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要带好孩子,先修炼自己

发布时间:2020-11-09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要带好孩子,先修炼自己”,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要带好孩子,先修炼自己这几天对**有说不出来的情绪。爱、悔恨、内疚、困惑、担忧……

生孩子后,看了不少育儿书,我很清楚,育儿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精神养育的过程。我也深有体会:用心养育孩子的过程,亦是自己内心能量积累的一个过程,是不少心理伤痕修复自治的过程。可是,很多时候,自己的实行行为,却似乎是对那些认知的一种嘲讽。写在博客上,都是一种内心挑战。

比如前天,**(他最近给自己改了昵称,叫成小熊或者小金豆了)拒绝吃早餐。我坐在沙发上很无奈。他当然不知道他的饮食是妈妈的负担。爬过来我身上玩,左踩右踩,左踢右踢。弄得我非常不舒服。我告诉他:你可以吃少一点,但早饭必须吃。他根本不听,而且越来越放肆,脚下踩得越来越用劲。我勃然大怒,猛地甩开他走开。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突然如此可怕,哭了起来。

更糟糕的是前天傍晚,我在书房用电脑查询一个问题,他要求站到窗前去“呼叫”对面的姐姐,但姐姐不在,于是他玩起了笔记本电脑的配件,发现了电脑连接线上那一小块砖头般的东西,拿起来便说:“我炸你!”我正要告诉他不可以,他已经猛地将那“小砖头”砸到了我的脑门上,剧痛让我本能地抬手摔了他一巴掌!!他满脸“玩过火了”的惭愧和尴尬,于是又走到我电脑边来,用脚踩连接线,一边小声地说:“我踩它,我踩它……”他其实只是在试探我是不是真的发怒,我明白他的用意,却提溜着他离开了书房,然后把门关上。剥夺了他和妈妈沟通的机会,他终于撑不住哭了。爸爸过来干涉,问他:“你弄痛了妈妈,要怎么说啊?”他哭得泪流满面:“妈妈,对不起!”我却对他说:“就是不原谅你!讨厌你!”**难过得继续哭泣……

昨天,**在床上玩,不小心将我放在床边的一叠书挤丢了两本,“哗啦”一声响。我正要提醒他离开那堆书,不想这一下无意的推挤却让他发现了“新玩法”,他索性将我那叠书全部用力推到地板上去。我提醒自己这不值得生气,他只是好奇。可是我的行为却根本不听我自己的安排,我从卫生间里径直冲过去床边,将他狠狠地拎到地板上,嘴里冲口而出:“你立即给我把书拣起来!拣!”**立即黑了脸,一本一本地将书乖乖拣起,然后自已找话说:“我把书拣起来啦!”末了,又爬上床铺,过来逗我。

是的,连大人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怎么能要求孩子良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可是,我这个人大人,又该如何有力地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少对孩子做一些非爱行为呢?那种明明知道自己不对,明明知道更好的方法在哪里,明明理解了孩子,却仍然做出不当行为来以致孩子受到伤害的心情,真的很折磨自己。

真正的原因恐怕在于,我的内心,从来没有构建好,育儿过程中,是一个新的构建机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先假定他是个好孩子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过去和现在的错误无限地延伸到未来,无限地加重自己的忧虑,小儿子和幼儿园同学打架了,就被家长认为有暴力倾向。

孩子在成长中会犯很多错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如果用某种特有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求证的过程,我们认为孩子是个“坏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变坏。因为那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心理能量,它会放大孩子的毛病,使得我们根本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面目。

我们要先积极地假定自己的孩子是个优秀的好孩子,这会给孩子内心以力量,即使孩子不受同学欢迎,被老师批评,我们也要给孩子雕刻出一个优点。即使他没有,也告诉他有。不要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真实,而要在内心建造一个“内心的真实”来引导孩子。家长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这样的假定一旦成立,家长的思维就被僵化了,就会出现自我催眠的过程。我们高度关注某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被这个问题所催眠了,这时我们变得狭隘、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很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就得先做好这所"学校"里的"老师"。

老师之所以能成为老师,是因为在大学里,能够很系统地去学习,最终能够有资格成为一名老师。而对于父母来说,面对你的孩子,你就是一名“老师”,你同样需要去学习,需要教育好自己,做个够格的“老师”,再去教育你的孩子。做为父母,你们将引导着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大道。

不管你是白领还是工人,是企业家还是农民,那些都是你在社会上的一种职业别称,但对于孩子来说,你们就是父母,并没有什么差别。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能给予多好的物质条件,而是足够好的精神条件和成长环境。

父母的一言一行随时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有时候都不需要父母的教育就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比如一个很乖,很懂礼貌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谦和,很善于和人交往的人,又如一个很蛮横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爱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争吵的人,也如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爱在家看书的人,再如一个爱骂人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在家是互相的对骂或骂别人的人。

现在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的不是,比如爱看电视,跟父母顶嘴,和其他孩子打架,要一个玩具就必须要到,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怨父母等,他们的这些不是,不就是你们父母培养或纵容而来的吗。有些孩子是直接学父母的,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的纵容而来的,有些孩子是抓住父母的“爱”而形成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这样,开始急了,会想任何办法去改变孩子,让孩子成为“好孩子”,谁知,最先要改变的恰恰就是父母,父母的改变同样会带来孩子的改变。

孩子是可塑的,但要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最关键的就是家庭这个“学校”和父母这个“老师”,只有这所学校里的老师够“资格”了,孩子就能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先反省自己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他们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我们教育学理论中非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庭对孩子的学习影响非常重要。

首先,家里有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气氛,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重要。孩子们一般喜欢并尊重有文化、有教养、好学上进、作风民主、举止文明、关系和谐的家长。特别是家长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地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

因此,家长应率先热爱学习,形成家风,以自己的言行熏陶子女。调查表明,许多学业不良儿童家庭缺乏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经常约些朋友晚上打牌、闲聊、外出跳舞等,试想处于这类环境的孩子怎么可能安心学习?

其次,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态度也很重要。家长应该多向孩子讲述自己小时侯在学校的趣事,向孩子多传达一些自己对学校美好的向往、美好的记忆的信息,努力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情感。否则如果家长给孩子传递的都是自己多么多么不愿意上学、学校生活多么多么枯燥无味等一些消极信息,可以想象孩子对学校的概念会是什么样。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幼儿园的孩子问完年龄后总爱说“还有一(或二)年的快乐时间,明(或后)年就要被上套了”之类的话,其实他们本来是想告诉孩子好好珍惜幼儿园的时光,学会玩、充分地玩,没曾想,借抬高幼儿园的话语就等于告诉孩子:学校生活是痛苦的潜台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阴影,这种负面的信息会影响到孩子对学校的期望。

现在全社会都在提倡学习型家庭的建立,家长应成为家庭中学习的主角,不仅要带头学习,为孩子作学习的表率,更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因此学习型家庭是亲子学习的典范。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做终身学习的榜样,让自己的行动证明终身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生命全过程的教育,学习应该成为家庭的重要功能,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应使每个家庭成员懂得学习,建立更为平等的家庭关系,并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让每个学习型家庭的成员都能有终身学习的理念,都能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在现在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如果不继续学习,每个人都会落后,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家长要始终教育我们的孩子,表达家长对学习的观念及态度。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要向同学学习,向老师学习,向课本知识学习,向自然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现代科技学习,向生活学习。这一生不去学习的人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学会学习的人可以看到一百个景点,获得丰富的收获;而没有学习的人可能只看到十个。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昨天我过生日,收到许多朋友的问侯,一朋友还远道而来送我一捧鲜花,这让我很是意外也倍感欣喜。人是精神的动物,因为被朋友惦记,所以心生感动呢。

我过生日,高兴,也就很放松,所以对儿子态度也变好,他也因为我过生日,一大早就告诉我,不会跟我“计较”,不再跟我争吵。我一笑了之。细想他放假以来,我陪他在家,可能精力不再分散,专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结果满眼都看到他的不是,自然心情不爽地总要说他几句,他想当然地就跟我干了,母子俩争呼不断也是由此而生。

许多朋友看了我的博文听了我跟儿子的争斗后都笑着指出我有点更年期啊,鸡蛋里挑骨头,眼光都随着儿子转,关注太多,所以自然就对儿子心生不满,建议我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一下态度和做法,只有你自己改变了,孩子才会改变。

这道理我懂,也经常说别人啊,可事到临头,自己总会控制不住自己。既然如此,那咱也是个知错就改的人。昨天我开始改变,一大早就问儿子今天的打算,他说干这干那,我听罢告诉他,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完成自己当天的任务,只有完成任务了才可以出去玩!然后我俩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

上午我做了生日蛋糕,他过来帮忙,然后我看书听音乐做瑜伽,他写作业吹葫芦丝,两不干预,结果一上午我俩相安无事,他有点磨蹭,我忍住也不吱声,下午依然如此。在我没有干涉的情况下,他顺利完成当天规定的任务,傍晚出去骑自行车两小时。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我乐,嘿,今天挺好,我俩没有争吵呢。

今天上午同昨天一样,交待完后各干各的,看他依然磨蹭,几次想冲过去提醒他一次但都忍住了,有一次悄悄溜进他的房间,看他正在看书,也没敢吱声就又溜了出来,他或许是知道我这是无声地提醒了吧,一会功夫听到他吹葫芦丝的声音,呵呵,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想想,有时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他不听咱的吩咐就会火冒三丈地指责他不听话不听劝,觉得这孩子越长越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呵呵,可是想想,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我们为什么要强压他听我们的话?我们所说的话都正确吗?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也有不定性偷懒的时侯,我们也不能全然不管不顾任由他自由发展,适当的提醒监督还是必要的啊!

要想改变孩子的一些习惯,一些做法,首当其冲应该先改变的倒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我们改变了,自然孩子就会改变,这两天我深有体会,当然我们这些父母身上的恶习并不比孩子少多少,想要一下子扭转改变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一天改变一点点,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我们愿意改变,相信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所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大概如此吧。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从今天做起,做孩子的榜样!

海外育儿: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在成长路上有如下需求:

一、身体的基本需求:比如呼吸,温暖,吃喝,睡眠等等

二、安全与受保护的需求:人需要爱,需要有主要依靠对象,也就是说,需要有人倾听他,理解他,乃至指导他,需要有人在他需要的时候在那里。生活有规律,结构和仪式,人才过得不混乱,有调理,而调理能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人需要一个方向。人有受保护的需求。人尽管不一定需要宗教,但需要一个信仰。周围的人有细腻的感觉,有感知对方的能力,也能带来安全感。

三、社会关系:友谊,亲缘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交流和社会行为规范是形成社会关系的主体。

四、在社会上受承认的需求:谁都愿意成功,受认可,受表扬,能对别人有影响力。谁都愿意做出成绩,展示自己的能力等等。

五、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有表达自己个体性,独特性的需求。有对自己天资的扩展,扩展知识,对真理进行寻求的需求。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懂得爱,懂得尊重别人,懂得理解别人的时候,自己必须要做出榜样。只有我们自己这样生活,才能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而我们只有首先以爱、尊重和理解对待自己,才能这样对待别人。所以,请思考这个问题:我是不是能无条件地爱我自己,接受我自己,理解我自己?

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感觉,请回答如下问题。

问题一:你如何看待自己?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么?请列举你的独到之处,你的能力,比如你很有分析问题或持家的能力。然后,请列举你的潜力。“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比如,如果我可以很有耐心。最后请列出你奖励自己的方式。如果你做得很好,发挥了你的潜力,你打算如何奖励自己?找些好吃的?还是出去看场电影?

问题二:请描述你现在的状况。比如:我感觉不好,但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者,我总是倒霉的那个。你喜欢你现在这种状况么?你愿意自己现在是什么一种状况呢?

问题三:别人是怎么看你的?你觉得他们对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么?你觉得他们的评价有没有带给你一种不确定的感觉,使你对自己产生怀疑?

问题四:思考一下你的生活目标。你是不是确立了一个一旦达到就能使你快乐的生活目标?请把这个目标写下来。

如果你还没达到这个目标,你是不是会因此不幸福?你有没有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你还没确立目标,你会不会以吃,喝,抽烟,购物等癖好来填补你的空虚?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有没有一种负罪感?

问题五:请回忆你自己小时候的角色,比如你是不是总是那个哗众取宠的孩子,你是不是个逆反的孩子,或者是不是一个事事都知道的比别人多的孩子?请仔细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愿意扮演那样一个角色?你是不是还是很希望自己是另一个样子,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却不敢那样做?

问题六:请列举你做过的,不讨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暴饮暴食、害羞、负罪感等等。是不是正是这些事成为你的负担,使你对自己深感不满?

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都要从了解和正视自己的感觉开始。只有我们先正视自己的感觉,才有能力去学着了解和正视孩子的感觉。一个不对自己的感觉加以分析的人,不可能具备分析别人感觉的能力。对自己都不同感,又如何对别人同感呢?

好孩子=乖孩子?


总结家庭教育经验,成功之处无外乎这四点:建立了融洽的亲子关系;既关心孩子的聪明,也关心孩子的善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同时,家庭教育中也存在问题,即由于父母自负导致的悲哀。

为何教孩子学“乖”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孩子学“乖”。评价孩子时,动不动就说“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将“乖”当成了教育标杆,具体就是听话,按师长和家长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语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词语。

而在塑造这样一批批“好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独立空间,甚至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片面强调孩子社会性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谓的“优秀生”里,为何永远没有调皮孩子的身影?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比起男孩子的好动,女孩子更容易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不吵不闹、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认可的“乖”孩子标准。

这样的三好学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那些不听话的调皮孩子也有可取之处。比如那些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虽然常会被老师教训,但每次挨批后,都能立刻抖擞精神继续调皮。所以说,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学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调节心态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种能力,能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这对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为何孩子心胸狭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传统“围墙式”的家庭教育,校园也不是传统物理意义上的校园,孩子们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师资以及硬件设备。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孩子的心胸却变得狭小了?只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过去那种“煮酒论英雄”式的气魄,为国家前途、为人类理想奋斗的抱负,在今天的年轻一代身上已难觅踪迹。

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识的增长上,已经无暇将英雄式的理想灌输给孩子。在国际上,中国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认的,可这种对知识的高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变得狭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何孩子不愿回家

我发现大部分父母的言谈间还是把“儿童”的概念缩小为“学生”。孩子的生命就是这样被压缩到一个方面,以此来换取成功,代价未免太大。我们应该牢记:“儿童”的概念内涵远大于“学生”,儿童除了在学校要当好一个学生外,在家里、在社会中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

因此,家庭不止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现在有的家长总爱陪着孩子做作业,我觉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总之,孩子要适合家庭教育,也要让家庭教育适合孩子,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关系变为单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结果却牺牲掉很多培养孩子品质的机会。其实学校也可以协助家庭教育,优秀的家长应该把握随机的教育机会。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

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是由两元素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经类型),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此,人的性格便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前者决定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则决定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刚出生的孩子之间性格差异也是存在的,但差异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声很小,而且有时有会儿;有的则哭声很大,哭起来没完没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性格差异会逐步增大。

脾气急躁,就是遇到不称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生气、发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该纠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类型。家长要树立信心。

我向来主张“孩子生病,家长吃药。”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炼,强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长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因为家长管教孩子急躁时的态度会暗示、影响孩子。

二是家长要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急躁还要坚持循循善诱,态度要温和,不要太强势、太冲动。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简单、粗暴、武断,企图以家长的强势迫使孩子就范会适得其反。

三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和,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解决孩子脾气急躁的问题,不要指望一次根除,万事大吉,要允许有反复。

四是遇到孩子情绪高度激动时,家长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暂时的让步、妥协,有利于破解“顶牛”、“僵持”势态,缓解紧张关系。因为高度激动时刻是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待以后寻机管教。

五是家长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暂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六是如果孩子不听劝导、总是暴躁的话,家人可以延缓表态,利用“时间的帮助”,等孩子情绪自行平静下来再表态、处理。

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家里人谁也不搭理他,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暴躁使家长忍无可忍,从而迫使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断绝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惩罚。

八是孩子脾气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家长要切实加强性格方面的自身修养,用温和性格感染、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是由两元素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经类型),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此,人的性格便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前者决定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则决定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刚出生的孩子之间性格差异也是存在的,但差异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声很小,而且有时有会儿;有的则哭声很大,哭起来没完没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性格差异会逐步增大。

脾气急躁,就是遇到不称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生气、发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该纠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类型。家长要树立信心。

我向来主张“孩子生病,家长吃药。”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炼,强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长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因为家长管教孩子急躁时的态度会暗示、影响孩子。

二是家长要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急躁还要坚持循循善诱,态度要温和,不要太强势、太冲动。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简单、粗暴、武断,企图以家长的强势迫使孩子就范会适得其反。

三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和,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解决孩子脾气急躁的问题,不要指望一次根除,万事大吉,要允许有反复。

四是遇到孩子情绪高度激动时,家长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暂时的让步、妥协,有利于破解“顶牛”、“僵持”势态,缓解紧张关系。因为高度激动时刻是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待以后寻机管教。

五是家长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暂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六是如果孩子不听劝导、总是暴躁的话,家人可以延缓表态,利用“时间的帮助”,等孩子情绪自行平静下来再表态、处理。

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家里人谁也不搭理他,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暴躁使家长忍无可忍,从而迫使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断绝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惩罚。

八是孩子脾气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家长要切实加强性格方面的自身修养,用温和性格感染、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春天里要带孩子做的事情


谈季节变化 有幼儿园做过这样一个练习:让孩子们在画册中找出“春天开放的花”。许多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因为根本不知道哪些花开在春天,哪些花开在夏天,又如何辨认得出呢? 春天,让孩子到自然中去,通过观察季节的变化,来培养孩子的季节感,这不仅可丰富孩子对大自然周期性变化的知识,而且促使孩子将各种现象加以联系,由此认识到大自然变化的因果关系,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建议: 在春天,带孩子到户外收集并谈论和春天相关联的物品。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风筝,谈谈燕子、蚯蚓,收集各种各样的种子等等,让孩子们认识到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帮助孩子认识季节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带孩子在不同的季节到同一个地方散步,观察那里发生的变化。可以每个月去一次,并拍下照片,如春天小草变绿了,柳树抽枝了,冰雪融化了;夏天万物生长茂盛等等。通过照片让孩子回忆以前这里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这样他们可以逐渐意识到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流逝。

种些植物 “这是什么花呀?”“那种花什么时候开呢?”孩子常常会饶有趣味地问这些问题。据幼儿教育专家测试,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植物,喜爱植物的孩子,大都富有好奇心,而好奇心,则是获取知识最宝贵的内在驱动力。 建议: 春天里,不妨在某个角落开辟一块土地,种点向日葵、西红柿等植物。播种时,先让孩子看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出芽、长叶后,引导孩子继续观察,给他讲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空气、水、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收集关于植物、花卉的儿歌、童谣、儿童歌曲,和孩子一起吟唱。 当然,孩子也会很乐意干些浇水、拔草的工作,让他们去干,还可以借机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让他们学会初步的劳动技能。

养只小动物 幼儿园的动物角养了几只小白兔,亮亮三番四次地往那儿跑,看了一遍又一遍,妈妈接他回家时,他都要先去和小白兔告别,然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妈妈,小白兔怎么是红眼睛呢?它吃什么东西呢?”妈妈告诉他小白兔吃草,亮亮就到处给小白兔拔草吃。 当孩子喜欢上某种小动物,他会投入感情去照料它,悉心留意小动物的生活习惯、生长变化,这本身就是在丰富孩子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体验到愉快劳动的同时,还会与小动物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有助于在培养孩子智商的同时,使孩子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建议: 帮助孩子养些金鱼、蝌蚪、小鸡,让孩子亲眼看到小动物在自己的照料下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让他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惯、生长变化过程和饲养方法,并邀请孩子讲讲他的小动物。孩子通常会非常乐意和你分享他的心得,纵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也会绘声绘色地说他的动物故事。

相信《要带好孩子,先修炼自己》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先假定他是个好孩子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过去和现在的错误无限地延伸到未来,无限地加重自己的忧虑,小儿子和幼儿园同学打架了,就被家长认为有暴力倾向。 孩子在成长中会犯很多错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如果用某种特有的眼光来看孩子...
    2021-09-28 阅读全文
  •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很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就得先做好这所"学校"里的"老师"。 老师之所以能成为老师,是因为在大学里,能够很系统地去学习...
    2020-11-06 阅读全文
  • 规范好自己,教育好孩子 周一升国旗仪式正进行中,《国歌》音乐刚停,《感恩的心》音乐响起,全体老师和幼儿面向国旗做起了手语动作,老师个个投入,孩子人人认真,虽然动作还不够整齐划一,但此情此景着实令我感动不已。我们的老师们为了能...
    2021-04-16 阅读全文
  •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先反省自己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他们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我们教育学理论中非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庭对孩子...
    2021-01-20 阅读全文
  •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昨天我过生日,收到许多朋友的问侯,一朋友还远道而来送我一捧鲜花,这让我很是意外也倍感欣喜。人是精神的动物,因为被朋友惦记,所以心生感动呢。 我过生日,高兴,也就很放松,所以...
    2020-11-17 阅读全文

有的家长会把孩子过去和现在的错误无限地延伸到未来,无限地加重自己的忧虑,小儿子和幼儿园同学打架了,就被家长认为有暴力倾向。 孩子在成长中会犯很多错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如果用某种特有的眼光来看孩子...

2021-09-28 阅读全文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很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就得先做好这所"学校"里的"老师"。 老师之所以能成为老师,是因为在大学里,能够很系统地去学习...

2020-11-06 阅读全文

周一升国旗仪式正进行中,《国歌》音乐刚停,《感恩的心》音乐响起,全体老师和幼儿面向国旗做起了手语动作,老师个个投入,孩子人人认真,虽然动作还不够整齐划一,但此情此景着实令我感动不已。我们的老师们为了能...

2021-04-16 阅读全文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强大的、无所不能的权威。他们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举止进行模仿学习,所以我们教育学理论中非常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家庭对孩子...

2021-01-20 阅读全文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昨天我过生日,收到许多朋友的问侯,一朋友还远道而来送我一捧鲜花,这让我很是意外也倍感欣喜。人是精神的动物,因为被朋友惦记,所以心生感动呢。 我过生日,高兴,也就很放松,所以...

2020-11-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