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0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梯形

发布时间:2020-08-28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说课稿,为了充分考虑到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理解性,老师们通常会在授课前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幼儿园说课稿的准备,需要重点写哪些方面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2020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梯形,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如:找图形、给图形涂色。)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死板、机械,抽象的数学知识使教师越教越烦,幼儿越学越厌,怎样使孩子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呢?那首先就要对幼儿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我在本次教学

活动中的几点尝试:

1、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2、开展区角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开展区角活动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易于感知。

3、让幼儿自己动手,找找、玩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

4、创设一定的难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遇到困难,都是大人及时解决,幼儿很难得到锻炼,也不会主动克服困难,要是让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后,就会有种从没有过的快感,从心底里得到满足。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设置一定难度,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后才能跨越过去,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认识梯形的

活动中有一个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的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就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

指导过程中能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二、活动流程:yJs21.Com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附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四、活动过程: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yjs21.cOm更多幼儿园说课稿编辑推荐

中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梯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梯形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如:找图形、给图形涂色。)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死板、机械,抽象的数学知识使教师越教越烦,幼儿越学越厌,怎样使孩子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呢?那首先就要对幼儿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我在本次教学

活动中的几点尝试:

1、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2、开展区角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开展区角活动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易于感知。

3、让幼儿自己动手,找找、玩玩,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

4、创设一定的难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遇到困难,都是大人及时解决,幼儿很难得到锻炼,也不会主动克服困难,要是让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后,就会有种从没有过的快感,从心底里得到满足。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设置一定难度,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后才能跨越过去,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认识梯形的活动中有一个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的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就有一定的难度——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

指导过程中能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二、活动流程: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附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四、活动过程: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梯形


导读: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

我说课的活动是中班的数学《梯形》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2020中班数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中班数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是选自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制的中班数学活动《春天多美丽》,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数数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而且,数的概念是抽象的,对于幼儿来说,数的认识应强调多感官参与。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通过观察、数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以及灵活运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完中学、动中学,促进他们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应归结为:在活动中认识数字“10”,理解数字的意义,且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摆放形式的干扰会用数字“10”表示物体的数量。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有:1、提高幼儿对认数的兴趣。2、认识数字“10”,理解其实际意义。

二、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的要求,要让孩子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习法:为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开始部分我设置了“去公园”参观,出示电脑课件,利用画面,让幼儿仿佛身临其境,使孩子们兴趣盎然。

2、观察法:让孩子先自由观察,再由教师带领逐一观察,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发现周围环境与数的关系。让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

3、操作法: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幼儿印象,在第四环节,我让幼儿分组操作,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其中,自己动手,并且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快乐。

4、游戏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教学也必不可少。在本次活动中,我用了“看数

字取物”和“看数字作动作”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

三、学法指导: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让幼儿在游戏和实际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

感知数量(包括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觉感知等)。本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之中,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使幼儿正确地认识数字“10”并理解其实际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教学流程:

1、首先,设置“去公园”参观的情景,带幼儿到“公园”,让幼儿自由观看,这样即符合了中班孩子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又激发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把幼儿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教师有目的的提出问题后,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即数量都是“10”的蝴蝶、荷叶、小鱼等,同时发现周围环境中数量是“10”的物体。

3、游戏“看数字取物”和“看数字做动作”,请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数字卡取出相应的实物以及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以此来理解数字“10”的实际意义。

4、动手操作、大胆创造。我们不光要让幼儿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幼儿对认数活动的兴趣,所以我设计了三组小组活动,第一组:谁的气球:第二组:春天真美丽;第三组:数字圈圈圈。

5、作品展示,交流感受,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孩子自由交谈,这一部分让孩子情绪回到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孩子畅所欲言,即巩固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关于“中班数学说课稿:美丽的公园”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的数学活动说课稿:梯形


我说课的活动是中班的数学《梯形》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1、通过寻找、涂色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由于梯形的概念幼儿不容易理解,所以活动设计我就不从概念入手,而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幼儿认识梯形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认识的特点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所以活动开始时就要让幼儿接触各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作的梯形都是各种各样的。

3、通过再一次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友能帮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友们从各种形状的饼干中挑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老师检验。

(3)再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教师在旁注意检验)

此环节是我在教学中有意设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不同的梯形饼干,给同伴检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这里必须选择不同的梯形饼干,对一部分幼儿来说,是需要思考一下的。只有让幼儿经过一定的努力跨越过去才能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心底里得到满足。

4、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在整个指导过程中哦注重“三最”:即最大的观察(努力观察每位幼儿,避免笼统评价);最小的干预(教师角色进行退位,不干预替代);最多的鼓励(鼓励幼儿的点滴进步)。

另外,努力把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刻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泄情感,感受愉悦。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认识长方形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长方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长方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目标

长方形是有两组对边相等,四个角一样的的四边形,是幼儿在认识正方形后又认识的一种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对于幼儿来说是容易混淆、不好区分的图形,因此,中班幼儿认识长方形,就必须和正方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幼儿认识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理解长方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长方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联系生活寻找长方形。

难点:通过操作演示让幼儿正确认识并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说教具准备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我制作了吸引孩子的动画课件,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投入学习的积极性。

2.长方形卡纸一张,正方形卡纸一张,白纸条一条,为教师演示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做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卡纸若干张,棒棒胶,白纸若干张。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上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大小不一若干张,棒棒胶,白纸若干张,为幼儿动手操作做好准备。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四、说教法和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创设情景,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幼儿,他们年龄小,注意力特别不集中,所以我教学时始终把握住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开课时,我创设了适合幼儿的情景,边放课件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渲染,激发幼儿保护小松鼠,想为小松鼠造房子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为幼儿能专心来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起了调动作用。当我带领幼儿认识了长方形后,我还是紧接着这个故事情景:“小松鼠冻得受不了了,我们赶快为小松鼠造房子吧”。幼儿听后学习的热情又被点燃,于是将快速投入到摆房子的活动中,以此让幼儿灵活地运用长方形,达到教学的目的。

2.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手中自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通过老师的量一量,折一折,让幼儿观察交流,让幼儿认识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以及他们的不同点,最终认识长方形。

3.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进行了一大半,幼儿也累了,注意力已经很难集中了。于是我还是紧扣前面创设的情景,用故事贯穿整个课堂,设计了让幼儿用图形为小松鼠摆房子的活动,一是调动幼儿兴趣,缓解疲劳,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三是让幼儿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再进一步的认识长方形,摆完后再让幼儿交流自己造的房子哪里用了长方形,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认识长方形。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我首先从孩子的特点入手,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也特别爱保护小动物,所以我创设了小松鼠没房子住这样一个情景,激发幼儿保护小松鼠的愿望,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后,我赶快掉转话头,引导幼儿认识建筑材料,巩固复习前面的知识,从而为引出新知识做铺垫。

2.复习旧知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前面学习的内容巩固复习。本节课我的新授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所以很有必要把前面学的相关的图形知识在这复习,让幼儿心中建立图形的概念。

3.教授新知

这个环节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导入,二是认识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点,三是认识长方形。在导入这个环节中我以做游戏的方法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用卡纸准备了大正方形和长方形,用纸条当尺子,量一量让幼儿观察发现,通过折一折再让幼儿观察发现,以此让幼儿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以及不同,从而正确地认识长方形,也就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4.动手操作,摆图形

这一环节的目的一是调动幼儿兴趣,缓解疲劳,二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三是让幼儿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再进一步地认识长方形,摆完后让幼儿交流自己造的房子哪里用了长方形,让幼儿更进一步地认识长方形。

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球体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球体”,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

制定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3、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三、本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活动的难点是:

如何让幼儿在探索、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请你们玩一玩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滚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及可以滚动。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请幼儿任选两种可以滚动的玩具。

2、引导幼儿操作尝试在幼儿选择过两种玩具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选的这些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试一试。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滚动。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征。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球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了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儿第二次的操作尝试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点。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球体与圆形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首先引导幼儿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动手比一比,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依据比较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和幼儿小结:能向不同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体是球体。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先请幼儿在周围能看到的环境中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在深一层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5、延伸活动

在延伸活动中,我创设操作活动情景,请幼儿帮玩具加工厂制作球体的商品,激发幼儿制作球体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教师提供报纸、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体,通过自身的参与动手制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球体的认识。

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尝试操作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充分体验自由、快乐的情绪,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使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不知道本文“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球体”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2020中班数学说课稿:得数是6的加法


一、课题及设计意图

今天的课题是《得数是6的加法》,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5以内数的加减法和6的组成之后,进一步学习数的加法运算。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得数是6的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使幼儿学会利用6的组成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标:通过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运算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激发幼儿对数的运算的兴趣以及大胆表现、积极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根据6的组成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知道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四、教法

采用尝试发现、综合对比、总结归纳、网络教室直观演示等形式,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开展课堂教学。

五、学法

以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以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按照心理学常识,幼儿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课一开始进行复习时,就设计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加减法了,今天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能干,(点出复习题)最先做出老师出的这些题,好吗?在这种刺激下,人人都想当老师眼中的小能手,兴趣一下子就能调动起来。这是引导幼儿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这是复习6的组成。

在新课学习中,通过可爱的动物图片群和插入声音的播放,激发幼儿学习新知的欲望,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得数是6的加法。这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学习5+1和1+5,初步引导通过组成计算得数;然后出示4+2和2+4两个算式,让幼儿摆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脱离小棒的帮助通过组成计算得数;最后直接出示算式3+3=让幼儿利用组成计算得数。本课的难点是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这一难点的突破是通过感知具体事物的数量,引导幼儿填空,找出另一个加数,再过渡到利用6的组成想出另一个加数。

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观察和操作,来感知得数是6的加法;然后通过数的组成来理解得数是6的加法;最后通过提高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最后,对于说课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处于摸索阶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讨,只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认识球体(2020大班数学说课稿)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认识球体(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其实已接触很多球体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对幼儿来说,他们很难完全用几何角度来理解立体图形,往往把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相混淆,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和操作感知球体的特征,获取有关球体的科学经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幼儿发展情况分析及目标制定

大班幼儿探究欲望增强,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成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因此,为了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本活动目标为:

1、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球体的特征。

3、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在游戏中体验几何形体的有趣。

三、本活动的重点是:

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对于突破重点采用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经验,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实际操作中来解决;建构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活动的难点是:

如何让幼儿在探索、交流中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对于突破难点采用的方法: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运用鼓励表扬;榜样示范;个别指导。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

四、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纲要》指出“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将准备:

1、大量的几何形体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报纸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动)。

3、创设较为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的操作。

五、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请你们玩一玩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滚动。”激发幼儿探索兴趣,我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自由,让他们任意选择玩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从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让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初步感知球体的一个基本特征及可以滚动。在此基础上,我让幼儿进行了第一次操作,请幼儿任选两种可以滚动的玩具。

2、引导幼儿操作尝试

在幼儿选择过两种玩具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你们选的这些会滚动的东西又有什么不同呢?请小朋友们比一比,试一试。”这一环节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来感觉到自己的新发现,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求知的快乐。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上前试一试,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滚动。通过集中交流统一认识,感知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征。初次尝试后,孩子们对球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引导了幼儿进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儿第二次的操作尝试

第一次操作,幼儿在自由玩的过程中发现球体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的特点。第二次操作则更进一步,主要是让幼儿探究球体与圆形的不同,从而更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首先引导幼儿与圆形比较观察,认识球体,动手比一比,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孩子依据比较观察到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和幼儿小结:能向不同方向滚动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物体是球体。在不断的探索中,幼儿获取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巩固对球体特征的认识。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哪些物体是球体。

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让幼儿从生活中感受到形、体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导幼儿应用已获得的经验辨别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是球体。先请幼儿在周围能看到的环境中找出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在深一层引导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与球体相似的物体。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活动的价值。

5、延伸活动

在延伸活动中,我创设操作活动情景,请幼儿帮玩具加工厂制作球体的商品,激发幼儿制作球体的欲望。做好后可以试着滚一滚,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滚动。教师提供报纸、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制作球体,通过自身的参与动手制作进一步巩固了对球体的认识。

本活动设计体现了《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理念,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为幼儿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力求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在活动中,通过尝试操作法、比较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让幼儿在操作游戏中充分体验自由、快乐的情绪,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使孩子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不知道本文“认识球体(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稿)”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儿园说课稿《2020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梯形》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说课稿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梯形》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数学活动——认识梯形。 一、说内容 由于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认识梯形,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020-01-06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梯形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梯形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
    2020-10-14 阅读全文
  • 中班数学说课稿:认识梯形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梯形》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大班数学认识梯形 这是大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培养幼儿良好的...
    2021-08-14 阅读全文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的数学活动——认识梯形。 一、说内容 由于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认识梯形,对中班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020-01-06 阅读全文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

2020-10-14 阅读全文

一、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课件一套、幼儿正方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

2019-12-23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启发幼儿学习按图形特征归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3、培养幼儿良好的...

2021-08-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