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样的爱着我
发布时间:2020-11-10 幼儿园老师的教案 幼儿老师的教育笔记 我是幼师我骄傲的演讲稿 最近,和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也是喜欢我的,老师也爱我的,这就引起了我的重视,孩子们怎么会这样议论呢?有一次,我在教室整理东西,班上的韩晨媛小朋友正好走过来,我就对她说:“请你帮我把一只盒子拿过来,好吗?你拿的动吗?”她高兴地说:“我拿得动,老师我来帮你拿吧,”帮我拿好走开时,她看到小朋友就说:“老师也是喜欢我的,老师也爱我的,还请我帮忙呢!”过了一天,韩晨媛小朋友又对其他小朋友说:“老师不是只有喜欢龚益一个,也喜欢我的,还请我帮忙做事呢!”听着孩子的话,我觉得有点心酸,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面向全体幼儿时,可能会对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关心的不够,可能忽略了这部分能力弱的孩子,生怕他们能力弱,而完成不了老师的任务,可能给他们少了点锻炼的机会,忽视了他们的想法,所以造成了孩子们的误解,在孩子们看来,老师请谁帮忙,就是老师喜欢谁,爱谁,误以为不让他们帮忙就是老师不喜欢他们了。其实我们老师的出发点不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觉得应人而异,适当保护能力弱的孩子,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也许,我们在工作中有过份的举止,有过激的言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给家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也许我们在工作中只是为智育而教学,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忽视了情感的培养,使孩子享受不到爱的关怀……;那我们老师怎么样能做到对孩子们的一视同仁,把爱均衡的分给每个孩子呢?我觉得要做好这一点,它既是对我们工作的鞭策,又是对我们工作的期望。
她使我想到了很多……爱是一种宽容,爱是一种体贴。
对于能力差一点的孩子,多一个鼓励的目关,多一句悄悄的花语,多一次合理的评价,将会给孩子留下爱的回味。
爱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追求。
爱每一个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老师所追求的,只有孩子们健康快乐了,我们老师的爱没有白白的付出。
爱是一种给予,爱是一种付出。
将自己的身,将自己的心,奉献给事业,奉献给孩子,和孩子们共成长,同快乐,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YJS21.Com
老师以生为本,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感受,多给孩子一点爱吧。
因为只有老师心中有孩子,老师的真爱才能永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奶奶,老师让我站着了
今天早上入园后,孩子们在玩着玩具。这时,柴老师进来告诉我说:“小张,刚刚仲宇的奶奶说:你看仲宇的老师怎么这样,我们没空给孩子做沙包,她就让仲宇站着了。”听完后,我仔细想了想说,“没有啊,昨天就是点了点幼儿的名字,贴了贴照片,没有让他站着啊。”“你快别让他站着了,他奶奶不高兴了。”柴老师嘱咐我。
柴老师走后,我又仔细地回想了一下昨天做过的事情,真的没有这回事,她怎么会这样说呢?刚好这时,永康的爸爸送永康来上学,他说:“小张,康康今天不愿意来,说是没有带沙包。”听到这句话,我恍然大悟:这几天让孩子回家每人拿一个沙包来园,说了好几天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没有带来,因为每次让家长配合带点东西时,总是有这么一部分家长不配合,所以在傍晚放学的时候,我有点生气地对孩子们说要是再拿不来沙包,就让他站着。我想仲宇的奶奶也是因为这个吧!
中午放学时,我和仲宇奶奶解释了一下,仲宇奶奶也很通情达理,说会尽快给仲宇做一个沙包,也很愿意我们帮他管教孩子之类的话。
没想到自己一句无心的话惹来了一场风波,幸好解释清楚了,要不然和家长之间又多了一个误会了。
老师同样要尊重孩子
一天下午,王硕的父亲来接孩子。孩子边往外走边把手中的纸团像投篮似的抛向墙角的垃圾筐里,纸团进了垃圾筐又弹了出来,落在了地上。王硕没有去管它,径直地往前走。这时他的父亲皱着眉头说:“怎么能这样随地乱扔东西?”王硕的父亲弯下腰把纸团捡起来轻轻地放到垃圾筐里。这时,王硕也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垃圾筐周围的废纸捡起来,放进了垃圾筐里。这是我从未留心过也从未意识到的教育契机。
又一天,莹莹的妈妈送女儿来幼儿园。莹莹在活动室外面边走边大声地向我问好。孩子的话音刚落,便传来了母亲对女儿的斥责:“离老师这么远喊话多不礼貌呀!”听到这句话我马上想到早晨接孩子的时候,我常常是忙着手头的事大声地漫不经心地应付着孩子:“你好!”而我从未留心也从未留意过这样做是否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这两件看似细微的生活小事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仅仅是垃圾筐旁边的小纸团,却体现了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不良,同时教师的言行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大声地对幼儿说话、不经意地将垃圾扔在垃圾筐外面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表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及卫生习惯。
我要感谢这两位家长,是他们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至于再不会让这样的错误继续蔓延,我今后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家长教育了我,他们是我的良师。
我渴望老师的爱
李智超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斗鸡眼,长得也不可爱,性格内向且倔强,不爱和同伴交流,反应也很慢。因此,表面上我对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但心里还是不太喜欢他,我抱过其他孩子,却从没抱过他,对他也从没有什么亲密的接触,他呢?也从不会主动和我来交流。有一次来园活动,赵冰燕一进门就甜甜地向我问好,我摸摸冰燕的头,亲切地问候她,还在她的小脸上亲了一口,正好李智超在她后面进来,从他羡慕的目光中我感到我无形中伤害了他。顿时,我很内疚,连忙把他搂过来,亲切地检查他的小手,也摸摸了他的两个小脸蛋,结果他受宠若惊,一整天都很开心。由此,我发现李智超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关怀,渴望老师的爱,我开始注意他,重视他,寻找他的优点。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李智超特别喜欢做绘画,而且也很愿意帮助集体做事。那天,绘画课上,风很大,一吹,小朋友剪下来的碎纸全吹到了地上,其他小朋友都自顾自地绘画,只有李智超放下手中的画笔,把地上的纸屑捡地干干净净,然后再画。我心里不禁为之一动,多可爱的小朋友啊!怎么我以前没发现呢?于是,我就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表扬他讲卫生,还奖了一颗“五角星”,他很开心。从那以后,我尽量找机会与泽贤接触,有时也会交给他一些小任务,给他锻炼,并让他感到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他,树立他的信心,慢慢地他进步了,还能主动与老师、同伴交流了……
教育随笔:老师你看着我
老师你看着我
今天是幼儿园上交论文的最后期限。我坐在电脑前,十指如飞。
“嘭”的一声,门被推开了。率率手里扬着一张纸跑了进来:“张老师!送你一张画!”
“哦.真好看,谢谢。”我快速地用余光扫了一眼递到眼前的画.十指依旧不停,键盘发出清脆的“哒哒”声。
率率兴奋地仰起小脸,说:“我给你讲讲我的画!”他踮起脚尖.凑到我跟前,认真地说:“这个是我,这个是张老师……”他边看着我边说着。见我还盯着电脑屏幕,就使劲地拽我的胳膊:“张老师.你看着我嘛!”
“你说,你说,老师听着呢!”我心不在焉地应付着,眼睛依旧没从电脑上移开。
“不行!”这下率率可真急了。他伸出小手,将我的脑袋使劲扳向他自己这边,“老师,你看着我嘛!”
“这孩子,怎么这么较真呢!”我无奈地停下手,看着率率。这时我才发现他的嘴巴已撅得老高,眼里还噙着泪水。
“对不起。对不起!”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急忙将率率揽了过来,“老师刚才太忙了。老师错了,现在你讲吧,老师看着你听你讲。”
这时率率的脸上方才有了一点笑意。他每讲一句,就要看看我是否在认真听。而我一直认真地听着.不敢有丝毫的分心。
“谢谢你,这幅画能送给老师吗?”“好吧!”率率大方地把画递给了我,满意地走了。
此时,我却再也无法静下心来打稿子了。“老师,你看着我”这句话撞击着我的心灵。平时我们总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可当幼儿向我们认真表达时,我们往往未能成为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多少次在我们的忙碌和漫不经心中,孩子们失去了表达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做个认真的倾听者,让孩子在你的专心倾听中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享受到表达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是很多教师要做的功课。
感受着老师之间不同的带班风格
这周分别进了中三班和大一班,说来也巧,两个班级居然都是第一次去完整的带一个上午,半天下来,感受着两帮不同孩子的可爱之处。中三班的孩子虽然是刚从小班升上来,但从开学初的两次随堂听课中就已经感受到了班级良好的常规,一上午带下来,更是让我感慨颇多!中班的孩子能放能收,且能把老师的要求听那么仔细,足见平时两位老师对班级常规管理的一致与坚持。对于教学活动孩子能积极参与,举手发言的人也特别多,上课感觉真是不错!《快纸片,慢纸片》这一活动,也重在对孩子探索兴趣的激发上,从猜测到探索,孩子们始终能积极响应,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猜测及探索的结果,在记录环节,孩子们相互模仿比较多,第一次尝试用线条记录纸片下落的状态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活动中也就没有给予强调,当纸片形状改变后,两相比较孩子们还是很准确的说出了下落时的不同状态,探索后的记录如果在预设时就给予弱化些,或许整个活动的状态会更好。昨天上午去了大一班,进入大班后孩子们似乎一下子长大了,看到我去带班,孩子们有些惊讶,随后用他们的话语猜测着原因:顾老师可能没来?刘老师是来代课的……也有孩子很直接的跑来问我:顾老师、张老师去哪儿了?我说今天我是大一班的老师,我是来带班可不是代课的,孩子们笑了。尽管第一次完整地去带班,但因为孩子们的热情,还是很快的让我融入了他们之中。《七彩虾》的活动上一轮也执教过,相比之下,似乎这帮孩子更愿意参与说,从故事内容的理解到角色心理的猜测感悟,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被小青鱼的行为感染着,从故事到游戏体验,缠上线的难受让他们再次感受着小青鱼对虾公公的尊敬。在重阳节来临之际,相信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的歌曲也同样渗透着孝敬教育,不知道孩子们回去后是否也能用他们的方式给身边的老人一份关怀!进入不同班级带班,感受着老师之间不同的风格,良好的班级常规也让带班变得更为轻松!
我也渴望老师的爱
李泽贤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斗鸡眼,长得也不可爱,性格内向且倔强,不爱和同伴交流,反应也很慢。因此,表面上我对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但心里还是不太喜欢他,我抱过其他孩子,却从没抱过他,对他也从没有什么亲密的接触,他呢?也从不会主动和我来交流。 有一次来园活动,尧尧一进门就甜甜地向我问好,我摸摸尧尧的头,亲切地问候她,还在她的小脸上亲了一口,正好李泽贤在她后面进来,从他羡慕的目光中我感到我无形中伤害了他。顿时,我很内疚,连忙把他搂过来,亲切地检查他的小手,也摸摸了他的两个小脸蛋,结果他受宠若惊,一整天都很开心。由此,我发现李泽贤也非常需要老师的关怀,渴望老师的爱,我开始注意他,重视他,寻找他的优点。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梁一男特别喜欢做手工,而且也很愿意帮助集体做事。那天,手工课上,风很大,一吹,小朋友剪下来的碎纸全吹到了地上,其他小朋友都自顾自地剪《水果娃娃》,只有泽贤放下手中的剪刀,把地上的纸屑捡地干干净净,然后再剪。我心里不禁为之一动,多可爱的小朋友啊!怎么我以前没发现呢?于是,我就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表扬他讲卫生,还奖了一颗“五角星”,他很开心。从那以后,我尽量找机会与泽贤接触,有时也会交给他一些小任务,给他锻炼,并让他感到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他,树立他的信心,慢慢地他进步了,还能主动与老师、同伴交流了……
老师,他们是爱我的
有人说,孩子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那年,我带的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女孩儿叫小远,她的听力很弱,需要借助助听器。班里的孩子们都不太愿意和这个怪怪的小女孩儿做朋友。午睡时,助听器是要取下来的,每当小远取下助听器的时候,孩子们就热闹开了。他们喜欢一遍一遍地叫她的名字,可小远又听不见,于是大家就跑到她跟前叫,从口型小远可以看出那是在叫她的名字,她便同样兴奋地一遍一遍大声答应,孩子们把这当成了午睡的乐趣。
我试图制止小朋友们这么做,但是小远兴奋的反应又让我于心不忍。毕竟,这段时间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啊。有一天,无意中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在叫“聋子刘闻远”,我--惊,慌忙起身去阻止,还未开口却意外地看到小远对着这个小朋友大声地说:“我也爱你!”小朋友们轰的一声都笑了,原来小远看口型,以为小朋友在说“我爱刘闻远”呢。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到一股莫名的酸楚。虽然我几经制止和批评,但还是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不时地叫一声“聋子刘闻远”,而小远也总是会高兴地回应他们:我也爱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当小朋友们渐渐喜欢上小远的时候,她却要转学到外地了。临走的前一天中午,她悄悄地说:“李老师,您帮我个忙好吗?”,她说想在中午午睡时戴着助听器,她喜欢听小朋友高兴地叫她,可她还没有听见过呢。
我开始担心,怕再有小朋友淘气地叫她“聋子刘闻远”。
像往常一样,午睡时,孩子们谁都没有注意她有没有取下助听器,都还是一个劲儿地叫她:“刘闻远、刘闻远!”她高兴地答应着。忽然,传来一个声音:“我爱刘闻远!”小远这下更兴奋了,恨不得跳起来也叫道:“我也爱你!”这时,小朋友们都纷纷嚷嚷起来:“刘闻远你别走了,我做你的好朋友,你还留在咱们班吧!”“我爱你刘闻远,我要每天都和你一起玩!”看着低头满脸流泪的小远,再看看那帮淘气又可爱的孩子们,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临走前,小远对我说:“老师,我真的不想走,我喜欢班里的小朋友。他们说“我爱刘闻远”的时候,我怀疑他们是在叫我‘聋子刘闻远’,但是现在,我知道是我错了,他们是爱我的……”(作者李文倩)
小班教育随笔:老师,领着我
又是一个春意盎然周五,孩子们的心情也和阳光般的灿烂,就在快乐的嬉戏声中,又来了一名新小朋友:小懿,快乐的心情也随之紧张起来了,上午我外出上公开课,江老师带着新来的小懿,下午我回到班上,小懿不断的躲着我,只是依赖着江老师,为了稳定小懿的情绪,还是江老师负责照顾,我便忙里偷闲翻阅小懿的入园资料,记住她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等等,为的是和小懿有共同的话题交流。
第二天,江老师也外出上课,小懿见到陌生的我更加的抗拒进入小四班,在和家长协商好后我抱过哭泣的小懿,此时家长离开了,小懿哭着央求“老师,给我爸爸打电话”,我很肯定地说:“好,宝贝儿,我认识你的爸爸,他叫XXX,你妈妈叫XXX对吧。”小懿不哭了,很吃惊地看着我,我接着说,“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在家家悦上班对吧。”小懿和着说:“对对,就在马路边上的家家悦。”我假装拿起电话拨号:“喂,是小懿爸爸吗?哦,你在上班呀,好,下班来接小懿哈!”小懿很认真的看着我,扣上电话我对小懿说:“他们下班就来接你哈,要是来晚了,我送你去家家悦。”小懿笑了,“嗯,我跟你去。”还将小椅子搬到我旁边,小手塞到我的手里。
在一天的活动中,小懿没有哭泣她非常信任的把小手送给了我,慢慢的小家伙喜欢上了我,喜欢上了小四班,喜欢上了小四班的小朋友。新入园的幼儿在进入陌生的环境大部分都会有入园焦虑症,我们小班教师的工作如何重点之一便是解决这一问题,让孩子顺利的度过焦虑时期、喜欢上幼儿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总的来说都是以爱为基本,让孩子在爱中伸出信任的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