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育儿知识:爸爸的行为对宝宝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10 五月教育笔记 小班五月教育笔记 大班教育笔记五月份五月育儿知识:爸爸的行为对宝宝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除了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外,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而爸爸的一些行为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行为及未来,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起来了解一下。
1、不要吝啬你对宝宝的爱
在一个家庭中,妈妈会容易的把自己对孩子爱表达出来,而父亲有时却只把爱藏在心中而不外漏,或者是直接不管孩子,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父亲能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对他的爱,他会更有安全感,未来才能更好的平等与他人交往,对未来的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有积极的作用的。所以不要把爱丢掉或藏起来,爱需要说出口,孩子更需要爸爸的爱。
2、积极回应宝宝
宝宝在不会说话前,会用自己的方式与你沟通,比喻声音、动作或是表情、目光的注视或逃避,这些都会成为宝宝的与你沟通的一个暗示。这时作为爸爸要积极的给予回应,一个微笑也会让宝宝安静或停止哭泣,宝宝在通过安抚或者喂食使情绪平静下来,大脑也会自动把焦虑的大门关上。但并不是宝宝所有的要求都要满足啊,只要对他们暗示给出回应就行,让他们知道你了解他们的想法了。
3、尽量跟宝宝说话
宝宝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所以不能因他们小听不懂,就不讲故事给他们看书,或不与他们说复杂的话,宝宝的大脑就是个储存器,会把大人与他们说过的话全部储存到大脑中,等长到足够大时,他们会更好的组织与应用这些储存起来话语,所以请尽可能的与宝宝说非常多的丰富多彩的话语。
4、帮宝宝建立秩序
所谓秩序,就是要帮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像睡觉洗澡这些时间,尽量固定形成生物钟,同时在睡觉前也可以做些让宝宝感到开心的事,像讲睡前故事、听儿歌这些。同时外出回家时,也可以给他们吃些饼和糖果什么的,让他们感到快乐。
5、鼓励宝宝安全探索
孩子未来的许多行为,跟父母小时对他的教育方式有相当大的关系,当宝宝努力去探索或做游戏时,我们要积极的配合和接受,当失败时,也要鼓励并引导他们,这样孩子在将来面对困难时,才会无所畏惧。
6、有选择性地陪宝宝看电视
现在的电脑电视,孩子都特别的喜欢看,但做为父母,则需要对孩子看电视和电脑的时间和内容做出限制,有研究曾表明,一个孩子的学习好坏与爸爸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和内容限制是有关的,并且看时,爸爸尽量陪在身边,在看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来帮助孩子来理解内容,甚至可以跟孩子讨论内容,这对孩子是一个难得的学习经验。
7、把规则作为学习的契机
孩子的个性决定了孩子不可能是事事都听话的,他们还处在人生中的冲动时期,而这时的他们还不会自我控制,所以当他们发脾气闹情绪时,不防给他们一个平静的时间。有一点值得家长注意:那就是永远不要打或使劲摇晃宝宝,有研究表明,这种行为会对宝宝造成永久的伤害,这个行为也会让他们感到害怕,羞辱或是愤怒,而这个行为也只会教会孩子用暴力解决问题。遇到宝宝让你特别生气的事的时候,不防让自己数十个数来平静自己或直接不理他做自己的事去,当心情平静时再找孩子来谈谈,如果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过激,那就跟孩子说对不起,这样会让孩子感到爱和支持。
8、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气质和生长速度,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给予你的宝宝独特的鼓励,你会看到宝宝真的就能做好。一般来说,对宝宝反应比较敏感的父母会帮助宝宝建立一个积极的自尊。
9、保证照料宝宝的质量
孩子未来的学习以及各种能力都与小时的早期教育和照料有关。所以有能力的父母尽量自己照顾宝宝,如果交他人照顾,也要仔细观察照顾者是否用心照顾孩子,同时也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10、照顾好你自己
养育宝宝是最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当你感到疲惫、急躁、沮丧、或者受挫时,就更加难以满足宝宝的要求。因此,照顾好你自己对宝宝才能更有利。爸爸对宝宝有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一个孩子未来的,不仅仅是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来自于父母的影响,而做为爸爸,责任就更大了,自古就有“养不教,父之过”这种说法,所以孩子没有教育好,父亲的责任非常大。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宝宝爬行对心理、智力的影响
爬——能爬出健康、爬出智慧
爬可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同时对大脑神经发育有极大的益处。有的学者发现宝宝爬的好、走起来也好、学说话也快、认字与看书的能力也强。为此证明爬可以促进人脑发育。当宝宝在会爬行时,姿态由静到动,范围由点到面,他所接触和观察的事物逐渐增多,认识世界的范围也在扩大,同时他的思维、语言与想象能力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与提高。
——爬行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它能促进宝宝身体的生长发育
训练宝宝的爬行能力,对宝宝将来的运动能力和智力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促进宝宝小肌肉的发育。对于宝宝来说,爬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因为宝宝在爬行的过程中头颈抬起,胸腹离地,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锻炼了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直立行走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当宝宝爬行时比坐着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着多消耗两倍能量,这就说明爬行有助于宝宝吃得多、睡得香。
——爬行可以训练宝宝的协调能力,是预防儿童生长期感觉综合失调的重要手段。
爬行训练对控制眼、手、脚的协调有极大的益处,能促进宝宝平衡能力和触觉能力的发展。
——爬行对宝宝的心理发展与智力潜能的开发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爬行有利于宝宝的听觉、视觉、平衡器官以及神经系的发育,同时为宝宝建立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创造了条件,可以促进宝宝与他人更多的交往,锻炼宝宝的意志力。
养育宝宝,爸爸有责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照顾宝宝是女人的专利,即孩子就应该由妈妈来照顾直至长大。如果哪位爸爸或者妈妈现在还抱着这种观点不放,那你就真的OUT了。下面,我们就来细数一下爸爸照看宝宝的种种好处吧:
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学家不断证明:爸爸分担育儿职责,对孩子健康发育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作用是谁都无法代替的。
一、促进儿童大脑发育。
有研究说,宝宝早在两个月大时,就能分辨过来抱他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是爸爸来了,他会全身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准备好和爸爸“疯一场”。这种外在刺激对宝宝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
二、有利于儿童个性成长。
由于男性和女性在心理和性格方面的差异(),导致爸爸对宝宝在细节照顾上的“粗心”和在宝宝面对困难时的“忽视”。很多爸爸在孩子面临挑战和困难时,更倾向于鼓励孩子坚持,而大多数妈妈会因为“孩子还小,先算了吧,帮帮他,等孩子大了再说。”而由大人替代宝宝完成宝宝所谓的难题,帮宝宝化解危机。妈妈的这些帮助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想要实践的机会,长此以往,会让宝宝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低估自己正常的能力。而爸爸的做法正好给了孩子充分活动自由发展的机会,“逼”他一下,正好是个鼓励,更利于宝宝养成独立自主和勇敢的个性。
三、提高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举个实例,表哥家的孩子比我家宝宝大一个月,从出生就跟着嫂子在外地,表哥由于工作原因三个星期左右才能回家看望孩子一次,可是短短两天时间的接触,远不能消除孩子和爸爸之间的陌生感,孩子不允许爸爸接近,不让爸爸抱,表哥为此非常苦恼。相比之下,我家的宝宝就好很多:家里来了陌生人,孩子也会先“观望”一会,但很快就能接受陌生人的抚摸甚至拥抱,很少哭闹。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很可能归功于我家宝宝经常由爸爸照顾。可能大家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孩子不喜欢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性对自己的举动过于亲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认生。
长期以来,在家照顾孩子的大多数都是妈妈、奶奶等女性,从“认人”开始,以妈妈为中心的女性群体在宝宝心中慢慢固定,宝宝会对经常照顾自己的这些人产生强烈的依恋之情,只有在妈妈身边才会觉得安全。而由于爸爸对宝宝的疏于照顾,使得宝宝与爸爸关系冷淡,对爸爸产生陌生感。当宝宝渐渐长大,各种感觉和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很容易的把女性归入“熟人”一类,而把同爸爸一样的男性划入“陌生人”的行列。所以,好多孩子一旦看到男性出现在自己身边,就会产生焦虑甚至恐惧心理。爸爸照顾宝宝就会很好的解决宝宝这一问题。四、减少孩子成年后出现人格障碍的风险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幼儿园该不该多引进一些男性教师,以利于孩子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角色意识,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其实爸爸的角色之重要远远高于幼儿园里男教师的作用。孩子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模仿大人的社交技巧和处世方法。而男性和女性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有所体现。可想而知,宝宝会在与爸爸的互动、玩耍、游戏中耳濡目染,学会从容处理遇到的问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理更健康,思想更丰富,从而大大减少孩子成年后出现人格障碍的概率。
怎么样,以上种种之好处是不是让爸爸们心动了呢?不要强调自己工作忙,应酬多,没时间,相比孩子的美好未来,爸爸们觉得孰轻孰重呢?当然
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1、在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63%的幼儿能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67%的幼儿能保证每天刷牙一次,26%的幼儿能做到早晚刷牙两次。结果显示:在幼儿卫生习惯较好的家庭中,家长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占98.5%,只1.5%的家长表示会在幼儿不注意的情况下偶尔偷次“懒”;而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其家长在生活卫生方面的表现成了幼儿养成不良习惯的活教材。另外,家长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的幼儿,都有很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上结果充分说明了,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随心所欲的教育,结果只能使幼儿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2、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面。统计分析显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家庭结构有很大的关系。从本次调查结果看
,需要家长帮助脱衣服的幼儿占被调查总数的16%;吃饭需要家长来喂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5%;玩过的玩具需要家长来收拾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3%。把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幼儿与其家庭结构互相对照发现,他们当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三代同堂家庭中,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视幼儿为掌上明珠,事事不舍得放手让幼儿做,幼儿既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又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3、在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
长的学历有很大的关系。家长的学历越高,知识就越丰富,越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得心应手。那些学历较低的家长,知识的贫乏,使他们认识不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以后成长发展的重要性,更不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4、在培养幼儿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方面。我重点调查了对待家中老人的态度。36%的家长能做到注意自己在家中尊敬老人,为孩子树立榜样,10%的家长虽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但也注意教育幼儿要尊敬老人。这说明占被调查总数96%的幼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尊老教育,这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尊敬老人方面的表现也是比较好的。另外4%的家长没有想过教育幼儿尊敬老人这个问题,自己在家中的表现也比较随便,结果发现这些家庭中的幼儿在尊老方面表现较差。
家长的职业差异、素质高低等因素,导致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使得幼儿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表现迥异。我们应重视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的作用,使家庭教育成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力量,而不是成为幼儿不良习惯滋生的温床。来源:东方之星
传统育儿方法对宝宝们健康的影响?
养育孩子成长是家庭中的大事情,究竟如何来养宝宝呢?许多的时候老一辈的人与新一代的妈妈都有不同的观点,以下就让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下吧,看看传统的育儿方法会不会对宝宝们的健康不利吧!
误区1:
经常捏鼻梁孩子长大鼻梁高
提醒:会降低鼻腔的防御功能
张女士刚刚生完宝宝,在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时,她也观察着宝宝每天的成长,看着可爱的宝宝,她的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不过,张女士觉得自己的宝宝美中不足的地方是鼻梁有些塌,“听说孩子小的时候,只要家长没事捏他的小鼻梁,孩子的鼻梁就会渐渐隆起了,长大了就有一个高鼻梁了。”
亲子网,于是,张女士也不时地给宝宝捏捏鼻梁,“不管有没有用,先捏捏试试呗,要是孩子真能因此长个高鼻梁,我就‘功不可没’了。”
那么,家长给宝宝捏鼻梁的方法到底正确吗?宝宝真能因此成为高鼻梁了吗?
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正确,小儿的鼻梁骨是软骨组织,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常捏会损伤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容易被细菌、病毒侵犯。
另外,小儿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逆行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麻宏伟指出,孩子的鼻梁高矮主要来自遗传方面,刚刚出生的宝宝面部中基本上都是扁鼻梁、眼界宽,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鼻梁也会发育起来。
误区2:
防止“罗圈腿”给孩子绑腿
提醒:有可能引发小儿髋关节脱位
孩子刚刚出生后,为了防止他长成“罗圈腿”,家长们就开始给孩子绑腿,这是很多老人们的“习俗”,不过,这样的办法真的有用吗?
“我也不喜欢给孩子绑腿,但是老人都说绑腿可以防止‘罗圈’,现代科学说绑腿会影响发育,又有的人说绑了腿,腿才会更直,到底是怎么样呢,应该不应该绑腿呢?”刚刚当上妈妈的景女士正为这事为难呢。
麻宏伟表示,刚刚出生的宝宝小腿内弯,大部分是正常的生理性弯曲,这与宫内姿势有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弓型腿”。如果家长给婴儿绑腿不当,有可能引发小儿髋关节脱位,而且也不利于宝宝做伸张运动。
误区3:
“口对口”喂食
提醒:耽误小儿咀嚼功能锻炼
亲子教育,很多爷爷奶奶喂宝宝的时候,将食物放入自己的口中,咀嚼之后吐出来再给宝宝吃,相信这样的画面很多人并不陌生吧。家长们“口口相传”给孩子喂食,喂进去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病毒和细菌。其实,人体的口腔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婴幼儿喂咀嚼过的食物,很容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婴幼儿。
“我也知道这样的办法不卫生,可是,宝宝的肠胃功能不成熟,要是让他直接进食,担心他很难消化啊。”1岁的飞飞妈说。
“其实,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这个问题,只要按照正常的喂养程序来给孩子进食,例如4个月加米粉、9个月加肉即可,没必要家长咀嚼后给孩子吃。”麻宏伟说,“如果家长经常这么做,也不能锻炼小儿咀嚼功能,所以不主张‘口对口’喂食。”
由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一些育儿方法,不仅仅起不到有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还很有可能会给宝宝带来一些健康隐患,所以希望家长们看了以上的文章,都能够注意多采用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
宝爸育儿心得
宝爸育儿心得
----宝贝萱萱的成长日记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亲的心头肉、掌中宝。如果说我们还是高挂当空的太阳,那宝宝们就是那一缕晨曦的时光。晨曦是美丽的,但也是短暂的,所以我希望我能给我的女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萱萱出生在北京奥运会前两个月,当那个凌晨,一声初啼惊醒枯坐在产房外的我,我就相信我要用我的爱滋润她的成长。
对于萱萱的教育,我们没有特别的条条框框,简单说,就是放养和诱导。
放养,即是主要让她自己兴趣决定,喜欢什么多一点就多学一点,顺着她的兴趣来。学会多鼓励。萱萱爱画画,开始时只会用笔画圈,当她乱涂一气的时候,还会拉你过来,说:“爸爸,快看!”
“嗯,宝宝画的真棒!这个是鸡蛋吗?”
“嗯,是的!”
“那能煮一个给爸爸吃吗?”
“好的,那我再画个大点的鸡蛋给爸爸吃!”
“宝宝真厉害!!!”
诱导,就是在平常生活中,按照当时的环境,慢慢地教她些知识、常识。多教几次,宝宝就会更容易的记住,而且一般没有抵触情绪。比如萱萱的妈妈在跟萱萱一起玩的时候扮小狗,然后会问:“宝宝,你知道外国人是怎么叫小狗的吗?”宝宝会很有兴趣的问“怎么叫啊?”
“妈妈教你啊,小狗小狗叫DOG!宝宝会说吗?”
“小狗小狗叫DOG!”
“嗯,宝宝真厉害,连外国人的话都会说了”
…………
以后不定时的让宝宝温习一下。譬如看到路上有只小猫,便会说:“宝宝,小猫英语怎么说啊?”…..“那小猪呢?”
爱玩,是宝宝们的天性;爱学,也是宝宝们的天性;当然,任性和逆反还是宝宝们的天性。我认为,堵不如疏,疏不如导。所以,爸爸妈妈们,少呵斥点宝宝,多给点鼓励吧。宝宝爱玩,那就让她再玩会吧!宝宝爱学,那就让她再多学点吧!宝宝爱粘着你,那就让她再粘你一会呗,谁让你是她最亲爱的人呢?!
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时候,我们的宝宝是否会害怕,是否会无助?不会!是老师,会在爸爸妈妈不在宝宝身边的时候照顾宝宝,陪宝宝玩耍,教宝宝知识。感谢幼儿园老师们辛勤的付出!两个月来,萱萱从哭闹着被拖去学校,到现在晚上回家会折出小鱼、大门给我们看,还会每天给我们讲幼儿园的故事。谢谢你们,亲爱的老师们,我们会让宝宝爱我们一样爱着你们!
父母的语气对宝宝影响深刻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
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