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没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不快乐(全托)

发布时间:2020-10-31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孩子送进全托班。很多孩子就是这样被送进全托班的。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父母就是没时间照顾孩子而将孩子送到了你最好的幼儿园全托,满以为自己的孩子会受到最好的教育。事实上,送入幼儿园的孩子能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们都很高兴,为自己明智的选择而高兴。然而,真正的弊端出现在孩子上初中后,他们遇事唯唯诺诺,对父母格外的依恋,而且很多时候做的事情和学龄前儿童一样

,似乎又回到了幼儿时期。父母很是迷忙,不知是何原因。

原因就在于,孩子们缺乏父母精心的呵护、爱抚和关心。孩子们在幼儿时期,就没有接收到这些信息,他们就没有安全感,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大量去交往。没能形成一个活泼开朗的性格,幼儿的能力、智力和社会性都没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父母漠视孩子情感需求的结果。【f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网】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深爱她们的,不是用物质去刺激他们,而是用行动去关爱他们,经常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困难的时候能够得到父母的支持。这样,孩子才会因为有父母的关爱而快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变成溺爱。

01

最近,有一个视频特别火。

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逛超市,淘气的小女儿故意打掉姐姐手里的东西。

爸爸坚定地让小女儿给姐姐道歉,小女儿执意不肯,爸爸态度坚决,一定要道歉。

无计可施的小女儿开始耍赖,索性躺在地上,为自己开脱,“我不是故意的”。

爸爸坚持,说:“不管你是否故意都要道歉。”

一旁的姐姐想打破僵局,就说:“算了吧,不用道歉。”

小女儿赶紧给自己找台阶下:“她都说不用道歉了。”

但爸爸坚持己见:“不管姐姐要不要这个道歉,你必须道歉。”

父女的行为,引起围观,有人看不下去,鼓励爸爸抽她个大耳光,这样她肯定乖乖听话。

当然,爸爸没有采用,只是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必须要说对不起”。

最后,在爸爸的坚持下,小女儿终于说出了“对不起”。

在爸爸看来,犯了错误,就要向人道歉,这是原则问题,容不得半点商量,不管孩子撒泼耍赖,还是有人说情,或是有人挑唆,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一定要让女儿执行到底。

林肯说,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坚持原则。

教育孩子,亦是如此。

02

看过《妈妈是超人》,马雅舒的教育方式被很多人吐槽。

很多人不解,为何这位把“不行”、“不可以”挂在嘴边,时刻对孩子严令禁止做这做那的妈妈,孩子对她的话却置若罔闻,完全不放在心上。

有这样的细节,她带孩子们去菜市场,两个小朋友用手摸鱼,濒临绝望的妈妈,说了无数遍“不行”“不可以”,姐弟俩却当耳旁风,姐姐摸完,弟弟又紧跟着去摸。

但看到后面,大家就渐渐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对她话充耳不闻了。

有一次,感冒尚未痊愈的女儿米娅想吃冰淇淋,马雅舒不同意,米娅直接躺倒在地,又哭又闹,无奈的马雅舒,只好同意去超市买冰淇淋。

无独有偶,在菜市场,孩子们刚吃完蛋糕,又要吃面包,马雅舒一开始也是拒绝,孩子们先是又哭又喊,见不起效,又改成了撒娇,“妈妈,求求你了”。

果然,马雅舒马上就服软了,还是拿出了面包。

这样的戏码,时常在她们家上演,孩子们知道妈妈的软肋,只要他们一哭二闹,妈妈一定会心软退让。

连她自己都说:“我应该是一个很好妥协的妈妈。”

“每次只要她哭,我的这个坚持就已经掉到零下了。”

毫无底线的退让,没有原则的让步,久而久之,她的“不可以”“不行”,在孩子面前,毫无杀伤力。

可以说,马雅舒成功地用不讲原则,孩子哭闹后只会步步退让,把自己的孩子打造成了超级任性撒泼的“熊孩子”。

教育专家说,一旦告诉孩子“不行”时,一定要坚持。

如果父母不坚持自己的要求,孩子会认为父母说“不”并不是认真的。

03

最近,邻居豆豆妈跟我说起她的烦心事:

带孩子逛超市,孩子要买玩具,不答应孩子,孩子又哭又闹赖着不走,那么多人盯着,场面极其尴尬,无奈的她,只好向孩子妥协。

“家里玩具一大堆,我一向不主张让孩子养成‘要什么买什么’的坏习惯,可当他哭闹耍赖的时候,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豆豆妈的烦心事,可能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也是很多家庭的通病,为孩子设置各种规则,但孩子一哭一闹,父母就乱了分寸,失了原则。

曾在朋友圈,看过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分享的育儿之道,看完受益匪浅。

有一天,李教授女儿也提出了一个无礼的购物需求,她拒绝后,女儿便大哭大闹。

冷静的她,任凭女儿怎么哭闹,也没有动摇自己的原则,坚持把女儿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陪着女儿待在房间里,对她的哭闹依旧不予理睬。

最多递给女儿一条热毛巾,让她擦擦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脸。

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她跟前,看着她哭,一直等到她哭得筋疲力尽。

孩子哭了好长一段时间后,见妈妈的态度丝毫不放松,便也作罢。

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提出过任何无礼的要求。

我很欣赏这位教授的做法,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无理要求,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有着任何的改变。

同时,又让孩子感受到“我不同意你这样做,但我仍然爱着你,会关心你,不会弃你而去”的安全感。

闾丘露薇说,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变成溺爱。

04

绘本《我永远爱你》中就有这样的对话:

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这位妈妈不厌其烦地对孩子保证,“我永远爱你”,但也有自己的原则,你必须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前两天,朋友圈的一则新闻引起广泛热议。

一个四年级,身高1米4,可以称为大孩子的“熊孩子”,从背后猛推已经怀孕4个多月的孕妇,险些造成孕妇流产。

更让人气愤的是,当问及原因,孩子却毫不在乎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

简直难以相信,一个仅4年级的孩子,竟做出如此疯狂的行为,说出如此冷漠的话。

但再听听孩子奶奶的反应,“他还是一个孩子,你和孩子计较什么呢?”

你就立马顿悟,“熊孩子”是如何养成的了。

一句“他还是个孩子”,毁掉多少孩子,父母从小告诉孩子是非对错,有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这些至关重要。

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父母坚持自己的原则,给孩子立规矩,设规则,让他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

05

张柏芝在《天天向上》里,曾经讲述自己的育儿心经。

对玩具爱不释手的两个儿子,张柏芝的原则就是:每次只能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并且告诉他们,妈妈说的永远不可能改变。

听话的两个孩子,每次都会挑选最喜爱的一个玩具,因为来之不易,对玩具也是倍加珍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无条件爱着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遵守基本的规则,你的孩子将来才能有规矩。

最后和大家分享,美国学校给父母的备忘录: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的无理要求只是在试探你。

别害怕对我保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

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时候,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对错。

别让我觉得犯了错误就像犯了罪,它会消弱我对人生的希望。

育儿心得: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育儿心得: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仔细想想看,这句话还真在理,作为孩子母亲的我,有时也会心生怨气,会想怎么会生个这么执拗的孩子,但孩子为什么会执拗,为什么会容易生气呢,是家庭氛围有问题,还是家人对待孩子的方式,态度有问题。扪心自问,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态度还真不能随意。因为良好的沟通是教育的基础,父母和孩子不能有良好的沟通,那么根本就谈不上教育。“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很大程度上提醒我们孩子要靠父母用心去教导,但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连自己的孩子都不了解,都没法和自己孩子好好沟通,那何谈教育,再怎么用心良苦地教导,结果未必能使孩子收益。所以,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原则,不以家长的权威来给孩子强加任何家长自己的意愿。让孩子知道他不弱小,家长没有“以势压人”,增强他的自主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尤其是孩子不愿意做的有些事情,不能强制他做,只能以商量的语气来跟他商讨事情该不该做,孩子虽小,但也明事理,只要父母用心跟他去交流,相信他的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举个例子,涛宁不怎么喜欢刷牙,但他知道牙细菌是什么,也在“巧虎”上看到过牙刷火车,所以,我就跟他讲,涛宁,你是不是还没刷牙呀?让我看看你的牙齿,哇,牙细菌们在你牙齿上挖洞哦,你是让他们继续挖呢,还是用牙刷火车把细菌都刷下来哦,他会思考片刻,估计脑子里会想起巧虎上放的牙细菌像虫子一样在巧虎牙齿上爬来爬去的情节,然后就会自然跟着我来一起刷牙。所以,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来跟他交流,最好借用他喜欢看的莫些动画片里的情节,这样跟孩子交流起来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再忙,也要停留片刻陪自己的孩子看一会儿他喜欢看的动画片,对其情节和人物有个大概的印象方便跟孩子交流灵活应用。

家园共育: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聊天的父母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家长说。而这样子导致的问题,会在孩子青春期时一下子爆发出来,让人想改都来不及了。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和孩子聊天。

孩子最讨厌的聊天方式,也是最无用的

目的性太强

很多家长跟孩子聊天时,最后往往变成了说教。比如:

家长:“今天在学校呆的怎么样啊?”

孩子:“今天学了好多新知识呢。”

家长:“学新知识就对了,要多学知识,不然以后就只能搬砖。”

孩子:……

家长:“今天过得开心吗?”

孩子:“嗯,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我们特别聊得来。”

家长:“交朋友可以,但不能经常一起玩啊,先把学习搞好了再说。"

孩子:……

看吧,聊什么都能聊到学习上,本来孩子还想跟你分享一下的,到最后往往无语的收场了。其实,家长这种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是最简单省事的。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

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嗯,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如果家长一个劲儿的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

别以为自己会聊天,家长是这样把天聊死的

别以为聊天多简单,尤其对象是孩子时,面对一个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对手,家长们是很容易把天聊死的。比如:

孩子:“妈妈,我想跟你说个事儿。”(孩子主动发起了聊天信号)

妈妈:“说。”(有点不耐烦)

孩子:“妈,我想买一双球鞋。”

妈妈:“买什么买?不是有那么多鞋呢吗。”

孩子:“就给我买一双吧。”

妈妈:“不买,赶紧做作业去!”

孩子:“哼!你不买我就不做作业!”

这样不仅把天聊死了,还激起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何苦呢?如果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孩子原因:

妈妈:“为什么突然要买球鞋呢”

孩子:“因为我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了,我要参加比赛。”

妈妈:“那你准备参加什么比赛呢?”

孩子:“我想参加…………还有你知道吗妈妈,今天老师还夸我跑步跑得快,建议我加入校田径队呢…………”

看,如果你能静下心来接受孩子沟通的信号,孩子能跟你说的还有好多好多……所以,如果孩子找你沟通时,你刚好在忙着,那么宁愿让孩子等一下,也不要着急应付孩子。保护孩子沟通的意愿很重要!

不要为了聊天而聊天,聊天也讲究方法

学会倾听

倾听不是说家长就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蹲下来

我们想从孩子嘴里了解他的信息,自然不能居高临下的命令孩子说出来吧,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蹲下来,既是指家长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聊天;也是指家长放低些姿态,不把孩子当孩子,在思想上与孩子平等的交流。这样,孩子才会有被尊敬的感觉,才会有聊天诉说的欲望。

挑好时间

聊天也不是随时随地就能聊的,比如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看动画片时,家长突然凑过来要聊天,换位思考一下,谁都不愿意被打扰啊,所以结果肯定是敷衍了事啊。所以,聊天时尽量在大家都心平气和,而且没有什么要紧事的时候。如果家长真的有很重要的事要找孩子谈,那就让孩子先停止手头的事情,认认真真的聊天。

家长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问问同样作为家庭成员的孩子的意见;也可以经常跟孩子分享你的“秘密”,这会让孩子跟你更亲密哦……

总之,和孩子沟通时,忘记自己是家长,别把小孩当小孩!

孩子不快乐与教养方式有关


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

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

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爱孩子的七不责,对父母的五不怨


“爱孩子的七不责,对父母的五不怨”

七不责

“ 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呻吟语》

1、对众不责

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被当众指责,如果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不服、委屈,更想对着干吧,有可能心里明白,但是“尊严”呀,依旧不肯低头。

2、愧悔不责

如果孩子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了,大人就不要再揪着问题不放,喋喋不休的责备孩子了。妈妈爸爸们,是不是体会过,越说越生气。孩子们心里知道自己的错了吗?其实在你一开始训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如果是这样,后续的训斥都是“画蛇添足”啦,起不到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的效果。

3、暮夜不责

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的责备,孩子带着沮丧、失落、伤心的情绪上床,也许脸上还挂着泪痕,要么夜不能寐,要么噩梦连连。对于陪读的小学生的妈妈们,大家深呼吸,晚上的时光珍惜哟,睡觉前,要保持快乐!

4、饮食不责

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脾胃虚弱。饭桌上是难得的大家欢聚的时刻,也很容易成为一些家庭的训话时刻。还能不能愉快的吃顿饭呀?!孩子们的吃饭问题,往往是大人们把吃饭变成了很无趣的事情。

5、欢庆不责

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高兴的时候,经脉处于畅通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被责备,经脉会立刻憋住,对孩子的身体伤害很大。让孩子尽情高兴吧。

6、悲忧不责

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他。当孩子哭的时候,他的情绪还是处于激动的时刻,这个时候,大脑不能进行理智的分析和判断,家长在这个时候的指责批评,对于孩子来讲,其实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7、疾病不责

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是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的处方。

再来看看五不怨,三代同堂的家庭是现在的常见模式。二宝政策放开,更多的老人投入到“看娃”的事业中。三代同堂养育,妈妈爸爸对待老人的方式,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影响深远。

五不怨

不抱怨父母无能,不抱怨父母啰嗦,不抱怨父母抱怨,不抱怨父母迟缓,不抱怨父母生病。

1、不抱怨父母无能

没有人是完美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费尽心力把我们养育成人,已经很不容易,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我们现在养育孩子关注的问题,例如孩子的技能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培养等。老人们已经做了他们能做的最好的,作为妈妈爸爸,我们没有理由抱怨老人,应该真诚地说:“我接受,我家老头老太太就是这样;我享受你们给予我的一切。”

2、不抱怨父母啰嗦

老人们比我们先来世上,他们对人生有自己的经历、教训、经验,他们把我们,妈妈和爸爸,养育成人,他们期盼全家人平安……只有真爱你的人才会去啰嗦你,父母绝不会去啰嗦一个与他们无关的人。

3、不抱怨父母抱怨

老人们的抱怨,只是不满足我们现在。当我们做得够好时,他们渴望我们更好!

4、不抱怨父母迟缓

年纪大了,行动自然不便,永远不要嫌弃身边老人们行动迟缓,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老年,永远想象不出“人老了”的感觉。父母年轻时,可能比我们还意气风发!切记:看着老人,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千万不要“子欲孝而亲不在”。

5、不抱怨父母生病

妈妈爸爸在家里的全部关注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自己工作繁忙,照顾孩子的重任交给了老人,老人不能病倒,因为那样就没人照顾孩子了。平时无意识的抱怨,让家里的老人,在自己的身体不适的时候,忍着不说,老人们觉得不好意思,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生命不是用来抱怨的。照顾好老人,孩子以后才会照顾好你呦。

妈妈爸爸们,我们是否有时候抱怨,老人们的思想落后,老人们带娃方法有问题,老人们唠叨、啰嗦、脾气大,老人们对孙子孙女溺爱......

我曾经问过一个老人,看孙子累吗?这位爷爷说:“每天早上起来做全家的早餐,每天两趟走路接送孩子,然后每天要搭公车送孩子去周边的各种学习班,在那里坐着等一到两个小时,每天还要买菜呀、收拾屋子呀......一天没有闲着的时候,晚上想看会电视吧,怕影响小个的学习。要说真累呀。人老了,晚上爱起夜,还睡不好。” 我跟老人说,“您真的是很辛苦啦,其实带孩子比我们上班累多了。” 有老人疼的孩子是加倍幸福的孩子!

没有高质量的陪伴不叫爱孩子


刚上一年级的妞妞放学归来,不停的在和妈妈我讲着学校里发生的奇闻趣事,顺便介绍了一下她的新同桌,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没几天,妞妞便央求我,想要带削笔器去学校去,我问理由,她说,因为她同桌的妈妈从不给她准备学习用品,而且同桌还总是借她的铅笔用,搞得她的铅笔笔芯总是很粗,写出的字特别难看。我有些疑虑,觉得妞妞同桌的妈妈对孩子放养的似乎有些过度。有次去接孩子,我无意间得知了一位接孩子的奶奶和妞妞的同桌住一小区,我便把我的疑虑和她表达了一下。结果让人有些混乱也让人有些震撼。妞妞同桌是她妈妈二婚所生孩子,她妈妈在第一婚中生有个男孩,后离异男方带,没几年,这第二次婚姻也迅速瓦解,由妈妈带着孩子,从老太太不屑的口吻中,未来或许还会有第三次婚姻,因为经常看到她妈妈和陌生男子同进同出了。不得而知,这或许可以解释妞妞同桌的学习用品为什么总是准备不好,为什么家长签字栏里只有姥姥的断断续续的名字。有次,老公部门可带家属郊游,我和妞便一同前往,我认识了老公同事的很多家人,妞妞认识了很多小朋友。有个叫琳琳的小姑娘,和妞一般大,头上带着蝴蝶结,身上穿着漂亮的裙子,话不多,很文静。妞妞和其他小朋友跑得满头大汗,琳琳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问她话,她也只是喏喏的回答。回家后,和老公表达,超喜欢琳琳这种文文静静的女孩子。老公却说,琳琳的父母闹离婚闹得很凶,琳琳受到影响,有着她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敏感和忧虑。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琳琳郁郁寡欢的样子。老公老家里的表哥,生养了兄妹两人,扔在四川老家做留守儿童,他们夫妻在广东打工,后因琐事分手,孩子由男方抚养,可这不靠谱的爹一年都回不来家一次,钱更是寄得寥寥无几,父母在这小兄妹的成长中似乎成了符号。每次回老家,看到他们浑身脏兮兮,光脚丫乱跑,心里总是涌出个中滋味。我们真得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吗?生养,生养,我们会生,我们真得会养吗?我们的孩子跟我们相比,拥有了来自家长的更多的爱,更优渥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真得比我们幸福,心理更健康吗?在当今,作为普通父母中的一员,我们该如何守护孩子的童年?没错,我们给予了孩子时间,给予了孩子耐心,却没有给予我们自己无时无刻的自省和自我成长。道德无底线,婚姻一团糟,孩子模仿着我们的言行,潜移默化着我们性格中的短板,长大后活脱脱我们的再生。我们忙着给孩子胎教、早教,忙着赚钱让孩子享受更优越的生活条件,忙着让孩子学这学那,别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对于孩童而言,最重要的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婚姻关系紧张抑或破裂,对于孩子的影响,一定会在他成年以后彰显出来,当然,并不是说感情破裂就得为了孩子死扛。我们在热衷教育孩子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多方面学习,提升一下自己,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更符合一个成熟成年人的行为。因为,这比给孩子买多贵的东西要靠谱的多。

相关推荐

  •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变成溺爱。 01 最近,有一个视频特别火。 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逛超市,淘气的小女儿故意打掉姐姐手里的东西。 爸爸坚定地让小女儿...
    2020-12-21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育儿心得: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仔细想想看,这句话还真在理,作为孩子母亲的我,有时也会心生怨气,会想怎么会生个这么执拗的孩子,但孩子为什么会执拗,为什...
    2020-10-06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聊天的父母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
    2020-07-08 阅读全文
  • 孩子不快乐与教养方式有关 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 当孩子发生什么...
    2022-03-06 阅读全文
  • 关爱父母离异的孩子 我班有三对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的活泼好动,没有自控能力。他们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缺少了母爱,我常常觉得他们很可怜。因此,在幼儿园了我会更加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
    2020-12-14 阅读全文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变成溺爱。 01 最近,有一个视频特别火。 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逛超市,淘气的小女儿故意打掉姐姐手里的东西。 爸爸坚定地让小女儿...

2020-12-21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 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仔细想想看,这句话还真在理,作为孩子母亲的我,有时也会心生怨气,会想怎么会生个这么执拗的孩子,但孩子为什么会执拗,为什...

2020-10-06 阅读全文

很多妈妈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挺好的”,就再也没了下文。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挺听话的,但其实他内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就是不跟...

2020-07-08 阅读全文

孩子的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 当孩子发生什么...

2022-03-06 阅读全文

我班有三对父母离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的活泼好动,没有自控能力。他们都是由爷爷奶奶抚养的,缺少了母爱,我常常觉得他们很可怜。因此,在幼儿园了我会更加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

2020-12-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