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唠叨也会伤孩子

发布时间:2020-11-05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唠叨也会伤孩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一件事讲好几遍也听不进去;讲多了,孩子又嫌自己烦。其实,爱唠叨的父母应该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每个父母都对孩子寄予厚望,为了达到设定的目标,会不时的在孩子耳边叮嘱、提醒。但这种做法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还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些父母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只讲缺点,不提进步。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已能分辨是非善恶,只是缺少改正缺点的自觉和毅力。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他们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唠叨的环境里,长大后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唠叨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那么父母怎么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呢?首先,要耐心地加以指导。指导不同于唠叨:唠叨往往含有责怪、批评的味道,是一种反复的单调的刺激;而指导是亲切的、言简意赅的,它能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帮助他们处理问题,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舒畅。聪明的父母从不去规定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而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如果没有做好,也会耐心地帮他分析原因,鼓励他不要灰心,尽力而为。其次,学会尊重孩子也很关键。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自尊受到伤害,他们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保护并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宽容,要给孩子说话和申辩的机会。即使是批评,话也不宜多。唠叨,其实是不懂交流的表现。因此,父母要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孩子交流时要充满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时间最好选在吃饭时和睡觉前,因为这是孩子情绪最为平稳的时候。最后要提醒父母,对孩子讲话也要经过大脑过滤,要讲在点子上,不要信口开河。说出去的话、下

达的命令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也来唠叨一下“幼升小”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前途无量的开始,很多家长选择幼升小择校,没经历过的不知道,这里面真是很复杂,利弊权衡,很是纠结!

兜从一岁开始,我就开始琢磨孩子的上学问题,之前也不听谁说过一嘴,孩子要上学,除了户口必须落在当年学校招生范围内的片区,而且必须要落满三年,也就是说,六岁上学,三岁前就必须搞定这个落户问题,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有三:

第一,姥姥家,那也是我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从小到大就没离家多远过,所以周围的学校,孰好孰坏也是心知肚明,比较好的,是古二小,可是姥姥家不在该片区,纵然离的很近,也是毫无人情可言的,而且,姥姥家的房子小,孩子在这里上学,我回来住都会觉得挤,为了进个连区重点都算不上的小学买套房?不划算,而且距离市区比较远,升值空间小,pass!

第二,通州,当初买房子,纯粹是看上了这里的闹中取静,当然了,不可否认的还有就是便宜,孩子?完全没考虑过,否则也不会买两居了,总觉得很遥远的事情,可是如果真要在北京没别的窝,就这么一个地界,周末的升学环境,就不那么乐观了,首先,学校软硬件和城里肯定是没法比,很多虽然是名校的分校,可是我也听周围人说了多少次了,所谓的分校,那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老师都是就地解决,真给你从城里调过来?开,开,开,你开玩笑哪!还有,就是同龄人的素质,通州现在几乎就是外来人口聚集地,首先说,我并没有歧视外地人的意思,北京也一样有不是东西的,但是,通州这种现状就决定了,如果就地上学,学生素质肯定是良莠不齐,这兜上本小区的幼儿园就已经感觉到五湖四海皆兄弟了,上学?no,我坚决不会同意,也许是北京人的那么一点点优越感在作怪,但是,进城读书,必须的!

最后一个,就是奶奶家了,东二环,其实兜一出生,户口就落在奶奶家了,可是后来我实际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同是挨着的几个楼,划片完全不同,偏巧兜奶家划片的小学就不好,临二环主路,学校没有什么成绩,在周围的几个学校来说,不说垫底,也差不多,没办法,最后一条路了,必须得硬着头皮走,开始了漫长的看房之路。

最终决定买了一套超级蜗居,50平,为了儿子,小总价就是优选了,就在这看房过程,就感觉到了北京房价的超级大波。所以在儿子二岁半之前,终于咬牙买了,虽说不是什么响当当的名校,但是在这片,还算是个相对好的学校,而且,在这附近买房,不说赚,但至少不会亏,保值空间比较好。其实在这之前,我也斗争过,反正都是买房,干嘛不买名校,那时候史家的片区房也就在2.6-2.8w左右(我买的2.2),但是多方打听,那样的名校,出入接送孩子的,非富即贵,社会名流,成功人士,小头小脑的,就是那句话,您开个富康,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孩子之间的攀比非常严重,名车接送,专职保姆,我的娃如果进去了,每天得承受多大的心里压力,看了个论坛,里面有个孩子爹开捷达接孩子,第二天接到孩子电话,让他把车停远点,别让同学看见,看得我这个心寒,算了吧,儿子成不成才固然重要,但是做人还是根本,从小接受这样的刺激,难保孩子不为了挽回面子撒谎,或者承受极大的心里压力,这还读什么书,所以干脆放弃了去名校的想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不丢人!

当个妈容易吗,一天到晚得琢磨多少事?最开始跟兜爸说的时候,他完全不理解我的行为,说我杞人忧天,结果经历了买房后才发现,周围多少人都在做着同样的事,谈论起来头头是道,丝毫不逊于尔等,一问,孩子才几个月。如果真等等孩子快上学的时候,你再去找,那真是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那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么?等到孩子上学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还不得懊悔死,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能做到的,我会尽120%的努力,希望孩子能理解我的苦心,学校再好,孩子不学,也是白瞎,他学的好,小升初,我就能松口气了。

教育孩子,最忌讳唠叨


很多爸妈在教育孩子时都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反复唠叨。家长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过犹不及,孩子往往并不领情。过多的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曾有教育机构对学生进行过调查,主题是“说说你对父母有哪些不满”。调查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孩子都表示对父母最大的不满就是“太唠叨”。由此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非常忌讳唠叨这种行为。

“路上小心!放学了就赶紧回家!别在路上乱吃东西,要不然就会生病的!”正上小学六年级的诗诗已经走出家门口了,妈妈的叮嘱仍然还在耳边响起。

诗诗皱了皱眉头,回头说道:“妈妈,你别再啰嗦了,我已经知道了!”

下午放学后,诗诗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妈妈走过来说:“诗诗,今天上课怎么样?老师讲课都听懂了吗?要不要周末给你请个家教?”

诗诗听着妈妈的唠叨,无奈地趴在桌子上大喊:“妈妈,我求你了!你能不能不要每天都这么唠叨!听得我都烦死了!”

妈妈愣了下,有些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样和妈妈说话?我还不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这么不知好歹呢?”

诗诗捂住了耳朵,喊道:“这种为我好,我可不想要,请你不要再唠叨了!”

诗诗妈妈的这种举动,在中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唠叨在中国父母身上非常普遍,它是父母与孩子之间顺畅沟通的最大障碍。

爸妈们总是不断地唠叨,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可是这样的行为孩子并不领情,而且还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孩子们会觉得父母总是唠叨是因为对自己不信任,不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所以要反复唠叨提醒,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自己越来越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因此,爸妈在和孩子交流时,还是少些唠叨为妙。否则,你将“收获”一个拒绝交流、喜欢和父母对抗的孩子。

想要避免唠叨,爸妈可以这样做:

1.叮嘱点到即止

孩子最怕像唐僧念经一样唠叨的人。所以,爸妈在叮嘱孩子某件事情时,应该做到点到即止,不要反复说教,没完没了。其实,很多时候,爸妈只要稍微提一下,孩子就会明白了,讲得太多了,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2.别太信口开河

有些父母之所以唠叨,很多时候是因为说话不考虑目的,只是为了“说”而说。例如,爸妈规定孩子做好作业再开饭,但是自己把话说出去了,心里又怕孩子肚子饿,于是就会没事找事地说:“你饿不饿?”“要不要写完再吃?”这类自相矛盾的话。这些语言,会让孩子感觉这是父母“无聊”的表现,从而产生反感心理。

3.改变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很多爸妈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表现得高高在上,展示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性,要求孩子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但是在孩子看来,父母的话语都是无用的、空泛的大道理,甚至很多时候同一件事要反复说上很多遍,明显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因此自然会产生排斥心理。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爸妈就应该改变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方式,把“唠叨”变成互动式交流。比如,想教孩子如何整理房间,你们不妨一同动手,而不是站在一旁“指点江山”。只有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孩子才能听进去你的话,你对孩子的教育才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同龄不同级,孩子也会很孤独


一些孩子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和好朋友的出生年份是同一年,但是生日一个在年头、一个在年尾,所以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好朋友因为出生在年头所以顺利进入了小学,但是自己因为出生在年尾,所以还要再等上一年。

虽然这件事情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很好理解的,但是要是想要让孩子明白,这可是非常难了,孩子会想要知道,为什么他可以顺利去上小学,自己却不行。

怎么样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儿童早期教育专家艾丽森博南诺说到,每年有这么多人进入小学,相应地,也会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办法和好朋友一起进入小学的,这样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失去了好朋友。

博南诺说:“在幼儿的时候,总是有很多的小伙伴会和自己的同龄人或者是和比自己稍微年长一点儿的小朋友建立了很亲密的友谊,但是一同经历了幼儿园以后,这些人可能就会开始了另一个阶段的学习。”

博南诺解释,那些上学比较晚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他们会觉得自己被留下来了,这种反应是正常的。这主要是由于孩子所熟悉的日托或者幼儿园的环境改变了——因为和他们一起玩耍的小伙伴离开了。因此,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适应这样的变化呢?

爸爸妈妈可以邀请一些读小学的孩子们在放学后和孩子说说学校的生活,让孩子有所期待:具体可以有他们每天的日程安排、新老师、认识的新朋友等等。这样一来,能够让孩子对于进入学校有所准备。

尽管鼓励孩子们继续维持友谊很重要,但是也要让孩子知道,他们上了小学以后同样也会和班级或学校的同学们建立起新的友谊关系。

家长应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所以,在好朋友离开自己去上小学以后,虽然孩子在幼儿园里面仍会受到老师们的悉心照料,可是到家后,没有人陪着自己一起玩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怎么样调节孩子的情绪呢?家庭顾问还有家长教育专家马丁奥格尔索普说,爸爸妈妈感知到孩子悲伤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的专家表示,爸爸妈妈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明白他很难过,同时要采用最简单的方式,跟孩子说:“我知道你很不开心,因为你的小伙伴离开了。不过,这是非常正常的,爸爸妈妈在生活中还有工作中也会遇到朋友离开的情况。”

但是,爸爸妈妈也要知道的是,自己也不用太多虑。不排除有的时候,在孩子面对小伙伴升学的难受心情时,爸爸妈妈要是太从自己出发,讲述自己朋友离开的例子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悲伤情绪带给孩子,这意味着以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孩子,可能会加重了孩子不开心的情绪。

所以,奥格尔索普想要跟爸爸妈妈说的是,在调节孩子情绪的时候,最好是能够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新学期的积极方面,让孩子能够明白,就算是小伙伴转学是一件让他很消沉的事,但面对新生活,还是有着很多未知的精彩在等待着自己。

另外,在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与他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一同去公园、玩游戏,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每天都在唠叨“安全”,仍旧小伤不断,看看你设定的安全教育分阶段了吗?


众多媒体报道的有关幼儿安全事故的频发,本文旨在通过对幼儿园以往活动的整理、梳理和实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更合适的安全教育主题内容,让幼儿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一、​幼儿园实施安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各幼儿园对安全工作日益重视,并积极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教育周”、“安全逃生演练”、“防溺水”等,但幼儿园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幼儿安全事故频发、种类繁多,特别是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实施方面,存在两大问题:

1、缺乏系统、分层次的安全教育教材,只是在日常教学中穿插一些比较零散的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

2、安全教育主题实施形式单一:除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穿插部分安全教育录像与谈话活动外,仅有一次较集中的全园性“安全教育周”活动,主题内容基本为“消防安全与地震逃生”。

以上两大问题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幼儿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以聆听教师说理为主,各个年龄段无突出重点,幼儿反复习得后心理麻木,甚至在幼儿园参加了三年的逃生演习后,觉得这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并不能从思想上引起幼儿的重视,也无法真正学会自我保护的技能和较好的应急技能。

二、优化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内容选择及其组织的有效策略

?内容选择

1.分年龄段选择适宜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内容

在实践中发现,到大班以后,很多孩子说起“安全问题”头头是道,因为从进园第一天起老师就不停地“唠叨”。但实际生活中,往往不能自觉地养成习惯,如:拿着剪刀,刀头朝外随意走动;在马路上随意跑动;集体过马路着急起哄等。同时,实践证明,幼儿的习得与年龄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分年龄段组织幼儿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十分必要。

案例:在“安全教育周(消防安全、地震逃生)”大主题环境下,根据《指南》的目标与指导性教育建议,整理出各个年龄段安全教育的侧重点如下:

托班:托班的孩子年龄较小,常对发生的事情自己不会主动说,需要老师去发现,因此看到的情况往往滞后,如被咬破抓破皮,需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因此,托班安全教育的重点是:

?第一学期:会求救——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会呼喊求助。

?第二学期:保护身体——不咬人、不抓人,破皮、流鼻血等会告知老师和成人。

小班:大部分孩子在小班这个年龄段入园,为了安全很多事情家里包办,像剪刀之类的工具自己还不会使用,而脱离家庭成员一对一甚至几对一的视线,独自来到集体生活,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就要靠自己去了解,习得保护自己的方法。

?第一学期:物品使用——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

?第二学期:身边的安全——室内室外活动的安全;找找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中班:中班幼儿的认知和行动能力增强,往往能离开成人的怀抱独自游戏或结伴游戏,成人带孩子外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有的家庭开始很注重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此时向幼儿传达外出时注意的安全非常适宜。

?第一学期:外出游玩——防走散(如:拉好大人的手、不乱跑,不跟陌生人走,不告诉陌生人家庭信息,遇到走散找营业员、售票员、警察等寻求帮助)。

?第二学期:交通安全——认识交通标记、了解交通规则等。

大班:大班幼儿开始学习独立的自我管理,有时,还会出现单独在家的小时段,在生活中,似乎也自认为能照顾自己,饿了可以自己找点东西吃等,但以下安全小常识也是必须了解的。

?第一学期: 高空坠物——不在高空扔东西、不从高处往下跳、危险的窗台等。

?第二学期: 运动安全——运动时能和足以安全,不给他人和自己造成危险。

注意:这些小主题是特定年龄阶段要重点开展的,但不存在唯一性,在其他年龄段里同样要互相渗透,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更应适时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2.根据各年龄段安全教育主题内容制定具体活动

各教研组合理安排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内容,组织活动前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活动重点认真备课,摒弃单一的“谈话说理”形式。以中班开展的主题“不跟陌生人走”为例,主题开展思路如下:

(1)教室内事先放好手机(隐蔽录像)。各班邀请一位家长(最好平时很少来幼儿园的),扮演角色来接其他班的孩子,对幼儿投放吸引性的话语、食物等,目的是让幼儿跟其外出。教师半路出现,询问幼儿:“你们去哪?认识这个人吗?不认识可以去吗?”

(2)根据前次活动抛出问题:“你会跟陌生人走吗?”,事先通知家长,并让幼儿回家讲述这次经历,引导幼儿阐述当时行为的原因,协助进行安全知识的丰富,加深记忆。第二天组织幼儿集中观看视频(有直接跟走的,有犹豫看别人的,有犹豫后不走的,有听别人的跟走的……),最后谈话活动,总结正确选择。

(3)经过前两次的活动,幼儿肯定很“明智”地选择“不跟陌生人走”。但在商场等人流较多的地方又容易与父母走散,因此习得自我保护和应急技能也很重要。可以通过饭后故事“小红帽”、儿歌《走丢了怎么办》等强化。

《走丢了怎么办》

商场里,人太多,

找不到妈妈真难过,

对陌生人不要讲,

售货员阿姨来帮忙。

公园里,人真多,

找不到妈妈真难过,

站在原地不要动,

等着妈妈来找你。

大街上,车辆多,

找不到妈妈真难过,

不哭不闹不着急,

找到警察帮助你,

讲明电话和地址,

定会安全回家里。

?组织策略

1、创造游戏的结合

幼儿游戏中自然融入安全教育内容,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如幼儿在游戏中自发地引发主题:“着火了”,教师应推进游戏:打“119”报警电话,说清位置,湿毛巾捂住嘴巴蹲下逃生,不坐电梯等。之后开展“我是消防员“的游戏,用纸箱当消防车,模拟消防员救火,作为儿童,除立即逃生以外,最重要的是遇到无法逃生困难时,学习用电话或手边明显的物品向外界求救。

2、文学作品的融入

选择朗朗上口安全教育儿歌、儿童化的教育短片(如:巧虎)、耳熟能详的儿童故事(如“小红帽”)等,能在组织活动中避免枯燥的说理,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学习自我保护。

3、实践活动的开展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模拟训练,通过与交通警察、消防员叔叔互动等形式,形象生动地让幼儿深刻了解相关安全知识,如在中班“交通安全”主题开展过程中,老师们就带孩子走上街头,观察马路上的交通设施,并采访交通警察,提出自己的关于交通安全方面的困惑,由交警一一解答,幼儿非常投入。

4、主题墙饰的布置

布置安全教育主题墙饰也很重要,如同其它主题活动一样,安全教育的墙饰应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各年龄段幼儿可通过互相参观,了解较全面的安全知识,也能提醒家长,了解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重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

5、生成活动的跟进

由于幼儿缺乏自己我保护的能力,往往在教师预设之外会发生一些小的安全事故,我们可以归类为“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不在上述的预设主题内,但可以引起幼儿的共鸣,适合作为生成的主题内容,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如一位奶奶在盛热呼呼的粥,孙女站在一旁,粥溅到孙女脖子上烫伤皮肤,但孙女只是夹紧了脖子喊疼,却不让大人看,教师就以《小心,烫》为活动内容展开了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再者,社会上有关于幼儿的重大安全事件,曝光率高,总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当然也包括幼儿,那么就可作为随机事件的教育内容。

实践证明,分年龄段有侧重点、多形式地实施安全教育主题活动能让幼儿更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除了为其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更应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喜欢唠叨怎么办?


孩子喜欢唠叨怎么办?还有两天就上学了,**小朋友非常的兴奋,可能是在家呆的时间太长了,没有同龄人玩,所以特别的期待去学校,自从给她找好学校以后,**就一直盼着什么时候可以上学。特别是到了最后这几天,天天问,妈妈,今天几号了,还有三天还是还有两天啊???问的我都烦了。

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又问,妈妈,今天几号啊?我一听来火了,直接开炮:你老问几号干嘛,该上学自然会让你上,昨天一天你问了十几二十次,几分钟问一次,你问了就记住,别几分钟又问一次,干嘛啊。没完没了,到了日子自然会送你去上学。

说到唠叨,**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比如,我经常会收到快递,因为很多时候都是给她的书或者玩具,有时候会买些零食之类的,除了生活用品之外,其它的基本都是给她的。所以每次收到快递后她总是第一时间打开,次数多了,只要一听到快递,她就会问,妈妈,这快递是给我的吗?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回答,是啊,是给你的,或者告诉她不是给她的。她就会问,那是给谁的啊?都是些什么东西啊,可以给我看看吗?我会告诉她是什么东西,东西是给谁的。自己的东西给她看当然没问题。可是现在却是不管什么东西她都要看一看,这还不要紧,非得要第一时间看,有时候还没到家就要看了。有时候一些小东西或者比较方便拿的我就由着她了,可是有时候实在是不方便,她还是一次两次的总嚷着要看,我告诉她,回家在看,或者再吃,她当时听了可能会说好,可是没过多久又开始唠叨了,妈妈,让我看一下吧,我就看一眼。我再同她讲道理,她可能又会听一会,可是用不了多久又开始说,直到说到我发火为止。

又比如,我承若给她买什么东西,或者带她去玩,时间也定好了,然后她就会一天三遍或者不定时的一天几次的提醒你。有时候到了约定好的日期还刚起来,她就会问,妈妈,你不是说今天给我买什么(或者是去哪里玩)吗,怎么还不去啊???我自认为每次给她的承若基本上都兑现了,除了特殊情况外(比如约好时间去玩,可是下雨了),想着真是火大的很。

每次面对**总是在唠唠叨叨的,我真的很火大,也有点无力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每次好像都跟她讲的时候好好的,可是没过多久又变成这样了,我和她爸都不算是唠叨的人,每次弄的我都要发脾气,但是我也知道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可是不发脾气就得每次面对她没完没了的问,实是让人受不了。眼见她马上要上小学了,不知道她到外面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别人又会怎么对她呢?连我都受不了她,别人能容忍她吗?

别让“唠叨”成孩子的烦恼


相思成瘾

现在刘姥姥又有了烦恼:小荷不止一次为想爸爸而哭。

小荷出生后荷爸精心照料孩子,姥姥为此非常欣慰。根据姥姥的经验,多数爸爸都不太怎么爱照料孩子,甚至打骂恐吓孩子的爸爸也不少见。为此姥姥始终给荷爸打高分。现在的问题是,小荷一想爸爸就哭,一哭就必定是想爸爸,而哭泣是负面情绪,是让她哭呢,还是制止她为想爸爸而哭?

有个好爸爸,时常念爸爸,这是好事,但为此而引出那么多的哭泣总觉得不是个事,而这已经有形成习惯的趋势,就更加令人不安。可是,要让爸爸别那么对小荷卿卿我我也很难,因为老公的父亲就对女儿如此这般娇宠,样板的力量何其强大!结果是小姑子任性懦弱,缺乏坚韧,终于导致十年婚姻解体,大不幸也。

家人的不良习性和习惯以及如何改变,是刘姥姥育儿以来所遇到的最大挑战,姥姥打算迎击挑战:世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等候时间、耐心、艰苦的思索和不怕艰难地去行动。

唠叨传染烦恼

再举一例:Eric本来特喜欢姥姥,在姥姥家玩得可欢了。近来却不愿意来姥姥家,来了也不高兴,总是用晦涩的目光盯姥姥。你道是怎么回事?那次姥姥无意中说了几句让孩子妈妈不高兴的话,本来在朋友间出现这种小小不快应当很快就释解,事实也是妈妈很快就跟姥姥有说有笑了。

问题是男孩的妈妈,一个非常质朴、勤劳、好学的可爱女士有个坏习惯:爱喋喋不休地抱怨;她是将抱怨当成一个兴趣爱好来做的,却没想到给个性成长期的孩子造成了心理问题。孩子小,不懂得妈妈那似乎看来不快的漫长抱怨其实只是来自一个不良习性,而事情并不真的如妈妈所唠叨的那么糟糕。

不过,小男孩都是特爱妈妈的,妈妈的“烦恼”便传染给了孩子,让孩子抑郁不快、与人合不来,影响了人际关系。

父母爱唠叨,孩子易焦虑


核心提示:心理专家认为,唠叨与人的生理状况有关。年长之后,神经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不但想到什么就得说出什么,甚至即使周围没有人也会唠叨不停。大多数唠叨指向的是一种心理问题。爱唠叨的人通常缺乏自制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因此把自己感受到的心理压力通过唠叨这种方式发泄出来或者转嫁给别人。

今年读四年级的男孩大军在母亲的陪同下到心理咨询中心看病。心理师在聊天后发现,大军的母亲特别爱唠叨,在诊疗室她就没有停止过说话。据大军说,相同的话母亲每天会重复几十遍,不厌其烦。因为母亲的唠叨,大军的父母关系并不好,大军的父亲经常在外面喝得醉醺醺的才回来。看到丈夫喝醉酒,大军的母亲就开始数落起来,有时候能说几个小时。因为受不了母亲从早到晚的唠叨,从今年暑假开始,大军就整日沉迷于打游戏,不愿意回家。开学后还经常逃学,与同学打架。

孩子焦虑父母爱唠叨是主因

没有办法,大军的母亲只好带他来做心理咨询。医生诊断,大军患上的是焦虑症,而母亲的唠叨是儿子发病的主要原因。

心理专家认为,唠叨与人的生理状况有关。年长之后,神经系统的自控能力降低。不但想到什么就得说出什么,甚至即使周围没有人也会唠叨不停。大多数唠叨指向的是一种心理问题。爱唠叨的人通常缺乏自制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因此把自己感受到的心理压力通过唠叨这种方式发泄出来或者转嫁给别人。

爱唠叨的家长还面临着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他们不知道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往往沉浸于表达自我感受,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比如说,看到孩子在看动画片,不去做家庭作业,父母就会反复对孩子说“快去做作业”。其实孩子早就说过,“看完这一集后就去做作业”,但因为父母不停地唠叨,孩子就生出了厌烦心理,甚至故意不做作业了。

当孩子犯错时,有的父母不能做到就事论事,而是喜欢翻旧账,把此前孩子做错的许多事都拿出来说并唠叨不停,结果让孩子产生了抵触心理。其实,孩子犯一些错是正常的,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孩子犯的错,父母应当一事一议,不能乱说一通,更不能反复去唠叨。

在孩子身体发育的阶段,有些事情会特别容易激发孩子的不良心理反应,唠叨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在唠叨中,孩子会产生很多心理疾病。要么在唠叨中沉默,变得越来越孤僻自闭,要么在唠叨中和唠叨的父母一样,慢慢也变得唠叨起来。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他们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大事小事都为孩子安排得妥妥帖帖。当孩子犯了错,他们反复劝说,也很累、很辛苦,但是孩子却往往不领情。这是因为听多了重复单调的话,孩子首先会产生心理疲惫感,进而产生厌倦逆反感,接着就是满不在乎。唠叨的正面效果微乎其微,而负面效果却可能呈几何倍数增长。

专家支招

父母爱唠叨,后果很严重。反正父母爱唠叨,什么事都要管,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在孩子年幼不懂事的时候,父母的唠叨会使其产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问题。父母唠叨过多,孩子就算听从父母的话了,也会在内心产生抵触或怨恨等负面情绪,让亲子关系受到破坏。

相信《唠叨也会伤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好孩子也会撒谎 昨天早上,不知道是哪一个幼儿在晨检处拿了一张绿卡,这是我们老师特别烦恼的事情,我们基本上在每个星期都会出一个通知让家长给幼儿剪指甲,可是总还是偶尔有一两个幼儿忘记剪了。 当我向全班幼儿询问的时候,他...
    2021-03-17 阅读全文
  • 也来唠叨一下“幼升小”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前途无量的开始,很多家长选择幼升小择校,没经历过的不知道,这里面真是很复杂,利弊权衡,很是纠结! 兜从一岁开始,我就开始琢磨孩子的上学问题,之前也不听谁说过一嘴,孩子要上学,除了户口必...
    2021-03-29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最忌讳唠叨 很多爸妈在教育孩子时都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反复唠叨。家长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过犹不及,孩子往往并不领情。过多的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曾有教育机构对...
    2020-12-23 阅读全文
  • 积木也会伤心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积木,可每个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把积木扔到地上,有的小朋友甚至在地上踩来踩去而若无其事。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地吼道:“小朋友们请把地上的积木捡起来好吗?”,尽管如...
    2021-09-27 阅读全文
  • 小草也会疼 我们班门前是一块草地,草地就是孩子的乐园,下课休息时会跑到草地上打滚、玩耍、采小草,去做他们喜欢的游戏,有的孩子把小草做成“饭菜”,有的孩子把小草当成商品叫卖,玩的不亦乐乎.结果草地经常被踩踏的这儿秃...
    2020-12-19 阅读全文

昨天早上,不知道是哪一个幼儿在晨检处拿了一张绿卡,这是我们老师特别烦恼的事情,我们基本上在每个星期都会出一个通知让家长给幼儿剪指甲,可是总还是偶尔有一两个幼儿忘记剪了。 当我向全班幼儿询问的时候,他...

2021-03-17 阅读全文

为了让孩子能有个前途无量的开始,很多家长选择幼升小择校,没经历过的不知道,这里面真是很复杂,利弊权衡,很是纠结! 兜从一岁开始,我就开始琢磨孩子的上学问题,之前也不听谁说过一嘴,孩子要上学,除了户口必...

2021-03-29 阅读全文

很多爸妈在教育孩子时都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反复唠叨。家长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过犹不及,孩子往往并不领情。过多的唠叨,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曾有教育机构对...

2020-12-23 阅读全文

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积木,可每个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把积木扔到地上,有的小朋友甚至在地上踩来踩去而若无其事。每当看到这种情景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地吼道:“小朋友们请把地上的积木捡起来好吗?”,尽管如...

2021-09-27 阅读全文

我们班门前是一块草地,草地就是孩子的乐园,下课休息时会跑到草地上打滚、玩耍、采小草,去做他们喜欢的游戏,有的孩子把小草做成“饭菜”,有的孩子把小草当成商品叫卖,玩的不亦乐乎.结果草地经常被踩踏的这儿秃...

2020-1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