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育儿:你自己决定吧!”,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育儿:你自己决定吧!暑假期间,哥哥回到奶奶家,xx自然高兴的不得了,早晨一起床就让我送去奶奶家,然而xx每次看到哥哥,就嚷嚷着让哥哥带着他玩电脑游戏,兄弟俩一玩起电脑,就什么都忘了。追溯根源,是因为小时候家庭聚会时,哥哥喜欢打电脑游戏,我们大人因为忙,图个清静,就经常说:“宝宝你和哥哥一起玩游戏吧!”结果就有了现在的情形。所以,在这里,我也想说,当孩子有了不好的习惯时,大人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促使了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

看到他俩这样,我很头疼。这样下去可不行,一来哥哥马上要升初中了,一玩游戏就一两个小时,会严重影响哥哥的暑期学习;二来对孩子们的眼睛、身体伤害也很大,xx的身心也无法健康成长。www.Yjs21.com

思来想去,我对xx耐心的讲了玩电脑时间长对眼睛、颈椎等身体方面的危害以及对哥哥学习的影响,当然也对他说,玩电脑游戏可以,但要学会控制时间,除了玩游戏,我们还可以和哥哥一起去楼下踢球,玩滑板车。xx很愉悦的接受了。

此后,每当孩子们要玩电脑时,我会提醒xx一句:你自己决定时间哟!五周岁的xx对具体时间概念不是很清楚,但他会在我提醒后问我:妈妈,我玩多长时间啦?我说,已经二十分钟了。他就会说:我知道了。接着他就会自己关掉电脑,去看会书,或下楼运动一会。头疼的“电脑游戏迷”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同样,因为这句话,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当xx想买玩具时,我会把家里有没有重复的玩具和我们需不需要买这个玩具的道理讲给他听,他便会思考一番,说:“我还是不买了吧,家里有,不能浪费钱。”当他吃饭不专心时,我便说:“你还有15分钟哟,如果吃不完,就不要吃了。你自己决定吧!”他就会说:“我知道了,吃饭不能时间太长,对身体不好。”

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很多问题上,强行的措施会引起孩子的抵触与反感,相反,一句"你自己决定哟"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空间,更能调动起孩子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经验:妈妈们停停手吧,让孩子自己来


中国的妈妈们正在经受丧偶式教育,爸爸们的严重缺席,导致妈妈们心力交瘁,但事倍功半,有时还适得其反。

从教30年,看过太多的负责任的妈妈,孩子的发展反而没有想象的顺利,究其原因,不是妈妈们不努力,而是出现了以下问题:

1、首先是没有计划

没有计划,是自己的心中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要求不合实际。孩子本来资质平平,却拔高教育,累死自己了,孩子却不如从前了。

2、自己缺乏学习能力

孩子们喜欢妈妈知道自己的世界,这样和妈妈就有沟通时的共同语言。如果孩子和你谈论某个新闻事件,你都不知道这个人或者这件事,那孩子多失望。你的话,你的教育孩子能信服吗?

3、把孩子的缺点亮出来

小区里经常听见有的家长大声说着自己孩子的缺点,即使孩子已经羞愧的无地自容了,妈妈们逞着自己的口舌之能,无视孩子的尊严。孩子自尊都没有了,你还指望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4、喜欢羡慕别人家孩子

永远自己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即使自己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也许是天赋的原因或者是方法的原因,自己的孩子已经很不错,无奈,孩子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妈妈眼睛里别人家的孩子。她永远不知道,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只是人家的妈妈不夸大孩子的缺点罢了。

5、越俎代庖式妈妈

剥夺孩子所有的动手能力,包括小时候喂饭,长大上学了还要给孩子穿衣,系鞋带,背书包,事事抢着干,心疼孩子的是理由,溺爱才是真的,这样的孩子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可能照顾好他的学习工具,他的生活,妈妈累到瘫软,孩子根本不知道。

以上还不全面,妈妈也成了高危职业,妈妈们停停手吧,歇会,让孩子自己来。

学习好的,懂事的,动手能力一定也很强!

孩子不用迎合,做你自己吧


活在世界的比较、妥协、攀比中的父母这样告诉孩子:“妈妈其实和你一样,也在别人的认同里寻找答案”,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被为难,被孤立,被拒绝,所以选择顺从潮流,尽管我们知道这未必对;其实我们父母正是那害怕被为难、被孤立、被拒绝而选择默认让步的迷失者。

同伴压力是一生的征战

Peerpressure(同伴压力)是一个恼人一生的话题。对3岁的孩子,它是因小伙伴都有托马斯火车、自己却没有而带来的懊恼;对6岁的孩子,它是坐在一群每日以花生酱果酱面包为午餐的孩子中间,开始讨厌自己便当盒里的中餐;对9岁的孩子,它是渴望加入人脚一双的UGG的群体,虽然里面包裹的是汗臭的双脚;对11岁的孩子,它有可能是对于加入学校餐厅里最受欢迎的一群的渴望,尽管代价是装出酷酷的样子、冷落或者甚至嘲讽自己心里喜欢的朋友。可以看得出,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同伴压力在逐渐露出狰狞的面色,失去孩童时代近乎可爱、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小小放肆的表象。

对初入青春期的少年,同伴压力就已经非常令人震惊地带领你我的孩子进入到噩梦一般的选择:那就是要不要为了不被哥们儿笑话就要抽一支香烟或者大麻;是不是因为小闺密们尝过了禁果,自己也应该尝试一下和那个临班的小男生有一个私密的约会。

在以后的日子里,同伴压力最终以非常残酷和露骨的形式公然走进我们一辈子的生活,进入到人一生几乎所有的选择,在此中寻找自我认同和价值成了我们的习惯;同伴压力使得我们几乎记不得我们的选择是因为自己的实际需要或认定的价值观,还是因为仅仅是有被同伴接纳、认可和肯定的需要而产生的被动需要。

在我们的各样处境和决定中,同伴压力无所不在:女朋友的脸蛋儿,男友的家境,大学宿舍周末的派对上的咳药和乱交,朋友聚会上的毒品交易,社交圈里流行的热衷,购置新屋的大小,汽车的品牌,手上钻戒的克拉数,儿女入学大学的排名,最后以至于入土后的墓地大小和选址。同伴压力,就这样带着我们愈演愈烈地落入一个需要和价值的迷失,带我们不知不觉中忘记我们到底是谁,到底要什么。

9年前女儿走进学前班,我和她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同伴压力。那时,四岁半的孩子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词语,但是我非常认真地告诉她,从今天起,她所面临的世界里一直将要有这样一种挑战在她的面前——从吃的、穿的、用的、说的话、看的电视、听的音乐,一直到所信的神,她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会被暴露在这样的压力之下。

孩子带回来的挑战实实在在:上学的第一天就有小朋友指点她的肤色和眼睛颜色,让女儿伤心地抱着绿眼睛的德国娃娃羡慕了好久;随后有人开始当面嘲笑她用木头棍子吃饭,吃的东西怪怪的;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擦指甲油,各种颜色的,很漂亮,只有她没有;大家都看一个很时髦的电视剧,学里面女孩子的说话很酷的态度和不那么好听的措辞,她却没看过;大家都穿一种款式和牌子的绒衣,没有的她不入流;女孩子们合伙来嘲笑和欺负一个身体肥胖的小姑娘,女儿因为跟她做朋友而被孤立。

我和孩子谈过种族的敏感话题,告诉她神创造的美好心意,关于不同的彼此尊重和相爱、以及每个人在神眼中的宝贵。每一次,我都要回到同伴压力的角度里。我告诉她神所赐给她的白里透粉的指甲足够漂亮,她不需要为了和别人一样把上帝给她的美好遮盖住;她的中国饭和筷子的确和大家不一样,但是若是我们觉得健康和宜用,我们可以不为讨好别人来放弃。

我陪着女儿一起看那些迪士尼的电视剧,看过之后和她一起讨论,引导她看见里面所用的态度和词语并不够好,不合上帝的教导,让她心甘情愿地不随从;我鼓励她勇敢地发出声音,保护因为肥胖受到歧视的朋友,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的杰作。

8岁的孩子都买150美元的鞋子,你敢不敢说不?

无论什么事情,谈到最后我都要对她说:“凡事都可以做,却不都对你有益处。妈妈现在陪你走每一步,看每一件事情,是想教给你重要的原则:如果是对的,好的、美善的,讨神喜悦的,不需要为着迎合别人、为着被人接受去改变。因为你只需要在意你在上帝眼中是不是好的。因为你是上帝完美的创造,唯有他的心意对你最为宝贵;人都不完全,唯有上帝是完全的。妈妈现在会一直帮助你、支持你,为的是有一天你离开妈妈爸爸的时候,有人对你说‘来和我们做这个’、‘来,我们一起做那个’的时候,你可以有辨别、更有能力勇敢地说‘不!’”

三年级时,女儿班上的小朋友几乎人脚一双UGG的靴子。女儿回到家和我商量,也想买一双。我很直接地回答她:“妈妈觉得8岁的小朋友穿一双150美元的鞋,半年之后脚长大了就浪费了,没有这个必要。”女儿很乖,没有说什么。第二年秋末的时候,她又来和我商量棉靴的事情。我问她:“你真的觉得UGG很好看吗?你是真的喜欢还是因为别人都有一双,你也想要呢?”女儿想了一阵,轻声说,“我觉得挺好看的,而且还暖和。”

我于是接着问她,“如果现在有这样一双金色的小皮棉靴,里面是羊毛毡子的,也非常暖和,你觉得哪双更好看些?”女儿偷偷地看着我手中的童装杂志,想了很久,说“其实,是那双金色的更好看些。”

于是我说,“如果这样,妈妈劝你买自己觉得又暖和又好看的。”女儿最后选择了那双金色的小棉靴。第三年的冬天,丈夫提醒我孩子在UGG上学的功课已经学了两年了,表现不错,这次可以给她机会自己选择一下。

我于是买来一双UGG和一双Costco自产的澳洲羔羊皮的靴子。两双颜色和样式都差不多,材质也一样。女儿放学回家,看到两双靴子,兴奋地试穿了半天。最后,小姑娘看见了鞋盒上面的价钱,一双149美元,一双39.99美元。

第二天的清晨,女儿从楼上抱下一个盒子,脚上穿了一双新鞋。她告诉我说,“妈妈,两双鞋一样暖和,样子也一样,就差了三个字UGG。我觉得一个字要贵30美元呢,用不着。你把UGG退了吧。”

我心里好兴奋,倒是疼女儿的爸爸心里一直嘀咕,担心孩子穿到学校被朋友嘲笑成穿“假名牌”,后果不堪设想。谁知第二天下学,女儿回来兴奋地告诉我,因为她的“勇敢”,年级里另一个妈妈坚持不买UGG的美国女孩子,当天晚上就要去Costco,买一双一样的,说好和女儿明天一起穿到学校。

六年的小学生活,女儿成了一个内心勇敢的孩子:她流过许多的眼泪,但是她在祷告里、在上帝的话语里,一路笃定地走过来。

这个年级里唯一的亚裔女孩快乐地吃着中餐午饭,并把中餐带入了学校的课堂文化交流活动,使得一些美国孩子开始向她换取午餐,还有妈妈打来电话询问女儿的饭食是如何预备的;她没有畏惧地守护着她那因为体胖而被嘲笑的朋友,因为她认定神看中人的心,而不是外表;她不再为小伙伴的指甲油困扰,因为她相信神给她的干干净净、白里透粉的指甲非常漂亮;她坚持读着自己喜欢的书,看着自己喜欢的电视,穿着自己认为美的衣服,唱着自己喜欢的歌,爱着自己为之陶醉的古典音乐,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嘲笑她到欣赏、喜欢、羡慕她的自信和坚持。

同伴压力,也是父母生命中的软弱

其实说到同伴压力,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这种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产生的影响力,积极的和负面的,都很清晰。

事实上,许多时候,最先选择放弃面对、而采取妥协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那是因为,这种同伴压力其实远远超出了孩子和青少年成长的世界;它正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许多人自己生命中的软弱,正是我们一生中众多坎坷与羁绊的祸首。

当孩子们最初睁着惶恐的眼睛,把对于同伴压力的恐惧带到我们面前时,他们是在问我们一个非常具有生命意义的话题。是的,孩子们在我们的眼睛里寻找答案,“妈妈,我该和谁认同?我该讨谁的喜悦?我的被接纳应该从哪里来?”

许多时候,是活在世界的比较、妥协、甚至攀比中的我们告诉孩子:“妈妈其实和你一样,也在人的认同里寻找答案”或甚至“你应该向同伴压力低头和让步。”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被为难,被挑战,被孤立,被拒绝,所以我们选择默认和让步,顺从潮流,尽管我们知道许多未必是对的和好的;其实我们自己正是那害怕被为难、被挑战、被孤立、被拒绝而选择默认和让步的迷失者。

有一位属灵的长者曾经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们做妈妈的不去教你们的女儿如何穿着打扮合宜,等到孩子跟着她的朋友们学,露着肚脐儿、穿着洞洞回家见你的时候,你不要发脾气怪孩子哟!”

许多时候,我们的孩子从来没有从我们这里领受过建设性的教导,告诉他们在那些事上我们应当和什么认同;相反,我们给了孩子不惜原则而随众、让步的许可。然而当他们在大的事情上失去了方向时,我们常常指责孩子没有是非分辨的心,不能抵挡住诱惑,而忘记了我们为人父母在教养上的错误与亏欠。

其实,在小的点滴事情上不敢坚持的孩子,当中学和大学里的吸毒、酗酒、乱性都摆在他们面前时,孩子如何能够成为战胜同伴压力的勇敢的人呢?因为孩子们长大成人、走进社会时,面对同伴压力最终必将成为他们一生的征战:我这样做是因为别人都赞美和看中这些吗?我是盼望得着别人的高看和赞美才去做这些吗?我需要放弃我知道的当行的义,因为我周围的人都不这样做吗?我需要因为别人都有这些,我也要拥有,才可以觉得有成就和被认可吗?

今天,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中学校园,每一天都有极富政治性的群体结合与解体在悄悄进行着。哪一张餐桌是你今天就餐的地方,取决于你属于哪一个人群。“你受欢迎吗?(Areyoupopular?)”成为青春期初期的孩子们社交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参照系数:它显明你在这个政治结构中的地位,显示着你在社会中被认同、被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着你在同龄人群中的自我价值。

换取这种地位、程度与自我价值的常常是孩子们应当有的价值认同与坚持;正是对这种地位、程度和自我价值的渴望,诱惑和逼迫着孩子们放弃从小所知道的美善的事。

这样的政治关系,悄然延伸着,从少年进入到成年人的语境里,继续以更大的力量定义着我们人生的价值和道路。

仔细想来,当我们为孩子的迷失责怪社会和环境时,我们忘记我们自己的责任:其实是我们从来没有正视孩子们从幼年一路而来的自我价值认同的寻找和需求;是我们自己在不断的保护与让步中鼓励孩子妥协,将自己的价值定睛在被同伴接纳上;是我们从来没有双眼正视孩子们的明眸,将我们所信的尽心尽意地告诉他们、并切身地带领他们去操练这样一个真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美好宝贵的创造,唯有讨神的喜悦、行在上帝的心意里,我们的自我价值认同才清晰,自信才有根基。

告诉男孩:“你来决定这件事”


男孩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他们很很叛逆,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家长越让他向东走,他却偏偏向西走。

但是,如果家长告诉他,“你来决定这件事”,男孩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很感动。自己做决定,这是最让男孩引以为傲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男孩认为,父母让他自己决定一些事情,是父母对他能力的认可,是父母对他莫大的信任,因此,没有男孩愿意辜负这种信任。于是,这种信任便转化为了男孩努力做好这些事情的巨大动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父母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他们几乎从不对孩子说“你来决定这样事”,尤其是对那些他们认为很难管教的男孩。因为在家长的观念里,他们往往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决定事情的能力”、“让男孩决定自己的事情,他很可能会变坏”……于是,中国的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事情,从“吃、穿、住、行”到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

其实,家长因为“孩子小”、“男孩会变坏”……而剥夺孩子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力,这种做法纯粹是家长在杞人忧天。儿童心理学家表示,如果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支持和爱,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事实也正如此,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面对困难的时候,6个月大的男婴已经开始试图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女婴却通常借助哭泣等手段。当然,这些不同只是性别上的差异,并没有优劣之分。男性更喜欢实践,喜欢尝试与竞争,他们喜欢在这些过程中的思维与创造的乐趣。

当家长告诉男孩“你来决定这件事”的时候,这种乐趣就开始了。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做决定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做决定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孩子早上起床穿衣服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欠反应,早上本来就

忙,时间又紧,可却在床上指挥要穿这穿那,他们也不管天气的冷热,讲道理也不听,眼看时间到了,

孩子的脸还没洗,头也没梳,大人只好伸手,硬把孩子衣服穿好,抱着就走。

其实,这充分体现孩子已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主见,所以他也拥有和我们一样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不能因为他小,就替他做主。

我觉得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不同的选择,让孩子在有限的条件里来选择,这样既体现了他的民主,

也达到了大的要求。

应该多和孩子交流、谈判,让孩子自己心甘情愿的来接受并去做,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一切都是自

己争取的,不是大人的规定、限制,所以他会很乐意的接受。

所以,我们大人应放下成人的威严,听听孩子的心声,远离强迫,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决定。

育儿心得:教育方式决定父母之爱


育儿心得:教育方式决定父母之爱

初为人母,我没有任何育儿的经验,和孩子打交道不是件简单的事,没有规律去寻找,也无据可依,稍有差池,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可能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更严重的是,如果没有及早的感悟,也许自己对于这个伤害是全然不知的。如此,教育孩子,在生活点滴中的积累与反思是至关重要的前提。

儿子轩轩转眼要步入小学了,这几年的成长,进步可观,我便小作心得,匮乏之处,也请见谅。

在我看来,育儿的本质不但是教育孩子也是自我修行和完善的过程,也有人说,其实,跟孩子比起来,父母更需要教育。知不足者好学,学然后知不足。学习和思考,是成长的基础,而成长,不只是孩子的专利,亦是父母。

在轩轩咿呀懵懂的时期,作为妈妈本能的呵护,我不停的引导他,这个东西是不可以碰的会有危险,那件事是不可以做的会引起麻烦,那个东西是不可以吃的会不健康,我精心给他准备了合适的玩具,提供了安全的场所,健康的食物,各种有利于安全健康成长的环境我都争取给他,乐此不疲,也眼见他的快乐。随着孩子的思想意识逐渐增强,我还在为他指出这件事不能这样而应该那样的时候,我渐渐发现了问题:我说东,他偏是西。其实是孩子内在的主动性已经萌芽,使得不再愿意接受我的叮咛,可当时我还没有这个意识的,自认为孩子长大了便不爱听话,我必须要严加管教……

后来的经历,轩轩并没有因为我的严肃说教或者好言相劝而适可而止,在我头疼百思不知如何教育三岁孩子的时候,一篇文章——控制是最坏的教育,使我惊醒,该适可而止的原来是我。

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认识到,我不可以片面的根据自己的认知来教育孩子,育儿必须看清孩子成长中的变化,不要以为自己的叮嘱可以给他真知和捷径。就像在孩子出现自主意识的阶段,我急切的想把我的认知和规则告诉他,总希望以我的喜恶去影响他。没有给孩子自己探索的空间,没有鼓励和尊重,过多是的干扰或者说限制,孩子不是反抗就是屈从,抹杀的不只是孩子的创造性更是他的自尊和人格。

可是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控制不可以用,那就需要放手吗?但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限,那么,应该如何掌握。我总结,还是要拿捏火候,把握一个度,是放手而不是放任。不可以听之任之,更不是无规无矩,孩子需要我们的建议,引导,支持,而孩子,同样有权采纳或者拒绝我们。

没错,孩子有权拒绝,这里又会发现育儿经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父母与孩子的平等关系,现在大家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认同这个平等,但是真正能行之已然的又有多少。我认为,平等,不一定非得把孩子当成朋友,只要清楚孩子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判断,发言,选择和担当的权利。

我一个朋友说,平等这个问题等孩子长大点才会显现,现在学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你跟他讲平等,还不被他翻了天。

怎会无法平等,说穿了,那是因为你不愿褪去高高在上的姿态,不愿放下父母的架子和权威,更不愿意被孩子拒绝你的要求。请试着让自己怀一颗谦逊的心,而不是成为一个没有过错,不可以被指责,具有完全操控权的君主,所以,如果你意识到伤害了孩子,请跟他表达歉意。

我是这样认为的,首先要和孩子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倾听来自孩子内心的声音,我准备了耐心。其次要给孩子自己选择和实践的权利,我又准备了信心。最后是面对结果,平等看待,好与坏都是收获,我准备的是平常心。缔造美好的亲子关系,平等比爱更重要,满足孩子对平等的渴求,不仅要俯下身,更要俯下心来,尽最大可能给孩子以平等,甚至比尽最大可能给孩子爱更重要。

所以我是这样做的,把轩轩当成家里的重要一员,也会让他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听听他的想法,尽管有时候是语无伦次,牛头不对马尾,但他津津乐道足以,有时候指出我的失误也着实有些道理。还有去超市买东西,他有自己的储蓄罐,取一些出来,可以买少量适当的食物和玩具,事先画好购物清单,结账后他也会提好自己的购物袋,回家自己分类整理他的物品,长久下来,他对于自己是家里小主人的身份更加明确。

然而还有一位妈妈说,我们始终都无法和孩子平等,我们都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大人可以吃苦,难道也要让孩子同我们一起吃苦吗?

是呀,这才是平等关系中最难突破的,宠爱自己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只要自己有的,全都给了孩子。自己没有的,也总想要把世上最好的一切提供给孩子。举个非常现实的例子:餐桌上,轩轩的奶奶给我夹了一个鸡腿,我立马拿起来给轩轩,孩子喜欢吃的,给他吃。奶奶说,对对,我怎么忘了小孙子。此时,孩子正在一旁盯着我们……后来我觉得很糟糕,轩轩当时内心捕捉到了什么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在外面争取到的荣耀或者只是看到好吃的好玩的,第一时间也会想着给家里的孩子带去,好像我们有责任给孩子最好的,是吗?然而,答案是否定的,恰恰是这份所谓的责任,打破了平等的关系。

后来我悟道了,前面的妈妈说了,难道孩子也要一起吃苦?

当然是。

我们从来都没有欠孩子的,孩子也不欠我们的,所以我们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如何运用合理的方式让他明白这个道理,也得仔细琢磨。身教大于言传,关键也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你做了什么。

我在实践中让轩轩慢慢有了体会。比如他的游戏室,偌大的房间,之前可以说是踏脚不进,真的不是我懒惰,即便是每天给他整理。后来我就不干了,得想方法,我跟他说:轩轩,这间房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我现在给你,这是钥匙,你保管好,当然你更是这些玩具图书的主人,以后你自己把它们摆放整理好,并且希望你爱惜。他心不在焉的答应,一边玩着,嘴里还嘟囔:这些玩具本来就是我的……结果第二天回家,不出所料,还是一团乱。晚上,他入睡后,我就开始整理,千万不要认为我在妥协,这才是方法的第二步,我花一个多小时,把只要能装进橱柜和抽屉的东西都不留在外面,然后擦好桌子拖好地板,整个房间便宽敞了。儿子起来后有点傻眼,问我,妈妈,我的玩具呢,你给我扔了吗?我知道他会这么说一定是因为昨天答应的事却没有行动而底气不足。我打开橱柜,儿子你看好了,玩具也有家,我只是把它们送回了家,以后也请你找它们出来玩好之后,记得送它们回家,并且负责打扫它们的家。到这里,我给他建立的责任和担当,没有抱怨和强迫,他也认识到了。但是,还没有完,如果提醒一次就立马做到那就不是孩子了,在他不能很好的归位后,我故意给他的玩具搬了家,这样他随手拿不到,就跑来问我。方法的第三步,我尽量礼貌的回复,抱歉,妈妈不知道你的摆放习惯,但是房间又乱了,这个东西我就放在了左边柜子第二个抽屉,那个我放在……所以,你如果想立马拿到你要的东西,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吗?直到现在,儿子的整理能力很强,分类摆放也越来越有规律。当然我也省力了许多。

所以,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为他遮挡一切风雨,给他创造优越的条件,自己却含辛茹苦,还会有利于他的成长吗?等孩子大了,弊端也就出现了。归根结底这样的不平等还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也会消磨了他人生的斗志。

最后还有一点,我认为在我儿子成长中至关重要:调节家庭成员的育儿观念和协调各种育儿矛盾。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家庭氛围和环境的构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性格和情商的成长可谓举足轻重。家庭环境的范围其实是很广泛的,可以包括,成员各自的相处态度,对待孩子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怎样控制情绪,怎样得当表达能使得剑拔弩张的局面及时控制或者出现转折。

大家有没有感觉,在孩子没出生前,我们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即使偶尔有些小矛盾,也能很快化解,一旦孩子出生,问题接踵而至,孩子成了家人关注的焦点,长辈们总喜欢用他们的经验和经历来指导我们年轻父母的育儿方式,然而我们这一代与父母或祖父母的代沟岂是寥寥几句能跨越的,育儿观的不一致,加之面对关于孩子的突发事件的急促性,没有事先商量或者事后调节,那么矛盾开始凸显了,这个矛盾本身就是一把利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它,就会刺向我们的孩子。

其实,要认识到在家庭育儿矛盾中没有真正的对与错,有的只是合适与否。家人谁都爱孩子,谁也都会有坏情绪,我们都是普通的人,长辈的思想更是固有滞后,如果有气愤想表达,记住,孩子正在看着,在张口的一瞬间,能冷静下来,尝试换一种效果更好的沟通方式,结果就有转机。

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从小在和谐温馨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比一个在争吵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不管是情商还是性格方面都会胜人一筹。

总而言之,孩子成长的过程也伴随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很好的了解自己,善于改变自己,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养育。育儿就必须懂得孩子成长的变化规律,必须不断拓展思维,不要以为自己爱孩子,就可以正确无误的对待他,也没有哪一种养育方法是绝对正确的,只有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完美的诠释我们对孩子的爱。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昨天我过生日,收到许多朋友的问侯,一朋友还远道而来送我一捧鲜花,这让我很是意外也倍感欣喜。人是精神的动物,因为被朋友惦记,所以心生感动呢。

我过生日,高兴,也就很放松,所以对儿子态度也变好,他也因为我过生日,一大早就告诉我,不会跟我“计较”,不再跟我争吵。我一笑了之。细想他放假以来,我陪他在家,可能精力不再分散,专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结果满眼都看到他的不是,自然心情不爽地总要说他几句,他想当然地就跟我干了,母子俩争呼不断也是由此而生。

许多朋友看了我的博文听了我跟儿子的争斗后都笑着指出我有点更年期啊,鸡蛋里挑骨头,眼光都随着儿子转,关注太多,所以自然就对儿子心生不满,建议我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一下态度和做法,只有你自己改变了,孩子才会改变。

这道理我懂,也经常说别人啊,可事到临头,自己总会控制不住自己。既然如此,那咱也是个知错就改的人。昨天我开始改变,一大早就问儿子今天的打算,他说干这干那,我听罢告诉他,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完成自己当天的任务,只有完成任务了才可以出去玩!然后我俩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了。

上午我做了生日蛋糕,他过来帮忙,然后我看书听音乐做瑜伽,他写作业吹葫芦丝,两不干预,结果一上午我俩相安无事,他有点磨蹭,我忍住也不吱声,下午依然如此。在我没有干涉的情况下,他顺利完成当天规定的任务,傍晚出去骑自行车两小时。晚上躺在床上想着我乐,嘿,今天挺好,我俩没有争吵呢。

今天上午同昨天一样,交待完后各干各的,看他依然磨蹭,几次想冲过去提醒他一次但都忍住了,有一次悄悄溜进他的房间,看他正在看书,也没敢吱声就又溜了出来,他或许是知道我这是无声地提醒了吧,一会功夫听到他吹葫芦丝的声音,呵呵,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想想,有时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他不听咱的吩咐就会火冒三丈地指责他不听话不听劝,觉得这孩子越长越不懂事,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呵呵,可是想想,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我们为什么要强压他听我们的话?我们所说的话都正确吗?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也有不定性偷懒的时侯,我们也不能全然不管不顾任由他自由发展,适当的提醒监督还是必要的啊!

要想改变孩子的一些习惯,一些做法,首当其冲应该先改变的倒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我们改变了,自然孩子就会改变,这两天我深有体会,当然我们这些父母身上的恶习并不比孩子少多少,想要一下子扭转改变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一天改变一点点,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我们愿意改变,相信孩子也会受到影响,所谓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大概如此吧。

要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吧!从今天做起,做孩子的榜样!

放手让你的孩子玩泥巴吧


放手让你的孩子玩泥巴吧收到这里两本书是疯狂周末的午后,因为临近中秋我们的疯狂活动,导致一直到现在都没能好好的看看这两本书。所以一直没机会跟大家分享下,这两本书是小恐龙幼儿园系列中的,我收到的是《我们爱泥巴》《下雪了》,两本书的情感基调似乎都是快乐,很适合我们家这个就喜欢欢乐场景的娃啊。

两本书都是女儿喜欢的场景,因为某部英文动画片的原因,小妞最喜欢的动作就是跳水坑,也就是小恐龙这里的玩泥巴。而下雪也是女儿很期待的。小妞一直期待冬天到姥姥家去打雪仗,不知道今年马市的雪会不会再次成灾。这个真的是很矛盾的事情,雪大可以带来很多快乐,但是对于南方城市却也算是个小小的灾难。

好,我们废话少说,还是继续分享小恐龙的快乐生活,绘本届关于恐龙这个庞然大物的一个怀念,恐龙的灭绝,跟物种的进化环境的改变有很大关系,而今天,人类更加变本加厉的破坏或者改变着环境,不知道有一天是不是有更多的物种我们只能依靠书本去回忆,去怀念,我真的不希望这一天的到来。

我觉得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玩泥巴,你家的孩子喜欢么?哪种你和水带来的快乐,是今天风靡的电动玩具益智玩具所不能比拟的,泥巴的可塑性,可想象性是那么的吸引我们。小恐龙们喜欢,孩子们也喜欢。但是,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我们爱泥巴》中的现象,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开始丹尼尔不喜欢玩泥巴,其实他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父母给她灌输了一种泥巴弄到身上很脏的概念,其实真的很脏么,但是脏的处理是那么的简单,洗洗擦擦就可以搞定了,但是带来的快乐却是巨大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下小丹尼尔的幼儿园泥巴生活吧。

妈妈在送丹尼尔上幼儿园的路上提醒他,“不要踩到水坑,脚会粘上泥巴的,”于是在妈妈的提醒下,丹尼尔是小心翼翼的避开水坑,你看那个表情描画,多形象,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多妈妈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你是这样遏制孩子探索的妈妈么,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自省。

到了幼儿园,别的小恐龙都在热热闹闹的谈论着这场雨,这个可以到户外去玩的好机会,然而,丹尼尔却对泥巴有一种畏惧,自己还躲到了柜子里

丹尼尔躲在柜子里,用伦敦铁桥的曲调唱着歌,期待泥巴快点干,那么丹尼尔是一直躲在这里,远离了泥巴么,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丹尼尔的迪老师,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懂得幼儿心理和为幼儿着想的好老师,迪老师对丹尼尔进行了引导,虽然丹尼尔还抗拒泥巴,去自己玩秋千了、

丹尼尔一个人玩着秋千,确实没有泥巴了,但是一个人玩的并不开心,他眼巴巴的看着其他的小伙伴在开心的坐着泥巴蛋糕,跳着泥巴舞,是那么的羡慕。

终于他忍不住了,于是冲下了秋千,大胆的加入到了小伙伴们中,玩的开心极了。

结束后,迪老师给丹尼尔把身子擦干净,丹尼尔开心极了。这一幕感染了我,丹尼尔的笑容震撼着我的心灵,孩子们是那么容易满足,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的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决定去规范一些东西。

随书来的2012书目,里面有那么多我虎视眈眈很久的图书,等着等着,慢慢地购进。

封底,很不错的一套书,不仅仅是故事,还启迪着我们的家庭生活,希望更多的家长和孩子共读这套书,带给你的绝对不仅仅是故事,还有更多需要我们去深思,去借鉴的东西。

育儿观念: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育儿观念: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儿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正是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懂的年龄.说他不懂,他话说出来,让你敬佩有加。比如,他二姨的两个孩子都比他大,却既不听话,学习也不行。二姨一来,除了诉苦,还是诉苦。他背着我们给二姨出上主意了:“是你的孩子,你总不能一个都不管吧?要不,你在他们两个当中挑一个好一点的,多用点心,好好培养,另外一个受他影响说不定也会变好的。”说他懂,有时说出话来,让人啼笑皆非。有一天,他在看完电视后,问他妈说:“合肥可有妓院?舒城没有吧?”他妈就骂他:“小孩子胡说些什么?跟你学习有关吗?”他一板一眼道:“我在想,爸爸到现在都买不起房子,是不是把钱都到妓院院里去了。”他妈跟我一说,我只有摇头的份。不管孩子是懂与不懂,我还是决定:把他自己事情的决定权交给他自己.这是几番交锋之后,才得出的决断。他想学画画,我觉得他画画没什么感觉,就硬逼着他学写作。他倒好,能三句话就是一篇,交给我了事,说完成任务了。他喜欢吃烤鸭,其他的菜不感兴趣,我就命令他不吃其他的,烤鸭也不让吃。他真就什么都不吃,光吃饭。强制来,强制去,他是什么事都要问,什么事都要大人帮着搞定,全没了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我意识到代他做主的弊端和危害了。

我郑重地对他说:“从今天起,你的事情,你自己作主。我和你妈妈只给你提供参考意见。”话这样说了,也就开始这样做。一个月给他十块钱零花钱,他自己决定用场。只不过我有言在先:橡皮、铅笔等学习上的小用品,得从上面开支。言下之意,你把钱全部吃掉了玩掉了,学习受影响了可是你自己的事。兴趣班学什么,由他自己决定和报名,但在他做出决定之前,我会启发他:画画是艺术,唱歌和写作也是艺术,艺术是相互关联的,你学了这个,有可能对那个也能起到促进作用,都关注一下比单纯地只学一样是不是更好一些?我宣布:他的作业从此不检查了,是错是对,由他自己承担责任。由此带来的反应是,他变得认真和细心了,不会马虎了事,去掉了“反正还有把关的人给他收尾”的意识。穿什么衣服,穿多少衣服,什么时候做作业,看哪些课外书,无一例行地,在他做出决定或提出疑问之前,我总会提出几个方案,供他参考和选择。但最终的决定权,永远是他自己。一段时间过去,他感觉到有成就感了,感觉到自己是个小大人了,事实上,他也的确独立起来,有了属于自己的主见和思想。作为父母,我们不但感受到了难得的轻松,还偶尔当一回受教育者,聆听他的教诲。我和他妈吵嘴,他会在一旁评判道:“不就是那么那么回事么,这么这么不就行了,还吵个不可开交。你们就是这样给我做榜样的?”他评论完了,战事自然而然地结束。而且,将决定权交还给他之后,我们小家庭的民主氛围日渐浓厚,无论什么事,基本上都是举手表决,连我和妻多年未愈的抬杠争狠毛病也慢慢销声匿迹。不知有没有科学家做过研究,在快乐放松的心境下做事,其成功率和圆满程度绝对要比强制状态下高得多好得多。同样地,给予其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受尊重的感觉,才智的正常发挥也好,潜能的挖掘也好,也肯定是淋漓尽致、非同一般。就像船行水上,舵由他自己掌,所要做的是,往哪个方向吹风即可。用看似无意却颇具匠心的建议引导,还需要担忧其决定是否脱离正道吗?交还的,是决定权;掌控的,是大方向!

喜欢《育儿:你自己决定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喜欢你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学着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听话的宝宝虽然能让人省心,可是如果一旦遇到需要宝宝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让父母帮着做决定呢? 注重培养宝宝的自我决定能力: 宝宝的自我决定能力,只有在自我决定的过程中...
    2020-07-25 阅读全文
  • 老师:我亲亲你吧! 每当和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们都会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亲亲您吧?”“好啊!”这是我给予孩子开心的回答,然后他们就会在我的脸颊上亲一下,我知道,此时的我和孩子们的心情一样,都是幸福的! 记得有一次...
    2020-12-16 阅读全文
  • 育儿经验:妈妈们停停手吧,让孩子自己来 中国的妈妈们正在经受丧偶式教育,爸爸们的严重缺席,导致妈妈们心力交瘁,但事倍功半,有时还适得其反。 从教30年,看过太多的负责任的妈妈,孩子的发展反而没有想象的顺利,究其原因,不是妈妈们不努力,而是出...
    2020-07-25 阅读全文
  • 孩子不用迎合,做你自己吧 活在世界的比较、妥协、攀比中的父母这样告诉孩子:“妈妈其实和你一样,也在别人的认同里寻找答案”,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被为难,被孤立,被拒绝,所以选择顺从潮流,尽管我们知道这未必对;其实我们父母正是那害怕被...
    2021-05-28 阅读全文
  • 告诉男孩:“你来决定这件事” 男孩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他们很很叛逆,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家长越让他向东走,他却偏偏向西走。 但是,如果家长告诉他,“你来决定这件事”,男孩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很感动。自己做决定,这是最让男孩引以为傲的...
    2021-12-06 阅读全文

听话的宝宝虽然能让人省心,可是如果一旦遇到需要宝宝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让父母帮着做决定呢? 注重培养宝宝的自我决定能力: 宝宝的自我决定能力,只有在自我决定的过程中...

2020-07-25 阅读全文

每当和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们都会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亲亲您吧?”“好啊!”这是我给予孩子开心的回答,然后他们就会在我的脸颊上亲一下,我知道,此时的我和孩子们的心情一样,都是幸福的! 记得有一次...

2020-12-16 阅读全文

中国的妈妈们正在经受丧偶式教育,爸爸们的严重缺席,导致妈妈们心力交瘁,但事倍功半,有时还适得其反。 从教30年,看过太多的负责任的妈妈,孩子的发展反而没有想象的顺利,究其原因,不是妈妈们不努力,而是出...

2020-07-25 阅读全文

活在世界的比较、妥协、攀比中的父母这样告诉孩子:“妈妈其实和你一样,也在别人的认同里寻找答案”,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被为难,被孤立,被拒绝,所以选择顺从潮流,尽管我们知道这未必对;其实我们父母正是那害怕被...

2021-05-28 阅读全文

男孩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他们很很叛逆,尤其是青春期的男孩,家长越让他向东走,他却偏偏向西走。 但是,如果家长告诉他,“你来决定这件事”,男孩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很感动。自己做决定,这是最让男孩引以为傲的...

2021-12-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