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准备这样对待孩子的吃饭难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07

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我准备这样对待孩子的吃饭难问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我准备这样对待孩子的吃饭难问题我所有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的一桩烦恼事——儿子长得特别瘦小,胃口特别差。

我试过各种办法,但要么无法坚持要么因为觉得麻烦而放弃。此间种种,难以细述。现在,我有了一个新思路。

一、把饭菜做得丰富些,可爱些,好吃些;经常带他去运动。因为确实需要用一些办法促进孩子的胃口,加快成长速度。

二、不过度关注孩子的吃饭问题。他吃得多吃得少,吃得快吃得慢,都不评判和催促,更不发怒责骂、逼迫。我也不再提醒个没完没了。我相信我家孩子已经将进食当成痛苦的折磨,起码有好多时候是这样来感受的。他的内心因为吃饭已经饱受创伤,我需要花时间让他相信我们在进行改观,我会还给他自由,还给他尊重,多给他关爱。帮助他感受到快乐和放松。

三、如果他吃得比较慢,而我吃完了,我就陪着他;如果他希望我喂饭,我会喂他。当然我也会大力鼓励他自己吃饭;我允许他吃些健康的小点心,当他饿了的时候;如果他不想吃饭我也同意。但为他准备点心,当他想吃时可吃。过去一直是用书上的一些理念和说法来当指导,我其实早就发现专家和畅销书上的说法有点不适合我家,但有点信奉权威的我还是不敢扔掉。而现在我决定更新那在我家行之无效的,不适合我儿子情况的,在以后的育儿过程中,我将自己尝试,自己摸索,自己确认,我将判断的标准立为:孩子是否认同和快乐。专家和育儿前辈的说法是用来参考的,不必信奉如法宝更不可照搬。我发现喂饭时儿子很快乐,有时吃得挺好的;我和儿子商量说,吃不完的饭菜不要收走,想吃时就热给他吃,他连忙说:“那妈妈,你帮我放在餐桌上。”

四、将这套方法持续下去,相信这样做能最大程度帮助到孩子和自己。我总是缺乏耐心,希望在一次两次后就出现显效,很多方法没成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这次我想坚持下去。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老老实实坐在他的餐椅上。同时,我听奶奶指挥:“你喂饭,我喂菜!”。奶奶在左边喂一口菜,妈妈在右边喂一口饭。威威夹在中间,嘴巴紧紧闭着,一会头扭到左边,一会头扭到右边,避开送到的嘴边的任何东西!一顿饭下来,他吃进嘴里的屈指可数。奶奶和妈妈也很累!而且,在威威没有吃完之前,我几乎吃不到一点东西。一顿饭喂下来,我常常累得一口都不想吃。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顿饭都会发生。一到吃饭时间,我的心就会紧张的像上紧了发条,不停在揣测:这顿饭威威会不会顺利张口啊?今天能吃几口啊?看到他吃了几口,就会稍微放松点。要是孩子一口不吃,我的心情就会拧巴成一团,但却毫无办法。

我曾决心改变这样的状况,买来了十几本“宝宝食谱”,还有教导“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之类的书。用过各种温柔的办法,结果他还是不吃!

我也用过惩罚—“你不吃就是你不饿,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吃完,就收走!”结果到了晚上,威威饿的哇哇大哭,我不给他吃东西,他哭了一个小时,居然累到睡着了!那一刻,我又心疼又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个后妈。

这种痛苦和纠结,促使我到处寻找方法,最终,走进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

原来吃饭是痛苦

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个父母帮助父母环节,那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我演威威,Elly和另一个学员演“威威奶奶”和“威威妈妈”(也就是我)。当“我”被两个大人夹在中间,完全动弹不得,一边伸过来一只手,被逼迫着吃饭、吃菜,“我”的感觉坏极了!紧张、压抑、痛苦、无力。“我”的本能反应,就是紧紧闭着嘴巴,扭着头,一口都不想吃!

天哪!角色扮演让我一下子理解了我的孩子,原来对威威来说,每次吃饭都是这么痛苦的一件事儿!大人的紧张和压抑完完全全传导给了孩子!

吃饭本来应该是一件轻松、幸福、开心的事儿,吃饭本来应该是享受美食,享受和全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氛围。但由于大人的紧张和焦虑,孩子完全感受不到吃饭的乐趣,孩子又如何爱上吃饭呢?

享受吃饭

我的第一步尝试,是放松自己的心态。

在饭桌上,我不再盯着威威到底吃了几口饭,几口菜,而是把权利交给他,告诉他:“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你想吃什么菜,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夹给你。”当然,这并不容易。一开始的时候,我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会衡量——“这顿饭他吃了多少口,到底吃没吃饱?”但我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我需要的不是一步到位,而是Babystep,一次进步一点点。

同时,我也学会了照顾好自己。以前,我都是先照顾孩子吃饭,他不吃完,我几乎吃不上饭,常常把自己累得半死,喂完他,我就不想吃了。现在,我会让他吃他的,我吃我的,他需要我帮助,我就帮助,他不需要,我就照顾好自己。这样他也轻松,我也轻松。

中国人非常讲究吃饭,饭桌常常是一家人交流与增进感情的场所,温馨、和谐。但现在大部分家庭,孩子成了一家人的中心,孩子感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增添了很多的压力。我跟老公改变了做法,吃饭时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成年人之间更多的情感交流。当吃饭的氛围发生了变化,散发出轻松、快乐的能量,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被吸引过来了——没有人会拒绝家庭的温暖气氛!

当我们开始真正享受吃饭,不仅仅是享受美食,还有吃饭时的愉快心情,孩子也会学会享受吃饭这件事儿!

自己吃VS老人喂

二岁八个月的时候,威威在老家住了四个月的时间。我辞掉工作去奶奶家接威威时,发现他又不会自己吃饭了,吃饭都是奶奶喂。

我纠结要不要像奶奶那样喂饭。奶奶也觉得不高兴—妈妈一来,威威就不好好吃饭了—眼看着宝贝孙子原本胖乎乎的小脸儿,一天天消瘦下去,奶奶无比心疼。

而且,原本威威不抗拒奶奶喂饭,但妈妈来了,威威很清楚妈妈的做饭和想法,跟奶奶完全相反,他也感到了困惑、不安和不知所措!反而引发了更糟糕的状况——威威开始抗拒奶奶喂饭,怎么哄都不肯吃,同时也不自己吃!

这时的我,已经是个正面管教家长讲师,我开始意识到我和奶奶的不同:我的想法——“孩子应该自己吃,他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想吃,所以不用喂,饿了自然就吃了。”奶奶的想法——“孩子自己吃,会吃不饱,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吃多少,所以必须得喂他,还得把碗里所有的饭都吃完了才不会饿着。”我俩不同的想法,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同时也导致了冲突。

我开始思考,我的想法真的是100%正确的么?奶奶的想法真的是100%错误的么?当然不是!从奶奶的角度想,她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Belief!每个人的Belief都是主观的,没有对错。

那奶奶又是基于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因为爱,因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爱和关心!

想到这一层,我释然了,被奶奶喂饭真的是那么天大的不可接受的一件事儿么?奶奶想喂当然可以喂,这是她爱的方式,她不会、也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方式。

那我该做什么?我需要跟威威好好谈谈。

于是,我找了个时间,问威威:“奶奶喂你吃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威威说:“开心!”

我吃了一惊!我以为孩子不喜欢被喂饭,完全没有想到他的感觉是“开心”?!

“为什么?”我脱口而出。

“因为奶奶很爱我。”

我们总是急于改变老一辈跟我们不同的做法,担心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但孩子真的会受那么大的影响么?孩子先感受到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爱,不会伤害孩子!真正让孩子困惑、甚至不知所措的,是当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致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的不谅解,不尊重,这才对孩子有弊无利。

老一辈的爱,我现在看到了。

我停止了对奶奶不同做法的干涉,从心里感激她对威威的爱和照顾。也清楚了自己的定位,现在在奶奶家,以奶奶的做法为主导,这并不会对我的孩子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

很快,威威不再抗拒奶奶喂饭,这种吃饭战争,也消失了。

重新开始习惯更好

回到深圳,威威开始还是带着老家的习惯,希望我喂他,不喂就不吃。我并不着急纠正他,而是选择相信:他可以慢慢学会照顾好自己。

每次吃饭,我都确保给他提供足够丰富的菜品,这是当妈的责任。但我并不强迫他吃多少,而是告诉他:“威威,吃饭是你自己的事儿,妈妈相信你可以照顾好你自己,所有的菜你都可以吃,如果你觉得自己吃饱了,就可以不吃,妈妈会让你离开饭桌。”

一开始,威威会自己戳吧几口,然后,还是习惯性的让我喂。没问题,他需要我喂的时候,我会喂他,不批评、不指责、也不说教。只要他说:“妈妈,我吃饱啦。”不管他吃了多少,有没有吃完全部的饭,我都按照我的承诺,让他离开饭桌,也不提醒“你不吃饭会饿哦,饿了就没吃的了哦!”

开始的几天,他小心翼翼的测试我,有时随便吃了几口,就说自己吃饱了,然后就下去玩了,发现我真的不教训他,也不强迫他。过了一会儿,又说自己饿了。

我也很淡然,饿了就吃,我提供饭,也提供一些面包、水果之类的,他真的饿了可以吃的东西。

“吃饭的时候没吃饱,饭后就不能给任何东西”这是很多育儿书上提供的方法,但我没有使用。我不用“不能吃饭”来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感受自己的身体,身体是有自己的规律的。

这个方法,从表面难以察觉,因为它是“不说、不做”的方法。让这个方法有效的,也是最关键的,是我的新态度——平和、坚定、自然、轻松的态度,“带着爱放手”的态度。

在平和、坚定、自然、轻松的态度下,我的具体做法很简单。每顿饭提供足够的菜和饭,我的责任是“提供”。吃和不吃,是孩子的权力。我不再催他吃饭,也不强迫他吃饭。开饭后,准备好孩子的碗筷,跟大人一起吃。他吃他的,我吃我的,我会跟爸爸聊天,他也会参与其中,每顿饭的氛围轻松愉快,每个人都享受这样的家庭时光。只要他说吃饱了,就可以不吃,我不会问他“你是真的吃饱么?”也不会计较他到底吃了多少,有可能他中午吃的多,晚上吃的少,也有可能昨天吃的多,今天吃的少。他的身体会告诉他,自己应该吃多少。

同时,所有的劳动,我们都共同参与,威威会跟我一起买菜,做饭时帮我淘米或者洗菜,开饭前帮忙把碗筷摆好,自己爬到餐椅上去,吃完饭帮忙擦桌子和洗碗……他不再是一个需要别人围着他转的“中心”,而真正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可以做出自己积极贡献的一份子!

回到深圳三个星期的时间,威威不仅不需要我喂了,还可以自己用筷子吃完一大碗面条,有时一顿饭吃的比我还多!以前挑食,所有的青菜剁的再碎,他都会一点一星的挑出来,扔在桌子上不吃,现在可以大口大口吃整棵的上海青,几乎什么菜都吃。两岁八个月上小班,老师第一天就告诉我,威威是小班的小朋友吃饭最好的那个,不仅吃的最快,而且从来都不剩饭,吃完饭还能喝完一碗汤,老师从来都没有因为威威吃饭而发过愁。

我把威威自己拿着筷子吃面条的画面拍成了视频,给爷爷奶奶发了过去,爷爷奶奶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当看到威威每顿饭都自己大口大口的很享受的吃饭,爷爷奶奶发自内心的笑了,“很放心,很开心,再没有比自己孙子大口吃饭更开心的事了!”

这个过程漫长又艰辛,但是很值得。我看得到,因为我的改变,威威不再为别人吃饭,而是发展出了自律:知道吃饭是自己的事儿,不依赖他人;更能在这么小的年纪,理解了:独立、照顾好自己。他不为了别人而吃饭—这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孩子吃饭的问题让我深感羞愧和自责


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我真是深感羞愧和自责…

孩子一岁左右,自已去抓饭吃,弄的满地都是,我们会冲孩子,都认为他在捣乱、不讲卫生。于是总是给他喂饭吃,想着等大些了再让他自已吃,就这样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了,因为总是只要一掉饭,总要“挨批”,而我们(我、婆婆、公公、老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导至这个坏习惯的开端,后来稍大些了,想让他学着拿勺子自已吃,刚开始还会自已吃两口,可不到一会又跑了。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多吃点,可怎么办呢,孩子老不想吃,后来爷爷奶奶想出来“好招”让孩子边骑单车或一边拼玩具一边喂饭,这招可好使了,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一会就吃完一碗饭,每当爷爷给孩子喂完一碗饭时,都会很自豪的对我们全家都宣布:“你们看,这么多全部吃完啦。”后来爷爷一直喜欢用这种方式“骗”孩子吃饭,甚至有时候到开饭时间了,奶奶会说:“现在他不会吃的,我们先吃,等会让爷爷给他骑车子“骗”吧。就这样孩子养成了不好好吃饭的习惯,一到吃饭就开跑,因为他准知道爷爷等会会来“追”的。还有,孩子吃饱了,可爷爷奶奶觉着就剩这么一两口了,可不能浪费呀,怎么也得把他吃掉。也就因为多了这两口,孩子晚饭总是没有味口,大些时候会说话了,他会自已说:“奶奶,我不想吃饭”,可奶奶还会说:“不好好吃饭,会长不大的,并且奶奶也不给你买糖了(我家孩子最爱吃糖),你把饭吃了奶奶去拿糖给你吃”。就这样,孩子经不住诱惑和吼吓,强迫自已又多吃了几口。周而复始,每顿饭孩子都处于饱和状态,完全没有饥饿感,这样孩子怎么能好好吃饭呢!因为通常孩子都是老人带,所以吃饭这一方面我开始还没有意识到,想着让他去了,只要吃了就行。现在想想真是无比的自责!!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连吃饭都觉的不是自已的事,需要别人来完成,那他哪来的责任感呢”真是失败,各位妈妈可千万要引我为戒啊。

所以总结了三点,要持续改进:

1、从小让孩子自已吃,允许手抓(当然前提是要洗净手),千万别想着等大了再让他自已吃。

2、一定不要“追”着喂,更不要“骗”,要告诉孩子,吃饭是自已的事,吃完了再玩。如果不吃收起来,什么零食都不要给他吃,直到下一顿饭。

3、不要强迫孩子多吃,只要他说吃够了,就应该停止,不要因为怕浪费了而勉强多吃一口。因为这多吃的一口会直接影响孩子下一餐的食欲。

4、吃饭时间应谈一些愉快的话题,要避免指责和教导,否则孩子也会不愿意和大人一起用餐的。

不良的习惯已经形成,好在意识到了,所以要改!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上篇博文《就这样解决吃饭问题》我的本意是看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SuperNanny得着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规矩立好,并且态度坚定的执行,奖惩分明。因借着孩子吃饭这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引来了积极地回应。留言中许多提到孩子吃饭过程中的问题我们xx都有过,比如边吃边玩,要追着喂饭,一餐饭吃一个小时,阶段性厌食。留言中还有家长说“请教”,实在不敢当。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妈妈。第一次育儿,遇着问题也是边翻书,边请教,边学边做,谈不上经验,只能说有一点心得。留言和纸条中的提问恕不一一回复,写这篇博文就是根据朋友们提的最多的问题再和大家唠唠,算做回复。

如果可以,小朋友会愿意把吃饭当做游戏。瞧那些刚会用手抓食物吃的宝贝们,总把要吃的东西在手里捏了又捏,一部分送进嘴里,一部分涂在脸上,身上,餐椅上,一顿饭后满世界都沾着食物。除了要用嘴品味食物,还要用手体验食物的质感。当我们为他们擦手擦脸搞卫生时,小家伙没准还在一旁流着口水笑呢。这是天性,宝贝生来就喜欢边吃边“玩”。

大人的立场则不同。吃饭是严肃的事情,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吃饭时少说话,吃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夹菜要夹离自己最近的,不要把菜汁滴得到处都是……不管我们是否赞同,工作以后出去和朋友,同事,客户吃饭时,不得不承认一个餐桌礼仪好的家伙会让人感觉愉快并且在心里为他加分。做家长的都知道好习惯从小培养,因此我们要为孩子吃饭立规矩。

个人认为吃饭立规矩的第一步就是要坐餐椅。让孩子明白吃饭的地方是固定的,不能像游击战似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有坐在固定的地方吃饭才不会乱跑,也便于收拾卫生。餐椅应该从刚会坐的时候就培养坐,到了饭点就把孩子抱到餐椅上,养成好习惯。餐椅中那种高脚的比较好,因为椅子高,不能轻易下来。再有就是高一点的椅子可以看见大人们的餐桌,把餐椅拉拢让宝贝成为餐桌中的一员会让他们很开心。如果吃饭没有固定的地方,或让孩子坐在容易上下的地方,就不能怪他吃饭的时候乱跑。

xx两岁以后有一阵子就算能乖乖坐在餐椅上却不能好好吃饭。手上总要拿着点什么玩,或是要边看手机边吃,要不然就边看智慧树边吃。这一点不能怪她,是我们的问题。不给玩具,手机,不开电视是大人能做到的。如果以前有这待遇,后来没有了,孩子肯定会以哭闹来反抗。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说好不能玩就不玩,说好不给看就不看,孩子一旦感觉到家长的决心,再以贴画,泡泡等小朋友喜欢的玩意儿作为遵守规矩的奖励,几次以后是能改过来的。

至于一顿饭吃一个小时xx也是有的。吃着饭她有时拿着一根豆芽菜甩半天,有时拿朵菜花在桌子上搓来搓去,有时嘴里吃着一个花生米,手上捏着一把花生米当豆子玩。总而言之,玩的花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做不到。两岁以前没有进入“反抗期”还比较好管理,只要严肃的告诉她食物是不能玩的,并且把食物拿远一点就算了。过了两岁随着个人意识增强,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动她玩的食物肯定会引发一场“风暴”。现在我们的做法是她要玩就玩,大家装作没看见,继续吃饭。玩两次没人搭理,自己感觉没劲就不玩了。家长千万不要反应过激,或大声“教训”小孩,这样正中下怀,因为他们就喜欢看见大人因为自己的一点动静就“跳”起来。不过事后在xx心情好时我会轻言细语的跟她讲食物是吃的,玩食物是不好的做法。并让她看着我的眼睛答应以后不再玩食物。慢慢的就能改掉边吃饭边玩食物。

小孩一般都没有时间观念,我们觉得一顿饭吃半小时差不多,他们没有这样的概念。因此需要我们适当的引导一下。以前吃完饭我就对xx说:“快点吃,要收桌子啦!”小家伙总是不为所动,该吃吃,该玩玩。如果多催促几次,人家干脆就不吃了。后来我换了个说法:“xx,我们吃完了,再等你五分钟就要收拾桌子啦。”中途再提醒一下还有三分钟,还有一分钟。提前告知而不是急于催促效果就好很多。遇着有她喜欢吃的菜,一听还有五分钟就狼吞虎咽起来。遇着她不喜欢吃的菜,马上就说吃饱了要下来。不管吃的多少我们都不劝菜劝饭,吃多少是她自己的事。如果没吃饱,可以用水果作为补充,但绝不会给零食。

还有就是阶段性厌食。每隔几周xx会有那么几天不愿意吃饭。听老人说孩子在“换肚”,大意是胃肠在做调整,应该少吃,吃的清淡,让肠胃好好休息。不知道这么说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据我观察是有一定道理的。xx不想吃饭的时候多数嘴里会有一点味道,舌头伸出来能看见一层白色偏厚的舌苔。中医书上说孩子舌苔白而厚是身体有寒,黄而厚是身体有热。如果积食消化不良也容易出现厚的舌苔。只要孩子不愿意吃饭一定是有原因的,不能勉强。这方面我做过蠢事。有一次xx说不想吃饭,那天晚上外婆做了她最喜欢吃的海带排骨汤,xx还是说不想吃。外婆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我为了让外婆高兴,边逗xx边唱歌哄着吃了一碗饭。到了晚上,女儿一直说肚子难受,脸红扑扑的,我心知不妙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夜里十二点xx开始发高烧,哭了一阵子后“哇!”的大口吐起来,把晚上吃的东西连带胃酸都吐了出来。看着她满头大汗,疼苦的表情,又想到晚上她那么懂事明明不想吃饭还要配合我吃了一大碗,真是后悔的要去撞墙。现在的孩子没有听说过饿病的,倒是有吃多了“撑”病的。所以,如果有那么几天孩子说不想吃饭,就让其调整一下吧,只需准备清淡的食物即可。零食可不能多给,千万千万。

为了让小朋友吃饭吃的香还有几点是我们尽量要做到的。首先,食物的花样多些,荤素搭配,宝贝大多喜欢换口味。其次给一些蔬菜起好玩的名字。比如在看了一集熊猫吃竹子的纪录片以后我问芊,芹菜长的很像竹子,绿色的,长长的,吃着还会和熊猫一样发出脆脆的声音是不是?xx笑着高兴的说:“是!”以后吃芹菜我就要xx要像熊猫吃竹子那样咬芹菜咬的脆脆的。不知不觉她就喜欢上了吃芹菜。最后,宝宝只要有吃饭的积极性都要鼓励。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抓着吃,有的孩子用勺子,筷子用不好,家长不要一味的说他们。以前我看xx老用手吃饭就鼓励她用勺子,前几分钟能用好,吃着吃着就用手抓,说的次数多了她不爱听,有时候甚至耍性子把勺子扔掉。她外婆退休前在幼儿园工作多年,对我说:“幼儿园三岁到四岁小班的孩子很多吃饭时都是手和勺子并用,到了中班和大班,你让他用手抓饭他们还会不好意思呢,不要影响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一顿饭看事小,实则倾注了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表达关心和爱的方式有不同,但心情却都是一样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小宝贝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正确对待孩子的“怪问题”


“为什么”是孩子最早会问的问题之一。虽然数不清的为什么常常会让最有耐心的父母都头疼不已,但这却表示,孩子正在以主动的方式学习。

这些“怪问题”孩子有没有问过你呢?看看这里的答案能不能给你一点启发。

1、为什么下雨后蚂蚁会从地底下爬上来

因为蚂蚁住在它的地下宫殿中。尽管科学家们不能确定,但他们还是认为,雨下得很大的时候,蚂蚁的地下宫殿里会积很多水,蚂蚁怕被淹死,所以就会爬到地面上来。

2、为什么长颈鹿有那么长的脖子?

因为长颈鹿爱吃长在大树顶上的新鲜叶子,但这些树非常高,为了吃到这些叶子,长颈鹿就一定要有很长的脖子才行。有些长颈鹿的脖子有2米多长呢!

长颈鹿的脖子虽然很长,但是它们脖子里的骨头却和我们人类的一样多,只是它们的每块骨头都很长而已。

3、我们为什么要住在房子里?

我们只有住在房子里才能抵御坏天气,抵御夏天炎热的太阳和冬天寒冷的北风。世界各地有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房子,这主要取决于人们居住的气候环境。比如那些居住的河畔的人,常常用竹子或木头将房子支在半空中,以抵御洪水的侵袭。

4、为什么我得打扫自己的房间?

为了照顾这个家,爸爸妈妈有很多工作要做。你也可以帮助爸爸妈妈,那就是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和自己的东西。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我们的家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当然,对你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时,你可以参考儿童百科全书之类的书籍。尽管书里提供的有些答案对学龄前的孩子过于复杂,但只要你略作调整就可以让孩子理解了。

孩子的问题有特点

孩子的“为什么”除了和成人一样,是对知识信息的要求之外,还有着自己的特点:

●以“我”出发。对于孩子来说,问“为什么”的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比如孩子问“为什么那台机器声音这么大?”就完全可以理解成“你保证它不会弄伤我吗”。

●想得到某种承诺。有时候,孩子问“为什么”是为了让大人给他一种承诺,比如他问“为什么我要照相?”就是想让你告诉他“因为照片可以留作纪念,宝宝长大了也可以看到小时候的样子。”

●表示惊讶。很多时候,孩子向你提出问题,是为了表达他的惊讶之情。比如孩子问“为什么雨下得这么大?”更多的是他看了屋外的瓢泼大雨之后发出的感慨。

对待“怪问题”要有“好态度”

提问是孩子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所以无论孩子的问题多古怪,都要请你认真对待。

●弄清孩子想知道什么。孩子常常没有能力提出一个完整确切的问题,并以此获得他想知道的信息,所以有时候你的答案并不能令孩子满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回答之前,你可以先反问孩子一个问题:“宝贝,你是怎么想的呢?”如果还是不知道孩子想问的到底是什么,你就可以问一个指向那个答案的问题,比如:“松鼠在窝里睡觉。你是不是想知道这个呢?”

●用孩子能理解的话回答。学龄前儿童并不需要知道每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你只需要用适合他年龄的词语回答他就行了。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问:“为什么东西会往下落?”一种很不错的回答就是:“地球在拉它们。地球这样做你是看不到的。这种现象还有个特殊的说法:引力。”

●承认自己不知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你不是一个“万事通”。当孩子提出你根本回答不了的问题时,你大可以直截了当的告诉他:“对不起,这个妈妈也不知道。”孩子会理解的。但如果你告诉他你会想办法找到答案,并且的确这样做了,那就更好了。

●不要打断孩子的问题。无论一系列“为什么”让你有多么心烦,也请你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的问题太多了,烦死人了!”这只会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问问题不好。

这时正确的做法是,设法把问题往后拖一拖。你可以对孩子说“妈妈正在做家务,你过会儿再问,好吗?”或者试着换个话题,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你可以问他:“我们一起玩‘过家家’好吗?

孩子的问题不是问题,父母怎样对待才是关键!


在教育方面的问题到底是孩子的问题比较大还是父母的问题比较大?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小朋友们出现问题时,孩子并不是关键,而父母怎么对待才是关键!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家长的深刻感受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家长分享】

从头到尾流着眼泪看完了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最初流泪更多是心疼到后来则是欣慰和开心。

伊夏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小男孩,他学不懂学校里老师教的任何东西,每门功课几乎都“吃鸭蛋。”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伊夏是弱智,是尽给大人惹麻烦的问题孩子。他们无休止的批评、指责甚至打骂伊夏。走读学校开除了伊夏,爸爸妈妈“狠心”地把他送去寄宿学校。伊夏疑惑、恐惧到绝望,一颗星星差一点陨落。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发现了伊夏是难得的绘画天才并帮助他逐渐获得自信。整部电影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看到伊夏不能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被老师批评继而又被学校赶出校门,我流下了眼泪;看到伊夏因为不能把球抛给同学被嘲笑甚至殴打,我流下流眼泪;看到伊夏不被父母理解反而遭父亲打骂,并被狠心地送到了寄宿学校,我流下了眼泪;感受到伊夏的无助、恐惧和孤独,我流下了眼泪;看到伊夏被尼克老师看到并帮助而不断进步,我流下了眼泪;看到伊夏的画获得全校第一名而刊登在校刊的封面上,我流下了眼泪。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励志电影,所反映的教育问题却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反思。

(一)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好奇为什么会这样?

伊夏8岁,读了两年三年级,却没有什么进步。除了喜欢画画外,他几乎对任何学科都不能专心,算术做不出来,字也写不对。老师和家长只看到这个孩子不如哥哥那样样样都拿第一,也不象别的孩子那样能够不断进步,却不去看看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伊夏也想做好,可无论他如何努力都做不到。伊夏不是不想做好,而是他根本就做不好。他自己很疑惑,便天真的以为最爱他的妈妈该懂得他,所以伊夏内心总在说“你应该一清二楚的,妈妈”,然而妈妈并不懂他。她起早贪黑打理伊夏的生活,亲自为他辅导功课,操劳得心力交瘁却没能深入了解一下伊夏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连妈妈都不能理解自己,甚至在约定的周六探望伊夏的时间,爸爸妈妈也因为哥哥的球赛要进行决赛而不能如约前来的时候,伊夏彻底绝望了,从而变得自闭。

孩子的行为只是表面现象,后面一定有深层的原因,要么是能力问题,要么是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看到孩子异常的行为问题,要带着一份好奇,看看为什么会这样。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才可以真正帮助孩子。

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克第一次看见伊夏就发现了异样。他看到伊夏对什么事都无动于衷,却有一双充满恐惧的眼睛。面对伊夏这些不寻常的表现,他没有评判,而是怀着一份好奇,展开了对伊夏的了解。他向伊夏的好朋友询问伊夏的情况,他察看了伊夏写的各科作业,他还亲自去伊夏的家里去探访。他发现伊夏并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智力低下,而是患有阅读障碍需要帮助,而且他还敏锐的发现伊夏其实具有超常的绘画天分。正是尼克老师这一份好奇和关爱,开启了伊夏生命闪亮的历程。

(二)当孩子真正有困难的时候家长更应该支持他伊夏有读写障碍。

他和普通的孩子一起上学本来就困难重重。他一直迷惑自己为何跟别的孩子不同,他也努力学习,可无论他怎样努力,学习的状况依然没有任何好转。在学习上,他非常无力、无助,特别渴望有人可以理解他并真正帮助他。真正有困难的孩子,其实更需要家长的支持!

像电影中的伊夏一样,所有的孩子都是上进的,但成长中说不定会遇到什么困难,令他们茫然无措。那些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他内心很痛苦。相对于那些各方面都表现突出的孩子,家长更要在心理上支持落后的孩子。接纳孩子就是现在的样子,肯定孩子的努力,然后要找方法看看如何帮助孩子客服困难。

有个朋友的儿子上中学,学习成绩非常一般,甚至数理化的成绩常常垫底。她和先生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想办法去帮助孩子。和儿子商定后,这家的爸爸30年后重新拿起了初中课本,边学边教儿子学习物理和化学。虽然这个儿子并没有因为爸爸的帮助而提升学习成绩,但他非常感恩父母对他的支持,也没有因为自己学习不好就自暴自弃,而是在其他各方面都发展得很棒。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率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会话比赛为学校拿回了荣誉。他有很高的情商,他虽然数学学得很差,却在初中毕业典礼上向数学老师表达了感恩,感恩老师没有放弃他。某方面的学习成绩不能提高,跟一个人的智能差异有关系,而家长在心理上的支持则会让孩子的人格比较健全。

电影中的爸爸妈妈则很功利,他们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却无视孩子正在经历的痛苦,没有以正确的方式支持孩子,差一点毁了伊夏的人生。

(三)以适合的方式帮助孩子树立他的自信心

电影中的尼克老师明白伊夏有阅读障碍又不能得到爸爸妈妈支持的时候,他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来帮助伊夏。他特意安排了一堂课,在办理讲了好多早年有阅读障碍的名人的故事,有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有发明电灯的爱迪生,还有小说家和明星等等,以此来激发伊夏的自信心。他告诉伊夏“有的人就是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思维”,让伊夏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尼克老师还向校长申请每周花几小时的时间陪伴伊夏,想办法在读写方面为伊夏补课。他利用伊夏的对美术的天然热爱,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动物形象让伊夏勇橡皮泥拼出单词。逐渐的,伊夏的困难不再是困难,他开始不断进步。

尼克老师组织了全校师生的绘画比赛,结果伊夏获得第一,画作也被登载在学校毕业纪念册的封面上。至此,伊夏这颗“地球上的星星”终得发出耀眼的光芒。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完整的。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颗钻石的话,在钻石的多面中,一定有暗淡的面向,也一定有闪闪发光的面,而那些暗淡的面向并不不能抹杀钻石的价值。孩子也一样,在一个方面有不足,在别的方面他也许就非常突出,况且某些方面的不足,也并不能界定这个孩子整个人。伊夏有阅读的障碍,却有绘画天分。尼克老师用接纳、理解、陪伴和帮助挽救了伊夏的灵魂,让一颗被乌云遮蔽的星星重新绽放光芒。可见,孩子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孩子的问题才是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孩子的独特,他需要的帮助也是不同的。家长在了解自家孩子的基础上,要调整频道,按需施教。

一个内心敏感的孩子,可能需要家长更多的肯定和认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可能需要家长给他更多空间并允许他在自己思想的世界里遨游;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可能需要家长常常和他一起探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他更能同理别人从而减少情绪的爆发……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家长和老师只需拨开眼前的迷雾,就会发现孩子耀眼的光芒从哪里发射。因材施教,才会培养出各类出色的人才,这世界才会因此而显得更明亮。

育儿心得:如何对待孩子的吃亏问题


育儿心得:如何对待孩子的吃亏问题

俗话说“吃亏是福”,成年人往往会宽容大度地牺牲个人某方面的利益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人际关系的协调。对宝宝来说,也经常会面临“吃亏”的情形,如被小伙伴打了,食物和玩具被抢了。在宝宝“吃亏”问题上,你会如何对待呢?

如何看待“吃亏”

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宝宝,在与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你吃亏、他占便宜的情况发生。这种吃亏有时是物质上的,有时是身体上的,有时是精神上的,如被人笑话了。

幼儿期是人生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宝宝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担起社会的责任,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状况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正确看待宝宝的“吃亏”问题。

“吃小亏”有价值何为“大亏”、“小亏”,每个人的评价标准有所不同,宝宝被小朋友打了,有的妈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有些妈妈则会大发雷霆,找上门去兴师问罪。其实,只要不危及宝宝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严,这种源于外界的行为或语言致使宝宝遭受的挫折,都可以称为“小亏”。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吃点“小亏”,有助于培养宝宝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格,以及面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和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有利于宝宝社会化的进程。

“吃亏”有底线“吃亏未必是福”。凡事应实事求是,具体分析,应有分寸,“过”和“不及”都不行。涉及到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时,妈妈就应及时介入,避免宝宝“吃亏”了。

贝贝和妮妮闹矛盾。一天贝贝和妈妈在小区玩,正好碰到了妮妮和家人。妮妮的妈妈、姥姥、姥爷全都围住贝贝训斥,可怜的贝贝吓得哇哇大哭。

贝贝妈生气了,对方的做法已经对女儿造成了伤害,已经不是吃点小亏的问题,贝贝妈严肃地对对方说:“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应该由她们自己解决,你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训斥我的女儿!”然后把女儿揽在怀里安慰着:“别怕,有妈妈在!妈妈知道你从来都是一个好孩子!他们训斥你是不讲理的。妈妈相信你,即使有错误也会改正好!”

当吃亏变成莫大的伤害时,你一定要给脆弱的宝宝一个坚强的支持,帮助他走出阴影。

宝宝“吃亏”后,正确做法是什么

站在宝宝的角度看问题

在宝宝的思想意识里,无所谓吃亏、占便宜,宝宝自有他对此类事物的接受和理解。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小打小闹时常有,打人的宝宝还不太能分辨是非,多数不是故意的;而被打的宝宝,通常也不记仇,过几天就忘了。

共同讨论,尽量让宝宝自己解决

宝宝受委屈了,请先耐心地多向他几个为什么和怎么办。比如,佳佳被小朋友抢了饼干,你可以问她,“陈晓思抢你的饼干对不对?”“我们来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她不再这样做了?”引导宝宝想到几种方法:给她吃、躲开、告诉陈晓思的妈妈、大声说你抢饼干不对、打她。接下来,再和宝宝简单分析这几种办法的利弊。在与宝宝交流的过程中,你不仅可以慢慢地转移宝宝的委屈之情,还能帮助宝宝找到与其他小朋友正常交往的有效途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最重要的。

自我反省,以身作则

宝宝的品格、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宝宝吃了亏,有时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例如欢欢父母教育宝宝被别人欺负了就要打回去,导致欢欢没有朋友,很孤独。只有父母经常自我反思,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才能让像白纸一样纯净的宝宝,不被成人涂抹上复杂的颜色。

多与他人沟通,创设和谐的育儿环境

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会为宝宝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果宝宝确实受到了外来的伤害,你一定要及时与有关人士沟通,包括其他家长、亲友、老师,甚至社会工作者,这样才有利于集合各方面教育的力量,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家长怎么对待开学孩子被欺负的问题


家长怎么对待开学孩子被欺负的问题

一、家长在听到孩子“被欺负时”要安抚孩子的情绪,但又不要表现的过于紧张和生气,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要向孩子传达“欺负”并不可怕,可以解决,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二、耐心和孩子沟通,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判断“欺负”的发生是别人的孩子太霸道,还是别的孩子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或者是自己的孩子哪里不小心惹了别人,又或者只是儿童之间无意的小摩擦。

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处理策略:

1.如果确实是别的孩子太霸道,而自己的孩子个性又比较柔弱,特别是“欺负”总是有针对性地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一定要引导孩子适度反击,往往“强硬反击”对无理的“欺负”最管用。而过于忍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怯懦。

2.如果主要是别的孩子交朋友的方式有问题,比如,那些想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但又时不时与他人发生小摩擦的孩子,这时候则未必要孩子直接反击,语言的提前反应也会起作用。比如,在别的孩子要动手的时候告诉他:“如果你打我,我会让你更痛的。但如果你不动手,我们可以做朋友。”

3.如果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孩子也有一定的责任,那么就应该及时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知道自己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去应对。如果欺负只是孩子之间的无意行为,家长们就要教给孩子去宽容对待,不必斤斤计较。

三、注意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对于孩子无法讲清楚的事情,可以和老师沟通了解,商讨解决方案。但要明确,当孩子间有“冲突”事件发生时,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老师,理解老师的工作,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需要明确,应对此问题的教育核心是“我不被人欺负,但也不能欺负别人”。要让孩子明白,无论是谁欺负他人都是不对的。如果有人故意欺负他,父母会帮助他,支持他,但更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独立应对这类问题。

喜欢《我准备这样对待孩子的吃饭难问题》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这样对待孩子更好 这样对待孩子更好两天前,婆婆来看xx。由于和她保持着有规律的见面机会,xx对奶奶并没有生疏感,挺愿意和奶奶在一起。这周六上午的半天时间,我便决定不送xx去保姆家,满足婆婆想多和孙子相处的心愿。(我周六...
    2020-11-02 阅读全文
  • 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
    2020-11-12 阅读全文
  • 孩子吃饭的问题让我深感羞愧和自责 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我真是深感羞愧和自责… 孩子一岁左右,自已去抓饭吃,弄的满地都是,我们会冲孩子,都认为他在捣乱、不讲卫生。于是总是给他喂饭吃,想着等大些了再让他自已吃,就这样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了,...
    2020-10-03 阅读全文
  •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上篇博文《就这样解决吃饭问题》我的本意是看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SuperNanny得着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规矩立好,并且态度坚定的执行,奖惩分明。因借着孩子吃饭这个大家...
    2020-11-04 阅读全文
  • 如何对待孩子哭闹问题 学前期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出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便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的现象。这时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便会影响孩子的...
    2021-10-04 阅读全文

这样对待孩子更好两天前,婆婆来看xx。由于和她保持着有规律的见面机会,xx对奶奶并没有生疏感,挺愿意和奶奶在一起。这周六上午的半天时间,我便决定不送xx去保姆家,满足婆婆想多和孙子相处的心愿。(我周六...

2020-11-02 阅读全文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

2020-11-12 阅读全文

关于孩子吃饭的问题,我真是深感羞愧和自责… 孩子一岁左右,自已去抓饭吃,弄的满地都是,我们会冲孩子,都认为他在捣乱、不讲卫生。于是总是给他喂饭吃,想着等大些了再让他自已吃,就这样孩子对吃饭没有兴趣了,...

2020-10-03 阅读全文

再谈孩子吃饭问题上篇博文《就这样解决吃饭问题》我的本意是看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SuperNanny得着启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规矩立好,并且态度坚定的执行,奖惩分明。因借着孩子吃饭这个大家...

2020-11-04 阅读全文

学前期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出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便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的现象。这时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便会影响孩子的...

2021-10-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