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如何与孩子协商

发布时间:2020-11-06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家长如何与孩子协商”,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家长如何与孩子协商所谓“协商”,即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协商在家庭亲子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沟通手段。遇到事情,家长要和孩子心平气和的商量着解决。这样做能使孩子以积极快乐的态度去完成他要完成的事情。能激发起孩子做事的热情。还能增进亲子沟通。相反我们家长如果事事对孩子以命令的口气。这不仅会引起孩子逆反的心理,还会使孩子做事没有积极性。时间一长孩子对任何事都没有激情,慢慢就会形成做事拖拉、没有责任心的习惯。

我们遇事和孩子以协商的方式解决,而不要用命令的方式,会使孩子有被尊敬的感觉。同样事情,不同的方法,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我原来也不注意与孩子协商,在好多事情上搞得孩子很消极。比如。他有不合理的要求时,我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说不行。结果孩子表面虽然接受了。但是从他的态度上可看出他的内心还是很排斥的。时间长了他都说“有事也不和你说,反正你也不答应。”这样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我们沟通。现在我注意力方法方式,孩子越来越喜欢和我讲他的事,把他的需求讲给我听。

有时遇到我认为是不合理的要求时,我耐心的与他协商,他都是和愉快的答应的。比如前天放学时,他看到有的小朋友吃冰淇淋,其时我们这里天气还很冷的,我不想让他吃“**啊,前几天是谁刚发烧刚好啊?”**一听这话马上明白“是我。”“那我们发烧刚好,身体还很虚弱的。对吧?今天的天气你感到热吗?”**摇摇头说“不热。”“是的,今天还挺冷的。而且我们**发烧刚好,胃还没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把那么冷的冰淇淋吃到肚子里,冰淇淋会不会把胃又给刺激了?胃刺激了,它会不会再次发生故障啊?”**点点头说“会的。”“那你觉得用不用吃冰淇淋啊?”**摇摇头说“妈妈,我知道了,我现在不吃了。等到暑假天很热的时候我再吃。”我摸摸**的头“是的,我儿子真懂道理。知道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里。行,等夏天天热的时候我们再吃。”通过与孩子协商很顺利的解决了一次小小的不合适的要求。孩子心里还很痛快的接受了我的观点。

在我们家我们一直讲民主的。孩子的事情我们一般都尊重孩子的意见。比如**班级每周五都是自由报名演讲。每次我们都让**自己决定是不是要参加。有时他不行参加了就会告诉我“妈妈,这星期我不想参加了。”我们表示理解。包括买衣服鞋子,他如果没有时间和我一起上街,我也会事先问问**喜欢啥颜色的。前几天**的鞋小了,送他下棋后我要去给**买鞋,我就问他“**,你的鞋小了,妈妈要去给你买鞋,你想要啥颜色的鞋啊?”**“妈妈,我这次想要白色的。因为我没有白色的鞋(他原先一直喜欢黑色和蓝色的,说男孩就应该穿这两种颜色,最近遍口味了)。”我就尊重他的意见给他买了一件白色的鞋。

上学期我觉得他的字写得不太好,他自己想上写字班,我们问清楚原因,给他报了写字班但这学期说不想上写字班了。我问他啥原因,他说写字班的老师老讲废话,就发字帖让他们描,他们书上学《邓小平爷爷》一课,说邓小平爷爷也是自己描字帖的。他要我们给他买本字帖自己在家描,不用来回送,还节约时间。嘟爸就上街给他买一本字帖,**也到每天坚持描几行。

与孩子协商,也不是事事都要与他协商,有的事他还没有认知判断的能力,有的事很小的比如每天的吃饭每天天他该做的事情等都没有必要和孩子协商,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的事要协商的拒绝他。孩子没有认知判断能力时犯原则性错误的事也是没有协商的余地的。和孩子说明犯原则性错误的后果及必须改正的必要。

与孩子协商,使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能使家长与孩子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增进亲子关系。孩子的事与孩子协商,能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遇事会思考有主见的能力。遇事与孩子意见不一致时,与孩子协商能够避免亲子冲突,使亲子关系良性发展。与孩子协商,平时面对孩子使我们能少对孩子用命令的口语。与孩子协商约定规章,能提高孩子认知能力,使孩子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宝宝刚出生时,眼睛都没有睁开,但耳朵已经能接收各种信息。“你要听话”、“听妈妈说”,家长的叮咛、嘱咐、唠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见说话在亲子关系里的重要性。聪明的家长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选择最温情、最高效的说话方式。

3岁前的孩子,要听懂或清楚地表达一件事有时候比较难,爸爸妈妈说话要温柔、表达清晰。不过这个时期也是规则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跟孩子讲话也要坚持原则,不妨从下面几点做起。

1.及时给予回馈。当大人忙着做饭、洗碗、工作的时候,宝宝咿咿呀呀的问话似乎显得毫无意义,但这对宝宝却很重要,可以转头对宝宝笑笑或回应几句。因为两三岁的孩子正在学说话,家长的及时反馈是最好的鼓励。平时跟孩子聊天时,不妨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

2.给孩子“做选择题”。跟孩子商量事或孩子不听话时,讲道理往往没用,此时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比如孩子赖床时,妈妈可以拿出几件衣服,问她“穿这件小草莓的还是小碎花的”,孩子往往会被“引诱”起兴致来。

3.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眼睛,并配以温柔的肢体动作。这时的宝宝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动物,如果家长说话时高高在上,就会带来强烈的压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听他说话,可以鼓励他们在无压力的前提下,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相比警告,直接鼓励更好。看到宝宝端着一杯水蹒跚走来,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别打翻了”、“别磕着”。这不仅起不到提醒的作用,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幼儿的思维是“直线型”的,反着说“不要打翻”是一种绕远路的思考方式。如果对孩子说“慢慢地”,可能效果更好。

5.负负得正的小技巧。两岁左右是人生的“第一叛逆期”,许多孩子喜欢跟家长“作对”。这时,家长的言行越严厉,孩子越“来劲”,倒不如试试“正话反说”。比如孩子叛逆期时,妈妈想带宝宝去超市,但宝宝非要去公园,此时妈妈不妨说“我们先去公园吧”,孩子很可能就“上当”了,非要先去超市。

3~6岁的孩子,大脑发展上了新台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说话更应该掌握一些技巧。

1.先共情,再引导。当孩子主动找你倾诉时,你应该高兴,因为他信任你。如果你对他不理不睬或敷衍,或许几年后就轮到你抱怨了,“这孩子有啥事都不跟我说”。家长要先共情,也就是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才能站在他的角度,帮他跨过难关。

2.别把“为什么”、“怎么”挂嘴边。“怎么这道题都会错啊”“你干嘛要这样做呢”……这样的话大都是责备,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很多人从小就听着这样的话长大,他们又把父母的这些教育习惯施加给自己的孩子。建议家长多从正面说话,提有建设性的建议,多说说“怎么做”,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加以改进。

3.偶尔跟孩子一起做白日梦。有时孩子会天真地说,“明天要是不用上学就好了”。有的家长会火冒三丈,批评孩子。其实孩子或许就是随口一说,或许隐含着某些内情,比如被小伙伴欺负。家长不妨顺着说,“是啊,妈妈要是可以不上班就好了”,让孩子知道家长是理解他的,还能接着问“宝贝为什么不爱上学呀?在学校里不开心吗?”等,以便了解孩子的想法。

4.探“情报”,从细节和别人的事谈起。3岁后的孩子往往有了一定的隐私意识,学校里的事情不太愿意告诉家长。家长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笼统地问“今天怎么样”,孩子可能敷衍说“还行”,或为了隐瞒错误而闭口不提。家长一方面可以问细节,比如“今天语文课学了什么”,另一方面可以问别人的事,比如“你同桌考试得了多少分”,进而可以让话题顺利进行下去。

家长应该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


家长应该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

1.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2.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6.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7.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据程桂英老师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孩子和家长交流,需要一种协商机制吗?


在日常生活中,一方提出要求,另一方不能完全满足的时候,就需要协商达成一致。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不是家长制,即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要无条件执行;或是孩子制,父母过度地妥协溺爱,在绝大多数家庭中,当遇到需求不统一的时候,都需要协商。

协商的场景小到穿衣吃饭,大到人生抉择。协商不好,往往没结果,一家人还不愉快;协商得好,问题解决,大家都愉快,而且这种形式也会慢慢形成规则,形成默契,也会减少协商的次数。

那么我们该如何说,才能达到协商一致的目的呢?协商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句话总结:协商时,要让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判断题或论述题。

我们分别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爸爸妈妈时常会问孩子,晚上你想吃什么呀?

这就是典型的填空题,而且这个空可填范围非常宽泛,孩子不容易抓住焦点。这个空填米饭面条也行,填土豆鸡肉也行。所以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的本意是问吃米饭的时候炒什么菜,但是孩子可能说的是,我想出去吃肯德基!如果这时候爸爸妈妈说,油炸食品不好,我们在家吃吧!孩子多半会反问,那你还问我干吗?话不投机半句多,也就不好聊下去了。

如果我们将填空题换为选择题,问题就会改善很多。爸爸妈妈可以这么和孩子说,今晚做牛肉,你是想炖汤吃呢?还是红烧呢?在有限的话题范围内,既不会出现话题跑偏的情况,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决定权的。

第二个例子,也是家长最头疼的问题,每当孩子提出想打游戏的要求时,爸爸妈妈们一般会说,都什么时候了,还玩儿游戏,不玩了不行吗?这句话相当于给孩子出了个是非判断题,学习是对的,游戏是错的;要么是1,要么就就是0,没有商量的余地。其实这只是角度的问题,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上学的时候,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对于学习来说都是干扰因素,都是错的,所以要禁止;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成长的过程中,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和游戏的关系是如何分配好自己的时间,让两件事都能满足的问题。所以事情本身是无关对错的,认知理解不同,重点就有差异,这个时候让孩子进行是非判断,往往会发生意见冲突。

同样,如果我们给孩子留有选择的空间,比如和孩子协商,是写完作业再玩儿还是玩会儿就去写作业呢?是玩儿一个小时还是半个小时呢?选项是父母设置的,所以孩子无论怎么选择,都是在可控范围内,而且在父母让出决定权后,孩子反而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支配权。

第三个例子,父母习惯让孩子论述一件事,然后以一种辩论的形式来证明孩子是错的,是需要改变的。比如,当父母觉得孩子在体育运动、摄影绘画等兴趣爱好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时,通常会说,你看最近学习这么紧张,你觉得还应该参加这些课外活动吗?那么接下来,孩子就会从各个角度来论述参加课外班是不影响学习的,自己是有能力协调开的,然后爸爸妈妈再从反面论证多少孩子因为过度参加课外活动影响了学习。大家都知道,辩论一旦开始,协商一致就不可能了。

那么换成选择题是什么情况呢?

爸爸妈妈可以问孩子,最近功课这么紧张,我们要不要暂时把课外活动停了,等到假期的时候再专心地去做呢?或者我们在保证功课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只在周末进行呢?

给出孩子合理的选项,孩子也能感受到,爸爸妈妈是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要争辩什么。据心理学家分析,给出更具象可行的条件,孩子更容易接受。

最后总结下,在父母和孩子协商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要把问题解决的想法。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注意,给出合理有效,具体可行的选择题,而不要出填空题、是否判断题或论述题。

让出决定权,往往就就会收获更好的亲子关系。

家长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


老师最怕两种家长:一种是从不来学校,对于孩子的事不闻不问;另一种是三天两头来学校,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老师理论。这是在与一些老师们相处的场合,谈到老师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问题时,所得到的结论。也许这不是所有老师的感受,但至少是一部分真实的心声。当然,大多数的家长是关心孩子的教育,也经常参与学校为父母举办的活动,而且是明理好沟通的。但是话说回来,怎样才是“从不来”和“三天两头来”之间的折衷平衡点,似乎变成家长难以取舍的困境。

人际沟通本来就是一门大学问,更何况为了孩子教育着想,父母和老师的沟通更显得重要。常听到老师说,家长很难沟通;也常听到父母说,老师很难沟通。如果只是彼此抱怨对方,而未思考如何谋求沟通之道,双方很难搭起沟通的桥梁。在此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与老师沟通的态度与技巧。先给父母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一、在每一个新的学年,你是否主动去拜访孩子的老师

二、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去拜访老师

三、你是否提供老师一些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资料

四、你是否接纳老师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五、你是否同理老师的一些困难,包括牢骚在内

六、你是否对老师一些作法表示支持

七、你是否很少打断老师的话

八、你是否专注的听老师的叙述

九、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

十、你是否在谈话结束前感谢老师的辛劳

以上十题中,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七个以上,相信你和老师的沟通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如果你回答“是”的在四到六个之间,你和老师的沟通似乎有点问题,回头看一看回答“否”的题目,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尊重是赢取合作之钥。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三个以下,我想你得花更多的时间,诚实的面对自己:是放不下身段吗?是自认为懂得多吗?是防卫性过强吗?还是从没有和老师沟通的经验?除了拜访老师,与老师沟通之外,打电话与老师联系,也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但是别常打,以免干扰到老师的私生活),而且别忘了多给老师一些支持肯定,即使有一些意见,也得把“批评夹在厚厚的赞美之间”。例如开始真诚的表示:“某某老师,不好意思打扰您,我是某某人的家长,我常听到孩子谈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谢谢您这么认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里,说他在学校里发生……(把事件长话短说),我想这问题得请教您,看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配合……”之后,耐心的倾听老师的说明,记住前述小测验中一些正向沟通的要领。

有时孩子回家后,会说一些可能引起亲师误会或冲突的话,孩子也许无意说谎,可能是表达不够清楚(认知和语言正在发展之故),或者只说利于自己的一面之辞(不需责怪孩子,这是人之常情)。请先不要急躁愤怒,冲突只会误事,最好先打电话或拜访老师,把事情加以澄清。其实,大多数的事件在证实之后,通常都是些小事,不必过分在意.如果想更有效的增进亲师沟通,得抽空多参与学校举办的活动,如亲职教育讲座、亲师会、父母成长团体、读书会、教学成果展览、运动会、园游会等。如有更多的心力,可主动协助推展教育工作,如许多学校的爱心妈妈,导护爸爸。这样不仅能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上的示范,都有深远的意义和效果。

如何与孩子聊天


如何与孩子聊天周五放学后,我与xx步行回家。

我:“xx,今天上午我们分组了,一共分五组,妈妈是第二组,我们这组一共有7个成员:有小A妈、小B妈、小C妈、小D妈、小E妈、小F妈。2个督导老师:韩老师、解老师。韩老师说了,以后每组要比赛,看谁的组表现好,谁的组落后?你愿意让我们第二组落后吗?”

xx:“不愿意。”

我:“那需要你的支持哦!只有孩子与妈妈们都表现好了,我们第二组才能有好成绩。”

xx:“妈妈,我可不想当一个拖后腿的人,你也一样啊,脾气再改小一点点就好了。”

我:“嗯,xx说的对,你看看妈妈这个坏习惯真是不讨人喜欢,你愿意监督妈妈改掉这个坏习惯吗?”

xx:“愿意。”(上面那句话是跟韩老师学的,xx听后好像很有成就感,貌似抓住了我的小辫子)

我:“嗯,谢谢宝贝xx。妈妈也不愿意挨xx的批评,要不太丢人。”

xx:“”

我:“妈妈能做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xx能不能做到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呢?”

xx:“能。妈妈,我以后写作业会认真些,也不拖拉,上课专心听讲,不给我们第二组丢分。还有,妈妈和xx都要好好学习。”

我:“恩,那你说说妈妈学习了韩叔叔的课后有进步吗?”

xx:“有,脾气比以前小了,也理解孩子了,但有时还是会发脾气!”

我:“第一周妈妈只做好了一天,第二周做好了3天,第三周是不是一次也没有发过脾气?”

xx:“是的。”

我:“那妈妈昨天为什么发脾气呢?”

xx:“知道,是我写作业又拖拉和粗心。”

我:“恩,妈妈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聊天,以及有以后每组的竞争,xx肯定能做到的对不对?”

xx:“恩。妈妈我不给我们第二组丢分。”

一次因分组而引起的话题,让我看到xx身上一种很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或许这也是推进我们进步中一个好的激励方法。

家长如何赞赏孩子


家长如何赞赏孩子本周通过学习韩老师的“家长如何赞赏孩子”这一课,我有很大的收获,现我就把我的感悟结合本周育儿的实际应用与大家分享一下。

以前如果是孩子某方面做的好,我就会简单的说一句,你做的真好、真棒、继续努力之类的话。但通过本周的学习,知道赞赏孩子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和讲究。韩老师说,赞赏孩子要针对孩子的努力。我是这样理解的,当孩子某件事情做的好的时候,你要去表扬赞赏孩子时,要告诉孩子,他具体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自己的感受是什么,都要让孩子知道,让他明白。我也就这样去实践了。

儿子学校现在都在玩一种叫魔尺的智力玩具,他也不例外,每天家里玩,带到学校去玩,真是尺不离手。这天,儿子放学回来在他屋里玩他的魔尺,我看到他一边认真的看魔尺书上的玩法图解,一边专心的琢磨手上的魔尺,没过多大一会儿,他就叫我:“妈妈,快来看呀,变成龙舟了,我居然把它变成龙舟了。”我闻声后走到他屋里,只见他满脸笑容,把龙舟举得高高的让我看。我心里就想,我现在要去表扬赞赏孩子,我应该怎么说,才能让孩子明白我的意思呢,让他感到愉悦呢。我就想到本周所学内容,要去赞赏孩子的努力。我就开心的积极的回应了他,走过去,看着他,摸着他的龙舟说:“xx,妈妈刚才看到你在玩魔尺了,一会儿认真的看玩法图解,一会儿专心的琢磨手上的魔尺,我心想,你一定又能变成一个新花样,果真你变了个龙舟。你做事情是那么的专注认真,长大了一定是个有所作为的人。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说完,儿子笑了,又去琢磨他的魔尺了。我还听到他小声的说了句:“好有成就感呀!”我想,我这样去回应儿子,他应该是很高兴的,自然做妈妈的也非常开心。

教育无小事,说的真对,不失时机的去赞赏孩子,是做父母每天必做的功课呀。努力,加油!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死亡,是一件很令人恐惧的事。它追随我们一生,我们经常会设立防御来帮助自己应付对死亡的知觉。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对死的恐惧排除脑外。它会随时潜入到你的梦中,恶梦正是它被显现的地方。当我们的小孩,被对死亡的恐惧所占据时,我们该如何教会他们去面对死亡呢?

对死亡的恐惧,我们一出生就被已潜入到无意识中。当小孩害怕黑暗,感受到威胁,面临饥饿,这是他们感受到了死亡,他们会哭,会闹,会怕,这时他们需要的是安全感,父母的陪伴就能给予他们安全,暂时忘掉死亡的存在。

孩子长大后,面对着死亡,他们就会焦虑,会惶恐不安,他们没有办法去看待这个死亡,他们会害怕,害怕父母的死去,害怕自己的死去。这时,他们就会陷入到对死亡恐惧的漩涡中,甚至会越陷越深。

既然我们没法去避开,我们只有选择正面地对待。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出生和死亡都是人所要经历的过程,有了出生,就会有死亡,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死亡同时又代表着新生,人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繁衍着。

死亡既然是存在的,它占据在我们的生命里,我们就没办法去忽略它。但我们活着,并不是在等死,如果我们的一生都在恐惧着死亡的到来,那我们又何必活着呢。活着就是要去学会很好地生活,别等到我们死去的那一天,我们还在不断地遗憾着活的不够好。我们不是要害怕死去,而是学习如何能够很好的死去,那就是学会很好地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抗日英雄们面对死亡时的泰然处之,他们能如此冷静地面对死亡,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是积极的,是充实的,这样的死去也是有意义的;如一些文人、科学家,当他们被笼罩在即将死亡的氛围中,他们也并没有感到遗憾,因为他们活得很好,活得有价值,活得有意义,活得有自我,这样的他们就可以能够很好地面对死去。

又如一些反例,面临死刑的囚徒,他们是如此害怕死亡,因为他们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学会很好的生活,可是生命不会重来,他们终究还是在遗憾中,在恐惧中接受死亡,这样的死是没有意义的,是对生的藐视。

告诉孩子,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才踏上生活的道路,就要好好地学习着,生活着,为了更好的活着不断去充实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多色彩,更开心。

既然我们不能避免死亡,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更好地活着,活得更好!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长如何与孩子协商》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宝宝刚出生时,眼睛都没有睁开,但耳朵已经能接收各种信息。“你要听话”、“听妈妈说”,家长的叮咛、嘱咐、唠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见说话在亲子关系里的重要性。聪明的家长会根...
    2020-09-05 阅读全文
  • 家长应该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 家长应该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 1.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
    2020-10-19 阅读全文
  • 孩子和家长交流,需要一种协商机制吗? 在日常生活中,一方提出要求,另一方不能完全满足的时候,就需要协商达成一致。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不是家长制,即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要无条件执行;或是孩子制,父母过度地妥协溺爱,在绝大多数家庭中,当遇到需...
    2021-08-10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 老师最怕两种家长:一种是从不来学校,对于孩子的事不闻不问;另一种是三天两头来学校,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老师理论。这是在与一些老师们相处的场合,谈到老师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问题时,所得到的结论。也许这不...
    2021-10-11 阅读全文
  • 如何与孩子聊天 如何与孩子聊天周五放学后,我与xx步行回家。 我:“xx,今天上午我们分组了,一共分五组,妈妈是第二组,我们这组一共有7个成员:有小A妈、小B妈、小C妈、小D妈、小E妈、小F妈。2个督导老师:韩老师、...
    2020-10-30 阅读全文

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宝宝刚出生时,眼睛都没有睁开,但耳朵已经能接收各种信息。“你要听话”、“听妈妈说”,家长的叮咛、嘱咐、唠叨都是孩子最直接的信息源,可见说话在亲子关系里的重要性。聪明的家长会根...

2020-09-05 阅读全文

家长应该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 1.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

2020-10-19 阅读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一方提出要求,另一方不能完全满足的时候,就需要协商达成一致。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不是家长制,即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要无条件执行;或是孩子制,父母过度地妥协溺爱,在绝大多数家庭中,当遇到需...

2021-08-10 阅读全文

老师最怕两种家长:一种是从不来学校,对于孩子的事不闻不问;另一种是三天两头来学校,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老师理论。这是在与一些老师们相处的场合,谈到老师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问题时,所得到的结论。也许这不...

2021-10-11 阅读全文

如何与孩子聊天周五放学后,我与xx步行回家。 我:“xx,今天上午我们分组了,一共分五组,妈妈是第二组,我们这组一共有7个成员:有小A妈、小B妈、小C妈、小D妈、小E妈、小F妈。2个督导老师:韩老师、...

2020-10-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