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就要善于揭开万千谜语
发布时间:2020-11-10 幼儿园谜语说课稿 幼儿老师故事 幼儿园小班谜语说课稿自从涧涧妈妈去外地和爸爸工作以来,涧涧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隔辈亲的教育方式,导致涧涧在家称“老大”,无所不惧。
这种霸道在幼儿园也是愈演愈烈。
表现为:不尊重老师,不与同伴友好相处,处处自以为是,事事自作聪明。
为人处世油腔滑调。
个别交谈、家园沟通、行为练习、榜样示范等教育方法一一用过,仍然不见起色,怎么办?又是一位考验老师耐心和教育能力的孩子!
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几次来园活动和饭后自由活动中,我发现:他对汉字特别感兴趣,有意去教室的主题墙上寻找汉字在自己的方格本上“画”,或者去同伴们的书中去找汉字来“画”,而且会问我:“猜猜这是什么字?”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决定“投其所好”试着来“贿赂贿赂”他:
首先,教他写名字。
他写涧时会漏写一竖,笔顺乱。
我就一边讲解一边在方格本中给他示范,把着他的手来写一遍。
当他感受到老师手的力量和温暖之后,他对我说话的态度也渐渐平和了,能接受我的建议。
从小眼睛中流露出对我的感谢。
连续几天一直在书写自己的名字,直到写得熟练为止。
从这里,我看到了他的执着和坚持。
其次,借他喜欢的书。
他经常去书屋找一本益智书。
在一个饭后,我悄悄地拿起那本书递给他说:“这是你最喜欢看的书吗?”他点点头。
“为什么喜欢看?”“因为上面有许多字,而且有动脑筋的游戏。
”我说:“你每次写一个字,去一下书屋,来回走来走去,很麻烦的,要不,老师把这本书借给你看,怎么样?”他连连点头“好的!”“没关系!你遇到什么不懂得来问老师!”他非常严肃地正视我说:“老师,谢谢你!”从他的态度和说话的语气中,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恩之情。
因为,平时说话漫不经心、不在乎一切的孩子能这样说,肯定是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
我暗暗想:“这次,我触动了他那颗狂野的心。
”连续几天,他专心去研究那本书,时时和我讨论问题,我们之间的距离渐渐缩短了,气氛也渐渐缓和了。
两周后,老师轻声的提醒、动作的暗示,或者一个严厉的眼神,他都能理解接受,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反正涧涧的行为在发生着变化。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谜,老师就要善于揭开万千谜语,发现每个谜的特点,才能轻松的解开,为孩子打开健康发展的大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快乐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幼儿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临泽县板桥学区
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近来,博博特别兴奋,在教室里总是惹是生非,连以前我们最拿手的戴高帽子的方法都不管用了。今天天气不好,早上来后孩子们就在教室里搭积木。由于有几筐积木消毒后还没有干,孩子们就拿了两筐积木在玩。博博来的特别晚,跑到杨灏小朋友的旁边伸手要去抢他已经搭好的飞机,我急忙抓住博博的手把他一把抓到身边就是一顿训话:“你怎么又抢小朋友的玩具了!如果大家来抢你的玩具,你生不生气?”我原以为我的教育是很到位的,没想到博博的表情却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下可把我惹火了,我怒气冲天地对着大家说:“来,我们把积木全拿过来,不要给博博玩了。”当孩子们全响应了我的号召后,我才发现博博正拿着那个积木飞机瞪着眼看着我,委屈地眼泪含在眼眶里。我的脸霎时红了。我真后悔我当时的做法,我竟然小气的不如一个五岁的孩子,为什么我要替孩子处理这件事情呢?为什么处理得这么不妥?连孩子都不能理解呢?我这才发现,有时我们老师应该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还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事情,说不定他们处理得会更好。在幼儿的道德教育中,我们除了关注幼儿认知、技能技巧的培养,还应特别关注到幼儿的情感和态度,特别是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的养成。只有教师给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示范,为幼儿提供道德榜样,道德教育才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幼儿才能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另外,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身教甚于言传,特别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道德认知完全来自于家长、教师、社会的道德示范,我们应该把握幼儿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道德示范,以身作则,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能像乐乐一样,永远开心,快乐的成长。
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老师
孩子天生是活泼好动的,经常会有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举动,同时也会有一些举动令人非常的生气,作为教师,当孩子顽皮了,当孩子“犯错误”了,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是恼怒,发火还是坐下来与孩子好好谈谈呢?又该谈些什么呢?
举个例子来说,一位小朋友非常的顽皮,总喜欢用小手碰人家,但是一“碰”就会把其他的小朋友碰伤,老师也为此多次批评过这个孩子,告诉他不要“碰”人家,可是孩子虽然一时间改正了,可是过了一会还是老样子。
有时候我们也在反思,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可是老师在教育孩子时除了训斥,除了告诉孩子不应该做什么,是否还有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呢?即所谓批评的艺术吧!请同行们多多指教哦!
君君老师真是很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老师呢!其实这种情况,我想很多老师都碰到过。谈不上经验,只是大家聊聊处理时的感想吧。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老师发现这种情况,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责备,而是应该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了解事情的原委,加强观察,同时可以和父母做个沟通,了解孩子这种行为是否是习惯,还是偶尔为之,然后对症下药。其实,如果孩子是习惯性的有一些攻击性行为,那么,一次两次的教育肯定无法完全转变。而是要坚持用各种方式去提醒和督促他改正。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会伤害别人。还可以用一些小故事、小评比来帮助他改正。平时多发现他的优点,表扬他的优点,让他乐意做一些美好的事情,及时发现他的进步等等。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时间比较长,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和坚持呀。嘿嘿,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还希望其他姐妹多多交流实战经验哦!
以下为chenjunling的回复:谢谢提出那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哦,我会试试的!
赞同小草的建议。孩子的很多行为习得以及纠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关键在于勤观察、细分析、多配合、长坚持。曾和一位老师开过这样一个玩笑:教育孩子不仅在当时,还要有后续跟进,孩子在和你较量,谁能坚持,谁就胜利。相信你会成功。
多让孩子去尝试胜过千言万语
在幼儿园,每次活动后都要组织孩子们洗手,洗手的次数过多有的幼儿就会出现洗手不认真的现象。怎样才能让每个孩子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呢?在提醒和说教没太有效果的情况下,我想应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一下不认真洗手会出现的结果。
孩子们户外活动回来后,我把他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幼儿边念洗手儿歌边认真洗手,另一组暂时先不洗手。然后,我准备了两块柚子皮分别让两组的小朋友去摸白色的部分。摸完后,有的孩子发现“柚子皮越来越黑了,接着,孩子们都纷纷过来看,果然,没洗手的那组小朋友摸过的那块柚子皮看起来黑乎乎的。我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柚子皮上会这样黑,孩子们抢着说,是因为那组小朋友没有洗手,手上有很多灰土,把柚子皮弄脏了。我连忙说:“这是我们能看见的,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呢?看不见的还有什么?”“细菌、病毒”,孩子们大声说。我趁热打铁:“如果我们不洗手,手上许多脏东西就会沾到吃到东西上,脏东西会随着食物进入小朋友的肚子里,身体就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做?”孩子们通过讨论,得出了洗手时一定要认真洗手,这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的道理。第二组小朋友洗手时就格外认真,第一组感觉自己没洗干净的又重新回到盥洗室认真洗了一遍。
从此以后,小朋友们洗手的自主性和洗手的认真劲都提高了很多,而且同伴之间还互相提醒、监督。我感悟到:当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情时,多让孩子去尝试、多体验,有时胜过千言万语。
爱就要关注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爱是幼儿感到安全和满足。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的正确而又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幼儿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打闹闹,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及关注不够,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在一项有关“幼儿爱什么样的老师”的调查中发现,一些我们平时不经意的行为,在孩子心目中却是爱的表示。他们喜欢这样的老师:“上课时老师常提问我。”“老师经常表扬我。”“她帮我剪指甲梳头。”“在我爸爸面前夸我。”“她带我去她家玩。”“他上课看着我笑。”“她去过我家。”“有一次她送我回家。”“她叫我分玩具。”“她说我的眼睛漂亮。”“有一次她打电话给我。”“她常模我的头。”“她见到我爸爸妈妈时总跟他们说话。”“我住院时,她来看我。”这些行为看似平常,但它确确实实地代表着教师对幼儿的爱和关注,他对幼儿心理的爱和关注,它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我们的爱。哪怕只是微笑着看幼儿一眼,关切地说上一句话或轻轻地摸摸孩子的头。这种爱的表示,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
老师要“公平”
雨涵是大班的孩子,她聪明伶俐,活泼大方,小嘴特别甜,胖乎乎的,很可爱。老师们都很喜欢她,就连她犯错时我们也舍不得批评她。今天雨涵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擦桌子,没擦完就出去滑滑梯了。航宇说:“老师,雨涵没擦完就玩去了,”我正在拖地,航宇的声音又低,我没听到,也没在意。航宇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老师真偏心,雨涵没擦完桌子就走了,老师也不批评她。”这次航宇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七嘴八舌的说:“就是,就是,老师不公平,偏向雨涵”。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突然意识到,孩子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以前,在各项活动中,我都是给雨涵开绿灯,使雨涵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骄傲自满,不守纪律的坏毛病。加上我没有及时制止,这让其他小朋友觉得老师偏心,只喜欢雨涵不喜欢自己。我的做法既害了雨涵,也伤了全班孩子。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再也不这样了。孩子们点点头。
作为教师,一定要及时检讨自己的行为与做法,因为老师的行为会直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
教育随笔:开心就要大声笑出来
这天中午,孩子们吃完饭后都在按组排队喝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很爽朗的笑声从教室的最后面传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在向后看,很奇怪为什么他会笑的那么开心,我也奇怪,这个时候我悄悄地走过去,伏在他的耳朵旁边说:“你能告诉老师你在笑什么吗?”他眯着小眼看着我,生怕说错了什么。看得出来他很害羞,我鼓励他说:“你会笑的那么开心,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吧?既然那么有趣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小朋友们都好奇哦。”他笑眯眯地说:“嗯,那我就告诉老师一个人!”他指着一个小女孩说:“我们两个在猜谁是第一个去喝水的,谁猜对了就可以让猜错的那个人做一件事,结果我赢了,哈哈哈哈哈哈……”
借着这件事,我对其他小朋友说:“大家想知道他在笑什么吗?”孩子们都睁大了小眼睛说:“想!”“如果想知道,你就要用一件你觉得开心的事来作为交换,只要你觉得开心就来告诉大家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你就可以知道他为什么会笑了!可以吗?”孩子们大声地说:“好!”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分享快乐的时间,比如:谁藏的东西在树下,被水冲走了;谁的鞋子破了个洞,就像一只大青蛙;……虽然每一件事在我们大人的眼里都觉得微不足道,可孩子们笑得很开心……当然,最后他到底是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已经不再是重点,在孩子们的眼里,分享自己开心的事,让其他人也开心,成了每个人最关心的事情。
这只是孩子们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孩子们就像天使,每一天都那么开心,无忧无虑。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把这种快乐继续延续下去。
因为开心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幸福,孩子们,开心就大声笑出来吧!
小班老师:善意的谎言
9月开学的第一天,幼儿园总是伴随着小班孩子的哭声拉开新学期的帷幕。每当这时我也总是和小班的老师一起和那些个哭得最凶的孩子周旋,可能也是自己的思维或者方法定势了,为了制止孩子的哭闹,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宝宝不哭,我就打电话叫奶奶(妈妈)来”,你可知道这话是非常管用的,大多孩子听了会马上停止哭,然后就叫我打电话。这时的我就要和他讨价还价了,比如中午午睡时我会说:“只要你闭上眼睛,奶奶就在路上来了,你要是睁开眼睛,奶奶马上回去”,有的孩子上当了,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在孩子的哭闹的当时,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哄骗孩子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今天中午当我吃完饭,再去小班里的时候,才到门口就听到有老师在对个别哭的孩子说:“看,吴老师来了哦,你不哭,吴老师就去打电话叫奶奶来。”我心里咯噔一下,什么?难不成骗孩子打电话成了我的专利了啊。哈哈,应该不是吧,我想,为了制止孩子哭,老师惯用的手段大概就是骗孩子说打电话叫家人来接了,仔细想来,真的不知道这种骗法是对还是错。
回来后又细细想来,总觉得这种骗是一种善意的谎言。试想,孩子不停的哭闹,消耗大量的体力,孩子毕竟还小,外加焦虑的情绪,小小身体如何承受?面对老师这善意的谎言,孩子能停止哭闹,得以有片刻歇息,给予孩子一个小小的寄托、盼望,可以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几次以后,孩子也明白了老师是在骗他的,可那时候他也已经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再哭闹了。然后他是否会对曾经骗他的老师怀有一种怀疑,我想,有,肯定有!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怪不得,往年原本开学时老是黏着我让我打电话的那些孩子,等他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再面对我时,看我的眼是那么的冷,有的甚至不再理我,原来如此,对吗?或者也不是,可能是我后来进班少了,孩子才会疏远甚至不理我的。
我想今年我会尝试……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难免有善意的谎言,这些谎言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分歧,这些谎言可以让人们之间多一份和睦,这些谎言有时也会减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尴尬,这些谎言有时还能维持别人的尊严,善意的谎言有时是一种无奈,一种包容,所以,孩子啊,你们要懂得老师的一份苦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