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园共育:发脾气生闷气,如何绕过情绪走进孩子内心?

发布时间:2020-06-28

家园共育。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家园共育:发脾气生闷气,如何绕过情绪走进孩子内心?”,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你能识破孩子的“伪装情绪”吗?

我们都有种直觉, 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之间是有差异的。孩子也会发现当自己展现出某种特殊的情绪时, 就会得到想要的回应, 所以当他们想要得到某种回应时, 就会表现出特定的情绪, 因为每位父母都会对特定的情绪有所偏好, 孩子就学会了“最有可能成功” 的情绪。

孩子们会通过这种方式来伪装真实的情感, 比如:

愤怒会伪装成发脾气

悲伤会伪装成生闷气

恐惧会伪装成害羞

这三种伪装是父母面对的主要挑战, 下面就来看看如何应对。

如何战胜乱发脾气?

发脾气是不知不觉学会的。一个18个月到两岁大的婴儿会常常学习如何处理挫折、等待以及被拒绝。他们第一次发脾气的时候, 自己也被愤怒主宰, 表现出你和他自己都没有体验过的行为失控。有时候脾气会突然爆发, 甚至连孩子自己也被吓到了! “ 怎么了?” 他们会大哭, 需要安慰。随后, 再大一点的儿童就慢慢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了, 他们也能够控制发脾气。“ 看看, 我先扯开嗓子大叫, 然后在地上撒泼, 滚来滚去。就是这样。”

为什么想这样做呢? 部分原因是释放内心累积的挫折感。但多数时候是想要影响大人! 大人们会觉得尴尬、害怕、紧张, 有时候他们就会对孩子屈服! 因此孩子发脾气的习惯就会变得根深蒂固。

这里有一些解决方法:Www.yjs21.COM

1、不要有求必应。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家长要下定决心。不要孩子一发脾气, 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你过去可能是这样(为了图清净), 但是今后不要这么做了。

2、付诸实践。当孩子乱发脾气的时候, 做你应该做的事情。有的家长会走开, 忽略孩子(我们可能发现很难做到这点)。有的家长会抓住他们, 把他们带到房间或者车里。你可以视情况而定。更重要的是预防孩子发脾气, 这就是接下来该讲的。

3、趁热打铁。当孩子发完脾气, 不要让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要让孩子知道下次不可以再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愤怒。当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后, 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让孩子待在自己的房间, 或者靠墙站着, 或者等你们从超市回到家后再处理。让孩子道歉, 说出他们发脾气的原因以及下次会怎么做。如果他们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 你可以给他们一些实际的惩罚, 比如拿走玩具、当天不准看电视等。

4、防患于未然。乱发脾气经常意味着家长和孩子在生活中都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如果你想让生活变得轻松些, 就要找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你和孩子都很懊恼。然后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你能够把孩子安排好以后再去购物吗? 或者训练孩子在较短的行程中, 习惯和你在一起却不需要你把精力都放在他身上。有时候如果你知道自己很忙, 不如提前安排一些事情给孩子做, 或者让其他人帮忙照看一两个小时。

所以, 总结一下家长最常遇到的难题。永远不要让孩子通过发脾气来满足需求。如果孩子开始发脾气, 可以选择忽略他们或者根据情况的需要安全地制止孩子。随后, 当他们发完脾气后, 让他们体验发脾气的后果。是时候让他们知道, 下次如果想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方式。当你发现小孩子想要发脾气的时候, 就赶快预防。最后, 避免出现让你和孩子都非常难受的情况出现。发脾气完全没必要成为孩子童年的一部分, 大部分孩子都会尝试发脾气, 但是如果家长处理得当, 这个阶段很快就会过去.

如何让孩子不再生闷气?

就跟演戏一样! 孩子们坐在客厅中间, 让你不得不注意他们。他们会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愤怒, 夸张的表现, 唉声叹气。他们的表情都可以得奥斯卡特效奖了。你不能忽略他们, 所以你会问“ 怎么了?” 他们肯定会回答你“没事”。这仅仅是第一回合!

生闷气的目的是想让你极力表现出你的关心。你会通过不断的询问和猜测来表达关系, “饿了吗?” “别人跟你说了什么吗?” “在学校里还顺利吗?” “不舒服吗?” “不, 嗯, 嗯……”。

最后, 他们会接受你的一些方式, 但是他们也没有真正开心起来, 只是不言语, 默默疗愈内心的伤口, 直到下次爆发! 这样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孩子的目的达到了! 他们闷闷不乐的目的就是想让父母感到愧疚, 孩子们已经学会利用这种愧疚感了。也许当孩子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 你半夜起来晕晕乎乎, 把干净的纸尿裤换成了脏的! 或者你不小心让尿布的别针扎到了他们, 这些事情过后让家长感到很大的压力。不论你感到有多愧疚, 事情已经过去了就忘了吧, 愧疚并不会给你们带来什么帮助。

如果孩子一生闷气, 你就给他们关注和爱, 他们就会总结出, 如果不幸的时候就会得到关爱。如果你想要得到关爱, 就要让自己表现得很崩溃, 态度消极, 这样别人就会注意到你。问题在于这种态度慢慢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一辈子都变得闷闷不乐!

我遇到过很多小孩和成年人都显得闷闷不乐。以前我会很努力想让他们开心起来。我是个“老好人” ( 虽然我内心里越来越厌烦和愤怒)。现在我会使用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如果一个孩子在我面前表现得闷闷不乐,我就会让他知道“我很关心你, 也想要帮你, 你想一想你真正需要什么,我会在厨房里等你”。然后我就离开他们。通常他们会过来直接表达他们的需求, 我也很乐意提供帮助。如果没人理你, 生闷气就变得很无趣。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园共育: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妈妈反应说:其实我也知道孩子的要求有时是挺过分的,不能答应。可是你不答应,他就耍脾气,又哭又闹的,一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

相信全世界父母都一样,在孩子发脾气时都会非常烦恼和困惑。当孩子持续哭闹不止时,自己的脾气很可能会跟着点爆。有些父母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加不能忍受孩子的无理取闹,一般是先哄哄,哄不了就吓唬,吓唬不管用就骂,骂不行就打两下。这种方式对于有些胆小的孩子,可能还有点作用,但对一些平时就很调皮的男孩子来说,往往适得其反。这时的父母通常是因为觉得没有面子而恼羞成怒地打他几下,但结果呢?他可能就地撒泼得更厉害。

因此,在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做做深呼吸,或者在心里默念冷静冷静等,总之,不能让自己跟着孩子的情绪走。否则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糟糕,从而无法收场。

第二,不要妥协

让自己保持冷静的同时,父母之间或者说全家所有人都要坚定地达成一个共识:决不能向孩子的无理要求妥协。这是一场心理的拉锯战,谁先屈服谁就永远输了,因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孩子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用朋友的一句话来说“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看脸色的人”。孩子非常懂得观察大人的动作、神色、语气等,从而揣摩出大人的态度和意图。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有机会讨价还价,因为一旦那样,他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逼迫家长妥协。

所有的坚持只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这是一个再怎么发脾气也改变不了的原则。

第三,不妥协≠放任

不妥协并不等于熟视无睹,放任孩子哭闹不去理睬。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孩子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会闹一些小情绪是很正常的反应。即便是大人,在不能拥有某种东西或者不能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也会不开心,更何况是个孩子。如果父母能够想到这一层,去充分体谅孩子的话,自然也会对孩子的哭闹更加宽容一些,让孩子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不满。

这时的家长可以换个温和的办法,给孩子出选择题或者让孩子自己提出替代的解决方案。如果这时孩子自己已经能够平静下来了,那他说不定自己就会妥协,将要求变得更合理一些,比如,糖果留到明天再吃或者是等他做到每天刷牙后就可以得到那个汽车玩具。

第四,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正处于烦躁的阶段,不如试试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的情绪平复下来。父母可以先把争议搁在一边,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去做点别的事情,让他跳出刚才给他带来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问问他今晚想吃什么,或者邀请他一起去准备食材。

不过,父母也需要看孩子的状态,如果孩子非常抵触做任何沟通或者他已经闹得筋疲力尽了的话,还是不要再折腾了。

第五,给他平静下来的空间和时间

以上都做过了,孩子仍然长时间地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不停发脾气而制止不了的话,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个单独的空间和时间,让他自己去调整。把孩子独自留在自己的房间里,告诉他想喊就喊吧,等平静之后再出来。通常,孩子一开始会大喊大叫地闹腾一番,但当他发泄够了或者累了,自己想明白就会安静地出来,不再闹腾。

这时,如果孩子能够自己安静地走出房间,父母一定要把刚才的不愉快忘掉,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做一些鼓励,比如由衷的赞扬和温柔地拥抱,陪孩子呆会儿再继续干各自的事情。

家园共育:学会“抱住”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身上出现负面的、强烈的、难以平复的情绪时,我们怎么帮助他?当孩子的情绪勾起我们自己的很多情绪时,两大团情绪纠缠在一块儿,变成乱麻,这时候又该怎么办?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受欢迎的人。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教他要学会跟人分享,要大大方方,因为小气鬼不受欢迎。但“分享”真的是影响一个孩子受不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场景:

一个小孩拿着他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糖果,想要去分享给小伙伴。小伙伴爱吃糖果,特别想吃,很亲密地过来抱抱他,跟他一起玩儿,把自己的玩具也分享给他……这个孩子因此产生了好情绪。

另一个小孩手里也捧着他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糖果,想要分享给伙伴。可是伙伴们对糖果没兴趣,没人理他……这个可怜的小人儿就会因此产生不好情绪。

这时,父母需要帮孩子调整情绪,在他失落、伤心的时候给他恰当的安慰,让他明白不是自己不好,也不是别人做错了事情。

因为,这决定着孩子下次还想分享时,会不会因为这次的受挫而变得怯懦、犹豫,甚至害怕和人交往。

如果父母能够“抱住”孩子的强烈情绪,孩子的情绪就能够得到调和、转化,接下来孩子就有能力启动自己的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能够容纳更为复杂的情绪,在和别人互动的时候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包容性,情绪稳定,能让他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的孩子,我们还会担心他不受欢迎?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要明确的是:对待情绪需要两步。第一步是“抱住”情绪,第二步才是转化情绪。情绪是不能被消灭的,只能被转化。

怎样“抱住”情绪?

面对孩子这些所谓的负面情绪,我们不是想办法来处理掉这个情绪,而是要把这个情绪抱住、抱起来。

仔细观察一下,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自己情绪失控,每个孩子在情绪失控之后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成人绝不能撒手不管。把孩子丢到一边,让他去自我平复,孩子会觉得非常无助。

你可以试着想象这样一个画面:

一个小杯子因为晃动,里面的水震荡得非常激烈,快要溅出来。这个时候把小杯子放进一个大盆里,那小杯子里的水溅出来会被外面的大盆所容纳;

而大盆不会因为小杯子的震荡而摇摆不定。慢慢的,小杯子里的水也平稳下来。

父母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心理容器”,把孩子的情绪“抱住”“抱起来”,和他的情绪待一会儿,共同经历这个情绪,让孩子能够借助我们这个心理容器,平复自己的情绪。

怎么知道

我们有没有抱住孩子的情绪呢?

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当你发现自己太着急提建议、给解决办法,而孩子不听你又很受不了的时候,那一定是没有抱住孩子的情绪。

那为什么我们会抱不住孩子的情绪,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心理容器呢?因为我们小时候也没有被这样对待过。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没有被爸妈这样细细地观察过,深情地抱住过。

但是抱怨父母,并不能提高我们抱住自己情绪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观察自己的情绪,并且不着急把这些情绪消灭掉、解决掉,练习“抱住”这些情绪。

我们为自己做这些事情,观察自己的情绪,是为了孕育和培养我们自己的内在父母,自己照顾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也就提高了我们作为孩子的心理容器的能力。

怎么练习抱持情绪呢?

第一种练习,尽可能多地收集用来表达情绪的词语。

通过看书,特别是一些世界名著和古老的神话故事、传说,看电影。

比如迪斯尼的动画片、宫崎骏的动画片等等来收集表达情绪的词语。慢慢的,你会发现,当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你就不只会用那些模糊、复合的词语来表达了。

比如,可能原来你会说,“我不高兴”,“我情绪不好”。那怎么个不高兴法?这次的不高兴和上次的不高兴,有什么不一样?没有办法再细分,总之就是不高兴了。

当你有足够多的情绪词语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不高兴有时是愤怒,有时是恐惧,有时是感到深深的羞愧,有时是觉得自己很孤独……

这样,在你的眼里,自己的情绪就不再是模糊一团,而是能够拆分的,能够被更精准地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它对我们的影响力就不像原来那么大了,因为我们对它更熟悉了。

这一招,同样非常适用于帮孩子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二种练习,在你有情绪的时候,试着观察自己的身体感觉。

比如身体哪里疼了,哪里觉得胀闷,哪里紧张僵硬了,哪里热了,哪在冷了?

情绪和我们的身体感觉联系非常紧密。相对于我们的语言文字,身体是更诚实的。而语言很多时候是很主观的,也会有假象。

比如有时我们被愤怒的情绪充满了,但我们仍然对自己说“没事儿”“没关系”,但是晚上回家,你会发现自己胃疼。

比如有时,我们被恐惧的情绪充满了,但仍然咬着牙说“我才不怕呢”,但你已经两腿无力,手脚冰凉了。

当我们学会了耐心地观察自己的身体感觉的时候,就能找到更加细致的、观察自己和孩子情绪的方法。

别问我“观察到情绪之后怎么办呢?”或者“然后怎样控制情绪呢?”

如果你试过耐心地看着你的情绪或者孩子的情绪,不逃避、不评判,只是抱持它、容纳它、允许它,你一定会发现,这是消解情绪的最快方法。

了解孩子内心的孤独,促进家园共育


一次听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我们进行了关于生气情绪的表征绘画,很多孩子们把故事的结尾---金鱼生气转身游回大海的情景画了下来,而班上的熙熙却画了爸爸对着自己发火图画:画纸靠近左下角画了两个高矮个头不同的蝌蚪人,个子高的是爸爸,而个子矮的是熙熙,两个人都只有胳膊没有手,但是爸爸的右臂下垂而左臂高高地举起在熙熙的头上,爸爸的脸上画了竖起来的眉毛、圆圆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张张的很大的嘴巴!一张生气发怒的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站在旁边的熙熙头向爸爸倾斜,脸上的五官表情模糊不清,熙熙告诉我爸爸这段时间经常会对他发火。

以后的绘画活动中不管主题是什么,都会发现熙熙的画中出现身上和嘴巴里长满尖锐三角形的动物,有时候是满满一张纸都是长满尖锐三角形的海洋动物,在老师的几次提醒下,虽然他会遵守老师的主题绘画,但是在画纸的下部还是会出现或者能看出被擦掉的长满尖锐牙齿的海洋动物。他画的动物栩栩如生,就是尖锐的牙齿格外醒目。结合熙熙的绘画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孩子的情绪,徐静茹的儿童绘画心理解析《看画识童心》一书中提到男孩子喜欢画三角、刺的孩子创意能力很强和喜欢数学的较多,画出满口尖尖牙齿,往往代表孩子这个阶段有负面情绪、愤怒情绪和攻击性。严虎的《儿童心理画----孩子的另一种语言》儿童绘画形式的解读中,关于儿童绘画构图时选择的画面位置也体现了儿童当时的心理,处于纸的下方表明没有安全感,代表一种匮乏感,情绪低落倾向或悲观主义倾向。生活中如果父母用一些尖锐的行为和言辞刺伤孩子,孩子在画中就会表达出他被过于尖锐的行为和言辞伤害到的内容。

一次放学后,我和熙熙的爸爸进行了简短的交流,通过对话我了解了熙熙的家庭情况。由于早些年,熙熙爸爸年轻气盛和熙熙妈妈由于一件小事离婚了,离婚后的几年中,熙熙爸爸都想极力挽回婚姻,但是由于自己的脾气性格暴躁和说话方式粗鲁,没能得到熙熙妈妈的原谅,而熙熙爸爸孤身一人,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生活的重担落到熙熙爸爸一个人身上,而且总会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父子俩关系一直很不愉快。也更让爸爸感觉到母亲缺失对孩子成长的不利。我把熙熙的内心想法告诉了他,熙熙爸爸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时里行为的不当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他紧紧抱住孩子说:“爸爸以后都改正,不再对你发脾气!”熙熙把头埋进了爸爸的怀里,父子俩的关系更加融洽了。熙熙爸爸也在和熙熙妈妈加强沟通,并极力挽回婚姻,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园共育:不同脾气孩子的教育技巧


面对急性子宝宝、跟慢性子宝宝,你会怎么处理呢?是否很是头疼,甚至有时候表示完全hold不住?其实无论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宝宝都有他们与生俱来的长处。针对不同脾气的宝宝的坏毛病,这时候需要我们因材施教的来对待咯,一起来看看吧。

一、急脾气——“兔"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孩子一般有着聪明的头脑,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时,能明显表现出敏捷和灵活的特点,并能从众多的小伙伴中脱颖而出。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缺乏耐力。

兔宝宝做事一般不能持久,比如玩玩具总是玩一个丢一个,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一旦有什么声响,便能很快将他们吸引过去。在和小伙伴们相处时,他们也大多表现出不合群或好斗等不良倾向。对于这类急性子的孩子,如果不用心调教,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成为上课坐不住、容易开小差的差生。因此,教育这类宝宝,得注意三大法则。

法则1: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强制性耐力训练

耐力培训可以从锻炼身体着手。比如:每天规定一段时间专门从事某项体育运动。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跑步是首选的方式。 慢跑基本适合4岁以上的所有健康儿童,当然,具体实施起来还得根据孩子的体质情况设定具体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但爸爸妈妈必须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法则2: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培养其做事的专一性

注意力分散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一个孩子即便再聪明,但如果做事不专心,也不可能有大的成就。 提高注意力首先要从其兴趣入手,比如年龄小的孩子一般喜欢做游戏,那么家长这时就应该抓住孩子好胜的心理,通过不断地过关斩将,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也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或者看书,家长也可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孩子延长做事的时间,让他们在兴趣中忘记身边的干扰,从而提高注意力。

法则3:给予适当的鼓励

兔宝宝一般比较欠缺耐心,对某件事情如果做得不好,便极容易放弃,包括做游戏也一样。因此,家长此时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难度相当的游戏或者家务活儿,同时多鼓励孩子,在孩子出错时,尽量不要指责和打击。另外,家长要注意控制时间,让孩子劳逸结合,保持孩子对事物的兴趣。

二、慢性子——"龟宝宝"的教育法则

这类宝宝并不是头脑不聪明,而是性子沉稳些,行为动作反应也慢些,相对兔宝宝来说发育得稍微迟缓了一些。科学研究发现,只要父母们能用正确的方法培养(不要过分斥责,不要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那么他们大多会比那类早早就表现出神奇天赋的孩子要发育得更好。

慢性子的孩子一般很少发脾气,与人相处也极为融洽,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是他们的一大缺陷。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调教和引导,他们就会从周围的气氛中隐约嗅到排挤的气息,继而表现出不合群,甚至越来越孤僻的倾向。

法则1:鼓励的妙用

鼓励是最好的良方。就像一朵正在成长的花儿,他们需要的应该是温暖的阳光,轻柔的雨水,而不是当头的烈日或狂风暴雨。因为内向,所以这类孩子一般比较敏感,不像兔宝宝般性格开朗,相对来说能经得起打击。他们有什么事都喜欢放在心里,到最后慢慢变成一个心结,无法消除。因此,鼓励和关注能帮助宝宝重建信心,从而获得力量和勇气应对生活中的挫折。

法则2:放手让他做事,并培训其速度

如何提高孩子做事的速度呢?家长必须谨记,在指挥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给他们讲清规则,这其中就包括时间的约定。让他们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事,让他们明白,并不是事情做好了就行,而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才算合格。另外,家长还可以尝试一下奖惩制度,即完成有奖,否则便罚,这种办法,对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也是相当有效的。

法则3:多带他去公共场所,鼓励他与人交往

鼓励交往是教育这类宝宝的一个重要法则,我们都知道,与人交往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乐趣,还能获取知识、信息等资源。

家园共育:如何引导孩子孝敬长辈


家园共育:如何引导孩子孝敬长辈

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家庭中晚辈懂得孝敬长辈,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家庭中长幼有序,相互关心,互相宽容,将会呈现其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从小具有孝敬长辈的好行为呢?

一、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孩子的奶奶爷爷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起一个榜样作用,我们对父母非常尊重,无论大事小事都尊重老人的意见,有什么样好吃的东西,也先给老人吃,对老人的关怀,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孩子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学会了有好吃的东西,总是抢着说:“爷爷奶奶你们吃!”虽然祖孙几人你推我让,但每次最后还是老人先吃,老人高兴地逢人便夸自已的儿孙孝敬。看到我们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影响,自已也感到很欣慰。

二、肯定好行为,增强正效应

要让孩子做到孝敬长辈这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鼓励孩子的好行为,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周末,我在看望母亲时,顺便带上一些可口的食品,并带女儿一起去,让女儿把食品交给母亲,我的父母见外孙女这么孝敬,乐得合不拢嘴,我们也趁机大大的夸奖了一番。

三、孝心不分早晚,关键要耐心,坚持引导。

我有两个孩子,在她们刚学会走路时,就注意教她们做一个懂得回报、懂得孝敬老人的孩子。比如:出门和长辈说再见,放学和长辈打招呼,坐车给老人让座……我们常年坚持这样做,现在她们都有能自觉孝敬照顾长辈。

总之,若想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做家长的,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孩子来效仿,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相信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孩子自然会对“孝敬长辈”这四个字拥有自已的理解,也会用自已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孝敬长辈。

家园共育: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独生子女的任性带有普遍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要想让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

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与孩子平等对话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2、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家园共育:如何与处在情绪中的孩子对话,实用好文!


通常情况下,家长们缺乏同理心的对话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加糟糕,处在情绪里的孩子连正确的东西也不会听进去。沟通之道,多半在听。听懂他们藏在情绪里的失望、压力、担忧,并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沟通的大门才有敞开的可能。

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

如何与处在情绪中的孩子沟通?核心是——针对孩子的感受作出反应。

和孩子沟通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另外,还要有技巧:

a)同时照顾孩子和父母的自尊;

b)要先说出表示理解的话,然后再提出建议或意见。

埃里克,九岁,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他的父亲决定用一种新的方法。以前他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

但是,这一次,埃里克的父亲没有这么说,他心里想:我的儿子对错过了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这种失望,我可以帮助他的,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

于是他对埃里克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埃里克:我当然很失望了。

父亲:你已经准备好了一切,该死的却下雨了。

埃里克:是的,正是这样。

这时,出现了短暂的沉默,然后埃里克说:“哦,不过,可以以后出去玩。”

他的怒气看起来消失了,在下午余下的时间里,他都很合作。通常,只要埃里克生气地回家,一家人都会心烦,迟早他会激怒家中的每个成员,直到深夜他终于睡着了,家里才能重回宁静。

这个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它在哪些地方产生了作用?

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意见或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希望我们明白在那个特别的时刻他们的心情。

而且,他们希望不用完全说出自己的遭遇,我们也能够理解他们。他们的情绪只会透露一点点,我们必须猜出剩下的部分。

如果一个孩子跟我们说:“老师冲我嚷嚷。”我们不必再问更多细节,也无需说:“你干了什么事让老师这样对你?如果老师冲你嚷嚷,那你一定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我们甚至不必说:“哦,我很抱歉。”我们需要向她表明,我们理解她的痛楚、她的尴尬和气愤。

安妮塔,八岁,一天回家吃午饭时生气地说:“我不要回学校了。”

妈妈:你看上去很烦,能告诉我怎么了吗?

安妮塔:老师把我的卷子撕了,我那么努力地答题,她居然只看了一眼就撕了。

妈妈: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吗?怪不得你这么生气呢!

安妮塔的妈妈没有发表任何评论,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她知道,如果她想帮助女儿消除怒气,就必须带着理解和同情跟她说话。

还有一个例子:九岁的杰弗里从学校回来,看上去很不开心,他抱怨说:“老师让我们的日子很难过。”

妈妈:你看上去很累。

杰弗里:两个孩子在图书馆里吵闹,她不知道是哪两个,于是就罚我们所有的人站在大厅,几乎站了一天。

妈妈:全班同学一天不上课,就那么静静地站在大厅里?怪不得你看上去那么累了。

杰弗里:但是我跟她说了,我说:“琼斯小姐,我相信你能找到吵闹的那两个学生,所以你不用惩罚我们所有的人。

妈妈:天哪,一个九岁的孩子来帮助老师认识到,因为少数人的行为不端而惩罚全班的人是不公平的!

杰弗里:我没有帮上什么忙,不过至少她笑了,那是今天她头一次笑。

妈妈:嗯,你没有让她改变主意,不过你确实改变了她的情绪。

通过聆听、尊重儿子的感觉,承认他的想法,并且对他试图解决问题的努力表示赞赏,杰弗里的妈妈就这样帮助儿子平息了怒气。

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们的感受

我们怎样知道孩子的心情呢?我们应该看着他们,听他们说话,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情感经历。我们知道孩子在人前感到羞愧时的感觉,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理解他们的感受。下面的任何表达都会起到作用:

“那一定非常尴尬。”

“那一定让你很生气。”

“那个时候你一定很恨老师。”

“那一定很伤你的心。”

“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

但是,不幸的是,当遇到孩子行为不当时,家长往往意识不到是因为不安的情绪导致了那样的行为。在纠正他们的行为前,一定要先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

十二岁的本的妈妈讲述道:“昨天我下班回到家,还没来得及脱掉外衣,我的儿子,本,就从他的卧室里冲出来,开始向我抱怨他的老师:‘她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了,我一年也做不完,我怎么可能在明天早上之前写完这首诗呢?我还有上个星期的一篇短文没有完成呢,她今天朝我高声嚷嚷,她一定恨死我了!’

“我马上失去冷静,冲他喊道:‘我的老板和你的老师一样可恶,但是你听到我抱怨了吗?怪不得老师冲你喊,你从来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你就是懒,不要再抱怨了,赶紧开始做作业,不然你一定会不及格。’”

“你发完火之后发生了什么?”我问道。

“唔,我儿子怒气冲冲地上楼去了自己的房间,锁上门,不肯下来吃晚饭。”

“那么你感觉如何呢?”我问。

“糟透了,整个晚上都被毁掉了,每个人都很烦躁,气氛很压抑,我觉得很内疚,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觉得你儿子会怎么想?”我又问。

“可能很生我的气吧,害怕老师,沮丧,无望,心烦,无法集中精神。我对他没什么帮助,但是当他抱怨而不愿意负责任时,我就受不了。”

本原本可以说出他的感觉,而不是抱怨,那么这件不愉快的事就可以避免了。他可以这么说:“妈妈,我害怕明天去学校,我必须完成一首诗和一篇短文,但是我很心烦,无法集中精神。”他的妈妈可以同情她的儿子,承认他的困境,她可以带着情绪地咕哝一声,然后说:“唔,你担心明天早上之前写不完一首诗和一篇短文,怪不得你觉得着急呢。”

我们要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

但是,不幸的是,不管是我们,还是孩子,都没有养成向对方敞开心扉的习惯,甚至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以及如何去感受。

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他们通常会生气,然后把他们的窘迫迁怒于他人,而这常常激怒父母,然后父母就责怪孩子,说一些事后会觉得后悔的话,可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既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很难,那么如果父母能够学会倾听在他们愤怒的外表下所隐藏的担心、失望和无助,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父母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而是要关注他们心烦意乱的情绪,帮助他们应付难题。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在上面这个例子中,正确的举动就是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能够听得进别人的话。

“这样想是不对的”这句话并不能平息孩子强烈的情绪,或者父母试图说服他们“没有理由那么想”也是无用的。禁止并不能使强烈的情绪平息,但是如果听他们说话的人接受他们的想法,并表示同情和理解,那么他们情绪的强烈程度就会减弱,身上锐利的尖刺就会消失。

这段话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于成年人,下面摘录一段父母讨论小组的话,就正说明了这样的情况:

组长:假设现在是一个早晨,一切事情都好像乱套了。电话铃响了,孩子在哭,在你发现之前,面包也烤焦了,这时你的配偶看着烤面包机说:“天哪!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烤面包?”你怎么回答?

A:我会把烤面包扔到他脸上!

B:我会说:“你自己烤你那该死的面包吧!

C:我会很伤心,只有哭。

组长:你配偶的话让你对他或她怎么想?

父母:气愤,憎恨,不满。

组长:你介不介意重新烤一炉面包?

A:除非我下点毒药进去!

组长:你觉得你这一天会怎样?

A:整天的心情都会被破坏了!

组长:假设同样的情形:面包烤焦了,但是你的配偶看着整件事情,然后说:“哎呀,亲爱的,对你来说这真是一个倒霉的早晨:孩子,电话,现在又轮到面包。”

B:我会感觉很愉快。

C:我会很开心,会拥抱他,亲吻他。

组长:为什么?孩子还是在哭啊,面包还是一样烤焦了啊。

父母:那没关系。

组长:是什么原因让你们感觉不同?

A:你没有被批评,你会很感激。

组长:你会有怎样的一天呢?

C:开心、欢快的一天。

组长:现在给你们第三个场景:你们的配偶看到面包烤焦了,平静地对你说:“亲爱的,让我来向你展示一下如何烤面包吧。”

B:噢,不,那比第一个还糟糕,让我觉得自己很蠢。

组长: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烤面包事件的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如何应用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

A: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总是对孩子说:“你已经长大了,该懂得这个了,该懂得那个了。”这一定让我的孩子很生气,而通常他也确实很生气。

B:我总是对我的女儿说:“让我来做给你看,做这个做那个。”

C:我总是被批评,都习惯了,因此对我来说也是很自然的事,而我说的那些话正是当我还是小孩子时我妈妈对我说的话,我为此很恨她。我从来没有做对过一件事,她总是让我一遍遍地做。

组长:现在你发现你自己对你的女儿说同样的话?

C:是的,我根本就不喜欢这样说,我那么说时也讨厌我自己。

组长:现在我们看看从烤面包事件中能学到什么。当我们对心爱的人有了不好的感觉时,如何才能帮助我们改变这种感觉呢?

B:有人能够理解你。

C:不责怪你。

A:不用告诉你如何改进。

这篇短文说明了语言的力量,它能够产生敌意,也能够制造快乐。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我们的反应(语言或情绪)能够对我们的家庭气氛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发脾气生闷气,如何绕过情绪走进孩子内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园共育: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该怎么办? 很多妈妈反应说:其实我也知道孩子的要求有时是挺过分的,不能答应。可是你不答应,他就耍脾气,又哭又闹的,一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 相信全世界父母都一样,在孩子发脾气时都会非常烦...
    2020-07-08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学会“抱住”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身上出现负面的、强烈的、难以平复的情绪时,我们怎么帮助他?当孩子的情绪勾起我们自己的很多情绪时,两大团情绪纠缠在一块儿,变成乱麻,这时候又该怎么办?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受欢迎的...
    2020-07-08 阅读全文
  • 了解孩子内心的孤独,促进家园共育 一次听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我们进行了关于生气情绪的表征绘画,很多孩子们把故事的结尾---金鱼生气转身游回大海的情景画了下来,而班上的熙熙却画了爸爸对着自己发火图画:画纸靠近左下角画了两个高矮个头...
    2020-04-06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不同脾气孩子的教育技巧 面对急性子宝宝、跟慢性子宝宝,你会怎么处理呢?是否很是头疼,甚至有时候表示完全hold不住?其实无论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宝宝都有他们与生俱来的长处。针对不同脾气的宝宝的坏毛病,这时候需要我们因材施教的来对...
    2020-07-08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如何引导孩子孝敬长辈 家园共育:如何引导孩子孝敬长辈 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家庭中晚辈懂得孝敬长辈,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家庭中长幼有序,相互关心,互相宽容,将会呈现其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
    2020-08-28 阅读全文

很多妈妈反应说:其实我也知道孩子的要求有时是挺过分的,不能答应。可是你不答应,他就耍脾气,又哭又闹的,一直停不下来,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第一,保持冷静 相信全世界父母都一样,在孩子发脾气时都会非常烦...

2020-07-08 阅读全文

当孩子身上出现负面的、强烈的、难以平复的情绪时,我们怎么帮助他?当孩子的情绪勾起我们自己的很多情绪时,两大团情绪纠缠在一块儿,变成乱麻,这时候又该怎么办?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受欢迎的...

2020-07-08 阅读全文

一次听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我们进行了关于生气情绪的表征绘画,很多孩子们把故事的结尾---金鱼生气转身游回大海的情景画了下来,而班上的熙熙却画了爸爸对着自己发火图画:画纸靠近左下角画了两个高矮个头...

2020-04-06 阅读全文

面对急性子宝宝、跟慢性子宝宝,你会怎么处理呢?是否很是头疼,甚至有时候表示完全hold不住?其实无论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宝宝都有他们与生俱来的长处。针对不同脾气的宝宝的坏毛病,这时候需要我们因材施教的来对...

2020-07-08 阅读全文

家园共育:如何引导孩子孝敬长辈 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家庭中晚辈懂得孝敬长辈,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家庭中长幼有序,相互关心,互相宽容,将会呈现其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

2020-08-28 阅读全文