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击鼓》
发布时间:2020-09-23 幼儿园小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游戏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游戏及反思设计背景
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动作协调能力差。
活动目标
1、学习小猴击鼓游戏,掌握游戏规则。
2、练习躲闪,发展动作的敏捷性。
3、初步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小车、翻滚、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做猴操。
上肢、体侧、下蹲、跳跃。(趣祝福 zFw152.COm)
2、自由玩耍
鼓励小猴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做各种动作翻、爬、滚等。
3、合作游戏:
要求:两只小猴做朋友共同游戏。
(幼儿自由结伴,玩拉小车、翻滚、跷跷板等游戏)
二、基本部分:
1、讲解游戏名称及游戏规则
“今天,猴妈妈还想和你们玩个新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猴击鼓”。
1、规则:(1)每只小猴把鼓背在身上,两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不能让别人击中鼓,看谁能先拍响别人的鼓。
(2)不能用手拉别人
2、集体尝试
3、请两名幼儿示范:示范躲闪跑,不让别人拍到的情影。
4、幼儿再次游戏
三、 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自由做放松动作。
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天真、可爱。如果用命令式或较直接的言语指导,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活动中我就进行拟人化语言,幼儿感到自然亲切,也就乐意去尝试 。活动开始我让他们听音乐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开始玩时非常开心投入。在活动过程中有人出手太重弄疼其他宝宝,不按要求来玩,我就停止了游戏,教他们正确的玩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小猴击鼓教案
小班游戏活动小猴击鼓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学习小猴击鼓游戏,掌握游戏规则,练习躲闪,发展动作的敏捷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小猴击鼓教案吧。
设计背景
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动作协调能力差。
活动目标
1、学习小猴击鼓游戏,掌握游戏规则。
2、练习躲闪,发展动作的敏捷性。
3、初步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增强幼儿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音乐、小车、翻滚、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做猴操。
上肢、体侧、下蹲、跳跃。
2、自由玩耍
鼓励小猴在草地上自由玩耍做各种动作翻、爬、滚等。
3、合作游戏:
要求:两只小猴做朋友共同游戏。
(幼儿自由结伴,玩拉小车、翻滚、跷跷板等游戏)
二、基本部分:
1、讲解游戏名称及游戏规则
“今天,猴妈妈还想和你们玩个新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小猴击鼓”。
1、规则:(1)每只小猴把鼓背在身上,两个好朋友面对面站好,不能让别人击中鼓,看谁能先拍响别人的鼓。
(2)不能用手拉别人
2、集体尝试
3、请两名幼儿示范:示范躲闪跑,不让别人拍到的情影。
4、幼儿再次游戏
三、 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自由做放松动作。
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天真、可爱。如果用命令式或较直接的言语指导,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活动中我就进行拟人化语言,幼儿感到自然亲切,也就乐意去尝试 。活动开始我让他们听音乐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在开始玩时非常开心投入。在活动过程中有人出手太重弄疼其他宝宝,不按要求来玩,我就停止了游戏,教他们正确的玩法。
大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击鼓传花》
活动设计背景
把桌子摆成圆形,方便幼儿就座进行游戏。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长时间的注意力。
2.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3.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锻炼幼儿表演的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的表演能力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准备道具:小鼓、一朵花、一支短棒。
活动过程
1.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老师闭眼击鼓,孩子们快速传花,鼓声停,花落到谁手里,谁就上讲台给大家表演节目。
2.开始游戏
孩子们进行表演节目。
教师注意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3.对表现好的孩子进行小奖励和口头表扬。
延伸环节:回家后,让自己的爸爸、妈妈教自己一个才艺。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效果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小的瑕疵,如:师生互动不够多,有些孩子表扬时不知所措。可见,我们教师平时对孩子的关注还不够多。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有爱心和耐心,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明亮的天空,为孩子建筑一个温馨的“家”。
中班娱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击鼓传花》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反应的灵敏性,鼓励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同时让幼儿感受到玩游戏的快乐。
2、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红花1朵个、鼓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花,告诉幼儿游戏的名称。
2、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幼儿围成一圈,一人蒙眼在圈内击鼓,圈上小朋友按顺时针方向传花,当鼓声停时,花在谁手上,谁就站出来表演一个节目。表演玩,从表演者开始游戏继续。
3、游戏开始,教师参与游戏中,随时进行指导。
4、游戏评价。
活动反思
从“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有的小朋友为了能表演节目,表现出传花的过程中有意的拖延时间,不往外传的现象。这说明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增强了,胆量增大了。虽然,这是好现象,但是,我们做为老师也应当引起注意,在肯定孩子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应当遵守游戏规则,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在游戏中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小班游戏教案《击鼓传花》
游戏目标
1、在活动中来复习学过的知识。
2、通过传花训练幼儿反应速度。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小鼓一个。
花球一朵。
卡片(儿歌、拼音、数字)
游戏玩法
1、教师把凳子围成一个大圈,让孩子们坐在一起,教师站在孩子们的中间。
2、教师面前放好卡片和小鼓,把花球放到孩子们的手里。
3、游戏开始,教师击鼓,鼓声响起孩子们就要快速传动手中的花球,一次只能传给一个人,必须传到手里才能往下个人传,循环继续传,
4、鼓声停止,花球就要停止传动,花球停在谁的手中,谁就要抽取一张卡片,把内容读给大家听。如有读错的地方,教师要给及时改正。
游戏规则
1、要按照一个顺序进行传动,不可以传错方向。
2、鼓声停止,花球就不可以在传动了。
3、传花球的时候要每个人都必须传到,不可以跳传或者漏传。
4、在场的孩子们都是监督员,要互相监督伙伴。
5、违反游戏规则的也要抽取卡片读出内容。
2020小班语言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子做包子》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儿歌内容。
2、感受“子”字儿歌的特殊韵味。
3、尝试用简单的食品名称替换,仿编儿歌。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儿歌《小猴子做包子》。
2、挂图《小猴子做包子》。
3、猴子玩偶、猴子卡通头饰、实物栗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猴子”出场,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一位客人,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
师:(出示猴子玩偶)小二班的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小猴子,很高兴见到小二班的小朋友们。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体验“子”字儿歌的韵味。
1、观察图片,了解内容。
师:(出示图片)快看,小猴子头上戴着高高的厨师帽,手上拿着铲子。咦,它在炒什么呢?
幼:豆豆…
师:小朋友们,你看它在锅里炒着,下面是个炉子,它是圆圆的,再用你聪明的脑袋想想哦。
幼:核桃。(有个幼儿回答栗子)
师:来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拿出实物栗子),你们真棒,猜对了!
师:噢,小朋友想的真好,原来小猴子在炒栗子,它准备做包子给小兔子。
2、初步学习儿歌 师:来小朋友看看这首儿歌的名字叫做《小猴子做包子》,跟老师读两遍。现在呢老师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认真听看说了什么?
(1)出示图片,老师指图片有节奏、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儿歌。
(2)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念儿歌。(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跟读儿歌)
(3)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和我们平时念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朗诵时有意识强调"子"字)
师:(小结)这首儿歌的每一句话后面都有一个“子”字,让儿歌特别好读也特别有趣,我们再念一遍。(教师带幼儿打节奏,有节奏的拍手让幼儿读)
三、游戏:小猴子送包子。
师:小兔子说它好饿啊,想吃包子了,我们一起变成小猴子送包子给小兔子吃好吗?
幼:好!(幼儿念儿歌1-2次)
四、结合生活经验,仿编儿歌。
师:如果请你做包子,你会送给谁吃呢?
师:为什么想要送给他呢?
幼:(幼儿自由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幼儿在念儿歌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关心家人关心同伴以及老师的良好情感)
活动延伸
现在老师已经等不及了,小朋友们,请跟随老师来,我们坐上小火车,一起去做包子吧!
附儿歌:小猴子做包子
小猴子,戴帽子。拿铲子,炒栗子。
炒了栗子做包子,送给邻居小兔子。
教学反思
《小猴子做包子》这是一首比较有趣、比较好读的儿歌,它让幼儿听起来都比较感兴趣。
因为是小班语言课,所以我注重内容的衔接,把本节课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先用“小猴子”来导入,引起幼儿的注意。由礼物来引出贴图,从而展开儿歌的学习;第二部分我让幼儿去模仿小猴子拿铲子、炒栗子、做包子、送给小兔子。让幼儿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去学习,通过询问问题让幼儿主动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我让幼儿仔细去聆听这首儿歌和其他儿歌有什么不同之处,着重强调末尾的“子”字,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第三部分通过让幼儿做游戏去体验;第四部分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拓展;最后部分用开小火车来结束本课。
小班的课堂时间应该在25分钟左右,可是我却只用了20分钟,没有把握好时间。在上课给幼儿做动作时表现应该夸张点,把内容讲的很好而忽略了儿歌名的讲解,这是在上课时一个大的误区。为了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变换方法让幼儿学习。在上课途中要尽量坐下来,为了和幼儿同一视线,尊重每名幼儿。
这是第一次上小班的课,通过上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经验不够丰富,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要多看优质课,学习教学方法。我觉得上课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我要慢慢学习,做好充足准备,为成为一名优秀幼师作准备。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板凳游戏》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幼儿园的玩教具很少,游戏活动的开展就需要我们上课的教师多动脑筋,利用有限的资源,尽量组织更多的游戏活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普通用具都富有潜在的教育功能。板凳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勇敢的品质、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启迪幼儿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的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
1、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锻炼、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通过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和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锻炼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把椅凳。
2、长2米,宽1、5米的较厚体育运动软垫2个。
3、室内较为宽阔的铺好塑料垫的场地。
4、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幼儿右手抱椅凳听《进行曲》的音乐入室。入室后排好队坐好。
2、组织幼儿复习童谣板凳谣。
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着乖乖;乖乖出来踢球,上面坐着小猴;小猴出来赛跑,上面坐着熊猫;熊猫出来拔河,上面坐着白鹅;白鹅参加啦啦队,大家来开运动会。
(可以启发幼儿边念童谣,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二、基本环节
1、引导幼儿利用板凳创造性的游戏。
小朋友们可以在板凳上做操,趴在凳子上伸开胳膊就是大老鹰了,让小凳子当他们的小舞台,绕着小凳子转圈玩,从小凳子的这边跳到那边去,手从小凳子的下边慢慢过就像火车钻山洞,把小凳子放到头上练习平衡,拉着小凳子在地上走,象开车一样……
(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2、组织幼儿玩集体的板凳游戏。
(1)穿过森林。幼儿排成一队,在间隔1米的树林(椅凳做树)里沿“S”形路线穿梭。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过段桥。幼儿排成一队,一个跟着一个在间隔20公分的断桥(小椅凳做桥面)上走过。
(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大胆勇敢的品质)
(3)乌龟爬。幼儿在连接起来的凳面上爬过。让幼儿体会怎样才能爬的又快又稳。
(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4) 小伞兵。(幼儿练习从椅凳上跳下来)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大胆勇敢的品质)
三、结束环节:
师:今天我们玩了板凳游戏,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小板凳送回家,然后去洗手、喝水,然后休息一下。
四、延伸环节:
板凳是每一个家庭都有的,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另外,小朋友们可以开动脑筋,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
教学反思
优点:
1、从幼儿熟悉的童谣开始,引入活动,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很高。
2、基本部分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和板凳一起游戏,孩子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创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3、幼儿通过创造性的游戏以及集体的板凳游戏,较好的锻炼了协调、平衡、跳跃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合作、适度等待、坚强勇敢等品质。同时,从高处往下跳游戏情境也给幼儿创造了体验“刺激”、挑战自我的好机会。
不足:
1、集体游戏“穿过森林”“过断桥”以及“乌龟爬”时幼儿均应分成两队或三队。原安排幼儿站一队,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孩子充分的探索和体验。
2、教师观察、分析、特别是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加强。
3、注意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融合性和平衡性。遇到有难度的活动时,可以引导和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是否尝试,而教师也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鼓励幼儿尝试、体验的同时还应努力尊重每一位幼儿在能力与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击鼓传花教案
小班游戏活动击鼓传花教案主要包含了游戏目标,游戏准备,游戏玩法,游戏规则等内容,在活动中来复习学过的知识,通过传花训练幼儿反应速度,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击鼓传花教案吧。
游戏目标
1、在活动中来复习学过的知识。
2、通过传花训练幼儿反应速度。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小鼓一个。
花球一朵。
卡片(儿歌、拼音、数字)
游戏玩法
1、教师把凳子围成一个大圈,让孩子们坐在一起,教师站在孩子们的中间。
2、教师面前放好卡片和小鼓,把花球放到孩子们的手里。
3、游戏开始,教师击鼓,鼓声响起孩子们就要快速传动手中的花球,一次只能传给一个人,必须传到手里才能往下个人传,循环继续传,
4、鼓声停止,花球就要停止传动,花球停在谁的手中,谁就要抽取一张卡片,把内容读给大家听。如有读错的地方,教师要给及时改正。
游戏规则
1、要按照一个顺序进行传动,不可以传错方向。
2、鼓声停止,花球就不可以在传动了。
3、传花球的时候要每个人都必须传到,不可以跳传或者漏传。
4、在场的孩子们都是监督员,要互相监督伙伴。
5、违反游戏规则的也要抽取卡片读出内容。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赶小猪》
活动目标
1.探索球的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大胆参与游戏的情感,体验游戏的快乐。
3.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准确性。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自主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纸球、金箍棒、绳子、呼啦圈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二、基本部分:
(一)探讨球的多种玩法
1.幼儿自主探索、尝试球的玩法。教师注意观察孩子们的玩法,并随时给以指导。
2.请幼儿展示自己与其他幼儿不同的玩法,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模仿。
3.刚才,宝宝们的玩法还真多,有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玩的,有借助辅助材料来玩的,你们都很棒!请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辅助材料再玩一次。
4.刚才,宝宝们都玩的很好,今天,唐老师和宝宝们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赶小猪》。
(二)场地与游戏介绍
1.请幼儿进入场地,安排幼儿站好位置。
2.教师讲解场地:起点线前的拱门(相距2米)做“小猪的家”。
3.教师讲解玩法:
4.提出游戏要求:
(1)用辅助材料赶小猪。
(2)不能用小手碰球。
(3)谁先把小猪赶进家门的谁赢。
5.分组进行《赶小猪》比赛。
6.全体幼儿进行《赶小猪》比赛。
三、游戏结束,放松运动,整理场地。
教学反思
对于小班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了,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游戏:《赶小猪》。总的来说孩子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是,由于这是一节公开课,我太紧张放不开,老是担心孩子们不理解,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语言难免啰嗦了些。在游戏材料的准备上也太随意。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推小车》
活动目标:
1.练习持棍推瓶自然的往前走。
2.锻炼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
3.愿意参与游戏,体验参加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大小不一的透明可乐瓶 【 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瓶内分别装红、黄、蓝、绿四色颜料水 】,纸棍幼儿人手一根。
2.环境准备:红、黄、蓝、绿色塑料筐各一个,分别放在场地的四角,当做【停车场】。
3.经验准备:幼儿玩过纸棍游戏,熟悉游戏场地。
活动重难点:
重点:持棍推瓶自然地走。
难点:要求纸棍和【小车】不分开。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手持纸棍进入场地,进行热身运动。
二、练习持棍推车。
1.教师示范持棍推瓶,边推边说儿歌:手拿一根小纸棍,推着小车向前慢慢走,慢慢推,小车稳稳向前进。
2.幼儿练习持棍推大号可乐瓶,教师一旁指导,帮助能力稍差的幼儿学习推的技能。
3.教师演示,请幼儿说说纸棍顶在【小车】的什么地方最容易推动。
4.幼儿再次练习,感受纸棍顶在【小车】的什么地方推行最平稳,启发幼儿探索如何让纸棍和【小车】不分开。
5.教师组织幼儿持棍推着小车从起点到终点反复两次,要求纸棍和【小车】
不分开,为游戏做准备。
6.游戏:推小车(1)教师介绍游戏过程和规则,幼儿扮演【小司机】,把【小车】开到相同颜色的停车场去。就算完成自己的任务,能得到一份奖品。
(2)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小号可乐瓶进行游戏,幼儿自由选择大小可乐瓶,组织幼儿游戏2--3次,熟悉后中途幼儿可以选择更换大号可乐瓶。
(3)教师讲评游戏,分发奖品,鼓励幼儿以后多多参加体育游戏。
三、放松活动:
幼儿扛着纸棍,拿着奖品围绕场地慢走一圈。
活动反思:
幼儿在分组游戏时发现个别幼儿还不能很好的推车,在集体讲解,观看其他幼儿成功的秘诀。后面推的幼儿要站在两脚的中间提前面同伴的两脚脚踝处,慢慢向前推。在最后部分比赛游戏时,要求幼儿在比赛后互相交换位置。让他们更好的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