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

发布时间:2020-07-29

带孩子去幼儿园工作总结。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这里我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父母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父母的苦恼在于:我是为你好,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父母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孩子年龄越大,参与意识越强。《儿童权利公约》就强调:要根据儿童的成熟程度去听取他的合理意见。很多父母会说:孩子容易冲动,他一定要做的事如果不可行的,怎么能让他去做呢?

父母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我的经验是:父母的生活经验丰富,知道做某事的后果是什么,但不要用简单的命令去制止,而是要把可能出现的后果告诉孩子,建议他不要做。但有的孩子还是坚持要去做,那么如果不是很危险,就可以让孩子去做或是有限度的同意。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

摘自《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看到这一段,我深有体会,讲几个小故事给大家听吧。

故事一:前几天带着三周岁的儿子到同事家去吃晚饭,吃过饭,儿子提出要上厕所,因为地形不熟悉,我带他去了卫生间。完了之后就不肯出来了,因为有机会可以和“水朋友”亲密接触了,这个机会他是决不会错过的。他说,我要洗手。我就一个人出来了,但叮嘱他:(1)水最好不要溅到地上,因为弄湿了人要滑倒的;(2)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手要起褶皱的。哦,儿子答应的很爽快!过了三分钟,儿子还是不肯出来,孩子他爸不高兴了,在客厅里大叫,好了,洗好了就出来,否则打屁股了。儿子应都没应。我走进一看,儿子拿着他们的牙刷在擦洗手盆。我耐心的问:儿子,你在干吗?儿子说,我在洗洗手盆。我又问,那洗好了吗,呦,真干净呀!我们把东西整理好到外面去吧。受到了妈妈的表扬,儿子抬起头来,得意地朝我笑了笑,一会儿就乖乖地跟我出去了。

故事二:吃晚饭的时候,同事家的客厅里开着空调,把暖气排在了阳台上,我想看看外面是否下雨时去了阳台,那可真像在锅炉里蒸呀,连气都喘不过来。儿子本来赤着脚板在客厅里跑来跑去,忽然看见玻璃门外的阳台上有几双拖鞋。儿子跑过来和我说,妈妈,我要穿拖鞋,阳台上有的。我的第一反应是马上告诉儿子我的经验:外面很烫,你不要出去了。我的同事更绝,说:这门打不开!对于这两个建议儿子一个都不采纳,还是要去。我说,那去吧,看看阳台上热不热?儿子屁颠屁颠的去了,打开了门,连弯腰拿拖鞋都不愿意,就退回来了,嘴里还在说,好热,好热。后来我问他还去吗。儿子说不去了,太热了。

故事三:史迪文满一个月了,我是他父母的媒婆,理所当然的被邀请到酒店喝满月酒。小孩子就是这样,吃了一会儿,就下桌了。瞧,小孩子的相处能力强吧!五六个孩子已经玩在一起了,其中有我儿子,还有比我儿子大四个月的李易哥哥。本来他们就已熟悉,他们追赶着,笑着,摔倒了笑着再爬起来,有时候他们的摔倒还是故意的呢!看着他们玩的开心,我和李易的妈妈也在一旁乐。但这时出现了一幕:一个老奶奶也跟在这些孩子后面跑。原来是奶奶心疼孙子了!累不累呀,不要跑了,要摔倒的!你怎么能跟着他们跑呀,你要小,他们要大。(据我目测,这孩子可能比我儿子小六个月)但这孩子不听,还是照跑。他奶奶一开始跟着跑,后来发动了孩子的妈妈,把他架了回去。这孩子离开这块小小的属于孩子们的娱乐场地的时候,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是老大的不乐意。

讲这些发生在我儿子身上或周围的事情,其实我想说的是,留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生活吧!品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孩子们会更健康茁壮地成长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育儿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蒙特梭利教育中有很关键的一条:尊重儿童,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自发学习。内利三周岁的时候去参加海娃幼儿园的亲子班,从第一次的坐不住到后来的能坐下来,基本理解老师所表达的意思。有没有学到什么,并不重要。我希望她能知道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有老师一起游戏,让她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充满期待。同时在生活中慢慢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吃饭、穿衣、穿鞋,自己能干的事情尽量都让她自己做。

后来入园的事实证明,当初为入园所做的准备全是有用的。内利每天高高兴兴的去上幼儿园,小班一年,内利的伙食费是没有退还的,她应该是全班出勤率最高的小孩。同时她的自理能力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稳定的情绪让她的托班生活过的健康而愉快。当大多数的小孩不安,哭闹,去经过长长短短的入园适应期的时候,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儿歌,游戏,在集体生活里学习着生活和社交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发育的快或慢。内利的语言能力,一直到28个月,才从单纯的爸爸妈妈,完成了词组,简单句子的飞跃。而我周围认识的人当中他们的孩子,在10——20个月之间,已经能基本完整的唱简单的儿歌了。注重跟孩子在一起的过程,而不必太在意结果。家人都把内利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跟她说话,完整的句子,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总是会给父母太多的惊喜。内利之后的语言能力,似乎是一场正能量的瞬间爆发过程,基本标准的普通话,口齿清晰,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入园后发现,内利比其他孩子更内敛,在社交方面的能力相对来说弱了些。所以,平常和周末,经常带孩子在小区内或公园里玩耍,孩子看到同龄人自然会去跟同龄的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去玩。我们还去做活动:“在家做饺子”体验劳动的快乐,“摘桔子”感受收获的喜悦,“魔术泡泡秀”感知泡泡的神奇,“超级飞侠”教会同伴合作的重要......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平常活动的累积过程。有些事情,不能当时就得到想要的结果,但是,只要朝着不偏离大方向的目标前进,终能抵达目标的彼岸。

如今,内利对认字有了兴趣。尽管我不希望她过早的去学习认字。因为认字这项本领,到小学一定会开始,就算不会,学了拼音,自然就会认识所有想认识的字。可是看着内利满足于自己认字的小小成就和快乐中,我想过程本身应该是让人觉得愉悦和幸福的。读书,读诗,没有目标和目的的读各种故事儿歌,丰富的词汇和想像能力才是小孩拥有的最好的能力。遵循孩子的兴趣出发,理解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声音。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很多父母都发现,孩子在婴幼儿时期会表现出与别人一起分享的行为,如会把玩具给同伴玩。可是孩子到了二、三岁时,这种分享的行为反而会越来越少,甚至不会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许多二、三岁的儿童尽管对同伴表现出一些友好,但他们并不热衷于真正做出自我的牺牲,如和同伴分享一个心爱的玩具。只有当父母教育孩子要考虑他人需要的时候,或者当一个同伴主动要求甚至强迫他们做出分享行为(如如果你不给我玩,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时,分享和其它友善行为才更有可能发生。如何让孩子真正体验到分享的快乐,这全来源于父母的榜样作用和诱导教育。

研究表明,儿童能表现出更多的分享行为,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自身也非常善于去分享,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孩子很善于模仿,在观察到榜样的友善和分享行为之后,特别是在儿童与榜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榜样能够为其提供有说服力的分享理由并给以行动示范的情况下,儿童会更加具有这种分享性,不断加强并从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正如前面所述,儿童并不能自发地去做出分享的行为,除了父母的榜样作用外,还需要父母的诱导教育。

首先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乐于分享的,而且从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快乐,让孩子能体验到父母的快乐,从而激发孩子自主去体验分享的行为。其次使用情感定向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去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如当孩子不愿意跟同伴一起玩自己的玩具时,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会使同伴不开心的,会导致他们也不愿意和你一起分享他们的玩具,会失去很多很好的朋友。这样做也会让孩子去体会不能和别人分享时的不愉快的心情,从而会主动地跟同伴一起分享,感受其中的快乐。

在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时,也要防止孩子仅仅是为了获得实际的奖赏而表现出的分享行为,因为这些儿童的分享行为主要是为了获得得奖赏而不是真正地去感受分享的内在意义,一旦停止奖赏,他们也就会停止这样的分享行为。另外,经常使用强制和惩罚的处理方式,也会限制孩子的分享行为并会促进孩子的自我中心价值观的发展。

当孩子偶尔自发出现这样的分享行为时,父母应该要引起重视,不断去强化这种行为,并让孩子从内心里去体验分享带给他的真正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让孩子体验劳动的快乐上周六xx爸爸单位组织义务植树,跟xx一说去植树,xx高兴的又蹦又跳,嘴里直说:“耶!终于可以去植树咯,我要叫上我的好伙伴--**。”

我:“宝贝xx,叫上奕斐去,那你们俩会好好团结合作吗?”

xx:“当然会,巧虎里面说过的合作力量大!”

早上9点如约到达目的地--天户峪。下车后看到一片不规则的荒地,xx爸给我们讲解植树的要求:“有白色标记的地方才能挖坑,坑的深度及宽度约50公分,因为种的是香椿树,所以坑不用太大。”

xx和奕斐两人举着一把大铁锹,有模有样的比划着,自行分工很明确:挖坑的,提水的,挖不动了两人一起使劲;两孩子忙的不亦乐乎。虽然动作幅度相当大,但两人干的很卖力,满头大汗,在我和两位小宝贝共同努力下,终于挖好了1个树坑。

可以种树啦,只见xx和奕斐轻轻的把小树苗放进坑里,把树苗扶正后,添上土,再用脚踩实后浇水。为了日后好分辨是自己种的树,又专门搬来小石块围起,两人专心致志的在石块上刻上自己名字,并给小树起名叫“小肉卷”。问其原因,xx说:“因为他爱吃肉。”

希望这次的植树活动让孩子们能真正的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同时也看到两个孩子很好的发挥了互相帮助、团结和作的精神。

让孩子“自己管”自己


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只会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自己管”,他们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就训练孩子把自己用过东西放回原处。需要父母做的事,让孩子来提醒,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从不代劳。

记得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宫学画忘记了带纸,我看到之后只是在一旁提醒孩子:“再检查一下,有没有忘记带的东西?”孩子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背起画夹就走了。

到教室才发现没带纸,于是只好自己回家去拿。有人说我这样不管孩子未免太过分了,但在我看来,对孩子来说,惩罚错误的方法,必须是让他自己去改正,如果父母替他们改正,则永远也“改不正”这个错误。这次孩子虽然上课迟到了,但这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现在儿子虽然才10岁,基本上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有一次,我和他爸出差了两天,他也能在家照顾自己。我觉得,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只会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自己管”,他们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孩子事事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此外,我也很不赞成现在不少父母的做法,喜欢做孩子的保姆,使得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饭,上了小学也不会穿衣服……这种保姆式的养护,会使孩子没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亲子关系上,不少父母又以长者自居,言行专制,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做这不行,做那也不行,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凡事一概由父母支配,结果使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孩子在自尊心、上进心方面受到很大的伤害。

其实,父母虽然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却抹煞了孩子的独立意识。

试着去赏识自己的孩子


每一章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实例来探讨赞赏给孩子带来的结果。其实,不仅是小孩子,我们大人也不是更多地期望别人的赞赏,认同吗;对于不充分的批评和指责,我们都不喜欢甚至不愿意去接受,更何况是小孩子呢。小孩子它们的年龄比较小,稚气未脱,还未能正确地认真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作为父母、教师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一个评价,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在本书的第一章第二小节“教育中不能没有赏识”中,编者举了一个例子,大致是这样的:心理学家哈洛克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赞扬孩子比严厉谴责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和心理成长”

,作了一项奖惩混合的比较研究。他选择了许多数学天赋相同的学生,分为四组。在给第一组上课时,课前总要赞赏他们作业成绩优良。对第二组刚好相反,对好的不表扬,对成绩差者严厉谴责。对第三组,既不表扬也不谴责,但让他们知道一二组每天发生的情形。第四组则安排在其他地方,不让他们知道其他三组的情形,对他们的成绩不赞扬不谴责。不久,受赞扬的一组和受谴责的二组的成绩立刻有了显著的进步,约改进35﹪~40﹪,第三组成绩有进步但只有一二组的一半。但如此继续下去,情形有了显著变化,受赞扬的一组成绩进步了79﹪,受谴责的二组和不受奖惩的三组的成绩低落下去,被隔离的四组的成绩也有所降低。这个实验不仅说明了赞扬和谴责对学生的影响还表明了谴责和惩罚的真正性质。从短时间看,谴责与赞扬有同样的效果,但从长时间看,赞扬要比谴责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做为母亲和教育者,应该让教育充满赏识。要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时刻赞赏,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一个赏识的微笑,就像阳光照在含苞欲放的花朵上。对渴望赏识的孩子而言,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提起拿破仑,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所知道的是他所拥有的成就。可又有谁知道,他小时候曾被认定为是一个坏孩子。不论村子里发生什么坏事,大家都认定是他干的,连他的父亲和哥哥也认为他很坏。既然大家都那么认为,拿破仑也就无所谓了,于是变得更加肆无忌惮,直到他的继母出现。当这个陌生的女人走进家门的时候,她愉快地跟每一个人打招呼,当走到拿破仑的面前,他很冷漠的看着她。父亲介绍说:“这是拿破仑,全家最坏的孩子。”可令拿破仑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拿破仑的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从此以后,拿破仑正如他的继母所说的那样,成了全家最聪明的孩子。可以说,没有继母就没有拥有成就的拿破仑,是继母造就了他。因为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不难看出,这个故事印证了赏识教育法中的一个观点: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因为小孩子会在无意识中按照父母的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父母赞扬或者抱怨中屡次提到的“期望”。因此我们作为父母,不妨试着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实践。当我们换了一种心态,以赏识的目光激励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会变成天才。

教育视点: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


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能代替快乐。一个对事业、生活缺少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也很难取得成功——

未成年人教育是眼下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想发表点看法,便给远在美国的朋友发了封电子邮件。朋友很快就回了信,上写“亚裔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下列10条标准,摘编如下:

1、高考得满分;

2、会拉小提琴或弹钢琴,而且要达到能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水平;

3、申请报考20多所高校,并且全都通过录取线;

4、考入全美名校,而且能获得足以支付学费的高额奖学金;

5、有四样嗜好。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第四是喜爱弹钢琴或拉小提琴;

6、喜欢古典音乐,不喜欢“煲电话粥”;

7、考取有高额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

8、立志成为一个脑外科专家;

9、与一位亚裔美国医生结婚,儿孙也非常成功;

10、喜欢听父母亲讲述他们过去的故事,尤其是他们赤着脚走20多里路去上学的艰苦经历。

看了这10条标准,我不禁哑然失笑。朋友是改革开放后去的美国,他的女儿是在美国上的中小学,现正准备考大学。据朋友讲,这10条标准在同龄的亚裔孩子中流传甚广。不难看出,这些标准很可能就是这些亚裔孩子们编撰的。他们生活在两种文化的碰撞磨擦之中,自然会处处把父母亲的谆谆教诲与学校里美国老师教授的观念相对照,因此便有了由这样的对比而产生的一些看法,这10条标准就是这样的产物。标准虽然讲的是旅美亚裔父母亲眼中的好孩子,但它多少也能代表国内父母亲的标准。比如高分数,会弹钢琴,不喜欢“煲电话粥”等,其实也是现在许多中国父母亲希望孩子能做到的。

就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来说,这10条与美国父母的追求或希望有不少差别,究竟孰优孰劣,难下定论。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绝对完美的教育方式。这10条标准当然也包含了许多积极的东西。但是,旅美亚裔的孩子们为什么要编出这样的标准来呢?肯定是他们有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这10条标准没有涉及,而对孩子们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东西,我想这当中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快乐了。

这样的标准当然是以成功为目标而设计的,或者说,在许多父母看来,成功是等同于快乐与幸福的。其实,近年来颇受争议的“唯分数论”的症结也在于此,它实质上体现了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成功为主导的。

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能代替快乐。一个对事业、生活缺少乐观态度的人往往也很难取得成功。借用中国儿童教育工作者卢勤的一段话来做本文的结语:“快乐是一种体验,体验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比成功更重要。”

放手--让孩子尝试生活


洋洋拿着杯子颤颤颠颠地走过来,一下把水泼在沙发上,妈妈马上把孩子拉开,一边收拾残局一边心疼地说:“你还小,不能自己喝水!要是换成热开水,那可不得了!”每次吃饭时,小彦都想自己拿汤勺舀饭吃,可奶奶怕弄脏地板、衣服,不准小彦自己动手,而是一勺一勺地喂给孩子吃。

晚餐结束后,妈妈收拾桌子,彬彬主动帮妈妈端盘子、收筷子,妈妈忙说:“快放下,你会打碎它的,等你长大以后再帮忙,出去玩吧!”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是因为孩子们的懒惰不愿动手做事吗?其实不然,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做”是他们锻炼的机会。孩子一会走就有帮助妈妈们的愿望,2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3岁的孩子自立愿望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去干。但是他们还太小,能力有限,常常会把事办糟。这时,家长就应鼓励他们试一试,不要责怪或制止他们的行动,因为保护孩子的心灵远比不让孩子犯小的错误更重要。

独立生活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从小加以培养。为了改变孩子一切依赖父母的状况,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父母应该舍弃那种过分的溺爱之情,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放手让孩子尝试生活。

首先,还孩子一些自由。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是富裕的一代,而在人身自由度方面却受到很多限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做任何事的机会与义务,使孩子渐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不懂得体谅和关心他人。因此,父母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动,要尊重他们“自己来”的愿望,凡是孩子自己能办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尝试。尝试是孩子学着独立的开始,是孩子迈向自立的第一步。还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学会锻炼,至少不要在他跌倒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将他扶起,让孩子自己通过双手独立地站起来。

其次,对孩子藏起一半爱。怜子之心,人人都有。但是爱怜不能缺乏理智,不能爱得太盲目,父母能够替代孩子一时,却无法替代一世。只有早日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用自己的脚走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比如,孩子学着切菜,父母不必担心他会割破手指,在旁边看护着,只要教他方法,让他练习,自然就学会了。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架、书桌,自己布置房间,有条件就让他单独睡觉。只有父母“离开子女”,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作为合格的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美好的东西,就是教会他们生存和生活以及创造的能力,而不是满足、娇惯或溺爱、放纵,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第三,经历适度的挫折教育。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都是难以避免的。父母不可能永远扮演孩子的避风港,为孩子提供免于伤害的保护。孩子需要接受挫折的考验,需要经历失败的洗礼,才会逐渐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孩子的尝试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会给孩子一种平凡而真实的教育。我们不必担忧孩子会因为一次被水烫疼、一次将衣服穿反、一次把碗打破等,就不愿进行新的尝试。这正是挫折赋予孩子的未来本钱,它可以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毫不气馁、再接再厉、永不放弃,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在未来的日子里笑对人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胆、能干的孩子,是由既放心又放手的勇敢的家长培养出来的。

放手让孩子尝试生活


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差,是因为孩子们的懒惰不愿动手做事吗?其实不然,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做”是他们锻炼的机会。孩子一会走就有帮助妈妈们的愿望,2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3岁的孩子自立愿望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去干。但是他们还太小,能力有限,常常会把事办糟。这时,家长就应鼓励他们试一试,不要责怪或制止他们的行动,因为保护孩子的心灵远比不上孩子犯小的错误更重要。

独立生活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从小加以培养。为了改变孩子一切依赖父母的状况,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父母应该舍弃那种过分的溺爱之情,给孩子创造一些机会,放手让孩子尝试生活。

首先,还孩子一些自由。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物质方面是富裕的一代,而在人身自由度方面却受到很多限制。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做任何事的机会与义务,使孩子渐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以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不懂得体谅和关心他人。因此,父母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动,要尊重他们“自己来”的愿望,凡是孩子自己能办的事都要让他自己来尝试。尝试是孩子学着独立的开始,是孩子迈向自立的第一步。还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从小学会锻炼,至少不要在他跌倒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将他扶起,让孩子自己通过双手独立地站起来。

其次,对孩子藏起一半爱。

怜子之心,人人都有。但是爱怜不能缺乏理智,不能爱得太盲目,父母能够替代孩子一时,却无法替代一世。只有早日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用自己的脚走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比如,孩子学着切菜,父母不必担心他会割破手指,在旁边看护着,只要教他方法,让他练习,自然就学会了。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架、书桌,自己布置房间,有条件就让他单独睡觉。只有父母“离开子女”,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作为合格的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美好的东西,就是教会他们生存和生活以及创造的能力,而不是满足、娇惯或溺爱、放纵,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第三,经历适度的挫折教育。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挫折对每个人都是难以避免的。父母不可能永远扮演孩子的避风港,为孩子提供免于伤害的保护。孩子需要接受挫折的考验,需要经历失败的洗礼,才会逐渐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孩子的尝试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会给孩子一种平凡而真实的教育。我们不必担忧孩子会因为一次被水烫疼、一次将衣服穿反、一次把碗打破等,就不愿进行新的尝试。这正是挫折赋予孩子的未来本钱,它可以让孩子懂得做事要毫不气馁、再接再励、永不放弃,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在未来的日子里笑对人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胆、能干的孩子,是由既放心又放手的勇敢的家长培养出来的。

相信《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带孩子去幼儿园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儿子快6周岁啦,但还不会嗑瓜子。上次朋友聚会,他看到与他同龄的,甚至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能自如地嗑着瓜子,很是羡慕,于是便嚷嚷着要学嗑瓜子。朋友们听了,一齐上阵指导他。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还亲自示范给他...
    2020-08-13 阅读全文
  •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每天午睡起来,我们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孩子。 “老师,帮我穿穿衣服!”“老师,我的纽扣扣不上了!”“老师,给我系一系鞋带!”孩子的叫喊声总是把我们急的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不给他们穿吧,望着一张张可怜兮兮的...
    2020-10-26 阅读全文
  • 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去解决 今天是我们班赵雪男小朋友的生日,一大早,这个小小的新闻就在班里传开了,“赵雪男的妈妈说了,要在幼儿园给雪男过生日。”“是的,还要送个大大的蛋糕来呢。”“我要送赵雪男生日礼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高...
    2020-09-29 阅读全文
  • 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阅读 导读:幼儿的读物主要以图画为主,您不妨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亲子共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可大有裨益。 幼儿阅读与成人阅读心理的差异 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的阅读心理与成人的阅...
    2021-10-28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育儿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蒙特梭利教育中有很关键的一条:尊重儿童,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自发学习。内利三周岁的时候去参加海娃幼儿园...
    2020-10-13 阅读全文

儿子快6周岁啦,但还不会嗑瓜子。上次朋友聚会,他看到与他同龄的,甚至比他小的弟弟妹妹都能自如地嗑着瓜子,很是羡慕,于是便嚷嚷着要学嗑瓜子。朋友们听了,一齐上阵指导他。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还亲自示范给他...

2020-08-13 阅读全文

每天午睡起来,我们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孩子。 “老师,帮我穿穿衣服!”“老师,我的纽扣扣不上了!”“老师,给我系一系鞋带!”孩子的叫喊声总是把我们急的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不给他们穿吧,望着一张张可怜兮兮的...

2020-10-26 阅读全文

今天是我们班赵雪男小朋友的生日,一大早,这个小小的新闻就在班里传开了,“赵雪男的妈妈说了,要在幼儿园给雪男过生日。”“是的,还要送个大大的蛋糕来呢。”“我要送赵雪男生日礼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着,高...

2020-09-29 阅读全文

导读:幼儿的读物主要以图画为主,您不妨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一起阅读,亲子共读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可大有裨益。 幼儿阅读与成人阅读心理的差异 幼儿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他们的阅读心理与成人的阅...

2021-10-28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 蒙特梭利教育中有很关键的一条:尊重儿童,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想要做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去做,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以帮助孩子自发学习。内利三周岁的时候去参加海娃幼儿园...

2020-10-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