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吃甜食能补充体力”这个观点到底骗了多少家长!

发布时间:2020-09-29

幼儿园工作计划补充。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吃甜食能补充体力”这个观点到底骗了多少家长!”,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吃甜食能补充体力”这个观点到底骗了多少家长!

很多家长都坚信“吃甜食和糖果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活力”。这个观点根深蒂固,很多家长都“深受其害”,自然而然地把它运用在生活当中,孩子如果低血压了,家长就会让孩子吃点糖补充体力。

但实际上吃糖真的能为孩子补充活力吗?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还只是人们猜想?让我们一起看看科学家怎么说吧!

儿科医生:这种观点缺少证据支持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过量的糖份摄入会增加孩子得蛀牙和肥胖的概率,但是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能证明“糖的消耗”和“提高孩子活力”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吃糖或者甜食并不会增加孩子的活力。

Vreeman和Carroll是来自瑞利儿童医院的权威医生,他们对“吃甜食可以补充活力”这个议题做了大量研究,为了研究结果的科学与精确,医生们盲选十二组的实验对象做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吃甜食”和“补充孩子活力”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arroll医生进一步补充道:“没有一项研究,甚至是关于多动症的研究,可以证明糖的摄入和提高孩子活力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糖可以补充活力”这种错误观点为什么会如此流行?

“糖可以补充活力”这个说法最初来自于BenjaminFeingold,他出版了一本关于饮食健康的书籍,这本书十分畅销,在这本书中很多父母“现身”说法,指出了甜食和含糖饮料给孩子带来的改变——多吃甜食的孩子更有活力。

但是,书中所提到的有关甜食的观点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只有潜意识相信“吃甜食可以补充活力”的父母才会“注意”到甜食给孩子带来的改变,而其他不相信这种观点的父母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个细节,这本书的调查对象本身就带有偏见。

很多医生都知道家长对“甜食”的误解,他们会反复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吃那么多的甜食,要保证孩子的饮食健康,同时也要平衡孩子卡路里摄入。

但即使糖真的可以提高孩子的活力,家长也不应该让孩子摄入大量的甜食,过多的甜食容易让孩子患上糖尿病,糖也是孩子蛀牙和超重的罪魁祸首。

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还是让孩子少吃点糖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夏季宝宝吃甜食会出现的问题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的人也是都会吃冰淇淋等各种甜品来消暑,很多孩子就是很喜欢吃甜食的,但是夏季多吃甜食也是会出现一些问题的,下面介绍下夏季宝宝吃甜食会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脸色变黄了

夏天特别容易感觉渴,然后抓着饮料不停地喝。一夏天过去,人倒是长胖了,可是脸色变黄了,体力也变差了。

分析:

饮料当中含糖10%左右,它可以提供能量,在体内合成脂肪,并给宝宝带来饱感。可是其中并不含有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在进餐之间喝很多甜饮料,减少了正餐的食量,其结果就是让宝宝虚胖,但是身体因为营养不足而变差。

妈妈要保证宝宝正餐的食用量,然后才能给宝宝饮料喝。每天不超过2杯(300毫升)。可以分次给宝宝饮料喝,比如喝一次白开水,然后喝一点饮料,以此减少喝饮料的量。

问题二:小人儿瘦了

有的宝宝很喜欢饭前喝冰镇的饮料,每餐饭没有饮料就不肯吃。可是一喝饮料她吃东西就少了,往往一碗饭还剩下大半碗。

分析:

不少的宝宝都有所谓的“苦夏”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食欲不振,蛋白质摄入减少。如果饭前喝一杯甜饮料,因为白糖吸收很快,使血糖升高,就会抑制食欲,加重食欲不振问题。

对于这样的宝宝,一定要尽量避免饭前的饮料和甜食,每餐都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清淡鲜美的鱼肉类菜肴,让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此外,两餐间或睡前喝些酸奶,也有补充营养的作用。如果宝宝喜欢喝饮料,可以把饮料换成营养相对丰富些的水果鲜榨汁,比如西瓜汁,换着方法哄宝宝。

问题三:肚子不舒服

有的宝宝饭后还要吃冷饮,吃后会出现肚子胀,不舒服,有时还趴在床上喊疼,食欲也受到了影响。

分析:

正餐前后都不宜吃冷冻甜点或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食物,因为此时需要胃肠供应大量的血液进行消化吸收。

如果吃了冰冷的食物,局部血管收缩,对于消化机能比较弱的宝宝来说,可能严重影响消化吸收,造成腹泻等消化不良问题。

把宝宝要喝的饮料放在室温下1小时,让饮料的温度与室温接近,这样可以避免过凉而刺激宝宝肠胃。

问题四:扁桃体炎

夏季总是贪吃冰淇淋、雪糕,说吃冰冰凉凉的嗓子会很舒服。在夏天容易闹扁桃体炎,嗓子还总是哑哑的。

分析:

冷饮会暂时减少咽喉部的血液供应,降低局部抵抗力,使病菌更容易兴风作浪。

上述就是对夏季宝宝吃甜食会出现的问题的介绍,现在应该是有了解了吧,夏季吃甜品是可以的的,但是也要知道注意适量,不要吃太多,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对孩子的关注到底多少最合适?


经常接到咨询电话:“我到底该关注孩子多少才对呢?”

关注多少?恐怕还真不好把握。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你总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有?这是对我的不信任。”不像以前家里有孩子一堆,父母精疲力竭地忙着养家糊口,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目光给孩子呢!而今,一个孩子就像聚光灯下孤独的小可怜,无数的目光情不自禁都会再给他加上一把温。

到底该关注多少?确确实实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慢慢地,我琢磨出一个小诀窍,叫做“放手不放眼”。“放手”,就是家长要松开充满爱意的大手,只要孩子能做的,可做的,都让孩子自己做,让他满心都充满了使命感和你对他的信任!“不放眼”,就是说,你要学会留心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关心孩子,不光是用眼,还要用“心”。用心了,你停留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才会恰当――太多了,会让孩子烦,让他觉得是一种负担,觉得大人不相信他。太少了,孩子会认为你不关心他,冷落他,不爱他。

孩子摔倒了,家长该不该扶起?这是好多人讨论过的一个话题。有人说,人家国外的家长做得好,孩子摔倒了绝对不能扶,让他自己爬起来,以此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性格。也有的家长说,一定要赶快把孩子扶起来,万一摔伤了能尽快处理。

此时,不妨试试“放手不放眼”法。首先,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放手让孩子去玩,不小心碰了,摔倒了,你可以远远地、偷偷地看着孩子,说服自己,要沉住气,然后,等孩子自己爬起来,你可以走上去趁机表扬一下孩子,也可以装作不知道。如果孩子摔得特别厉害,你得赶紧看看孩子摔坏了没有,及时处理,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和关心,让孩子学习到怎么关心别人。也许下次你不小心受点小伤,“哎哟”一声的时候,孩子也会走上前,向你表示他的关心呢!

这个端午节到底是为了纪念谁


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迎接伍子胥

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3.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4.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5.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6.恶日禁忌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7.夏至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而众多说法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我们能拥有孩子多少年?


我们能拥有我们的孩子多少年?或许,我们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无意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感触颇多,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圣经里说:“儿女是耶和华的产业。”我们只是代为抚养。他们总会长大,总会离开,有他们自己的家庭。只是我们不曾想过,原来,我们拥有他们的日子,其实是那么少。

>>>3岁,他去上幼儿园了,看着他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心中又喜悦又有点小小的心酸。离别了一整天,孩子看到你高兴得奔跑过来,扑在你的怀里。跟你说:妈妈,我想你了。那一刻,抱着孩子就像抱着了整个世界。

>>>6岁,他上小学了,孩子终于走进校门,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事情,孩子的人生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却没想到,这也是孩子离开我们的第一步。他已经对与你分开一天习以为常了,而且他喜欢每天去学校,这是他更喜欢的生活。甚至,他有时还会说:妈妈,在家好无聊,没有小朋友和我玩。

>>>12岁,他上初中了,甚至有的开始上寄宿学校,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回一次家,见上一次面。他们开始不再依赖你,甚至,他们喜欢和你对着干。你想帮他们做点事情,他们说:妈妈,我自己来吧。突然觉得这句话让我们觉得好失落,孩子是不是不再需要我们了?

>>>18岁,他离开你去上大学,一年回来两次。回来的好几天前,家里的冰箱就装不下了,为他准备了各种各样他喜欢吃的东西。可是一回来打个照面,他就忙着和同学朋友聚会去了。从此,你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不回家吃饭了,你们自己吃吧。

>>>大学毕业后,孩子留在了远方工作,一年也难的回来一次了。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几天就走了。你最盼望的就是孩子的电话,希望,孩子对你说一声:妈妈,我很好,你保重身体。这样就足够了。

>>>孩子结婚了,回家的时间有一半匀给了你的亲家,孩子回来的更少了。你已经习惯就老两口在家了,但是,你最希望听到孩子对你说:妈妈,今年过年我回家过啊!

>>>当孩子又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你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家庭成员了,他们的一家三口(或一家n口)里,已经不包括你们了。而我们也慢慢地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只是习惯在闲来无事的时候,经常翻翻相册,看看我们自己的一家三口,无论孩子身在何方,他却永远是我们家庭中无可取代的一员。

生命的变数太多了,现在能每天看到孩子已经是天大的幸福。只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尽一切可能让孩子过得幸福。不把太多压力与期待放在孩子身上,而放手让他自由快乐成长。谁也不知道,我们还能拥有我们的孩子多少年?

当他在身边的每一天,我都会让他觉得幸福,也是让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回忆。我不会给他太多压力,束缚,更不会给他牵绊,阻扰,但是我会适时管教,也会做量力而行的投资,因为我有责任与义务教会他生活的本领,好让他来日自由快乐的飞翔。同时,我也会告诉他,就算所有的路都行不通时,还有一条路你可以畅行,那就是回家的路。

这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最终到底在拼什么


前两天,一篇《富人孩子和穷人孩子,差的真不仅仅是钱》刷爆朋友圈,作者仿佛一再强调物质条件对个人成长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起来有些沉重,但却是真实的。

有一对失业已久的夫妇,带着他们年幼的儿子,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水果摊,儿子在众多水果中看到了价格最便宜的香蕉,请求父母为他买一根香蕉,只要一根就好。可贫穷的父母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仍然不够买一根香蕉,便强行把孩子从水果摊前拉走。

孩子放声大哭,他真的很久没有吃过香蕉了,他就快要忘记了香蕉的滋味儿。他一路哭着回到了家,孩子持续不断的哭声惹恼了父亲,他动手揍了孩子一顿。然而孩子依旧在坚强地哭泣着,女人跑过来推开男人,夫妻为此吵了起来。夫妻间激烈的争吵以及孩子喊叫着“香蕉”的哭声让这个男人顿时感到了悲哀。这股情绪迅速化成了仇恨,这个男人开始仇恨起他自己来,他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连儿子想吃一根香蕉的愿望都无法满足。

这股情绪让他走到了阳台上,头也没回纵身一跃,跳下了十多层的高楼。他的妻子尖叫着,跑下十多层的楼梯,看到丈夫躺在水泥地的血泊里。她跪在地上努力抱起丈夫,哭喊着他的名字,他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一会儿,她意识到丈夫的生命已经结束,忽然变得异常安静,她不再喊叫,放下丈夫的身体,表情木然地走进电梯。回到家中的时候儿子仍然在为一根香蕉哭泣。

这位母亲在儿子哭泣的眼睛注视下,找出来一根绳子,将一把凳子搬到屋子中央,站上去之后,从容不迫地把绳子系在顶灯的铁钩上,将绳套套进自己的脖子后,看到儿子迷惑地看着自己,便将头从绳圈里伸出来,跳下凳子,走到儿子跟前,将儿子和他坐着的椅子调换一个方向,让儿子背对自己。然后她走回来,站在凳子上,重新将绳圈套在自己的脖子上,伤心地望着儿子哭泣的背影,提掉凳子,上吊自尽了。孩子依然在哭泣,并且嚎啕大哭——他的哭泣不再是为了一根香蕉。

每天上班的路上,我总能看到很多早点摊。

有一对夫妻也在摆摊,女人皮肤白净,做事麻利;男人每次都憨厚地让客人自己找钱。

他们也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儿子。

我想起了那个故事,有一次问他们:“你们这样摆摊能赚多少钱呢?每天这样很辛苦吧?”

“辛苦没什么,主要是图个希望。”女人笑笑说:“谁的生活没有苦呢?能拎得清自己几斤几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手有脚的总是能谋生的,活人总不能被生活憋死啊。”

他们也是失业人群,然而从他们的脸上,我却看不见任何悲伤的影子。

老话说,同样的境遇可以造就不同的人,关键还在于这个人本身。

有一个母亲,她也很穷,靠捡破烂贴补家用,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也曾四处找人借钱,常常受人讥讽冷落。一个周末,十三岁的儿子和母亲一起捡破烂,母子俩忙到天黑才回家。第一次陪母亲外出捡破烂,儿子体会到了母亲的艰辛。为了捡一个掉进臭水沟的塑料瓶子,母亲不惜脱了鞋走进发黑的水里;在一家书店前看到几张牛皮纸,刚捡起来就被人喝斥道:“滚,叫花子!”

然而令他惊奇的是,母亲对此习以为常,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中午,母子俩坐在河堤上洗手的时候,母亲拿出一个橙子,剥开,反复挤压几下,然后掏出一面小镜子,对着它把橙汁一点一点细致地涂在脸上,看着儿子诧异的眼神,她笑着说:“橙汁可以美容呢。人家看不起我们不要紧,我们要看得起我们自己,要爱自己,要让自己快乐。”那一刻这个孩子震惊了,他望着母亲,充满了敬佩。

后来这个男孩长大之后,继承了母亲乐观坚强的品格,跻身成为一线演员,他叫孙红雷。

这个拼爹拼妈的时代,我们能留给孩子们的到底是什么?

曾经的我也异常焦虑,眼光总是盯在孩子不如意的地方,放大他的缺点,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和孩子的关系很僵,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改变了原先的看法。

那是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很要强的一个女人。在外人眼里看来,她的条件已经很不错了,自己在电信系统上班,先生收入也不错,然而她还不知足。听人说,在怀孕的时候,她认识了一些孕友,里面有好多女人物质条件都相当不错,渐渐地,她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怀孕期间,她顺利拿到了硕士学历;孩子出生之后,她开始给孩子筹划学区,花费巨资在滨湖买了第二套房子——两套房子的月供让原本阔绰的家庭变得拮据起来,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晚上下了班还批发衣服,到小区门口摆摊贴补家用。

等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她把孩子送进了托班,为了接送方便,简直是在拼命,一个月之内考取了驾照,这边新车刚拿到,还没有上牌照,结果一天下午,她骑电动车出了一场交通事故,送进医院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

她的闺蜜说,这样一个女人到后来简直如发疯了一般,把孩子的衣服从三岁买到了十岁,出事的头一天,她还在整理衣柜里的衣服念叨着:“这些够孩子穿到十岁的。。。。。。”

这件事故让我猛然意识到,我们对孩子的忧虑可能会毁了我们自己,甚至会波及无辜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忧虑,是因为我们一直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而至于到底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由于不曾全身心投入陪伴,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而《富人孩子和穷人孩子,差的真不仅仅是钱》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于全职妈妈的看法也有些偏颇。

文中提出,对于富人家庭来说,女人更容易安心做全职妈妈,甚至满世界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四处奔波。乍一看颇令人动容,但文章显然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妈妈是人不是神。

全职在家的滋味儿想必很多亲身经历过的妈妈们都颇有感触,那样一种环境下,虽然你衣食无忧,但由于缺乏价值感,实际上满满的焦虑。

表面上看起来,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人生达到了一种表面的“圆满”,生活遵循着“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哉自在,轻松洒脱,令人羡慕;实际上,我们本身的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从我接触到的很多家境优越的全职妈妈级学员来看,她们更是有苦难言。表面上看全职妈妈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这是一个贫富差距明显的时代,也是成功学泛滥的时代。

人人都在叫嚣着成功,然而却忽略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和价值。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物质带来的便利与贫穷带来的局限被无限放大,人们越来越忽略了富贵里的贫穷、贫穷里的尊贵。就好像同样的贫贱夫妻,前一对夫妻面对贫困的时候被内心的情绪主宰,走上了自杀的道路;而卖早点的夫妻以及孙红雷的妈妈,面对贫困却有一种骨子里的坚强与乐观——而后者才是父母留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强调片面的成功,就好像梵高在世的时候很潦倒,然而死了之后却声名大噪。幸福不过就是通过比较产生的一种虚幻的优越感——有些人感觉自己很幸福感觉别人很可怜,多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自以为是。

这个世界从来就是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更迭,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离开心理舒适区,可能会有很多不确定状态,但或许可以柳暗花明。

我一直为那个故事里的夫妻扼腕叹息,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气短。是的,这个世界多你一个也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然而在孩子面前,你就是孩子的天,孩子的地。如果这对夫妻能够振作起来,当孩子吵着吃一根香蕉的时候,哪怕一起从路人那里乞讨一下,一两块钱的香蕉应该不是问题。或者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没钱,但没关系,我们一起努力,回头给你买上一大窜香蕉。甚至于可以和摊主讲明情况,让摊主给孩子一根香蕉,或许这都不是难事。

悲剧就在于,他们把物质的贫乏看得过重,以至于丧失了活下去的动力。

拼爹拼妈的年代,拼的更是爹妈自己。唯有近乎执着地致力于自我完善与心智成熟,我们才能摆脱自身的局限与桎梏。而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仅仅懂得柴米油盐,只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算算宝宝一天能花多少钱?


现在很多人都想多要一个孩子,确实,一个宝宝太孤单了。而从我本人出发,也喜欢膝下多儿女,所以很赞同要二胎或多胎的想法。只是,养育儿女,不得不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婆婆经常跟我说当年养两个孩子的艰辛,生活总比一个孩子的家庭差,吃口肉都显得那么困难,这在《金婚》里,也有所体现。不过,现在的经济条件已经完全超越了那个年代,否则,社会主义就白建设了。但是,准妈妈和准爸爸们,还是应当量力而行。

在宝宝出生的最初六个月里,我算过一笔账,看看多了个小宝宝之后,家里增加了多少支出。结果是:每个月平均多开支3000元。

最初的六个月,涉及生孩子住院、买待产包以及宝宝的最基本用品,一次性投资所占比例较大。到了6个月以后,保姆费用(再大点就是上幼儿园费用)、餐费、玩具和学习用品,就变成大头了。

毛毛现在1岁多了,除了保姆费用,似乎没有大笔的支出。但滴水成河,那些点滴的零碎钱,加起来也还不是小钱了。

先说吃的。

我想,孩子可以用得差点,穿得差点,但吃上边可不能亏待。虽然达不到书上所言一天一斤蔬菜二两肉三两主食一两豆制品,但每天尽量荤素结合,外加适量补充一些保健品。

1、奶粉:约18元/天(雅培,盒装的,比桶装的便宜三分之一)

2、补钙等:钙冲剂or钙颗粒:约3元

鱼肝油:约2元~4元

补锌等的奶伴侣:约2元(偶尔)

乳珍:约4元(经常)

3、果泥菜泥:每天一瓶,4元or7元多点(不爱吃蔬菜水果,只好给补点罐头)

4、奶酪:约3元~6元

5、酸奶:1~2元

6、饼干(好多鱼,小熊饼等)、海苔等零食:约5元

7、水果蔬菜肉蛋等等:约5元

仅仅吃的,每天约50元,这还不包括带他去吃馄饨侯等的钱,以及给他加点鳕鱼之类的好吃吃。

当然,各有各的养法,穷养也有穷养法,以上的这些保健品和零食,有些孩子可能从来没有吃过,甚至有的家庭都不给补钙(个人认为这个不应该,现在环境太恶劣,补钙还是必须的),那么,也就非常省钱了。

再说穿的。

1岁以内,宝宝每个月长2厘米左右,到了1岁以后,宝宝们平均一年长7~10厘米。所以,宝宝的衣服,基本每个季节都得买新的。1岁以内,如果不用纸尿裤,那么裤子怎么也得准备10条。如果去商场买这些东东,每件都要花上你一张以上的五十大钞甚至百元大钞,那不是平常人家所过的日子。如果去集贸类市场去买,就能省下很多钱给宝宝买点好吃的了。

最好的,就是去前辈家里要些旧衣服,省钱又好用。

我的想法是,到了幼儿园,还是得穿好一点,免得被老师和小朋友欺负。

再说用的。

平时零零散散给宝宝买东西,没有统计过,所以不知道大概要花多少,这么一算吃的,再加上穿的用的玩的,看来,小东西还真挺能造钱的,不过,也可多可少。(不列举了,简直头疼)

那天,有个妈妈说,孩子的奶瓶真贵,两个就花了她八十多。是啊,不过,她可没有觉得自己买一套七八百元的床品有多贵。如果少买一套床品,就可以给宝宝买很多的用品了:奶瓶、学饮杯、吸管杯、碗、勺子、学习筷、马桶、椅子、餐椅、玩具、各类卡片、图书……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都会这么想,可是,究竟怎样才能算是不输呢?

我现在时常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迷茫,有些担心不能承受这样的重担。可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又能怎样呢?只能说:物质上能够满足的,我尽量满足他;精神上能够丰富的,我尽量丰富他。其他的,顺其自然吧……

孩子心理健康家长知多少?


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重到充的施展和发挥。

现在的年轻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也十分重视。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我们对年轻父母有以下几条建议:

情感投资--让孩子天天快乐

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顺利地进行各种活动,父母应使孩子经常处于一种兴高采烈的状态。幼儿情绪的发展具有易受感染性的特点,为使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父母要做到:

★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父母之间要建立和谐、默契的关系,以便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脸是父母之间关系的晴雨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对孩子进行情感投资。美国精神病专家坎贝尔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父母要作应的“精神投资”。深情地注视孩子,和孩子进行温馨的身体接触,一心一意地关心孩子。

★要对孩子宽严并济。父母既不能为了赢得孩子的开心和笑容,就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也不能苟求孩子,把孩子与同伴进行横向比较,甚至拿孩子的短处去比同伴的长处,要注意纵向比较,一旦发现孩子的闪光处和点滴进步,要及时加以表扬。

以礼相待--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

家庭内部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维生素”。调查表明,民主协商型父母与独断专制型父母相比,前者培养出来的孩子更通情达理,受同伴欢迎,能与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为了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做的是:

★尊重孩子,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要。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蹲下身来与孩子讲话,以减少“威严感”,使孩子觉行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

★父母要礼待孩子,对孩子讲文明礼貌,不打骂孩子。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好事或有什么成绩,父母都要表示祝贺,绝不吝啬赞赏。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可能讲错了话、做错了事之后,要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及时道歉,这不但不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更加可亲可敬。

循循善诱--让孩子认识自我

孩子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的能力,是其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象,发展孩子的自尊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父母应使孩子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特的,有动听的名字、短短的黑发、小小的嘴巴、大大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剪纸、绘画、弹琴,能用自己的双脚行、奔跑、跳跃、攀登,能用自己的鼻子闻出多种不同的味道,能用自己的耳朵听出各种奇妙的声音。“我”有许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孩子。

为此,父母可采用各种形式来进行:鼓励孩子在镜子前照一照,看看自己的五官长得怎么样、身材如何;启发孩子通过不同的手段,绘出自己的形象,比如躺在地上,请父母帮忙描出身体的轮廓,然后自己进行剪贴,也可自己画自画像;引导孩子对自己的照片、作品进行分类、整理,按日期前后进行排列,或按照内容进行编排,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成长档案;把各种折纸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册,使孩子能经常翻阅、观赏,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此外,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十分重要。幼年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时候,父母要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培养孩子克制力的时候,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订规章制度,鼓励孩子做家庭的“稽查队长”,带头遵守家规家法。

为使孩子能适应集体生活,从而得到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父母还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要使孩子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可通过游戏来进行。例如,父母和孩子玩“扶盲人过马路”的游戏,先让孩子扮成“盲人”,由父母扶其过马路;再由父母扮作“盲人”,让孩子扶着过马路。

孩子成长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怕黑,不敢独自一人睡觉,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而对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

这个好法子,能控制妈妈暴脾气,改掉孩子坏毛病!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有坏毛病时,往往根源在于家长——没有及时培养孩子好习惯,结果孩子常跟大人唱反调。其实孩子的教育往往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试试把握这“黄金60秒”,也许你能控制自己的坏脾气。当孩子做了不好的事情——

1-6秒:

控制情绪

先把所有责骂的话语都吞进肚子,试着深呼吸,平稳自己的坏情绪。

6-10秒:

判断事态

判断孩子做的事情是否安全,一定要保证孩子安全第一。如果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容易造成人身伤害,那家长一定要快速反应,马上制止。如果是非安全类的生活琐事,家长不妨冷静一下,观察下孩子的行为。

10-20秒:

准备互动

当你调整情绪后,不妨像往常一样走到孩子身边,轻描淡写地问一句:“你在做什么?”尽可能用语气和眼神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停止刚才做的举动。不管你再怎么想发作,都一定要告诉自己:这是件小事,我不能太生气。

20-30秒:

了解问题

可以在孩子沉默或者回答的时候,想清楚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一个孩子平时不爱收拾,可能是因为他太依赖父母,认为父母肯定会包办一切;如果一个孩子大半夜就想要吃零食而哭闹,那你就要反思是否平时会因为孩子哭闹而迁就对方,导致孩子变本加厉。只有了解问题,找到源头,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30-50秒:

声明态度

告诉孩子做错了什么,同时补充怎么做才是对的,然后趁机阻止他的错误行为。比如当孩子看动画片看得着迷,家长可以说:“不能再看动画片了,先把作业写了,免得待会还熬夜,写不完就不好了。”然后趁机把电视关掉,再鼓励孩子:“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愿意去写作业。”

比如孩子起床很磨蹭,家长可以说:“我们弄完就出发了。不然迟到了,让老师批评就不好了。”然后趁机给孩子设置个“人工倒计时”(如两分钟倒计时要穿好衣服,两分钟倒计时要收拾好书包),慢慢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把握好时间,并且鼓励他完成得很好,让孩子更有自信。

50-60秒:

强调规则

当孩子有些犹豫,甚至试图反抗时,一定要强调你的规则。比如孩子贪图看电视不去写作业,当孩子处于三年级以下时,比如当家长关掉电视后,孩子却挣扎着重新打开电视,或者哭闹时,一定要告诉他:“我现在再说一次,先把作业完成了,不可以看电视了。”

如果孩子已经读三年级或以上,你还可以跟他谈条件:“如果你继续看电视,那我只能惩罚你了,你上次说要去游乐场,我就不带你去了。你想想,要不要为了看电视接受这个惩罚,而且作业写不完还会被老师批评,这个是你自己的事情了,爸爸妈妈已经提醒过你了。”当孩子出现片刻犹豫时,立马抓住机会再鼓励他:“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不会为了看动画片忘记写作业的。”

孩子也有喜怒哀乐,家长没必要因此火冒三丈。

成年人都会在最亲近和最信任的人面前表现出最“坏”的一面,何况是孩子。

只有真正愿意去懂孩子,才能改正他们的坏毛病。

相信《“吃甜食能补充体力”这个观点到底骗了多少家长!》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计划补充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夏季宝宝吃甜食会出现的问题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的人也是都会吃冰淇淋等各种甜品来消暑,很多孩子就是很喜欢吃甜食的,但是夏季多吃甜食也是会出现一些问题的,下面介绍下夏季宝宝吃甜食会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脸色变黄了 夏天特别容易感觉渴...
    2021-02-22 阅读全文
  • 这个时候教师到底该怎么做 今天把一位小朋友说哭了,心里觉得挺不爽的。事情是这样的,今天建构吧的运动场搭的特别好,我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负责搭建的小朋友就告诉我说:“这是足球场,这是跳台,运动员可以从这个地方跳下去。”而且,周围没...
    2021-04-16 阅读全文
  • 这个客人到底是谁?(大班艺术教案) 引言:老师今天告诉我们,要请一个客人来做客,一个人?奥特曼还是蓝精灵?喜洋洋还是灰太狼?想不到,老师也不告诉我们,我们激动的等待着。。。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小组游戏中与同伴协调活动。 2、感受集体...
    2019-12-13 阅读全文
  • 对孩子的关注到底多少最合适? 经常接到咨询电话:“我到底该关注孩子多少才对呢?” 关注多少?恐怕还真不好把握。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你总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有?这是对我的不信任。”不像以前家里有孩子一堆,...
    2021-11-02 阅读全文
  • 这个端午节到底是为了纪念谁 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
    2021-05-28 阅读全文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的人也是都会吃冰淇淋等各种甜品来消暑,很多孩子就是很喜欢吃甜食的,但是夏季多吃甜食也是会出现一些问题的,下面介绍下夏季宝宝吃甜食会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脸色变黄了 夏天特别容易感觉渴...

2021-02-22 阅读全文

今天把一位小朋友说哭了,心里觉得挺不爽的。事情是这样的,今天建构吧的运动场搭的特别好,我在观察指导的时候,负责搭建的小朋友就告诉我说:“这是足球场,这是跳台,运动员可以从这个地方跳下去。”而且,周围没...

2021-04-16 阅读全文

引言:老师今天告诉我们,要请一个客人来做客,一个人?奥特曼还是蓝精灵?喜洋洋还是灰太狼?想不到,老师也不告诉我们,我们激动的等待着。。。 活动目标: 1、学习在小组游戏中与同伴协调活动。 2、感受集体...

2019-12-13 阅读全文

经常接到咨询电话:“我到底该关注孩子多少才对呢?” 关注多少?恐怕还真不好把握。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很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你总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有?这是对我的不信任。”不像以前家里有孩子一堆,...

2021-11-02 阅读全文

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

2021-05-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