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你对孩子的爱表达正确了么
发布时间:2020-10-22 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 爱的教育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育儿观念:你对孩子的爱表达正确了么
这些天,李阳家暴事件,被各大媒体转载报道,我简直不敢相信:李阳,这么光鲜的名字背后竟也隐藏了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位口口声声把教育挂在嘴边的教育者,竟然把暴打妻子视为小事,把所谓的“教育事业”视为大事!身为一位女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我的心都在滴血!是什么力量让他举起他那疯狂的拳头,将风雨同舟的妻子视为手中的“猎物”!这看似是一件普通的家庭纠纷,但却引发了我对于孩子教育的思考!
李阳说他是在缺失爱的家庭长大的,难道这就是他暴打妻子的理由?一个处处宣讲要孝敬长辈、友善他人的老师,自己都做了什么?这种言传身不教的方式,又有多少感染力?正如他自己所说:“教育别人的时候一套一套的,碰到自己身上却很难执行!”真的让人听了心寒,我们现在的教育,除了喊口号,难道就不能做点实质的事情了吗?难道我们所谓的学好英语就是为了makemoney吗?这是多么可笑的价值观![实习报告网 Www.SXw9.cOM]
如果当我们一切的教育都围绕着“makemoney”,那么,我们的教育该是多么的危险!依我说,英语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money多不多也不要紧,人格缺失对一个人来说才是最大的损失!
作为人,我们首先要懂得爱与付出,一个都不懂爱的人,他怎么理解付出的含义?在孩子面前,对孩子的母亲施暴,给孩子留下了怎样的心理阴影?孩子会不会误以为是自己不乖才造成了爸爸的暴力行为,进而陷入无限的自责,还是告诉孩子:在忍无可忍时,我们应该实施暴力来“释放情绪”?这是多么蛮横霸道的行为!
或许如李阳所说,妻子kim的表现真的糟透了,让他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可是他却忘了,他是男人,是父亲,是个处处宣讲:要注重文明礼仪、文化修养的教育工作者!与其说他可恨,不如说他可悲!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可是对于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盏灯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看了柴静对他的采访,我真的可以用“愤怒”形容当时的心情,听到她的妻子哭着说还爱他时,我的心都快碎了,或许kim是真的太爱他,或者因为孩子而舍不得这份感情,我能感受到kim作为一位妻子,一位母亲那种心如刀割的痛。。。。。。
我觉得再好的教育不如让孩子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在互敬互爱的家庭里,孩子会从大人的眼神里读懂什么是爱、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尊重的!它不需要多少money,只需要我们所有的人都用心去交流、用心去体会!
当然,我们除了用行动,适当的表达爱也很有必要,因为人与人之间毕竟还是通过语言,好的语言沟通可以让家庭更美满,更和谐,所以如果我们真的想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请注意你自己的一言一行,你播种了多少爱,孩子也将在不远的将来全部回馈给你,只是你表达正确了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
育儿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谎言
一天下午放学时,小宇妈妈来接孩子的时候,向我讲述了一件她感到惊讶不可思议的事情。早晨,小宇爸爸送孩子入园,孩子下车时,一不小心手指被车门夹了一个黄豆大的紫疱,爸爸见没有什么事,于是就直接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了,没有与老师交流孩子受伤的事,反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了,告诉她孩子的手被车门夹了,没什么大碍。放学时,小宇妈妈来园接孩子,小宇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涵涵小朋友打我了,还将我的手指打了一个大疱,老师批评了涵涵,涵涵跟我说:对不起”,小宇的妈妈听了很生气,认为这孩子怎么能说谎呢?便及时与我进行了沟通。我听了当时也感到震惊!但我又一想,不能简单地、武断地认为孩子在说谎,便和小宇的妈妈进行了分析:
一是:孩子可以将想象当作现实了,涵涵小朋友经常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与人交往出现攻击性行为。小宇手指被夹的时候可能受到了爸爸的责怪,便把自己的“不小心”想象成了涵涵的攻击性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掩盖自己的过失,成人应该原谅孩子的过失行为,教给孩子避免发生过失的方法,而不是一味的责怪。
二是:孩子受了伤可能很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的同情和关心,可是家长和老师都忽略了,或是反而有责怪的现象,于是孩子便找个对象跟自己说:“对不起”,进行自我安慰。对于感情细腻、敏感的孩子,成人在给予孩子同情和关心的同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鼓励孩子勇敢起来。另外,老师对某个孩子攻击性行为的过多批评,可能造成了孩子心中的负面影响,是老师教育过程出现的失误,发现问题后老师就忘引起足够的重视。经过我的分析,小宇的妈妈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知道如何去做了。
要教孩子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家长或老师应善待他们的谎言,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即使孩子有了错误,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们的做人之道,并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己,不用打骂、惩罚、斥责等消极的方法对待孩子,或避免他们以谎言应付家长或老师,要与孩子成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是因为家长或老师的原因造成孩子说谎,家长或老师应检讨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并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思维和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孩子说谎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成人应该细致了解从细微处入手,从而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灵。
育儿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嫉妒心
我们班的宝宝年龄都在2-3岁,这个时候孩子的嫉妒心理是最难处理的问题。在自我意识萌芽的同时,每个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嫉妒心。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嫉妒心理呢?
1、倾听孩子的心理感受,了解幼儿嫉妒的原因。
幼儿往往会对于拥有自己所没有物品的同伴或者受到老师表扬的同伴表现出愤怒,这时教师需要正确引导,而不是大声呵斥他。
2、尽量避免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环境刺激,正确评价每个幼儿。
每个幼儿都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恰当的表扬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可以肯定他其他方面的优点,告诉他哪一方面还存在不足,使幼儿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
3、转化幼儿消极的嫉妒心理。
采取积极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向转化。如核桃看到红花栏里自己的贴纸比别的小朋友少,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说:“瞧,你已经有三个小红花了了,再有一颗爱护玩具的贴纸就可以跟其他宝宝一样多了,加油哦!
4、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进行教育,如:讲故事、做游戏,使幼儿理解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可能各方面都胜过别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育儿观念:理解孩子表达爱的方式
早上入园时,嘉嘉刚刚走进教室,调皮的戴戴似乎很热情似的,紧跟在嘉嘉的后面,用小拳头在嘉嘉的背后蹭了几下,嘉嘉没有任何反应。我怕戴戴出手太重,会把嘉嘉给弄痛,立马阻止了戴戴这样的动作,并且告诉戴戴这样的行为不好,会把小朋友给弄疼的。戴戴的这个行为也就到此终止了,两个孩子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玩儿起了玩具。
但是嘉嘉的奶奶并没有离开,一直在窗外看着这个过程,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嘉嘉奶奶走进了教室,走到戴戴的身边,凶巴巴地开始数落起戴戴来,“你怎么能这样啊。不是都是好朋友吗,我家里有绳子的,下次你再这样打嘉嘉我就把你手绑起来”,戴戴第一遍没有作答,也没多大反应,只是默默地玩儿着玩具;奶奶又对着戴戴说了第二遍,戴戴抬起头似懂非懂地“嗯”了一声。然后嘉嘉奶奶就走了。我看着这个场景,不禁觉得有那么一点儿失落,也有一点儿失望,更多的是感慨。
我问自己:“孩子之间这样的行为算‘打’吗?两个孩子,戴戴碰了嘉嘉,嘉嘉也觉得没什么问题,这算是‘打’吗”?
家长一直在行使一种权利——该和什么样的相处、不该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最后的结果是孩子的心胸开始狭隘,并学习挑剔别人的缺点。谁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孩子自己会判断。
如果一个孩子受了委屈,都不会告诉老师,最后只会带回家跟家长说,那说明,这个孩子本身就缺乏一种求助的能力。然而这种求助能力,是家长不能够包办代替的。
在和戴戴妈妈沟通了之后,我发现原来戴戴妈妈和爸爸在家经常拌嘴,有时也会有一些过激行为,就算有时的好心情也会在打打闹闹中度过,所以戴戴就认为这样的打打闹闹是在对朋友表示喜爱,所以当看见好朋友来了之后才会这样“热情”的欢迎他。戴戴妈妈还说回家一定会“严惩”戴戴,怎么可以打小朋友,戴戴妈妈的这种行为被我立即的制止了。
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给戴戴妈妈的建议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并告诉他妈妈爱他,不要让孩子有做错事不被爱的感觉。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学校里的事情,老师会尽能力解决。如果要上升到家长的层面,那就很糟糕了。如果嘉嘉奶奶,戴戴妈妈都在场,我不能保证这会不会变成吵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交往方式,哪怕是让孩子受到一点点的挫折,若是能“吃一堑,长一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们都太着急了,把孩子看作了一个“易碎品”,结果到最后真变成“易碎品”了。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育儿观念:怎样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现实世界并不总是公平的,所有努力也并不一定都会有好的结果,甚至我们可能有许多努力还没有被人看见。同样,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如果要奖赏孩子,应该着重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与态度上,而不应依据外在条件或别人的评价以及取得了什么成绩。
怎样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在全球化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当来很多人才一起竞争有限的机会时,我们应陪伴孩子接受自己的平凡,教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失败,体会到即使自己学业不算优秀或在各种能力竞赛中比不上别人,也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甚至在被家长误解、被同学排挤或者被老师不公平对待时,不会因为委屈、愤怒而走向极端,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这些都需要平常让孩子培养纾解自己情绪的渠道,建立宽容且自在自足的生活态度。
孩子若是学习成绩不好,但在班上人缘不错的话,保持快乐心情的机会比较高。因此,同理心的培养,懂得体贴关心别人,是让孩子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若是孩子资质普通,在学校一般的评比中都是殿底的,家长就要想办法从他们有兴趣的科目甚至是休闲活动中,找机会让自己公开表现,以此建立信心。当孩子有了真正的自信,就不会在乎来自别人的评价了。同样,丰富孩子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若让他们从小能够经常接触音乐、艺术和大自然,这些永恒且不变的美感与生命力,会在他们面对磨擦与伤害时,产生积极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能够跟家长倾诉自然是最好的。但很多时候,他们不敢讲、不想讲,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隐约透露过,但被父母亲忽略了,或当时没处理好而丧失信心,也很可能不知从何讲起,还觉得没有人理解他们,干脆埋藏在心底,自己承受。
家长在平常,要增添与贮存孩子面对困境与挫折时的能量,以及让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很平庸但还是可以很快乐。可以找一些适合的电影推荐给孩子看。剧中主角曾经遭受伤害(背叛、排挤、误解)但是,最后总能闯过难关。这些影片可以帮助孩子在以后碰到同样困难时,有信心去面对以及学会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家中“二孩”
育儿观念:如何正确对待家中“二孩”
给予孩子充分尊重与恰当的循循善诱是很重要的。
当孩子感受到心理安全时,就会在生活方式及语言上出现较之其年龄更小的状态,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退行”。
为什么会退行呢?原因就是每个人都具有“失补偿”。不管你是多大年龄,你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对过去失去的未满足的东西的补偿,或许是朋友,或许是金钱,或许是爸爸妈妈的爱。所以当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爱有了要求,也多了指责,当他们在你面前开始撒娇、耍赖的时候,便是他们又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像以往一样的爱,产生了安全感。
父母对于孩子这样撒娇、耍赖的行为多为不理解。这个时候我们更该自省: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不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了附加条件,孩子觉得父母不再像过去那样爱他了,所以孩子失落,想要要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爱。尤其是有了弟弟妹妹的家庭,父母更应该对老大有更多的理解和陪伴,让他们能够重新体会到过去独子那样的宠爱。父母也应该对孩子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给孩子造成的失落都是无心之举,对孩子说说抱歉。当孩子有了“退行”,父母应该持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因为那是孩子小小的坏心思,他在检验你的改变,检验你的爱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