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发布时间:2020-10-30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孩子让家庭和学校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孩子的学习也成了家庭和学校唯一的连线点。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家庭和学校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很多学者也认为教育应该是家庭、孩子和学校三方共同配合和努力的结果,但仅仅对于学习来说,学校的义务就大得多。

教育,也就是要求教师应该是教书育人,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但现在的学校越来越多把这种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家庭里,孩子从学校回来,好像又进入了另一个“学校”,感受不到一点家的温馨,父母越来越像老师,学习慢慢地侵蚀着孩子的全部。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背负着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在学习的道路上,他们就像是背上驼着沉重货物的驴子一样,只能低着头,被人牵着慢慢走着。他们不知学习是为了什么,也许只是为了父母和老师吧,当达到他们的期望时,一下子没有了牵引,没有了沉重的压力,却迷失了自己。

家,对于孩子来说,是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享受父母爱的温暖港湾,但孩子越来越不想回家了,是因为他们一点都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在家里,父母像是另一个老师一样,总是说着教育的话,总是督促着孩子写作业,总是写完了还有一堆课外的作业,在他们的感觉中,家除了吃饭休息外,已经变成了另一所“学校”。

很多父母们也跟我抱怨说,老师发来作业的短信,就是要我们好好的督促孩子写完作业,如果孩子写不完作业,老师就会打电话来责怪我们没有尽到责任,我们也感受到学校的压力,所以最后只好把这种压力又加到孩子身上,不惜一切地让孩子完成作业,为了达到好成绩,有时还会给他们额外的作业,竞争太激烈了,不多做些,就会输在起跑线了。本来我们工作一天了,压力也很大,回家就是想放松下的,结果还要为了孩子的学习发发脾气,真的很累。

怎么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呢?我想这应该是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担起的责任。

首先学校应该让孩子减负,不布置太多的课外作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让学生在适合的时间内可以把作业写完,让孩子觉得学习不是一个负担,可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第二,别对孩子过多的压力,包括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去享受学习,不要把学习当作是为了满足老师的期望的工具,有些老师很喜欢讲:“我做那么多,都是为了你们好,为了你们都能学好,考到好成绩,我付出了那么多,你们总该给我点回报吧。”无形中,他们就会认为考到好成绩是回报老师的唯一途径,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为了老师而学,却失去了学习最初的快乐。

第三,别为了学习的事去为难家长。如果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不会让他去学校了,到了学校,学习的事当然就是老师自己的事了,虽然说的有点武断,但细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呢。除非学生有了行为上的问题,则可以找家长,三方一起去讨论,解决问题。在学习上,家长的作用不是去教孩子写作业,而是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孩子可以开心地做完作业,仅此而已。

第四,对于家长,不要把自己未完成的一些期望架在孩子身上,别让孩子从小就背负那么重的压力去学习,而失去了学习的初衷,是为了自己而学,并快乐的学习。在家时,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并提供孩子比较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疼爱和家的温暖,别一回来就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教育这,教育那的,并且对于自己的付出夸大地塞给孩子,让孩子觉得只有学习好才能报答父母。

第五,真正解放自己,就要解放孩子,让孩子在家能做一些课外的,感兴趣的事,而不是一味地去学习,当作业完成时,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多做少说,孩子能体会的可能更多。家就是家,不是另一所“学校”。

做一个轻松的父母吧,让你的孩子也能快乐的学习!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让孩子从“性别意识”中抽离


从怀孕得知胎儿性别的那一刻起,妈妈们便对胎儿进行性别定位。如果是女儿就希望她“体贴可爱”、如果是儿子就期待他“聪明勇敢”。甚至在准备新生儿用品时,也会在颜色的挑选上陷入性别因惑。

然而这一切只是家长传统思想的期望要求,并不代表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特征。

要让孩子真正发挥才能与资质,为人父母得从最简单也最容易被视为理所当然的错误观念—“性别意识”中抽离,才能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自己。

用“不分性别”手法教育孩子

区分男女性别的教育手法,将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减少很多自由选择的机会。相对地,用“不分性别”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但可让子女成为具备多种性向的人物,在情感的表达上也不会踌躇不决,且自我满意度较高、也较为自信、社会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即使遇到问题,在处理的态度和手法上也较圆融周详。

女儿喜欢耍刀玩剑、儿子喜欢玩洋娃娃,性向上会否有问题?家长们可能太多虑了,并非让男孩子学插花,他就会变得有同性恋倾向。一般只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游戏种类,不但少且刻板等诸如此类。

美国有项研究显示,女孩因性格喜好趋向去参加足球队或学跆拳、柔道等,在社会适应能力上也比较优秀。倘若只为了社会的既定认知而限制了孩子原有兴趣,这也就限制了孩子未来发展的多样性。这种观念上的偏执不得不去认清。

爸爸应常和孩子玩耍

爸爸常常陪孩子玩耍,能避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刻板性别定位的影响。然而爸爸一般都忙于工作,面对孩子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此情况下,父母亲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性向教育?

专家指出,只要一有机会接触孩子,爸爸就必须用心去感受,与孩子进行交流。如当孩子从外面哭着回来时,要对孩子的情绪作了解,先去感同身受,让孩子知道爸爸也能体会他的悲伤。并告诉孩子,人会悲伤是正常的,无须忍耐,进而再告诉他处理情绪的方法,或者告诉孩子爸爸小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通常孩子都会听,而且可促进父子关系。

爸爸通常比较喜欢用“活动身体”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再忙也要抽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找出父子相处时的乐趣。不论一起去公园或看棒球赛,甚至只是去散散步、骑单车等,只要能陪孩子一段时间,就能影响他(她)的一生。

找出孩子的气质

专家分析,基本上男女因生理而在性向上有所不同,在了解男孩和女孩的特征之后,以“不分性别”来教育孩子,会让孩子的未来更丰富多彩。

男性特征对事物集中力强、擅长积极性竞争

1.情感表现的不同:男性表现事实的性向较强,当然也有悲伤的情感,但不像女性那样显著地表现出来。相反,悲伤和痛苦的情绪,会以生气的方式来表现。

2.单一事项的集中能力:男孩子可以对单项玩具,如积木、汽车集中精神地玩。一般来说,男孩子是属于为了忘记内心的混乱状态,而专心以身体上的激烈活动来转移。

3.自尊心与好奇心强:男孩喜欢表现出自己所处的状况,自尊心较强,好胜心也强,所以很重视事情的结果。

女性特征感情丰富、具协调性

1.感情很丰富:女孩只要觉得悲伤就会哭,比男孩子感情丰富,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在表情上。

2.常用隐喻方式来表现:女性在悲伤、害怕、羞耻与罪恶感等全用否定的想法以言语来表现。相对于男性,在行动的表现上较少。而感情在行动的表现上,男性是以直线的攻击方式,相反,女性是以回避、言和或自责等方式来表现。

3.语言发达能力较早:大家都知道女孩在语言表达上比男孩来得早,社会性的官能认知也领受较早。女孩子对于周围的人和事都比较重视,尤其重视家族关系的联系。

培养具攻击性的女孩&感情丰富的男孩

若以“男孩是攻击性、女孩是情感丰富”两分法来解读孩子的行为,会有失准的时候。这是因为除了性别特征,孩子也会根据其内在感觉和行动状况,而有不同的反应表现,往往因为被刻板的性别表现要求,而没有表现出来,实际上男孩、女孩都有基本人性。

1.女孩也会动怒:这里指的动怒,是指对周围事物有积极反应的情绪。由于女孩子被要求要“含蓄”,因此很多情感表现方式都有限制。虽说男孩比较容易动怒,但实际上只要抛开女孩的束缚,女孩子对自身的事物也会以积极的情绪来反映。

2.男孩也有情感表现:其实男孩也有自己感受到的感觉,会清楚表现在脸上或用语言来表达。只是和女孩比起来,会让人觉得喜怒不形于色。

3.女孩也具攻击性:一般来说,男孩在性向上比女孩子更常用身体行动来做出击反应,然而女孩偶尔也有激烈的行为出现。

亲子教育——父母的学习,从孩子入园开始


家长的工作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入园的过程中,我们许多家长朋友往往无所适从,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家长需了解的新生入园的十三忌:

一忌:一味妥协,今天送不下,明天送

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孩子哭了,家长很心疼。去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坚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儿园,那么当你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会更加变本加厉。

二忌:送两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吃饭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家长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几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三忌:孩子哭,我也哭

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宝贝,又见到自己的宝贝哭闹的厉害,家长的心疼也在清理之中。可是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感染实在太强了,这种家长陪着孩子哭的情况在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接待中司空见惯,造成孩子们错认为家长不要他们了,让他们认为上幼儿园不管对于他们自己,还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距,不利于孩子的适应。

四忌:“我在外面等着你!”“我去给你拿件毛衣来!”

在祖辈送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张嘴要哭,马上对孩子说:“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着你哈!”“奶奶去给你买奶,这就回来!”这种说法可能暂时有效,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他会感觉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儿了,这让他们没有了安全感。

五忌:“别哭,我第一个来接你!”

许多家长会这样许诺孩子,当孩子哭着对你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你忍心拒绝孩子吗?于是好多家长随口承诺:“好,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们当然并不反对这种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长,您能保证您是第一个吗?如果不能,请不要这样回应孩子,请换一种方式回应孩子:“妈妈会早来接你!”“妈妈四点来接你!”如果轻易的承诺没有兑现,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那么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而且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家长欺骗了自己,会推理到其它,那么家长会不会来接他?孩子便没有把握了。

六忌:“再哭,再哭了就不接你了!”

这是家长气头上的急话,可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却常常听到。家长这话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厉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来接他了,这种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恐惧幼儿园,恐惧老师,更恐惧分离焦虑。

七忌:“孩子哭了,我多和孩子呆一会就好了!”

许多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来的,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会,就一定能够是孩子愉快的跟家长说再见。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家长的多呆一会儿,只会让孩子的适应时间拉长,让孩子的哭闹和分离焦虑时间拉长。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意识到家长可能走,分离焦虑已产生,便开始哭闹。而家长毕竟是要离开,那是孩子还是要独自去面对,尝试着去适应。

八忌:“不许哭!”

诚然,每个家长都不愿听到自己孩子哭泣,哪怕是自己走了,听不到,心里能够接受的了,可是却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掉眼泪。其实,面对分离焦虑,孩子选择以哭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感情,是孩子正常的表达方式,压抑孩子哭,以强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的。

九忌:喂完饭再走

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早上总想喂饱了孩子再走。然而孩子吃饱了后再和家长告别,很容易因为哭而呕吐,而且,家长长时间逗留在活动室,会让其它的孩子产生情绪感染,不利于孩子适应。

十忌:窗子外面看一看

家长送下孩子后,难免会不放心,于是有的家长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可是如果一旦让孩子发现,孩子的哭闹会变本加厉。

十一忌:“有小朋友打你吗?”“老师凶你吗?”

家长对孩子的关切溢于言表,可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负暗示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幼儿园的生活,不自觉的建立起幼儿园不好,小朋友打我,老师凶我之类的联想。这当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今天你认识哪个小朋友了?”“老师表扬你了吗?”帮助幼儿回忆幼儿园一天的美好时光,建立对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十二忌:在家一定要好好补

点击查看源网页

孩子入园得头几天,吃饭一般都不如在家的时候吃的多,所以有些家长会刻意给孩子带奶晚上吃饭的时候也想多做些鱼虾肉蛋给孩子补充营养。其实,孩子刚入园容易上火,在吃饭上应当注意多饮水,多吃清淡食品,而对于鱼肉之类容易生痰上火的东西,应当尽量少吃,多吃蔬菜,有利于孩子免疫力的提高。

十三忌:休息的时候无节制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星期天,好好陪孩子玩玩,放松一下吧!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星期一的时候特别不容易适应,这一方面是由于休息了两天,对环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作息规律和幼儿园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作息秩序紊乱。休息日时,家长应当尽量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3至5岁,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如何让孩子从强制性学习到自主学习


不谈学习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谈学习时,鸡飞狗跳,乌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这就是以灌输、强迫甚至压制等手段,对孩子进行“管教”,是许多父母教育孩子常用的方式,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方式。它不仅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还阻碍孩子责任心与能力的开发,让父母陷入心力憔悴而又无能为力的尴尬中无法解脱。

要如何让孩子从强制性学习到自主学习?根据我个人带孩子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我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到有类似情况的家长朋友。

第一:在孩子面前,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情,家长和孩子都要认真对待。这种凡事都认真对待的态度会慢慢培养起孩子学习认真,做事认真的习惯,这种好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也会让家长在今后的教育中省心不少。以前我不觉得,只是对孩子抱着无数希望,又加上在孩子小学阶段,我的工作时间轻松自由,所以我陪孩子学习的时间非常多,每天除了认真给他检查作业,签字以外,就连学校要求办的小报,我们家都会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办,不追求非常完美,但一定是竭尽所能。刚开始我们指导孩子办的小报真的很丑,在得不到老师认可和赞美的情况下,孩子在这方面比较消极。我们一边鼓励他要相信自己,一边放假的时候送他去学画画。也就是开始还是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他画的小报越来越好,最后以每次获奖全胜,从此以后我们不再指导,孩子也会自主的去学习,去审美,去完成他认为最好的小报,一如他的学习也是如此

第二:家长在孩子面前千般逼,万般宠,不如让孩子自己懂。给我孩子同年同级的朋友家女儿,小学还是一个乖宝宝,一进入中学就叛逆的不得了,让朋友差点为此自杀。因为朋友觉得自己每天工作那么辛苦,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还把孩子送去许多学费不菲的培训班,他一让孩子好好学习,孩子就给他急。比如明明大家在一起聚会,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很开心,他非要孩子去看书,孩子不去,他立刻会拿其中一个成绩好的孩子来给女儿比较,然后父女之间开始战火漫廷。这种自尊式的伤害,只会扼杀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我很想对朋友说:学习不在急于这一时。后来我给他女儿单独相处时,我刻意的夸她今天穿的衣服还很潮,很青春。然后在孩子心情愉悦的聊天中,我又慢慢的谈到她父亲性格倔犟,但工作起来很辛苦很拼命,很爱她这个女儿。某月某天她父亲为了多挣几个加班费,手受伤了都还要坚持上班,只因为他想多挣点钱送女儿去一知名培训机构补课。第二天朋友来上班,他高兴的对我说昨天晚上他女儿回去复习到深夜才睡。

第三,在孩子面前家长可以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些事情你千叮咛万嘱咐

,孩子在没有体会失败之前,你多说无益,更不能改变什么。比如说我的孩子,在初一下半期不知怎的迷上了玩手机游戏。每次周末回家一有空就偷偷的玩手机,我关了丫F,他用数据,东躲西藏,气的我不行。后来我想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现在不听我说,迷恋手机游戏,期未的时候一定会考得很差。我索性不管他,让他尝到失败的滋味再说。果然期未成绩从年级前十排到了一百以外。他沮丧极了,我狠狠的批评了他一翻,我再把他沉迷手机游戏的种种表现指出来,分析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最后他主动交出了手机。以后有很快冲进年级前十,我如释重负。

唉!一说孩子的学习,每个家长都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但只要你对孩子的学习是从最初的强制性变成现在或以后的自主性,都是我们斗智斗勇的结果,任重而道远,我愿意和所有的家长朋友一起加油!

解放孩子,让孩子更独立


解放孩子,让孩子更独立听完老师关于自由的课,觉得给孩子自由,解放天性,目的是让孩子更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的孩子才是优秀的。他会有很多创意,很多见解,能做很多大人看来很难做到,甚至大人都做不到的事。

解放头脑,解放思想。在我看来体现在想象力,创意和对事物及现象的看法。同样一件东西,大人们因为思维固化,就看不出什么新鲜东西。然而孩子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能联想到许多的东西。记得和儿子在乡下,我们一起看火烧云,他能把那些云彩看成许多他喜欢的卡通人物,我怎么看都不像,可他说起来有模有样。让我刮目相看。

对于解放双手,我则有更深的体会。我九岁时,看到妈妈的缝纫机,就特别好奇,总是在旁边看。妈妈怕我乱动,用完就收起来。有次趁妈妈不在家,我就把缝纫机给架起来了。穿皮带,穿针引线,完了还缝一个沙包。妈妈回来后,特别惊讶,看我做的这么好,就没拦着,还教我很多小技巧。上初中,我就会用不穿的牛仔裤,花布做成漂亮的布包。到大学时,还设计很像样的包包,钱包。背到学校,同学们都不相信这是我自己做的,比外面卖的还漂亮。邻居家要做裤脚,换拉链,还有爸爸的衣服全是我包办。甚至,自己出嫁用的布兜,盖头都是自己缝制。妈妈也特别骄傲我会这些。如果当时,妈妈管着我,或许我就学不了这么多了。现在,对儿子,我也放开手脚。一年级的他,在周末早上会烧上壶开水,温好牛奶,煮好鸡蛋。能帮妹妹穿戴整齐,整理好房间。我则放心的去上班。晚上,洗漱完能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启动好。还能榨果汁,泡药.....做很多的事。再他的榜样作用下,连2岁半的妹妹,下班时都会给爸爸妈妈换拖鞋。在家只有小棉袄,小火炉,没有小皇帝,小公主。有时真让人感动到不行。

当然,孩子需要教的内容太多了。课堂是学习的地方,可学习只能在课堂吗;老师是授业解惑的人,但这个人只是老师嘛?当然不是。家长也是老师,大自然也是课堂,社会更是大学校。想要成为一个独立,优秀的人。就必须走出家,接触更多的,更大的地方。这就需要解放孩子,扩大孩子活动的空间。而不是把孩子像金丝鸟一样关在笼子里。大自然的花,草比书本里的更直观,更漂亮。还有图书馆,博物馆里有课堂上看不到,学不全的知识。再有旅行,一次旅行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有爱,有画面,还有很多有趣的见闻,有感悟。让孩子更自由的享受这一切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再有,解放孩子的嘴巴。这点是我忽略的一项。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深圳的小姑娘。在笑傲江湖的舞台上海阔天空的聊。聊历史,聊生活,聊想法。她的口才,敏捷清晰的思维让观众和评委们惊叹。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她在外人眼里是个“小话唠”,可在她家人眼里是个演说家。她的偶像是李白,长孙皇后。把易中天,纪连海,于丹学得有模有样。再她的家里,她言论自由。姥姥甚至不看京剧,陪她看百家讲坛。再家人的鼓励下,走上电视,展现她的才华。试想,如果当初家人把她的“话唠”当做毛病,制止她的这种行为,她会有今天的表现吗?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想一个孩子就要多开口,多说,多读。他的逻辑思维就会得到很大的进步。而这正是我们缺乏的。

而想要解放前几样,有样东西是前提。那就是时间。合理的安排时间,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玩,去说,去探索。可想想我们,让孩子成天泡在习题,补习班里,那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是呢。如果,一个孩子合理的分配时间,家长再给予宽松,自由的环境。那孩子就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兴趣去做她喜欢的事,看她喜欢的书,那孩子还会抵触学习,不想长大吗?知道重要性,就要付诸行动。说着容易,做起来难。我在这点做的就不够充分。制定的时间表,总是因为家里没有协调好,而不能严格执行。在家人的这方面,还需要磨合。这是我目前比较苦恼的事。但我会分阶段的引导孩子,慢慢的改善。

最后,不管是时间表,奖惩规则或是其他的一些家庭制度,都应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商讨制定。一方面尊重孩子,也能让孩子认同,自觉自愿的遵守规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教育的过程是持续性的,再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做有心人,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和孩子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

孩子的聪明是父母鼓励出来的


我孩子比较笨,当着人面我会说他天资一般。我想任何父母都会这样做。

人家孩子1岁多就会把不同形状的积木对号入座,我儿子到2岁半才总算认全了所有的图形。

3岁多的时候,有一天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心里有些烦,叫孩子自己玩积木。我告诉他咪嘟熊长大了,梦幻岛原来的房子住不下了,你去和“他”一起盖个“蘑菇房”吧。于是,儿子很高兴地自己玩去了,没过几分钟,儿子在那厢大声叫我:“妈妈,我不会!”

孩子一遇到难题,总说自己不会。我心想,这需要改变一下了,给他一点自信。我拿了一块硬纸板给他剪了一个奖牌,上面写着“工程师”,还找来一截红绳子绑在上面,又开始给他讲我编的梦幻岛故事,告诉他把梦幻岛所有“岛民”都叫来盖房子,谁盖得好,谁就是“工程师”。

孩子的房子一次次建起来,又一次次塌了。房子塌了,他没有叫我,我也没有去帮他。

一个月以后的一天,他竟然独自用积木搭出了真正的“房子”,有顶有墙中间还有镂空。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他的创造力一发不可收拾,什么稀奇古怪的建筑物,都开始给你捣鼓,有的时候还借助桌椅板凳一起构筑他的“大别墅”。

我本来并不以为然,直到有一天邻居家的大哥哥到家里玩,两人玩积木,一比较我才知道儿子在这上面有点歪才,我的“虚荣心”终于大大地满足了一把,以后也如法炮制,我不时给自己放一下假,儿子也常常给我一点小惊喜,从经常说“不会”,到自信爆满,什么事都抢着干。

原来孩子的聪明是这样出来的。

从孩子吃饭看父母的失败


每次带宝宝出去吃饭,别人都会看着她笑。然后有的人还互相讨论,说:“你看那小孩儿自己吃的多好!”

的确,在涵涵吃饭这件事儿上,我几乎没有操过什么心。可是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关于吃饭问题很让父母头疼。

有的小孩要拿着手机,边看边吃,这样才能安定下来。而更多的孩子需要大人追着喂,更神奇的是我亲戚家有个小孩,他奶奶不停地喂,他也不拒绝,可过一会儿就会吐出一大把到他奶奶手里。

你若非亲眼所见真的无法想象,原来小孩子的嘴巴可以临时储存那么多东西!

在小孩子吃饭这件事儿上,失败的父母各有各的缘由,但成功的理由却只有一点:那就是吃饭从来都是小孩子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抱怨:“你看你家娃吃的多好,我家小孩自己就不会吃!”

小孩儿怎么就不会吃东西了?他从几个月开始处于口腔敏感期的时候,不是整天拿着东西往嘴里放吗?所以吃东西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根本不用大人帮忙,就算你一直喂,我就不相信等到七八岁他还是不会吃!

不要怕脏、乱、慢,鼓励孩子自己吃!

涵涵快一岁的时候,除了稀饭其他我都不给她喂着吃了。每次吃饭她爷爷只要看见娃洒的到处都是,就在那里说说说,全程各种唠叨!后来爸爸回来了,看见这种情形,也不支持我让宝宝吃手抓饭。

再后来过了一岁的某一天,我丢给她一把勺子,她一开始也是掉的多,吃进去的少,甚至有时舀上饭后,往嘴里放的那一刻还会把勺子翻过来!家里人又是各种唠叨!什么弄的到处都是啊,什么吃得太慢啊……

他们只看见了浪费,只看见了脏乱,却没有看见小孩子自己吃手抓饭时,触摸到食物,认识了食物,了解了它的软硬、形状,最后终于吃到嘴里的那种惊喜!

孩子用勺子时,他们只看见了浪费的比吃进去的还多,却没有看到宝宝一次次锲而不舍地努力,自己摸索中学习的快感,终于熟练用勺子后的成就感!

我至今记得涵涵第一次用筷子吃饺子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得意!

所以,如果你能忍受得了脏乱慢,那就鼓励孩子自己吃,哪怕是从手抓饭开始,只要保证吃饭前把手洗干净,并多准备几件罩衣,吃完饭就换一个!坚持的结果就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吃完饭再去玩,不然就别吃

后来涵涵吃饭很熟练了,又开始贪玩了,常常吃着吃着就跑到别的地方拿玩具玩。

说了很多遍都不管用后,我就不理她了,你要玩就去,我吃完饭就把碗筷收拾了,那你就饿着去!

这期间她也会要求自己坐在除了饭桌外的别的地方,让我给她喂,那我就喂呗!小孩子任性撒娇,让你抱抱的时光也就那么几年,干嘛不满足她呢?

爷爷奶奶看见此情形又开始唠叨了,这么大了还让喂,吃饭乱跑,上幼儿园咋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上了幼儿园她饿上两次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如果她到那时都适应不了环境,反而饿肚子,那她就不适合上学,更别说以后踏入社会了!

零食可以吃,但要先吃饭

零食的安全问题确实令人堪忧,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一点也不能吃!从小家长这也不让吃,那也不能吃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喜欢吃零食的,你越禁止什么她就越渴求什么,总有你看不住的那一天。

所以我们可以选一些相对安全的零食来给孩子吃,但是前提是要吃完饭,才可以吃!

我一开始还担心,鬼点子多的涵涵给我耍滑头,只吃几口饭就说吃饱了,要零食吃。却发现,小孩子的心地很单纯,只要你给她讲清楚规则和为什么,她不会轻易去违反的。

看清楚这一点之后,我就把零食从藏起来,变成了放到她自己可以拿到的地方。有时买回来后,我甚至叫她自己放,我只说明什么时候可以吃,一次吃多少,她很少违反规定。

我想这样做,我首选给予了她充分的信任,让她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满足。其次,也有利于让她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当然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毕竟有限,对于一些她抵挡不住的诱惑,比如:糖和巧克力,我还是会收起来,把发放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反正自从有了这样的协定后,几乎很少出现因为吃零食过多而不吃饭的情况!

当然有时候不在我视野范围时,她会吃一些熟人给的东西,那我的规定就是,你可以吃别人给的东西,但是咱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归我所有了。既然说到,我也就做到!

小孩子还是会权衡利弊的,心里的小算盘一打,觉得不划算,她就不要别人东西吃了!

因此孩子独立自主吃饭这件事,本来就是很简单自然的事情,就是因为家长想太多,掺和太多,把它复杂化了,于是就给小孩贴上了“不会吃饭”的标签!

不过,你爱喂就喂吧,我不相信等到他上小学了还会叫你喂,去了幼儿园饿上两天,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吃了!

寒假,如何把孩子从手机里拉出来?


晚上10点,小峰屋里的灯还亮着,妈妈悄悄打开他的房门,准备把牛奶端给他,听见开门声,小峰迅速把手机塞在作业本下,可这哪逃得过妈妈的眼睛。妈妈觉得一股无名之火蹭一下上来了。

“又玩手机,每次因为玩手机耽误写作业,说你多少次了,再这样我把你手机没收了。”

小峰红着脸:“好了好了,我查个资料,又没干别的。”

“真的吗?给我看看。”妈妈夺过手机,不出所料,手机上播放着游戏音乐,还有游戏的视频。

妈妈更生气了:“每天陪着你熬夜,担心你累着了,饿着了,你倒好,天天迷着玩手机不说,还学会撒谎了。”

小峰也有点急了:“在学校憋了一天了,回到家还不能放松一会,活着有什么意思。”说着把手机往桌上一扔,转身去客厅了。

望着孩子的背影,小峰妈妈困惑了。自从孩子上了初中,给他配了智能手机,感觉他在家的时候一直在捧着手机,不是在听音乐,就是在看游戏,要么就是找同学聊天,家长又逼不得、说不得、更打不得,可怎么办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一下手机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如此恋恋不舍?

孩子从手机里获得了什么?

1.暂时的轻松

在学校,老师张口闭口谈学习,在家里,家长催着努力、盯着成绩,孩子身上背负了太多希望,也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他们也会累,这个时候,玩手机为他们提供了暂时的庇护所,可以让他们获得短暂的轻松。

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在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尽情倾诉而无所顾忌,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2.及时的反馈

有些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是因为他们在急需要外界肯定的青春期,却无法从现实中获得回应,做得好做的坏,家长没有及时给出反馈。

手机游戏不同,每赢一步,都会有相应的奖励,玩得熟练,就可以过关斩将、畅通无阻,这种满足感和获得感是孩子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

因此,即便是家长三令五申、恨不得为了游戏断绝亲子关系,孩子依然无法斩断对手机游戏的爱。

3.内心的激情

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安排和干涉下按部就班地生活,到了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想要自己做决定,但家长干涉的欲望未消,孩子被牵绊着艰难前行,压抑感如影随形。

一旦他们接触到新鲜自由的网络世界,一定顿觉神清气爽。

在手机里,他们可以扎堆追捧自己的偶像,为之如痴如狂、肆意挥洒,他们可以谈论平时家长不允许他们涉足的话题,无拘无束;他们还可以在游戏的世界里展现自己的能力,豪气冲天。

这许多乐趣,怎不令人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沉迷手机,对外面的世界兴趣减弱,那家长就要反省,是不是一些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我们家长没有给予他。

如何让孩子少玩手机?

了解了孩子玩游戏的内在动机,我们家长是不是觉得更加理解孩子了呢?如果你和小峰妈妈一样遇到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学习哥建议你可以这样做。

1.理解和接纳。

前几天帮主被一则新闻逗乐,新闻里大体讲的是一位父亲因为看不惯女儿往网络上上传奇装异服的自拍照,也模仿女儿的穿戴姿势,用同样的角度拍照上传,结果,效果十分喜人。

这可以给我们家长一个启示,对于我们看不惯的东西,也许深入了解其中的趣味和吸引力,会获得不错的效果。

比如,孩子喜欢听手机里的音乐,那我们就跟着一起听一听,说不定你同样会爱上他爱的音乐,这时候一起聊聊歌星和音乐,听孩子讲一讲你不知道的歌星的奋斗史、音乐背后感人的故事:

一是可以跟孩子交流感情,二是满足了孩子的倾诉欲,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岂不是其乐融融、两全其美。

对你不太了解的又无伤大雅的事物,家长不妨保持宽容和接纳的态度,这会让孩子产生被理解、被尊重之感,拆除了两代人之间的围墙,你的建议和规矩孩子便更能听到心里。

2.共同制定规则

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玩手机的需求,但因为他这个阶段学习是不能放松的,所以对于玩手机的时间和限制,一家人一起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注意,规矩不是单方面限制孩子的,而是需要全家共同遵守。

孩子使用手机规矩可以包括:

手机的作用是,跟家人保持联系,所以,上课必须关机,晚上11点之后必须关机。

在家可以用手机听歌玩游戏,但有时间限制,在游戏时间,家人一起分享好音乐好游戏,而在作业时间,手机绝对不能再用。

远离色情暴力内容,这是最低原则,同时也不能在网络上放纵自己,骂人、说脏话,传播谣言等。

3.指引孩子有“路”可走。

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走上一条可行之路,能让他们把心愿投之于实践、付之于行动,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孩子才能更有方向感,才不会再沉迷于虚幻。

具体做法可以是培养孩子一些书法、乐器等方面的兴趣:可以是跟孩子一起运动、一起阅读;还可以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增加孩子投入生活的乐趣;等等。

如果你也遇到了假期里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不妨试试上面这些方法,效果也许会让你意想不到哦。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生活中实践学习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生活中实践学习

为人父两年差9天。不知不觉我的女儿已经长大了。很多人都很惊诧,不到两岁就上幼儿园?是不是太早了?呵呵我认为我女儿已经完全可以自己上幼儿园了。为什么呢?我认为如何去判断孩子是否能上幼儿园,关键不是年龄,而看的是她是否能在某个年龄段做到这几点:

一、是否学会寻求大人的帮助或自己主动去完成一次上厕所的事情。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女儿从9个月会走路的时候,我就很注重去培养她自己去上厕所的习惯。一开始拿掉尿不湿的时候,我女儿还很不习惯,经常尿在自己身上,但我从不去责骂她而是反反复复的告诉他要蹲下拉,经过个把两个月我女儿慢慢知道了,要蹲下拉尿。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她只知道要蹲下拉尿却不知道去厕所,所以我们家的地板就成了她上厕所的地方。这时候也是所有家长最烦的时候,有的家长在这个时候又会帮她穿尿不湿觉得年纪还小慢慢学,而有的家长就是会打她骂她,让孩子不知所措随后还是没有改掉尿裤子的毛病。

我在我女儿这个懵懂时期就做了两件事:1、她只要蹲着撒尿或者大便,我就耐心的打扫,不打不骂。2、买了个小孩专用的尿盆,每次碰到她要尿尿或者大便的时候就抱她过去,不厌其烦的告诉她,尿尿要到这里来,大便要到这里来。经过几个月的反复教育,我女儿已经不再随地大小便了。而是学会了要如厕就去找自己的小“厕所”。与此同时,又开始让孩子开始不穿开裆裤,在这个过程中计算好时间时不时问问要不要上厕所,经过几个月的调教,我女儿慢慢知道了怎么样解决上厕所的问题。只要想上厕所就会跑过来跟我们讲,她要上厕所。(这个是一定要教的,秋冬春给孩子穿开裆裤孩子容易着凉夏天穿开裆裤玩耍的时候容易弄脏PP。)

孩子一旦学会了如何上厕所,那就减轻了家长很大的烦事。,同时让孩子学会独立的第一步。

二、培养孩子独立和自主进食的习惯。

我女儿在一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学自己如何吃东西,第一次自主进食时我妈还想阻止她——因为她是用手抓饭菜吃。我立刻阻止了我妈,同时立刻去带我女儿去洗手穿好兜兜,就让他拿着碗自己在茶几上抓饭菜吃,很快我女儿第一次自己完成了一次吃饭的全部过程。此后我女儿是一发不可收拾,而我则是很耐心的给他洗手穿兜兜,同时一边教她如何用调羹吃东西。慢慢地她从用手抓饭吃到现在已经能熟练的用调羹吃饭吃菜和吃混沌饺子之类的食物了。现在我女儿吃东西时候都是自己拿调羹吃饭。(很多家长在这个时期总是觉得用手吃东西很脏,其实不会,很多东南亚的国家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都是用手抓食物吃。其实只要帮孩子勤洗手,让她知道掉在桌子上的东西不能吃,及时清理掉她在进食时掉落在桌子上的饭菜,那以后吃饭就简单多了。)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靠家长去培养的,特别是吃饭。很多家长总是觉得自己孩子怎么这么大了还要喂饭,其实不是孩子需要你喂饭,而是她还不知道或者说你一直就没去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吃饭的习惯。而做到了这一点,你孩子也就卖出了独立的第二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在我女儿很多时候都很不喜欢我们喂他吃饭了,每次要喂她他都是推开我们的手说不要,不要。看着她自己认真的吃东西,那样子真的很好看。虽然可能吃得满脸满桌子都是,但不要紧,洗洗就好。培养好孩子的习惯,这些付出都是一定要的。

这一步的完成,你就完全可以放心的把孩子放到幼儿园里去了。因为她饿了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胃而不会饿着自己了。

三、培养孩子独立性。

很多家长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一离开自己就哭闹,谁都带不住。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就看做家长的是否这样去做过。

我女儿从开始会坐的时候,我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了。重点:注意力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我孩子会坐的时候我就把玩具放到她自己的小床里,让她安安静静的在那里一个人玩。一开始是陪着她玩,慢慢地当孩子注意力集中在玩具上的时候我就是时的离开房间,让她一个人独立的玩耍。最开始我女儿玩着玩着发现我不在了会哭闹找我,我就会进去再陪她玩一阵子,随着她年龄的增长,而我陪他玩的次数越来越少,到现在当他玩耍的时候完全无需我的陪同了。他一个人就能一早上或者一下午一个人玩的很开心。这个独立性的培养是对孩子性格培养的重点。如果能在1岁到一岁半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那不仅仅让大人放轻松了,更重要的是解放了孩子的双手。孩子在这个时期大脑发育不是靠学知识,而是靠自己的手的触觉去感受世界。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不是多背几首唐诗。

这一步培养好了,就不会像很多孩子那样,到了幼儿园就哭闹要回家。我女儿在一岁零9个半月的时候第一次进幼儿园,一进去就哇的一声跑进去了。我妈跟我女儿说,跟奶奶拜拜。我女儿就会回头跟我妈说了句拜拜,就自己进去和小朋友们玩耍去了。可以说一点火气都没发。

这一步完成了,那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让孩子去上幼儿园了,因为她已经开始学会独处和相处了。

四、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

这一点是必须教也是最难教的。现在我女儿玩玩具或者其他的什么如果弄了一地,只要我们站在她身边严肃的说都捡到你的小箱子里去,她就会慢慢地一点一点把地上、沙发上的东西都捡进去。

那要如何教呢?这个就需要磨洋工了。特难,但一定要教。

在我女儿一岁半左右的时候她玩玩具总是弄的一地都是,那简直是不能下脚呀,一个客厅都乱七八糟的。那时候我跟我老婆和我妈总是沉着脸指着地上的玩具说,把地上的东西都捡起来。最开始她听到我们说的话总是赖在那里又哭又闹,这时候我们选择的是不去理会,自己做自己的事,等她发现没人理的时候就会停,她一停我们就又会过去叫她收拾地上的玩具,同时过去拿着她的小手帮她完成收拾玩具的步奏。(注意,千万不要自己收拾,一定是帮助她完成收拾的步奏,否则你永远别想教会她如何去收拾东西)这个过程中她总是很不愿意,但慢慢地也知道了玩了玩具就要自己去收拾好来。在培养这个习惯的过程中其实可以利用很多环境优势去帮助她培养好自己的习惯:1、出门的时候:每次我们准备带她出门如果她玩了一地的玩具时,就会叫她收拾好来再带她出去,这时候一般她都是极不愿意。这是我们总是会把门关上,然后说你收拾好了我们才出去,要不就不带她出去玩。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很主动地去捡地上的玩具。(记住不能让孩子一个人弄而你站着看,你也要跟他一起和她保持一定的节奏,比如她捡好了一个你就又递一个到她手上去,让她自己把玩具丢进小纸箱里,千万别替代孩子去完成而是合力完成,这是帮助她锻炼的最好方式。)

整个暑假两个月时候只要我在家里带孩子我都这样去培养她,现在基本上只要喊一声,把东西收拾好来,他就会自己蹲下去把地上的东西都收拾好,而我们则会在她收拾好以后竖起大拇指跟她说,你真是个好孩子顶呱呱。然后不厌其烦的抱起她来让她看看自己收拾好了的地面,跟她说你看地上这么干净,你真是的了不起的好孩子。

这个过程,是最让大人火气大的时段。不过一旦培养好了,那对孩子来说是个质的飞跃。现在我女儿偶尔把饭菜弄地上或者把地板弄脏了就会自己跑阳台拿个笤帚和垃圾篓过来说脏脏。每次都弄得我们开心极了。

五、让孩子学会分享。

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小气呀,不听话呀。其实这不怨孩子,而是做家长的没有好好教而已,我向来坚信一点,没有犯错的孩子,只有不懂事的家长。

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是要什么给什么,想吃什么就买什么。这样其实很不好,我的教育原则是她要的我给,但是不全给,给她了也要求说拿一点给爸爸吃。她总是说不给,我每次都会假装去抢她手上的吃的,她总是哇哇大叫,这时候我总是会停下来,拿一点给爸爸吃,爸爸就不抢你的。每次我女儿都很无奈只能分一点出来,然后我就象征性的吃点一点,然后夸赞她聪明懂事,是个漂亮姑娘。久而久之,她也就习惯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了。

现在我女儿只要是在吃东西,我们都会上去逗她,说拿一点给我们吃呀。大部分时候他都会主动分一点出来,有时候还会说只能一点点哦。每次这样都会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而有时候碰到她特别喜欢吃的东西的时候,总是会把吃的藏到身后说不给你。这时候我们都会假装要去抢她吃的,让她感觉不给不行了,就会分点给我们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慢慢学会了分享,也许她还不懂什么叫分享,但这样的培养则在她的潜意识当中明白,分享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每次她分东西跟我们吃看到我们笑着夸奖她,他也会笑呵呵的摇头摆脑,好不快活。

这个过程不要觉得跟孩子抢东西吃很丢人,恰恰相反。和孩子抢东西吃和抢玩具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宽容和分享。同时你也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这不是有得无失的良好教育吗?其实你不是真的去抢,而是让她学会如何在学校和同学共处,说直白一点,就是从小教育她如何做人

六、多带孩子去热闹的地方,锻炼孩子的胆量。

很多人总是说自己孩子胆小,那是因为你总是把她窝在家里造成的。我就很愿意带我女儿去热闹的地方。特别是晚上带她去新广场,看他们跳舞。

每次带她去广场她都很兴奋。特别是看到那些阿姨跳舞都了呵呵地看,每次我都会纵我的孩子去和阿姨一起跳舞。一开始她会觉得害羞。但我们都是会主动的去跟着节奏和动作跳动,慢慢地她也就胆子大起来了,也开始敢摇头晃脑。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鼓励、表扬。让孩子有一种自豪感。慢慢地胆子就大起来了。这个是最简单也是最需要家长花时间陪同的教育。

孩子的胆量培养对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帮助那是非常巨大的。而这些东西都是需要从小培养、潜移默化中让她亲身去体会才能明白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带她去亲戚家,让她能更多地接触到陌生人,让她学会如何适应陌生的环境。现在我女儿基本不太依赖我们了。虽然很多时候都很依赖我妈。但是如果我妈要出门办事,她没看到我妈也就一开始闹个一两分钟然后就没事了。基本我姨我丈母娘我和我家其他亲戚都能单独带我女儿而我女儿则能很好很快的适应陌生环境。

这一点是最让我放心的。

自从我女儿出生到现在,我时常都会去看那些育儿经,其实很多家长都会去看,但真正能坚持这样做的家长有几个呢?我坚持了,所以我女儿不到两岁就上幼儿园,而且还过得很开心。

很多家长总是觉得要在幼儿园里学多少多少东西,我自己却不这么认为。鄙人从事教育虽然时间不长,但心得体会还是有一些的,幼儿园最大的作用不是培养孩子的知识,它最大的功能:1、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会和小朋友相处。2、让孩子能开始初步感受到离开父母自己独处。3、培养孩子的品格。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太小了,智力发育也只是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他所学习的东西都是机械性的,她自己根本没有感知能力,但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是培养孩子性格和品德的最好阶段。从懵懂中机械性模仿从家长和老师那里学来的分享、独立和专注。这就给孩子未来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打好了非常到位的基础。

而我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宋校长:他老婆自己没什么文化,而他自己也是个很喜欢玩的人。他自己很少管束孩子一般都是他老婆在教育他的两个儿子,而我在和他聊天中感受到的是一直为人处世和令行静止的教育模式。所以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国公费留学。他们小时候受过什么很好的教育吗?没有!连幼儿园都没上过。但是,就是这样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的两个娃不仅仅考上了国防科大而且还能公费留学完成质的飞跃,现在一个还在读硕士,另一个已经硕士毕业在外国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我大姑:他们两口子是真的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以前都是起早谈何做魔芋和卖鸡供我那三个哥哥读书,而我那三个哥哥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一个是海军上校,一个是远洋货轮的船长,另一个日子也过得很好,都是大学生。

而现在,我几个哥哥的子女也都是我大姑在带,我好几次在赣州住在她家里,看他管束那几个孩子,我都很感慨。原来这就是教育:比如说,我侄女要吃冰淇淋,我姑姑就拿出来给她吃,但是说只能在饭桌上吃,我侄女说不行我要看电视吃。我姑姑直接否决了说,如果你要过去就不能吃冰淇淋,然后我侄女还是想过去,我姑姑就一步上前准备拿走冰淇淋。我侄女最后投降了,只能在饭桌上一个人吃着,一直到吃完了才离开桌子。最重要的是她吃完了以后把纸杯自己丢到了垃圾篓里然后自己去洗手洗脸以后才坐到沙发上去看电视,而且还跟我姑姑说我都弄干净了。我姑姑恩了一声她才津津有味的自己做自己的事了。又比如说另一次,我侄子在玩电脑,我在看电视,我突然听到我姑姑对着房间里我的侄子喊了一句,你还有十分钟就到时间了。我侄子哦了一声。过了十分钟我姑姑从厨房走出来说你还有一分钟时间关电脑。然后我侄子可能玩游戏很入神,就没说话。一分钟以后,我姑姑从厨房里说如果我出来的时候没看到你进房间做作业,未来一个月你休想玩电脑。然后我姑姑就快步走出厨房准备进房间里去。说话间,我那侄子飞快的跑了出来,然后进自己房间看书写作了。我就问我姑姑,你都怎么安排我几个侄子和侄女的课余生活的呀?我姑姑淡淡地说,该玩的时候就让他们玩,该做作业的时候就做作业。题外话:现在我姑姑不但培养出了我三个能干的哥哥,现在我那几个侄子侄女也一个个学习成绩都是全赣州市排名前列的优秀生基本都属于保送生范畴················这就是教育呀!一个好的教育能让一个家族兴旺好几代人呀!

那一时刻我非常的感慨。从我宋校长和我姑姑身上我体会到了孩子的教育关键:1、令行禁止。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2、培养孩子的独立。让孩子学会独立去完成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同时培养了孩子面对学习时候的韧性。3、不骄不宠。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能有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风雨中学会坚强自立。

以上这些就是本人在这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感悟。教育,我认为就是教授孕育的意思,教授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让孩子自己去生活中体会实践,这样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人才。这就是我心中教育的含义。

相信《让父母从孩子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让孩子从“性别意识”中抽离 从怀孕得知胎儿性别的那一刻起,妈妈们便对胎儿进行性别定位。如果是女儿就希望她“体贴可爱”、如果是儿子就期待他“聪明勇敢”。甚至在准备新生儿用品时,也会在颜色的挑选上陷入性别因惑。 然而这一切只是家长传...
    2021-12-10 阅读全文
  • 如何让孩子从锻炼中获得健康 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了,但现在的小朋友锻炼的机会却没有那么多。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最好是经常带着孩子去旅游、参加各种运动,接下来就具体给大家讲讲锻炼这点事。 1、关注健康 ...
    2019-12-16 阅读全文
  • 亲子教育——父母的学习,从孩子入园开始 家长的工作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入园的过程中,我们许多家长朋友往往无所适从,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家长需了解的新生入园的十...
    2020-06-04 阅读全文
  • 如何让孩子从强制性学习到自主学习 不谈学习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谈学习时,鸡飞狗跳,乌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这就是以灌输、强迫甚至压制等手段,对孩子进行“管教”,是许多父母教育孩子常用的方式,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方式...
    2020-11-26 阅读全文
  • 解放孩子,让孩子更独立 解放孩子,让孩子更独立听完老师关于自由的课,觉得给孩子自由,解放天性,目的是让孩子更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的孩子才是优秀的。他会有很多创意,很多见解,能做很多大人看来很难做到,甚至大人都做不到...
    2020-10-29 阅读全文

从怀孕得知胎儿性别的那一刻起,妈妈们便对胎儿进行性别定位。如果是女儿就希望她“体贴可爱”、如果是儿子就期待他“聪明勇敢”。甚至在准备新生儿用品时,也会在颜色的挑选上陷入性别因惑。 然而这一切只是家长传...

2021-12-10 阅读全文

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了,但现在的小朋友锻炼的机会却没有那么多。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最好是经常带着孩子去旅游、参加各种运动,接下来就具体给大家讲讲锻炼这点事。 1、关注健康 ...

2019-12-16 阅读全文

家长的工作对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孩子入园的过程中,我们许多家长朋友往往无所适从,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能够顺利适应,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家长需了解的新生入园的十...

2020-06-04 阅读全文

不谈学习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谈学习时,鸡飞狗跳,乌嗷喊叫,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这就是以灌输、强迫甚至压制等手段,对孩子进行“管教”,是许多父母教育孩子常用的方式,也是最吃力不讨好的方式...

2020-11-26 阅读全文

解放孩子,让孩子更独立听完老师关于自由的课,觉得给孩子自由,解放天性,目的是让孩子更独立。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独立的孩子才是优秀的。他会有很多创意,很多见解,能做很多大人看来很难做到,甚至大人都做不到...

2020-10-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