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怎样教育好孩子

发布时间:2020-11-05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家长怎样教育好孩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确实,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现在最难做,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呢?下面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一、家长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我看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抓学习态度作风。譬如: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看他是否专心读书;是否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的书写是否端正;对学习能否知难而上,持之以恒……

其次,抓作业的质量。家长要观察自己的孩子回家后是否能自觉做作业;做完作业以后是否有复习和检查的好习惯,特别是语文和英语,该背诵的单词和课文,该改默写的内容是否都能过关等等。

再次,抓生活习惯。孩子应该从小就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刷牙、洗头、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等等,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好的学习面貌。另外,孩子应该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第二天的学习生活。当然我们还要从饮食方面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要定时定量,少时多餐,不挑食和偏食和不吃零食等等。

二、家长应该有效督促孩子的学习

现在的孩子,能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很少;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需要家长督促学习的,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呢?yJs21.Com

第一,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家长在给孩子制定目标时,应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定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目标设置得越是详细,孩子在努力时候就越有方向。比如,家长让孩子“赶快将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做完”的效果要比“你要好好学习”等效果有用得多。

第二,让孩子对自己有期望。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才华,但能不能将这些才华表现出来,就要取决于家长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也就是说,家长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对孩子有多大的帮助,但家长要让他们对自己拥有期望,进而为实现自己的期望而努力。

第三,家校合作。平时有时间应该主动和自己孩子的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一些行为习惯和学习的情况。进而,对症下药,可以更好的、更有效的督促孩子的学习。

当然天下父母心,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当然什么事情也不能太绝对,一切顺其自然,努力让孩子能做到最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怎样教育好孩子才是优秀家长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那么,优秀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下面就来分享一下育孩妙招。

1

避免“破坏性”的批评

孩子童年时期的心灵是极度敞开的,父母如果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

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

不要用“比较”来刺激孩子

经常拿亲戚朋友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看似是在“激励”孩子,其实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别让孩子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

4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孩子的自信从根本上讲,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小时候得到的爱越是有条件,孩子长大后自我的价值感就越低。

5

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

即使孩子的决定很奇怪,有时也要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实践之后,孩子会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很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6

家长要克制帮孩子快速完成的冲动

在孩子完成自己的任务前,家长要有耐心等孩子慢慢做、独立完成。虽然这样更耗时,但与你帮助孩子快速做完相比,孩子会更有成就感。

7

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时,家长要帮忙找一些摆脱的方法。听音乐、阅读或与朋友交谈等,可能会有助于让孩子从失望中重新振作,调整心情。

8

限制过分的“物质占有欲”

过分给予孩子物质奖励,容易使孩子产生“物质就是幸福源泉”的错觉。要知道,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9

父母的性格要乐观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家长积极面对困难时,孩子就会感染这种乐观情绪。不要整天唉声叹气,这样会给孩子一种“无法承受”的感觉。

10

营造幸福的家庭氛围

一个和谐、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快乐的源泉。如果家长整天吵架,不仅会让孩子闷闷不乐,还会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父母怎样教育好孩子


01

在思想上,宜平等勿凌人

应当把自己的孩子当朋友,不要因为孩子要依靠父母抚养,就可以随意斥责或打骂。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与孤僻性格,也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父母喜欢的活动也让孩子参与,而父母要求孩子不做的事,自己也最好不做。

02

在行动上,宜诱导勿控制

孩子的行为常有随意性与多变性,因此,父母要经常诱导孩子的言行,使孩子既感到自由,又不失过分。如:孩子玩玩具,应尽量满足供应,但在每次玩完后应教孩子把玩具收拾好,而不能怕玩具散落满地就不让孩子玩。

03

在方法上,宜明理勿强迫

孩子虽然在各方面还尚未成熟,但简单的道理是会明白的,不能过低估计孩子的理解水平。特别是在孩子犯无知之过时,更要求父母在责骂之余,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之知错,并有所改。不讲明道理的强迫孩子改,往往使孩子心里不服气。

04

在童真上,宜理解勿责难

孩子有孩子的童趣。有些在父母看来是无聊的事,可孩子却玩得津津有味。这就需要父母去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以及伴之而来的不同阶段的游戏活动, 不要以父母的“思想高度”来评估孩子的“创作水平”,更不能粗暴地干涉与阻止。如:孩子好玩弹球与跳牛皮筋,在父母的眼里是无聊的,殊不知,这些“无聊” 之事,也曾经伴随着父母们度过自己的孩提时代。

05

在教育上,宜启发勿压制

孩子对世界特别好奇,他们的追问有时会抵得上“十万个为什么”。而对如此求知的孩子,父母应该感到高兴,不可视之厌烦,处处压制,那样会磨灭孩子那脆弱的求知欲。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采取启发的方式,尽自己所知讲解。

06

在游戏上,宜同乐勿漠视

孩子们玩游戏常常要求父母一起介入,与之同乐。这时,如果父母有时间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置身“事”外,使孩子感到孤独和失望。长此以往,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07

在习惯上,宜培养勿强制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采取种种办法促其形成。但是培养习惯也需要“水到渠成”,不可强制,要使孩子明白道理,并创造条件使之定型,使孩子主动养成习惯为上策。

08

在特长上,宜发现勿施压

每当父母看到别人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专长时,总想培养自己的孩子也有某种特长。于是就生搬硬套,采取高压手段“拔苗助长”,一旦“恨铁不成钢”时,就拳 脚相加,这样做很难培养孩子成才,反而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心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首先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从中发现孩子的特长萌芽;其次, 要因势利导,提供条件,让孩子的特长得到发挥;第三,强化培养,使孩子的特长得到专业指导。整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必须贵在坚持,切不可盲目施压。

09

在活动上,宜得当勿过火

活动是孩子成长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活动开展得好坏,活动质量的高低,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父母要科学安排孩子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时间, 采取室内外相结合、动静相结合、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等方法,既让孩子感兴趣,又不失教育的机会。活动的内容与时间要因人而异,切不可过火,否则会事半功倍。

10

在智力上,宜挖掘勿盲目

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总想自己的孩子的智力不弱于别人,于是就采取超前培养,超量灌输的办法,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这样既苦了孩子也 累了父母。应该明确智力是很多客观因素决定的,如:先天遗传和年龄变化等。有的孩子年龄只差数月,其智力就有质的飞跃。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过 程,科学地激发孩子的智力,不要盲目培养。当然,父母也不能任其发展,也要主动地营造学习的氛围,有意识地挖掘孩子的智力,促其尽快健康成长。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昨天大年初二上午,我和老公及女儿去嘉兴舅公、舅婆家拜年了,本来以为亲戚的婚宴是放在中午,所以利用一些时间去了舅公舅婆家,可在与舅婆的交谈中才发现自己听错了,婚宴是放在晚上6点,那中午这餐该到哪儿去消费呢?哎...最后还是听舅婆的话,碍手碍脚地在他们家吃了一餐便饭。舅公舅婆也是非常有经验的老教师了,所以每次去他们家我总不放过一丝的讨教机会,对于女儿的教育问题我一直都觉得是件头疼的大事,生活中总总不良习性屡屡发生,就拿孩子的浪费来说,从上幼儿园我就一直教育女儿要节约,为了让她有更深入直观的了解,还特意带她去马路上找要饭要钱的穷苦人。当我把女儿浪费一事告诉舅婆时,舅婆有点愤怒,并说我是在培养“小皇帝”其实这根本不是我想要这样做的,可是我找不到更好的教育举措,在舅婆的经验交流下,我今天试着这样去做,让孩子将吃剩(让费)的一天前的泡面,热了一下给女儿吃,可女儿就是不吃,说是有好几天了,为了教育女儿不浪费,我让家人不给女儿任何吃的,不吃剩下的泡面就什么都不要吃,为了能让孩子改正缺点,我看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已经两餐没吃东西的女儿感到肚子确实有点饿了,就对我说,“妈妈我还是吃了那些泡面吧”,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了。是啊!孩子肚子饿了自然什么都会吃,正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日子就像呼风唤雨,要啥有啥,好习惯的孩子有时也会纵容成为坏习惯,因为他们也实在经不起现代生活带来的种种“诱惑”但我觉得一点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坚持,尽管我们大人示范起到了一些作用,却不能放过孩子一次浪费的机会,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大人们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好更好的带头作用!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将不良习性彻底改掉!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好孩子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其实,育己即是育儿。

试想,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突然停车或闯入了对向的车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轻则造成交通塞车,空耗时间、精力,重则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界限,履行自己的责任,才是我们安全、顺畅行驶的保证。开车如此,育儿、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通常会出现以下两种自我身份错误定位的情况:

为人父母后,

你的身份定位正确吗?

一、越位

即父母对自己不该负的责任进行越界干涉

诸如孩子不吃饭时,我们总是追着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一旁陪着写;孩子间发生点小纠纷,我们就急着出面找对方去算账,等等。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体是孩子自己的,吃饭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个灵魂固有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种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总是追着喂,所以孩子可以不准时吃饭。因为我们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单独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失位

即父母自己该履行的教育责任没有履行

常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抱怨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带出了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反省过,教养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观念和方式去带我们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就该心怀感激了,怎么还能抱怨他们或要求他们改变?其实,隔代教育是个伪问题,本质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内心还没有长大,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的失位在先,才导致了老人的越位。

三、定位

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应该有清晰的定位

我们做父母的没守住自己的界限,给孩子创造了犯错的环境和机会,却去怪两三岁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吗?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诉这些狼,你们不能吃羊,谁吃谁不是好狼。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可以随手触及糖的环境吗?难道不是我们习惯了把孩子托管给电视、电脑,而很少亲自陪伴、交流,导致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或电子游戏的吗?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们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这一职责。

四、榜样

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作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们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孩子会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其实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比起说教,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不伤和气,也更能起到作用:假如父母乐观而幽默,那么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会太消沉;假如父母真诚待人,那么孩子也容易有好人缘。这些都是说教做不到,而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做到的。

通常还有一些父母,会因为自己两三岁的孩子碰触了家中的玻璃杯、电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进而用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理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可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尝试,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素。假如为了保护孩子,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学后,我们常常又会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做事缺乏主动性。

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尝试和体验,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失位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生活环境。

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走向快乐、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径。

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一向被认为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家长、社会都期望着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积极的作为。

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忽略了对其的教育。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孩子间的“玩闹”却导致了致命后果的事情,这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如何能与那些血淋淋的悲剧有所关联呢?究其深渊,背后隐藏着教育的危机。

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还要告诉他什么不能做。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教只是尽责,教懂才是尽心。

生儿养子,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着根本性的作用。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真正的教育?不妨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1、谢安:身教重于言传

谢安是东晋孝武帝时期的一代名相,“淝水之战”就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取得胜利的。

可能因为平时公务太繁忙了,所以他看起来似乎都没有时间好好教导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教导孩子的重担就全都落在妻子的身上。

一天,谢夫人又在对儿子耳提面命,实在是忍不住了,就质问他说:“你这个当爹的也太不称职了,怎么从来都不见你教导自己的儿子?”

没想到这位平时没有时间教导儿子的父亲却回答道:“我常常自己教导儿子啊!”

谢夫人一听,顿时懵了。

原来,谢安教育孩子,靠的并不是耳提面命,而是自己平日里的身体力行。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有自己先做好了,孩子们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加以效仿;如果自己都做不好,又怎能去要求孩子们呢?

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也是一样,耳提面命的言教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的身教。

2、殷仲堪:以俭为本

殷仲堪出生门阀世家,是东晋末年的重要将领和大臣,他擅清谈,曾说三日不读《道德经》,就觉得舌根变僵硬了。

他就任荆州刺史后,正好遇上水灾,年成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古代南方的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此外再没有其他荤菜。

要是吃饭时饭粒掉在盘里或坐席上,他就捡起来吃掉它。

他这样做,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也是因为他本性质朴。

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了州郡的长官,就认为我抛弃了平时的操守。现在我做了刺史仍没改变这种操守。清贫俭朴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3、孟母:环境熏陶

孟子和母亲一开始居住的地方临近墓地,孟子年幼,嬉戏游玩时喜欢模仿墓地里的事情,热情于挖坑埋土之类的活动。

孟母见此以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搬走,住在市场旁边。孟子又开始学习商人做买卖的行为,孟母仍以为此地不适合孟子居住,又迁居到学宫附近。

耳濡目染,在学校的影响下,孟子开始学习演习礼仪,孟母这才放心地住了下来。孟子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六艺》,终成一代大儒。

孟母的行为为我们指示出环境熏陶的重要性。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所以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谨慎选择居住的环境。

4、诸葛亮:俭以养德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写道: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子女“俭以养德”的道理。

他曾经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亲自履行着自己“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

5、梁启超:做人比学问重要

梁启超确实不强求孩子的成绩,也不干涉孩子个人的兴趣选择,但是有一样东西,他十分在意,那就是孩子的品行。

他曾经这样说:

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在梁启超很小的时候,母亲对他总是很温柔,但是有一次,梁启超因为一件小事而撒谎,一向温柔的母亲为此盛怒,打了他十几鞭子,告诫他,不诚实的人将来只能成为乞丐,盗贼。

梁启超谨记在心,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对孩子的品行要求更是严格。他还让孩子们从小读中国的传统经典《论语》《孟子》,教导他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

而事实上,梁启超的九个孩子无一不是品德高尚之人。他的大女儿在丈夫去世之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却始终不肯向日本人低头。

三子梁思忠,在淞沪战场浴血奋战,以身许国。而九个孩子中,七个曾经在国外名校留学,学成之后,无一不回到他们的祖国,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来。

爱国,对梁家而言,从不是一句空话。这样优秀的家风家教,在中国确实首屈一指。

6、鲁迅:尊重孩子

有一回,萧红到鲁迅先生家吃饭,许广平从街上一福建菜馆要了一碗鱼丸子。吃饭的时候,海婴最先夹了几个丸子放到自己碗里,吃了一个后就说:“不新鲜、不好吃。”许广平便夹起一个吃,感觉很新鲜。

于是就批评海婴,并又给海婴夹了一个,海婴吃了这个之后,依然说不新鲜。许广平生气了,更加严厉地斥责海婴。

见此情形,鲁迅先生便把海婴碟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了尝,果然不新鲜。原来,在这碗鱼丸中,有一部分是新鲜的,还有一部分是不新鲜的。于是,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指责是不对的。”

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孩子往往是被教育的那个,家长往往很难尊重孩子的意见。

但是鲁迅却不一样,他十分在乎孩子的观点、想法,不会想当然地斥责孩子,能够设身处地的去观察、思考孩子的意见有何合理,这样的尊重是很多家长不能做到的。

7、丰子恺:自然真诚独立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

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

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而在这样的要求下,他的孩子都在很早的时候就不再依赖父母生存,可谓十分独立,这和他们后来做出的成绩是密不可分的。

家长怎么教育好孩子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什么样?

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无论是怎样的父母,“榜样”也好、“教练”也好,“保姆”也罢,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对父亲来说,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父亲必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一种质量,在什么时候表现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更为重要。妈妈的性格与脾气,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妈妈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妈妈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做事容易诸多不成。所以,控制情绪是做现代妈妈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1

妈妈要学的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在看到自己孩子优缺点的时候,做母亲的都不要立即就反应出来。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孩子需要空间去自己成长,母亲随意而过多的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母亲的反应。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急躁又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可能就是这个“虚”没做好。做不到不露声色、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无法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母亲情绪的包容,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对抗性强,亲子关系难以顺畅。

2

妈妈要学的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

妈妈要学的第三个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母亲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你会发现,越柔和的母亲,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则往往难以胜任真正引导和带动孩子的重担。

每位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家长的心态应该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我们需要特别解读以下两个字:一是心,二是情。教育需要有情有礼,这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家长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给他穿、给他洗(已经足够大的孩子)。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们讲一些东西的时候,家长再把道理点出来。一定是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才会主动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干扰源。也就是说,孩子内在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才是最可怕的事。家长必须拥有情绪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你先不要急躁,先平静下来,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无法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状态,你读任何教育理念都是无效的。因为不能内化和沉淀,你就无法拥有实施教育的资本,无法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己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事实上,“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内视,《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

今天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是不同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孩子们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请记住,作为一名母亲,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这是您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的时候,你惯于用什么方式让孩子听话起来?

有些性急的家长大概会发一通雷霆之怒,于是孩子前一刻还在调皮,将您的话当做耳旁风,后一刻已经吓得泪珠连连不敢作声了。

于是家长满意地松了口气——孩子就得教育,不教育不成器。

不过,发脾气真的是教育吗?“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获得者刘素敏“刘妈妈”说:“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我曾经的董事长是一位知名的企业家、教育家,老太太现在已经退休养老,和已成为科学家的儿子定居美国。回国探亲时,当地县政府特意邀请老太太给当地数千名师生、家长进行一场免费的教育报告会。

被亲切称呼刘妈妈的她,十五年前就是“中国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在育儿的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经验。加上近些年来在国外定居,受先进育儿思想洗礼和不断学习,很多育儿观更加鲜明。

会上,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很多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大忌,呼吁千万家长和教育界朋友们,一定要克制这个问题,不要将这个问题再一代代的复制给下一代。

她说:这世上有一种东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那就是发脾气。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发脾气是教育的最大死敌,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为什么不要发脾气

◎一分脾气七分害◎

教育界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

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他带上了终生痛苦的枷锁。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

孩子的问题,几乎都是家长的问题,只是很多父母不愿意去看见自己的问题,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修理孩子。

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坏脾气会遗传◎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爱发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内心脆弱又好斗。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

当这样的孩子长大,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父母的坏脾气,出现“发泄伤害、复制暴力”的情况。这时,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坏脾气的牺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

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亲近、不敢跟你敞开心扉、时刻处在担心受怕中,没安全感,成长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脾气越大,孩子越顽劣;父母越气急败坏,孩子越难管;父母脾气升级,孩子的坏行为也跟着渐长。

邻家有个小男孩非常淘气难管,后来父亲居然用绳子把他绑起来打,可这孩子并没有被打服变乖,仅到三年级,他就彻底不上学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种奇怪的惯性——认为吼孩子没用,就得骂;骂的“力度”不够,开始打;后来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实际上他们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况越糟。

大人应多给孩子耐心、宽容和信任空间。虽然看着孩子犯错而不马上纠正,很考验父母的承受力,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我们应尊重孩子享受这个过程的权利。

改变坏脾气的方法

◎把发脾气换做沟通◎

随便发脾气就像到处扔垃圾,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孩子不应该成为我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与其发火动怒,不如好好沟通。

比如看到孩子作业没写完,不要一上来就咋呼、火冒三丈:你怎么还没写?天天就知道玩!等等。孩子会因此而好好写作业吗?当然不会,孩子会更抵触写作业。

如果要达到想要的效果,你可以这样说:你不按时完成作业,我真的很难过。如果你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我会觉得很开心。

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告诉孩子如果这样做,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用同理心去教育孩子,让感情自然顺利地流动。这样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管教。

教育中的“以情理教育”,比大发雷霆效果好得多,让家中充满感情和沟通,而不是充满暴力和训斥。

父母改善自己的脾气,看上去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实际上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当我们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友好相处时,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就会触手可及。

◎静心思考,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一味的压抑、克制脾气不是最好的办法。情绪是无法压抑的,压抑的情绪最终会以更失控的状态爆发。

真正的做法是,学会真诚的面对自己的情绪,认识到:我自己情绪管理不好,和孩子无关。

曾经做企业的时候,老太太处理自己脾气时有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凡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或笔记本,把心里的想法敲出来。等把所有的怒气、怨气、坏脾气一股脑写出来后,心中也平息了许多。

这不仅是疼惜自己的一个举动,也是高效率处理情绪的实用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思想腾出更多“内存空间”去干有意义的事,效果非常好。

◎学会真实的表达情绪,及时疏导◎

我有个同学是公认的好脾气,做了妈妈后也从不发火。她说之所以从不发火,实际上是因为她会经常与家人表达情绪。

她说不管在外遇到什么事,被老板骂也好、被朋友误解也罢,只要回家跟爱人倾诉一番,心情就会恢复平静,从不担心会把负面情绪带到孩子面前。

当一个人生气、发怒时,只要给她一个有力的拥抱,并用心倾听、肯定她的感受,就能够给对方带去力量和安慰。对方的情绪一旦释放出来,表达出来,也就自然会平静和温和了。

对于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做错了事、受了委屈后,不需要指责、埋怨和打骂,而是被理解、关爱和倾听。当孩子把内心的垃圾倒出来后,才能真正装得进你的良言和教诲。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学习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十法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加深记忆,把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为记牢打好基础。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这样可以让孩子慢慢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更高效率和更少时间能让孩子没有作业的负担和压力。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可以让孩子专心学习,和孩子约定学习好后就可以看电视,前提是按照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和任务。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量重点讲的是质量,质量第一,效率保障。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然后认真的学习;玩就好好的玩,学就好好的学,这个原则可以让孩子更专注不分心。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整孩子的状态,等孩子状态或者注意力在学习上了,再让孩子进行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好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心情更好,整理书桌这个小动作如果长期坚持就会让孩子养成更好的整理习惯和动手习惯。

9.饭前和饭后半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这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帮助。

10.孩子学习过程中休息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孩子离开书桌。时间太长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持续度都会降低了,所以让孩子休息要讲究时间和方法。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长怎样教育好孩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怎样教育好孩子才是优秀家长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那么,优秀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下面就来分享一下育孩妙招。 1 避免“破...
    2020-12-14 阅读全文
  • 父母怎样教育好孩子 01 在思想上,宜平等勿凌人 应当把自己的孩子当朋友,不要因为孩子要依靠父母抚养,就可以随意斥责或打骂。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与孤僻性格,也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父母喜欢的活动也让孩子参与,而...
    2020-12-10 阅读全文
  •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 昨天大年初二上午,我和老公及女儿去嘉兴舅公、舅婆家拜年了,本来以为亲戚的婚宴是放在中午,所以利用一些时间去了舅公舅婆家,可在与舅婆的交谈中才发现自己听错了,婚宴是放在晚上6点,那中午这餐该到哪儿去消费...
    2020-11-16 阅读全文
  •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好孩子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其实,育己即是育儿。 试想,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突然停车或闯入了对向的车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轻则造成交...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一向被认为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家长、社会都期望着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积极的作为。 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忽略了对其的教育。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孩子间的“玩闹”却导致了致命后果的事情,这让人唏...
    2020-09-30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那么,优秀父母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下面就来分享一下育孩妙招。 1 避免“破...

2020-12-14 阅读全文

01 在思想上,宜平等勿凌人 应当把自己的孩子当朋友,不要因为孩子要依靠父母抚养,就可以随意斥责或打骂。这样会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与孤僻性格,也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交流。父母喜欢的活动也让孩子参与,而...

2020-12-10 阅读全文

昨天大年初二上午,我和老公及女儿去嘉兴舅公、舅婆家拜年了,本来以为亲戚的婚宴是放在中午,所以利用一些时间去了舅公舅婆家,可在与舅婆的交谈中才发现自己听错了,婚宴是放在晚上6点,那中午这餐该到哪儿去消费...

2020-11-16 阅读全文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其实,育己即是育儿。 试想,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突然停车或闯入了对向的车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轻则造成交...

2020-09-30 阅读全文

孩子一向被认为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家长、社会都期望着孩子长大后能够有所积极的作为。 可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却不知不觉忽略了对其的教育。常在网上看到一些孩子间的“玩闹”却导致了致命后果的事情,这让人唏...

2020-09-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