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庭教育:老人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09-30

家庭教育。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家庭教育:老人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办?”,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八月征文:老人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办?

老人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话题近些年一直遭到热议。8月3日《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了一段儿《老人倒地之谜》,使得这个话题又一次升温。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驾车人常玲玲自述:她早上开车带女儿去幼儿园,途径一个早市,她们看到了一个老奶奶摔倒了,于是她便停下车与旁边的人一同把老奶奶扶了起来,(她扶的时候旁边已经有人在扶)考虑天气原因就把老奶奶扶上了自己车内。之后听到了路人在议论关于“这个老奶奶碰瓷”,她想了想还是报了警,交警方面介入,把她的车扣了下来,并且要求去做笔录。据她及其几个好友描述:当时办案交警建议她走一个简易程序交两三百块处理这事,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车也可以不用做各种检验直接提走了,不然车子检验加上上诉的时间就至少要四十天才能提走。她考虑再三签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本以为事情就结束了,谁知麻烦就来了。

没过几天,她电话就被打爆了,来电的自称是被撞人的孙女婿,他说,老太太被撞后,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需要道歉。双方没谈拢,常玲玲被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1元以及向老人道歉,承担诉讼费用。法院宣判常玲玲败诉,常玲玲表示不服申请上诉。回去后找到了出事地附近工行的摄像头,然后叫办案交警调取查看,因为离出事地有点儿远,画面不太清晰,就交给司法鉴定中心,司法鉴定意见书表示:当时是存在车身和老人相贴,故此一审失败。

她再次上诉,在无事的时候寻找目击证人,还找了另一家专业机构再次进行视频认定,专家说老人是受到两个力倒地的,一个直行的,另一个是向右侧偏的,再结合视频的专业分析,专家表示没有看到人和车直接接触的图像。但是二审还是败了,维持原判。二审失败后,常玲玲表示会继续申诉,为了一个“理”字。WwW.yjS21.cOm

这个节目看完,我就想,自己遇到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办?孩子越来越大了,在这方面我应该怎么教育他呢?

第一,我觉得先不要急于去扶人,先搞清楚人倒地的原因,观察其状态,因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随便搀扶的,会导致其二次受伤,如果当时发生了骨折等情况,你的好心搀扶就有可能导致病情的恶化,在这样的情况下,绝不能轻易移动。

第二,相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小,体力无法支撑倒地人的重量,就要寻求第三者的帮忙。救助前做好准备,记下第三者的身份信息,观察周围是否装有摄像头。

第三,我们应该迅速观察伤势,如果倒地人伤势并无大碍,尽可能的让他自己站起来;如果倒地人伤势较重,那么,你就应该联系其家属并及时报警和打120,让他得到更专业的救护。守护其身旁,替他遮阳挡雨,递上水,陪他聊聊天,以减轻他的疼痛。

第四,之前给孩子讲过《白蛇传》《农夫与蛇》,让他可以了解区分好与坏,对与错。让他知道社会有黑暗面,就足够了!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美德。能帮的还是要帮,要懂得自我保护,我相信我们的社会还是好人多,要让爱的正能量继续传递下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习”


整理分享一些教育学者的孩子教育心得,希望可以对爸爸妈妈们正确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指引,下面分享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习”。

在生活中我经常碰到这样一个情况,有些家长朋友们在孩子叛逆、不听话的时候,常常和我说,陈老师请帮帮我和我的家庭,孩子不听话,和家里有矛盾,怎样怎样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反问这些家长朋友们,你想孩子怎样怎样呢?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家长朋友的注意力往往都不在学习上,把学习成绩的好坏抛在最后面,甚至压根不在乎学习了。他们需要的是解决当下最紧急的矛盾。但是在孩子慢慢的懂事后,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又慢慢的突显出来。由此可见,学习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的系统组成部分。今天给朋友们分享一下关于“学习”我是怎么理解的。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了《人类激励理论》的论文,提出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今天,我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学习分层提升的思考。

学习是我们一生中挂在嘴边最多,付出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大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效率和效果都不是很高,在学习的历程中,我经历了最差的学生,甚至被老师赶出教室、一年时间逃课100多节,我也经历了最好的学生,在20年前,被保送当地最好高中并考上北京大学。再加上近二十年工作实际的持续学习,归纳了对应学习的五个层次,供大家分享探讨。

一、学习的意愿

主观意愿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学习意愿就像一个总阀门,你打开了没有,愿不愿意打开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开关,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后面都无从谈起。

曾经有个年青人急于取得事业成功,他听说有个智者通晓成功的秘诀,于是跋山涉水找到了智者。智者接待了他却并未立即给出答案,而是让他跟随自己来到了海边,并一直走进大海。尽管身体已经被海水淹没了一半,但智者仍然要求向大海深处前进。就在海水就要没过脖子的时候,智者突然将年青人的头按在了水中。年青人拼命挣扎,用出全身的力气终于挣脱了。

这时,智者笑着对年青人说:“这就是我给你的答案,如果你渴求获得成功的愿望像是要呼吸到空气这样强烈,那么你就已经找到了成功的秘诀。”年青人听后用心地点了点头。几年以后,这个青年真的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坚定的信念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他的理想。

我们的毛主席非常热爱学习,在一次打仗胜利缴获了的武器中,发现了一箱书籍,他如获至宝,体现对知识强烈的饥饿感,而这种内心深处的反应则是意愿的身体信号,就像喜欢打球、打麻将一样,几天都有一种心想的感觉,说明意愿在你内心有了反应,有了暗示,甚至有了潜意识,那么意愿已经产生了。

意愿位于学习之首,需要氛围熏陶,需要目标引领,需要榜样引路,一旦有了学习的意愿,就像打开了内心的窗口,学习可以扬帆起航了。

二、学习的投入

学习意愿的总阀门,就像水龙头开启后,那第二步就是你愿意放出多少水资源。投入的资源包括三个部分。

时间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0000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学习八个小时,一周工作学习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无论谁在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和积累,并且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把知识通过经验转化为智慧。

我们回想到中学时期,可以看到每周学习60-80小时,那真是学习的巅峰时期;进入社会工作后,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大的减少,甚至连看书的时间都没了。大家比对一下念书时期和工作时间对新知识的学习,显而易见的学习投入的时间成为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学习投入时间的量化,成为真正爱学习的第一步。

精力 每个人每天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把最好的精力、大脑最佳的状态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是对学习效率提升最大的支持。

资金 学习资金的投入非常重要,不仅要投入而且一定要放在学习提升的方向和效率上去,去买书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去听优秀的主题课程提升专业水平,去请有关的能人强人聚餐交流进行知识升级交换。

利用资金投入到一般学习层面很难实现的稀缺性,不断提升学习的高效能。因此,学习资金在个人总收入的比例又成为一个新的维度,你投入了多少,占比多少,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总结一下学习的投入,静静的问问自己,每周的学习时间是多少,主要精力放在了哪里,学习资金投入了多少,答案一一在心。不必难过,莎士比亚说过: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最重要的是下一段你愿意投入多少。

三、学习的路径

当我们完成了学习意愿和投入以后,“阀门”打开了,“水量”也控制了。学习的路径就变得重要了,水管里的水往哪里流动呢?水管应该怎么铺?是怎么展开?在人一生中,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的路径大致分为三个渠道:

与父母的学习

都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堂课,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而且孩子对父母的学习也有一些些先后的顺序,大致上在0-3岁的时候,主要是和母亲学习,3-6岁慢慢的与母亲学习完毕,6-12岁的时候逐步向父亲学习。基本12岁以后,孩子与父母学习完毕,孩子开始有个雏形了。从这里大家可以发现了没有,12岁的时候开始有了一些很明确的自我意识,几乎是所有孩子叛逆的开始的年龄。孩子在这个阶段自认为把父母看透了,社会阅历和其他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开始与父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叛逆期的话题我们先不深入,这个太多了。总而言之,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学会用自己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作为孩子学习路劲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渠道,我们更应该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

学校中的学习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从小就把孩子送到一些教育机构中学习,传统的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技能兴趣方面的有音乐、美术等,这里我们统称一下学校。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在此我说说我的感受,好的学校固然是好,但是我们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最适合他的,而不是社会上最好的。

社会上的学习

社会上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学校是学习知识的。社会就像一所大大的学校,里面什么知识都有。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生存,就需要通过与社会接触、学习,学会对知识的沉淀和融会贯通,学会如何应用各种能力。在我的冬夏令营里,我就为孩子们设计了24小时社会生存环境,让孩子提前感受感受社会。在这一天里,让孩子们一起出门“打工”“创业”,这一天的生计要靠“感召”来完成,可以选择“打工”,也可以选择“创业”“做买卖”来完成。而且除了满足一天的生活开支之外,还要讲多余的款项捐给慈善机构。在这一天里,孩子们会碰到挫折,也会有成功后的喜悦。

当我们结束了学校学习的生涯,在社会上,我们还需要通过线上、线下和自我的学习来让我们更加强大。

线上学习:也就是单向学习。可以从纸媒类的书、报、杂志等切入,文献类可以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等数据库获取大量论文见解,论坛类可以从互联网渠道获取网友的真知灼见,讲座类可以从视频、电视台等渠道获取。当前,线上路径非常发达,可以找到大部分你想要的知识。

线下学习:就是要互动学习,这个相对要难些,需要一定的平台和人际可以联合。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与志同道合之人学习,形成学习小团体,让知识激荡,让知识交换。向先进大师学习,积极寻找或创造机会向大师学习,他的只言片语也许就可以打开你的天性和悟性。向能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折其善者而从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关键要通过博采众长,来完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让学习的效能不断提高。

自我学习:大量的知识引入以后,还要开展自我学习,把知识进行排列和组合,把知识进行辩证和琢磨,转化成自由的知识圈,让所有的路径在自己的大脑做一次汇集和融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标。

?学习的路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常言道:常识学习是基础,先进学习才是核心。我们需要去探寻导师,指引上路;需要社区论坛,紧跟时势;需要探寻好书,掌握常识;需要探寻挚友,相互激励;需要独自思考感悟,方能沉淀融合。只有路径越广,联结越多,思悟越深,集成越好,那么学习提升就变得水到渠成了。

四、学习的实践

我们有了学习的意愿,通过投入各种资源和丰富的路劲充实自己,我们知识面自然上升起来,但一切还处于理论知识层面。

有句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也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

在这里我们引入知识分层的概念,知识包括理论、实践、悟性知识三个层次。

理论知识是我们从书本、文件或者讲授中得到的知识,是经过转化的知识,可能有片面性和适应性。

实践知识是我们通过工作实践中直接得到的知识,非常实用和有效。

悟性知识我们则通常称为真知和真理,他是通过理论和实践融合以后感悟到的知识,其获取难度最大、效果最好。

我们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实践行为完善学到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最后通过实践和理论的融合验证,转化出更多的悟性知识,完善和升级知识的结构,最终实现知识学习的融汇贯通,从而达到“实践检验真理”的新境界。这个就有点像我们生活中的佛学了,佛学经典里表述的就是让我们去洞见世间万物。

五、学习的成果

学习的意愿、投入、路劲、实践这些都在做加法,学习的成果就是做减法。我们将前面所有学到的知识导入后,将大量的知识和数据简约化、精炼化、条理化。

学习的成果我们就是要归纳总结学到的大量知识,这样我们学习的效率、学习的结果将事半功倍,对事物的认识和决策将更加精准高效,这才是学习的高境界。

以上就是我对学习的五个层次的理解。这五个层次环环相扣,请大家细细品味。

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最近好多家长问,我的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粗心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

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表现在语文方面:学拼音困难,阅读能力差,错别字多,作文偏题等。

这都是粗心的表现。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目前孩子的学习状态来看,粗心都是应该纠正的。

分析孩子粗心的原因,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贪玩等

如何看待孩子粗心,家长的认知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孩子学习主观上不认真。

其实,对于一部分孩子来说,不是他学习不努力,而是他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孩子的听知觉和视知觉是影响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这部分孩子说他们粗心,他们是冤枉的。不是孩子不想好,而是他的能力没达到。

误区二、片面关注学习习惯,忽视做事的条理性。

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不可分,那些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容易粗心。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时候让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点时,帮着洗碗。

误区三、家长任意的惩罚孩子。

比如:抄十遍书每天作50道口算题(不可取)等,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过度单调的重复,引起孩子的反感,欲速而不达。

其实,孩子学习情绪的好坏,对学习的影响很大。刚上学的时候,每个孩子都雄心勃勃地要争第一,可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某些不同,在这些学习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孩子再努力,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误解他,认为他贪玩,心思不在学习上,学习不认真,不专心等。家长的批评,甚至打骂,使孩子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学习的信心,虽然看他坐在桌子旁学习,其实心早就飞了。

(一)对孩子要鼓励,有进步时就表扬,让他看到希望,使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调动起他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我比较喜欢用赏识教育,让孩子心灵充满阳光。在学习上,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给孩子选择优秀的学习资料,比如特级教师主编的《新华学习报纸书》,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和孩子出门时,看见什么说什么,譬如,让他口头描述超市,新华书店,或者看图说话,培养他的口头表到能力。

在生活上,我觉得家长要早一点放手。现在的家长,嘴里说自己孩子依赖性强,其实是大人们在潜意识里离不开孩子。他们过分的保护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要过问,常常令孩子们的反感。他们包揽了孩子的一切。让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差,而令大人们反感。常听人说,“有个能干的妈妈,就一定有个笨女儿“,就是这个道理。

(二)家长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己对孩子的依赖,不能认为不照顾孩子,孩子就会受罪,就不幸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适当做一些家务事。不要什么事都是家长大包大揽。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的,他小的时候受到一点挫折,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明天就会独立成长。孩子总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走进竞争的社会,家长放手越早,孩子成熟越早。

(三)要让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如果家长一再地说孩子粗心,做事慢,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真的认为自己粗心。相反,家长把目光放在孩子细心上,在孩子心理就有一种自己“细心”的心理暗示。孩子小,自我意识薄弱,很在意周围的眼光,家长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孩子的优点上。纠正粗心,养成细心的习惯,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综上所述,帮助孩子克服粗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上小学的阶段,注重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如:活动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责任感。将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孩子做事磨蹭应该怎么办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当我们分析孩子的某种行为时,需从他们的发展现状出发,而不要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有时做事容易分心,或没什么时间概念,这与其成长规律有关。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前额叶发育远未成熟,从而影响大脑的执行功能,而做事专注、有计划、不拖拉等又与大脑的执行功能息息相关。

(小知识:什么是大脑的执行功能?这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对认知/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比如注意力、推理、学习的灵活性、解决问题以及计划和执行能力。这些都和大脑的前额叶发展有关。它不是一两年就能发育成熟的,而是贯穿了整个儿童期,甚至青少年期。)

当我们了解了儿童前额叶的发展需要很长岁月,就不会以成人的高要求去对待儿童。所以,我觉得把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称为拖延症是不合适的,也不要因此给孩子贴上「拖拉」、「懒惰」等不好的标签。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发展特点,父母不需要过度焦虑。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对孩子放任自流,而是需要从小慢慢培养和提醒,让孩子的大脑执行功能在锻炼中得到提高。

首先,要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慢和拖沓是两回事。有的孩子的确做事会更慢些,孩子越小就越慢。但这绝对不是毛病。若父母常嫌孩子慢,过多催逼,或者干脆替代,那么问题就真的来了:一个真正拖沓、散漫、凡事不操心的熊孩子,往往就是这么养成的。

孩子为什么拖沓?为什么不能主动规划好本该属于自己的事情?那是因为父母都为他们做好了,孩子形成了依赖性。而且,孩子获得的过往经验是,自己一做不好,身边就会有大人着急忙慌地批评指责,与其听唠叨,倒不如干脆拱手承认:“我就是做不好啊,那么你都替我做了吧。”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的催促成为了孩子条理性的杀手。父母越是催促,孩子越容易依赖父母,或者变得缺乏耐心,变得更加毛躁。

比如孩子吃饭,吃慢了、吃脏了大人会催促、会嚷嚷。吃不好大人干脆抢过碗来喂。孩子的成长节奏就是这样被打乱的。不是孩子做不好事,而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这样还怎么要求孩子有条理、分主次呢?这就好比,一个人连爬都不会,还怎么能要求他快速奔跑呢?做任何事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事先没有丝毫练习而突然到某一天顿悟,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要帮孩子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还需牢记不随意把孩子跟他人做比。可以鼓励孩子自我比较,即纵向比,但不要横向比。每个孩子从出生即带有自己的气质特点,有的孩子做事风风火火,有的孩子做事慢慢悠悠……这是孩子的天性,又何必勉强呢?让孩子慢慢来,是父母的智慧。

培养孩子抵制冲动的能力

抑制自己的冲动,让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这些能力从3岁到7岁在慢慢地稳定增长。

比方说,幼儿园老师讲故事时,孩子们已经有能力抑制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冲动,知道要先举手示意老师。当然,要记得孩子的前额叶远未发育成熟,所以不能指望他们任何时候都能做得到抑制冲动。我们需要帮助和提醒孩子,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Tip:

想要引导孩子按照自己的内在节律成长,切忌用下面的方式养孩子,诱导孩子去做事:

1.行贿。即用过多的物质奖励误导孩子,把原本属于孩子分内的责任,变成额外的、跟孩子无关的事情;

2.羞辱。即批评、诋毁、贴标签,不接纳孩子,且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容易让孩子怯于做决定,变得拖延。

3.谈判。即总跟孩子用“你如果……,我就……”“你如果不……,我就不……”的句式说话。这种句式很容易带给孩子负面情绪,且无法让外部规矩很好地内化,无助于养成一个稳定的、有条理性的习惯。

最好的方法就是与孩子商定好规则,孩子执行过程中及时鼓励,孩子磨蹭时适时提醒,但是若孩子做不到,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父母要尽量控制自己,避免干扰孩子,试着让孩子独自承担未做到/没做好的自然后果即可。

别同时对孩子提两个以上的要求,要求太多只会让孩子迷茫、不知所措,尤其是面对男孩的时候。

用外部提示提醒孩子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怎么办?有些幼儿园的老师也很有经验,他们利用一些小道具来提醒孩子。

比如上课时,需要孩子们保持安静,可是孩子有时一高兴就容易失控,这时老师会说:「安静」,竖起食指和中指。这是老师和孩子们一开学就商量好的手势,代表安静。孩子们一看到这个手势,立刻就明白了,很快安静下来。有些孩子也会主动举起手指,帮助自己安静。

所以,孩子们还是需要一些外部的提示来控制自己。经常这样做,孩子慢慢就不需要手势提醒了,当老师一说安静,他们就能安静下来。

玩假想游戏提醒孩子

在开篇提到有的父母抱怨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孩子在路上喜欢磨蹭。这很大原因是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理解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注意力容易被分散的特点,乐观地想:其实这正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因为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好奇,也能去注意,会关心成年人认为无用或者无关的事物,这正是他们学习的过程。

这种现象并不代表孩子有意拖延,但确实和他们不成熟的前额叶有关,那我们怎么办呢?可以和孩子玩些假想游戏。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怎么办?比如父母对孩子说:「啊!我看到一个城堡(幼儿园)就在前方,骑士,你准备好了吗?要进入城堡了哦!」孩子可能就会高兴地假装骑马到城堡去,不再磨蹭了。

在美国,很多幼儿园的老师会使用一些办法,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使其抑制冲动的能力得到锻炼,孩子做事不在磨磨蹭蹭,完成马上需要做的事。假想游戏便是其中一大法宝。

比如,小朋友们把椅子排在一起,假装是校车。然后大家商量,一个孩子是司机,其余是放学的孩子。游戏时,假装乘客的小朋友要到了他的站才可站起来下车,而不能想起来就随便走。通过类似游戏,让孩子们的抑制冲动能力得到提升。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要么将孩子需要做的事按先后顺序告诉他,让孩子知道做完什么再做什么,要么就是告诉孩子现在要做什么了,等他完成后再继续给出下一个指令。千万别同时对孩子提出两个以上的要求,这样做只会扰乱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不知所措。

对于男孩来说,过于啰嗦,同时说N项任务给他们,尤其容易给他们带去困扰。因为从生理的角度来说,早有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存在着线性差异,女性更容易应对基于语言的多项任务,比如边听边写;男性更擅长于应对基于空间的多项任务,比如体育项目和电子游戏。简言之,最好一次只跟男孩们说一件事,且保证简洁明了。

教会孩子必要的条理性处理事物的技巧

父母帮助养成条理性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每一样家务,都是有步骤的,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其中暗含的都是条理。

很多中国父母有一个误区,即“一白遮百丑”——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可以不管,什么都可以不会。于是孩子们只把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让自己兴奋的事情上,而那些需要规划的、看起来有些枯燥的工作,在孩子看来则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会不屑于去做。

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事。别忘了,我们古人还有一句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生活在童话的城堡里,只需要演好王子公主就能够获得幸福。他们总要独自去生活。一个搞不定生活的人,最终会被生活琐事所累,更无法走向真正的独立。

对于学龄期孩子,或者即将进入学龄期的孩子,父母还有必要教会孩子一些更有条理地处理学习事务的技巧。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当然是有侧重点的:

1.对于低龄宝宝,最先要学会的,就是整理好自己的玩具。不同类型的玩具放不同的箱子里;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位;拿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送还……诸如此类。

2.学龄初期的孩子,最先要学会的,是书包整理。不妨教会孩子下面的方法:

(1)头天晚上睡觉前,就要求孩子整理好书包;

(2)课本和作业本分开放,比如,把作业本放外层,第二天去了学校就可以很方便地拿出来交作业,课本则放内层;

(3)课本要按上课顺序放,先上的课书放上面,上完后放在最下面;

(4)都放好后,用手去挨个摸一摸,有没有书本或者作业本折角了、卷起来了,逐一抻平。

刚开始孩子不会,大人可以示范给孩子看。之后只要孩子有做到,就及时鼓励。

3.高年级孩子,学习资料会更多,则要学会整理它们。譬如可以用塑料袋子,把各科资料分开放。数学一袋,语文一袋,英语一袋……再或者,为孩子准备好活页夹。把不同科目的课本、卷子、练习册、作业本等,都统一放在一起。

此外,父母还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好功能划分清晰的生活环境,譬如为孩子提供安静、环境简单舒适的写作业的地点,不要有电视,更不要有电脑、ipad之类电子产品的干扰。当然,最好也要开辟专供玩耍的空间。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孩子的睡眠。睡眠不足的孩子,会面临很多困难,首先就是自控力下降,缺乏意志力,更遑论花费精力把自己的学习、生活管理得有条理了。

育儿知识:孩子撒谎应该怎么办?


育儿知识:孩子撒谎应该怎么办?

两三岁的宝宝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撒谎,但是他们那时候可能还不能理解说谎话与说真话的概念,这种无伤大雅的谎话虽然不会造成什么很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孩子形成了撒谎的习惯就会不利于今后的发展。孩子撒谎应该怎么办呢?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

1、因害怕受到惩罚而撒谎

孩子不小心弄坏了什么东西,害怕妈妈会责骂,所以通过说谎来寻求避难所。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了事时,会因为害怕受到惩罚而选择撒谎。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惩罚的经历,就会通过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解决方式:家长在这个时候应该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但是犯了错应该勇敢地承认。当孩子主动说了实话之后,家长应该先表扬孩子的诚实,然后再去妥善处理孩子的错误。

2、因表现欲萌动而撒谎

幼儿时期,孩子的表现欲会愈发强烈。当孩子学会了一首新歌,或是学会了一种新的游戏时,就会高兴地向父母展示。表现欲强的孩子希望能够在父母这里得到自我的认同感,在表现欲的驱使下,孩子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大话”,这种“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解决方式:父母首先要在言语上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肯定他们的能力,提高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然后再对孩子给予客观的评价,逐渐培养孩子对于自我客观的认知。

3、受成人言行影响而撒谎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人在社会交往中一句漫不经心的谎话,都有可能会被孩子模仿。特别是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谎话,孩子以后更容易出现类似的说谎情况。还有可能是家长答应了孩子什么事但是没有做到,这样孩子会觉得大人在说谎,那他以后也会不自觉地说谎。解决方式:家长一定要在宝宝面前树立良好的威信,要知道身教胜于言教。当父母告诉孩子要说实话时,也要注意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同时,许诺孩子的事情就要认真履行,如果不能兑现要向孩婴儿纸尿裤排行榜子说明理由,取得孩子的谅解。

4、为取悦父母而撒谎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如果表现得好就会非常高兴,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对孩子大声训斥。长此以往,孩子很容易为了取悦父母而说谎,而父母还可能因为不了解情况而强化孩子的说谎行为。解决方式: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应该尽量合理,只有适当的期望才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否则只会成为孩子的压力,让孩子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尊重,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爸爸们不配合家庭教育时,宝妈们要怎么办?


家庭教育是一本需要家长花一生的时间来学习的一本书,里面蕴含着无数发人深省的道理。在现代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里妈妈才是家庭教育的主力,但是在这里小编要告诉你,爸爸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力量,这是宝妈们所代替不了的。下面让我们来分享一篇文章吧!当爸爸们不配合家庭教育时,宝妈们要怎么办?

【文章分享】

经常看到群里家长说:“老公不支持我,教育理念不一样,叫他看书他也不看,真是气死我了!”然后后面一串抓狂或流泪的表情。隔着几百上千公里的地域只从屏幕跳出来的字眼,我都能感受到这些妈妈们有多恨铁不成钢呀!似乎家庭教育上的重重困难都是“老公不看书”引起的。假设老公如你所愿看了书,是否你们的育儿路上会一路平坦没有争议了呢?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用户交流群辅导几个月以来,家长们尤其是妈妈们都一直在学习着改变着,并让尹建莉老师的教育理念继续影响着其他人。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大家都开始看起书来。不仅仅是陪孩子亲子阅读,更重要的是自己也拿起书本,学习一些先进的育儿知识。也就是开启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模式。

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妈妈们却把“自我学习”渐渐变成了“让老公学习”。当妈妈们知道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后,改变以前的错误教育方法的同时,也看不惯其他人的错误教育。外人自然不好去乱指导,可是同处一室的老公就不能避免去“指教”了。

这样就能听到妈妈们如此这般的抱怨:告诉老公让他多陪孩子少玩手机,偏偏找借口不去陪;告诉老公不要干涉孩子,让孩子玩得一身脏没关系,可他就是要喝斥孩子这不行那不行;告诉老公让他好好看看书,一起学习学习,一起把孩子教育好,可就像要了他的命一样,死活不看……并一再强调“都跟他说了多少次了,就是不改。要他看书,就是找借口不看!”脑补这样的情景,有没有很熟悉呢?是否很像对待孩子一样的做法:说了多少次要孩子先写作业再玩,说了多少次要好好刷牙不然会长蛀牙,说了多少次叫孩子不能再说脏话……就是不听,就是没效果,还搞得妈妈们心里一团怒火。

既然说了那么多次没有用,为什么还要继续再说下去呢?已经知道了唠叨没有用,那就闭上嘴巴用行动去影响。对孩子如此,对老公也是如此呀!

也许有妈妈会说,孩子毕竟小,经历尚少。对孩子的这些行为通过学习知道是自己太过管控造成的,现在在孩子面前已经知道怎么控制自己、怎么引导孩子了。我也已经学会怎么去接纳孩子了,可老公那么大一个人,孩子也是他的,他也要看书学习的呀。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呢!况且有些根本不需要他再去学,我都已经直接告诉他怎么做是对的了,已经告诉他看哪些书比较好了,他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就好了。都不用像我这样啃这么多书本走那么多弯路才懂得正确的育儿理念,这样有什么问题?尹老师说过,大人与儿童的关系怎么样,可以映射出与他人的关系。

我觉得也可以反过来,与他人关系怎么样也能看出与儿童关系怎么样。一个人真正的宽容博爱,是不会分对象的,如果真正学会接纳了,不仅仅会接纳孩子也会接纳万事万物。一个真正的“好妈妈”是不可能对着孩子谈爱和接纳,而把控制的手又伸向老公的。

曾经我也是这样,自以为看了几本先进育儿理念的书,就觉得自己懂得了很多,知道要给孩子爱和自由,也深知家庭阅读的重要性。我不能让人给孩子的成长之路使绊子,至少必须要保证孩子在家庭里是平坦顺利的。于是开始不厌其烦地“教育”老公。当老公看手机不陪孩子时,我告诉他不能这样,孩子会学你的样子,你应该捧本书给孩子做榜样;当老公睡到中午不起床还嫌孩子嬉闹吵到他时,我就告诉他,你不能这样,孩子嬉闹是正常的,你睡到大中午才是不正常的,你的这个时间应该拿来看看书;当老公早出晚归没时间陪孩子时,我说赚钱没有陪孩子重要,你多看点书提高点内涵……

结果,换来的是什么呢?老公不仅嫌我唠叨还嗤之以鼻“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专家一样来教育我!”甚至愤怒,“我不喜欢看书,一看我就想睡觉,每天听你这样念叨烦死了!”然后以吵架结束。

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地要求老公也看书呢?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妈妈们自己并没有看透看懂书里的道理。没有想到改变自己才是所有的关键。妈妈自己内心不够强大,也做得不够好,对育儿知识的一知半解理解不到位,执行不到位,让妈妈们心里从一个无知的焦虑迈向了教育洁癖的焦虑。不仅仅是老公的不配合让妈妈们抓狂气愤,就连外部的一切都看不顺眼了,比如很难找到理想中的幼儿园,没有遇到理想中的老师。似乎想着自己要有个通天本领,把所有人的认知都变得跟自己一个水平就好了。这也是一种“不讲理”的行为:你们都是错的,我是对的。你不按照我说的去做,我们的家就不幸福了,我们的孩子可能就毁了。你要醒醒了,要和我一起并肩作战……

尹建莉老师说:“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当你看了那么多的道理,懂得了那么多的知识,可你并没有真正去体验,就着急地去传播这些知识。就像从书上看到吃苹果可以解渴,自己还没有体验到吃苹果酸酸甜甜的感受,看到老公在吃桔子就告诉他,你怎么可以吃桔子呢?书上说了吃苹果才是解渴的,为了孩子,为了做一个好榜样,你必须吃苹果不能吃桔子!

这想来是多么可笑,可惜自己还觉得唯一正确而不自知。只有自己经历并体验过的道理才能被人相信。

当我发现自己也有这个毛病时,我决定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我和孩子一起阅读,陪伴他玩耍,并在空闲时间做一切我想做的事情。看喜欢的小说,与友人出去玩乐,并继续学习如何育儿育已。我一天的时间不够用了,我希望一分钟能变成两分钟来满足我想做的一切喜欢的事情。我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督促”老公做我想让他做的事情了。

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中,我不时地和老公分享我的成就感。和他分享孩子做了什么可爱搞笑的事情,孩子又有哪些进步和了不起的地方,分享因为我的一个小小的改变孩子竟有大大的不同。晚上,我躺在床上看书,老公躺在旁边玩手机,我再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我很享受两个人这样静静地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老公在手机上看到好笑的视频会开心地拿给我分享,看到什么特别有意思地新闻也会和我说一说,有时我们也会就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

我在书上看到好的段落,我就会说:“老公,我念一段话给你听好吗?我觉得写得真是太好了!”这时老公都会暂时把手机放下等待我念给他听。念完之后问他怎么样,是否可以套用在他生意以及人际交往上。当然,对于老公这种自诩看书就想睡觉的人来说,心里是抗拒看书的。越要求他会跑得越远,念的文章我是要考虑能引起他的兴趣或对他当时有帮助的一些话题。这个其实也不难,因为,好的书它的表现方式或有不同,但道理都是相通的。把这些好的精华放在哪里都是适用的。给他念文章就像他给我看好笑的视频一样,是传递我们的一份快乐,只是单纯分享而不是要求他学到什么。

当不要求老公做得和自己一样时,把与老公“作对”的精力拿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拿来与老公孩子愉快相处,家庭的氛围却越来越幸福。偶尔希望老公陪孩子玩时,老公再也没有不情愿或对抗。当孩子和爸爸玩得乐哈哈时,我总是趁机猛夸老公:“老公你真是个好爸爸!你看孩子们跟你玩得多开心呀,跟我在一起都没这么开心过!”然后穿插说一点爸爸带孩子的好处,并让老公感受到了这个“好处”。后来老公再主动陪孩子玩时,我总是夸他悟性极高,一点就通。这样不着痕迹地渗透一些好的理念,老公非常乐意并接受。

我和孩子亲子阅读,并制造机会偶尔让老公给孩子读一两本。一天晚上临睡前,我依旧躺在床上静静地看着书,老公突然小心翼翼地问:“老婆,是不是不管看什么书都比不看好?小说也可以是吗?”当时我正被书里情节吸引,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好一会儿觉得哪里不对劲一样,我抬头问道“怎么了?”老公说:“如果你说是的,那我就看一看吧。”我一激动点头如捣蒜:“那肯定,那当然!看什么书都比不看好!”我在心里偷笑,要知道咱们家里的书可都是“好书”呀,哈哈。

就这样,老公主动拿起书看,那段时间他基本都是晚上12点后才回家,但临睡前依然会拿起书看一看。而在这之前,我从来没对他说过你应该看看书之类的话。不管什么事,当你放下,身心轻松地不去计较结果,往往生活都会赠送你一个意外惊喜。

海蓝博士在《不完美,才美》中写道:妈妈们,请闭上你的嘴巴,在旁边欣赏,你要是看不惯,就请走开。因为,你要知道,也要相信,很少有爸爸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不会有意伤害孩子。也许不合你的意,但也许合孩子的意,最关键的是,爸爸有爸爸爱的方式,都按你的方法和意见,孩子就等于又多了一个妈,而你因此剥夺了孩子的父爱!

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书。见过的风景,接触的人,经历的事,都是另一种阅读。妈妈们做好自己,眼睛向内看,用自己的行动和接纳来影响身边人。当一点一滴进步变得越来越好时,再向外看去,就会发现什么时候周围的一切也是越来越好了呀!

编辑推荐:

尹建莉:家长没脾气才会有教育

孩子说谎,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办


有一些研究发现,孩子说谎其实是一种比较正常的行为。有的孩子可能从两岁的时候开始,一直到12岁都会有说谎的行为出现,这个时候被称作最不诚实的时候。

专家说明,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里面,说谎率为96%;4岁孩子每两个小时说一些没有多大影响的谎话率为80%;6岁的孩子,基本上一个小时就会出现一个谎话。

如果孩子经常性说谎的话,那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正确引导,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变成一个诚实的人。

孩子知道自己的谎言吗

孩子现在还小,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说了谎。孩子说的一般都是随机谎言。比方说爸爸妈妈问他有没有吃掉水果的时候,孩子说吃掉了,可是他们面前的盘子仍然装满水果,因为孩子现在还不会藏起揭穿谎话的证据。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的时候,孩子会变得为了避免惩罚,或更复杂的原因而编造谎话。通过说谎的行为孩子可能会提高权力和控制感。在孩子6岁的时候,孩子会慢慢知道爸爸妈妈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情,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爸爸妈妈是不会知道的。

孩子说谎的理由

根据临床儿童心理学家塔尼亚解释,孩子说谎其实是孩子大脑发展的一个标志。孩子之所以会说谎。是因为孩子的意识当中对真相有所了解,孩子在想着另外的一种情况,然后希望自己传达的信息能够让别人相信。

事实上,一些专家觉得这是孩子处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行为,有的孩子可能还会说出“善意的谎言”。

如何让孩子不说谎

专家告诉爸爸妈妈的一个办法是,可以主动跟孩子说:“告诉我发生了什么”,然后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积极倡导诚信和透明。

第二,孩子说了真话以后,爸爸妈妈要表扬孩子,然后要鼓励并且支持他们把诚实放首位。要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十分喜欢你告诉我们真相。

要是爸爸妈妈搞清楚孩子在故意误导,可以跟孩子说清楚:说谎是不被认可和接受的,一定要学会说出真相,这样爸爸妈妈才会更加信任你们。

还要跟爸爸妈妈说的是,孩子听到的谎话越多、自己也会说更多的谎话。孩子平时会观察爸爸妈妈的行为。因此,爸爸妈妈不管是善意的谎言,还无关痛痒的小谎,都不能随便说。爸爸妈妈还要让孩子区分谎言的性质,特备是对于学龄前孩子。

幻想和想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项非常正常的行为。所以,爸爸妈妈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说谎”的标签。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夸赞一下孩子:“你的想象力很精彩!”或者“你说的这些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当孩子说出夸张、俏皮的想象,比方说“我家的宠物是恐龙”,爸爸妈妈可以询问一下孩子:是什么样的恐龙?你平时和它是怎么玩的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家庭教育:老人倒地,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习” 整理分享一些教育学者的孩子教育心得,希望可以对爸爸妈妈们正确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指引,下面分享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习”。 在生活中我经常碰到这样一个情况,有些家长朋友们在孩子叛逆、不听...
    2020-12-10 阅读全文
  • 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最近好多家长问,我的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粗心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 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表现在语文方面:学拼音困难,阅...
    2020-12-28 阅读全文
  • 孩子做事磨蹭应该怎么办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当我们分析孩子的某种行为时,需从他们的发展现状出发,而不要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有时做事容易分心,或没什么时间概念,这与其成长规律有关。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前额叶发育远未成...
    2021-05-15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孩子撒谎应该怎么办? 育儿知识:孩子撒谎应该怎么办? 两三岁的宝宝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撒谎,但是他们那时候可能还不能理解说谎话与说真话的概念,这种无伤大雅的谎话虽然不会造成什么很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孩子形成了撒谎的习惯就会不利...
    2020-08-03 阅读全文
  • 当爸爸们不配合家庭教育时,宝妈们要怎么办? 家庭教育是一本需要家长花一生的时间来学习的一本书,里面蕴含着无数发人深省的道理。在现代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里妈妈才是家庭教育的主力,但是在这里小编要告诉你,爸爸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力量,这是...
    2020-12-26 阅读全文

整理分享一些教育学者的孩子教育心得,希望可以对爸爸妈妈们正确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指引,下面分享教育方式:家庭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学习”。 在生活中我经常碰到这样一个情况,有些家长朋友们在孩子叛逆、不听...

2020-12-10 阅读全文

最近好多家长问,我的孩子老粗心,应该怎么办? 粗心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把符号看混,如“+”看成“-”、把数字看混,如“5”看成“3”、 忘了写答案,抄错了题,数错了数等;表现在语文方面:学拼音困难,阅...

2020-12-28 阅读全文

孩子做事总是磨磨蹭蹭,当我们分析孩子的某种行为时,需从他们的发展现状出发,而不要用成人的行为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有时做事容易分心,或没什么时间概念,这与其成长规律有关。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前额叶发育远未成...

2021-05-15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孩子撒谎应该怎么办? 两三岁的宝宝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撒谎,但是他们那时候可能还不能理解说谎话与说真话的概念,这种无伤大雅的谎话虽然不会造成什么很大的影响,但是一旦孩子形成了撒谎的习惯就会不利...

2020-08-03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是一本需要家长花一生的时间来学习的一本书,里面蕴含着无数发人深省的道理。在现代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里妈妈才是家庭教育的主力,但是在这里小编要告诉你,爸爸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力量,这是...

2020-12-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