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鼓励不等于溺爱
发布时间:2020-10-19 教育笔记鼓励孩子 幼儿园教师鼓励工作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育儿观念:鼓励不等于溺爱
那天离园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我看时间还早,就每人发一张纸学习折扇子,折的快的得到一颗五角星,这时家长也陆陆续续的来了,XX的妈妈看我正在发五角星就说:“老师,鼓励一下我们的孩子吧,帮他也贴一个”。我放眼望去,xx不像妈妈那么迫切需要五角星,对我提出的要求无动于衷,我再次提醒他,他就是不理不睬。我想我应该用什么方法,找个什么借口去鼓励他为他贴上五角星,他妈妈看我没有立即给他的孩子贴上,就帮助孩子折好,来问我这样可以吧,帮我们贴一个吧,我当时很不理解妈妈的做法,怎么可以这样教育孩子?那是鼓励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天,xx的爸爸来园送孩子,我怕他对我的教育方式产生误会,就把昨天离园时的情境重复一遍,并明确地告诉他,那不是鼓励,那是无原则地溺爱孩子。Xx的爸爸听了点点头,我想着把误会消除,再一次离园时,我带着孩子又把折纸重新练习,并特意表扬了他,xx显得特别开心。
现在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嘴上说着鼓励,行动上却是宠爱过头,教师如果赞同家长的那些做法,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将从何而来。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一定要让家长理解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教育方式行之有效。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观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纵
育儿观念:放假不等于全放纵
孩子们喜欢的寒假假期马上就要到来了,一听到放假所有的孩子都一个表现那就是高兴甚至是兴奋,因为放假他们就可以在家里随心所欲的做任何想做的事了,这时家里的长辈们也认为孩子好不容易放假了就放纵一下他们吧,特别是又快过节了让他们高兴一下也无妨。其实孩子放假让孩子能放松一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如果因为放假了就对幼儿的所有的事情都采取放任的态度那你可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了因为开学后你的麻烦就要来了。有些家长总是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在放假回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让他都有些头疼了,其实这就是家长在无意中给孩子养成的一种新的习惯。放假是为了让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有个放松不等于所有的一切都放松,如常规和良好的品质还是需要家长在家时刻的注意与培养的,不要等到开学后在想起来培养与训练到时可就为时已晚了。良好的习惯和常规是在于日常的积累的而不是紧急的训练,同样不良的行为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他们也是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所以在放假时给予孩子空间的同时别忘了帮助孩子留住那些好的习惯与品质,该管的时候还是要管的,这不仅是为了你,更是在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育儿观念:溺爱孩子不是爱而是害
育儿观念:溺爱孩子不是爱而是害
每个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是个宝,爱得不得了,说自己如何爱,如何疼,别人都比不上。须不知,他所谓的爱并不能帮助孩子的成长,反而害了他。
我班上有个宝宝的家长说,崽崽是我家的宝贝,疼得不得了,什么事都不让他做,要的东西在第一时间就放到他手里。有的甚至于上中班了,还必须喂饭的,可现在还要来放全托,心疼啊,生怕在幼儿园过得不好。一来园看望孩子,孩子没哭,她老人家倒是哭起来了。
有个家长还说,宝宝在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没有约束过他,只要心地善良,在园里安全。学没有有学东西都无所谓,以后长大的工作也不担心,只是有些挑食,不吃青菜,麻烦教师帮忙改下。这让我无语。这类似的情况比较多。
听了家长们的话,我不得不深思。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也作为一个快五岁孩子的母亲,我想说说我的观点。现在家庭条件好的越来越多,又只生了一个,所以对孩子的爱便成了溺爱,让现在的宝宝缺少独立性、大度包容与爱,这个爱是爱他人,爱社会,爱长辈。就算家长再为孩子们准备好一切,他自身不能独立,也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勇气等,那么他又如果能生活得好呢?他们只知道爱自己,不会关心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缺乏而导致孩子们自理能力极差,什么都依赖于父母、爷爷奶奶,请问各位家长朋友们,宝宝长大后,你们是否也得这样照顾他们一辈子呢?他们会和你过一辈子吗?当他们遇到问题不会处理的时候是不是也时时刻刻地来问你们呢?您觉得这合适吗?好吗?
上天赋予了人类生命,是一个慢慢学习、探索、创造的过程,是你们所谓的爱,所谓的疼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尊敬的家长朋友们,请你们放开宝宝的手,让孩子走他这一生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需要的是您在旁边的鼓励与关怀和适时的引导与提醒,教会他们学习与生存的本领。而不是取而代之,那他们才会真正感谢你们。
育儿观念:“隔辈爱”别加“溺”
从事幼儿教育多年,对于家教有颇多的感慨。祖辈对孙辈的教育,父辈对子辈的教育差距很大。对孩子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年轻的父母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清净,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将宝宝送给爷爷奶奶,中国式的“隔代亲”的教育弊端出现了:周一,托班新来了个聪明、健康、活泼的宝宝。宝宝适应环境很快,刚来园第一天在老师的指导下就会独立吃饭,独立午觉,而且不哭不闹,非常快乐。孩子是奶奶送来的,每次老师请她放下幼儿就离开,但是奶奶不是在教室里缠绵着不舍得离开,就是站在门口张望、监听或是到监控室擦眼抹泪的观察。在下午接孩子的时候,当着老师和幼儿的面说:“老师啊,吃饭时,你得喂喂孩子,要不他吃不饱的。睡觉时你得搂着宝宝,摸摸他、拍拍他,要不他睡不好。”看他这么大年纪,又没有多少文化,老师与她进行了沟通,但是比较困难。
第二天,聪明的宝宝哭着拒绝吃饭,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自己吃饭了?前几天你自己吃得很棒的!她学着奶奶的口吻说:“老师,你得喂喂宝宝,要不他吃不饱。”午睡时他坐在小床上就是不肯睡,老师说:“宝宝,你前几天睡觉睡的很好啊,今天怎么不睡觉了”他又重复着奶奶的话:“老师,你得搂着宝宝,拍拍、摸摸宝宝,要不宝宝睡不好的。”听着这稚嫩的声音,老师真是哭笑不得。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他会很敏锐的捕捉到家长对他的溺爱的信息,从而想出满足自己的需求的条件,使用“有效”方法,达到自己淘气目的。
广大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在我们给子女尽义务,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要注意爱的方式,切记隔辈爱加“溺”。
育儿观念:鼓励孩子的选择
育儿观念:鼓励孩子的选择
儿子是二年级的学生,市实验小学本着人人都是好少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的原则,进行期末评价,请家长和孩子选定适合自己的星,让孩子说说自己的优点,然后在班内进行评选。儿子回家跟我商量评什么星的事。我想;“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全面发展星有点难度,评个学习星应该没问题。”我就跟儿子说:“评个学习星吧,”儿子没有说话,继续吃自己的饭,看起来有点犹豫的样子。
中午的时候,儿子跟我说;“妈妈,我们班同学都说我应该选书法星。”我说:“那你自己想评什么星?”他说:“我也想评书法星,你同意吗?”说实话我不同意,要过年了,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说起孩子的学习,一看学习星就知道孩子学习还行,其他的星好像与学习无关似的,不如学习星有分量。看到孩子自己已经决定了,我说:“你自己选吧.”
下午放学后,儿子高兴地跟我说:“妈妈,我选上书法星了,全班同学都通过了,老师还表扬我,说我是我们班写字最好的,找到了自己最优秀的闪光点。”看到儿子这么高兴,我说:“老师同学都说你写字好,那你以后要认真写,给同学做个榜样!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小小的书法家。”儿子亲了我一下说:“妈妈放心吧,我会成为书法家的。”
作为父母,我们应摒弃那种狭隘的教育观念,不能仅仅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让孩子找到身上最突出的闪光点,这样利于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还孩子一颗快乐向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