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别把他们当小孩
发布时间:2020-11-09 幼儿园小孩游戏 幼儿园当老师游戏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育儿观念:别把他们当小孩
在成人的世界里,人们会注意很多行为习惯、文明礼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我们往往忽视跟孩子打教道时,同样的许多东西需要注意。
我们很多人在与孩子沟通时,总一厢情愿的认为他们还小,知道的不多,有些事哄哄就好了。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我们不该让孩子介入。因为孩子的世界毕竟和我们大人的世界是很不一样的,我们也有责任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给我们的孩子。
随着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文明也在进步中丢失了很多。我们的孩子开始接受的事物比我们之前都要多的多,这也使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了。他们更容易明白社会的规则。我们其实已经不应该像孩以前一样的教育方式去教导他们,我们需要用爱去给他们正能量,让他们明白一些他们必须从小就开始得铭记的原则。这也是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不该老把他们当小孩,他们的思维发展速度其实早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尤其当孩子开始一旦慢慢开始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之后,我们到时候再想去改变些什么就比较困难了。
记得在在某本书上看到过这么这段访问。某外国媒体采访当地商业巨头的时候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回答:诚信。之后那人说了他儿时的一件事。一次,他和父亲一起去外面买东西,可在付钱时,居然发现钱没带够,就在这时,他把自己玩具钱包里的零钱给了父亲,并让父亲要回家后还他,当时父亲微笑答应了。回家之后,由于父亲饮了些酒,之后就睡着了。当他去索要借给父亲的零钱时,看到父亲已呼呼大睡,也就作罢了。第二天,等他醒来是,他惊奇地发现他的床头放着一些零钱,旁边还留有一张纸条,打开一看,写着这么几行字:谢谢TOM昨天借我的钱,这个还你。从那以后,诚信,这两个字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头。
其实就想很多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说的那样:其实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导师。我们的孩子可以把我们的行为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就慢慢学去了。所以说我们应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平时也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孩子在其实最早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更多的是来自模仿。我相信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么我们除了有让孩子好的这颗心之外,也该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的对象。大人们应该除了嘴上教育外,其实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他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请不要把你的孩子永远当个孩子。我们需要尊重他们自己,让他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坚强。只有经历的多了,才能走的更好,才能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当你哪天发现他长大了的时候,其实他可能早就把你当成一个孩子了。孩子,固然要享受童年的快乐生活,但这不等于放纵、更加不是溺爱。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而我们给他们的除了好的环境,也必须给他们好的榜样,所以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多反省一下自己。因为当孩子辩解自己的错误时,给出的理由是:你不也这样做的嘛!难道你想用因为我是大人这样的借口来搪塞孩子的质问吗?我想我们当时应该感到羞愧吧!!
所以说我们家长老师不该把孩子老是当成一个孩子那么去看他,自己也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让孩子感到骄傲,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是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去,彼此又很熟悉,大家玩起来就更加开心,尤其是孩子们。
这次同行有个女孩叫果果,和女儿一样的年龄。平时在跳舞班上就挺吸引人注意的,因为老师经常点她的名,因为她总是跟不上节奏,动作总是不到位,甚至后来在考级训练时,成为了老师专门要单独指导的一个孩子。果果在人前显得比较怯懦,胆小,不敢表现,话少,不善表达。当时以为是性格所致,而这次的白水洋之行,让我明白也许别有原因。
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着这两个画面:餐桌上: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吃饭。因为有了个比的氛围,也因为确实饿了,孩子们都吃得很香,很快。果果小朋友有点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而在吃饭的整个过程,果果妈不停地在唠叨、责骂着。
“跟你说过无数遍了,什么都要吃,你怎么还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讨厌。”“快点吃啊,讲什么话喽!人家都比你吃得快,你这么慢了,还敢讲话!快吃。”
“我怎么会生个你这样的女儿?”
“你呀,又慢又摸,以后上小学怎么办?”
“你怎么能跟小奕比?人家小奕多么优秀,样样都好。你呢?连个饭都吃不好,还敢跟人家?”
“快吃了,别丢脸了。”
……
这样的话不停地说着,让我们在座的妈妈们都不忍听下去了。而果果小朋友呢,一直低着头吃饭,不敢看妈妈,也不敢看别的小朋友。眼睛红红的,小口小口地吃着饭,索然无味的样子。
回来的车上:快到南平时,果果小朋友吐了,吐得满车子都是。果果妈妈先问了司机该怎么办,司机说:“那你用袋子或纸巾包了,弄干净来。”果果妈妈回过头去,打了女儿一巴掌,果果立即哭了起来。果果妈妈又开始了唠叨与责骂:
“有你这样的孩子,想吐也不说,现在弄得满车子都是,叫我怎么弄?恶心死了。”
“你这张嘴巴就是拿来吃东西的,怎么也不会说一声?”
“你这嘴巴干什么用的?说一声会死啊。怎么会这样?”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女儿?真是气死我了。”
“哭哭哭,哭什么哭?”
“你给我滚下去,没你这样的女儿,丢脸。”……
而果果呢,在一旁不停地哭着。我们再也看不下去了,而且女儿和几个孩子还在场,非常惊讶地看着这一对母女。我怕对孩子会有影响,这时我们都已经下车了,我把果果拉到了一边,另一个妈妈把果果妈拉开,劝了起来。
唉,这个果果妈,性子急了点,急起来就爱骂人,而且骂起来有点口不择言,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我终于在点明白这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的胆小、怯懦了。
果果妈是爱孩子的,这从她一路上对果果的精心照顾就可以看出来。但果果妈脾气急,对孩子期望又高,看到孩子犯错或做了不如意的事情,脾气一上,就不分青白红皂的大骂一番。疏不知,孩子这么大了,过多的责骂,尤其是当众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在人前,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觉得无地自容,抬不起头来。这样长期下来,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家长的过多责骂还会让孩子不自信。她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么做也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所以心里压力很大,做什么事就越紧张,越紧张越不做好。这就可以从果果跳舞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记得最后选几个孩子跳《我可喜欢你》这个舞蹈时,小奕被选上,而果果没被选上(小奕妈和果果妈是好朋友),果果妈就指着果果的头说:“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连个舞也跳不好,真没用!”你说这样的责骂,孩子能跳得好吗?不是“棍棒底下都能出孝子”啊,也不是指责之下就能出天才的?
家长的过多责骂,可能会培养出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因为对孩子有着严格的要求,稍不如意就斥责,这样的孩子看似听话,却容易变得拘谨、怕事、缺乏主见。记得,六个小女孩在水里玩游戏时,大人们也在旁边自由玩了起来。其他小朋友拿起水枪疯狂地玩了起来,而果果呢,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双眼一直看着妈妈。女儿过来叫了两次,果果也不敢去玩。直到果果妈说:“去玩啊,也用水枪去打,跟小奕她们一起玩。”果果这才和女儿她们玩了起来。你看,果果就缺乏主见,凡事都要听从妈妈的指令,离开了妈妈,她就不知怎么办才好。
家长的过多责骂,也可能培养出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有时家长责骂孩子时,孩子根本就不理会,既不顶嘴也不反抗,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越变越坏,到了叛逆年龄时,孩子就会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说不行,孩子却偏要做,甚至对家长大打出手。本来,责骂也是一种教育手段,适当的使用有利于孩子的教育,而过多的责骂,简单、粗野的责骂,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每次你责骂孩子时,就像给他开一次刀,用你的语言在他的心里割一刀。刚开始时,你也许达到了目的,孩子的创伤很快愈合,所有事情都恢复正常。然后,你把它当作每天必用的工具,却发现结果越来越不如你的预期。
责骂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懂事,需要大人的教导;他们难免闯祸做错事,也需要斥责。但过多的指责会给孩子留下太多的伤疤,难以愈合。责骂孩子还要注意场合,不是说了“家丑不外扬”吗?对孩子也一样,当众请不要责骂孩子或少责骂孩子,给孩子留点面子。责骂孩子还要讲究时间,孩子在吃饭,孩子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尽量不要责骂孩子。
想想我自己,有时孩子不听话,屡叫不改,急了,也真会当众批评。看来,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们,都应该好好修炼修炼,对孩子轻易别发火,别轻易当众责骂孩子,要把责骂当作教育孩子的最后一个手段,而应多说服教育、沟通教育。
套用一段话作为结束吧:请不要把责骂变成一种习惯。收起责骂和尖叫,以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吧。这样,当某一天你真的尖叫时,整个世界都会停下来!这才是“最后通牒”。愿您好好运用责骂,更愿您做一个忘记怎么骂孩子的父母。说得太有道理了!希望果果妈妈也能明白。
育儿观念:孩子早上起不来?别把入园迟到当小事!
寒冷的冬天悄然而至,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天亮得越来越晚,孩子们起床也越发困难了,入园迟到成了很普遍的现象。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早上九点其他小朋友都吃完早饭了,孩子才入园的情景,甚至到九点多了,仍然有家长领着孩子姗姗来迟。
有些家长心疼孩子,觉得幼儿园不像小学,迟到无所谓,想让他多睡一会儿,特别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迟到的频率更多。家长爱孩子的这种心情能理解,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一小小举动隐藏着许多隐患,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诸多危害。
1、不利于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范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作息时间对孩子建立秩序感,培养规则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幼儿时间观念较差,起居习惯需要大人帮助培养,如果家长放任其迟到,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产生行为拖拉、懒惰、缺乏时间观念等不好的习惯,到了小学阶段就会很难适应纪律的约束。
2、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假设其他小伙伴们正在有序地开展活动,如果这时孩子迟到了,他走进教室的瞬间,所有孩子的目光就会锁定在他身上,这会让他觉得很尴尬。此外,由于没有进行活动前的热身,孩子直接参与集体活动时会无所适从,很难进入状态,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利于他自信心的建立。
3、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可能适逢班级正在开展教学活动,无论是老师出来接或者孩子直接进教室,都会打断有序的教学活动,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4、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家长送孩子入园迟到了,错过了早操和吃早餐的时间,这样使得孩子既得不到锻炼,又不能按时吃早餐。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家长便会买包子或其它小零食给孩子吃,但是因为吃的时间太晚了,离幼儿园午饭的时间较近,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时间长了,幼儿的消化系统会受到影响。
因此,家长一定不要认为迟到是一件小事,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甚至习惯和良好品质的培养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迟到呢?家长可以尝试做以下几点:
1.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很多孩子睡懒觉是因为晚上睡得太迟,有些是因为家长习惯晚睡,让孩子无形中就成了“夜猫子”,有些是因为晚上玩得太兴奋,不愿意早睡,导致睡眠不够,早上起不来。
2.提前做好入园的准备工作
很多家长总是感慨早上时间不够用,在把孩子叫醒的同时,还得准备入园时穿的衣服,还有带到幼儿园的隔汗巾、衣裤等,一不小心时间就晚了。其实可以提前一晚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及要带去幼儿园的东西准备好,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3.给孩子留出赖床的时间
匆匆把还在睡梦中的孩子叫醒,既不利于孩子脑神经的发育,也不利于孩子以饱满的精神去迎接幼儿园新一天的生活。早晨请允许孩子有一点点的赖床时间,家长可以把“叫醒服务”提前十分钟,放一些欢快的音乐,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醒来。
4.以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吸引他起床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点小甜头,用他感兴趣的事情来吸引他起床,比如说能够按时起床的话,可以奖励孩子晚上睡觉前多为他阅读一个故事,或者告诉孩子,每天按时入园,才有机会成为幼儿园的“守时好娃娃”。
5.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知道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家长可以教孩子认识时钟,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还可以做关于时间的游戏。为了让幼儿知道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守时的好习惯,老师也可以为孩子组织一场活动,让他们印象更加深刻。
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这学期我由大班转入中班任教,真的感触很多。“喂,杨老师吗?您好,我是XX的妈妈
,XX的家庭作业怎么这么少,麻烦你帮我女儿多布置点作业了。“对这样的电话我只能
是说我会考虑家长的意见。
“喂,杨老师,您好,你们幼儿园有几门兴趣班,我想让我女儿多学几门”。接完XX妈
妈的电话,我心里有种压抑感,经过交流,她妈妈才让她报了她喜欢的绘画。
XX是这学期从别的幼儿园转到中九班的,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女孩,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
时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胖乎乎的圆脸蛋,见了谁都是乐呵呵的,我喜欢她每天
早上一来甜甜叫我一声:老师早上好,可这段时间却听不到她“甜甜”的声音了。
我找到一个机会,喊她到我身边:“XX,你最近不喜欢上幼儿园了吗?能告诉老师怎么
了吗?”她仰起脸还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每天晚上要我写好多好多作业,还要画好多好
多的画。我说我手写酸了,等会儿写,妈妈就说我不听话,妈妈还要我在幼儿园每门课
程都要得一百分,我好担心我得不到一百分,如果那样,妈妈就不会喜欢我。“听完她
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估计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但是,如果家长做到这个
程度是不是也有点过了呢?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快乐,这才是最根本的,让我们携起手,
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空间吧!
育儿观念:别指望他人给你带孩子
育儿观念:别指望他人给你带孩子
一
住我家楼上的小夫妻爱吵架,在整栋楼都出了名。
有时半夜两三点,夫妻俩也会突然“开战”,骂骂咧咧摔盆砸碗,甚至大打出手,两岁多的儿子被吓得嚎啕大哭。
吵来吵去,原因居然只有一个:男方的父母不来带孩子。
没孩子的时候,二人世界过得有滋有味,房贷车贷不在话下。但自从有了孩子,公婆却守着乡下的几亩薄田不肯到城里来长住,说“把孩子放回老家,我就给你带”。
妻子不想把孩子放回老家做“留守儿童”,只得无奈做了全职妈妈。双薪家庭变单薪,经济压力由此而生,夫妻间的感情也随着“钱”而变俗变糟。
她吐苦水:“我父母要带我哥家的双胞胎,顾不了我。公婆年纪并不大,身体也很好。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不帮我们带孩子,更不明白为什么我老公不去说服他们。想起这事儿我心里就拧成一个‘疙瘩’,觉得是他们亏欠了我!”看的出,她为此很痛苦,甚至掉入了“你们都不给我带孩子,我跟你们没完”的泥淖。
其实,“强扭的瓜不甜”。试图改变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只会消耗女人有限的精力。与其整天抱怨、争吵,不如多想想如何有质量地陪伴孩子。
更何况,为此跟老公终日吵得天翻地覆,既伤害夫妻感情,又给孩子营造了充满火药味的家庭氛围。何苦呢?得不偿失啊!
人活着不如有些骨气——你们不帮我带孩子,那我就自己带,而且我还要把他养得很好。若她以这种方式“赌气”,想必能发现另一番人生。
二
大学舍友F结婚多年,因习惯性流产,怀孕多次未果。好不容易终于努力保胎生下了儿子。全家人都乐坏了,早早请来一个据说经验非常丰富的高价月嫂伺候月子和带婴儿。
宝宝满月,我便兴冲冲地带着礼物去看他们娘俩,却发现新妈咪一脸憔悴和苦闷。原来,孩子出生后就跟月嫂睡,全家人也挺满意挺省心的。但在宝宝出生26天的时候,月嫂不知为何辞职走了。
这一走可不得了啊,接下来的几天宝宝哭闹不止,不要任何人抱,睡眠很少,质量也不好。新手妈咪F一筹莫展,手忙脚乱自己也没休息好,就觉得好烦好烦,烦得产后抑郁症都要发作了。索性就摆明了态度不愿意带孩子。
更让人看不懂的是,当我问F:“好多人没有母乳,千方百计的催奶。你为什么宁可吃回奶药,都不给宝宝吃母乳?太可惜了!”
她说:“因为奶粉谁喂都可以啊!我想尽快上班,不想让宝宝太依恋我,所以不敢母乳,甚至不敢怎么抱他。”我不禁吃了一惊:“你又不缺钱,干嘛急着上班?”
她说:“好几个人盯着我的职位呢,我再不回去就彻底被冷藏了,反正公婆愿意给我带孩子。再说,我们将来要送儿子出国,花钱的地方多着呢,靠老公一个人打拼不行啊!”
因为怕宝宝太依赖自己而故意不与孩子亲近?我想F大概是还没有适应妈妈这个身份,随口说的吧。可后来,她都没过完3个月的产假,就真的去上班了。
现在宝宝才不到半岁,就独自常住爷爷奶奶家,他们夫妻俩们每周末去看他。真是心疼这孩子,和留守儿童有什么分别……
你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得到一个小天使,却在宝宝最需要你的时候把他交给别人带,连他睡得好不好、每天喝几次奶都不了解。再高的职位,再多的收入,值得吗?对孩子来说,什么都比不过妈妈温暖的怀抱呀!
三
在亲朋好友眼里,我算是个很“作”的妈妈。
因为,我拒绝公公婆婆要帮我带孩子的好意,放弃高薪的工作,心安理得花着老公赚的钱,“没出息”的在家带孩子。
而且,我一个人带孩子分分钟累成狗:喂奶、陪玩、陪睡、做辅食、做家务、随时随地收拾娃的“作案现场”,还要时刻绷紧每一个神经细胞以确保娃的安全。
为了给娃“37℃的爱”,松垮没型的哺乳内衣,爱美的我穿了两年多;从怀孕起就收起了心爱的口红和高跟鞋,素面朝天地蹬着运动鞋散步遛娃,平和自信的笑容成了我最好的化妆品。
也曾有朋友问,你脱离社会至少三年,会不会out?会不会永远就追不上自己原本的脚步了?
是呀,作为全职妈妈,我当然害怕自己脱离社会,也曾因暂停事业而迷茫过。好在现在网络空前发达,学习资源很丰富,夜深人静的时候读几页书、听听喜欢的线上讲座,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所以,只要我不愿意,就不会被封闭。
当然,经济压力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供房供车养孩子人情往来,全体压力都背在孩子爸一人身上,好在,老公擦了擦头上的汗说:“媳妇,谢谢你做我的‘财政部长’,放心吧,我还挺得住!”
我们认真权衡过,三年全职妈妈的生涯,换来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且让我学会跟随孩子的脚步、听从自己的内心,真心觉得太超值了。
看着孩子健康快乐,对周遭的事物充满爱心和好奇心,我所有的辛劳和委屈都烟消云散。见证一个小生命的成长,我的心里满是感恩,如是而已。
育儿观念:莫把孩子争取权利当任性
育儿观念:莫把孩子争取权利当任性
今天早上起床后,奇爸和我说昨天晚上没睡好觉。想着可能是由于他最近工作压力大所致,为逗他开心我便让他说出晚上最想吃的东东,并承诺一定会竭尽全力的来满足他,呵呵。反正我在减肥期呢,只负责为他做好就行了,我又不用吃,哈。。。。于是,正在吃早餐的他抬头扫了我一眼回答道:“想念汤饭了。”哈,瞧这爷们也就这点爱好了,走南闯北的还是忘不掉***的饮食习惯呀。他说出想吃汤饭的想法也是在我的预料之中滴,知夫莫若妻呀。汤饭是***的叫法,按东北叫法就是面片汤而已。做起来很简单,俺还是没有问题的说。
我便又借机“嘲笑”他:“嗯,想吃汤饭没问题的,小意思了。只是求你下回换道大餐点一点,也好成全我做美厨娘的愿望!我答应你了,晚上下班回来一定让你吃到你最最想念的正宗的***汤饭!”
在我俩热火朝天地一起研究晚饭做什么的时候呢,可是完全的忽略了奇奇小朋友的哟,结果呀结果,正在卫生间解决问题的奇奇听到可就不愿意了,大声地参与进来:“妈妈,我不喜欢吃汤饭。我想吃汤圆或饺子!”因为我正在忙着收拾家务,便想也没想的回应了他一句:“今天晚上吃的就按爸爸喜欢的做了,做汤饭。”唉,没想到,小朋友在卫生间里就极力反对起来,一直到出来也没闲住嘴的在解释他如何如何地不想吃汤饭,如何如何地就是想吃饺子。
到最后,来到我面前的他竟然抹起了眼泪。我一看,情绪不对呀。便停止了忙活,蹲下半个身子,正视着他说:“宝贝儿,你伤心了哈。来,妈妈给你擦擦眼泪吧。”他就好象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我一安慰更哭出声来了。边安慰他我边赶紧快速地进行了一下反省:是不是因为我只征求了奇爸的意见而没有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有了被忽视的感觉。或者是,他觉得没有得到尊重吧,觉得没有享受到这个喜欢吃啥就做啥的权利?这下问题可变得严重了,那可需要好好开导他。
我便用温和地语气问他:“儿子,你想晚上吃汤圆或饺子,是吗?”他一听马上睁开刚才闭着哭的小眼睛,抬头看着我回答道:“是的,妈妈。”我说:“可以的儿子。不过,家里没有汤圆了,如果想吃还需要特意到超市去买才行,妈妈今天白天非常忙,没有时间去超市。等你周末休息时我们一起去超市,把汤圆买回来,再做来吃,可以吗?还有,晚上吃汤圆不好消化,所以等我们买回来,把它当成早餐吃,可以吗?”奇奇继续说:“那吃饺子呢?”我认真的回答他道:“妈妈知道奇奇想吃饺子了,也记住了这是奇奇最近最想吃到的东西。这周等爸爸休息时我们一起包饺子吃,好吗?因为妈妈一个人包饺子太慢了,人多做起来快。妈妈答应你了就一定会做到。”奇奇点了点头,哭声终于慢慢地平息下来了。没有再说什么话,不过看得出来,他已经接受了这个还算合理的安排,听进去了我的全部解释。不一会儿便又满脸阳光的做起了上幼儿园的准备。
也许我们经常挂在嘴上说要尊重孩子,但在有的时候可能还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吧。并没有给予孩子真正的民主,有的权利也没有做到真正的平等。在家庭中,需要我们正视孩子的发言权,尊重孩子的喜好。孩子有时的哭闹要分清是任性还是在争取权利,了解孩子心底的声音,给小人儿以真正的平等,才会让他的心里更平衡也更健康。另外,也有可能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奇奇就属于那种感情比较细腻的小孩儿,O型血的摩蝎座,伤不起呀,伤不起,哈。。。。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在家庭里,父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来对待,应该遵循以下4个步骤。
第一,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地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负有的责任.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范围,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及时地告知和指正孩子,让他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并认真地履行,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精神。
第二,对于孩子的所言所行,父母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客观的评价,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以此来感染和说服孩子,而不是过多地去指责孩子,这样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不仅要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还应该注重自己所采取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恰当。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当向别人表示问候时,先给对方一个微笑,这种效果比说上很多好听的话语更有效。当获得老师的赞扬时,要对老师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育儿观念:请别那样逗小男孩
育儿观念:请别那样逗小男孩
逗小孩玩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丰富社会知识等。可是有的逗小孩玩的方法不可取,甚至令人担忧,特别是逗小男孩更是粗俗。
在一个酒足饭饱的牌局前,2岁半的男孩二娃蹦来跳去,很自在,孩子爸爸单位的某主任带着酒意抓住孩子问:“二娃子,你有几个妈?快说,说了给你买玩具。”孩子嬉笑着说:“两个。”大家哄笑继续问:“晚上谁睡在你妈身上......你将来找几个女人。”后面的语言更加粗野,孩子对答如流,显然是逗习惯了,狂笑后的男人给了孩子10元钱作为奖励。
一岁多的良俊是同事的孩子,还穿着开档裤,蹒跚来到我们面前,指着小鸡鸡让大家看,原来上面用颜料画得五颜六色,很滑稽的样子咿咿呀呀的说:“刘叔叔画的。”原来是我们学校体育老师画的,当时孩子的妈妈说:“真想一拳打在他鼻子上。”当时我也有此想法。
五岁的东东和小伙伴玩游戏过家家,东东不愿意当“娃娃”,可其他孩子不愿意他当“爸爸”,结果不欢而散。东东将委屈告诉爸爸,和爸爸一起玩麻将的牌友说:“不和他们玩,把他们全杀了,叔叔给你出气好不好?”
类似这样的逗小男孩的很多,也许是认为他们小且是男孩,就无所顾忌,忽略了他们好模仿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之所以有的孩子在学校很难教育,语言、行为习惯差,与家庭环境直接有关。古时孟母三次搬家,为了有个好的环境利于孟子成长,难道我们现代人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里
如果孩子生活在文明中,他将学会尊重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粗俗的环境中,他将学会粗野
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其实他们什么都懂,只不过有些朦胧罢了,不懂的是那些无视孩子的人格与尊严、无视孩子发展的人。
家长和教师们请对乱逗孩子的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