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放开手,孩子会带给你很多惊喜

发布时间:2020-10-30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放开手,孩子会带给你很多惊喜”,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开手,孩子会带给你很多惊喜其实这次闺女去英国,我还是有点担心的,我倒不是担心她自己照顾不好自己,主要是在出发去英国的前两天,她突然说下巴疼,带她去医院检查,大夫说她扁桃体发炎,淋巴也有点儿发炎。闺女是个吃药特别费劲的孩子,平时有点儿感冒发烧啥的基本都是扛着,很少吃药。但是这次她必须得吃药了,如果在国外病得严重了可就麻烦了,不仅是自己受罪,也给随团的老师找麻烦。

好在这次闺女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我们的劝说下,虽然很费劲,但是还是坚持把药吃了。而且出发前,自己就把药放到了箱子里,而且跟我保证说,如果自己觉得不舒服就会吃药。看来关键时刻闺女还没掉链子。

记得第一次接到闺女电话的时候,她跟我说,她在飞机上吐了。原因是,她在飞机上要吃药,但是她忘记这个是什么药了,当时就把药含在了嘴里,因为药的怪味儿再加上飞机上不知道空姐喷了什么东西的味道,两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导致丫头吐了。我问她衣服吐脏了吗?她说,吐脏了,校服脏了,羽绒服也脏了。我有点儿担心闺女弄不好,她说,妈妈,没事儿,我明天问问老师,如果还穿校服的话,我就自己洗一洗;如果不穿校服了,我就不洗了,先擦擦,回家再洗吧。羽绒服我就用湿纸巾和毛巾擦擦就干净了。嘿,我这闺女,还挺能干。当天晚上,闺女还告诉我,妈妈我已经烧好水了,放凉了我们就能喝了,我这闺女真是长大了。

孩子们回来以后,我听有的家长说,我家那孩子(男孩儿),带去好几身衣服,一件都没换,就一直穿那一身衣服。看来男孩和女孩就是不一样,我看我这个闺女隔两天就换一身衣服,每身衣服都搭配地挺好看,头发每天也都自己梳得整整齐齐的。

这次闺女出去我唯一不满意的一点儿就是,一个字都没记。本来我们说好,遇到有意思的事就写下来,既是对自己出游的一个记录,也是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可是人家懒得一个字都没写。我们通话的时候,她经常提到和她同屋的那个小朋友在写东西,问她为啥不写,人家说,不想写。嘿,这孩子,就是一个懒!

这次闺女去英国,带了相机和手机,我还一直担心,别丢一样。还好,这些稍微贵重点的东西人家都带回来了,而且相机基本都没用,唯一丢的东西是雨伞。可能是因为英国老下雨,所以雨伞总是要随身带着的原因吧。

这次出去,闺女还没回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的纪念品,包括钥匙链、羽毛笔、巧克力等。人家竟然还买回来两本书(其中一个是带书的乐高玩具),不过,这书拿回来就扔到书架上去了,根本没看!还有一个纪念品恐怕谁也想不到,那就是人家给自己买了一个小的化妆盒,里边腮红、眼影的什么都有,我真是服了她了!

看来不要总是担心如果没有家长的照顾,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其实,适当地放开手,孩子总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有时候她们的自理能力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不要把贫穷观带给你的孩子


人生有很多无奈,但最无奈的,可能就是贫富差距。

贫穷和富裕

有人认为,贫穷和富裕是可以改变的状态,比如很多富二代都是纨绔子弟,而很多穷人的孩子通过努力学习可以出人投地。

所以普通家庭的父母总是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才能上好大学,上了好大学,才能过上好生活。

但想要改变贫富状态,只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吗?

大学教育可能改变了他所在的城市,但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他的生活状态。他也许比父母那一代过得稍微好一点,但从横向比较上看,富人依旧是富人,穷人依旧是穷人。

有人说,那是因为原始财富积累不同,穷人想要赶上富人的程度需要时间。

好吧,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两个人是从同一条起跑线出发,一个人稳步地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而另外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逐年下降呢?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回头发现,别人的生活越过越富裕,而自己的生活越过越贫穷。同样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同样是一个学校毕业的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又有人归之为宿命论,逢人就说自己的命不好。他觉得自己的智商并没有比别人低,但机会总是轮不到他的头上。所以别人能够升官发财,是因为别人的机会好。

事实就是如此吗?

A君和B君的故事

A君和B君是来自四线小城镇的两个孩子。两家离得很近,生活条件都属于不好也不坏的那一种,父母教育程度都不高。A君的父亲为人家开车运输货物,母亲不工作,在家里带孩子。B君的父母都在一个小工厂里劳作,工作时间很长。

A君父亲每个月把工资收入交给她的母亲,母亲是个爱打扮的人,最大的乐趣是给家里人做好丰盛的早饭,把家里打理得紧紧有条,然后出去和邻居街坊聊天。家里除了日常的开销,其他都存在银行,当然A母亲还喜欢购置黄金。

A母亲也是个对时尚商品很感兴趣的人,知道哪里有性价比高的衣服,常常带着A君出去逛街,也会细心地告诉孩子怎么比价怎么砍价。

A君也是个很有生活乐趣的人,常常喜欢和母亲一样在厨房里面倒腾出美味的早饭。同时他在常年累月的积累中对商品知识了如指掌,身上常穿着款式新颖的衣服,也是同学们非常喜欢聊天的对象。

B君白天晚上都看不到父母的影子,B君每天的早饭就是街对面的包子,她一年很少能够吃到母亲做的饭。

B母亲是个性格非常要强的人,常和B父亲吵架,指责丈夫的种种不是。丈夫心思郁闷,工作更不思进取。家里的钱都藏在柜子里,很快就花得没有影子。B母亲说父亲都花掉了,B父亲说就这么点钱,能花到哪里去。

家里经济不好,B母亲觉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孩子了。她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仅要求孩子专心读书,不需要孩子洗碗扫地做家务,不需要孩子应付亲戚朋友,也不需要孩子了解家里的钱财事务。

B君从小听着父母相互的指责长大,也从中了解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所以自觉对开销降低要求。她很少和其他女生一起出去逛街,对女性商品一无所知,每天宅在家里看书,当然也对外面的新鲜事情不甚了解。所以虽然她成绩不错,但不擅交际,人缘一般。

若干年后,他们长大了。

A君家存了点钱,在A母亲的建议下,在市中心购置了一套房子,全家都搬了过去,几年后房价涨了好几倍,家里条件越来越好。

A君从小和母亲关系特别亲密,长大后在母亲的介绍下嫁给了一个市中心的青年,和父亲很像,每月生活费上交,两人的性格都非常温和,甚至都不会大声说话。

B君家和过去一样,依旧是那一套老房子,家里没有任何储蓄。

B君和母亲一样都是性格要强的人,但是从小和父母关系一般,甚至很疏远。她虽然考入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毕业后不接受父母的建议,自己选择了一个其他城市的青年结婚,但婚后却和父母一样常常陷入争吵。

“贫穷观”猛于虎

在A君和B君的故事里,可以看到贫穷和富裕发展的两条不同的轨迹,而划出这条轨迹的,却是深植在父母心中的思维方式。发家致富各凭本事,但是贫穷却有着一些特定的迹象可循。

1、贫穷的消费观

有贫穷观的父母本身就是对商品经济不敏感的人,比如B君的母亲,常年很少去逛街,常常贪图便宜和方便,就近选择商品。

如果儿时的A君和B君对父母说:“我想要买这个,我想要买那个。”

他们的父母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A君父母:好啊,妈妈研究一下你想要什么。哦,这个商品是哪里出产的?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玩法?...(和导购员寒暄一番)宝贝,妈妈觉得这个不太适合你,它有点复杂,等你再长大一点才可以玩。我们去隔壁再看看,找一个更好玩的好不好?

B君父母:这个太贵了,我们买不起。别买了,快走快走。(如果孩子哭闹,父母可能恼羞成怒,甚至对孩子大吼大叫。)

这件事情背后折射的影响是什么呢?

对于A君,知道了要对商品进行合理地研究和分析,逐渐了解商品的价值来自哪里,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钱不是不可以花,而是需要花在合理的地方。

对于B君,总是有种“我们很穷,买不起东西”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感,令他的人生失去最基本的“底气”,甚至在很长时间里令他对高精尖或高大上的东西产生抗拒或者逃避心理。

2、贫穷的生活方式

越有钱的人,越是精打细算,会估量每一分开销的价值,并且把钱花在有投资回报的事情上。

而没有钱的人,要么变成“守财奴”,要么就是穷大方。逻辑一:贵的东西不要买,没钱买不起。逻辑二:买廉价的商品就代表节省。所以他们只能拥有廉价的商品,不懂辨别商品的真正价值。

而那些廉价的商品质量不高,导致他们的购买频率提高,又陷入一个“买廉价商品,短期损坏,继续买廉价商品”的死循环。

如果去B君的家里,总会发现某个角落堆满了玲琅满目的杂品,因为他们购买的东西非常容易损坏,而坏掉了又舍不得丢掉,总想着哪一天还能用,或者可以送给别人,可是常常别人也不要,只能堆在家里,越堆越多。

3、贫穷的待人处事

在B君的故事里,可以发现她的母亲属于女强人的类型,性格好强,事事包办,然后又对丈夫诸多指责,而A君的母亲虽然不工作在家里休息,却深得丈夫和孩子的信赖,懂得享受生活,也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方式。

穷人的观念是“我不快乐是因为我没有钱,所以我要多挣钱”,他把时间都花在挣钱上,但不懂真正让生活更为轻松和快乐的,是人心。人心是柔软的东西,需要时间的滋养,把挣钱的时间分出来去滋养周边人的人心,不会减少多少钱财,其投资回报却更加直接和明显。

把时间花在家人的相处上,给家人做一顿早饭,带孩子出去玩耍,和亲戚朋友聊天,为别人准备一份礼物……

宿命论者觉得自己的命不好,别人拥有很多机会。但机会其实是公平的,机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每一次交流,每一个感恩,都存在着机会。扪心自问,自己对此视而不见,怎能责怪命运?

贫穷对于孩子的影响

知乎上有人举了个例子,可以看到贫穷观如果植入到孩子的脑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穿衣打扮,行事寒酸

没有贫穷观的人,无论穿什么样的衣服,都行动磊落,因为他不在乎。而拥有贫穷的人,也许从小被人嘲笑太多次,总是非常在乎自己的外表,即使穿上西装领带,也总是有被人关注的不自在感,显得非常拘束。

2、拘束的狭隘心态

同学之间有好玩的东西,比如电脑,或者乐器,没有贫穷观的人,大大方方地借用,不觉得有什么,而没有贫穷观的人,对此却畏畏缩缩,不敢谈起,因为他害怕借用了自己万一弄坏了,还不起。

3、自卑却又有强烈的自尊心

贫穷感深植心中的人非常敏感,和朋友出去吃饭,不愿意接受别人请客、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怕别人觉得自己穷;甚至商场销售员一个无心的眼神,都能够刺激到心中那根穷的神经线和自尊心。

4、防备心重

有贫穷感的人通常也是没有安全感的人,所以对人都非常防备,不敢提及自己的家庭以及任何过去,与别人的交流也不会太深入。无论对于喜欢的人和不喜欢的人,都保持着距离,不愿意别人探究自己。

尾声

父母的言行,对于孩子来说是学校教育无法触及的原始地带,却能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来自于父母的价值观,会通过每日的交流和相处,传递给下一代。日久天长,这一切就渐渐地根植于孩子心中,从此挥之不去。

学会相信孩子,孩子才能给你带来惊喜


孩子的成长总是给成人带来惊喜,往往在不经意之间,突然发现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嗷嗷待哺处于“本我”阶段的小宝宝,而是一个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内心不断变得强大的独立个体。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儿子达达今年2岁4个月了,在育儿过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如何面对产后上班与儿子分离这件事情。

有一段时间,每天上班前的告别都伴随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嚎,惹得姥姥姥爷心疼不已。为此,姥姥想出一个对策,早饭后先把达达抱到房间里玩一会儿玩具,不让他亲眼看到妈妈离开。其实对于这个方法,我内心也是有些纠结的:如果不回避告别的场景,达达肯定要哭闹一阵子,而且这个小家伙脾气有些急躁,每次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但是我这样“不告而别”的做法可取吗?妈妈的突然消失会不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综合种种利弊考虑,最后我们全家人协商一致,早晨出门前还是暂时回避告别情景,但是姥姥同时会告诉达达:“妈妈去上班啦,晚上(天黑了)就会回家陪达达。白天是姥姥姥爷在家和达达一起玩。”按照这样的做法,达达每天早晨没有了哭闹,令人头痛的分离貌似也被粉饰太平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三个月,一天早晨,我背起包正准备去上班,姥姥因为在厨房忙着收拾餐具,没有像往常那样把达达抱到卧室去,达达正巧看到了我整装待发的样子。“妈妈,妈妈,等一下。”达达叫住了我,我转过身,正为此感到焦虑不安,心想:这下完了,今天肯定又要闹上一阵子了。达达看到我停下来,跑到我身边伸出双手说:“妈妈抱达达,妈妈抱抱!”我顺势将他抱起对他说:“宝贝,妈妈要去上班了,妈妈晚上就回来和宝贝一起玩,好不好?”达达听了后,紧紧地搂了一下我的脖子,然后在我脸上亲了一下,很满足地看了我一眼。接着,他挣脱开,自己从我怀中滑下来,同时说:“妈妈要去上班,妈妈去上班吧!”然后他自己拿起地上的一个玩具汽车玩了起来。

儿子的表现让我感到十分意外,从头到尾没有一声哭闹,而且还在出门前给我一个拥抱和亲吻。这样的告别方式深深触动了我:以前达达看我离开总要哭闹,是不是都是因为我欠他一个拥抱和亲吻呢?是不是我太低估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认为他肯定是要哭的,所以就干脆回避了告别的环节?这是不是反而暴露了是我自己太脆弱了呢?在分别时刻,我的回避和儿子的主动拥抱相比,显得那么幼稚和不成熟。儿子的主动索抱和亲吻让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如何处理暂时的分离——告别需要仪式,需要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真正地尊重他,相信他,告诉他:“妈妈爱你!妈妈只是暂时需要离开,妈妈还会回到宝宝身边陪伴宝宝的,宝宝不用担心。”

从那以后,每天早晨出门前,我和达达之间形成了默契,我会主动地和他拥抱,然后在他的小脸蛋上亲一下,或者他在我的脸上亲一下。他会自言自语:“妈妈要去上班啦!天黑了,妈妈就回家啦!妈妈陪达达讲故事,玩玩具……”出门前的几分钟时间不再是各种纠结的焦虑时刻,而是充满了浓浓爱意的甜蜜时刻。我想,是儿子用他的言行让我相信他可以接受和妈妈的短暂分离,相信他有足够的能量处理自己的情绪,相信他在与妈妈分开的时间里也玩得很好,相信他已经逐渐长大变成了小小男子汉。儿童从一出生就是一个有能力的、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儿子在出门前分离这件事上的表现,让我对这一儿童观有了更加切实深刻的领悟和体会。很多时候由于我们对孩子的不相信,就有了包办代替,就出现了回避掩饰,因此无形中也剥夺了孩子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让我们更多地相信孩子,更多地经历孩子成长带来的惊喜吧!

 

放开手脚让他去闯——摇船随想


河滨里有条小小的水泥船,我常带儿子去玩,因为,孩子在城市中很少见到船,也不知道船的作用和用的方法,所以我想让儿子亲身感受这船,当然同时伴随的危险我也是有顾虑的,但我有这样的观点,将有危险的事物与孩子隔断开,能保证以后就安全么,相反,却阻隔了他了解认识危险的学习机会,会是更加的危险。

这条小水泥船还有一支橹,摇船这样手艺自己还小的时候常用,因为当时一切运输都靠船,我小时候,大人管束不严,而且,由于父母亲也常让我干活,自己实践的机会很多,很快就驾轻就熟地运用到劳动中了,如今很长没有操练了,不知如何。

我将儿子抱进前仓,让他像乘公交的方法一样,双手把住船舱沿,双脚开立,我们就出发了,儿子很新奇或是可能刚开始也有点怕,他安静的看我摇,一会儿树枝挂得低,我让他蹲下,一会儿让他看周边的事物,让他认自己的家,在河上,你会觉得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家乡场景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新鲜吸引着我们。我们行了很远,从家东面一直行到家本面,(水路有二三百米吧),我们上了岸,(原因是,儿子衣服穿少了,在水上我怕冻着,去加衣去)。引导他知道在不同方向了,儿子还不大明白是怎么回事,加了外套后,我让儿子告诉亲亲我们在做什么(让他回忆,培养记忆力),问他还要不要去,他肯定的回答了,我们又兴奋地上船了,。此时邻居家的两个孩子也想上,我不让她们上,只让她们看,原因是怕危险。开船了,看一路风景。当船来到泥桥下时,在上面久等的小女孩的亲亲冲过来,使劲的抽她的屁股,质问她到桥上不看什么?于是边骂边打,在她央求声中将她拉走了,这一场景让我儿子和另一女孩受尽不小。船靠岸了,正好被邻居看到,他说:“你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止船玩呢?”言下之意就是说我不懂,不晓得是危险的。我想这就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将孩子安全的带大,这就是胜利的完成了带孩子的任务了。其实不然,从我儿子出生到现在,在培养孩子的态度上,我一直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我以为,安全带大是不会错的,这可是基本任务,连除了人以外的动物都能完成,这不能算是成功,出除了确保身体成长以外,更重要的是孩子智力的开发,得让他知道更多的事物和做事的方法对物的认识,以及勇敢自信而不是冒失的心,认识危险和处理危险的方法,等等。

我们遇到的这个打孩子的大人,其实做了一件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事,蛮横恶毒的、不容分辨的打骂孩子,孩子摇船可能没见过,对新鲜事物的探究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可这人可能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培养了暴力、不尊重人、武断的观念。

在我父母亲那里,我也经常提醒他们不要阻止孩子的一些事,只要没有安全隐患,让他去玩吧,可能会给大人一些麻烦,比如衣服脏了,为了安全,你得去看管他了,去教他了等等。这难道是我们不愿意去做的事么,我们如果说真爱孩子,做为一个明智的家长,就得为孩子着想,放开手脚让他去闯。

相信孩子,他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此话真乃真理。如果你持之以恒的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久而久之,他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自从孩子三周岁多一点,我们就给她买了旱冰鞋,孩子不到三天就学会了,可见学习的速度是令我们大人望尘莫及的。在学习之前,我就很认真的告诉她:“宝贝,你知道吗?学习滑旱冰是一定会摔交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摔交才是不正常的,你能明白吗?”她很认真的点点头。所以,每次孩子摔交之后,她都会抬起自己的小脑袋,很可爱的对我说:“妈妈,摔交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不怕疼。”“对啊,很正常。不摔交是学不会滑旱冰的。”我微笑着答道,“你要多练习啊,因为熟能生巧!这样你才能滑的很好啊!”现在的她,几乎不墩屁股了,呵呵,有进步了。

可能是受学旱冰的影响,我发现孩子有了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成雨在练习拍球和跳绳、还有下腰的过程中,热情不减,而且经常对我说的几句话是:“妈妈,我练练就会成功的,是吗?”“妈妈,你看,我有进步了吗?”“妈妈,你看我能下腰了。”这个时候我都会很夸张的显出特别兴奋的样子对她说:“是啊,只要你肯练习就行。”“啊,我的宝贝好棒啊,已经学会下腰了,真了不起!”

就说成雨的下腰吧,本来我就认为,像她这样胖乎乎,身子比较沉的孩子,学习下腰是很困难的。所以,当老师要求家长和孩子在家一起练习时,我也马马乎乎,不指望她能学会。但有一天,孩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看我能下腰了,我真的会了。”我还以为她是闹着玩的,也没太在意,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当她的身子像一座桥一样弯下时,我的眼睛都看直了,怎么可能呢?我还是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不过,为了激励孩子,我马上为她的表演鼓掌。为了证实她是自己下的腰,我说:“成雨,你能再给妈妈下一个,好吗?”“好的,妈妈你看好了?”她很爽快的答应了。只见,小家伙用手轻轻的托住腰部,身子和头慢慢的往后仰过去,然后双手撑地,一座美丽的小桥出现在我面前。看到这一场景,我忍俊不禁地问道:“宝贝,你什么时候练会的?”成雨笑而不答。“你真是太棒了,你是妈妈骄傲。”我只想一个劲儿的夸她,因为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成雨的跳绳也是逐渐的进步。我记得上星期三回家时,她只能跳二十四个。等周六回家,她已经能跳五十多个了。也许,孩子是为了博得大人的夸奖;也许,孩子是想炫耀一下自己;也许,孩子的脑子里已有这样的观念:只要我练习练习,什么我也能学会。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只要孩子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并且想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做家长的就要全力支持他们,相信奇迹会出现。

你会让你家孩子给你挣面子吗


在亲子关系中,由于双方身体、心理力量的不对等,很多时候,是我们为了自己的便利、面子等外在的东西,忽视、压制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教育始于孩子为难我们的时候,淡定地、勇敢地拥抱那个在大庭广众下让我们感到“丢脸”的孩子吧!

提示1:不要逼孩子给你挣面子

这样的场景我们一定都不陌生:一群孩子玩耍时,一个孩子唱起歌来,得到了大人们的赞美,于是另外的孩子的父母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唱歌,大部分孩子依照大人意愿进行“表演”,把轻松的聚会弄成了歌咏比赛。但总有那么一两个孩子,也许因为情绪不佳,也许出于叛逆心理,也许想去玩更有意思的游戏,总之就是不唱。“快唱一个,不然妈妈不高兴了”,“你这个胆小鬼,一点用都没有”,“这孩子就是这么上不了正席”……父母数落孩子,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表演了,自己家的如果不这样,就会被认为是笨、不会唱。事实是,没有人关心你的孩子会不会唱歌,你跨不过去的只是自己的面子。恐怕世界上只有人类这种会思考的动物,有着如此强烈却往往不自知的攀比心,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是优秀的,因为这常常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然而,你的作品是否优秀,与他是不是给你长面子,其实是两回事。优秀这个概念本身就很宽泛,倘若完全按照世俗的模式来套用,优秀指向的是将来升官发财,然而,是否当众表演唱歌,能不能在一群小朋友中脱颖而出,显得格外机灵与可爱,其实与升官发财没有半点关系。如果父母眼里的优秀标准,就是孩子能够在每一次父母自己需要面子的时候为自己挣到面子,这个孩子长大不一定优秀,倒是一定会变成表演型人格,失去自我,成全他人。ONE

提示2: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教育孩子

如果说,以上好面子伤孩子的事例是显浅的,另外一种则躲藏得更深,那就是非当着别人的面教育孩子。有一位母亲讲了自己的故事:女儿小小刚上幼儿园时,班主任是位年轻的幼师,有热情没经验。一天放学,她把我单独留下,当着小小的面说,今天小小在幼儿园犯错误,老师批评她,她说了一句非常恐怖的话“小朋友可以打老师”,老师问她谁说的,她说是妈妈说的。老师脸上那种“你是怎么做家长的”的责怪表情,让我十分委屈,于是我严厉地问小小:“妈妈是这么教你的吗?”小小玩弄着自己的小手指,低头轻声说,“妈妈没有说”。我松了一口气,像得了尚方宝剑似地与小老师理论起来。回到家,我的气还没有完全消,于是给一位朋友打电话。可是电话那头的朋友听完后,对我一通批评:“你为什么要把她陷于当场对质的境地呢?这对小孩子是很不公平的。我觉得,你当时想到的只是自己的面子,而不是你女儿的感受。”原本准备收获安慰的我,握着电话愣在那儿。那天一晚上自己都没睡好,越想越有点后怕了。这位母亲当着老师的面揭穿女儿的谎言,其实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当然,她可以牵强地将此解释为:应该教育孩子要诚实,而实际上,这件事情的关键点,是与诚实无关的。

首先,因为老师缺乏经验,对孩子进行了诱导。“谁教你的?”当她这样严厉地质问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时,孩子会本能地想要保护自己,只能搬出妈妈,这个世界上她最信任的人,来抵抗老师的强势,安抚自己此时此刻的孤独与无助。可惜,妈妈并没有与她站在一个阵营,而是为了自己的清白,迅速地倒向老师的阵营,严厉地批评她、质问她,辜负了她的信任。TWO

提示3:克制爱的占有,培养爱的能力

每位母亲都喜欢说,孩子是第一位的,就像恋爱中的人常常说“我爱你胜过爱自己”,然而真正做到将孩子的感受放置于第一,靠的不是爱与本能,而是克制与培养。“我这样做,究竟是为了孩子还是面子?”是每一位母亲必须时常追问自己的话题。常常有性情温和、不擅争抢的小孩,回到家被妈妈数落得狗血淋头:“他抢你的玩具,你干嘛不抢回来”、“他打你,你为什么不还手,你这个怂包”。

仔细想想,究竟是孩子在群体中被抢了玩具,被打了一下受伤害深,还是面对家长粗暴的责怪,受伤害深?当然,我们都会将这样的教育归结于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爱,因为爱你,所以心急如焚,所以口不择言。可这真的是因为爱吗?以成人的理智与智商,果真会觉得一个从小能抢赢玩具的人,长大就能成为马云、乔布斯?没有父母弱智如此,我们的愤怒只是因为“没用的”孩子伤了我们的面子。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规则,每个孩子都会想办法,依据自己的特点与脾性,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父母的作用,并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将孩童的世界复杂化,分为朋友与敌人,坏人与好人,欺负与被欺负,而是默默观察,先鼓励再指导。

结语

孩子不是一枚胸针或一副耳环,他来到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成就谁的成就感,更不是为谁争光,淡定地面对孩子为我们“丢脸”的时刻,是父母向尊重孩子独立人格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育儿观念:别担心,请放开你的手


育儿观念:别担心,请放开你的手

现在的小朋友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人的掌上明珠,一家人围着宝宝转,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包办,宝宝动手的机会少之又少。有些家庭是怕宝宝做不好,干脆就自己包办,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做事情是一次就可以做好的,你不让宝宝尝试去做的话,怎么知道他做得好不好?比如,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宝宝吃的橘子、鸡蛋、苹果、核桃等等,都是父母事先去了皮的,为的是宝宝吃起来容易,更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可是不知道这些父母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在为宝宝提供这些方便的同时,不仅剥夺了孩子亲手实践的机会,而且剥夺了宝宝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

还记得有一天,到了中午的进餐时间,wendy端着香喷喷的饭菜走进了教室,说:“我们今天吃鸡翅哦!”宝贝们都开心的不得了,每个小宝贝都端着自己的小碗,看着自己碗里的鸡翅喜滋滋的,开始吃饭了,可是有的小宝贝却开始拿着自己的鸡翅苦恼着该如何与鸡翅做“斗争”时,wendy突然戴起手套,开始帮宝宝们剥鸡翅上的肉,剔除骨头,我马上制止了wendy这样的做法,告诉她让小朋友自己动手,鼓励他们让他们自己试一试。刚开始有好几个宝宝都说:“老师,我不会剥。”我告诉了他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方法,并鼓励宝宝们要加油,要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会做好的。当有宝贝取得了成功并收获到成功的快乐后,越来越多的宝宝们也开始变得自信,自己努力尝试着收获成功的果实。

现在的很多家长或认为宝宝做事太笨手笨脚了,或担心宝宝在做事中损害东西、伤害自己,为了省事省心,他们情愿把宝宝的事一手包办了。可是这样做却弊端多多。

首先,这样做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机会,宝宝学穿衣,系鞋带,洗碗、扫地时,虽然做得笨拙并且一开始干不好,但人的手是越练越灵巧的,大人剥夺了宝宝动手的机会,宝宝哪来灵巧的双手?其次,这样可能让宝宝养成懒惰的性格。父母的样样代做,使宝宝什么也不会做,缺乏克服障碍取得成功的经历,从而缺乏自信,而缺乏自信的宝宝很难在在生活学习中克服困难,不断进取。最后,宝宝从不亲自做事,就不能体会父母的辛苦。父母辛勤挣来的钱,他花起来也大手大脚,不当回事。所以,家长应多费一份心,放手让宝宝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从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育儿观念:爸爸妈妈们,请放开你的手!


育儿观念:爸爸妈妈们,请放开你的手!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深受长辈的宠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要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能被满足。在吃饭问题上也是如此,这个不要吃,好,那就不吃。那个我也不要吃,好,那就也不吃。在家里,想让孩子吃饭,就跟求菩萨一样的,一家人围着一个人转,人跑哪里,饭碗就端到哪里。如今孩子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可没有家里的这么优厚的待遇,只能人人自己吃。一到家,就又“不会吃了”,为此家长们也经常说:“哎,吃饭时要是有老师在那就好了!”

例如我们班的如如在幼儿园我们给的饭都能全部吃完,虽然吃得有点慢但至少可以独立完成,但每天早上来园如如总是拿着早点到幼儿园来吃,一问其家长才知道原来如如在家是一点饭都不吃,中午在幼儿园吃好,晚上回家居然都不吃饭的,一家人都围着他们转,用尽了各种办法,软磨硬泡,都无计可施。早上起来也是如此。为此家长很是头痛,于是便有了这一情形。她妈妈就在想了如果吃饭时老师在就好了。

其实,家长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在老师面前吃饭很容易,也许家长会想这是因为孩子怕老师。其实不然,孩子在幼儿园里不能享受在家的优越感,他所享受的是他在完成一件事以后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也正是因为这份肯定使他们乐此不疲。还有,幼儿在家吃饭,随时会有打翻碗、掉米,吃得慢的情况发生,孩子迎来是家长的责骂,图省事的家长就包办代替,“喂”,既干净又快,从此以后孩子养成了不愿动手的习惯。而在幼儿园,孩子们能充分发挥自己,老师给予他们的都是鼓励和肯定。如果家长在家也能以赞赏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对孩子放手、放心,那么我相信孩子在家也能像在幼儿园一样能自己独立的完成。

所以希望爸爸妈妈们,请你们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完成吧,要以一颗赞赏包容的心去对待,不要一味的包办代替,好吗?

喜欢《放开手,孩子会带给你很多惊喜》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放开手,更快乐 这一周,幼儿园重新开设了中大班幼儿的阳光体育活动。这个活动将孩子们身体发展所需要锻炼的各种能力都巧妙地融合在游戏当中,会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它避免了体育锻...
    2021-05-21 阅读全文
  •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吃完午饭,孩子们习惯的走到书架旁,精心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没过多久,那里传来了争吵声,原来,睿睿和琪琪为了看同一本书而在拉扯,他们的争吵,引来了同伴的围观,有的孩子说:“我看见睿睿先拿到的,应该先拿...
    2021-04-01 阅读全文
  •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案例:放开手,把成长的空间留给你 观察对象:优优、沛茹(女、中班、4岁)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幼儿园户外操场 案例描述: 沙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体育器械之一,安全经济,老少皆宜。本月户外自主游戏,我们班的老师带领孩...
    2021-05-18 阅读全文
  • 户外活动观察案例:放开手,把成长的空间留给你 观察对象:优优、沛茹(女、中班、4岁)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幼儿园户外操场 案例描述: 沙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体育器械之一,安全经济,老少皆宜。本月户外自主游戏,我们班的老师带领孩子共...
    2021-05-26 阅读全文
  • "公主王子病"危害大 家长不妨放开手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父母之爱,如山似海,温馨伟大。但是,若将孩子视若珍宝,过分宠溺,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公主王子病” 近日,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大温哥华的社工表示,当地...
    2021-03-15 阅读全文

这一周,幼儿园重新开设了中大班幼儿的阳光体育活动。这个活动将孩子们身体发展所需要锻炼的各种能力都巧妙地融合在游戏当中,会让孩子们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它避免了体育锻...

2021-05-21 阅读全文

吃完午饭,孩子们习惯的走到书架旁,精心的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没过多久,那里传来了争吵声,原来,睿睿和琪琪为了看同一本书而在拉扯,他们的争吵,引来了同伴的围观,有的孩子说:“我看见睿睿先拿到的,应该先拿...

2021-04-01 阅读全文

观察对象:优优、沛茹(女、中班、4岁)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幼儿园户外操场 案例描述: 沙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体育器械之一,安全经济,老少皆宜。本月户外自主游戏,我们班的老师带领孩...

2021-05-18 阅读全文

观察对象:优优、沛茹(女、中班、4岁)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幼儿园户外操场 案例描述: 沙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体育器械之一,安全经济,老少皆宜。本月户外自主游戏,我们班的老师带领孩子共...

2021-05-26 阅读全文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父母之爱,如山似海,温馨伟大。但是,若将孩子视若珍宝,过分宠溺,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公主王子病” 近日,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大温哥华的社工表示,当地...

2021-03-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