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小衔接-“心理、习惯、能力、物质”一个不能少

发布时间:2020-11-03

教育笔记幼小衔接。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幼小衔接-“心理、习惯、能力、物质”一个不能少”,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又一批孩子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然而,有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个阶段的家长和孩子在短时间内有着太多的不适应,而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考核,诸多家长又有着太多的无奈和困惑。

过渡期选择学前班切勿盲目

在假期悄然兴起的“学前班”热,实际上是一些家长为孩子做好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一种选择。“学前班”可以为孩子提前预热,应以实用和安全为标准。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幼儿园的陈红园长认为,购置高档、花哨的学习用具,容易引起孩子不健康的优越感和攀比炫耀心理,同时也会分散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家长不但应注意学习用品的合理选购,还要培养训练孩子使用和保管学习用品,这也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步骤。

习惯过渡:要有真正的入学“感觉”

幼儿园时期,游戏贯穿整体教学,孩子们的随意性大,教学课目多依孩子的兴趣和情绪来完成。而在生活上老师和家长同样给予相当的呵护与关爱。进入小学后,教学的目的性加强,孩子们每天要做作业,而且还要考试。而生活上则有了明确的要求,做事按时对孩子而言有了明确的界定,于是孩子也会出现不适应。

美格双语幼儿园的董事长毕晓阳分析,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很宽松,课时安排也很短,而小学有严格的课程时间要求,已经习惯幼儿园生活方式的小孩没有准备突然转换“角色”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应对倔宝宝:耐心和技巧一个不能少


应对倔宝宝:耐心和技巧一个不能少

家有倔强宝宝,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着急、心烦还有头疼,**妈也一样。别看**平时挺乖的,但有时候倔起来也是超级让人头疼的。印象最深刻的倔得最厉害的一次竟然连续哭了一个半多小时呢。

面对倔强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办?**妈一点点的体会就是耐心和技巧一个都不能少,而且两手都要硬。

首先面对倔强宝宝的哭闹,耐心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耐心地安抚孩子,让他的心情尽快平静下来。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跟孩子沟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不对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别看宝宝小,现在还不能完全听懂你的话,但只要坚持耐心地教育,孩子会慢慢地接受并改变的。

面对倔强宝宝最忌讳的就是没有耐心,强硬地制止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倔强,因为第个孩子都会有逆反心理的,你越是强硬地阻止他,他就越是要这样干。再而打骂孩子会影响他的心情,甚至会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心情不好的话食欲也会跟着下降,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如果孩子执意要干的事情很危险那就另当别论了,肯定要当机立断地制止他了。孩子哭是免不了,安抚无效的话,就冷处理一下,等他哭够了、闹够了,再给他喝点水,以免上火,等他心情平静下来再找机会给他上“政治课”吧。

再一个技巧也很重要,当孩子非要干某一件事时,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孩子玩别的东西高兴了,他自然就会遗忘他刚才想干的事情了呀。同时技巧包括安抚的技艺、沟通的技艺、教育的技巧等等,这些都是要考验我们父母的聪明才智了。

最后**妈觉得对于孩子偶尔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倔强,比如要吃棒棒糖、要吃薯片等等,我们还是要顺从一下的。孩子对这个世界上的新事物都好奇着呢,如果我们一昧严格地约束孩子,这样只会扼杀了孩子的探索欲望哦!

学习习惯,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话题


关于学习习惯,应该是幼小衔接和新一阶段最重要的话题,我来总结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强调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为什么而学习,这是影响孩子自主性、自觉性的根源。

从一开始就和孩子强调:学习的终点不是考试成绩,不是顺利升学,不是名牌大学,都不是,学习的终点,是让你自己成为一个能自立更生生存之外、还能照顾妻儿、回馈家庭、有用于社会的人,从更高层面上来说,是为了有资格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活方式,达致经济、时间、心灵自由。这些内容对7岁孩子来说有点玄,但经常通过各种手段逐渐让他们了解,还是有可能的。

学习的方法是追求高效率。首先区分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其次合理划分精力和时间,高效完成必须完成的功课,有多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努力的目标是学科学习只占一部分时间,不追求精益求精,追求的是提纲挈领、抓住重点,掌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梳理思路掌握规律摸索独有的方法才是目标;最后就是具体实施了,涉及一些细节,比如预习到什么程度,比如上课除了追随老师的思路,是否能自己掌握节奏,调整思维的密度,随时找到重点,达到不用时刻绷紧神经,轻松高效地掌握课堂内容的目的,比如遇到难点是自己深入思考好,还是询问解疑好,学会把握分寸,不轻易放弃独立的思考,也不穷钻牛角尖。

对待学校和老师的态度问题。对学校的评价和认知暂且不提。而老师有几个角色:

首先是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必须给以足够的信任和尊重,除非老师自己破坏自己的权威性和可尊重性;

其次是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和面对社会是类似的,主要靠自觉和自我要求,觉得对的事情就去做,觉得错的事情就不做,如果对老师的言行有所怀疑,可以自己思考、提出来和老师讨论、回家征求家长的意见,不要一味服从,也不要逆反对抗,在遵守纪律、集体主义、与人为善、塑造形象的同时,也逐渐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是非观,达成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

最后是上级领导的角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不可能是平等的,哪怕再强调民主、再和蔼可亲的老师,也是高高在上的。孩子有必要了解清楚老师的指令、意图、喜好、思路、习惯,尽量做到投其所好,表现需要表现的和可以表现的优点,提升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争取更多的好感,获取更多的资源。

其次,要厘清学习的两大任务。

去学校要做两件事,第一,学习知识,包括学习学习;第二,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这两点其实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不论是学习学科知识,还是学习为人处世,道理都是相通的:抓住重点,有所取舍,坚持自我,保持特色。

有人提到小学低年级要不要看重分数,或者说纠正孩子的粗心马虎。我的观点是,课内问题课外解决,首先不要只看一个问题,其次不要等问题出现了再解决。从新一开始,就着力培养孩子的大局观,这首先要求我们家长不要只看眼前。刚开始知识少、好理解,同学之间能造成差距的,不是理解力、记忆力而是细致性或者说思维习惯,不重不漏的思维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强化和训练,我非常反对刷题,靠熟练来保证正确。我的想法是端正孩子的态度就可以了,只要不是心不在焉毫不重视成绩,那成绩就说明不了什么。

与同学的交往,不是小事,关系到”第三人“的建立、行为习惯的培养、社会观友情观的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有自我认知的逐步形成、自信心的加强、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养成,等等,都是影响深远的。尤其上实的环境相对更单纯,同学的年限更长久,如果能从小学开始交往到几个性情相投、志趣相仿的好朋友,那对孩子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家长从一开始就要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鼓励孩子友善、热情、随和、大方。

QQ之前在幼儿园有一些问题存在,过于执着于他自己的思路和要求,同学和他想法做法不一致时,他有些过于强势,影响了同学对他的认可程度。在读《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时,他体现出一种对"人人喜爱"的渴望。现在小学换了一批同学,我鼓励他吸取以前的教训,以交到更多好朋友为目的,不要过于自我。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前提下,尽量随和一些,不求人见人爱,至少不要因一些细枝末节的技术问题影响到人际关系。

问题与对策:幼小衔接中幼儿心理调整


幼儿园和小学从教育体制上虽同属基础教育,但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学习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一大转折,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衔接过程的变化、特点入手,探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对策,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一、幼小衔接过程的变化特点

学前儿童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养育的情况,对社会不负任何责任;而学龄阶段的儿童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因此,幼儿教育后一阶段,要充分提倡两阶段教育特点,使幼儿在过渡期逐渐适应以下变化,顺利进入小学教育。

(一)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户外体育活动一小时,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式进行。进入一年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每天上课时间增多,平均每天4~6节课,每节课40分钟。

(二)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粗浅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以学习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训练。

(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少。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大多局限在课堂上。

(四)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幼儿情趣,设有自然角、玩具柜、图书架,各类区角活动及体育设施,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小学教育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自由角、玩具柜等,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五)社会要求的提高

幼儿园教育是保教并重,注重全面发展,对幼儿进行粗浅知识的传授。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因此,幼儿不会感到厌倦和紧张。小学则实施义务教育,各种知识技能的传授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教育,要达到一定质量要求。

二、幼小衔接不当所形成厌学原因浅析

由于以上诸方面的变化,幼小过渡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茫然不知所措,容易在开学初期感到疲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

(1)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学前儿童虽然在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想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由于对外界的新异刺激缺乏准备,反应极不稳定,对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性,从而导致精神紧张,无所适从。

(2)自制力差。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贫乏、活动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控制、掌握自己的行为,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缺乏恒心。

(3)自理能力差。幼儿园的教育强调老师像妈妈一样地关心、爱护幼儿,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被教师取而代之,而家庭对孩子的娇惯甚至溺爱更是司空见惯,因此,一旦孩子需要独立面对新的环境时,使他感到束手无策。

三、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教育对策

把握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一环,我认为要顺利实现这一过渡,应让幼儿园、学校、家庭三方共同努力,主动适应儿童生活、系统发展的渐变规律,注重其发展的连续性。

(一)幼儿园应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

1.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心理过渡。小学教育处在不断改革、前进的动态之中,幼儿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固定的基本印象,要加强与小学联系,了解小学教育的特点,向幼儿进行学做小学生的教育,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环境,参观一年级小学生上课,参加小学生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以帮助幼儿认识入学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较高的要求,了解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各种行动规则,使之克服紧张、压抑和焦虑的情绪,帮助幼儿完成入学前的心理过渡,从而树立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心态。

2.适当调整大班下学期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每节课可延长到35分钟,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持久性。适当增加智力活动的比重,以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如计算课,在让幼儿了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多进行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进行空间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训练;语言课应增加看图说话及说话绘图等方面的训练内容,以此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入学后的看图写话及看图作文等打下基础。

3.大班后期,应逐渐把握笔姿式、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一项活动,如绘画的握笔方式与坐姿、幼儿自己名字的书写、看书的方法等;在认识文具之后,可让幼儿准备常用的文具,养成独立整理文具盒与书包的习惯,也可模仿一年级的排座方法,两人用一张课桌,以激发幼儿当一名小学生的强烈愿望,增强其积极乐学的情绪,但切忌把小学的教学搬进幼儿园,把衔接变成幼儿提前上学,那就明显违反过渡期幼儿教育特点。

4.专家提醒:幼小衔接工作最基本的原则是将之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为了幼儿上小学,这只是一个近期目标而已。帮助幼儿为入小学做准备的最终目的,乃是为其适应终身学习做准备,不应急功近利。这一工作应当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不可能只靠大班后期来突击完成。

另外,还可建立跟踪调查档案,进一步完善今后衔接中各方面的工作。

(二)小学应为幼小衔接提供良好的环境

1.应组织小学低年级老师到幼儿园观摩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及衔接过程中幼儿园的思路与做法,以便一年级新生到校后有的放矢。

2.一年级应进行室内墙壁美化,使新生一入学就有一种置身于快乐的环境,轻松学知识的氛围。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应以游戏为常用的教学形式,上课时要尽量使用直观的教具、学具,为新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单纯性的文化课教学上,如语文、数学等可以与音乐、体育活动联系起来,提高新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应经常教导新生遵守上课常规、作息时间、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引导他们比较一年级与幼儿园大班生活的不同,激发他们“我已长大了”、“我要学知识”的责任感。教师还可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儿歌,如“常规歌”、“作息制度歌”、“读写要求歌”等。经常吟诵,提醒其自觉执行。

5.课外,教师宜多和学生在一起活动、聊天,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气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家庭应为幼小衔接创造条件

1.家庭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单独的生活与学习的空间。使孩子既保持童真的快乐又便于看书写作业。家庭还可设计积分形式专栏,如“大树开花”、“满天星星”等。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增强其成功的自信心。

2.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升入小学,家长都应从幼儿的特点出发,用相约的形式,要求孩子完成某些任务。这种意识的强化过程,也是其责任心、意志力、创造力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家长不要忘记检查孩子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并根据实际水平与情况给予适时的表扬,帮助与引导。

3.家长应经常询问孩子学校生活情况。放下家长架子,以朋友般的平等方式,分享孩子的快乐情绪,对孩子一时出现的消极情绪,家长应积极引导,有意淡化。

4.家长应有意识地放开手脚,让孩子独立、主动地做自己的事情。有条件的家庭可在幼儿园后期逐渐减少接送次数,让孩子自己上幼儿园,这样上小学后更可独自来往。

5.提醒家长注意学习,提高对学龄期儿童思想与行为认识,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

亲子教育——幼小衔接,千万不能忽视孩子“情绪教育”,转家长!


幼小衔接,千万不能忽视孩子“情绪教育”

99%的家长不知道!

为幼升小提前“作战”,不少父母开始为孩子报拼音班、识字班、算术班,突击学知识。可是一项研究显示:幼小衔接阶段,父母最容易忽视的是“情绪教育”。

幼小断层变化容易让孩子有情绪问题

从幼儿园迈入小学,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变,还包括教师、朋友、行为规范和角色期望等因素变化。

1

关系人的断层

师生关系由幼儿园的类亲子关系转向小学的权威型师生关系,孩子感到更大的压力和负担。

2

学习方式的断层

由自由游戏和探索式的学习转向课堂式、灌输式的正规科目学习,孩子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学习知识。

3

行为规范的断层

自由自主的个别化要求转向更为严格的集体规范,遵循学校规则。

4

期望水平的断层

进入一年级后,家长和教师会对孩子赋予新的期望,孩子以学业为主,会减少游戏时间。

这些断层让孩子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从而出现沮丧、失落、自卑等负面情绪。

而家长则必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辨识不同情绪,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也能体谅他人,具有解决冲突和矛盾的初步能力,进而达到合群、乐观、与人分享。

在美国,情绪与社会性发展就被纳入幼儿学前准备的范畴,具体包括自信心、坚持性、自我认同、情绪表达、遵守社会规则、助人问题、对他人感受的同理心等。

专家认为,从孩子长远发展来看,幼儿就学各项准备能力中,社会适应比学业能力更重要。

别怕孩子“有情绪”

对一些家长来说,他们很希望孩子乖巧又听话,特别担心孩子“有情绪”。

其实儿童伴随着成长,情绪发展会越来越丰富,孩子有情绪不用担忧,关键是如何合理表达情绪。

宸宸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在一次迎新活动中,他被同学一起推选为活动主持。但是,有一天,老师接到宸宸妈妈电话:“宸宸说他太累了,不想当了。”家长急得团团转,认为孩子不懂事,闹情绪。后来,老师了解到,宸宸不愿意当主持人,并不是说不出主持词,而是家庭给孩子太大压力导致的。一家人反复对孩子强调:这次就看你的了,我们都会去幼儿园看你主持的,要好好表现,别丢脸。

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来说是锻炼自信的好机会,但是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用积极快乐的情绪去表达,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这样的活动很快乐,能站在舞台就是最棒的”,而不是结果导向“你一定要表现好”。

就算再开心快乐的孩子,伴随年龄成长,也有他的烦恼,家长也应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应该压抑和忽视。最关键的是,教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并给他们宣泄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可以通过一起看绘本,告诉孩子生气的时候不要发脾气,可以告诉爸爸妈妈,甚至哭一哭、叫一叫,但是不能打扰到别人;可以深呼吸、看看风景、出去运动一下;也可以吃东西、玩玩具、做些喜欢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把烦恼画出来,或者设计一个游戏……

小小孩子也有人际交往力

别看孩子小,其实已经具备了基础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的社会发展能力是情绪教育的重要部分,性格并不是决定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而社会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从小做起。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力,父母其实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在家里,家长总要把好吃的东西全部留给孩子,其实无意当中抹杀了孩子的分享能力。

如果小朋友在家里懂得与父母和祖辈分享最爱吃的食物,那么在学校,他也会乐意与同伴分享。

再比如,道歉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能让孩子站在他人立场来认识自己行为的一种方式。

家长们,在违背和孩子的约定时,你是否能放下父母权威,对孩子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当孩子安心做事,家长在一旁大声喧哗打扰孩子时,是否也能说一声 “对不起”?

有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其实很多是受家长影响,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

在家时,当孩子在客厅打球、不肯放下iPad,甚至做出超乎想象的破坏行为时,一些家长往往情绪失控,怒吼或者暴揍一顿。其实这样的权威只能维持“一分钟”,当下可以震慑孩子,可最终对于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和孩子发生冲突时,家长可以更多地通过表达自己来告诉孩子感受,平静并且明确地指出孩子行为的后果,并且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或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家园共育:八个关键点,一步搞定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是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而是让幼儿充实感性经验,提升学习能力,养成学习习惯,调整情绪情感,为小学学习打基础。那幼儿园具体该怎么去落实呢?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时间相对短,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而小学上课时间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这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泡影,心里开始失望。

因此,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应做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

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

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所以这时建立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

平时,要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逐渐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老师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日常生中,老师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方面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另一方面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多作普通话交往,提倡家庭里多用普通话交谈。其次,在大班环境创设中要创造一个自然学习汉字的环境,唤起幼儿无意识频繁出现的汉字的本能,比如图文并茂等。

另外,还可以通过听、看、讲述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练语言的机会。

5、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升入大班可开展阅读活动,主要有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既使小朋友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能让小朋友的阅读方法、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获得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阶段识字不是任务,识字活动可以融合在游戏、绘画等环节中,幼儿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大环境和可操作的材料,按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加以选择。

6、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任务要交代明确,并随时了解幼儿的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还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如用废旧材料做玩具,加强幼儿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7、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老师平时应多引导幼儿主动与人交往,让他们在自由活动时乐于结伴玩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8、争取家庭和小学的合力协作

幼小衔接需要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开设主题讲座,帮助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解答家长的疑惑,使家长和教师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带领大班同学到适合的小学参观,用自己的眼睛认真感受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的差别。

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


孩子们喜欢凑在一起玩,到吃饭时间也不肯回,这时从孩子们身上不同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家长是如何约束孩子行为的。有的孩子说回就回,有的孩子却是叫个三番五次也不肯走,有的非要等别人都走了才罢休。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有的家长不停地抱怨:看看,这里面就你最不听话。“不听话”的孩子并不因家长的批评而有所改善,下次毛病依然。

而我家的宝贝身上却从来都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往往他还是别的孩子的榜样,看到他走,其余的孩子也纷纷跟着回家了,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并不是像有些家长单纯地认为“他打小就听话”所造成的,而是因为我细心地捕捉了孩子内心的小心思,而使他乐于服从的。

比如希望孩子六点回,那么五点四十的时候就给孩子提前打招呼:咱们再玩十分钟就要回家做饭了。孩子虽然玩得高兴,可是因为有了一个心理准备,便不会觉得走时扫兴,往往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而孩子对于时间把握得并不那么准确,所以十分钟快结束时,再一次提醒:宝贝,还有三分钟就要走了。孩子知道这三分钟很短促,就会忙着整理自己的玩具,把自己拾到的小石头小棍子什么的找个地方藏起来,以备下次出来时再玩,一般来说,他觉得自己的宝贝都收藏好了就会主动往家里走了,可有时孩子确实是没有玩够,会恳求道:妈妈,我能不能再玩一会儿?我觉得不当面拂孩子的意是比较善意的做法,我会点头同意:可以,不过只能再多玩五分钟。孩子明白这五分钟已是妈妈最大的宽限,但因为妈妈给足了面子,并得到了比预期还多的一点儿时间,心里会有一种满足感,再叫他走时他也不会觉得不够尽性。此时的他也应该学会遵守自己的承诺,如果这次时间真的到了,他还不肯走,家长就一定要学会果断地转头,孩子虽然小,有时也懂得说到做到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不愿意自己做丢脸的事,当然家长如果做不到言出必行,心一软又让孩子磨蹭了几分钟,以后慢慢就会被孩子所要挟。让孩子“说走就走”并不难,给心理一个缓冲期,再让他学会说到做到,就这么简单。

孩子喜欢玩是天性,玩要玩得尽兴,回要回得甘心,我经常看到很多妈妈在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时只顾着自己聊天,然后突然意识到要回家了,便不管不顾地叫孩子赶紧走,孩子不肯时,家长又是一通指责,此时的孩子如何肯听话?其实只要稍稍用点儿小心思,就完全可以搞定,可惜的是,很多妈妈太粗心了。

幼小衔接,家长做什么?


幼小衔接,家长做什么?

专家给大家布置功课

本来以为幼儿园大班的伢儿升小学只是水到而渠成,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在。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21日晚上听了一个很有特色的讲座:杭州学军小学原校长杨一青为省级机关武林门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家长作的一个讲座;讲座题目是《幼小衔接和谐发展》。

看到讲座上那么多家长,一个个洗耳恭听,看来,孩子要读小学,父母比孩子还忙呢。这不,他们一个个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像个小学生,功课做得可真认真呀。

这里,我也把昨天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让伢儿先到小学看看

家长首先要从整体上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异同有个了解。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义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

既然是衔接,那大班伢儿入学前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咯。这需要学生和家长双方面努力。

第一,让孩子喜欢上小学。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同时,要对孩子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小学、亲近小学,可以提前到学校看看。

现在开始生活自理

第二,家长要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做起,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用终生。

比如在生活起居上,孩子要学会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睡觉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饮食上要督促孩子不挑食、进餐不拖拉;卫生习惯上孩子要注意餐前便后洗手,上学时自带水杯;至于劳动习惯上,这很重要,因为勤劳和勤奋是紧密相连的。孩子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还有一点家长容易忽略,那就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现在的孩子营养摄食丰富,又整天看电视、玩电脑,不喜欢运动,因此更需要锻炼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根本。

理书包写作业都要学

第三,家长要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其实跟生活习惯紧密相连:好的生活习惯能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反之亦然。

在课前准备方面,孩子要先整理好书包并进行必要的预习。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老师讲话,也别忘了要专心听同学发言。课堂后,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完成。做作业时要认真看清题目、认真书写,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老师、问同学;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更正。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

父母别忘做表率

第四,家长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工程。

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和谐,家庭成员之间更要和谐。家庭教育的环境要注重一点:言传和身教同样重要。家长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要记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不能忽视,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平稳过渡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行为习惯:培养宝宝养成一个好的刷牙习惯


整理了行为习惯:培养宝宝养成一个好的刷牙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口腔清洁问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给他饭前饭后刷牙漱口,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如果你想要让宝宝拥有一副好牙齿,同时保持口腔清洁的话,就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口腔的清洁主要就是依靠刷牙来完成的,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样指导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呢?

我们可以三步走:

第一阶段

在宝宝的第一颗牙齿出现以后,差不多是5、6个月时,爸爸妈妈就可以开始给宝宝刷牙了。不过刷牙的时候还不需要使用牙刷,爸爸妈妈可以用干净的湿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来擦拭宝宝的牙齿,把一些附着物擦拭掉。

第二阶段

到宝宝18个月时,可以用牙刷来给宝宝刷牙(购买牙刷的时候要注意买一些头小,刷毛软而圆,不会伤及牙齿及牙床的牙刷),一天两次,让宝宝在水池前,然后爸爸妈妈站在后面,抱住他的头,让他的头向后,在看到宝宝口腔结构的情况下给宝宝刷牙。

另外,在你刷牙的时候也可以让宝宝看着,让他模仿你刷牙的样子。

第三阶段

孩子2岁时就可以自己刷牙了,爸爸妈妈在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后,要在孩子的身边看着他,指导他正确地刷牙。

另外,孩子有乳牙完全长成时,最好是每隔半年的时间就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牙医能够帮助孩子预防蛀牙,在发现问题时也可以第一时间解决。

相信《幼小衔接-“心理、习惯、能力、物质”一个不能少》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幼小衔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小衔接培养三个好习惯 幼小衔接培养三个好习惯 “孩子就快读小学了,他不急,反倒急死我们这些家长了”、“孩子上小学前,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呢”……众所周知,在幼小衔接阶段,部分家长会出现急于求成的心态,从而忽视...
    2020-12-07 阅读全文
  • 应对倔宝宝:耐心和技巧一个不能少 应对倔宝宝:耐心和技巧一个不能少 家有倔强宝宝,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着急、心烦还有头疼,**妈也一样。别看**平时挺乖的,但有时候倔起来也是超级让人头疼的。印象最深刻的倔得最厉害的一次竟然连续哭了一...
    2020-10-29 阅读全文
  • 每个孩子都是宝,一个都不能少! 迪迪是我们班一个有些内向的小姑娘,有些腼腆,而且胆子特别小。来园之后,我有意地观察她:玩玩具时,其他的孩子争先恐后,甚至会为挣抢玩具弄得面红耳赤,迪迪则在一边拿着几个其他孩子不愿玩的玩具默默地玩着;喝...
    2020-09-27 阅读全文
  • 学习习惯,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话题 关于学习习惯,应该是幼小衔接和新一阶段最重要的话题,我来总结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强调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为什么而学习,这是影响孩子自主性、自觉性的根源。 从一开始就和孩子强调:学习的终点不是考试成绩...
    2020-09-29 阅读全文
  • 问题与对策:幼小衔接中幼儿心理调整 幼儿园和小学从教育体制上虽同属基础教育,但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学习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一大转折,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
    2021-05-06 阅读全文

幼小衔接培养三个好习惯 “孩子就快读小学了,他不急,反倒急死我们这些家长了”、“孩子上小学前,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呢”……众所周知,在幼小衔接阶段,部分家长会出现急于求成的心态,从而忽视...

2020-12-07 阅读全文

应对倔宝宝:耐心和技巧一个不能少 家有倔强宝宝,相信每一位做父母的都会着急、心烦还有头疼,**妈也一样。别看**平时挺乖的,但有时候倔起来也是超级让人头疼的。印象最深刻的倔得最厉害的一次竟然连续哭了一...

2020-10-29 阅读全文

迪迪是我们班一个有些内向的小姑娘,有些腼腆,而且胆子特别小。来园之后,我有意地观察她:玩玩具时,其他的孩子争先恐后,甚至会为挣抢玩具弄得面红耳赤,迪迪则在一边拿着几个其他孩子不愿玩的玩具默默地玩着;喝...

2020-09-27 阅读全文

关于学习习惯,应该是幼小衔接和新一阶段最重要的话题,我来总结下我的看法。 首先,要强调学习的出发点和目的。为什么而学习,这是影响孩子自主性、自觉性的根源。 从一开始就和孩子强调:学习的终点不是考试成绩...

2020-09-29 阅读全文

幼儿园和小学从教育体制上虽同属基础教育,但教育内容和形式、教学要求和方法、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等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标志着一个学习新阶段的开始,是人生一大转折,幼儿教师如何做好幼小...

2021-05-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