他游戏,使孩子形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的心理导向。这样,无形中孩子在一个游戏上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延长,慢慢就会自动的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对孩子的情绪,家长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控。仍以搭积木为例,由于孩子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及身体协调能力的不成熟,往往还没有搭出他想要的模型就散了架,因而发脾气,甩手不干。家长应教给他一些基本的搭建方法,帮助孩子搭成他想要的模型,让孩子觉得游戏有趣,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成功,孩子的情绪就会慢慢好转,对训练注意力集中也大有好处。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动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表现,只要把好动引到正确的方向,孩子的缺点就会成为优点,使他的一生受益无穷。
正确引导孩子做事
我班有个张梦怡小朋友就是一个聪明灵巧、特别勤快的孩子,每次家长会上谈起的时候她妈妈也是说她在家里,老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幼儿园,每次上制作课的时候,老师剪下来的废纸条等垃圾,不用老师说,她都会用手一块一块地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也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有一天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感冒了。午饭后喝药,我把药给每个小朋友倒到杯子里,就把药袋放在了钢琴上,王姝涵什么话也没说就把药袋捡走了。我当时就表扬了她。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我还想这孩子真懂事。几后,我们打扫活动室,发现玩具橱后边都是垃圾,特别多的是各种各样药袋。我大吃了一惊。原来王姝涵把这几天收集的药袋没有扔到垃圾桶,。我一下明白了,我就把她叫到跟前问她,你把垃圾怎么放到这里了,我们天天夸你是个讲卫生好孩子,你怎么把垃圾放到处后边。其实她很明白,就是一句不吭,我想她只是一时贪玩吧!我就问她这样做对吗?她说:“不对”。看她紧张的样子,我没再多问。
这件事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孩子做事情的出发点是对的。她是帮了老师的忙,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结果不一定对,事后我照样表扬了她,夸她是个知错就该的好孩子。任何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说都不是很单纯的,他都有她的想法和目的,只要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我们应正确引导孩子
在班里,往往懂事听话的孩子会得到我们更多的关爱,而那些调皮、爱捣乱的孩子往往得到的是我们的批评,但仔细回想起来,其实那些调皮捣乱的孩子,也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魏金程小朋友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捣乱鬼。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也特别容易发生冲突,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他一起玩。但在我的观察中,魏金程小朋友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非常愿意与他们一起游戏。每次活动,他都积极的参加,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但它与人交往的方法不太正确,所以经常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有意识的与他进行接触,有时摸一下他的头,有时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有时与他交谈在与小朋友玩时,遇到情况怎么办,鼓励他与小伙伴要搞好团结,互相谦让,有玩具大家玩,学会与小朋友共享快乐……魏金程小朋友的手工制作比较棒,在活动时,我刻意拿着他的作品向小朋友进行展示,进行表扬,引导孩子们向他学习。慢慢的,魏金程小朋友的笑声多了,小朋友们都爱跟他玩了。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纯洁的、善良的,让我们给那些调皮的孩子多一点关心,多一些爱护,换种态度看他们的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