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它们都是鱼吗》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0-03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有了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它们都是鱼吗》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Yjs21.com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对于鲫鱼和金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物质准备:

《小朋友的书》、金鱼和鲫鱼的手偶各一个、人手一张指示牌,正面笑脸,反面哭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鲫鱼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特征

--通过比较在黑板上罗列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点。

--及时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出鱼的特征。

三、辩论赛:它们是鱼吗?

--提出问题:乌龟鱼是鱼吗?幼儿举牌回答,笑脸表示肯定,哭脸表示否定。

--请幼儿分成左右两队坐,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直至说服对方,得出正确的结果。

--教师播放乌龟生活习性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乌龟不是鱼。

--提出新的问题:墨鱼是鱼吗?再次辩论,结束后播放视频请幼儿了解。

四、《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水中生物吗?哪些生物你觉得不是鱼类呢?说一说你的原因。

活动延伸:

请你再去收集资料:还有哪些"*鱼"其实不是真正的"鱼"。

活动反思:

1、教师准确把握孩子已有的经验

科学活动是严谨的,孩子的思维也是严谨的,往往孩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整合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一个科学活动的时候,为幼儿提出了一个任务让幼儿去完成,作为教师,一定要考虑到这个任务涉及到那些方面的,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没有,前期要进行铺垫活动,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要一下子布置出难度较大的任务,孩子的经验少,那么成功的几率会很小。例如让幼儿概括鱼类的基本特征,以孩子当时的经验,能零星地表达,但是缺乏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而老师准备了鲫鱼、金鱼的图片,对比鲜明,给予幼儿充分观察鲫鱼、金鱼的过程,因此幼儿在认识鲫鱼、金鱼的基础上,能根据图片自主探索,寻找鱼类的主要特征。活动中,由于有一定地铺垫,这样,孩子新的经验不是很多,这样更便于孩子总结、归纳、内化自身的经验。

2、活动中教师注意资料的积累

科学活动的资料积累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要培养幼儿自己进行记录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资料积累的意识,资料的积累可以是多种方法的,照片、录像、录音、谈话记录,甚至是孩子操作的原始材料都是保存的资料,例如,教师准备了记录表,在幼儿阐述观点时,及时将幼儿的表述记录,教师一一展示幼儿的表达,既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又激烈了其他幼儿表达的积极性。由于教师的记录,有意识第将活动的过程进行展示,这样孩子很快就可以回忆已有的经验,便于幼儿分析归纳提炼总结内化经验。因此在后面环节中,幼儿才能有效运用记录表中的内容,分辨鱼类和非鱼类。

活动中,我通过这两点策略的运用,幼儿能初步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理由。最后在“小蝌蚪是鱼吗”新的问题中,我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自己去寻找答案,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百科: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鱼》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对于鲫鱼和金鱼已经有了充分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物质准备:

PPT、金鱼和鲫鱼的手偶各一个、人手一张指示牌,正面笑脸,反面哭脸。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鲫鱼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特征--通过比较在黑板上罗列出鲫鱼和金鱼的共同点。

--及时帮助幼儿归纳总结出鱼的特征。

三、选择区域:它们是鱼吗?

--提出问题:乌龟是鱼吗?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乌龟是鱼的,请坐在A区;觉得不是的,请坐在B区。

师:你为什么会觉得不是鱼呢?(说说理由)--教师播放乌龟生活习性的视频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乌龟不是鱼。

四、根据已有经验判断墨鱼是鱼吗?

1、点击PPT,出示墨鱼,猜想:墨鱼该属于什么类?

师:这时又来了一只墨鱼(点击PPT),你们认识它吗?鱼儿和非鱼儿都想墨鱼加入自己的队伍,你认为它应该加入哪支队伍呢?她究竟是鱼类还是非鱼类呢?为什么?

2、根据幼儿对墨鱼的判断为"鱼类"、"非鱼类"两个答案为分组依据,把幼儿分为"鱼类""非鱼类"和"不确定"三类。

3.模拟辩论的形式,两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鱼组墨鱼会游,所以它是鱼类。

非鱼组墨鱼没有鳃和鳍,可是鱼是有鱼鳃和鱼鳍的,所以它不是鱼类。

4、借助PPT,了解"墨鱼"的特征。

辩论结束。

师:墨鱼到底加入了鱼类还是非鱼类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墨鱼是怎么说的。

五、《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水中生物吗?哪些生物你觉得不是鱼类呢?说一说你的原因。

活动延伸:

请你再去收集资料:还有哪些"*鱼"其实不是真正的"鱼"。

根据已有经验判断蝙蝠是鸟类还是兽类。

1、点击PPT,出示蝙蝠,猜想:蝙蝠该属于什么类?

师:这场战争进行的真的很激烈,很难分出胜负,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动物(点击PPT),你们认识它吗?鸟类和兽类都想蝙蝠加入自己的队伍,你认为它应该加入那只队伍呢?她究竟是鸟类还是兽类呢?为什么?

2、根据幼儿对蝙蝠的判断为"鸟类"、"兽类"两个答案为分组依据,把幼儿分为"鸟类""兽类"和"不确定"三类。

3、模拟辩论的形式,两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鸟类组蝙蝠会飞,所以它是鸟类。

兽类组鸟的嘴巴尖尖的,可是蝙蝠是有牙齿的,所以它不是鸟类是兽类。

4、借助PPT,了解"蝙蝠"的特征。

活动反思:

刚开始出示食物小鱼,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他们也开心的说:看,它在游。小朋友对于小动物还是非常喜爱的,也乐于参与其中。环节二请个别小朋友过来来尝试的时候也比较困难,最基础的方法,他们就是用手抓,而且整体秩序比较乱。接下重点部门观察小鱼时,让小朋友自己回答问题时比较困难,可能因为他们的对于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很足,主要老师引导告知的比较多,后来想想可以让他们先观看下科学的视频,再来回答。效果也许会好些,也加强小朋友的自主性。

幼儿百科:鱼类是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你能把它们分开吗》课件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

2、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带分离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黄豆、回形针和纽扣、小铁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铁、筛子、水等。

3、视频仪、记录表、记号笔。

四、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开来?”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记录表)老师用简单的标记把幼儿的分离方法记录在表。

(自评:此环节设计的问题,能让幼儿大胆想像,有效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文.章出自屈,老师]用标记记录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学”的科学原则,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分离花生肉和花生皮)

1、 老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尝试各种分离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记录结果,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种分离方法,并说说原因。

(自评:幼儿能使用各种工具大胆验证方法,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几种待分离的物品,让幼儿逐一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本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由组长记录下来。

3、幼儿再次尝试、验证。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请每组的一名幼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并说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师小结。

(自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用筛子分离物品,不仅完成任务,而且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引导幼儿探讨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利用分离原理发明出来的物品。

六、活动反思:

该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唯幼儿所熟悉,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试一试”活动中启发和鼓励了幼儿大胆地自由尝试,找出多种分离各种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动中,加大了探索的难度,不但要将混合物分离,而且要找出该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它们能穿越弯管吗》课件


一.活动目标

1、在尝试、操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通过实验了解哪些物体能穿越弯管,了解有关物体的特征。

二、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1,教师自己尝试做过本次实验,了解实验的结果及物体的有关特性.

2,幼儿曾做过有关水,小纸团(同样大小的纸张约宽5CM,长6CM的纸张捏成的),细长短棍(8cm)等物体穿越弯管的实验,并做过相关的记录.

物质材料的准备:

1,直角形的白色弯管若干,一端系有螺帽的线若干,各种打气筒,铅笔,手电筒若干,记录的纸笔.

2,展示仪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幼儿猜测这些东西能穿越弯管吗?

2,幼儿猜测并和小朋友讨论,教师统计猜测结果.

3,教师鼓励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实验结果.

4,组长将组员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5,师生共同探讨,用展示仪交流实验结果.

6,请幼儿观察,再次实验,证明实验的最终科学结果.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什么东西能穿越弯管?“文章.出自."什么东西不能穿越弯管?

7,师生共同探讨:为什么带螺帽的线和打气筒的气可以穿越弯管?为什么铅笔和手电筒的光不能穿越弯管?

8,引发下次实验.

延伸活动:将材料投放到科学活动角,并添加一部份新的材料,幼儿游戏探索。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你能把它们分开吗》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

2、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带分离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黄豆、回形针和纽扣、小铁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铁、筛子、水等。

3、视频仪、记录表、记号笔。

四、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开来?”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记录表)老师用简单的标记把幼儿的分离方法记录在表。

(自评:此环节设计的问题,能让幼儿大胆想像,有效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用标记记录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学”的科学原则,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分离花生肉和花生皮)

1、 老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尝试各种分离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记录结果,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种分离方法,并说说原因。

(自评:幼儿能使用各种工具大胆验证方法,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几种待分离的物品,让幼儿逐一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本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由组长记录下来。

3、幼儿再次尝试、验证。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请每组的一名幼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并说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师小结。

(自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用筛子分离物品,不仅完成任务,而且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引导幼儿探讨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利用分离原理发明出来的物品。

六、活动反思:

该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唯幼儿所熟悉,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试一试”活动中启发和鼓励了幼儿大胆地自由尝试,找出多种分离各种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动中,加大了探索的难度,不但要将混合物分离,而且要找出该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它们都是鱼吗》及教学反思》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它们都是鱼吗 大班语言《它们都是鱼吗》 活动目标: 1概括鱼类的主要特征。 2学习分辨鱼类与非鱼类,并表达自己的理由。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2幼儿对鲫鱼和金鱼已有充分观察,积累一定的经验、金鱼鲫鱼...
    2020-01-20 阅读全文
  • 2020大班科学说课稿:它们都是鱼吗? 一、说活动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就是激发幼儿的科学态度和...
    2020-09-28 阅读全文
  • 它们都是鱼吗说课稿 《它们都是鱼吗》说课稿 一、说活动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
    2020-04-3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它们都是鱼吗》 一、说活动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就是激发幼儿的科学态度和...
    2019-12-1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鱼》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对科学活...
    2020-09-27 阅读全文

大班语言《它们都是鱼吗》 活动目标: 1概括鱼类的主要特征。 2学习分辨鱼类与非鱼类,并表达自己的理由。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动物王国》 2幼儿对鲫鱼和金鱼已有充分观察,积累一定的经验、金鱼鲫鱼...

2020-01-20 阅读全文

一、说活动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就是激发幼儿的科学态度和...

2020-09-28 阅读全文

《它们都是鱼吗》说课稿 一、说活动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

2020-04-30 阅读全文

一、说活动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就是激发幼儿的科学态度和...

2019-12-1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用鳃呼吸,靠鳍运动,用卵繁殖后代,终生离不开水)。 2、学习分辨鱼类和非鱼类,并说出理由。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对科学活...

2020-09-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